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讲话(第四天)
《念佛决定愿往生》
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的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了,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诸位的功夫,究竟用的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念佛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乱’。但上根利智的人,大概很少,中下根机的人,总是占多数。我们既然尚未证得‘一心不乱’,即可自知根机不太深厚。然而正因为我们的根机浅薄,才需要急起直追,努力精进!才需要时时反省,见贤思齐!果能如是,方克有济。否则,时光不住,再过三天,佛七就圆满了;结果一无所得,岂不太可惜这七天的宝贵光阴吗?切不可把光阴看得太轻;古德云:‘一寸时光,一寸命光’!真是警策人的忠言实语。光阴即是我们的生命,过了一天光阴,即减少了一天生命!若是悠悠泛泛,不肯真实用功,须知空过了七天光阴,即是牺牲了七天生命!那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明乎此义,才能不放过时光,念一点钟有一点钟的进益,念一日有一日的功夫。我们虽然不是上根人,但只肯用功,一定功不唐捐,终会证得‘一心不乱’的。
诸位的信心,已很坚固;诸位的行门,已很精进。但是在净土法门之中,还有一个最要紧的条件,这就是必须‘愿力恳切’!所以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念佛决定愿往生’。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往生西方全凭愿力: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端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我们在这两句话中,就可以知道,西方得生或不得生,但看有没有信愿。换句话说,只要有信有愿,无论念佛多少,西方一定得生。足见信愿二字,是何等重要了!所以,昨天对诸位讲‘念佛切勿起疑念’,就是讲的信字。今天讲‘念佛决定愿往生’,就是讲的愿字。如果但有信心,没有愿力,亦是不能往生,所以愿力很重要!
比方说:你们在自己家里,听见朋友说:灵山寺的大殿是如何的巍峨,讲堂是如何的高广,佛像是如何的庄严,僧众是如何的修行;现在打念佛七,参加的人是如何的众多,每天讲经说法是如何的玄妙。你们听了之后,信是信了,可是你们愿不愿去灵山寺呢?如果愿意去,那‘信’才有用处。如果不愿去,就是没有愿力,纵然相信,也是‘白信’。有信而无愿,终究去不了,那‘信’有何用处呢?所以‘信’固然要紧,而‘愿’更要紧!

再举个例说: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的圣人。但是孔子何以会成圣人的呢?这答案在‘论语’中,孔子自述其修学成就之阶段,颇为简明。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距’。我们在这一段书中,可以知道,孔子之所以成为儒家圣人,是由于他一生精进修学,方能成就的。但是我们不可忽略了‘志于学’这三个字。因为他能立志以求圣人之学,才有以后几十年的修行,方能达到圣人之地位。然而我们何以知道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志于圣人之学呢?这在孔子的一生所言所行,皆是圣人之作略,固然可以证明;而在‘论语’中,另有‘言志’一章,尤足以证明。有一天,颜渊和子路,侍立在孔子旁边,孔子说:‘盍各言尔志?’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接著请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即发表其志向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直以安信抚天下人为己任,非人间圣人而何?在‘论语’中,更有两句话可以证明;有一次,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若为救人救世而求学,将来一定做君子;若为升官发财而求学,将来一定做小人。同是一样读书人,而其结果,有云泥之分,可见‘立志’最要紧!

再举一例: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修身教科书中有一课,我到现在还能背出来:‘两小儿,同贤愚。及长大,各一途,一为人中杰,一为车前夫’。这两个小孩子,既然天资相同,而又受同等的教育;何以长大成人之后,竟有天壤之别呢?这因为此一小孩立志高大,所以终成人中杰;彼一小孩没有志向,所以竟堕落为车夫了。可见‘立志’最要紧。

世法中所谓‘立志’;即是佛法中所谓‘发愿’。能否成为一个人中杰,但看是否曾立人中杰之志?能否成为一个世间圣人,但看是否曾立世间圣人之志?同样的道理,我们能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看我们是否曾发生西之愿?有愿,决定能生西方;无愿决定不能生西方。这是没有丝毫犹疑之余地的!

