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冠名“茅台”的冰淇淋究竟多不简单?】首家茅台冰淇淋体验店位于茅台国际大酒店大堂进门左侧区域——因为接近茅台总部,这里亦是贵州省内,客流最为密集的酒店之一。

这家编号为001的体验店开业首日,即售出1000多份现制茅台冰淇淋。获悉此消息的消费者趋之若鹜,他们关心,别的地方什么时候可以买到“茅台冰淇淋”?

据悉,茅台与蒙牛已启动合作,由双方联名出品的首批预包装茅台冰淇淋将于5月29日投放贵阳市场。

预包装茅台冰淇淋产品的问世,预示着它已成为成熟产品,可以进入到更广泛市场。另一个重要信息是,网红平台“i茅台”也会在29日当天,上线预包装茅台冰淇淋产品,只是因产能所限,只能面向贵阳地区销售。

茅台冰淇淋究竟多不简单?一句话可知,这是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历史上,目前仅有的一款以“茅台”命名的非酒类食品产品。

从001号体验店开业之时,整齐亮相的茅台众高管,到体验店所获显要位置,再到5月20日深夜,贵州茅台官微、i茅台官微同步推出的重磅文稿《茅台冰淇淋是什么?》——种种迹象表明,茅台冰淇淋对于茅台而言,绝非简单布局。

此前,在天津等地,曾有商家曾推出加了茅台酒的冰淇淋。茅台有关人士给“茅台时空”再三澄清,那些都不是茅台官方行为,属于第三方经销商的零星尝试。

从各方信息分析可知,对茅台来说,隆重推出茅台冰淇淋,不是短期临时性安排,而是对一条新赛道的战略性起步。

有关人士认同“茅台时空”判断。“在企业发展任务最重的节骨眼上,茅台决策层推这款非酒类食品产品,肯定是反复思考、精心推演过的结果。”

这是给年轻人的产品,也是给更多人的产品

冰淇淋,是制冷技术成熟之后,才大规模流行的奶制品,一百多年时间内,从西向东风靡全球,广受各个年龄段人群,尤其年轻群体的喜爱。

“研发茅台冰淇淋,是茅台契合年轻消费群体而做的一次努力。”,茅台官方文章透露出,茅台一直在做一些适配年轻化、时尚化消费需求的新产品研发。

味烈的茅台酒与香甜的冰淇淋结合,是否能被接受?在酒类之中出类拔萃的茅台酒,是否能给冰淇淋带来特别的加持?易于挥发的茅台酒,怎样才能在冰淇淋货架期保持稳定?

产品研发遇到的挑战,远比想象的多。

首先是口味。技术人员第一步尝试,是评估茅台酒与冰淇淋融合之后的口感。合适比例的茅台酒融入冰淇淋后,口感非常之好——于是才有了基本的判断,“茅台和冰淇淋是适配的”。

据《茅台冰淇淋是什么》披露,茅台冰淇淋的研发比想象的困难得多。“因为酒和冰淇淋属于两个体系,要研发出产品,还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擅长酿酒的茅台技术团队,与蒙牛等乳品专业厂家和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一道,最终实验出“茅台味”的冰淇淋,证明茅台酒和冰淇淋确实很适配——无论口感,还是二者的融合度,都令试验者满意。

知名酒品牌,跨界融入其他产品,既有拓展赛道的需要,更有新辟品牌文化传导路径的需要。

对于喜爱茅台酒的人来说,这款产品给了他们另一惊喜,能从新的形态品味到茅台酒的妙处;对于不熟悉茅台的人来说,尝一下茅台冰淇淋,既可满足他们对茅台酒口味的好奇,又能以更舒适的方式获得这种体验。

从企业自身而言,茅台冰淇淋的出现,给茅台带来了更多的品牌文化传播空间,过去高端烈性酒抵达率不算高的女性群体、年轻群体,迅速成为新的“茅台粉丝”。

相信要不了多久,随着产品到达率的提升,茅台冰淇淋会成为时尚消费中的另一个现象级产品。

从“茅台味冰淇淋”到“茅台冰淇淋”

最早的试验成果,还只是完成了“茅台味”冰淇淋的制作。

从“茅台味”冰淇淋成为“茅台冰淇淋”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按照《茅台冰淇淋是什么》的说法,“如何能够成为‘茅台冰淇淋’,能与茅台的品牌影响力和品质高要求相匹配,还需要更精细的设计和实验。”

