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全国五等收入中,你排在什么位置??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排名全球第59位,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975元,增长8.8%。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并且按照各组之间取平均数方式划分分组范围,如下

1、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333元,分组范围为0~13389。

2、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5元,分组范围为1338~23749。

3、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3元,分组范围为23749~37001。

4、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4949元,分组范围为37001~65392.5。

5、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5836元,分组范围为65392.5~无穷大。

我们正好根据此五等份分组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排序归类。

分组一、高收入组

高收入组全国有两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

排第1的是上海,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78027元,同比增长8.0%,属于高收入组。

排第2的是北京,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75002元,同比增长8.0%,属于高收入组。

分组二、中间偏上收入组

中间偏上收入组全国有5个城市,分别为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其中浙江为唯一的5字打头,浙江实行全民共同富裕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再加把劲就可以进入到高收入组。

排第3的是浙江,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57541元,同比增长9.8%,属于中间偏上收入组。

排第4的是江苏,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47498元,同比增长9.5%,属于中间偏上收入组。

排第5的是天津,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47449元,同比增长8.2%,属于中间偏上收入组。

排第6的是广东,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44993元,同比增长9.7%,属于中间偏上收入组。

排第7的是福建,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40659元,同比增长9.3%,属于中间偏上收入组。

分组三、中间收入组

中间收入组全国有23个城市,山东为领头羊,带着22个兄弟往前冲,如下。

排第8的是山东,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35705元,同比增长8.6%,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9的是辽宁,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35112元,同比增长7.3%,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0的是内蒙古,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34108元,同比增长8.3%,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1的是重庆,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33803元,同比增长9.7%,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2的是湖南,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31993元,同比增长8.9%,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3的是安徽,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30904元,同比增长9.0%,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4的是湖北,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30829元,同比增长10.6%,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5的是江西,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30610元,同比增长9.3%,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6的是海南,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30457元,同比增长9.1%,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7的是河北,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9383元,同比增长8.3%,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8的是四川,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9080元,同比增长9.6%,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19的是陕西,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8568元,同比增长8.9%,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0的是宁夏,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7904元,同比增长8.4%,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1的是吉林,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7770元,同比增长7.8%,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2的是山西,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7426元,同比增长8.8%,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3的是黑龙江,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7159元,同比增长9.1%,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4的是河南,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6811元,同比增长8.1%,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5的是广西,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6727元,同比增长8.8%,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6的是新疆,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6075元,同比增长9.4%,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7的是青海,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5915元,同比增长7.8%,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8的是云南,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5666元,同比增长10.2%,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29的是西藏,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4950元,同比增长14.7%,属于中间收入组。

排第30的是贵州,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3996元,同比增长10.1%,属于中间收入组。

分组四、中间偏下收入组

中间偏下收入组目前全国只有1个省份,甘肃,甘肃要努力加把劲,踮下脚就能买入中间收入组了。

排第31的是甘肃,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为22066元,同比增长8.5%,属于中间偏下收入组。

分组五、低收入组

低收入组目前全国的数量为零,可喜可贺,国内已经完成了脱贫。

结语

中国的GDP总量也是近100年来最接近美国的国家,经济体量达美国的73.5%,如果我国的经济能够按照目前的情况持续发展下去,有机构预测最早是在2028年,但是也有人认为GDP总量要想超过美国最早也要在2030年。

其实不管什么时候超过美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超越谁只是名义上好听而已,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最重要的是百姓能够幸福安康才是最好的。

#这笑容配得毫无违和感##宏观经济##上海 我要买咖啡啊#

#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8年,地区经济总量实现9.6万亿元】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1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已达9.6万亿元,是2013年的1.7倍,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到今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实施8年。2月25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相关报告。报告显示,在京津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升级也在有序推进。目前,三次产业构成比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1年的4.5:30.6:64.9,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六成。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21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5002元、47449元和2938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长7.9%、7.6%和8.6%。三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2018年以来持续缩小。

北京3756家企业迁移雄安,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北京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常住人口从2017年以来连续下降,2021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重比2013年下降9.5个百分点。

这中间,“两翼”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翼”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随着综合功能的逐步完善,自2017年起,中心城区迁到副中心的企业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通州区新设市场主体2.2万户,创5年新高;通州区常住人口占比较2013年提高2.1个百分点,GDP占比提高到3.0%。

另外“一翼”为雄安新区,目前已经进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截至2021年6月,北京企业转移雄安新区累计注册3756家,中关村科技园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园,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雄安设立分支机构达到142家。2021年,雄安新区在建项目36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1%。

三地PM2.5平均浓度下降超六成,一年中超过260天空气优良

京津冀三地在重点领域有诸多突破,比如产业对接、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以产业对接为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成立5年,通过与北京中关村示范区的紧密合作,目前累计注册企业已经突破3000家,其中北京企业占全部新注册企业的1/3。2014年以来,北京输出到津冀两地的技术成交额累计达到1760.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两成。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投运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落地,2021年大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经突破2500万人次。同时,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哈高铁等建成通车,京昆、京台等高速公路也已通车,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大部分已经消除。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空气质量不佳曾一度影响三地生产生活,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措施下,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2021年为3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2.3%,三地全年优良天数均超过260天。2021年,北京、天津、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3年分别累计下降50.0%、40.6%和40.0%。

公共服务方面,跨区域组建16个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成立14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不断推进三地双向转诊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截至2021年11月,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总数达到485家,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结果机构达到239家,提升了三地医疗服务均衡化水平。