兹再引经证明:佛说阿弥陀经,乃净土三经之一,亦即我们每天必诵的功课。以信愿行为一经之要旨,亦即所谓往生西方的三资粮。蕅益大师即以此三资粮把阿弥陀经的‘正宗分’分为三大科:第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经文由‘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起,至‘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止。我们看这一段‘劝信’的经文中,却没有明显地说出一个‘信’字,只是把‘劝信’的意思,含在文义之内而已。第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看这一段‘劝愿’的经文中,不但明显地说出两个‘愿’字,而且词意恳切,足见佛的本意,在指示我们要注意‘发愿’。所以蕅益大师在‘科文’上,亦冠以‘特劝’二字。第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经文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起,至‘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止。我们看这一段‘劝行’的经文中,佛的结词仍然是劝愿,可见‘发愿’的重要性。不但此也,即在‘流通分’中,到了经文的结尾处,世尊仍然再三地劝我们发愿。经文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我们再看看这一段经文:凡是能发愿的人,于无上菩提皆能得到不退转。何以能得到‘不退转’呢?是因为已发愿的已生彼国,今发愿的今生彼国,当发愿的当生彼国之故。须知只有阿弥陀佛国土,才有‘不退转’的利益。在娑婆世界修行,是难得不退转的。然而如何方能生到彼佛国土呢?经文上不是说的很明白吗:已发愿者已生,今发愿者今生,当发愿者当生;但有发愿,无不生者。这‘发愿’二字是何等的重要啊!
总之,往生西方全凭愿力;若无愿力,则西方是生不去的。

第二、愿不恳切行不真诚:我们既知发愿很要紧,发愿的心一定要恳切,念佛才能念得好。倘若是随随便便发的愿,则念佛的行门也就不会真诚了。愿既不恳切,行又不真诚,所以现在打念佛七,得不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将来临命终时,要想‘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恐怕很难了!

因为净土门中,发愿最重要,所以过去诸大祖师,作了很多发愿文。在念佛七中用的发愿文,和平常用的不一样;在‘大回向’时,跪念:‘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授。弟子众等,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阿弥陀佛’。起立,绕念弥陀、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圣号后,再跪念:‘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在‘佛七仪’文中,有几句注语,说是:‘此文古今大有灵验!或有于正发愿时,见诸瑞相。或于睡梦之中,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感应事繁,不能具述。惟励意行之者,方信不虚矣’!我们于正发愿时,何以未得见诸瑞相?乃至于连梦之中,亦未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呢?这就是因为在发愿之时,未能恳切地‘观想弥陀,恩德无量,酸心痛骨,自悲障重’之故。当我们念发愿文时,只是口里念念,心中毫不恳切。像小孩子背书一样,不知书里的意义。不能‘随文作观’,发愿文成为‘具文’,如何能起作用?如何能生力量?既不能‘励意行之’,所以也就得不到感应了。

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有引导之力,有恳切之愿,方能引出真诚之行。我们发愿既是随随便便,我们念佛自然也就悠悠泛泛了。如何能念得成功呢?!

第三、有行无愿终不往生:前面是说,没有恳切之愿,一定不会有真诚之行。这里是说,纵令有真诚之行,没有愿力,一定不能往生。

有人说:‘能往生不能往生我不管,我只管念我的阿弥陀佛好了’。如果是这样,决定不能往生!前面说过,‘愿’是具有引导之力的;不但现在能引导真诚之行门,而且将来能引导至于西方。今既无引导之愿力,虽有实行,终无法出三界至极乐。果真是只知念佛不知发愿,则这个人对于净土法门亦没有信心。‘信愿’是‘慧行’,‘念佛’是‘行行’。‘慧行’等于眼目,‘行行’等于腿足。必须足目相资,方能生西。今有行无愿,等于有足无目,太危险了!

有人说:‘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我只多多念佛,自有无量功德。即使不能生西,仍有我的功德在,有什么危险’?念佛有功德是不错的,但你既不知发愿生西,即是没有智慧;有行无慧,把念佛的功德都变成来生的痴福了!第二生在享受痴福之时,必然依福造业,第三生一定堕落三涂,非危险而何?
诸上善人!我们的念佛七已经过了四天了,各位皆应省察一下自己的功夫;如果这句佛号尚未念得纯熟,即应恳切发愿以引导之。
话说多了‘打闲岔’,各各恳切发愿,好好念佛吧!

