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美国霸权给多国带来重建之痛#:美国黑手搅乱叙利亚十一年】编者的话:“地区国家间密切合作,可以击败美国霸权。”8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突访德黑兰时这样强调,“经历战火摧残的家园可以重建,但如果一个国家的原则被摧毁,将无法重建。”已爆发11年的叙利亚危机让这个中东国家变得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这背后,美国难辞其咎。这11年来,美国先是充当“阿拉伯之春”的幕后黑手,除“煽风点火”外,还通过武装、扶植叙反对派力量,加速危机升级,挑起内战,并为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土壤;此后,美国更是非法军事介入,长期掠夺叙油田及粮食;当推翻叙政权无望之后,美国又用层层加码的制裁让这个期待早日重建的国家长期陷入困境。外部势力干预是叙利亚危机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同样的一幕还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国继续上演。美国为一己私利,在这些国家挑起战争、制造动荡,给当地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近日,《环球时报》记者专门对叙利亚等国重建工作进行了调查。

疯狂掠夺给叙带来两场“油荒”

旅游业、石油业和农业,曾是叙利亚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但如今都没有恢复元气。危机爆发前,每年约有15万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专程前往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北200多公里处的巴尔米拉。在2013年6月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因担心战乱,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古城、巴尔米拉古城遗址等6处世界遗产全部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5月,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攻占巴尔米拉,随后炸毁巴尔沙明古神庙等古迹。等2017年3月叙政府军最终收复古城时,巴尔米拉已是伤痕累累。

最近两年,叙政府曾安排《环球时报》记者实地采访过巴尔米拉古城遗址受损和修复的情况,但很少看到其正式对游客开放的消息。前不久,记者才注意到有来自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两个旅游团到访巴尔米拉的报道。

2020年,叙利亚对外贸易总额为55.23亿美元,其中出口5.23亿美元,进口50亿美元,主要用于购买石油和粮食,逆差严重。而叙利亚战争爆发前,叙是中东地区为数不多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业占该国GDP的26%,其中小麦年平均产量接近500万吨,每年对外出口200万吨。由于天气条件较好,加之安全条件改善,2020年叙农业生产较往年有所上升,小麦产量达到308.5万吨,但值得一提的是,叙主要粮食产区不在政府控制区内。这两年,叙利亚的小麦资源被美国疯狂掠夺和破坏。美军偷运小麦和石油的消息在当地媒体报道里屡见不鲜。叙政府多次谴责美国,称其在叙境内的行动是“国家性质的强盗行为”。

自去年冬季以来,《环球时报》记者经常在大马士革看见等待加油的车辆排起长队,很多车主通常要等四五个小时才能加到限量供应的30升汽油。在黑市,油价一度涨到每升6000叙镑(叙官方汇率1美元约合2800叙镑,而黑市上汇率最高为1美元兑换4000叙镑)。按照叙利亚工业商会联合会负责人的说法,危机爆发之前,该国石油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会部分出口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叙石油2010年日产量曾达38万桶,到2020年每天仅能生产3万桶,汽油、柴油供应缺口巨大。2015年,美国以打击极端组织为由直接向叙东北部地区派出军队,并强行占领当地的大部分油田,进而开始大肆掠夺。美国此举让叙民众无油可用,也给叙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困难。

除了“汽油荒”,近段时间以来,《环球时报》记者在大马士革购买食用油成了件难事,多个大型超市内原本放葵花油、花生油的货架要么空置,要么换成其他商品。即使能买到,食用油的价格也比今年年初贵了一倍。价格飙升的还有面粉、白糖、大米等生活必需品。今年3月,一场持续的寒潮侵袭大马士革,加上燃料缺乏让菜农不得不从黑市高价购买汽油或柴油用于灌溉和运输,这也导致菜价不断上涨。因电厂燃料供应短缺和战乱导致电力设施严重损坏,去年6月以来,大马士革平均每天供电仅8-9小时, 阿勒颇等城市不超过6小时。

“反恐”谎言害了不少平民

美军依然霸占叙利亚的主要产粮区和产油区是以“反恐”为名。2015年,美国政府将特种部队部署到叙利亚,声称是“支持库尔德民兵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但在美军的“反恐”作战中,手无寸铁的叙利亚平民经常成为攻击目标。

