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这个时候,是无功用道现前,无功用道,就是楞严大定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126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如是。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

佛告阿难,说是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现在就好像我们城中这个演若达多,就拿他来讲。狂性因缘若得除灭:他这狂性有什么因缘呢?你能说出他这个“狂性”的因缘吗?

他的狂性若没有了,则不狂性自然而出:那么这不狂的性,自自然然就现出来了。因缘自然,理穷如是:你说他这是什么因缘?他这又是什么自然?这个因缘和自然的道理,以我所穷尽的、我所研究的来告诉你,就像上边我所说的道理。

阿难!你知道吗?演若达多头本自然:如果演若达多头本是自然,本来没有丢也没有得,这是个自然的。本自其然:本来他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本来就有个头,并不是他没有头了。无然非自:既然是自然,他就应该时常自然有个头,可是他不是这样子说,“非自”,他说自己没有头了!这就不是自然。

何因缘故,怖头狂走:他本来既然是有头,这个头并没有丢,你说他是以什么因缘,就生出一种恐怖心,说他自己没有头了,恐怖他自己把头失掉了,而各处去跑?你说他这是什么因缘?是个什么自然?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若他这自然的头,有这种的因缘,他就发狂了。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怎么他不自自然然就有一种因缘,把头就丢了?为什么他没有丢这个头呢?

本头不失:他自己这个头也没有失,狂怖妄出:他就生出那么一种癫狂性。对镜子一照,说镜子里这个头眉目清楚,我自己怎么看不着自己的眉、眼睛和面呢?自己看不着自己,啊,这种发狂和恐怖的心妄自生出来了!虽然他发狂,怖头狂走,可是他曾无变易:他的头并没有什么改变。

何藉因缘:你说这里边有什么是他的因缘呢?有什么又是自然呢?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你若说他这个狂本来就是自然的,本来也就是有这个狂怖的。未狂之际,狂何所潜:在他没有发狂的时候,那个“狂”藏到什么地方了?在什么地方收起来了?它潜伏在什么地方呢?你找这“狂”潜伏在什么地方?你找不出来的。

不狂自然:如果你说不狂是自然,头本无妄:这个头本来不是假的,没有一个妄头。何为狂走:那么为什么他就要发狂而走呢?

阿难哪!若悟本头,识知狂走:你若知道自己的头没有失,知道自己为什么发狂要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那你明白了,你如果还说这是因缘和自然,这都是讲“戏论”,就是说笑话。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因为这个,所以我对你这样讲,没有杀的贪、没有盗的贪、没有淫的贪,这三种的因缘断了,这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

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

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这菩提心生出来了,你那生灭心也就没有了。但真正的菩提心是没有生灭的,所以“此”,就是这个菩提心生和生灭心灭;这还是生灭法,实际上没有真实的体性。

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这个生灭的心,灭生、生灭,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是无功用道现前。无功用道,就是楞严大定。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假设你还说有一个自然,你就应该明白:这个自然的心生,和生灭的心灭,这也都是一个生灭心。

无生灭者,名为自然:你若说是没有生灭的,这个才叫一个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好像世间上,一切一切的相互相混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的,这个就叫“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如果不合到一起的,这叫一个自然的本然性。

本然非然:“本然”,也就是自然。这个自然“非然”,不是真的自然。和合非合:“和合”,就是因缘。那么这个“本然”──这个“自然”也不是自然,这个“和合”又不是一种和合的因缘。

合然俱离:“合”,这和合,这因缘。“然”,这个自然。这两种的道理都离开了。离合俱非:离开因缘和自然,也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这两种的法都离开了。此句方名无戏论法:也没有因缘,也没有自然,这样的讲法才不是戏论法。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衹益戏论。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菩提涅槃的这种果,在你阿难来讲,还相距离非常的遥远哪!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这不是你经过很多的劫很辛苦、很勤劳地去修行,就能证得这菩提涅槃。

虽复忆持:你虽然能记得住,“忆持”,记得清清楚楚的,也不忘失。不忘失什么呢?十方如来十二部经:十方如来所说的这十二部经典。十二部经典,在以前,在一开始讲经的时候,我就讲过。

