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流行病学专家: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只是时间问题】#紫荆快讯# 世卫组织没有说大流行是希望不引起恐慌,但现在其实已经在全球完全扩散。如果疫情在印度、非洲进一步扩大的话,危害会非常大。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呈扩散趋势。

截至北京时间3月1日20时,中国以外共6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7600余例,已有七国的累计确诊病例逾一百例。

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希望推动各国加大疫情应对力度。针对疫情的全球蔓延形势,记者专访了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

疫情已经在全球完全扩散

记者:目前来看,您认为疫情是否已转变为世界大流行疾病?国际社会在应对疫情方面是否应该借鉴武汉的防控措施,比如,封城或限制人员流动?

陈铮鸣:世界卫生组织对疫情的预警级别在逐步提高,也在动态、定期评估疫情的发展趋势。传染病大流行通常有几个大的标准:第一,范围非常广。现在疫情已经蔓延至61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南极以外,所有其他的6大洲已经覆盖了。第二,它比较严重,即病死率较高。普通的流感虽然覆盖面很广,但它对健康的危害并不是很大,病死率还是非常低的,所以不会称之为大流行。第三,在当地形成传播。

武汉是新冠疫情的首发地,对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刚开始认识不足,大家的警惕性不高,所以耽搁了2~3周的防控关键期,这导致了疫情的蔓延。现在全球对这个病的理解相对比较成熟了,警惕性比较高。但尽管这样,个别的国家和地区还是疏忽。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情况在有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就是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出现首例接触史不清楚的病人。这说明疫情很容易扩散,而且很难防控。假如疫情扩散了以后,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疾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现在来看,除了中国的疫情控制得还不错,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几个国家形势非常严峻。其他国家,像巴西、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等现在没有明确的报道,但是这个病毒你看不见摸不着,很难防控,只要有一个人带着病毒进去传播就能完全扩散,所以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世卫组织没有说大流行是希望不引起恐慌,但现在其实已经在全球完全扩散,如果疫情在印度、非洲进一步扩散的话,危害会非常大。

记者:韩国和伊朗的疫情突然暴发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延及周边地区,针对医疗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陈铮鸣:韩国的情况有些特殊,主要暴发在一个地下的宗教组织,他们的很多活动不对外宣布。现在政府花很大的力气来排查,但还有相当部分人追踪不到。韩国政府现在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比如停课、禁止聚集、错峰上班等等,以减少人员的交叉感染。但其实政府很难控制,不可能把整个国家封掉,毕竟还要开展经济活动,还要考虑维持民生。如果韩国发生大规模扩散的话,肯定也是不堪重负。现在韩国已经有3000多例感染者,负压的病床大概1000多张,肯定会带来超负荷运转等一系列的问题。

伊朗现在的状况非常严峻。宗教圣城疫情开始蔓延的时候,政府应该取消宗教活动了,但他们没有听从公共卫生学家和医务人员的劝告,造成了病毒扩散,这是完全不应该发生的。另外,西方国家长期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它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医疗资源也非常缺乏。伊朗是一个宗教国家,朝圣的人到宗教圣地还是很多的,肯定会扩散出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疫情难度非常大。伊朗邻国都采取了封锁边境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遏制扩散。

如果疫情扩大到非洲国家,那么前景实在难以想象,因为非洲国家政府的行政能力、医疗卫生事业、基础的设施都比较薄弱。像埃博拉这种病的传播途径相对来讲是很容易控制的,因为这个病毒是通过体液传播。但新冠病毒一旦扩散起来,防控的难度会非常大。好在非洲在气候因素上相对占了一点优势,气温相对比较高,不利于病毒的繁殖。

记者:怎样评估欧洲面临的疫情风险,您认为欧盟及各国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陈铮鸣:由于意大利的确诊病例急剧增加,欧洲疫情有恶化的风险,现在各国防控的警戒程度都升级了。而且,像英国、法国也出现了小范围的社区传播。所谓社区传播,就是说传染源和接触者不是很明确。在人数少的时候,可以花很大的精力来进行追踪排查,假如是社区传播,可能就有10个、20个、50个病人,原来的防控体系没办法应对,医院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来进行护理。所以,现在欧洲国家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

假如欧洲的疫情严重到像意大利那样的程度,就完全是另外一种状况,可能要封城或者半封城,学校都要关闭,所有的商场、影院、餐馆停止营业,体育赛事都要停止。目前除了意大利以外,其他地方还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所以现在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目前,除了意大利以外,别的国家的病例还是零星的,基本上是个位数,而且欧洲的医疗水平普遍比较高,所以应该不用太担心,而且欧洲各国政府都很警觉。