这句话进一步解读就是说,“茅台”品牌之下,从原料到风味到其他技术参数,都需要就高配置——否则,就不能叫“茅台冰淇淋”:

冰淇淋的原料多种多样,高级产品与普通产品之后,是原料的根本差异。茅台冰淇淋制作,要求使用鲜牛奶和顶级品质的动物稀奶油,其他配料则要求有机品质或是天然来源——普通冰淇淋用的,则可能是奶粉或者植物奶油。

每一个单位数量的冰淇淋,究竟放多少酒合适?经过了无数次试验,研发团队找到了那个“均衡点”——合适的茅台酒添加浓度,让其与冰淇淋基质能够完美结合;

茅台酒中,藏有花香、果香等丰富风味,研究人员还需反复实验,以确定工艺参数,让冰淇淋口味与茅台酒风味有机融合;

最后一个问题,是针对茅台酒易于挥发的特点,实验人员不停对比选择合适的生产、冷链参数,最终才攻破了始终保证货架期内冰淇淋中茅台酒稳定性难题。

茅台冰淇淋的研发,走过了茅台其他产品研发的完整过程——首先是实验,确定茅台冰淇淋的配方;其次,要扩大规模寻找规律,通过严谨的中试,全面确定了工艺参数,配套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质量体系。

以茅台之名,“茅台冰淇淋”一出世即广受关注。

在外界看来,这个产品的出现,既是通过巧妙手法,对未来的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群体的一次“口味培育”,通过冰淇淋口味中,恰到好处的茅台酒香,对茅台不熟悉的新消费者有机会了解到茅台的特殊口感。同时,身为超级IP的茅台,跨界进入冷饮产品,也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了超高人气。

“什么时候到贵阳?”“什么时候到北京?”“什么时候到深圳?”“什么时候到上海?”——从“茅台时空”后台留言可见,消费群体的好奇心也充分证明了茅台品牌的强大引导力量。

三款茅台冰淇淋即将上线

001号体验店卖多种现制茅台冰淇淋,这些现制产品,适合门店一类链路更短的销售场景。只有成为预包装产品,茅台冰淇淋才有可能走出操作台,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通过冷链运输,走到更远的市场——消费者甚至可以在网上订购,买到他们心仪的茅台冰淇淋。

“茅台时空”了解到的信息是,5月29日,由贵州“茅二代”创办的茅台冰淇淋第二家体验店将在贵阳开业。届时,由茅台与蒙牛联名出品,由蒙牛马鞍山工厂生产的首批三款预包装茅台冰淇淋即在贵阳首先上市,i茅台也会同步上线(因首批产能所限,届时仅限贵阳地区线上销售,后续会有序推进到国内其他城市)。

据悉,茅台冰淇淋每一批次产品,均需经过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严格检验,完全合格后才会与消费者见面。作为茅台官方首次推出的“白酒+冰淇淋”产品,以及当前唯一被冠以“茅台”的非酒类食品产品,茅台冰淇淋一落地就被赋予更多期待。

《茅台冰淇淋是什么》评价道,“它把茅台酒幽雅细腻丰满的酱香风味与细致的乳香、醇厚的动物淡奶油风味、冰爽的口感,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味、细腻的口感、特殊的风格;经过了茅台和蒙牛双重质量管控,符合茅台严苛的品质要求。”

这个产品的研发人员反复强调的概念是,茅台冰淇淋,不是茅台酒与冰淇淋的简单叠加——小小的冰淇淋背后,从匠心研发、优质原料、先进工艺、智慧仓储,再到冷链配送,是一条完整而复杂的产品链条。其涉及面之广、涉及环节之多、涉及程序之复杂,对于新介入这个领域的茅台人而言,是服务能力的一次新的提炼。

看看其中细节,可知做成此事的难度有多大:

茅台冰淇淋精选优质新鲜奶源,添加20%以上的顶级动物淡奶油,产品乳脂肪含量达8%以上,配料精简清洁,成分天然健康;生产过程使用了多级均质、动态分配灌注、超低温急速冷冻等先进技术,还特别开发了茅台酒添加技术,让茅台酒与乳脂肪紧密结合,确保了冰淇淋成型的稳定性、口感的独特性,更实现了茅台酒的幽雅酱香与优质牛乳的天然奶香完美融合。

零下18℃,是茅台冰淇淋在储藏-运输-配送全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和设定。这一温度,可有效保障冰淇淋的形态与结构。科研人员实验发现,在零下13℃的最佳品尝温度下,53度茅台酒的融入,则能让消费者的舌尖与味蕾,更好体验茅台冰淇淋的独特风味和口感。

