【峨眉山的猴子,饿瘦了?】近日,峨眉山的猴子再度引发了广泛关注。

8月24日,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眉山股份”)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 2022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32.98%。

自今年3月以来,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二季度期间,峨眉山景区接待人次同比下降73.8%。

由此,一些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调侃,向来在峨眉山“称王称霸”的猴群们,因为游客减少无人投喂“都饿瘦了”。

不止峨眉山股份,近期大多数旅游上市企业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的30多家A股旅游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

面临多重挑战

峨眉山股份的主要业务分为旅游门票、索道业务、酒店业务以及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包含峨眉雪芽茶叶、演艺等业务。

据峨眉山股份财报,2022年上半年,峨眉山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32.9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857.06万元,同比下降268.88%。

这其中,公司游山门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28.53万元,同比下降40.39%;客运索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85.39万元,同比下降 51.07%;宾馆酒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01.27万元,同比下降24.85%。茶叶、数智旅游、演艺等其他业务,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958.95万元,同比增长3.78%。

财报还显示,上半年峨眉山景区进山人数为88.57万人次,同比下降39.28%。如此之大的降幅,无怪乎有人会调侃“猴子都饿瘦了”。

要知道,“君到峨眉游,必观峨眉猴”,观猕猴是游客到峨眉山最喜爱的项目之一。过去,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太喜欢这些猕猴,喂食各类美食,甚至于一些猴群会抢食游客携带的面包等食物,导致不少猕猴胖了起来,并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肥胖症。曾经有一度,峨眉山景区不得不对猕猴们实施“瘦身计划”。

对此,峨眉山股份解释称,自3月以来,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上半年国内旅游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景区游客的大量减少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较为严重,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除了峨眉山股份,截至8月25日,已有长白山、丽江股份、九华旅游、岭南控股等多家旅游业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报,净利润均为亏损。此外,还有10多家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皆为预亏。

如长白山上半年营收758.71万元,同比下降43.53%;丽江股份营收7897.14万元,同比减少60.97%;岭南控股实现营收 3.74亿元,同比下降49.00%。

与此同时,中青旅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报告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2年上半年中青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04亿元;桂林旅游也在同期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亏约1.37亿元。此外,复兴文旅预亏1.5-2.5亿元,黄山旅游预亏1.5-2.15亿元,ST凯撒预亏1.3-1.6亿元,首旅酒店预亏3.6-4.2亿元……

大部分的财报都提及,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在于2022年上半年疫情多点散发,受此影响,疫情防控措施升级,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

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8.30亿,同比下降19.0%;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25亿,同比下降26.2%。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上半年旅游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亏损,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导致游客规模减少、企业转型速度较慢和市场动力不足。

谢朝武认为,要发展旅游经济,游客的流动是必要条件。但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游客流动性降低,并造成游客规模缩减,由此导致大部分旅游景区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游客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都下降50%以上,严重冲击了上市旅游企业的业绩水平。

此外,游客的出游模式和消费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短途近郊旅游、城市度假、康养休闲等泛旅游需求崛起,“但我国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满足这种需求的发展战略和产品体系”,他说。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8.2%。

谢朝武谈到,与往年相比,景区门票、主题公园和酒店的预订量都有所下降,但各类免费的网红打卡点、户外露营却大行其道,这说明社会面的旅游需求仍然旺盛,但游客消费能力却出现降级现象,“旅游上市公司的传统客源市场面临质与量的双重挑战”。

“喜忧参半”的暑期市场

虽然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用“惨淡”来收场,但谢朝武认为,从暑期各地反馈的旅游情况来看,旅游业的恢复预期有所提升。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7月游客总量环比增62.2%,全国铁路运输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量环比增加30.9%。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暑期出游人次不断攀升,特别是新疆、西藏和云南等一些西部热门旅游地人次大幅增长,以318国道、独库公路、草原天路、青藏公路、环青海湖公路为代表的一批自驾游、房车游线路人气火爆。大理的旅游业更是强势复苏,“在苍山景区,游客从每天一百人飙升到一万人”的报道还曾登上热搜。

随着各地纾困政策密集落地,不少文旅企业推出种种优惠政策,开展花式自救,在疫情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峨眉山景区在暑期即将到来的6月下旬,公布了一系列政策,如针对省外团队游客实施峨眉山景区门票“10免2”的奖励政策(先买后返);针对川渝游客实施购买峨眉山全价门票“买一送一”优惠政策;与重庆金佛山达成协议实行“客源互送”、资源共享,推出南川区市民游览峨眉山享受景区门票免票的待遇。

