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老和尚的感恩日:

心中有多少恩,命里就有多少福! 
佛经上讲: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心是一切的根源,我们每个人都应心怀善念,知足感恩。
一切由心照,心中有多少恩,命里就有多少福!
因为善良,所以幸运
《佛说无量寿经》上讲: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之报,自有定数。
有个寺庙,供奉着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住持和七个弟子知道。
一日,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住持对弟子们说:“不管你们谁拿走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便不会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可弟子们纷纷摇头。
七天过去了,念珠仍然不知所踪。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他。”但仍然无人承认。
住持很是失望:“你们明天就下山吧,拿走念珠的那个人,想留就留着吧。”翌日一早,六个弟子便下山去了,只一个弟子留了下来。
住持便问:“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
住持又问:“那你为何要留下,白白背上个偷窃的罪名?”
那弟子便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能站出来,其他人便能得到解脱!再说了,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住持笑了,从怀中取出那串念珠戴在弟子手上,说:“想的到自己,更能想的到别人,这便是佛法。”于是,这名弟子继承了住持的衣钵。
心善的人,总有好运。善良的人,自有善缘,所以会吸引到更多善良的人在身边,才能常有贵人相助,事事顺心如意。老话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善良,所以幸运。
做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生,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因果,所有的好运,都是自己结下的善缘。
老天从不会亏待每一个人的善良,不必气馁不如别人好运,一切美好都在来的路上。人生,处处皆因果。善因善果,都是自己得来的。你的善良,便是你一生的好运!
心充实了,人才幸福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恶,即是地狱。
善念之人,心怀感恩,生活才会知足常乐,处处充满爱与惊喜。
佛祖一日在菩提树下问一人:“你在世俗人的眼中,已是有钱有势,有爱你的妻子,有聪明的儿子,为什么还是不快乐呢?”
这人回答说:“正因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佛祖笑了笑,说道:“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一天,有个游客快要口渴而死,我便将一湖放在此人面前,但此人却滴水未取。心生好奇,我便问他为何如此。”
“那湖水很多,可我的肚子却很小,既然我不能一口气将它喝完,那不如我一口都不喝!”
讲到这里,佛祖笑着对那个不开心的人说:“你可知,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即可!人生也是如此,你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事物,但只要用心把握好其中的一样,这便足够了。”
人生幸福与否,全看自己。幸福不是靠别人的羡慕或是妒忌得来的,而是靠自己内心的充足体会到的。
这世上,没有谁能保证自己一生平安顺遂,但能确保自己感恩知足。生活的美好,其实处处都有,只有感恩知足,才能拥有这些美好。
心能装下多少福,命里就有多少福。别人的幸福,不是比你拥有的更多,而是更懂得知足。欲望,只会带来无止境的痛苦。幸福,从来不是看你手里有什么,而是看你心里有什么!
感恩知足的人,总是幸福的。因为感恩知足的人,总有一颗充实的心。心灵充实,才能体会到幸福快乐。
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缘
佛经上说:“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世间的一切现象,都离不开我们的心识。
所以,你的心识成就了你,而你是谁,就决定了你会遇见谁。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圣人去世了,许多人都前来祭拜,并渴望得到他的一件遗物留作纪念。
其中一人,选中了一个精美的烟斗。那圣人的妻子对他说:“这要一百块。”
那人犹豫了,这可是一大笔钱哪!于是,他决定先试试那烟斗再说。
他点燃烟斗,仿佛在烟雾中看到了智慧的大门向他开启,他激动了,立即拿出一百块,然后带着烟斗回了家。
回家后,他又点燃烟斗,可这次,什么都没有!
那学生气坏了,立即去找那圣人的继承者,想讨回一个公道。那新任的圣人听完他的遭遇,笑着说:“我的孩子,事情很简单,当烟斗属于圣人时,你便能看到他所看到的一切,但当它一旦变成了你的烟斗,就只是一只普通的烟斗,那你就只能看到你的平常所见了。”
高尚的人心中都是高尚的愿望,卑劣的人心中尽是肮脏的想法。
你的人生,和你今生所遇之人,全都取决于你自己。生活不尽如人意,也别急着抱怨,因为能改变这一现状的,只有自己。
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不一样的是人的心。
所以,你是谁,就会遇见谁。而你的小小改变,就会像那扇动蝴蝶的翅膀,看似不值一提,却能带来不可思议的结果。
人生的美好,不是站在未来某处等待着你,而是需要你去努力靠近。
人这一辈子,幸福的关键就在于能做好自己。生活不满意,不要紧,低头看看自己的不足,努力做到再好一点,前方不远处,就是你触手可及的幸福!
妙法老和尚15313287865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宗教圈也是個是非圈?大家總以自己眼界,來看待身旁週遭的一切人、事、物。凡符合自己所理解&期待的法意?那才算「正信」嗎?這至為可笑的理解程度!先來說說,今天遇到的年輕朋友?他說要教我三皈五戒(我只覺得好笑!),這個我還需要他來教,那 五百羅漢 (500Arhat) 版主不就該徹換了嗎(但想想剛好,我也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