因为有酒的加入,茅台冰淇淋的适用范围就和其它普通冰淇淋不太相同。据介绍,茅台冰淇淋的酒精含量,因不同产品的口味会有差异,并将在包装上会有标注。

由于茅台冰淇淋含有一定酒精浓度,产品外包装明确标示:未成年人、孕妇、酒精过敏者请勿食用,驾车人士请慎食用。(本文为推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31省2021年常住人口大数据#:16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截至目前,31个省份已全部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份常住人口增长,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同时,截至目前,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广东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最多。此外,还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16个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包括了东南沿海四个经济发达省份和疫情后全面复苏的中部省份湖北。

这其中,浙江以72万人的增量位居第一。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按照自然增长率计算,去年浙江的自然增长人口仅有6.5万,也就是说去年浙江新增净流入人口达65.5万人。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人口增加跟区域的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像杭州、宁波这些大城市的创新动力强,在产业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

浙江之后,广东以60万的增量位居第二。不过,与浙江不同的是,广东2021年的增量高主要是因为出生率较高。数据显示,广东的出生率达到了9.3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52‰,去年广东自然增长人口部分达到了57.19万人,而新增的省外净流入人口只有2.81万人。从城市来看,过去曾多年位居城市人口增量榜前三的深圳和广州,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只有4.78万和7.03万人,两城都未进入到城市人口增量前20。

广东之后,湖北以54.7万人的增量位居前三。其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有一些人口在外边,没有纳入统计,疫情过后,随着湖北经济全面恢复,很多人回到湖北。

江苏和福建增量都超过了20万,分列4、5位。广西增量为18万人,位列第六。海南、安徽、山东和宁夏增量分列7到10位,不过这几个省份的增量都不多。总体来说,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主要来自人口流入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出生率较高的省份和中部的湖北。

相比之下,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有10个省份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可能还会继续增加。目前我国人口的空间优化布局仍在继续,城乡人口布局、区域性的人口布局仍在变化,一些经济发达、经济高地会集聚更多的人口,这些地方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方面,人口仍在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另一方面,一些省份虽总人口在下降,但省会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以河南为例,去年该省常住人口减少了58万人,省会郑州增加了12.2万人;湖南常住人口减少了23.39万人,但省会长沙增加了17.13万人;山西常住人口减少了10.02万人,但省会太原增加了7.25万人。

27省出生人口数据:广东出生人口第一,多省创新低

相比常住人口数据,目前只有27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广东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多年坐稳第一生育大省位置。与此同时,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这其中,广东、河南和山东出生人口数量位居第三。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

出生人口多,一方面跟广东流入人口中以年轻人口为主有关,由于处于育龄阶段的人口多,出生率也较高。另一方面也跟潮汕、湛江等地的生育文化较浓、生育意愿较高有关。这其中,去年汕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自然增长率8.0‰。湛江去年出生率达到12‰,自然增长率为8.12‰。珠三角的东莞,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2.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5‰。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1日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生育子女无须再审批,实行全口径生育登记制度,并在登记流程、办理材料和办理时限等方面更加优化、更加便民。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明确“生育子女无需再审批”,简化生育登记手续,释放了最重要的信号,就是鼓励生育、积极生育、适龄生育、优生优育。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在江苏,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第一财经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我国11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5省首次转负

在出生率方面,已公布数据的27个省份中,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另外,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超过了千分之九。江西、福建、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千分之八。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比如西部地区和中部的江西、河南。不过,有两个省是例外,即来自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整体出生率也较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广东的潮汕、福建的闽南等地区受传统的宗族文化因素影响,生育文化意识较浓,生育意愿较高。

相比之下,出生率较低的地方,主要来自东北、华北、长三角以及城镇化率较高的重庆等地。其中,上海、江苏和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出生率均已低于千分之六。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6个省份中,共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其中,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这其中,东北的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同期辽宁为-4.18‰,吉林为-3.38‰。其中,吉林自2018年开始连续多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黑龙江则已经连续7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的出生率低,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因素。由于老工业基地衰退,产业比较老旧,加之产业结构以重资本型的重化工业为主,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差,所以导致年轻人口外流。年轻人外流后,出生率也会下降。另一方面,也与历史惯性、人口结构有关。东北工业化和城镇化早,计划生育执行严格,独生子女占比大,这批独生子女现在是东北生育的主体,因此出生率也会较低。

