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常将天地揣摩,希望终有一日妙理开,得大自在。人慢慢长大,喜欢略过本质看现象,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器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间。所谓本质一直就在那里,本一不二。
​——冯唐

吳曉樂知道,從今以後自己就是一個有筆的人了。
寫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她很有自覺地離開家教這份工作。有人問她會不會有第二集時,她毫無猶豫地否認。「妳知道再教下去,妳會歪掉。一開始無心的看,跟有心的看,那個差遠了。」
吳曉樂對自己異常嚴格,在寫第一本書時,她小心翼翼地詢問前輩到底該怎麼寫,就像作為家教時,她總掛在網路上求問資深老師——面對親子教養問題、斷翅受傷的小孩、以愛相逼的母親,自己應該站在什麼位置,眼光該怎麼擺⋯⋯她清楚知道,寫跟不寫都對不起她的家教學生。「決定寫,因為我沒辦法真的只是旁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她將家教個案高度地去辨識化,真實人事物在作品中只剩指涉模糊卻形象尖銳的身影。然而全本九個個案,最後一個是清楚自己。「前輩告訴我,一定要把自己推出來。」
只是書出版後的迴響,遠遠超過當時二十四歲的她想像所及。
「突然之間,妳要一直被罵。為什麼都在怪我?」網友的訊息頻頻落入視線,有的認為吳曉樂在消費親子議題,有的責難以家教職業揭人傷疤。有段時間,她放不下這本書。「我很納悶,到底這個社會禁止的是寫別人家的事,還是禁止寫別人家不好的事?」被罵當然苦,但當讀者在閱讀時感到不適,她願意背負風險,也期待讀者透過她的視野看見一些事情。「如果有人害怕我們這種有眼睛的人,那你會不會其實是在害怕自己被看穿?」
出版後,有小孩跑來跟吳曉樂說那個書裡的誰根本是自己的寫照。吳曉樂百感交集,因為她知道書裡的那個誰後來怎麼了。「但我只能問他,那你現在過得好嗎?」後來她理解到,作品跟道德應該鬆綁,那是她看《薩爾加多的凝視》的領悟。「任何一個藝術去介入生命都一定會挨罵。但那就是二十四歲的我所看到的一切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後來改編成影集,懸疑感加劇。「我問編劇簡士耕說,為什麼要編得那麼鬼?」簡士耕說他有小孩,他知道什麼時候人會跨過線。影集上映後引起熱議,受傷的小獸,跨過線成為非人的成獸,很多人在影集中第一次看到自己面目全非的模樣。簡士耕告訴她,第一個跳出來指認的人是一定會被罵的。「謝謝他這樣跟我說,不然我很難原諒我自己。」
接下來,她開始寫小說,所見所聞以精巧的技法鋪排架構,層層堆疊,直到原型人物可被辨別的氣味消失,留下來的文字可以說已經是謊言,卻又句句屬實。《上流兒童》的女主角陳勻嫺也是如此誕生。
陳勻嫺的角色原型是吳曉樂認識的人,「她是一名很努力要讓下一代不一樣的母親。是一隻努力的變色龍,想要去一個更高的地方。」吳曉樂說角色原型曾跟她說過一個笑話,關於孩子問為什麼不能請同學來家裡玩,原因是家裡容不下所有的同學和他們的「阿姨」。阿姨指的是孩子們的褓母或陪讀。吳曉樂指了指自己的空間說:「十個小孩就要再加十個阿姨,二十張椅子的客廳。那也只是基礎。怎麼塞下啊?」為了寫這本書,吳曉樂採訪各種母親與她們的生活圈,沉潛各式教養團體。她發現對媽媽最苛刻的永遠是媽媽,「媽媽們互殺是很可怕的⋯⋯」吳曉樂看得好清楚,貧窮如何讓一個人羞愧到把自己縮小,階層又是如何使一個人彎腰到將自己對摺。
「因為我們家很窮啊!」第一次辨識階級的模樣,是讀台中女中的時候。先是父母職業,再來是寒暑假要去哪,兩個問題下來貧窮見光。「朋友問我:妳怎麼考上台大的?因為台大是學費最便宜的大學。每個學期三萬或五萬乘以八學期,二十四萬還是四十萬,那是妳二十三歲要背的債!」現在回頭看,吳曉樂說她很謝謝自己處在這樣的位置。「因為我往上看,我會知道上面是什麼,可是他們往下看,看不清楚的。沒有的人看有的人,看得比較透。」
只是看太深,也很可能會回不來。
「很像牽亡魂的時候港片裡師父會講,一炷香燒完你一定要回來這個世界。我就是忘記回來,下去太久。」
花了一年多寫《我們之間沒有秘密》,讓吳曉樂長出滿頭白髮。爬梳大量資料,尤其讀心理諮商的訪談資料,真實的紀錄文字使她陷入。「看完你會知道說,當一個人很小的時候被性侵,他就會失去語言,不曉得怎麼跟人類說話。」那段時間,吳曉樂的月經遲來了三個月,後來有前輩告訴她這是替代性創傷。寫一個故事,然後替角色負傷。
