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释:这一品,世尊通过讲述菩萨布施七宝所得的福德,来深细描述实相心如来藏的体性。如来藏对于五阴修布施度所得的福德,根本就是舍受,祂并不享受一点点一丝毫,也不在意福不福,祸不祸,也不知道有福与祸。又因为如来藏没有贪心所,不会贪着福德以及其他一切法,祂对一切法都是无欲无求,不喜不厌。菩萨悟后依止于如来藏这种体性,对于福德以及一切法,也都不会生起贪求心行,不喜也不厌,保持中道的舍受,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心行。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释:世尊对须菩提说:如果有一个菩萨,用遍满像恒河沙一样多的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如果又有一个菩萨,了知到世出世间一切法当中,都没有一个我,因此修成了无生忍和无生法忍,那么得忍智的菩萨所得的功德,要远远地殊胜于布施七宝的菩萨所得的功德。

菩萨布施七宝所得的福德, 世尊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其福德是无量无边,不可胜数。菩萨布施,不仅有福德,其中也能生出功德。因为福德增长了,心地就能得以清净,心性得以调柔,禅定就能得到增进,智慧就能得以增长,道业就会得到增进,自身就会得到真实的功德受用,这是菩萨财布施所得的果报。而另一位菩萨,已经修到了得忍的程度,内心深深地觉知到一切法都是无我的,因此证成了无生法忍智。

忍一切法当中都是无我,这是哪种程度的忍呢?忍,有小乘断我见所证得的五阴无我的无生忍,有大乘法的无生忍和无生法忍。小乘的无生忍,分为四向四果。其中初果向的忍,虽然不是真正断我见的忍,但是在意识上,也忍可了五阴的虚妄不实,也在努力精进地观行,趣向于真正的断除我见。此时就差意根对于五阴无我之理的认可,这就需要意识不断地思惟观行,把五阴无我的道理传递给意根,让意根明了。意根一旦明了,就是真正的断我见,这时就成为初果人。

成为初果人以后,对于五阴无我之理,还要进行深细的观行,这个过程是意识获得更深的无生忍智的过程,是逐渐获得定力断除烦恼的过程,更是意根慢慢断除对于自我五阴执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意识和意根都需要不断地忍,更深层次的忍,直到意根彻底断除人我执为止,这是小乘人获得的无生忍。

大乘的无生忍,是菩萨们证得第八识以后所获得的,菩萨不仅要忍于五阴无我之理,更要忍于第八识如来藏的不生不灭之理,要深忍于第八识的无生;忍于第八识的空和有两种体性;忍于第八识的不垢不净体性;忍于第八识的所有中道体性;忍于第八识的所有方方面面的体性。然后菩萨的心就会越来越清净,定力越来越增强,烦恼越来越轻微,智慧就会越来越深细。其自心的功德受用就会越来越广大,菩萨的果位就会由七住位,逐渐增进到十行位、十回向位,由破初关,到重关,再到牢关,定慧都会更加深细。

然而,这也只是五阴人无我范围内的忍,范围还不够广大,忍度还不够深邃。必须达到初地菩萨以上的无生法忍,其忍的范围才是更广大,其忍智才是更深广。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是忍一切法当中都无我,这不仅是证得了人无我,同时也证得了法无我,其法无我慧、无生法忍智地地增上,越来越深妙。

因为地上菩萨能够现观如来藏在五蕴中的运作,能够现观如来藏在十八界万法上的运作,因而深知如来藏是如何出生五蕴,如何出生十八界万法的。菩萨会在一切法上,观察如来藏的运作行相,知道每一个法,都是如来藏运用心所法输出种子而生成的。没有一个法能够离开如来藏,而能有自身的生住异灭,都是因为有如来藏,才能生出一切法相,才能使得一切法相暂留一段时间,才能使得一切法相渐渐地变异,才能使得一切法相散坏消失。离开如来藏,就没有一个法相能出生,能停留,能变异,能灭去,因而一切法相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如梦幻泡影,如空中花,了不可得,其本质都是如来藏。一切法既然都不真实,没有自体性,都是如来藏性,当然就是无我的。

其中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只要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后天出生的,三界世间当中存在的,包括过去世的一切法、未来世的一切法以及现在世的一切法,包括十方世界的一切法,这些都是无我的。具体来说,一切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色法包括宇宙器世间,包括众生所需要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了众生的五阴色身,也就是五根、五尘和法处所摄色。

心法包括七识心和七识的心所法。总括起来说,就是众生的六根、六尘、六识这些十八界法、十二处法、五阴法。这些法,都在一真法界如来藏里存在、生灭、变化、起用,都是真心如来藏所出生、所变现、所执持。因为都是如来藏所出生和变现的,那就是有生有灭的法,就是不自在、不自主的法,就是不能自己做主宰的法,就是无我性的法。而有我性的法,是不会生灭变异的,是能够自我做主宰的,是能够自我独立存在的,是不需要他缘,就能永远长存的,是圆满具足一切功德利用的。