为了抢占亲子游市场,7月1日到8月31日期间,峨眉山还针对18周岁(含生日当天)以下未成年人实施门票免票优惠,《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峨眉山研学营地、“数游峨眉”体验中心等也相继推出针对青少年的主题活动。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数据显示,进入7月以来,峨眉山单日游客接待量大增,8月1日至8月19日游客接待量超过43.7万人,日均游客量超2万人,意味着仅用了二十天就达到了上半年一半的游客接待人数。

与此同时,今年上旬因为疫情管控、游客稀少,“迎客松无客可迎”而引起广泛担忧的黄山,也开展了暑期自救,除了推出面向全国游客的门票优惠政策,还面向市内旅行社,在实现既定营销奖励政策基础上,出台研学游、康养游、自驾游和户外游等专项政策。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数据显示,8月1日当天,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达12900人。整个7月份,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35935人,比去年7月份增长19.73%,比今年6月份增长136.27%。其中,7月30日(周六)接待游客17632人,创景区今年单日接待量新高。

各地的暑期游市场,由此引来了一派难得出现的“欣欣向荣”景象。但遗憾的是,各地火热的复苏趋势并没能维持到暑期结束。

进入8月份以来,疫情的反复使得部分旅游地旺季突然“降温”。尤其是海南三亚、西藏拉萨等多个热门旅游城市遭遇疫情“突袭”,游客滞留给当地的应急能力带来严峻考验。

谢朝武认为,今年暑期旅游市场可谓“喜忧参半”。虽然2022年上半年旅游热度整体下降,客流量仅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但6月份以后旅游热度回升明显,形成上下半年的分水岭。

文旅业的“下半场”

8月24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今年下半年文化和旅游市场将呈现出积极复苏态势。

他提到,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及系列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同时持续推动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等纾困政策在文化和旅游领域落细落实,增强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获得感。

缪沐阳同时表示,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开放政策,并将跨省团队旅游“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域,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恢复。

谢朝武认为,如果疫情受控,随着中秋、国庆小长假两节临近,受跨省游恢复和居民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等因素的叠加刺激,下半年我国旅游市场活跃度有望实现一定程度的提升,行业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不过,他也提到,旅游业是产业链条相对较长的综合性产业,疫情对于旅游产业造成的综合冲击需要多主体共同应对。

在他看来,各地政府应实施更为精准化、科学化的疫情防控政策,适度鼓励低风险地区的游客流动,拓宽地方政府应对疫情的工具箱,解决客流源头活水这一基础条件,这样才能让旅游企业经营者、从业者吃下“定心丸”。

此外,受疫情影响,人们出游模式发生较大变化,游客对于参加长途游更加谨慎,短途游、周边游趋势化明显,而出游距离的缩短也带来出游频率的增加,小红书、抖音等移动社交平台为游客出游提供广泛的攻略、评价等决策信息,“微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出行模式。因此,他建议要适应市场转型、拥抱本地客源。

近期,同程旅行发布《2022年暑期夜游报告》,报告显示,对不少有旅行需求的用户来说,白天“宅”酒店、商场,晚上景区夜游、城市夜游成为暑期出行“标配”。

报告还提到,超过80%的用户认为,旅行目的地的夜游是旅行中最不能错过的环节。品尝街边美食、欣赏城市夜景、去景区看演出、散步放松等都成为人们选择夜游的理由。从夜游人群偏好分析来看,90后、00后已经成为夜间旅游消费的核心人群。

报告还指出,夜游经济的繁荣不仅带动景区自身发展,也有效拉动了景区周边住宿、餐饮以及城市用车等多种业态发展。数据显示,在晚7点至10点的夜游“黄金时段”,东莞近一周的景区夜间打车订单周环比上升了57%;青岛啤酒节期间,青岛的城市夜间打车订单量周环比上升最高,为67.2%;西安和广州的夜间打车订单周环比则保持了21%的增长。酒店方面,玉溪抚仙湖·星光夜市、西双版纳·星光夜市等热门景区周边的酒店订单量也呈现了明显上涨。