小說中傷痕累累,書中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的誠實,加害者和被害者都不是單純的極惡或極善,所有人都無法被分類。「人在受害之後,很容易長出再傷害別人的心,這很正常⋯⋯畢竟我是學法律出來的,對。所以我會比較相信這件事情。」
大學時期讀法律系是媽媽的盼望,她也曾為此與媽媽有過死結,沒想過法律系替她掙出一個獨特的觀看位置。「讀法律系時有一個訓練,你不能只站在哪一邊啊,所以兩邊都要想。」被吿或原告,被害或加害,吳曉樂可以上身兩邊,從兩處交換對看。而現在的交友圈也分野明確,使她站在一個有趣的中間。「法律圈的朋友說我是一個很會做夢的人,藝文工作的朋友又會說:喔妳好實際喔——但我想這就是我快樂的地方吧,我很容易是中間的人。」因為常站在中間,吳曉樂很厭煩那些急於分類的人們。
吳曉樂問我覺得《致命登入》裡面何青彥對陳信瀚是愛情嗎?我說那大概是一種沒有辦法被歸類的情感。「謝謝。」她鬆一口氣的樣子。「為什麼大家對於親密,只有愛情?因為不曉得那是什麼吧?不要這麼懶,你就是讓它在那邊,就算你不知道那是什麼,但你覺得還不錯,那就好啦!」
2021 年出版的《致命登入》談人的兩種「看」:天生看得見,像男主角陳信瀚,能夠看到將死之人的黑霧纏身;看不見但後天很努力地去看,像角色陽陽,非要把事情看清楚而奮力付出。「假設陳信瀚是天生視力1.2,陽陽就是要去找眼鏡的人,她很努力地去找她的眼鏡。」
「有些人天生,或可以理解為天賦,就可以看到比別人還多。」吳曉樂舉例和別人同看一本書,為什麼這個人可以想到這麼多,但那個人不行;或,她說家族中曾有人可以看出別人的命。問吳曉樂,覺得自己是不是也是天生看得見的人?她話接地很緊:「對,所以很煩。我很容易看穿別人。他們說話的方式、肢體都暴露太多訊息了。」例如情侶關係能不能長久,例如採訪對象願意或不願意。
看到了,然後呢?家族中那個看得到命的人。後來得了癌症。「看這個東西,會產生巨大的消耗。我知道我不能這樣消耗自己。」以及,吳曉樂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大多時候他人能做到最好的就是——聆聽。
「以前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學生都願意聽我上課。因為我會先聽他講五分鐘。」每次上課前一個問題,過得好嗎?聽學生聊一下跟朋友吵架的事,講完了,接下來的時間學生會比較甘願換他聽課。這一份聆聽在《致命登入》卻成為犯罪手法。
故事中少女夕梨被犯罪集團「學校」引誘,自願成為囊中物,甚至被救出後還是深深相信自己沒有被騙,犯人成功的關鍵是「耳朵」。吳曉樂聊起近年有一種慢火燉煮的詐騙手法,長時間在社交軟體上陪伴、聊天,「他們很會聽話喔,會一直聽你說話。」到了第八、九個月開始透露手頭有點緊的訊息。吳曉樂帶點狠勁地形容當一個人掏心掏肺,下一步就是掏錢了。「人很寂寞啊,很多時候我們付錢都是為了消除寂寞。」聆聽可以救人也可以毀人,吳曉樂以文字耐心鋪陳一線之隔的翻轉。
談詐騙,吳曉樂略顯得意地引用陳雪的話:所有作家都是被文學耽誤的詐騙集團。「我們都在創造一個世界,我們知道要怎麼樣讓一切符合邏輯⋯⋯可是我們沒有在騙錢,反而在寫不怎麼賺錢的小說。」聆聽、觀看以及創作都是中性的,取決於人如何使用這把利器。
「創作者最難最難的是,你要保養你的心。臉還可以用SK-II、鳳凰電波⋯⋯可是心是最難的,創作者是在用這顆心工作的。」吳曉樂在成為作家的路上也曾偏移,初期網友的讚美或批評使她的心高速運轉,「我會一直想要去反應,覺得心好像一直跑,一直在追一個不是自己的東西。」直到被編輯提點要與外在聲音保持安全距離,她才慢慢學會如何對待外界多一點開玩笑的彈性。「我現在都稱自己『阿姨』,網友對我實施的年齡霸凌就失效了,反而覺得啊好親切噢,我就是阿姨。」
吳曉樂的編輯還很常在說服她一件事——「就是,我是個作家。」吳曉樂苦甜地笑了一下,說自己真的是對自己很苛刻。直到此刻,對於自己是不是一個作家,她說:「每天都要問自己啊,今天我是一個作家嗎?」,很苛刻。吳曉樂所見的世界解析度之高,卻同時嚴格地不輕易固著,落入眼裡的一切都有複合多重面向,就連「作家」之於自己也是流動、可能改變的身份。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款從吳曉樂的視野看出去的濾鏡,那她希望對焦之物都被虛線匡起。靈感來自使她煩躁的打卡拍照景點,看著不同人在一樣的地點擺一樣的動作留念,「我都有點茫,想說到底是誰去過哪裡?」在她眼中,那些人爭相模仿想要拍下最好的自己,卻是彼此在取消彼此的存在。「那些虛線是要提醒你,在這裡,你其實可能是可被取代的喔!我覺得很有趣啊,大家可以被剪掉,然後有一個空洞,我可以貼上任何人⋯⋯」
可以想見,吳曉樂今天應該也有拿這款濾鏡看鏡子裡的自己,然後問:「今天我是一個作家嗎?」