可是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这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十二部经里边,这一种清净的、不可思议的这种道理,好像恒河沙那么多。衹益戏论:你虽然记得住这么多的经典,可是这只可以帮助你这个戏论法,并不是真实的。

这“十二部经”,我已经出过题目,大家都考过,现在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人能记得清楚。我们人学东西,一定要把它记清楚了,不要忘记。你若是记不清楚,说是到讲的时候,我现看注解,那未免太麻烦了!经典扼要的部份,一定要把它用脑记住。这十二部经是三藏十二部,在皈依的时候就说“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这十二部,我今天再告诉你们一下。

“长行、重颂、授记,孤起、无问自说”这是五部了,“因缘、譬喻、本事”这又是三部,“本生、方广、未曾有”这又是三部,五部加六部是十一部,还加上一个“论议”,所以说:

长行重颂并授记 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 广如大论三十三

我这个记得,并不是在本子上先看来,才讲给你们听。所以各位跟我学经典,也应该记一点东西。好像头先讲那个“拘舍梨”,我以前也问过一次了,再问一次,还是没有人知道。哈哈,这真是妙得不可言!

【我说文艺】林森:“知青”原点与时间之书 ——论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下篇)

“日”与“夜”之二:革命与日常

《日夜书》在革命与日常之间处理得最有意味、最为复杂的人物,显然是马涛。作为叙述者陶小布的妻子马楠的哥哥,在《日夜书》中,马涛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也是全书中韩少功刻画得最耗心力的一位人物。马涛是一位“革命者”,或者说自以为的“革命者”,他读书甚多,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体内涌动着革命者的坚韧,不少的知青都被他的魅力所倾倒,包括小说中的“我”——陶小布。除了有革命的理想,马涛也有胆量,在因密谋被揭发入狱之后,他仍然不改其志,他犹如永动机,一直喷涌出“革命”的力量。而且,他身上保持着这种状态数十年,直到多年后身处国外,仍是一副引领全世界思想革命的派头。在这个意义上,马涛是一个超脱之人,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世俗生活,为了某种“理想之光”便把一切都压了上去,从不后悔。我们可以不认可他的思想,可我们又很难不为他这种追索的毅力所震撼。马涛的让人难忘,当然不仅是因为这“伟光正”的一面,甚至可以说,韩少功刻画他、读者记住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另外一面。作为革命者的反面,马涛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没有了那种面对历史、面对思想、面对时代的如鱼得水,他失去了那种“对自己入迷的书过目不忘,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某一段,甚至能准确锁定哪一页,讲一个小说或电影里的故事,也能风生水起和准确无误”的“超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把姓王的喊成姓刘的,把杀猪的叫成弹棉花的,把人家的三大姨叫成四姑娘……”饭烧焦了,他路过几次也不熄火。马涛的这种“与生命相脱节的纯粹来自知识演绎的思想狂妄。他内心的自我膨胀和傲慢来自于知识给人带来的心理优越,他忽略了思想的奇葩只有落实到常识的现实才能开出真实的花”。马涛把一家人尤其是马楠伤害极深,陶小布作为旁观者,在讲述之时饱含愤恨。马涛对家人、朋友的伤害是持久性地,他甚至把自己的女儿笑月也丢给马楠,基本放弃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这也酿成了小说结尾处笑月自杀的惨剧。而马涛本人,对那些被他伤害的人毫无知觉,只认为所有人都轻慢了他,他的“伟大”被所有人扼杀了——他认为马楠为保护他而在他下狱期间烧掉他的手稿,造成了他曾提出的某个伟大思想未被承认,这对他是摧毁性的。马涛的这些自以为是和思想狂妄,都身披一件“伟大”的外衣,他永远觉得身边人没有给他创造足够多的条件,让他一展身手,于是把“匕首”一次次刺向最亲的人。

革命的轰轰烈烈和日常的鸡毛蒜皮,在这里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对比。一个个疑问也由此诞生:以牺牲身边最亲的人来完成的“革命”,是否具有合法性?连最亲的人都可以如此肆意践踏的理想,是否仍然值得尊敬?革命与日常的摩擦、冲突,是否就像“夜”未能融于“日”?