谢朝武认为,企业要积极开发新业态,景区、主题公园等旅游企业应该加大力度推动本地客源市场的快速成长,转变客源板块与格局,开拓夜间市场,为本地民众的本地游、微旅游、自驾游、露营游等提供产品、服务和空间。“要积极建构长短途市场转换能力,为疫情变化带来的市场变化‘备好功课’。”他说。(中国新闻周刊)

#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数智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兰州新区全力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迈进

十年奋进征程,兰州新区精准把握国家批复的“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生态保护与林业建设示范区”发展方向,锚定绿色高科技、高附加值、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将现代农业与生态治理有机融合,构建“种养加、产供销、康养游”全产业链,建成300万头生猪、百万只羊、2万头奶牛、10亿枝鲜花、万吨有机果蔬等特色产业基地,获评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100亿元,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布局多样化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点

位于兰州新区东南部的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是新区依托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的集现代农业技术、农业创新、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生态修复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占地约5万亩。

走进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日光温室里,一条条绿色的枝蔓上,一串串成熟的圣女果光泽晶润。“它的学名叫樱桃番茄,每一串大概20多个,品相及着色均匀,这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立体栽培,1平方米樱桃番茄年产量达20公斤,而用水量只有传统农业的1/3,价格却比普通番茄更好,批发价格每斤都在10元左右。”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科公司农业生产一部部长范涛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农投集团先后引进种植圣女果、草莓、小乳瓜、水培叶菜等各类特色蔬果60余种。水培叶菜全程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营养液)+自动化智能管控”种植模式,产出的绿色无公害水培叶菜安全、新鲜、美味,已得到兰州市及周边县区各大超市、高端消费人群的青睐。同时,通过“国有(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盘活村集体资源,共同走出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走进现代农业公园玫瑰花栽培日光温室,记者了解到,这个面积3.05万平方米的温室里种植切花玫瑰20.6万棵。“依托兰州新区国际空港、中欧班列的地理交通优势,鲜切花卉销售覆盖全国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市场。”范涛说。

近年来,针对原土地荒芜盐碱、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新区农投集团于2017年6月开始逐步布局建成集现代智慧农业、休闲观光、冷链物流、贸易销售、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力打造花卉培育、花卉贸易、生态精品蔬菜林果生产三大区块。集团的智能温室集成了荷兰、以色列等先进设施设备,实现全季节、全天候生产。目前,集团已建成占地60万平方米的9座智能玻璃温室和1座组培室,包含亚洲单体最大鲜切花培育智能温室(单体18万平方米)以及西北品类最全月季种质资源圃(收集品种1500多种)。引进种植切花玫瑰等百余种高端花卉,投入规模化生产30余种,可年产鲜切花1亿支、盆花120万盆。

目前,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规划面积达3.9万亩,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园、双创基地、牧草基地、田园综合体等4个项目及农村搬迁安置区项目正加快建设,其余项目也在加紧推进。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亩,一般农田2万亩,栽植经济林、生态林8700亩,共有各类温室大棚1200座投入生产,为甘肃最大的中药材育苗基地。

全力打造现代化种植养殖基地

水培绿色蔬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种猪住进楼房坐电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兰州新区已经变成现实。

走进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棚里的水培芹菜、油麦菜、生菜等格外引人注目。

“水培蔬菜生育期短,产量是正常蔬菜的6倍。产出的绿色无公害水培叶菜安全、新鲜、美味,已得到兰州市及周边县区各大超市、高端消费人群的青睐。”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科公司副经理李宗俊介绍。

2020年5月18日,占地900多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这也是兰州新区第一个供粤港澳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草莓、樱桃、番茄喜获消费者青睐,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登上30多米高的瞭望台,甘肃天兆6栋现代化猪舍尽收眼底。

“我们的种猪住的是楼房,上下坐电梯,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甘肃天兆猪业有限公司外联经理张溶基自豪地说。”

据张溶基介绍,养殖基地项目主要包括6栋楼房式猪舍,猪舍的建设结合了经济环保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让猪场更加的安全。“目前项目存栏种猪1.3万头,后期达产之后整个项目存栏种猪2.2万头,年出栏五十万头以上。”

近年来,新区以精深加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相继建成电商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交易等基地,实现了集网上交易、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产供销链式发展格局。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在新区规模快速扩大,年可加工粮油200万吨、生猪屠宰100万头、储备粮食50万吨、冷链仓储10万吨,可实现营收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