衣保中说,要提升东北的出生率,核心还是产业发展,关键还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吸纳就业的机会。比如东北的高教资源实力雄厚,但这些高教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为科创优势,未来要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形成内生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长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2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要努力把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标杆区、对俄及东北亚协同开放先导区。(第一财经)

【#31省2021年常住人口大数据#:16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截至目前,31个省份已全部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份常住人口增长,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同时,截至目前,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广东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最多。此外,还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16个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包括了东南沿海四个经济发达省份和疫情后全面复苏的中部省份湖北。

这其中,浙江以72万人的增量位居第一。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按照自然增长率计算,去年浙江的自然增长人口仅有6.5万,也就是说去年浙江新增净流入人口达65.5万人。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人口增加跟区域的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像杭州、宁波这些大城市的创新动力强,在产业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

浙江之后,广东以60万的增量位居第二。不过,与浙江不同的是,广东2021年的增量高主要是因为出生率较高。数据显示,广东的出生率达到了9.3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52‰,去年广东自然增长人口部分达到了57.19万人,而新增的省外净流入人口只有2.81万人。从城市来看,过去曾多年位居城市人口增量榜前三的深圳和广州,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只有4.78万和7.03万人,两城都未进入到城市人口增量前20。

广东之后,湖北以54.7万人的增量位居前三。其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有一些人口在外边,没有纳入统计,疫情过后,随着湖北经济全面恢复,很多人回到湖北。

江苏和福建增量都超过了20万,分列4、5位。广西增量为18万人,位列第六。海南、安徽、山东和宁夏增量分列7到10位,不过这几个省份的增量都不多。总体来说,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主要来自人口流入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出生率较高的省份和中部的湖北。

相比之下,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占比超过一半。其中有10个省份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常住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可能还会继续增加。目前我国人口的空间优化布局仍在继续,城乡人口布局、区域性的人口布局仍在变化,一些经济发达、经济高地会集聚更多的人口,这些地方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方面,人口仍在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另一方面,一些省份虽总人口在下降,但省会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以河南为例,去年该省常住人口减少了58万人,省会郑州增加了12.2万人;湖南常住人口减少了23.39万人,但省会长沙增加了17.13万人;山西常住人口减少了10.02万人,但省会太原增加了7.25万人。

27省出生人口数据:广东出生人口第一,多省创新低

相比常住人口数据,目前只有27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广东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多年坐稳第一生育大省位置。与此同时,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这其中,广东、河南和山东出生人口数量位居第三。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多年出生人口位居第一。

出生人口多,一方面跟广东流入人口中以年轻人口为主有关,由于处于育龄阶段的人口多,出生率也较高。另一方面也跟潮汕、湛江等地的生育文化较浓、生育意愿较高有关。这其中,去年汕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自然增长率8.0‰。湛江去年出生率达到12‰,自然增长率为8.12‰。珠三角的东莞,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2.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5‰。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1日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了生育子女无须再审批,实行全口径生育登记制度,并在登记流程、办理材料和办理时限等方面更加优化、更加便民。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明确“生育子女无需再审批”,简化生育登记手续,释放了最重要的信号,就是鼓励生育、积极生育、适龄生育、优生优育。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在江苏,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第一财经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我国11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5省首次转负

在出生率方面,已公布数据的27个省份中,共有4个省份超过了1%即千分之十,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均来自西部地区。另外,广西、甘肃、广东和云南超过了千分之九。江西、福建、河南出生率达到或超过了千分之八。

通常来说,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比如西部地区和中部的江西、河南。不过,有两个省是例外,即来自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整体出生率也较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广东的潮汕、福建的闽南等地区受传统的宗族文化因素影响,生育文化意识较浓,生育意愿较高。

相比之下,出生率较低的地方,主要来自东北、华北、长三角以及城镇化率较高的重庆等地。其中,上海、江苏和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出生率均已低于千分之六。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6个省份中,共有11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其中,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这其中,东北的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同期辽宁为-4.18‰,吉林为-3.38‰。其中,吉林自2018年开始连续多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黑龙江则已经连续7年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的出生率低,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因素。由于老工业基地衰退,产业比较老旧,加之产业结构以重资本型的重化工业为主,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差,所以导致年轻人口外流。年轻人外流后,出生率也会下降。另一方面,也与历史惯性、人口结构有关。东北工业化和城镇化早,计划生育执行严格,独生子女占比大,这批独生子女现在是东北生育的主体,因此出生率也会较低。

