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观众都被宋引章气到了。宋引章不辞而别,直接住到了沈如琢家里。

从剧情看,宋引章去沈如琢家有两个直接的原因,首先,宋引章和赵盼儿三娘姐妹之间产生了些分歧。其次,宋引章发现顾千帆和赵盼儿早就在一起,而她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这两件事是她去沈如琢家的直接原因,观众很不理解,有了周舍的教训,宋引章为何会再次相信男人的甜言蜜语,莫非宋引章本身是吸引“渣男”体质?

宋引章为何会再次上了渣男的贼船,其实这是由宋引章的性格决定的。

【1】自卑

宋引章无疑是有才的,年纪轻轻就获得了江南第一琵琶手的称号。集年轻、漂亮,才华于一体的宋引章,骨子里却有着深深的自卑。

自卑一方面来源于她乐籍的身份,这个身份对宋引章来说宛如一个无形的枷锁,时刻提醒她比别人要矮一截。

在古代,乐籍群体普遍遭受社会歧视和压制,即使宋引章已经名满江南,在京城也受人追捧和尊敬,在半遮面还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但宋引章还是觉得低人一等。

宋引章未必真心喜欢沈如琢,但沈如琢能追上宋引章,很关键的一点是沈如琢答应会帮宋引章脱籍。

宋引章极力想摆脱乐籍身份,且过于在意这个身份,沈如琢随口一说的哄骗她的话,便在宋引章心里燃起了希望。

自卑的第二方面源于宋引章与周舍的往事。宋引章结过婚,她和离的事情在华亭县闹得人尽皆知。

宋引章内心是非常在意的,因为自己不是清白之身。一开始他面对沈如琢的接近总是避让三分,但当沈如琢说早知道她结过婚,也早早知道她曾经所经历的事情。

知道宋引章过去的沈如琢表示不仅没有任何嫌弃,反而对她更加敬,宋引章的眼里开始放光。不得不说,沈如琢很会说话,知道如何抓住女人的心。

这样一说,宋引章对沈如琢的顾虑打消了七八分。

【2】自傲

自卑的人往往又过分自傲,这一点在宋引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在萧府表演得到了认可,柯相给她亲笔提名,宋引章成了京都的红人,简直是一夜成名。

得到柯相的亲笔提名的宋引章,心态一下子变了。人一旦受人追捧,就会忘记自己的本来的样子。

在半遮面,她的心有点飘了,她不愿意再为那些穷酸秀才弹奏了,不然对不起柯相给她的提名,这是典型的自卑又自傲。

这也是她离开半遮面投奔沈如琢的间接原因之一,她觉得她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那些穷酸秀才已经不配听她弹琵琶了。

可她忘记了,她宋引章之所以能有名气,除了本身的才华外,当初也是她口中的穷酸秀才的追捧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位置,半遮面也是因为有穷酸秀才们的茶钱才能得以经营下去。

有网友说,这好比明星红了就看不起原来的粉丝,觉得不够逼格。

确实如此,宋引章有才华不假,在寿宴上那一番话也确实说得漂亮。但柯相能给她提名,更多的柯相想借宋引章的由头来讽刺萧相。

【3】缺爱

宋引章缺爱,缺爱的典型表现是内心极度敏感,一点小事就容易悲风秋月,同时又因过于在意自己内心,容易忽略身边人。

顾千帆在船上救萧相受伤那晚,赵盼儿回到家惊魂未定,孙三娘和招娣都看出来了赵盼儿的不对劲,但宋引章却没有留意到赵盼儿的异样,还想让她代自己邀请顾千帆来家里小酌几杯,以表示感激之情,赵盼儿此时无暇顾及,果断拒绝了宋引章。宋引章洒泪而出,第二天便借口身体不适没去半遮面。

第二天又发现了原来她的姐妹们都知道顾千帆和赵盼儿在一起,唯独瞒着她。

顾千帆和赵盼儿确实是有意隐瞒,但其实连没来几天的招娣都能看出赵盼儿和顾千帆在一起了,而朝夕相处的宋引章却浑然不知。

宋引章这头刚发现顾千帆和赵盼儿在一起,转头就不辞而别直接去了沈如琢家,只字片语都未留下,全然不顾姐妹之情。

她为何直接奔去找沈如琢,因为她太缺爱了。她发现顾千帆原来爱的不是她,姐妹们原来在合伙欺瞒她,她身边的人原来都不在意她,那么一直都钟情于她的沈如琢此时便成了她的精神慰籍,她便飞奔而去。