日”与“夜”之三:身体与精神

《日夜书》里,韩少功极力回归传统长篇的表达,更多地以故事本身来讲述,作者的强行介入不多,但也还是有。韩少功在故事讲述的中间,插入一些章节,分析人物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泄点与醉点”先分析了这两者的不同,这两个描述生理高潮的概念,“泄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饱”,“醉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好”。之后则是分析N、安燕、姚大甲、吴天保、贺亦民等人的性经历,试图从这里头,挖掘性经历与他们的性格演变、命运走向之间的隐秘关系。“准精神病”则是以蔡海伦、马楠、万哥、马涛几人的某些几近精神病的性格表现作为分析对象:蔡海伦无论任何场合,都把女权挂在嘴边,把所有的话题都引向关于女权的争论;马楠任何时候都让陶小布表达对她的爱,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变心;万哥是一个穷怕的人,到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见识一番之后,心态失衡,导致后来被骗,而这个经历颇多的人,最后变成了喋喋不休的“营养专家”;马涛永远活在他的伟大理想和现实庸常的摩擦当中。“器官与身体”则主要是关于贺亦民的奇人奇事,贺身材很矮,也不识几个字,要谈女朋友还得请别人介绍《红楼梦》等名著中的典故,以方便其“找话题”,就是这么一个人,竟极有偏才,发现了电表上的极大漏洞,长期用电而表不走动,他还有多项技术专利……这个奇人也是畸人,他的腿与腰、手、脑、舌、耳、心等器官被韩少功缓缓道来。

身体作用于精神,精神也支撑着身体。很显然,这相对、相反的概念,被插入完整、线性的叙事当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花活儿,而是要在人物的命运向前发展的时候,稍微歇一歇,停下来思考那些被故事裹挟着往前的人物,除了社会的、时代的浪潮裹挟,还有没有一些不被注意的因素,潜在地影响着那群人的生命走向?作为个体,精神方面的追求、喜好甚至怪癖,其实也在左右着一个人——虽然这可能很难被我们所看见。除了精神,身体、样貌也跟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贺亦民就是一个例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泄点”和“醉点”,这本是身体上的反应,可这种身体反应,又往往抵达精神层面。身体和精神,显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连一体、互相转化的,就像“日”与“夜”的永远相连,不可分割。

日”与“夜”之四:少年与老年

《日夜书》里,人物从知青时期的少年,变成活在当下,逐步退出职场的老年。针对少年时期,韩少功少见地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当中书写爱情了——而对情感的书写,往往被视为韩少功的一个“薄弱环节”。《日夜书》不仅仅写爱情,甚至也有了性描写,这更是韩少功作品中罕见的。马楠为救哥哥马涛,去找徐副主任,被夺了初夜。后来的第22章、23章里,陶小布和马楠两人进行着让人唏嘘心碎的“第一次”。所谓的性描写,当然不是为了描写性,而是在对话、动作当中,写出马楠和陶小布所受到的身体、心理伤害。陶小布失败的第一次,当然是因为介怀马楠被徐副主任夺取了初夜——虽然他极力否认;马楠后来没法生育,跟当初的徐副主任是不是也有着某些隐秘的关系?这些被时代抛到山沟沟里的少年人,其被时代给予的伤害,通过一次“失败”的性关系,被折射出来。他们下乡之前的那种冲天豪情,被现实雨打风吹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书写知青这一段少年生活的时候,既对那个时代保持着警惕性的思考,“将与自己同时代并且命运交集在一起的人作为麻雀,加以刻薄地剖析”,也有对这一段少年经历保持着某种刻骨的痛惜。

老年这一段,韩少功还写了职场,写了办公室政治。比如说第28章突然出现的陆学文,这个在厅长陶小布手下任副厅长的活宝,和陶小布来了一场“宫斗”。韩少功也写到了家庭里的日常,马涛和妻子离婚后,把女儿笑月丢给了马楠,陶小布和马楠之间为笑月的教育,发生了诸多摩擦。而马涛作为一个“时代英雄”,自以为在国外能呼风唤雨,却不过落得一个被鄙夷、嘲笑的下场,他开启一场国内之旅时,已经身患绝症,仍再次把陶小布等人折磨得七零八落。陶小布只能把这当成一个绝症之人的最后任性,把所有委屈吞回肚子。

抛弃掉历史的浪潮,仅仅时间本身,仅仅是少年变成老年的过程,就让人如此触目惊心。这种时间不舍昼夜的流逝感,通过少年和老年的对比,更显清晰,这也是属于作者的感怀,如黄灯所言,“在史铁生无法克服生理的极限早已离世之后,在张承志已越来越远离主流并自动边缘化的形单影只中,韩少功是否感到了一代人被历史的风吹雨打之后的落寞和悲凉?”