至於我反問他,你覺得「阿彌陀佛」存在嗎?這個我的理解是,你從史實來看是不可能找到的人物(這類話題以前文章談論不少,在此就不再從敘)?但假如單純從信仰來看似乎比較符合「佛教」徒的期待!這二個說法是層次問題上的差異。你是單純把它(佛教)當信仰呢?還是把它當成一種人生哲理去走(行道)呢?當信仰已是人生哲理你會把虛幻的神話拿掉。因為你已不需要這些神話來增加自我對(佛教)認同與肯定(神佛滿天的這類大乘思想,真有助於一個宗教!走上更健康與令人期待的境界呢?那倒不回民間信仰去還比較直接,因為哪裡還可以與你所期待的靈界做更全面的一對一接觸(坊間的宮、壇都是))。

至於說歷代祖師或出家人的水準,一定在水準之上(就如今來看,水準差異也是參差不齊)?熟悉中國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數千年來中華大地是饑荒&戰亂不斷,所以古代僧人多數是文盲,看看弘一法師又怎麼來看:「從南宋迄今六七百年來,或可謂僧種斷絕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以為中國僧眾很多,大有達到幾百萬之概;據實而論,這幾百萬中要找出一個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就說如今的僧人都把「閉關」實修當成畏途,興起的是「出國參學」蔚為風潮你就能明白如今的程度,就連南宋以來的這批僧眾還不如。這裡不是說「出國參學」不好?是大都沒真心放在修行上面。

真的像「玄奘法師&鳩摩羅什」這類僧人並非常見。不是說祖師們一定是妄語(而是他們所受環境與想法,一般都來自師承)。師承最大問題是?師父怎麼說就怎麼做,但它又忽略人性都有惰性與好、惡(然如今的宗教還有人(團體)成天想著成佛作祖,想成為一代宗師),衍生出許多他個人自己對佛法的理解(當後人也在一知半解下去接觸,這極為容易造成理解失準一而再三傳遞,舉個很間單的例子一週前我跟朋友講的話,一個月後再問他一次已經變質了,所以別把指望寄託給人類的大腦)?所以與其花時間去了解祖師在說什麼?倒不如用有限(因為時間從不等你、我)的時間去探究「佛陀」在說什麼?

一個人層次的高下(意識頻率高低)!不是看誰讀的書比較多(凡是讀就能會的東西、這只要用心學就會,再來是能講的出的人也未必能理解它真實的涵義)。光一小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坊間我們能看到的解譯版本,就不外上百或者上千種(大家不妨思考為何一段相同經文,卻有如此大的理解差異呢?)!再舉個例子,假如我說菩薩不存在?我看會得罪一票「佛教」徒,但是從實際來看他們(菩薩)已是法界遍虛空(是種能量在傳遞),假如還停留在有個菩薩具體的形體,那他就不再是菩薩而是欲界天道眾生或靈體。「佛教」上一直有個迷失到底是誰說的算(除釋迦牟尼外),應該更正確解釋是誰說的都不算?「道由心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識字的「六祖惠能」只因心無所住,自然能憑一句話即刻了悟佛心、那我們呢?