衣保中说,要提升东北的出生率,核心还是产业发展,关键还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吸纳就业的机会。比如东北的高教资源实力雄厚,但这些高教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为科创优势,未来要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形成内生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长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2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要努力把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标杆区、对俄及东北亚协同开放先导区。(第一财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早安西亚斯#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一大早小编的喷嚏就没有停过,貌似今天又降温了呢[下雨] 提醒各位大可爱小可爱萌记得添衣啊,还有就是,多喝 re 水~ 多喝
  • そして、そうやって自分がひたすら救われたいという想いで書いた曲が結果として他の人のエネルギーになるのかもしれないという。joshu好难画,但是我也会好好加油把他
  • 在各个节目人员的倾情表演中,为春晖行动服务十周年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庆祝,我们从中收获了欢笑与感动,也感悟到了“一日春晖人,一生春晖情”一句中所蕴涵的的责任与付出。
  • 愈史郎:好的,便当在热了每次更新,我都说不看了不看了。哦,还有蝴蝶忍那种灰都不剩的大家好,霞柱叫时透无一郎,时是死透的死。
  • #沧州枫华医疗美容整形小常识# 【线雕问题深度讲解,大家再也不用担心被骗了!】 线雕作为近两年最火的医美项目,因为抗衰老效果明显,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线雕在技术
  • 但是,这要考虑金融业目前的业务状况,现在还没有一家银行进行实时风险控制,每秒都有对自身实时的风险判断和对交易对手方的风险判断,每秒都算出新的优化投资组合策略。监
  • 连续几天不舒服[二哈],出去吃东西弥补下可怜的自己这礼拜过的有够惨,具体是什么就不说了然后今晚具荷拉的事,让我很感慨人要没心没肺,才能过得比较快乐那些存心欺负你
  • #歌之王子殿下[超话]#我爱你们!!!ヽ(愛´∀`愛)ノ 去年差点就是和你们最后一个生日( 。ớ ₃ờ)ھ还好国际服拼命挽救回来,今年是和你们一起的第二年啦❥(
  • #渝法同行#【决定辞职了,也可以“优雅”离开】①首先告知上司,最好能当面沟通;②做好工作交接,站好最后一班岗;③单独向帮助过你的领导和同事致谢,而不是群发告别邮
  • 我只希望那些年让我成长的人是他。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跟他之间的这些经历,不管是好的、坏的、痛苦的,或者是给彼此造成阴影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不想拱手相让于人。
  • ┗━━━━━━━━━━━━━━━━┻❁╯✈️今晚,再一次听你唱《雪落下的声音》莫名的感动,眼睛湿润了我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美好的时光 这一年有开心,有快乐,有委屈但
  • 前人或称《乙瑛碑》为“汉隶之最”或赞《礼器碑》为“汉人隶书第一”今观《鲜于璜碑》的书法艺术地位,可谓上承秦汉,下启魏晋,在汉隶中独树一帜,古朴、雄壮、稚拙于一炉
  • 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及的,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时应该采用的“温和但是坚定”的态度。所以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报以理解和温暖,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生命最初的力量。
  •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不愿看的一副对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虽然贾宝玉走的路子不同,也不一定对,但在这一点上,他还是保持了赤子之心。禅宗有一句非
  • 据知,这是一场由美丽誓颜联合芭莎红&男人装斥资5000万共同打造的跨界品牌盛典,也是一场年度最时尚震撼奢华火爆的群星演唱会。这就是美丽誓颜品牌风格调性#
  • #肖战我们的歌# [爱你]#我们的歌# 看完《我们的歌》然后重温一下极乐净土肖战的舞台跟刚入坑的感觉不一样了他一直在变,变得更好,变得更成熟别人说他这不行那不行
  • 当然还有一部分有害垃圾没有再次循环利用的价值,这些就会在另外的专业工厂里进行焚烧,随后对残渣进行掩埋,实现安全处理,以减少危害。那么,这些有害垃圾在分类之后是如
  • 就没见过这么不负责任的商家了。买东西的人和照相的人挤在一起,很不方便。
  • 然后一个卖废品的老爷爷蹒跚走过,他没有停留的意思,生活的艰难不允许他走进奶茶店如此高档享受的店。爷爷仿佛被吓到了,他可能觉得喝下去要钱,连忙摆手说不要不要。
  • 换个风格冬天羽毛接发的接头是所有接发中最小的比较隐蔽、可做高马尾、以及盘发等多元化造型重量轻、蓬松度高instyle羽毛接发重庆接发重庆羽毛接发纯手工编织羽毛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