欧洲国家人口密度比较低,病情不太严重的话患者可以在家隔离。欧盟不可能宣布统一的防控措施,碰到这种紧急状况的时候,更多还是取决于各个国家采取各自的措施。比如,法国和意大利就把公路封了。

英国现在有20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8人已治愈出院。2月28日,英格兰卫生部门确认了一名在英国境内感染的患者。英国的政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健和理性的。中国的疫情发生以后,英国官方马上出台对策,武汉来的人员要求在家隔离两个星期。中国的疫情严重了以后,英国的防控也稍微升级了。政府要对防疫政策通盘考虑,不希望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民生造成很大影响,尽量避免因为疫情引起恐慌。政府医疗部门的团队每天都在开会,分析要不要对政策作出调整,包括它的计算机系统,还有电话调查设计的问题和收到的答案,都有一个团队后面在支撑,需要调整时它可以很快调整。这一点很重要。

疫情解除标准需要分不同级别

记者:您预计中国的疫情什么时候能够完全结束,可以解除这种封闭隔离的状态?

陈铮鸣:目前还很难判断。中国境内疫情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民众的配合度也非常好。现在从数据来看,湖北以外省份基本上都是零增长。但是现在疫情控制出现一个复杂情况,那就是国际上疫情的影响。输入病例可能不是从武汉来的,而是来自日本或韩国,这又增加了一定的防疫难度。特别是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等跟韩国经贸交流比较密切的省市。

另一个复杂情况是新增病人的来源不清楚。像武汉这样千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社会的管控再严格肯定会有死角。死角有几个方面:一是流动人口或者不被社会关注的一些人口。还有可能是一些“城中城”,社区的管控可能不到位。还有就是以前感染的基数太大了,有相当部分人是隐性感染,潜伏期很长,还有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很难完全排查清楚。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关键需要一个疫情解除的标准。比如,像非洲的埃博拉疫情采取的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即最后一个病人全部出院以后观察两个潜伏周期,假设你的潜伏期是15天,那么出院以后一个月内没有任何症状才能解除疫情。但是这次新冠疫情的传染性和病死率和埃博拉不同,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和防控能力也与非洲的情况不一样。

我认为,什么时间解除疫情需要非常慎重,一定要拿出一个标准方案,可能需要不同级别的解除标准。江浙一带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将这几个省流动起来;武汉什么时候松动,要达到相应的标准。设定标准要考虑三个指标:一是新增者,二是疑似者,三是留观者。现在比较关注新增病例,但是一定要考虑后面两个因素。比如,留观者是零,疑似者是零,确诊的患者出院后14天内发病是零,那么这个地区疫情就可以解除了。当然,还要防范周边地区的疫情。其实封城容易、开城难,现在正规战结束了,接下来的游击战很难打。

记者: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制有什么进展?

陈铮鸣:现在这个病确实没有很好的特效药,主要还是以支持治疗为主,通过病人的免疫力来恢复。美国的瑞德西韦是目前最有效的一个药物,但是它的研究是最严谨的,对外宣布措辞也是最谨慎的,现在还在做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希望能得出一个结果。

其他的临床试验百花齐放,大概有上百个临床试验登记注册了,而且占用了很多病人的资源。很多研究实际上不科学,没有随机的对照,本身就经不起推敲。另外它的样本量也很少,100个人也根本不够,因为这个病自愈性很强。比如,有人说有一种中药的效果是92%,也可能是90%,也可能是0%。没有证据你凭什么讲92%,因为这个病在国外不用中药,大部分也都治愈了。

这是一个基本的科学常识。必须按照科学的流程,从病毒的筛查、基因检测等等一步步去做,否则很难拿出特别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科研主管部门应该组织专家选择2~3个重大的科研课题,或者几个大的有希望的药物,哪怕是中药也好,集中力量来做研究。比如,对症抗感染等药物,对一组病人用药、一组病人不用药,然后看试验的结果。

现在有二十几家疫苗研究机构、药厂都在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有不同的技术手段。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就是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疫苗研发的速度相对还是比较快的,现在已经在生产了,估计就是6月份可以进入人体的临床试验。研制成功的把握比较大,因为它是基于埃博拉的疫苗基础上,所以技术相对比较稳定,当然最后还得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

记者:有专家称,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病毒不一定发源于中国,对此您怎么看?