很多朋友喜歡討論「修行」,既是修就是要「行」不然那只是空談,人品(做人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不行!談再多也是浪費時間,「捨得&貪著」不就是一般人最大的考驗?俗話說,你若「無德」練不起就是此意(萬人無出其一)。學修首重個人「品德」,這是首要入門條件,「品德」不行任憑大羅神仙前來度你也沒用?「去貪」與「捨得」是關鍵觀察指標(還記得李文德師父在世,曾開過條件是若要他收為徒,我需要讓他考驗三年)。老實說當年我志不在道(宗教),如今卻經歷過這十年的學修,我的想法雖有改變?但對人性的難以捉模更是灰心(不懂得的人忙著四處參學,稍微懂得的人在比高下,真懂得的人少之又少)。

話回到前言,這十年來我所見聞看到的是所謂佛教徒,不是在比修為高下就是在逞口舌上見長短(少有人在比誰的內心更沈靜),這也讓我逐漸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佛教徒能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被媒體名師所累,總以為他們講的一定是正確(諸不知,這是人為與團體刻意營造與培養的傀儡+他自己也有意願)。道法已不自然,你去學修不走火入魔都挺難的(記住!道法自然這句話你一終身受用)。什麼至高無上真理?只要一經自然法則去檢驗它,你即刻就可知道真假(再來切記!別過度迷戀神通與異能)。再言佛教徒,我執心似乎比凡夫更側重,學佛口口聲聲都說要去我執,那我所看到的卻反到越多人、越走越深入執著心越重?這似乎在說明你已在走上回頭路了。

那天有朋友問我?學佛是想求什麼?我不求去什麼「極樂世界」。若是有、只求一件事!將來走的時候直接「升天」(至於我能到什麼境界去,那就看我臨終時放下了多少?)去(至於想直接升天去,這也沒那麼容易幾萬人僅出一、二或許還嫌多)。再說,能否「升天」關鍵是靠自己生前「德性&修為」,這不是求誰得來的。大乘佛教的興起口口聲聲講菩薩道,但實際上就連一個「佛教」最基楚的「阿羅漢」都成就不了時?這是應該算誰的錯呢?等於你雖把餅做的很大但是能吃飽的卻是一個都沒有的意思。相對來說原始佛教裡還不時傳出某某人成就「阿羅漢」果位。大家難道?沒有在反思你是否也走錯了路嗎(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因為我們都被置入性行銷,總覺得行菩薩道比較高尚點,反而錯估了對原始佛教的理解)?

電視媒體什麼「法王&名師」所講的話聽聽就好,這類在多層次包裝下的,已是營利性質的宗教團體,雖然還是有修為不錯的人,但在媒體包裝下很多人初心早已不在?他們更徹重的是他們宗教王國的興起與建構。所以與其花實間去接觸,到不如回歸本心去尋找自己(禪修即方法之一)。那坊間的名師或有出書的作者呢?這個部份爭議性更大!簡單送大家一句話:「在慾望的世界裡,眾生皆苦!」。希望大家能明白我想傳遞的是什麼?簡單說,這些人不外是在貪「名&利」(俗話說有了名、利隨之即來)。修行徹重在於修心,真有道者還真怕出名,因為麻煩事會緊跟著而來!你沒看廣欽老和尚還得裝瘋賣傻免得打擾的人一堆(如今是半水桶的,都成天敲鑼打鼓深怕你不知道呢?)。

說人生不苦是騙人的,不然難得假日也要一大早(這麼多人)跑來台南「東獄殿」找地藏王菩薩(開恩赦罪呢?),我路過看到一批又一批前來,遊覽車停了滿街都是(其實老是外求也不是辨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內心去懺悔己過後,用行動付諸實踐)。我從彌陀寺持經(心經)回程路過看到的,拍下幾張照片跟眾人分享。多數人都把它(菩薩幫人)視為應該的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幫你是念及你還有點善念,日後也能用相同的心去對待所有人(但如今的人,卻是自私、自利居多數),真懂的感恩的人恐怕也只是佔少數。最後請大家謹記一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讓善良成為理所當然」。

隨筆漫談:

人的一生因緣交錯,會遇到對我們很好的人,但也有因忌妒心把你視為死敵的人(人心就是如此的複雜,看不得別人好)。這都是我們成長的助緣,只要心懷感恩!好、壞皆因緣,就照著自己順緣而走就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自然雲開日出接太平(豐年)。

語末: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心如出水聖潔不染。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https://t.cn/RUaz4x8

john 2020 8 23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宗教圈也是個是非圈?大家總以自己眼界,來看待身旁週遭的一切人、事、物。凡符合自己所理解&期待的法意?那才算「正信」嗎?這至為可笑的理解程度!先來說說,今天遇到的年輕朋友?他說要教我三皈五戒(我只覺得好笑!),這個我還需要他來教,那 五百羅漢 (500Arhat) 版主不就該徹換了嗎(但想想剛好,我也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

至於我反問他,你覺得「阿彌陀佛」存在嗎?這個我的理解是,你從史實來看是不可能找到的人物(這類話題以前文章談論不少,在此就不再從敘)?但假如單純從信仰來看似乎比較符合「佛教」徒的期待!這二個說法是層次問題上的差異。你是單純把它(佛教)當信仰呢?還是把它當成一種人生哲理去走(行道)呢?當信仰已是人生哲理你會把虛幻的神話拿掉。因為你已不需要這些神話來增加自我對(佛教)認同與肯定(神佛滿天的這類大乘思想,真有助於一個宗教!走上更健康與令人期待的境界呢?那倒不回民間信仰去還比較直接,因為哪裡還可以與你所期待的靈界做更全面的一對一接觸(坊間的宮、壇都是))。

至於說歷代祖師或出家人的水準,一定在水準之上(就如今來看,水準差異也是參差不齊)?熟悉中國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數千年來中華大地是饑荒&戰亂不斷,所以古代僧人多數是文盲,看看弘一法師又怎麼來看:「從南宋迄今六七百年來,或可謂僧種斷絕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以為中國僧眾很多,大有達到幾百萬之概;據實而論,這幾百萬中要找出一個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就說如今的僧人都把「閉關」實修當成畏途,興起的是「出國參學」蔚為風潮你就能明白如今的程度,就連南宋以來的這批僧眾還不如。這裡不是說「出國參學」不好?是大都沒真心放在修行上面。

真的像「玄奘法師&鳩摩羅什」這類僧人並非常見。不是說祖師們一定是妄語(而是他們所受環境與想法,一般都來自師承)。師承最大問題是?師父怎麼說就怎麼做,但它又忽略人性都有惰性與好、惡(然如今的宗教還有人(團體)成天想著成佛作祖,想成為一代宗師),衍生出許多他個人自己對佛法的理解(當後人也在一知半解下去接觸,這極為容易造成理解失準一而再三傳遞,舉個很間單的例子一週前我跟朋友講的話,一個月後再問他一次已經變質了,所以別把指望寄託給人類的大腦)?所以與其花時間去了解祖師在說什麼?倒不如用有限(因為時間從不等你、我)的時間去探究「佛陀」在說什麼?

一個人層次的高下(意識頻率高低)!不是看誰讀的書比較多(凡是讀就能會的東西、這只要用心學就會,再來是能講的出的人也未必能理解它真實的涵義)。光一小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坊間我們能看到的解譯版本,就不外上百或者上千種(大家不妨思考為何一段相同經文,卻有如此大的理解差異呢?)!再舉個例子,假如我說菩薩不存在?我看會得罪一票「佛教」徒,但是從實際來看他們(菩薩)已是法界遍虛空(是種能量在傳遞),假如還停留在有個菩薩具體的形體,那他就不再是菩薩而是欲界天道眾生或靈體。「佛教」上一直有個迷失到底是誰說的算(除釋迦牟尼外),應該更正確解釋是誰說的都不算?「道由心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識字的「六祖惠能」只因心無所住,自然能憑一句話即刻了悟佛心、那我們呢?