#见马鞍山·暖新闻# 【#安徽马鞍山有一群义工小蜜蜂#】每到周末,“蜜蜂爸爸”徐磊连轴转地忙起来,根据活动计划,他和同事带着“蜜蜂家族”的小志愿者们奔波在环境保护、敬老爱老、交通劝导、爱心义卖、社区治理等各种志愿服务现场,黄色统一服装闪耀在城市角落。

成立于2019年的蜜蜂伙伴少年义工团(以下简称“义工团”)是在团安徽省马鞍山市委指导下,马鞍山广播电视台发起的青少年儿童公益实践活动品牌,目前有4-18岁的志愿者5000余人,两年多来,开展知识科普类、职业体验类及节日节点主题活动共1000余场。

80后徐磊是电视记者,也是义工团发起人。起初,他和同事邀请小朋友观摩少儿剧组活动,帮演员背台词、拿道具。随着人数增加,他萌发了为青少年打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的想法,象征着希望和勤劳的“蜜蜂”成为活动品牌名。

2021年2月28日,义工团组织家长、儿童共50人在雨山湖公园开展捡垃圾志愿服务,徐磊担心孩子不一定喜欢此类活动。让他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很开心,他们认真地告诉家长:“你们以后不要乱扔垃圾,清洁工很辛苦。”从那天起,“蜜蜂大扫除”也成了义工团新成员的“必修”课。

8岁的杨韵涵2021年5月加入义工团,去年12月26日凌晨,她参与了“黎明的温暖”活动。近4000名志愿者给近千名环卫工人、公安干警送去问候和温暖。

活动前一天,她将准备好的水果食品分类包装,仔细检查每个苹果是否完好,当她将苹果装进袋子时,她觉得“心里甜丝丝的”。第二天早晨5点,她就出发了。

一次升旗仪式上,她所在学校领导夸赞了义工团的善举,那一刻,她觉得十分自豪。“学校里有许多‘蜜蜂伙伴’,我们通过活动认识并成为好朋友,一起成长。”