陈铮鸣:中间宿主确实没有完全搞清楚,进一步的研究很重要。只有搞清楚了以后,才能对病毒作彻底的溯源。我不赞成钟南山院士的说法,那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助长了一种阴谋论的谣言的散播。这是个科学常识,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所有的病例头几例都是跟武汉有密切关系。这条脉络非常清楚,至于是不是华南海鲜市场需要探索。我们讲要循证(Evidence-based),循证要有科学的依据,不能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媒体和科学家都要以科学、负责的态度说话。

反思的前提是把事实先摸清楚

记者: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我们从这次疫情最应该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陈铮鸣:一言难尽。我认为,反思的前提是把事实先摸清楚,然后该追责的追责,制度上不合适的部分要重建。总的来讲,这是整个大的国家治理体系或者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从信息开放、权力下放,包括分级诊疗等等,这次教训太深刻了。希望通过这次疫情无论是政府还是全社会,要好好反思、好好分析。

当然这次疫情防控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虽然有很多人质疑中国疾控中心,但它至少在很短时间内分离出了病毒,把基因的测序测出来,这个很关键,否则后面的检测诊断无法进行。还有一些防控措施也值得肯定,比如,建设方舱医院的经验是不错的。

教训涉及的面太多了,希望能够有真正的反思。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讲,三个警报系统都失灵了:第一,医生的警报,一线的临床医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第一时间报告。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先报上去。传染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第二,网络直报系统也没有发挥作用。刚开始的时候症状表现跟非典非常相似,应该按照非典病例来录入系统,再来排查。第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互联网。国际上做了很多研究,即使像美国有很好的传染病报告系统,但是它的时效性比不上网络,像百度的关键词搜索,腾讯、微博等社交软件的热搜,它可以马上就找到一些疫情暴发的苗头,因为现在民众的这种社交的媒体很发达。

还有决策方面的问题,这场疫情本来完全可以避免,没必要到现在这么严重。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是错的,每个部门都有它的道理,这是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反思的。

还有一个需要反思的,就是中国的医疗制度,分级诊疗为什么推不下去。封城以后,一下子发烧门诊人满为患,造成交叉感染非常严重。所以,对医疗体系建设要深刻反思。这次疫情还反映出我们的医疗体系重点都放在治疗方面,对疾病的预防重视不够。

另外,这次各地派出的支援都是医疗队,很少涉及流行病学的调查,但后者非常关键。现在武汉到底多少人感染?可能没有人搞得清楚。武汉市人口密度相对比较大,真正感染的人数有多少,这需要做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都没有引起重视,就是医疗的次生危害,比如说得了心脏病、中风和肿瘤的病人,因为武汉医院都把精力用在新冠病人身上了,他们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这些病间接造成的对健康的危害需要做研究,它可能导致一些间接死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一定要尽快把相关医院、门诊恢复起来。

【吴腮忠:加强医用防护物资监管 全力以赴保供应、保质量、保生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市场出现了“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我局从1月23日起就开始召集监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围绕“保供应、保质量、保生产”三项任务,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的药械监管工作。

第一,全力以赴“保供应”

一是加快医用防护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我局组织6个技术攻关组,深入医用N95口罩、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工艺、质量等难题。在医疗器械产业集中的进贤县,派出了驻厂监督员,实行点对点服务,为生产企业复产、转产提供技术支持。开通了防疫物资直报系统,及时掌握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截至2月23日,我省共有151家药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涉及防疫用药的生产企业复工率为100%;60家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已有53家复工,复工率为88%;18家医用外科口罩生产企业已有15家复工,复工率为83%;省内医用N95口罩和医用防护服3家主要生产企业已全部复工,有效缓解了抗疫一线重点防控物资紧缺的状况。

二是加快医用防护产品的急应审批。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开设应急审评审批通道,将串联改为并联,做到随到随审、随到随检,最大程度加快审评审批的速度。印发应急审批工作程序,明确受理、检验检测、现场核查等每个环节的完成时限,提升审评审批效能;预发生产许可证编号,让企业提前制作包装、标签和说明书,抢抓上市时间。将非无菌的医用口罩上市许可事项,下放到各设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采用临时应急审批管理。1月24日(除夕),我局组织技术专家组蹲在车间,帮助2家口罩企业获得临时上市许可,出口转内销,增加日产30万只口罩的产能。24小时应急审批了一家企业的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上市申请。截至2月23日,我局已完成医疗器械应急审批15个,其中:医用防护口罩2个,医用外科口罩7个,一次性医用口罩6个。预先提供注册证号18个,其中:医用一次性防护服3个,医用外科口罩9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6个。