立足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成果转化,新区加强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专家和技术人才3000余名,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发试验,获得专利、农业科技荣誉80多项,现代农业形成了产业链完整、业态多样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努力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兰州新区坚持发展全域现代农业,把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有机融合,围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特色林果、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和农业科技研发六大板块,投资330亿元实施了56个现代农业项目,形成1亿枝鲜切花、200万头生猪、2万头奶牛、万吨有机蔬菜、200万吨粮油加工、百万吨饲料、15万吨农药、百万头生猪屠宰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百亿级。

“兰州新区坚持区域发展现代农业,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融合起来,围绕规模化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林果、农产品加工、物流、科技研发等6个大的板块,近几年投资将近330个亿,实施了56个现代农业项目。”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陈智新介绍,目前,新区农业产业发展处于全省的前列,“设施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全、技术水平最优,这是新区现代农业最直观的体现。新区探索的种养+生态循环全产业链的农业发展的模式,为全省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探索了全新有效的可复制发展经验。”

据了解,新区实施的黄河上游生态修复发掘模式,通过土壤改良把一些零碎的草地林地发掘作为农业林业的用地,系统解决了干旱,水土流失,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探索出了新区样板。“下一步,我们将在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把一些特色产品,包括饲草、花卉、食用菌、生猪等产业做强做大,通过合理的经济布局,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证融通的供应链,把这些产业链做得更长更优、更精,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真正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共同富裕的先行区,全力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迈进。”陈智新说。

总 策 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文/图

#云南商务信息# 【招大引强!云南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排名西南第二】今天(7月14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第十四场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发布会,介绍云南外资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州(市)担当主责,全力以赴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具体工作要求,全省外资工作持续保持两位数的持续增长,全省稳外资工作取得阶段性良好成效。2019-2021年,全省新设外资企业843家,年平均增长率19.5%;合同外资金额246.2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66.7%;实际利用外资23.6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9%,增速在西南地区排名第二。

针对国务院督查组指出的我省吸引外资存在的“盲点”“痛点”和“难点”问题,省投资促进局2019年牵头起草并报请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解决吸引外资“盲点”“痛点”“难点”促进外资增长的意见》,所涉及的相关政策针对性、操作性强,措施力度比较大,切实激发了外资企业扩大投资的积极性。同时,为保障政策落地兑现,会同省财政厅等5个部门很快达成一致,共同出台了《云南省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办法》,并组织开展了各类线上线下的政策解读,提高政策的认知度。2021年,在全面总结该项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报请省政府批准出台了《云南省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政策措施》,在外资准入领域开放、政策可及性等方面为各州(市)、各园区开展外资招商工作进一步明确重点、提供支撑。

近年来省投促局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同推动项目落地的工作机制。一是与省委台办、省外办、省侨联等部门联合建立《云南省投资促进协同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机制性合作,共促外资招商。二是高效发挥省、州(市)、县(市、区)、企业4级联动的重点外资项目专班机制作用,这个机制作用跟省商务厅和省投资促进局共同推进的商务部和省发展改革委主导的外资专班协同发力,按照推进项目签约、落地和资金到位三个类别,梳理重点联系外资项目清单,逐个逐项采取小分队登门拜访、陪同考察、协调调度等多种形式夯实成效。三是与省级商务、市场监管、国资、外汇管理等部门建立数据联通机制,加强外资相关数据的共享互通,发挥以数据找差距、追进度,以数据找空间、促增量的重要工作指导作用。