徐磊观察到,活动前,有孩子用零花钱买绿豆和白砂糖,有孩子买来风油精和毛巾,还有孩子设计LOGO,他们用心思考要准备什么。

义工团“小小的心愿”活动已帮助500多名残疾儿童、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实现新年愿望。今年1月,志愿者走访一对兄妹时了解到,两个孩子都是低智儿童,父母生病卧床,爷爷奶奶靠捡破烂为生,家里到处堆着垃圾。

“他们的感恩和礼貌让人感动。”当时,前往慰问的家长和孩子都偷偷抹眼泪。打那以后,这家人成了重点帮扶对象,义工团定期组织慰问帮扶。

有残疾儿童的愿望是吃一顿肯德基,留守儿童想有人陪着看电影,白血病儿童需要捐款……义工团的孩子帮他们一一实现。

成立至今,义工团从50人发展到5000人,但徐磊从没有公开招募过成员,都是活动结束后口耳相传,家长、孩子主动申请加入。但人数变多了,活动的机会却是有限的。

眼下,徐磊遭遇了“幸福的烦恼”——活动“停不下来”,即使遇上雨雪天,每到周三、周四报名时间,总会有很多家长来咨询这个周末干什么。他协调轮转,尽量保证每个孩子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活动,天气不好就在室内办活动。

每场活动背后,藏着大量准备工作,涉及报名、场地、流程、安全保障等方面,但义工团核心团队就4人,经常忙不过来。也有人问徐磊,你们到底图什么?

身为父亲的80后徐磊觉得,既然开始做了,就要做完美,也是给家长孩子一个交代。让他欣慰的是,活动过程中,亲子间相互影响,家长被孩子的志愿精神所感动,也主动参与进来。

目前,义工团的200多名分队长和副队长都由家长担任,他们带队伍定期策划活动。他们中有律师,有心理医生,有高校团干部等。尽管工作很忙,但他们无私奉献,甚至“内卷”,自学剪辑视频和做海报等技能,只为让分队活动更完美。

37岁的饭店老板王宏亮的女儿读三年级,父女俩一起参与蜜蜂大扫除时,感受到了融洽的活动气氛。王宏亮决定试一试,成为分队长,定期带39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也给女儿树立榜样。

最近,他策划了垃圾分类活动,买来卡片等道具,讲述垃圾分类知识,让孩子们分辨哪些是有害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让孩子们去公园亲身实践。“活动筹备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了新领域的知识。”他注意到,平时外出,只要没看到垃圾箱,女儿会一直把垃圾捏在手里。

四年级男孩的妈妈武青是银行职员,也是义工团“青之林”小分队队长。今年“五一”劳动节,她带队员去公交公司擦洗公交车,大家提着抹布和水桶,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从车里到车外,忙活了一整天。“妈妈,把灰尘处理干净,也能让司机师傅工作得更舒适。”每次都跟着武青参加活动的儿子感慨。

去年,有位母亲找到徐磊,想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参加义工团活动,第一次活动,男孩就吵着要妈妈把自己接走。一年多来,徐磊安排孩子和母亲参与了义卖、慰问、植树、运动会等十余项活动,现在,男孩性格变得开朗,喜欢和别人交流。母亲也自发加入义工团,并担任分队长。

2022年3月,马鞍山发生疫情,100多名孩子的家长自愿成为抗疫志愿者,前往60多个社区和防疫点做志愿服务工作。

每次活动结束,徐磊要求孩子写心得体会,哪怕是用拼音和图片代替,也不允许大人代笔。经过批改,优秀的心得可以获得学分,进而兑换奖励。义工团打造了提交和评阅系统,每个孩子每年参加哪些活动都一目了然,等孩子毕业离开义工团时,为他们生成一份成长记录。“有的孩子刚开始不愿意写,觉得像写作文,但经过劳动和实践,孩子们有了获得感,都抢着写感悟,我们已收到了1.3万多篇。”徐磊说。