很多朋友喜歡討論「修行」,既是修就是要「行」不然那只是空談,人品(做人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不行!談再多也是浪費時間,「捨得&貪著」不就是一般人最大的考驗?俗話說,你若「無德」練不起就是此意(萬人無出其一)。學修首重個人「品德」,這是首要入門條件,「品德」不行任憑大羅神仙前來度你也沒用?「去貪」與「捨得」是關鍵觀察指標(還記得李文德師父在世,曾開過條件是若要他收為徒,我需要讓他考驗三年)。老實說當年我志不在道(宗教),如今卻經歷過這十年的學修,我的想法雖有改變?但對人性的難以捉模更是灰心(不懂得的人忙著四處參學,稍微懂得的人在比高下,真懂得的人少之又少)。

話回到前言,這十年來我所見聞看到的是所謂佛教徒,不是在比修為高下就是在逞口舌上見長短(少有人在比誰的內心更沈靜),這也讓我逐漸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佛教徒能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被媒體名師所累,總以為他們講的一定是正確(諸不知,這是人為與團體刻意營造與培養的傀儡+他自己也有意願)。道法已不自然,你去學修不走火入魔都挺難的(記住!道法自然這句話你一終身受用)。什麼至高無上真理?只要一經自然法則去檢驗它,你即刻就可知道真假(再來切記!別過度迷戀神通與異能)。再言佛教徒,我執心似乎比凡夫更側重,學佛口口聲聲都說要去我執,那我所看到的卻反到越多人、越走越深入執著心越重?這似乎在說明你已在走上回頭路了。

那天有朋友問我?學佛是想求什麼?我不求去什麼「極樂世界」。若是有、只求一件事!將來走的時候直接「升天」(至於我能到什麼境界去,那就看我臨終時放下了多少?)去(至於想直接升天去,這也沒那麼容易幾萬人僅出一、二或許還嫌多)。再說,能否「升天」關鍵是靠自己生前「德性&修為」,這不是求誰得來的。大乘佛教的興起口口聲聲講菩薩道,但實際上就連一個「佛教」最基楚的「阿羅漢」都成就不了時?這是應該算誰的錯呢?等於你雖把餅做的很大但是能吃飽的卻是一個都沒有的意思。相對來說原始佛教裡還不時傳出某某人成就「阿羅漢」果位。大家難道?沒有在反思你是否也走錯了路嗎(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因為我們都被置入性行銷,總覺得行菩薩道比較高尚點,反而錯估了對原始佛教的理解)?

電視媒體什麼「法王&名師」所講的話聽聽就好,這類在多層次包裝下的,已是營利性質的宗教團體,雖然還是有修為不錯的人,但在媒體包裝下很多人初心早已不在?他們更徹重的是他們宗教王國的興起與建構。所以與其花實間去接觸,到不如回歸本心去尋找自己(禪修即方法之一)。那坊間的名師或有出書的作者呢?這個部份爭議性更大!簡單送大家一句話:「在慾望的世界裡,眾生皆苦!」。希望大家能明白我想傳遞的是什麼?簡單說,這些人不外是在貪「名&利」(俗話說有了名、利隨之即來)。修行徹重在於修心,真有道者還真怕出名,因為麻煩事會緊跟著而來!你沒看廣欽老和尚還得裝瘋賣傻免得打擾的人一堆(如今是半水桶的,都成天敲鑼打鼓深怕你不知道呢?)。

說人生不苦是騙人的,不然難得假日也要一大早(這麼多人)跑來台南「東獄殿」找地藏王菩薩(開恩赦罪呢?),我路過看到一批又一批前來,遊覽車停了滿街都是(其實老是外求也不是辨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內心去懺悔己過後,用行動付諸實踐)。我從彌陀寺持經(心經)回程路過看到的,拍下幾張照片跟眾人分享。多數人都把它(菩薩幫人)視為應該的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幫你是念及你還有點善念,日後也能用相同的心去對待所有人(但如今的人,卻是自私、自利居多數),真懂的感恩的人恐怕也只是佔少數。最後請大家謹記一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讓善良成為理所當然」。

隨筆漫談:

人的一生因緣交錯,會遇到對我們很好的人,但也有因忌妒心把你視為死敵的人(人心就是如此的複雜,看不得別人好)。這都是我們成長的助緣,只要心懷感恩!好、壞皆因緣,就照著自己順緣而走就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自然雲開日出接太平(豐年)。