2019年以来,省投促局和相关州(市)、部门注重优化外商投资领域结构,先后引进了英国帝亚吉欧、澳大利亚科思达集团、香港新华集团、比米农牧、泰国正大集团等现代农业企业,香港中通、丰树、普洛斯等现代物流业企业,法国普德赋、韩国美动集团等文旅企业,华润集团、光大集团、台湾敏实、荣锂(富邦控股)等新能源领域企业,恒隆集团、新加坡鹏瑞利、日本隆祥、安踏华南区结算中心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跨国企业成功落地云南发展,促进了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云南省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办法》政策执行公开透明、程序完善、高效务实,三年来共向19家24个项目外商投资企业兑现奖励金1.944亿元人民币,2021年的奖励金兑现也在日前刚刚完全执行完毕。奖励金三年来,有效撬动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放大政策效用50倍,覆盖60%的利用外资额,受奖企业和项目数量逐年增长,涵盖我省高原特色农业、新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政策的有力执行对增强外商投资信心,帮助外企对冲风险、降低成本起到积极作用,受到外资企业广泛好评和热烈回应。截至目前,省商投局陆续收到外资企业感谢信已经超过20余封,在省财政厅开展的政策成效第三方定期绩效评估中,获得较好评价。一批全球知名跨国公司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演艺类全球第一的法国普德赋主题公园在亚洲的首个项目落地大理州,现已完成三家企业注册工作;全球最大威士忌制造商之一,世界500强企业的英国帝亚吉欧大理威士忌酒厂也是一个游客体验中心项目已于去年11月正式开工;世界500强企业法国电力参与昆明市禄劝县风电等新能源开发;香港上市、全球知名光伏玻璃龙头企业信义玻璃落地曲靖市,总投资230亿元,部分将以外资投资投入云南。

全省利用外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新能源利用外资分别占总量的15%、14%和10%。绿色能源方面,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楚雄州紧盯新能源项目引进外资,华润、中广核、华能、协合新能源等多个新能源项目实现外资到位近1亿美元,成为外资新增长点;绿色食品方面:美国卓莓、澳大利亚科斯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荷兰方德波尔格、澳大利亚林奇等知名国际花卉企业入选云南省“十大名品”;健康生活目的地方面:新加坡鹏瑞利国际健康商旅城—昆明南站项目等外资康养类项目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方面:先后引进苹果、SAP等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新零售和新制造等领域展开合作。

国际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瑞典宜家昆明家居店、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品牌7-11在昆正式开业;昆明市中心最大的外资单体商业综合体恒隆广场成功引进君悦酒店品牌,新到位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这个数据是去年年度的数据,累计远远超过这个数;特斯拉已在云南开放38座超级充电站、166个超级充电桩,其中22座超级充电站遍布高速服务区;知名咖啡消费品牌星巴克在我省门店数量增至59家;丽江晶玺希尔顿酒店、地中海国际度假区等这些重大外资文旅项目先后投入运营。一批世界一流外资消费服务企业为我省消费市场注入新鲜活力,为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为搭建平台扩大外资来源,省商投局先后举办了奥地利企业、法国企业、驻蓉世界500强企业产业合作对接等“跨国企业云南行”系列活动,这个系列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下半年还将举办对日本、对韩国、对德国的系列活动。以及星巴克“共享价值 智慧农业”咖啡产业扶持项目线上启动会、科普利信线上选址对接会、云南与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在线招商推介会等视频活动或会议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使得云南利用外资的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展。同时,充分用好上海进博会、重庆西洽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举办了云南省与跨国公司产业合作主题活动、推介会、恳谈会等系列外资招商活动,也是借大船扬帆启航,促成更多的合作项目。
省商投局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对2021年利用外资贡献度高、完成外资工作目标任务的昆明、红河、大理、曲靖、丽江、保山、文山等州(市)给予通报表扬,及时梳理和推广大理州、保山市,昆明安宁市在外资招大引强、创新引资方式、帮助企业纾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落实省招商委办出台的《云南省投资促进系统优化营商环境10条措施》,带头营造“亲商、惠商、护商、安商”氛围,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在“招商服务进万企活动中”,会同省商务厅及相关州(市)对外资企业开展“扫楼”行动,不到2周时间,走访外资企业100余家,全力帮助企业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得到外资企业广泛好评。注重要素供给,针对目标外资企业需求匹配我省产业要素资源,先后对我省小浆果、咖啡、花卉、跨境电商等产业外资招商路径开展深入研究分析,形成了一批针对性强的外商投资报告和招商策划专案,增强了外资服务精准性,拓展了新的合作。主动对接瑞士、法国、德国、奥地利等驻华使领馆,积极联络戴德梁行、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等协会机构,建立机制化合作模式和常态化密切交流,宣传我省产业优势和对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策划对接和组织了企业互访活动,产业合作交流活动,促成了一批外资项目合作线索和投资意向。