“日”与“夜”之五:畸人与英雄

《日夜书》里,韩少功一反《暗示》当中人物和故事只提供例证的方式,开始用心刻画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关于这一点,韩少功自己也说:“《日夜书》讲的是一些‘50后’国人的故事……他们是畸人,也是英雄。说畸人,是他们困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有怯懦,有幻想,有自负,有盲目,有粗鄙……说英雄,是他们抗打击,能折腾,用于反抗,富于激情,相当于一片蓬蓬勃勃的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度和底层根系。”韩少功本人特别清楚这一代人身上的两面性,他看到了那些同龄人,在这数十年里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在这里,有人性暗淡的一面,也有人性光辉的一面;有时代不堪的一面,也有时代动人心魄的一面。很显然,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真正感人的人物,都绝非仅有所谓“正面”“正能量”的那一面,一定是两面甚至多面的混杂交织,其丰富性才足以让人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其丰富性才经得起推敲和细品,畸人和英雄同为一体两面,也是“日”与“夜”混杂交织的一种。

可以看出,韩少功在《日夜书》里,通过一组组相对概念的对照、彼此映射,来构建他心中的“50后”一代人的生命历程。它们有时是界限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日就是日夜就是夜;可更多时候,它们又是混合交织、互相转化的,黑可以逐步过度到白、日可以慢慢变成夜。所谓《日夜书》,有日、有夜,也得有“书”,有记录的冲动、有书写中的沉思和犹豫,才能组成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的故事。

感性的“回归”

《日夜书》有着结构方面上的考量,比如说,大量的插叙、倒叙,使得过去的时空和后来的时空,得以穿插、映照。这种手法的运用,对于大体上知晓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读者,阅读障碍不算太大,可对于境外的读者,其进入难度肯定是存在的,以至于《日夜书》的台湾繁体字版、韩文版,不得不“将这部小说里的情节布局稍作调整”。除了跳跃和闪回的大量运用,还在一些章节中间插入“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隔断完整的阅读,让读者有放慢脚步、略作沉思的时间。

《日夜书》的首版简介上写着“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这话我们可以当广告词来理解,前面的话则是对这部小说的概括。相对国内其他作家的作品,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相对韩少功自己的作品,其“思辨”其实是在“后撤”的,因为韩少功最擅长的思想,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最大的“压制”。《马桥词典》和《暗示》中,韩少功本人经常会跑出来,和作为叙事者的“我”混为一体,而且,因为这两部小说中,那个叙事者“我”都是没有姓名的,这就让作者韩少功和叙事者“我”的串场特别厉害。而在《日夜书》中,这一做法基本绝迹,韩少功本人隐遁了,只有作为叙事者的陶小布存在。从这一个小切片便可发现,韩少功在努力压制着思考的冲动,让故事本身去阐释,让故事自然生发意义,也就是说,在《日夜书》里,感性在大面积“回归”。

为什么在思考一代人命运的作品当中,韩少功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思辨,而“臣服”于故事本身?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韩少功或许认为,他本人的思辨与历史的“真实”相比,他更愿意诚实地记录,而不是交出个人的思考——又或许,年满耳顺之年的韩少功,内心萦绕着当年知青生活里遇到的念念不忘的人,他的记录冲动远远大于他的思考冲动。“岁月流逝,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弹指之间,千年变局。天地之间,唯心是归。当熠熠闪光的那么多人和物正变得模糊,相伴相守的日子渐次凋零,受惠者的一眼回望岂是多余?……放下技法,放下风格,放下创新野心,放下禁忌掐算和风险规避,一切从内心开始,便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把这些既畸人又英雄的旧日故交记录下来,以免他们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处,是韩少功写《日夜书》最大的缘由。把这些后来成为了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的知青一代如实呈现,让后人从活生生的人物和生活中,感受当时的历史现场,便是《日夜书》最大的价值。

