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珠法王开示甘露丸的殊胜功德及利益》
1制作
各种珍贵甘露法药即甘露丸之制作,均置入佛菩萨稀有佛宝舍利,和各传承历代祖师、法王、证悟大成就者舍利,及加持圣物,再加上取岩大师取自岩藏宝库中珍贵大加持法宝圣物,
和千百种高贵药材总集制成。

福报缘得珍贵甘露法药者,自心必须绝对虔诚尽信;

且尝服者必得佛菩萨、本尊的大加持。经由尝食可清净此生之身、口、意的不净,也可去除疾病,
使之不受一切恶疾之侵扰,
令一切邪魔精鬼无法伤害。

也可治无明业障,
并能防御各种灾劫障难,去除非时而死之意外,更有助于行者禅坐修持,而对于清除烦恼有所助益,而使修行者于心性的观照上更臻圆满。

也可使人之财富、权势、福德、寿命、智能增长,
同时对修法之了悟亦会增上,且命终不堕三恶道,而能种下往生佛净土的因缘。

甘露丸在具足福报和具足信心的人身上其功德会自然发生,
但是如果是使用的人对制作甘露丸的上师及甘露丸没有信心,
遇到珍贵的甘露丸不见得有很大的加持。

甚至由于福报不够或其他不良因素,
使用殊胜的甘露丸,还会有负面的效果。

结缘甘露丸时念诵上师心咒、或金刚萨垛、一方面是结下成佛之因缘,
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忏除罪障,积累资粮顺利服食甘露丸的一个善巧方便。

2用法
将其泡在热水里一小时,用杯子装,要加盖,然后再服下。
若是有些没冲散的话,不要丢掉,没冲散的甘露丸也要服下,千万别浪费。
另外可回冲:用甘露丸泡的加持水快喝完剩下一些时,可回冲,加持力仍在,要看自己的信心。在喝之前,最好念些佛号、咒语或经祈请佛菩萨鉴知的心愿,满你心愿给予加持。
甘露丸可以在清晨5:00开始泡在热水里,一小时后服下效果会更好。在吉祥日服下甘露丸,功效会更大。若决定要在清晨5:00泡的话,可在泡甘露丸的那一小时时间里自己修法,念大悲咒、六字大明咒、药师灌顶真言任一佛名、咒语、或心经皆可。无论是否在清晨泡甘露丸,
第一次泡时要记得要修一些自己喜欢的法,修法较好是因为一方面自己修法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用泡的方式是可以大家一同喝、且可以回冲水。甘露丸生吞也是可以的。

3服食方法
当服用甘露时,心中升起无上的法喜信心,其发挥的功效是很殊胜的。就算是如细沙般微少量的甘露,其中蕴含无量佛菩萨的加持。以此信心观想自己是本尊,甘露代表佛的五种智能,左大拇指化成一支金刚杵,左食指化成一朵莲花,中间含藏智能的甘露放在舌尖,刹时舌头化成金刚杵,智能的甘露化成“吽”字,“吽”字溶入全身的筋脉,
得到身心的安乐。
藉由甘露内服送入体内得到加持固然殊胜,外在的修持亦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禅坐、持诵经典、礼佛拜忏、绕塔等日常功课,当恒常精进,期能于不断的积功累德早日出离无边众苦。经典记载,值此五浊恶世,众生种种烦恼浊、贫病浊、短命浊,无法安住身心思维、观修佛法,甘露调息众生身心安乐之功用,实为一种利益修行之方便。

4种类
1.智能甘露: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2.慈悲甘露:四无量心。
3.药材甘露:八根本药材、1000支分药材、五大肉甘露、五不净肉甘露。

5供养方法
1.可放在舍利塔、净盒中后放在佛堂上供养,或装藏佛像使用。
2.可泡在水中喝下,或直接吞下,能清净业障、障碍。泡在水中的方式,可以将其水分赠众人及多处,利益众生。
3.亡者快死前服下,可灭罪,助其往生净土或善道之助缘,减少堕入恶道之危险。
4.可拿去做烟供,供养一切众生,助其得满足、离苦得乐。
5.放入海、湖、河、溪等处,利乐龙王及水族众生。
6.可给畜牲服用,畜牲若无法服用,可泡在水中,让它喝下去。
7.有的甘露一服下,能延长寿命、净除病障、消灾、增长智慧及记忆力。要看那个甘露是修何种法的、何种甘露而定。但每种都有大量利益,只是不同的甘露其主要的功效彼此偏重不太同。
8.放在嘎乌中佩带在颈上,可保平安,减少障碍。
9.甘露丸保存,请避免潮湿。