开放合作的氛围,招大引强的成果不是一日之功。下一步,省投资促进局将继续与省级各有关部门加强横向联动,支持各州(市)和园区协同发力,以谋划、策划推动外资重大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助推云南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根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消息,苹果目前仍在开发一款新型的 HomePod 扬声器,并内置一个了「类似 iPad」的显示屏,该设备最早可能要到 2
  • 醉酒当歌,静静相伴,看落花流水东逝去,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看草儿葳蕤,携一缕风的柔软,赏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你我早已忘记了俗世悲欢,当目光与目光重叠,四目相撞
  • 张天爱元宵节在超话16:36發"大家吃什么馅儿的呀"张天爱暗示RD现是CJ什么?我怎么什么新闻报道都没看到,如果你张天爱真的跟汤珈铖什么關系
  • 你好首先祝大家元旦节快乐,一年一年又一年,对于复刻表的评测,一比一名表复刻也是不间断的进行分享,今天分享的腕表则是来自MKS厂江诗丹顿85180,对于江诗丹顿旗
  • 先看的动漫 当时热度挺高的 古茗联动之后开始找书看 我喜欢里面的故事和大道理 都挺曲折的 尤其是风水这个故事 其实也说不完 三郎排行第三因为是第3个出世的鬼王吧
  • 之前的几场的最后她都是跟舞团一起在台上,唯有武汉,所有伴舞都下去了,偌大的舞台上只有她自己,加班给我们清唱了《别忘了》连续埋头苦唱了三十几首之后,到了这一首她的
  • !!
  • 柔伊悲痛欲绝,昏迷后醒来,发现自己跌入时空交错的世界,一次次重回过去,重新与艾德相遇相爱:18岁,她和他初遇;24岁,他们相爱;28岁,他向她求婚,他们怀着美好
  • 早,good morning, Riyadh.这个持续生活了10年,前后14年的城市早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和意难平见过了如此生动的背叛也深知自己人性的软弱和无力对于
  • 我鼓舞自己,在春天里播种耕耘,哪怕春风不和曦,也要怒放生命,激励自己,在夏日里磨砺成长,不管晴天阴天雨天里风雨有多少,喜悦在阳光灿烂下看彩虹,我暗暗发誓,在秋季
  • 哎,只有跟我这群姐姐在一起,才会觉得我确实是个有前途的小布条,上学期考的我有点漂浮,谢谢各位老师扶持,回学校就不行了啊啊啊啊啊,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很贱,把我担一个
  • ●控制血糖 燕麦是一种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很适合糖尿病人吃,这有助于稳定血糖,特别是老年人可以将燕麦添加到日常饮食中,对于稳定血糖和保护血管有很大的益处。而不可溶
  • 然而一个人情就将这些全部抹掉了,你说翡翠商能开心的起来吗?懂行情的话,发现便宜这么多,就会怀疑翡翠的品质,总之心里是不踏实的。
  • #夫胜宽solo新曲# #夫胜宽新曲蒲公英# 240225 胜宽IG更新蒲公英的花籽啊在美丽的春日里轻轻摇摆着我们会再次相见(《蒲公英》)作词:崔宥利 胜宽
  • #二手出书[超话]#出:惊封随机特卡一张90捆感化主角失败以后有随机特带书273 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特8单卡90包邮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前x随机特273(定尾)
  • /在沈阳骑到了劲车 某人说我呲个牙像老鼠[吃惊]/姐牌送给我滴可爱小狗狗 就负责陪我睡大觉叭 起名叫圆圆咯(和小团团团圆一下)/我宣布烤菠萝是mvp了 这个酒酒
  • :我一个人可以啊,如果不可以的话,你留下来陪我啊?[爱慕]✨@任嘉伦Allen[心]#任嘉伦# [心]#任嘉伦顾川# [心]#任嘉伦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电视剧乌
  • 1.走完景区对话me:吃啥fri:你想吃什么me:清远昧走地鸡出名咯fri:年二九吃到年初九 厌到反胃me:仲以为你黎清远想吃鸡 咁一唔系就去商超吃连锁店滴咯f
  • 汉堡是哭着吃完的 真好吃特别好吃吃过最好吃的有个朋友 我们俩的聊天对话全是发牢骚 她上班的我上学的 可能就是“患难见真情吧“ 真的全是牢骚 我们俩的聊天模式是可
  • 好让我能往第五人格里多氪点回声以拿下心仪皮肤#GUSHUMUJIONG[超话]#道常生活记录,爱好写作,自幼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和平的渴望也一直根植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