又是一年八一七!家人们过年好!
乌合老师和阿堂堂老师的互动也是很有意思
乌合老师(看时):嗯……这有没有代指什么人呢?(是吴邪吧,应该是吴邪吧)
(画洛阳铲时):(一横)(一竖)(再画个圈)完美!
阿堂堂老师也好可爱!
歌手们也很努力
今年的音乐节自此也是圆满落幕啦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我们明年见。#盗墓笔记[超话]##817稻米节[超话]#

华严经中的智慧:远离诸相 证入法界

一切诸如来 远离于众相

法界大小及成坏 若有若无心不动
过去未来今现在 谛念思惟恒决定
一切诸法皆无相 无体无性空无实
如幻如梦离分别 常乐听闻如是义

—《华严经 十住品第十五》

梦幻泡影的大乘空性观

《华严经》精辟地表达了大乘空观思想。经文指出,只要体证到过现未三际的空性,则万法无从安立,不执假有,不溺顽空,即可见性成佛:

过去已灭。未来未至。
现在空寂。无作业者。
无受报者。……
了知境界。如幻如梦。
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若诸菩萨。
能与如是观行相应。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
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华严经 梵行品》

《华严经》以丰富的象征,表达了对空的体证。其中最为常用的譬喻有:

其一、梦幻光影。
梦幻光影,当体即空。菩萨观察诸法,如梦幻光影,便不会执着痴迷,不会心逐境转,而保持心灵的空明与自由。

其二、音声谷响。
音声谷响,当体即空。以此心境观照尘寰万象,便可闹中取静,喧中得寂,自在洒脱,无牵无著。

其三、阳焰泡沫。
阳焰泡沫等本是众缘合成,系幻觉所生,痴迷众生执幻成真,求之不得,徒增渴爱。菩萨洞知其幻,欲想自灭。

其四、画图彩色。
心灵是一个技法娴熟的绘画大师,世间的种种形色都是它的绘画,没有一件东西不是由它所生。心佛及众生之所以无差别,在于它们都是世间现象,因此都虚妄不实。

《华严经》充斥着精彩绝伦的比喻,表达了对空的直观体证。经文所描绘的一切诸法,均虚幻不实,为华严的性空缘起奠定了基础。

消除分别的不二法门

《华严经》强调要对一切法“离分别”,提倡不二法门:

若于佛法中,其心随平等,
入不二法门,彼人难思议。

“二”指相对的观念,又叫“边想”、“二边”。相对的观念产生于分别心,而分别心是痛苦的根源。

《华严经》通过对十二因缘的深邃感悟,形象地描绘了由于分别而产生的生死轮回因果链。为了斩断轮回之链,经文反复强调要不生分别心,离绝相对念。这种不二有三个层次:

首先,要离绝一多之类的世俗常情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寂然不动离边想,
是名善入如来智。

普见于诸法,二边皆舍离。
不动离二边,此是如来智。
……
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
……
无有一与多,是名随佛教。

一多之类的相对观念是世俗常情,修行的第一步就要将之断绝。

其次,要离绝解缚之类的学佛初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
生死及涅槃,一俱不可得。
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

臻于学佛初阶者,离绝世俗分别念,追求涅槃圣境。殊不知轮回生死固然未悟,执着涅槃同样沉迷。如经文偈句:

离诸分别心不动,善了如来之境界。
……
能所分别二俱离,杂染清净无所取。
若缚若解智悉忘,但愿普与众生乐。

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
超诸取著绝言道,真实平等常清净。
若能通达诸法性,于有于无心不动。

离诸分别的心灵如同虚空,绝能所,超染净,忘解缚,泯有无。如果高推圣境,就会坠入解脱深坑,陷于新的执着。

复次,要离绝不二之类的学佛进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诸法寂灭非寂灭,远离此二分别心。
知诸分别是世见,入于正位分别尽。

通过对世俗之智的扬弃,不执着于一多之类的世智层次的不二,便由第一层面上升到第二层面,进入了学佛初阶的不二法门,此时对能所、有无之类的相对观念也悉行弃捐,是深邃通脱澄明高远的甚深般若智慧。