也正是出于这最质朴的记录、“书”的初心,“感性”在《日夜书》里得到了“回归”,《日夜书》也成为韩少功笔下最像传统长篇小说的作品。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完全符合我们对经典中短篇的理解,很少在作品当中直接以思辨性的语言进行介入,而多以故事来自然呈现。可长篇小说里,他的探索性太强,于是老老实实地讲故事,成为了一种“奢侈”,《日夜书》的出现,算是一个意外的特例。


——原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5月
----------------------------------------------------
林森,作家,《天涯》杂志副主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长篇小说《关关雎鸠》《暖若春风》《岛》,诗集《海岛的忧郁》《月落星归》、随笔集《乡野之神》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等,作品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扬子江评论》文学排行榜等。

黄龄把伤痕变锦鲤:好看的皮囊未必有趣,但有趣的灵魂一定好看
#黄龄##有趣的灵魂#

把瘀青画锦鲤也就是她能想到
黄龄在跌落舞台风波后第一次再登台又上热搜,起因还是那个跌落留下的伤痕瘀青。

黄龄在之前某音乐节上发生意外,在演出中,一脚踩空跌落舞台,整个右腿侧面都有擦伤,虽然在坚持表演完成后及时做了处理,但难免还是在短时间内留下了不小的一块瘀青。

这次上台演出,黄龄选择穿着一身靓丽的短旗袍,也预示着选择坦然的露出了她的腿伤。让大众惊喜的是,黄龄在化妆师的帮助下,原本让人心疼难堪的瘀青,摇身一变成为一条锦鲤。

黄龄本人更是发文表示愿意成为一条中秋锦鲤,为大家带来好运。彩绘的锦鲤很好的遮盖住了瘀青,既美丽又可爱,就像黄龄本人在舞台上绽放一般,这个看起来很痛的伤口,也绽放成为舞台上一个绚丽风景。

掩盖伤疤是人之常情,尤其是爱美的女孩子,没人会把那些蜿蜒曲折的痕迹轻易露给他人看,并且能坦然接受他人询问和质疑的目光。无论心理的创伤还是身上的创伤似乎都是一个人不能触碰的雷点,因为它丑陋,因为它脆弱,因为它会容易被攻击。

但是,黄龄不这样想,也不这样做。

女孩子爱美是天性,更何况是公众人物,都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类似这种争议性讨论激烈的伤痕,很少会露出来,一是怕粉丝会很担心,二是怕有心之人在拿此做文章。

可是在音乐节结束后回程的机场,黄龄坦荡荡地穿着短裤,完全没有避讳自己大腿上的伤痕,反倒让人觉得直率。在她看来伤口依然可以绽放,如一枝已然残败的花朵再次盛放,依然瑰丽而令人心旷神怡。

黄龄的直率与温柔一直都牵动着观众们的心,大家被她的乐观所打动,被她的幽默所感染。

好看的皮囊未必有趣,但有趣的灵魂一定好看。

做作让大众认识了她
黄龄的有趣不是从妙语连珠开始,也不是从幽默玩笑开始,而是从她的做作开始。

她一直说自己是歌红人不红的艺人。当年《痒》这张专辑发布,同名主题曲爆火。千回百转的一首《痒》真的是唱得不少人心痒,但是黄龄没火。为什么?因为这首极具特色的歌曲被很多艺人网红翻唱,渐渐地人们不再去追问原唱是谁。

黄龄的性格里带着随性与洒脱,还有那份做作,出道多年只有4张专辑,连作曲人都哄着她录歌。因为做作,让大众认识了她。

她的做作让她成为浴室歌姬。当直播开始,浴帘一拉谁也不爱,只有爱唱歌的女人,黄龄。黄龄平时说话是一种甜腻的声调,言语中又带着上海方言俏皮的口音,这些都在别人眼里已经是做作的极致了。

我们评判做作多是觉得一个人的行为刻意而不自然,可黄龄的做作却是刻意而自然的,因为每一次甜得发腻的语调,每一个夸张的动作都是因为她喜欢才会去做。

黄龄的做作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然会展现出来的狂热与欣喜。她还常常在浴室中请来一些自己的玩偶,让这些小玩偶充当她的现场观众。于是浴室里的黄龄,身着浴袍尽情地与这些不会理她的玩偶互动,一边还要小心保护这些玩偶,不要被自己点燃烘托气氛的蜡烛烧到。