无我的法,就不具备这些性质,无我法不能自己独立存在,需要依赖一些外缘才能存在和起用,也需要如来藏不断地输送种子来维持其存在和运行,否则就会灭去。所以三界世间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生灭变异的,都是无我的。而出世间的如来藏法,虽然有一部分的我性,能够自己独立存在,不需要外缘,不用出生和灭亡,能够自在,能够自主。但是里面还含藏着七识的染污业种,这些业种是要生灭变异的,会拖累如来藏也发生转变,使得如来藏的功德利用也受到一些影响。

因为这时的如来藏里的种子是要受七识的熏染的,既然里面的种子能受熏染,如来藏整体就不是不变异的,那就不是完全有我性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来藏本身也有自身的识种子流注,这些识种子刹那生灭变异,才能维持如来藏的存在和运转,因此如来藏也不是完全有我性的,还是无我性的。

只有佛地的法身无垢识,才是完全有我性的,那时七识的业种生灭变异就结束了,无垢识不再受熏染,不再变异,没有生灭的种子了;自心的识种子流注也停止,没有刹那生灭的现象存在。因此佛地的无垢识就是完全彻底的我性,完全是我,其功德利用能够完全得到发挥,不再受到七识染污业种的局碍和限制,心所法由原来的五个变为二十一个,因此是完全彻底究竟的我性。

菩萨因为证得了一切法无我,能够忍于一切法当中都无我,获得了甚深的无生法忍智慧,其功德受用是极多极大极深的,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菩萨会以此甚深的唯识种智,渐渐进入佛地,福慧都圆满具足,成为三界世间所尊,人天大众之师,具足十个名号的功德利益。能够在十方世界建立诸国土,示现成佛,广度无量众生。因此菩萨证得一切法无我,其无生法忍智的功德受用,要远远超胜于菩萨布施七宝的功德和福德,其中的差异不可比拟,无以言说。

原文: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释:世尊又开示说:为什么是这样呢?须菩提,是因为诸菩萨们都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世尊说:世尊,为什么菩萨们都不受福德呢?世尊回答说:菩萨们所做的一切福德,都不应该贪著,因此才说菩萨不受福德。

这里的菩萨,世尊暗指实际理地的真正的菩萨,那个真正的菩萨,不受一切受,对于一切法,都是舍受。这位真正的菩萨圆满具足一切法,对于一切法都不贪求,因为没有贪求,所以才无所得。菩萨的五蕴布施世界七宝的时候,其感得的福德果报是菩萨的五蕴七识得,七识来受用,真正的菩萨——如来藏并不得一分一毫,也不受用一分一毫。而菩萨的五蕴在行布施度的时候,七识也要依止于如来藏,不贪求于福德。

菩萨在布施时,其心观行布施度三轮体空。所谓三轮体空,就是没有真正布施的人——我,没有接受布施的人——他,中间没有布施的物——七宝。为什么没有布施的人呢?因为布施的人——五蕴,是如来藏所变生的,色身是如来藏四大种子刹那输出形成的,就相当于如来藏这块黄金,有一部分打造成了金戒指色身;七识是如来藏刹那输出的识种子形成的,那就相当于如来藏这块黄金,有一部分打造成了金项链七识,色身和七识合一起组成了五蕴,五蕴整体金制品就是黄金如来藏。

那么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到底有没有五蕴呢?五蕴是个什么东西呢?五蕴全体当然就是如来藏,无有其余。所以菩萨布施时,没有布施的菩萨五蕴——我,同理,也没有被布施的五蕴——他。那么中间所布施的七宝呢?七宝也是四大构成的物质色法,是如来藏刹那输出四大种子形成,是如来藏这块黄金,有一部分打造成了金耳环等等这些七宝物,那么七宝物到底是什么呢?七宝物就是黄金如来藏,那就没有真实的七宝,都是如来藏。而如来藏之体,也是性空,无有一个实质的相存在,空无一相。所以整个布施度,就是三轮体空,了不可得,菩萨根本就不必执著。

同理,菩萨所得的福德,也是空。首先菩萨的布施行,会作为业种存在如来藏里,缘熟时,如来藏再输出业种,实现菩萨的福德。其福德实现的形式,会以物质色法和七识心所法的形式来实现。物质色法无非是以金钱、财产、权势、地位、家眷等等形式体现出来;而这些色法,都是如来藏输出四大种子形成的,本质都是如来藏,没有真实的物质色法,物质色法与如来藏不一不异。那就没有真实的福报可得,都是如来藏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在享受这些物质色法的福报时,是七识的觉知心来受用,是七识的受心所来领受、感受、享受,受心所会觉得舒适、快乐、自豪、自傲、自喜。而受心所法是随顺七识而有,是七识的助伴,七识一出现,与六尘对境,就有受心所的运作。七识是如来藏输出识种子形成的,本是如来藏,与如来藏不一不异。七识心体了不可得,那么七识的觉受,也了不可得。所以菩萨的福德实现时,福德以及对福德的享受,都没有实质,本质都是如来藏。