6作用
在放生时,如果我们有甘露丸或同类法药,可以提早一晚把一颗放在热水中浸泡,在翌日把水洒在动物身上,或给它们饮用,又或混入食物中喂食一点,便会为它们带来说也说不完的好处。甘露丸并不太溶解于水中,所以在制用甘露水的水瓶底部,仍会见到整颗或已溶散的甘露丸残渣。
如果我们常作放生或只有少许甘露丸,可以把瓶中的甘露水用作弹洒、喂食或直接喂喝,但留下瓶底有渣的水及尚未溶解的残余甘露丸又添入新的干净水,这样便可以利用一颗甘露丸做成很多甘露水,能利益更多众生。如果无法求得甘露丸,也可以自己持咒而吹气于水中加持,这样得加持的水一样能令被喂的众生得益。

7功德
见到、意想到、闻到、尝食到、影子照射到或触及到,如芝麻般大小极少量之殊胜甘露法药,刹那间本来需堕入三恶道之众生皆能转升三善道,更因得到以上见、想、闻、尝、触到甘露之殊胜功德而使自己的善因更为广大。
如高血压中风恶疾、恶龙伤害的疾病、种种魔障及恶神精鬼之伤害皆能袪除远离,缘得尝食到殊胜甘露,如所积的恶业足堕入畜生道,也能远离被他人吞食之恐惧及一切烦恼、哪怕是畜生道无数种类中最微弱细小的畜生、或是造极重恶业之屠夫、较无福报而得女人之身、无福缘听闻佛法之人、天上飞之鸟类…,因为见、想、闻、尝、触到甘露,当面临无常得到第二次转生时能成就圆满之人身,更能生起信心、身形威严、修行精进。水族众生尝食到甘露能迅速消除所积深重罪障,报尽生佛净土究竟证得佛果。殊胜甘露置入烟供中,升起之烟若人道众生或无形一切众生闻及,心若不生丝毫疑心者定能得到诸佛果位。将殊胜甘露置于人群聚集的地方、或将甘露安放于山顶之上,经由风吹飘散人们闻及必能成就佛菩萨之果位。将甘露装藏于佛像、舍利塔之中供养礼拜,对于人、非人及诸魔障碍干扰侵害皆能灭除,虔诚顶礼装藏甘露之佛像,即能成就菩萨之果位,尤其八种不如意恶缘远离。
一般尝食甘露法药前先必须对诸佛生起信心,尝食后方能得到加持,有的必须对佛、法、僧三宝及给予甘露的人生起信心,
对于甘露法药更坚信恭敬,

如此尝食者才能得到甘露之功德利益。此次制作之殊胜甘露法药其特别在于,不论对甘露有信心或无信心、有因缘或是无因缘,现世得到圆满身或非圆满身、哪怕是一个众生或是六道中任何众生,只要尝食到珍贵的甘露法药都能如实得到其殊胜功德,因为尝食到如蚂蚁之足般微少量珍贵甘露,就具足聚集十万空行母之大加持,基于如此殊胜功德,甘露法药对于一切众生皆有非常大的助益,当我们有缘尝食、见到或触到、闻到珍贵甘露之信众,必须要有虔诚的心,绝对不可有轻视怀疑之心态,更需以恭敬坚信之心去如法使用善用甘露法药利益一切众生。
医学四续之本续云:服此甘露殊胜功德有二:一可延寿、疾病远离进而身心安乐,亦得延迟老化,颜色润泽之利益。二如莲师金刚经所示:此甘露为供养诸佛、本尊上师之咒语、空行母的慈悲智能等三种珍妙宝物之所集,未来可证得法身、报身、化身、自性身和不变金刚身等五身之成就智能。以三密功德论:“外”有远离疾病、消除魔障;“内”可消除五烦恼圆满五智,增益三昧耶戒之破戒过失;“密”则启发本俱智能等功德。若复有人以甘露供养上师可得上师慈悲的加持,供养本尊可得修行的成就,供养诸佛可得慈悲种子,供养空行母得授记修行圆满。古贤大德肉身甘露之功德利益云:据五部传记中记载:服此诸大成就者慈悲布施之肉身甘露,不孕者可获麟儿,贫困者得财物之困,命短者得长寿加持,对佛法深具信心者得无上法的成就等如是功德。再者未来不堕恶趣,得生人界天界,纵有业重者亦得重报轻受之加被。德薄障重之三恶道众生,得殊胜因缘服此甘露者,速脱众苦转为人身。 

甘露索引载叙:所有难得殊胜的甘露,
或于水中施众水族类,或于烟供下施众生,或于边地施于众生,皆令溺苦者罪障悉除得成佛道。凡以供养甘露装藏佛像、舍利塔,得消除魔障;众生见此庄严佛像、舍利塔,得除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略摄一切五取蕴苦等八苦。