而般若的特性在于随说随扫,不断地否定,甚至对它自己也毫不容情地予以扫除。

由于不二法门是超越言语分别的对佛境的直观体证,如果将“不二”作为一种观念,就沦于增语、戏论,仍然是“二”。

因此,对这种情形下的“不二”也要予以扬弃,这样才能上升到第三层面的“不二”:

菩萨心净不作二,亦复不作不二法。
舍离二法不二法,觉悟众生语言道。

只有到了连不二的意念也彻底脱落时,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第一层面的不二法门是世智的不二法门,第二层面的不二法门是教内的不二法门,只有第三层面的不二法门,才是禅意的不二法门:

有无元不二,有二翻成病。
若存不二心,暗却本来镜。

绝言离相的禅定智慧

大乘空观诸相皆空,不二法门远离分别,由此生发了绝言离相的《华严经》式的禅定智慧。对形相的破除和对言语的扬弃,成为《华严经》的重点。

基于大乘空观和不二法门,《华严经》提出了无生无灭的思想:如经文偈句:

诸法无生亦无灭,亦复无来无有去。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诸法从本来,无生亦无起。
无相无有成,亦无去来义。

无生无灭,即是涅槃,是般若智慧观照下的世界本相以及观照这本相的澄明襟怀。经文从本体无生的角度,提出了不可执相的理由,批评了凡夫着相的痴迷,并指出分别取相是轮回的根源:

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
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

经文还进一步指出,不但对世俗的幻相不可执着,对佛的相状也同样不可执着:

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
是为病眼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
……
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

因此,获得了佛智的人,就要远离幻相:

一切诸如来,远离于众相。

既然着相的根源是由于分别,而分别会导致清净眼的丧失,因此就应当远离分别,离言绝相,才能见到如来。

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
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

按照《华严经》的观点,言语是幻法,作为幻法的言语不能表征真如实相。并且,言语与分别总是联系在一起,“一切言语,皆从觉观而生,才有觉观,便形纹彩,发萌芽于境上,起兆朕于心中。心境对治,便为质碍。”

要想体证真如,必须离绝言语。但是,离绝言语并不等于不使用言语,超越形相不等于不使用形相:

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
于二不二并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

扬弃言语、形相的深层意蕴乃是扬弃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而要摆脱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往往又必须使用带有分别性指向的言语、形相:

非言何以知乎无言,非相何能显乎无相?

《华严经》偈云:

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
……

又偈云: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
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皆以相显无相也,则无言不碍言,无相不碍相。故知无言即言,曾无别体。相即无相,岂有异形?

由此可见,“言”即“无言”,何妨言满世间;“诸相”非“相”,不碍万象纷纭。

《华严经》大乘空性观的指导意义

华严经的入法界品,特指入普贤法界。在《华严经》中,诸多大乘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即把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将证空性的解脱道寓于入法界的菩萨大行中,通过入法界的大行把自己的自性妄执、主宰执给彻底磨掉,既证了毕竟空实现了自身的解脱,也入了圆满普贤法界,圆成佛果。

我们在凡夫地时,即可规划好设置好你的成佛之路,不要等到证了阿罗汉辟支佛再来回小向大,那样你会付出更的努力与功夫,才能入法界。当然,二乘圣人回小向大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往生其他有缘的佛净土。

华严经中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入法界的,入法界才会入大乘,才会成佛。我们学修《华严经》,要从入法界的宏大视野来理解成佛,而不仅仅是在菩提树下成佛,这只是示现,他的本地风光是普贤法界,普门示现。

所以,作为凡夫的我们,一开始,就要将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修,这是成佛之路最好的规划。这样,你菩萨的种性、佛的种性就可建立。有佛的种性,才能成佛。