三是加快采购和捐赠防护物资的质量审核。配合发改委、工信厅等部门,协同省内多家大型医药公司,对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重要医药物资实施集中采购、统一供应。配合省红十字会、南昌海关等部门,开辟捐赠和进口物资“绿色通道”,加快进口通关和物资分配的进度。配合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建立多个微信群全天24小时为捐赠物资提供技术咨询。开展紧急进口医用物资的检测服务,将检验合格的防疫物资第一时间输送到疫情防控“前线”。

第二,全力以赴“保质量”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组织督导组对全省60多家生产医用口罩、N95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器械企业,实施全覆盖的检查。指导全省各设区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当地防控用药生产企业开展属地监管。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诊疗药品,梳理汇总全省43家企业81个药品批准文号信息,对疫情防控用药重点企业实施精准监管,切实保障防控用药用械的质量安全。

二是加强联合执法力度。与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等8家单位联合启动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的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截至2月23日,我省药品监管部门共检查药械生产企业92家次、经营企业87211家次、医疗机构11170家次,立案查处涉嫌违法案件113件,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质量抽验的力度。执行应急检验检测工作机制,启用应急检测经费200万元,强化定向抽样、专项检验、及时监测、科学研判,提高监管针对性、靶向性。截至2月23日,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完成防护医疗器械抽样282批次,完成198批次检验;省药检院完成药品抽样89批次,完成61批次检验。我省药械技术机构发挥了保障安全用药用械的“前哨”作用。

第三,全力以赴“保生产”

一是实行特事特办,强化延期服务。及时出台政策,将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顺延至一级响应终止之日后的60天。涉及药品生产许可证登记事项和生产关键设施设备变更时,企业评估后认为符合要求的,允许企业先行投入使用,疫情解除后按规定办理,解决了企业生产的后顾之忧。

二是实行急事快办,强化线上办理。贯彻“服务有情”的理念,开展24小时“延时”服务,对防疫用药品医疗器械等行政许可申请,安排专人电话值班受理;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网上办,快递送,不见面”办法,企业可通过电话、网络或者信函方式,咨询和办理行政审批相关业务,最大程度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同时也防止了人员因办理业务聚集。

三是实行政策扶持,强化减压减负。从2月5日起,全省防疫用药品、医疗器械的行政许可免收注册费,其他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收费在原收费标准基础上下调30%;对于疫情防控期间防护口罩、防护服等企业研发、试产、改进工艺的首次样品送检全部免费。对疫情防控期间与疫情防控有关的高风险药品品种和36个中药饮片品种,相关企业今年复产的前三批次产品可委托送省药检院免费检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俗话说:“医不离药,药不离医”,在“白衣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时,作为“药监人”在另一条战线上全力为他们提供合格、足够的“弹药”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使命所系。

下一步,我局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防控指挥部的决策部署,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中心,加强防疫用药用械质量安全监管,加快省内医用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复工达能,加速开展防疫重点药械应急审批,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一手抓质量、保安全,一手抓生产、保稳定,把疫情防控的药品监管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好,为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江西药监”的贡献。https://t.cn/A6hkOTU6

#中医抗疫第一线# 【湖北承认中医药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参与率仅30%,已严令限期改正】
2月12日,湖北疫情防控指挥部一份文件在网络上流传。文件承认:湖北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使用比例只有30.2%,远低于全国87%的水平,中医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救治效果。这一惊天消息,对关心中医药在湖北应用的人,是痛心和惋惜,也解释了许多疑惑;对关心什么才是适合湖北的治疗方案的人,是找到了答案。亡羊补牢、迷途知返,湖北要痛定思痛,按自己这份文件所要求的那样,真正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让更多被“无特效药”论吓坏了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更好救治,才是积极的态度。

一、文件印证了我们的猜测,而且更严重

文件说:“据网络直报统计,截止2月10日24时,我省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29631人。中医药参与治疗人数8963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仅为30.2%,远远低于全国其他省份87%的平均水平。”

本号连续刊文三篇,报道了应用中医药参与患者救治中河南、广东等先进省份的经验,指出湖北始终未真正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对是否使用中药、给什么人使用中药犹豫、徘徊。我们所依据的材料,是从网络上找来的蛛丝马迹,加以判断和分析,一些结论只能是猜测的。这份文件的出现,印证了我们的猜测是准确的,而且比我们能想象的还要严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回顾一下前三篇文章,此处不再展开。

