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方志动态# 内秦淮河的文学游——写在5.19旅游日(上)

于 峰

享有“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美誉的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和长江共同孕育了璀璨的金陵文化。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没有任何一条城市内河,能够拥有秦淮河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秦淮河也是一条流光溢彩的“文学之河”,流淌着历史,浸润着书香,中国文学史上,太多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诞生于秦淮河两岸。

此处展示的是一条沿着内秦淮河的文学旅游路线,在欣赏秦淮两岸旖旎风光的同时,共读与秦淮河有关的文学名篇,感受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的迷人魅力。

秦淮河,古称龙藏浦、小江、淮水,汉代起称淮水。传说秦始皇东巡时“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以泻金陵王气。但秦淮河不可能是人工开凿的。南宋《六朝事迹编类》认为:淮水“自方山西流大江,分派屈曲,不类人功,非秦皇所开”。经后世地质、考古学者论证,秦淮河属自然河道,仅有小部分河道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在江宁方山西北村汇合,流经南京城区,最终汇入长江。在南京主城区,秦淮河又有内秦淮河与外秦淮河两支。从东水关到西水关的、流经南京老城南的秦淮河长约十里,也就是内秦淮河。大部分文学名作中的“秦淮河”就是特指“十里秦淮”。清代南京状元秦大士有诗曰:“兴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淮水何时开始姓秦,据考证始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应该是最早将淮水称为“秦淮”的名作之一。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东水关是秦淮河水流入南京城的咽喉,也是南京城墙上保留至今的唯一一处水关,起控制秦淮河水位和流速的作用。东水关始建于杨吴筑城时,旧称“上水门”。杨吴政权扩建南京城,将秦淮河包入城区,流入城区的部分河道即内秦淮河。东水关共有三十三座券洞,分三层排列,每层十一券,下层十一券为通水之用。

在东水关遗址旁边,内秦淮河与杨吴城壕交汇处的岸边,有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俞平伯两位先生的塑像。朱自清与俞平伯同为北大校友,私交甚密。1923年夏天,朱自清邀请俞平伯南下度假。他们先游了西湖,后又结伴前往南京。在南京时,他们相约夜泛秦淮河。夜游中,他们约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各写一篇散文。1923年8月22日,俞平伯在北平写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3年10月11日,朱自清在温州写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两篇散文有着浓郁的个人风格,各有千秋。评论家李素伯说:“俞先生的是‘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而朱自清先生的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一次共游秦淮河,一次好友间的“命题作文”,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走入东水关,就来到南京城内。沿着大石坝街一路前行,左侧是白鹭洲公园、鹫峰寺。白鹭洲公园前身是明代徐达后裔徐天赐的“东园”,曾是南京最大的园林。王世贞对东园有“其壮丽遂为诸园甲”的评价。

路的右侧是前几年新建的吴敬梓纪念馆,虽非古建筑,但经过考证,这里正是当年吴敬梓移居南京后所居住的“秦淮水亭”所在地。也就是说,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正是诞生于这一片区域。

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文学家。1733年,吴敬梓因家族矛盾移居南京,居住在淮清桥附近的“秦淮水亭”。吴敬梓本为名门世家之后,但命运不济,科举不第,又逢家道中落,乃至漂泊浪荡。他目睹社会的阴暗丑恶,科举制度的腐朽落后,知识分子阶层的无耻堕落,将一腔悲愤和无情的嘲弄熔铸于笔端,写出了著名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被鲁迅先生誉为“讽刺之书” 的杰出作品生动地描绘了科举、礼教和官场腐败,敏锐而细腻地塑造了科举制度下封建文人的群像,立体地展现了十八世纪我国的儒林生态、世态炎凉。

 “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吴敬梓在南京度过了人生中后期大部分时光,南京城的富贵繁华、温柔旖旎,在他的笔下都有着细致刻画。《儒林外史》全书共56回,其中以南京为背景的内容就有25回。因此,《儒林外史》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展示了南京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地域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无比生动的明清南京市井风情画卷。

《儒林外史》(节选)

    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城里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

从吴敬梓纪念馆往西走上百米,我们就来到桃叶渡。这里与杭州西湖的断桥一样,充满了浪漫温馨的色彩,是我国古代一处著名的“爱情文学地标”。

桃叶渡是南京著名古渡,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汇流处。民间传说,东晋时,秦淮河与青溪岸边栽满桃树,春天起风时,一片片桃叶轻浮在水面。撑船的艄公望那满河浮泛的桃叶,笑谓之“桃叶渡”。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有爱妾名唤“桃叶”,她常常往来于秦淮两岸,王献之放心不下,每次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从此,渡口名声大噪,本来的名字“南浦渡”反而不再被人提起,而被称呼为“桃叶渡”了。 

《桃叶歌》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附近还有文正桥、利涉桥、邀笛步等古迹。记录在《世说新语》《六朝事迹编类》等书中发生在邀笛步的“停艇听笛”掌故同样值得一提,王徽之和桓伊的惺惺相惜、心灵默契,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六朝士人的潇洒与旷达。