眼下,徐磊打算对义工团进行改革,精准打造“蜜蜂伙伴乡村振兴工作站”“蜜蜂伙伴希望之家”等项目,建设拥有造血功能的青少年儿童综合素养成长平台,惠及更多人群。

(图片:安徽马鞍山蜜蜂伙伴少年义工团的小志愿者们参加夏日送清凉活动。受访者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
  • #纪梵希美妆大使刘宇宁# #刘宇宁宁远舟# #摩登兄弟[超话]#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个人,像流星划过夜空照耀我们的前路。面对那些离我们很远却仿佛又很近的星星,
  • ”此后,每天晚上8点,两人在沱江河的南北两边,华用手电朝着珍闪三下,代表“我爱你”;珍用手电回闪三下,代表“我想你”。同时,看到两名同行人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抬
  • 平‮可日‬能没什么问题,但‮破在‬太岁‮年的‬份尤其危险,容‮造易‬成灾难。尤其‮和是‬人相‮的处‬时候,要‮会学‬控制‮己自‬的脾气,不‮耍要‬小脾气,以‮引
  •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心中有不断的一连串的知觉,所以时间观念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当我们在五点钟思考一个稳定的对象,随后又在六点钟加以思考时,我们就容易以同一
  • ——宗宁《格局的逆袭》 16.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 (许欣 袁媛 杨悦恒)人人贷创始人杨一夫,张适时,李欣贺,你们是中国最好大学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材,肩负着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神圣职责,你们平台能做成最大的互联网
  •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
  • 顺顺利利,期待新剧给力]#摩登兄弟[超话]# [给力]摩登兄弟刘宇宁[给力]刘宇宁[给力]lyn[给力]宁哥[给力]棚主#刘宇宁宁远舟# 刘宇宁宁远舟 | #
  • 朋友答应了要帮我剪一个生贺视频 让我标记好每集的高光 有时候看得太入迷 忘记了做记录 又得倒回去再来一遍 一转眼就到十点多了看的时候就在想 好神奇 明明一年多以
  • #sky光遇[超话]#今天在云野玩的时候串了好几次,给我串郁闷了,我本来就带的是菇菇,就在背饰旁边的石头墙那换了个姿势开始自闭。周末难得放松,放下手机出来走一圈
  •   楞严咒第一会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南无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
  • 你羡慕ta白领身份,ta羡慕你不必加班的自由,你羡慕ta一人的洒脱,ta羡慕你拥有各类牵绊的圆满……无论经历过怎样的境遇,都别纵容自己在人生归途中,过度放大自己
  • 文图 | 徐凡舒审核 | 赵亚男责编 | 徐雨微原文链接:#浙商院[超话]# 【国际博物馆日 | 八音同奏:带你云游浙商院“博物馆”(一)】文化沉淀在历史中,历
  • ②部分商.品只能领1 张券,多买可以让盆友代领 #生活家#【做到“十个点”助你活到99】1.饭要稀一点:把饭做成粥,健脾养胃、生津润燥,对益寿延年有益。9.数量
  • 在酒店装饰装修的时候注意以上这四个注意事项,以便让顾客使用感更好,让酒店更加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在房间的一般装修中,要注意顾客使用的舒适程度,这才是取胜的关键。
  • 能否 将视线暂时收回 眼里无风 无雨 无落花绕肩 仅用一种绝佳的优雅低低的取悦 某人 赠与的半盏温暖 能否 将途中所有场景都忽略 心里不悲 不怨 不发一言 流
  • 客满堂•云客系统对标的就是明源系统,价格优势更大,而且操作起来也很顺手,这点值得点赞,之前用明源培训都得搞好久,系统太复杂,感觉设计的一点不人性化,相较之下客满
  • 我们一起挣钱钱,欢迎咨询微信:lX|13712167592#行业资讯# 精选本周5条行业资讯,为从事定制游的你送上一手内容,快戳全文 ↓1、【途牛发布《2017
  • 】隧道贯通、车站封顶、盾构始发……广州地铁在建的五号线东延段、十二号线、十四号线二期都传来好消息,顺利完成工程节点任务,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粤来粤好#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