文1:又是硬核河南,90%病例服用了中药

文2:武汉不应再倒退,果断用中药,多省经验应在湖北推广

文3:中药在武汉疗效好,但未下决心大力推广

这份文件说外省中医药介入比例87%,这倒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数字。

二、文件也解释了很多疑惑

2月2日武汉指挥部医疗组红头文件要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要在2月3日24时前给中轻度患者使用中药,结果只送出了5000份。

2月7日,《健康报》采访中医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文章一个小标题还叫做“ 方舱患者有望用上中药”。2号的文件都发出5天了,结果方舱医院患者才仅仅是“有望”用上中药。

2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独家消息:武汉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处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市社区要求两类人服药,一是集中隔离的人,二是社区排查有需求人群,这和2号的红头文件相去甚远。

不仅如此,这些事情似乎也有了解释:

2月11日,中纪委官网罕见跨界发声,力挺中医;

2月12日,卫健委官网发文,再次强调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

2月12日,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中央指导组紧急约谈武汉领导。其实,何止转运环节有问题,治疗方案就没问题了吗?

2月12日,新华网转载《经济参考报》文章: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疗效明显。
……
三、为何“影响了救治效果”?

文件说:“中医药参与救治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救治效果。”

尽管这句话姗姗来迟,但总算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什么说“中医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救治效果?”

1、事实证明,中医药是最适合的武汉的治疗方法。

西医无特效药,只能提供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这一点经过媒体无数遍的重复,全国已经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问题是,武汉瞬间出现的大量疑似病例、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用什么药救治和预防?外省床位充足,即便不使用中医中药,用西医的支持疗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武汉不同,湖北不同。

有限的床位长期无法收治武汉的患者,所以我们看到了微博上无数条泣血的求救。2月4日前,武汉并未实行“四集中”政策,无法收治的人都在家中焦急的等待(直到2月13日,这类求救微博依旧未停止)。他们中的很多人,眼睁睁看着家人从轻症发展到重症,从重症发展到危重症,最后死去。一家人都感染的情况相当多。我跟踪了微博超话中的大约50人的求救信息,2月1-4日的4天当中,去世了的4~5人基本都是这类情况。湖北的病死率为什么那么高,和患者、疑似病例得不到及时救治有直接关系。

如果一开始就像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后来所做的那样,用大锅熬药,给中轻症患者和疑似病例送去服用,就会是另一个结果。中药容易获得且高度有效,完全可以减少危重症的发生率,进而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率。

为何这样肯定?2月6日,国家中医药局宣布重大消息,中药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查看报道)。

广州研制的透解祛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确诊病人50例,经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0%患者咳嗽症状消失,52.4%咽痛症状消失,69.6%乏力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转重症。(查看报道)。各省使用中医取得疗效的案例,实在非常之多。

2、事实将证明,新药和疫苗很可能发挥不了作用。

这一点,可能相当多的人还未认识到。媒体不是经常报新药和疫苗正在抓紧研发了吗?这是不假,但西医西药的研究有其固有流程,任凭疫情如何紧急,也不能省略步骤。一种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通常需要很多年。这也叫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埃博拉、SARS病毒致死率都比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致死率高、情况都更紧迫,而有效药物和疫苗至今尚未研制出来,不能说明问题吗?2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说,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就绪,不能说明问题吗?

当然,老药新用潜力较大,已有实践证明。

四、正视问题,及时改正

可以预见,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这份《关于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及信息统计报送工作的紧急通知》如果执行到位,将会是湖北在中医药使用问题上的分水岭,会彻底扭转疫情爆发以来对中医药问题的犹豫、徘徊态度。文件的发出,说明他们已认识了不足,下决心改正了。能正视问题并及时改正,是积极的态度。真心希望湖北能像这次文件中所强调的这样:

“务必于2月12日24时前使用中药,使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临床诊断患者和疑似患者中的轻中度病人吃上中药(含中成药或汤剂),做到适宜患者应服尽服,提高中医药参与救治。”

“各地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指定专人收集汇总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救治信息。”

“对拒不落实《通知》要求,拒不开展中西医联合救治,不按时填报相关数据者或弄虚作假者给予通报批评并严肃追责。”

坏事也可变好事,这是辩证法。无数中医从业者、爱好者、自媒体人和中医行业媒体,包括主流媒体的持续呼吁,今天总算得到了一丝安慰。更主要的,在铁的事实面前,在中央指导组的敦促之下,湖北总算认可了中医药的疗效,湖北患者将得到疗效更好的救治!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回归,是辩证法的胜利。