~那烂陀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博君一肖[超话]#什么玩意???什么叫娱乐圈的蹭完了原耽⭕️的热度,否认原耽⭕️的爱情,还有什么赌输了就守护四个人,让我怀疑自己cp是be的结局,拜托,这是c
  • 今日遇到一个臭不要脸的人,TMD太气人了,让他扫健康码,还发脾气说自己是正常的,就是不扫,关于正常不正常是你说了算吗,难道以后做高铁,坐火车,别人都说自己的码是
  • #车生活#媳妇的灵魂三问,让我瞬间在亚洲狮与速腾之间做出了选择 最近换车了,换了一个所有车评人都不看好的车型——丰田亚洲狮。换车的经历也挺有趣的,下面我给大家
  • “明月万年无前身,照见古今独醒人。”这段唱腔是真的好。上午匆匆去复诊了一下昨天拔牙的豁口,愈合状况良好,下周再去看牙周,智齿、牙体、牙周,漫长一个周期到了尾声。
  • 【如何选择成长股】本文是马曼然老师过往演讲记录 我相信大家也了解我的投资理念,因为今天下午时间有限,今天的讲解算是一个公开的投资逻辑简介。 先说价值投资适不
  • #教资# 倒数第十七天 蚌住 本来写了一堆存在草稿 草稿被我删了[泪] 俺不写了 就是我很倒霉 迟到从后门溜进去被逮到从前门进 今天背了科二的教育基础知识的简答
  • #沧州##京杭大运河# 【“运河+”助力捷地乡村振兴】 1 一片花海·两大节庆·捷地美景 明媚春光里,一个来自桃花源的邀请,让沧州人对沧县捷地这个古老的乡镇
  • 喜迎黑五,亚马逊又要爆仓了,跨境物流哪家最省心? 11月20日,黑五第一波来袭! 客户下单以后才刚刚开始,亚马逊爆仓送不了货,客户都要退单了怎么办? 珑鼎
  • 【乌拉特前旗反邪教协调办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为进一步增强防邪、反邪思想意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反邪教的能力,营造浓厚的反邪、防邪社会氛围。10月12日,#巴彦淖尔
  • 2020年 3月12号,中午14.57本人和老公在邮政银行隔壁3楼清点好8400元 与老公共同下来去银行大厅存8000元 因疫情原因告知到存取一体机存款再输
  • 这几天又有不少骗子,在QQ里冒充张云龙,更可恶的是还有假的明星团伙和托儿。对此张云龙兴趣部落工作室进行“暗访”。打假调查还在进行中欢迎各位毛毛虫能及时向我们举报
  • #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人之初性本善。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慈心为民善举济世。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众善奉行诸恶莫做。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 #杨丽萍指导丁真跳长袖舞# 杨丽萍老师的坚持完全出自对舞蹈艺术的挚爱,她一直努力让观众感悟到舞蹈艺术以及生命本身的美好。真真作为四川省旅游大使,从备受关注开始便
  • 黎明前的曙光(因为头条文章不能复制粘贴的原因) 20.感想总结 孤独,是所有人都将会遇到的问题,但也是能让人快速成长的东西;因为孤独的时候你有足够的
  • 特里皮尔对上赛季马竞夺得西甲冠军后的庆功游行进行了回忆,他说:“啤酒在流动,每个人都在唱歌,灯光师也到处都是,快门声此起彼伏,那真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
  • 恭喜总喜提爱狗一只 希望你常怀赤子之心呀 祝万事顺意 轻松顽皮[心] 计划赶不上变化 好多道具都没来得及用 不管怎么样 她最爱的那只狗是拿到了[微笑] 在
  • 【男孩负气走千里 父母焦急求助铁警】近日,一海南男孩与父母发生矛盾,想到湖南有朋友,便离家出走独自乘车来到衡阳,其父母焦急求助@衡阳铁路公安处衡阳站派出所,经工
  • 风华正茂 这座位于大湾区中心的机场30岁了! 上世纪80年代,深圳开始规划在西部的一片滩涂上,建设自己的机场。 彼时,“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人看到了
  • 【注意孩子在什么时候咬】[太开心][好爱哦]当你的孩子开始咬的行为的时候,注意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这种举动。是因为他饿了吗?是他处在很多的人群之中吗?是你在
  • 几张喜欢的cg RiRi老师我真的很爱 画风太美了 目前通的几条线里 还是最喜欢但丁 这个纯情的官配男主让我无法自拔 杨真的是又爱又恨 badend差点没让我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