冬奥带动三地冰雪热,张家口正式融入首都1小时生活圈

在各类协同发展举措的带动下,三地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地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9家,占全国的12.4%。其中,北京有257家,居全国各省区市第6名;天津、河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则实现翻倍增长,目前分别有130家和202家。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即将开幕的北京冬残奥会也为三地协同发展带来新机遇。“冰雪专线”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北京到张家口的车程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50分钟,张家口市正式融入首都1小时生活圈。

冰雪经济也跟着“火”了起来,截至2022年2月9日,张家口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09项,落地项目88项,建成大型滑雪场9家。崇礼区仅上个雪季接待游客246.2万人次、收入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87%。北京延庆区自申冬奥成功以来,共接待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游客829.9万人次,实现冰雪体育旅游收入5.64亿元。新京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权威发布!8年来,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涨7成】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持续增强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2月25日,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9.6万亿元,是2013年的1.7倍。其中,北京40269.6亿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6.3%;天津15695.1亿元,年均增长5.0%;河北40391.3亿元,年均增长6.3%。

三地服务业比重超过6成

数据显示,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比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1年的4.5:30.6:64.9,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三地第三产业占比较2013年分别提高2.2个、7.2个和8.5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2021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5002元、47449元和2938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长7.9%、7.6%和8.6%。三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2018年以来持续缩小。

北京常住人口2017年以来连续下降

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成效。

北京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执行以来, 全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近2.4万件。常住人口从2017年以来连续下降,2021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重比2013年下降9.5个百分点。

“两翼”发挥重要承接功能。

北京城市副中心逐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中心城区迁到副中心的企业数量自2017年起每年保持增长,2021年通州区新设市场主体2.2万户,创5年新高;通州区常住人口占比较2013年提高2.1个百分点,GDP占比提高到3.0%;公共服务建设持续加强,共引进14所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增加学位近3万个,东直门医院、友谊医院、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落户通州。

雄安新区进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2021年在建项目36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1%。截至2021年6月,北京企业转移雄安新区累计注册3756家,中关村科技园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园,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雄安设立分支机构达到142家。16家市属国有企业主动参与、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央企业相继落户雄安。

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京津冀三地以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4+N”产业合作不断增强。

截至2021年末,河北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9万个、产业活动单位1.1万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成立5年来,紧密推进与北京中关村示范区的合作发展,累计注册企业突破3000家,其中北京企业占全部新注册企业的1/3,科技型企业占40%,已成为京津两市重要合作平台。科技创新链加快形成。

2014年以来,北京输出到津冀两地的技术成交额累计达到1760.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成。

京津冀三地推动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促成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落实落地。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哈高铁等建成通车,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提升。京昆、京台等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大部分已经消除,环京津地区高等级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

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京津冀三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协作,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2021年为3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2.3%,三地全年优良天数均超过260天。能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2021年,北京、天津、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3年分别累计下降50.0%、40.6%和40.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民生红利”不断释放。

在教育融合方面,通过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开办分校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区域教育合作,组建16个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成立14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在医疗协作方面,三地不断推进双向转诊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截至2021年11月,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总数达到485家(北京262家、天津67家、河北156家),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结果机构达到239家(北京59家、天津50家、河北130家),有效提升了三地医疗服务均衡化水平。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500家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北京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制定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8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64.1%;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把握“两区”建设机遇,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由2013年的85.2亿美元扩大到2021年的155.6亿美元,货物进出口由4299.4亿美元扩大到4710亿美元;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集群中的排名由2017年的第5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3位。

天津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5%,比2013年提高3.7个百分点。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进展。2021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比2013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1%,较2013年提高13.1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地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9家,占全国的12.4%。北京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7家,居各省区市第6名;天津、河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2021年均实现翻倍增长,目前分别有130家和202家,同时累计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35家和2162家。

冰雪经济迎来新机遇

以筹办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京津冀冰雪经济迎来新机遇。

“冰雪专线”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北京到张家口的车程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50分钟,张家口市正式融入首都1小时生活圈。截至2022年2月9日,张家口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09项,落地项目88项,建成大型滑雪场9家。崇礼区仅上个雪季接待游客246.2万人次、收入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87%。北京延庆区自申冬奥成功以来,共接待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游客829.9万人次,实现冰雪体育旅游收入5.64亿元。(北京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健身的姑娘,怎么都这么好看呢?!
  • 大张伟哭了,也感动了所有人
  • 孙燕姿二胎产女,晒照心情大好
  • 浙传失联女生离世
  • 球球分手疑与赵本山有关,富二代男友爆料球球隐私遭网友炮轰
  • 马航事件最新进展:失联家属获822页MH370最终报告
  • 儿子想在杭州买套房,妈妈写了一封信拒绝了!网友炸锅,你怎么看?
  • 童话大王郑渊洁举报拼多多:销售盗版图书 触犯刑法
  • 现场直击|马思纯 饶雪漫访谈会现场
  • 今日头条|张丹峰被疑出轨?经纪人回应:与峰哥只有知遇之恩
  • 心直口快,他是张扬美少年;嘴硬心软,他有娱乐圈黄金人脉;世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金希澈
  • 汇源果汁债务压顶?
  • 南充民警跳江救人
  • 毛剑卿diss吴亦凡:足坛名将公开对怼
  • 申花2-2国安,爆射乌龙+爆喷粗口!韦世豪最后6分钟亮了
  • 市状元查出白血病|举报态度差遭怼,究竟谁厉害?
  • 加多宝赔14.4亿,王老吉笑了,究竟谁才是正宗凉茶
  • 韦世豪辱骂对手?网友:你连替补都做不好
  • 阿娇为拍月食摔跤而受伤
  • 武汉测试地铁翻车,砸碎50多台兰博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