語末: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心如出水聖潔不染。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https://t.cn/RUaz4x8

john 2020 8 2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猜我在干嘛呢,我在想你啊 每个城市都会下雨,就像我走到哪都会想你 路上遇见小狗摇尾巴也要拍给你看,我巴不得日三餐吃了什么都告诉你 铃铛遇到风会响,我遇到你,心
  • 有个报考环境地理的哥们,毕业后钻了20多年山头,日常缺乏和人交流,现在话都说不利索了。有几个读师范的,安稳到了现在,突然面临生源缺乏必须并校的风险,工作不知道能
  • 返利机器人(54706731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冷了一颗对你火热的心,不要淡了一份对你挚爱的情。再深的感情也有底线,如你不在乎,别人又何必卑微自己。真诚
  • 一个真想了解真相,不冤枉任何一个人的人,是会自己去找资料并且核对,再分析思考;而不是“你自己给我啊,不给就是没有”的消极心态你待在信息茧房不攻击别人,那随便你;
  •   此外,虽然金先生支付租金的时间晚于双方约定的时间,但索先生在未经催告的情况下,径行要求物业公司停止向涉案房屋供电,导致房屋无法正常使用,索先生采取上述行为
  • 然而,人的一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慢慢人生路,察言观其行,注重是细节,成就是人生。
  • 刷贵族积分的宝也别指望这个,85、86折在慢出皮肤还是可以的,特别是有新皮肤的时候快一些,我是大傻呗,没那个耐心而且等不了了,还想测试一下到底自己能不能抽出令牌
  • 天秤座很讲求平衡,他们对感情也是这样的态度,如果爱情的天平在自己心里已经倾斜了的话他们会想要找一个平衡点,开始对对方忽冷忽热,那可能是天秤座喜欢上其他人的前奏,
  • 短期里,像主动优选、指数增强等组合也比较难跌回到4月底的水平。(3)指数增强投顾组合的门槛,在8月底会降低到500元。
  • 【#健走团不能团灭交通法#】近日,一则“河南周口一老年健走团逼停车辆,无视红绿灯行走”的视频,引发公众热议。不过,造成健走团占用机动车道这种人车抢路的局面,不宜
  • もんじゃのお相手も二人…♪笑陪我吃文字烧的也是她们…笑   なる。#るんっ#开心 楽しいよ!
  • mini摆放版【招财女神】高5cm,宽3.5cm,不管你是微商、个体户还是打工者,如果想要提成满满,生意一单接一单,招揽客人,守住钱财,好运连连,那必须要请这尊
  • 你们不依不饶,恶语相向,如果有一天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那也是你们逼的,你们这样去往死里逼我无非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痛苦了就来折磨我,折磨完我看我痛苦了你们又高高兴
  • 一个人多行善事,为何还会灾祸连连?这个故事告诉你的答案!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人姓俞名都,字良臣。读私塾时他与十多个人创办了一个叫文昌社的社团,发誓要做惜字
  • 切尔西球迷们,你们得到了这个世界上拥有最为巨大天赋的年轻中后卫,是的,我相信福法纳就是那么好。整部剧有些像1978年之后改革开放的历史,生动地解释了,怎么进行政
  • #区块链[超话]#行情 再好 再坏 都保持端正的心态,去面对所经历一切磨难!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 #美妆#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花妆”的问题开始逐渐明显,随着气温的上升,底妆不够服帖或者出门就有脱妆的问题频频引发大家的疑问,其实底妆无非是要服帖,轻薄,但想要
  • 从李嘉诚的角度来看,就算不愿意将财产分配给梁洛施这个所谓的外人,但和儿子李泽楷在一起这么多年,居然都没有给自己的三个孙子留下任何财产,这似乎有些让网友认为李
  • 第一次注意到身边一起腻腻歪歪去看电影的小情侣们,原来这种两人一起撒娇打闹的画面真的好尴尬哦,还是自己去玩快乐[允悲][允悲][允悲]#新神榜:杨戬(2022)[
  • 因为有些焦虑失眠感冒了,周六嗓子疼头晕昏昏沉沉睡了一天,晚上终于舒服些了就出门遛弯,一时兴起去看了沈叔叔的新电影,电影情节一般,但是沈叔叔表现了他最多层次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