:宋引章虽然人物性格不讨喜,但却非常真实,塑造得很丰满立体,我相信就是这么一个有点自卑,自傲,认不清自我,又极度缺爱的宋引章,随着所经历的人和事,会慢慢成长起来,完成脱变。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如果没想明白不要着急结婚,两点建议:1、结束一段错误的爱情,远比结束一段错误的婚姻,所付出的代价小的多。前一段时间暴跌时,有几位朋友和我讨论,
  • 把发言权交给百姓,既接地气、又聚人气,拉近的是党群干群关系,收获的是百姓的赞誉  评委“阵容豪华”  “百姓评审团”评委可以说“阵容豪华”70名市民群众中有产业
  • 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要依赖于心情,他一定也是善变的,他的人生会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摇摆,无法自拔。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要依赖于心情,他一定也是善变的,他的人生会像断了线
  • 【什么是乐品云】类似于天猫京东的全品类商城,是新零售电商创业平台,无需囤货压货,公司一键发货,轻松拥有一家掌上全球购永久经营权,有着超牛逼的模式和奖励制度,每位
  • #股市分析##财经##A股#饮料制造板块(2022.06.10)现在天热了,大家想到的最多的是什么?饮料制造板块(2022.06.10)现在天热了,大家想到的最
  • ​我没喜欢的人也没人喜欢我,我不可能因为一个穷屌丝吃名誉上的豆腐冤枉我发微博虾他就不再美好吧!人家都没骄傲到担心有人会喜欢要出洋相的地步,永远的优雅得体,落落大
  • 无论是年上的溢满的霸道占有欲,还是年下平语时间的骄纵,皆是源于来自对方所给的的一百分的底气。慢挑灯花,闲敲棋子,正待人来”阳台的玉兰和栀子花居然一直含着花蕾,等
  • ⑤上帝的交给上帝,撒旦的交给撒旦,家的事情用家的方式解决,商业的事情用商业的方法来解决,用商业的方法解决家的问题,无疑是撒旦解决上帝的问题。④需要从业者的初心、
  • ”  据介绍,后来,和平电影院也曾经有过打造社区电影院的设想,主要放老电影,但因配套设施老旧,改造资金缺口大只能作罢,“海口最有历史感的老电影院只剩下这一家了。
  • 去爱一个能让你每天高兴起床的人,去爱一个能让你做事... "明知不可为 却忍而不舍也"说出这句话的赵大人 对我来说是好过沈家二少爷的存在
  • 读书 3-50叶茂中《营销的16个关键词》我们拒绝平庸我们拒绝驯化没有好好意就去死吧宁做旷野里本啸的狼不做马戏团里漂亮的老虎我们的策划已不满足客户认可更要求客户
  • )这些的价格大部分都比那手机壳贵哦,也不知道自己为啥就狠不下心。就,我蛮惨的。
  • #柳智敏直拍注水# 你是在搜眉毛打架&螳螂相♀吗⁉️00年04 11出生的深海电鳗心直口快,骂人这方面是桃浦是酷似外星生物的螳螂相♀请期待啊西八的瘤电鳗吧 跳水
  • 还好,我遇见了Red Velvet,这些年来,多亏了她的照顾,无论别人觉得Red Velvet的概念有多么难懂,姐的卡价多么不近人情,队内关系多么自私自利,但我
  • 图为在施工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下,省重点项目、泉州城市外围快速路的重要节点项目武荣大桥的主线桥桩基已全部完成,承台完成超七成,桥台、墩身已完成一半。图为在施工各环节
  • 一起来看看这个高端住宅项目 -#伦敦投资# #伦敦买房# #伦敦楼盘# #伦敦项目##热盘最新快讯#【观山湖区恒大中央广场】恒大中央广场项目于8月13日获预售许
  • “职工活动支出—文体活动支出”中增加了可为参赛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取消了每年只能举行两次有奖励的文体活动限制,规定可为全体参加人员发放100元以内纪念品的活动每
  • 在介入TACE术中,陈松涛副主任和团队成员细致耐心操作手术,以精细的栓塞材料对肿瘤瘤体的每一支营养血管进行致密栓塞,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TACE手术,术后患者第
  • 因此,生产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和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以满足消费者在外观设计、色彩搭配、个性品味、环保要求和智能化程度等方面的全方位需求,决定了其产品的市场
  • 不过就算遇到了,也不能忘了我们哦,总不能……几年之后,我去找你了,你不认识我了吧!小满十年啦,我们都有好好守护小满,也记得你曾经来过……我很幸运遇见满汉足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