《世说新语》(节选)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于峰,资深媒体人,南京市地方志学会理事。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 刚

一切在于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信心」很重要。

虽然人世间有时候很黑暗、很负面,但我们不要放弃自己对自己的信心,要坚持、勇敢面对复杂的事,能够有勇气去面对世间的黑暗,有勇气以正面的心去面对负面的人世间,我觉得这样比较重要,这样慢慢就可以成就自己想要成就的。

一旦真的陷入负面情绪时,虽然有点晚了,可能就要努力提起精神。「幸福与否」不是在于「是否拥有」,这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此事。

简单来说,你认为这是压力,就变成压力;你认为是辛苦,就真的变得很辛苦;你认为不算辛苦,就不再是辛苦;你认为没有压力,就不再会有压力。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不一,导致的结果也不相同。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入冬那是一场覆盖了天地白了头的大雪,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几乎全无踪迹了。红日蓝天的晴朗,融化了雪后衍生的许多清冷,一时间阳光潋滟的好天气,让人怀疑是否住在冬天。
  • 兴致勃勃的网红品牌戴森在烧了217亿以后宣告放弃造车,因为太烧钱了,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成功的不成功的哪个不是百亿起的烧钱。如今,康养度假类产品是大文旅产业目前最受
  • 而那些选择留下的员工,他们的日子也不容易……而那些选择留下的员工,他们的日子也不容易……【“说实话,这两年真的太难了。
  • 女人四十今天看到朋友圈有一微友做服装的,也做一些复刻版的大牌手表和包包,每天看她晒业绩,卖的相当不错,想起办公室里一位同事,很喜欢名牌包包,通过海外邮购买的MK
  • 跌势初期,有的主力会努力护盘,在尾市利用少量大单将股价复原,这也是减仓的好时机4、逢大阳线卖出。只要你心态好,所持的个股盘小,绩优,所属行业是政策扶持的朝阳行业
  • 我关于王青的青春结束啦 以前很多的id 密码都跟你和大宇有关 你的戒指专辑我还有好好珍藏呢 还想过要追一次你的线下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知道你改名啦 怎么说呢 你
  • (来自墨尔本第一人气-V-信-公-众-号: CityDiscount)#CD折扣分享# 【Coles】9月29日至10月5日 优惠目录,后台回复:超市10月3日
  • VSメガルカリオ!!」第26話「はねろ!サトシとゴウ!!」第21話「とどけ波導!
  • 富有诗意的葡萄藤、网红楼梯、中庭彩虹等设施欢迎大家打卡拍照#酒店设计##精品酒店设计##酒店装修设计##度假酒店设计##环球酒店设计之旅##酒店民宿客栈设计##
  • 「Only Murders in the Building Season 1 公寓大楼里的谋杀案 第一季」算是今年为数不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剧,前半段尤其惊艳,粉
  • 让很多粉丝不免感叹,赵雅芝不仅非常漂亮,而且心态也非常好,所以她给大家的感觉,就像是三十多岁的少妇一般。读初中的时候,赵雅芝也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成人之后,能够
  • 针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造成的影响,世卫组织专门发布了免疫接种服务的指南,为各国在疫情期间作出免疫接种服务的政策决定提供原则性指引和注意事项的提示。 世界卫
  • 我们今天跟随照片,在这个秋天的铁原里散散步吧‍♂️‍♀️景点:孤石亭(고석정) 、所伊山(소이산)、직탕폭보、송대소 주상절리行走十来步就气喘吁吁‍、需要搬个凳
  • 晚上吃饭和她聊了好多之后的规划,要做什么,真的感觉做什么都好卷。早日暴富[哆啦A梦微笑]回家又和我们家小仙女聊了会天,现在这个小朋友慢慢的长大了,还想起来去做个
  • 【节目预告】天津经济广播今天的节目预告:中午11点的《消费新主张》节目,为您安排“神奇的食物”向大家介绍日常生活中随时碰得到的既是食品,又有一定医疗作用的食物,
  • 【必选理由五:醇熟配套 自成一城】1、举步之间纵享便捷生活:项目配建1.2万㎡社区风情商街,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2、全新优+产品 筑就品质生活:华发观山水
  • 被死缠烂打的那一方,一定会跟你说“你冷静一下好好想想吧”“你现在只是不甘心跟我分手,你一会肯定会找到比我更好的人,何必这样呢”很明显对方已经认定你的蛮干是情绪性
  • 十年前看周星驰大话西游,可以笑的没心没肺,而现在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流泪了,想要救紫霞,就必须要打败牛魔王,想要打败牛魔王,就必须要变成孙悟空,想要变成孙悟空,就
  • 2、吃鱼易于消化很多食物都不是很容易消化的,而鱼是一种能够轻松消化的食物。7、促进骨骼生长由于在鱼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因此它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除此之外,
  • 9月26日跳水运动员陈艾森发布vlog记录了他和全红婵,去逛野生动物园的一天看熊猫、喂河马、与猩猩合影……全红婵终于圆梦了[心]“参加完全运会并且再次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