浴室里的黄龄看上去手忙脚乱,直播间的气氛却又嗨爆全场。

正是因为这种长期的浴室直播,黄龄渐渐被一些年轻的观众所熟知,人们沉溺于她的歌声,也尽兴于她的表演。虽然之后黄龄依旧延续了自己这种可爱做作的风格,但能让人们记住的,是她的实力和舞台表现。

对于黄龄来说,不管她是否做作,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真诚与热情,才是一个艺人最踏实的幸福。

为什么她的做作不讨人嫌
有人说,上海人说话拿腔拿调,这并不是贬义,只是上海话方言的语气如此,显得有些俏皮又有点好玩。黄龄说话也是这样,就是这种做作的语气非但不讨人嫌,反而让人觉得可爱有趣。

黄龄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一节目时,就有观众说她夸张,甚至有被评是喝了假酒。但是,黄龄坚持沉醉于自己的这种状态,即便是在录制节目,和那么多姐姐在一起,她依然我行我素,保持自己的做作风格,甚至同化了其他姐姐。

我们常说的气氛组,是指在人群中总有活跃气氛的那一部分人,他们会无视尴尬的氛围,也不在意是否与他人才认识,都能让原本熟或不熟的人热闹在一块,迅速消除尴尬。

气氛组未必是人群的焦点,但他们最擅长做的,一定是让身边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焦点,这也是黄龄的做作不讨人嫌最重要的原因。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一节目中,黄龄一定是属于气氛组的。不管是排练中的低气压,还是接受工作人员的采访,有她在的地方,就有笑声和快乐。

黄龄常常在采访中做出一些夸张行为,反而给后期工作人员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她会捏着指尖,瞪大双眼,对着工作人员说"音乐是我的呼吸",那份做作里透着认真,仿佛让人觉得不让她做音乐,她会瞬间失去氧气而昏厥。正是因为这种夸张地表现,也让观众觉得黄龄很接地气。

黄龄在和蓝盈莹认识不久后,就带领自己的小姐妹进军了浴室演唱界,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还有她的小剪刀,随时随地让姐姐们的练功服,从平淡无奇秒变独一无二。

做作里有真诚,做作里会成就他人,做作里透着智慧,这样的做作不会讨人嫌,只会让人印象深刻,让人看到一个有趣的灵魂。

做作里藏着有趣的灵魂
用一句话来形容黄龄的做作,让人能想到的就是:有趣作陪,为所欲为。

有些行为是哗众取宠,尽管这样做的人想要表现的有趣,但往往适得其反。有的人却能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中,将本我展现出来,并且让人喜欢,因为这种人的有趣是天生的,他们的灵魂可能被天上最淘气的天使吻过,所以自带笑声发动机,所到之处难过就能全军覆没。

黄龄就是这种人,她的有趣与生俱来。浴室歌姬也好,做作的舞台掌控者也罢,这些都是黄龄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有趣。实际上黄龄还是一位演员,甚至她客串出演过的作品比你想象中要多得多。龙门镖局作为一部喜剧电视剧曾在电视上热播,有众多的明星客串,当然作为喜剧需要演员也有幽默的天赋,黄龄就是其中客串演员之一。

一个人内在的快乐总是会感染他人,这就是一个人有趣的最大表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黄龄参与的每一张合照都透露出一种溢出屏幕的快乐,就连性格内向一点的万茜也会愿意和黄龄搂搂抱抱开着玩笑。

稻盛和夫曾说:"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中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黄龄就是这样的乐天派,也有人说她是人来疯,可她却疯得肆意,疯得令人着迷。

一个人做作又能怎样呢?如果她可以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有趣,带给他人不同的快乐,那也是这份做作存在的意义。

好看的皮囊每个人都可以有,但是有趣的灵魂未必能拥有,这背后透着一份对生活的从容认知,透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生命的肆意挥洒。