密续中云:即使不作禅修亦有成佛之道。而经由“尝味”即其中之一最胜法,
也就是以尝食“藏密各教派如法修持本尊仪轨,经咒加持不断圆满制作之甘露法药丸”,
而得以结下成佛之因缘。凡大福报缘得尝食甘露法药、甘露丸者,现时与究竟的利益是不可思议的。

——-
二世敦珠法王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拥有青春的人,支持这个世界里听得到或听不到的一切理所应当。有的人明明很年轻,却早就退出了文明世界的一切进步,他们生活在或枯寂无聊或猥琐卑劣世界,又或者,他们活成
  • 5、手纹很乱的化解方法1)修心养性  人的手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人的际遇心态发生变化的,人可以通过修心的方式改变手相面相。如果一个人的掌纹生得杂乱无章,
  • 额度不多,先到先得公会待发车项目:Cross the Ages(CTA)是首个采用三代币模式的免费的卡牌游戏,游戏内置 7 部奇幻和科幻小说,是 唯一一款能够实
  • 许多人上半生受用圆满,下半生却因弹尽粮绝而饿死;有些人去年拥有数百头牦牛,但遭遇到大雪或其他灾难,今年沦为一贫如洗的乞丐;昨日是地位显赫、腰缠万贯的富翁,也有被
  • 太感动了.. 我一直认为照顾别人,让步,比自己更照顾别人,但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但是大家好像都这样对我 即使我不在的地方也一直支持我,喜爱我,像今天一
  • 5月上旬ⓏⒽⓊⒶⓃ中逮捕5个娃娘get:[心]6分jsk[心]6分头[心]4分手型[心]练妆头[心]3分高跟脚PS:成都店还在滴哟 #mercydoll# 神仙
  • 为了不要再长dou,各种寻医问药土法炼钢都试过并且泡汤之后,上个月使出了杀手锏——断碳水。未来,“一苗难求”的局面或将由国产HPV疫苗来打破。
  • 守在舒适圈中对现在的你来说没有什么不好,但也不能因此而磨掉自己的干劲与欲望。当然也不是外国的片子多好,对于复联,这电影本身内容也就那样,票房好大概率还是因为个人
  • (3月14日已通报)病例5,女,35岁,居住于徐汇区龙华路2518弄,病例6,男,37岁,居住于闵行区申北路168弄,病例7,男,27岁,居住于徐汇区钦州北路1
  • 画初学倪瓒,后参吴镇,用笔不多,惜墨如金,风神懒散,气韵荒寒,逸品也。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 又无想天中,唯是外道修无想定,以生其中,受五百劫无心之报,自谓涅槃,受报毕已,必起邪见,来生地狱。  象山先生六岁时,忽问天地何所穷际,思之,至于终夜不寐。
  • 创造营我还给你投过一票(当时为了给周锐做数据,也得给蔡徐坤投票)槽多无口,欲言又止,茫然四顾,无语凝噎就……别影响我家太太们做饭就行,我看她们抄起做饭的家伙就往
  • 本以为冬天的故事不如前面的三部,没想到后面这么好哭,一下子就喜极而泣了[泪]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共存】的,谁能完全做到【独立】?满世界都知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
  • 因果,念念深藏于人的意识之中,时时刻刻不停地种因,不停地结果。 人身在因果之中,活在因果之中。 未知,如何把握未知?便是从现在开始创造。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果
  • #陆西骁[超话]# “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 也对未来没有憧憬 但如果新的一年都有你在我身边 我好像就对未来有了一些兴趣。B站主页:想看视频的建议关注那边,接稿暂停
  • 伤心时的一个拥抱,失落时的一个鼓励,迷路时的一个指引……依然还有那么多的爱,柔软着我们的心灵。那份情怀淌过了心灵的河流,即便心淡如水,那灵灵的芬芳依然能温暖久寒
  • 为庆祝100周年,作为瓷器领域权威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做了“7501瓷器”特展,一起展出的还有国礼瓷器,许多研制资料公布非常难得,让人对神秘的定制瓷有了进一步的
  • 市场体系完善与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将在更广领域配置资源,充分竞争的市场将提高物流产业集中度;要素成本上涨、土地、资源环境、安全约束加强,对精益物流、绿色物流提出迫
  • 之前璐姐被挂代打啥的我没啥感觉所以都没拉黑,后来有次互fo她主动关注我我就回了粉,老实说包括到现在其实她的某些观点我都还是认同的,比如为了避免再次fo到会预防性
  •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也许,这世上并没有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浪漫,有的只是在磕磕绊绊中学着爱、学着成长地过日子,应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