来源:人民健康论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失眠刷到一系列迪拜世博会的朋友圈,真的太太激动了!又激动又无奈!前几年每次看到那些为了世博会还在修建的展馆都会边讲解边期待。那时候坚定的以为五年后自己应该是一名
  • #fil##fil小白[超话]##矿机##币圈[超话]##Fil小白[超话]##区块链##IPFS[超话]# 【2021年8月27日】币价474.41一枚。今日
  • zhuan➕ zan 里揪一个花粉穿 [太阳] 终于!!我爱的灯芯绒裤裤来啦! 秋冬季我一定要上身的单品之一就是它 森女感小清新味十足 对于复古爱好者来说 它
  • 我前年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没有好好吃早餐,然后年度体检就查出了胆囊息肉。 要知道我每年的体检报告都很漂亮,我一直引以为傲的!这突如其来的胆囊息肉真是给我吓得不轻
  • #9月最后一天##11月最后一天#适合十一月发朋友圈文案 ① “11月的馈赠是温柔的好天气和慢慢变好的自己” ② -11月了ᴸⁱᶠᵉ ⁱˢ ᵈᵒʷⁿᵈᵒʷⁿᵘ
  • 入秋 天干物燥 作为一个老哮喘患者 鼻子马上不通气,气管马上开始有痰 如果你也出现以上问题的话 可以试着用尤加利的单方精油改善一下 用法如下:把尤加利精油滴一滴
  • #免费午餐# 明天干什么好呢(⁎⁍̴̛ᴗ⁍̴̛⁎) 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三鲜丸子,四喜丸子,氽丸子,葵花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 吃来吃去都不知道
  • 国足战败澳大利亚观后感,首先来说既然知道实力有差距,那么全场没派规划球员阿兰和洛国富上场就是一个错误,无论如何规划球员也比本土球员实力强一些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
  • 摄影: 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SEEBEAR&见熊摄影 一分一秒不愿分开,有你的时光总嫌太快;每时每刻将你陪伴,你的笑颜是
  • 自己的价值标准只适合用来衡量自己, 而不要拿来要求他人; 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 但不要奢求改变他人; 我执太深, 不仅是在为难自己,也是在苛求他人!
  • #领养代替购买# ⚡#日行一善# — ☁️ ʙʟᴜᴇ •͈ᴗ•͈ ♡ — The past can be unforgettable but it must
  • #张予曦隐忍式哭戏#不记得哪位大腕说过:演戏时哭得撕心裂肺并不是好演技。 好的哭戏应该跟随情绪层层递进,而不是疯狂飙泪,哭天抢地,有时候隐忍比释放更难演绎,也
  • #笋丝二组[超话]# 《今日二组小破事儿》 / ☀ ('ᴗ' )و ① 酱酱欲抓人替自己军训 ② 裤裤认证懒懒二组超模 ③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 #山河令周边中转站[超话]# 收 1⃣️共此春allin(不要扇子),怦然all。 2⃣️永不失联的爱set(配图) 3⃣️商务周边尤其是立牌明信片,比如tt
  • #正能量# [开学季][赢牛奶]#每日一善# 事业的强者,总是在不断地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自己完善自己。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
  • ☑【报名名额】本月仅限100名☑【惠及对象】在佛山的常住人员(不限户籍)☑【指定机构】爱顿口腔16家指定连锁口腔机构☑【补贴标准】立即报名参加公益活动免费领看牙
  • ⠀闭幕片《诡扯》⠀许富翔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台湾难得一见的黑帮动作喜剧,故事描述陈柏霖饰演的警察,私下与黑帮相互勾结,但某日他却遭遇黑吃黑事件。电影将于11/1
  • D-①⑤①昨天和姐妹出去看电影吃吃吃啦看了《怒火·重案》感觉把一年的警匪片都看够了[允悲]剧情是好看的,但是不喜暴力血腥的姐妹慎看[跪了]我一医学生看了都觉得血
  • 4月下旬开始,北京玉渊潭公园的十万株鲁冰花陆续绽放,预计五一假期,北京玉渊潭公园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在23-26℃,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一睹真容,游玩时
  • #田馥甄[超话]# [心]#把爱一一唱给田馥甄听# 从爱唱歌的女孩到天团成员再到如今的金曲歌后谢谢你一路坚持爱唱歌的初衷用你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的好歌声陪伴我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