愿你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做作,把生活的暴风骤雨秒变晴天安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三步:移民两种适合的移民方式:1. EE陪读妈妈们有了加拿大本地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后,在EE打分上就有了很大优势了,需要注意工作经验至少需要一年全职,符合NOC
  • 根据aBey基金会官方白皮书公布的总发行量为10亿枚,abey 区块链每2分钟释放一个区块,目前已达到约50万个区块,目前已产生约7.5亿枚,包括早期ADX集团
  • 念金花年年,知为谁生,龙泉流淌,金殿钟声,青云翠湖凭栏处,皆宜平生之愿。开播抖音,贺老师来了,言尽人生之况味,平遥古城,令人神往。
  • 成人自考类档案存放指南(自考、网络教育、成人高考、电大、国开):1.及时与之前已办理人事代理存放的档案进行并档。6.成人自考类档案大多数情况无法存放,一方面因为
  • 堂吉诃德的激情、悲乐,所有他在意的东西,所有他认为如此重要的东西,全都系于一个对他毫不在意的客观实体,一切都是他自寻的。致敬塞万提斯,大师 哎,槽多无口,在抖看
  • 爱在将至未至时才最出挑海棠和芭蕉的逗引在雨落前最暄暄逆光剪影在月下相合前的心脏鼓胀到最顶峰可翻过山与海,白玫瑰托起太阳的那刻冲击灵魂的无非是果然如此不过如此或是
  • 剧透1:罕见游艇美学流线建筑毫不夸张,我还没在商丘见到过这样的作品,相较于此前建筑风格的“千篇一律”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豪宅创新!好在对于商丘人来说,金沙这个开
  • 其实,无论是担担面、谭豆花面、脆臊面、宜宾燃面,都属素椒杂酱面,只是放入的干臊子各具特色,味道方面略微差异。如,在宜宾燃面中,芽菜和花生碎必不可少;有的放入蒜泥
  • 但其实有一款车型也足以让许多车主为之神往,这就是雷克萨斯,这款汽车在我国年销售量能够达到20万台,然而他却一直都坚《在华年售20万台却坚持进口,在印度年销仅60
  • 这个夏天过的贼快,当初一起搞活动的人儿都陆陆续续地毕业了,一个个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并不简单]是想吃煎饼果子和火鸡面的一天~2021.05.21今天看完了一部
  • 光是电子音×国风的歌曲就很舒服,若用重低音×低音炮强化的效果来听他的歌,会是耳朵盛宴。潮爸潮妈的爱从孩子的穿着打扮上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像妈妈一样有型~像爸爸一
  • 安缦纽约设有83间套房和22间品牌寓所,是曼哈顿标志性建筑皇冠大厦焕新蜕变的华彩篇章,不但将安缦在梵文中寓意的安详宁静引入纽约核心地带,开创酒店服务业的新纪元。
  • “六指”这个哏其实淡化了许多的哀愁,但断指轩辕本身的悲剧是存在的,只是大家可能很少往细了想。老白最后没被砍手,还受了教育,是大喜剧。
  • 16.熬过最苦的日子 做最酷的自己17.未来可期 人生值得18.万事都要全力以赴 包括开心19.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请试试勇气20.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努力里
  • 开心一刻昨晚临睡前 :宝,我们家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 :两个女生一个男生 :那要不要再➕ 一个男生,变成两个男生两个女生 :那好的吧 :那你跟 说再生个小弟弟好不
  • 我从来都不物质,我从来都不想谈钱,谈一场以爱情为主题的恋爱,因为我能感受到,他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尽他所能,给我最好,他陪我经历了无数个难过心碎的瞬间,他给了
  • 所以,当我每次听他说,“要看剧本,看故事,看角色能不能打动他”的时候,其实我会觉得特别的高兴,或者更贴切的说是欣慰。怎么说呢,多多,算是给了我,对生活无力感的一
  • CLAB 22年新课Dessert Pack1 CLAB 22年新课Dessert Pack1又是甜甜的一天好玩 简单 有意思的单日课香薰蜡烛线上课 | 香薰蜡
  •  自古以来,石膏就是透热良药,但是呢,很多医者并不敢用石膏,担心石膏的寒凉会伤阳气,很多医者在用量上往往用10g,20g,甚至有些医家用煅石膏来代替生石膏,这些
  • 周报丨「三六创客」公众号关注用户数正式突破10万;润滑油迎来涨价大潮1、润滑油迎来涨价大潮2、乘联会崔东树:锂价格暴涨不会严重影响中国新能源车发展3、工信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