菩萨们证得此种智慧境界,也就会对福德不再贪求,不会再有心去享受福德。并且把修得的福德都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的修行就是为了早日成就佛道,不会为了世俗法的福德享受,而行布施度。这样菩萨的修行,才能达到内心空净,一法不着,心空及第归,就会证得无上的佛果,圆满菩提大道。

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人生感悟##心情日记# https://t.cn/RI4E1Iu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人生感悟##心情日记# https://t.cn/zR99iX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
  • 5月5日至5月16日患者除在现住址与单位活动外,还到过以下场所:5月5日,11时到于洪区银河商业广场1楼好利来蛋糕店,后到小桃红春饼烤鸭(南阳湖店)就餐。5月1
  • 6 月 8 日,宇树科技正式发布 Unitree Go 1 系列机器人产品,作为一台四足机器人,Go 1 只有不到 12KG 的重量,大小看起来也和一条「柴犬」
  • 早年间化妆品行业可能是太容易赚钱了,加之门槛又低,于是各色暴发户如过江之鲫涌现,无论村姑,还是街头混子,不管有文化还是没文化,所有人摇身一变,便以成功人士自居,
  • 我多年工作的经验特点是:只管贪,从来不顾别人怎么死活,心狠手辣,铁石心肠,从别人口袋里捞钱是我的特长,把别人榨干榨净是我的特点,在业内赫赫有名。我多年工作的经验
  • 新疆山料越来越受重视在十年前,籽料是绝对的霸主,山料在很多玩家眼里就是低端料的代表,但如今这种情况开始变了,山料也开始崛起了,喜欢山料的人也多了起来,就连不少玉
  • 《我们终将会遇到爱和孤独》——张德芬✓海灵格:“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简单;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容易”很多人出于惯性,不愿意勇敢打破现状,去改变,追求幸福。观光式
  • 这本书分享了狗狗的营养需求和人类有什么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建议吃狗粮和自制狗饭的一些注意事项。食材了解首选这本书,简单易懂,每种食材的热量、营养都给我们列出来了。
  • 我问他收益这么好的原因,他透露了不少技术干货给我,其中说到了这个关键的点,一个就是要有适合自己性格的技术理念方法。今天和师哥喝茶让我感慨万千,又受益匪浅,也整理
  • 多想为你捧上一束鲜花,管它是玫瑰、邹菊亦或是可以与你在风中翩跹的铃兰,来赞颂你的夸姣。你是小花,你是小兔子,你是光洁如镜面的湖面泛起的涟漪,你是雨后伴着雨露一同
  • ——马薇薇6、你的孤单与否并不是你的父母唯一在乎的东西,他们在乎你的成长,你的发展,在乎你在人生路上的重重阻碍,甚至比你自己还在乎——姜思达7、世界上有那么多可
  • “痛点”是……-产城融合网(北京产城融合技术研究院-特色小镇立项与申报,讲师与培训,规划与前策。包括商州区秦岭·温泉养生小镇,洛南县仓颉小镇,丹凤县秦岭飞行小镇
  • 这么一番折腾,关注这部剧的网友更加觉得播出无望,与此同时,虽然韩国娱乐节目和影视剧这两年在国内有加热的迹象,但是中韩合作拍片的口子还是没有开,韩国艺人也鲜少在国
  • 1,色相:色相通俗的说就是“颜色”色相的改变就是颜色的改变,色相的调节伴随着红橙黄绿蓝紫的变化。3,饱和度:饱和度通俗的说就是“色彩的纯度”饱和度的改变会影响颜
  • #易烊千玺电影奇迹# [羞嗒嗒]#易烊千玺阿玛尼全球彩妆及护肤代言人# [羞嗒嗒]黄金时代不在身后而在眼前,不在过去而在将来,光影交错致敬曾经岁月,愿脚踏热土,
  • 第33届#金曲奖#公布提名名单,蔡健雅和魏如萱同8项提名,携手领跑。内地音乐人崔健、袁娅维、裘德、许钧和吕彦良在歌王、歌后和最佳新人奖上都有入围,内地音乐人入围
  • 据传,每当月圆之夜,就有一头犀牛出现,它是石卡女神的座骑,保佑着这里民众的牛羊茁壮成长。永劫无间#良辰好景知几何[超话]# 第六集的灵犀灯会我真的反复看啊,全剧
  • 增加的备注:1、止了咳,一些人在开始时会觉得咽喉有稍稍的痒,然后可能会生痰,此时不必再做动作,等待身体自然地用一段时间进行恢复即可。增加的备注:1、止了咳,一些
  • 我们都知道茶叶善于吸收异味,所以刚装修好的房子或者新买回来的家具,大家都喜欢用茶叶吸味,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他们就是利用茶叶具有极强吸附性的特点,将茶与鲜花拼在
  • 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去感动那些真正为我们付出的人,用真挚的感情去回报那些一直在为我们奉献的人,世道轮回,因果循环,行善积善,才可得善,遇善。人活于世,短短几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