今年3月31日,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7年打击“伊斯兰国”、攻打叙北部城市拉卡的过程中,美军的行动“可能造成更多平民伤亡”。叙方和一些国际组织调查称,美军基本上是以公共基础设施和平民为攻击目标,造成的平民伤亡数量可能多达1600人。《纽约时报》基于对五角大楼机密文件的调查后报道称,因“严重情报缺陷”和“错误瞄准”,美军过去这些年导致大量叙平民伤亡,但他们通常选择掩盖事实或者有罪不罚,最终不了了之。

叙政府多次严厉指责美在其境内的军事存在,并要求这些非法驻军离开。如今,在叙北部和东北部的代尔祖尔省、哈塞克省和拉卡省等省份,当地百姓正常的生活频繁遭到美军军事行动的侵扰。当地民众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军所到之处充满破坏和杀戮,他们口中的“反恐”很明显就是谎言。

据叙利亚国家通讯社(SANA)报道,美国“教官”近期正在训练一群武装分子,用以袭击叙政府军哨所、国内重要设施和平民目标。相关报道称,美国一边“反恐”又一边“泛恐”,不仅让美国再次扮演极其负面的角色,更暴露出其一贯的“双标”做法。

做礼品生意的叙利亚商人马赞·哈拉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他跟随家人从叙东北部的代尔祖尔省来到大马士革。让他头疼的是,危机爆发的前几年,他经常会接到许多匿名电话,责备其为何要在政府军控制地区生活,并威胁称“如果不从大马士革迁回老家代尔祖尔,老婆和孩子就将不保”。为保证家人安全,2015年,哈拉夫把妻子和4个孩子以难民身份送往德国。如今,像哈拉夫一家这样难以团聚的叙利亚人还有不少。联合国数据显示,危机爆发以来至少有35万叙利亚人失去生命。此外,这个原本人口约2000万的国家,有1200多万人几度流离失所,1400万平民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提到孩子,很多叙利亚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教育领域,我们曾是中东地区出类拔萃的国家。但现在,我们面临很大挑战。”据了解,叙利亚危机爆发前,该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在97%以上,但目前,有将近350万叙利亚儿童失学,其中40%为女童。

2021年3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访问叙利亚时曾忧心忡忡地表示,“当前,叙利亚的人道主义危机甚至比战争期间还要糟糕”,叠加的因素加剧了该国的通货膨胀,导致医疗用品、燃料、饮用水等物资短缺,超过1/3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数百万儿童失学,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叙利亚经济学家阿马尔·优素福看来,美国对叙利亚的施压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光是经济封锁就令人窒息,生活困苦的叙民众希望美国早日撤军,停止对叙利亚资源的掠夺。

2019年12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凯撒法案》,加大对叙利亚的制裁。受该法案影响,叙基础设施重建和物资进口受到极大制约。目前,叙利亚医疗体系仍面临用品短缺、设施重建难等问题。叙利亚有74座规模较大的难民营,那里的医疗设施及诊治条件都较差。在叙利亚,针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恐怖袭击或军事袭击也时有发生。

“胡作非为者竟自称救世主”

在美国政府加大对叙利亚制裁的2019年,叙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40亿美元,人均GDP仅为870美元,失业率高达78%,外汇储备接近于零。3年来,美国和西方制裁让叙利亚的这些经济指数毫无改观,百姓生活更为困苦。哈拉夫给《环球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普通叙利亚人如果一天只吃一顿饭,一个月最起码也要10万叙镑,但大多数人现在的月收入仅为4万至7万叙镑,也就是说,只靠一份工作,挣到的钱完全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很多人不得不寻找多份工作,有的甚至一天工作16小时之久。哈拉夫无奈地说:“对很多国家的人来说,明天是如何过得更好,而对叙利亚人来说,明天是该如何生存。”一些低收入家庭民众表示,在刚结束的斋月期间,他们尽量减少非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同时减少聚会。

2019年5月,叙政府发起解放西部伊德利卜省的战役,陆续收复大片国土,此后,局势总体转向缓和。对于经历11年战乱的叙利亚来说,当前政治和解、经济重建和对外关系的恢复都是极为重要的议题。面对美国插手危机和内战留下的“烂摊子”,叙利亚政府这几年推出一系列调整改革措施,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并不断加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今年3月,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到访阿联酋,这是他自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首次访问阿拉伯国家。有专家分析称,叙利亚有望在今年重返阿盟。叙总统在出访伊朗期间还表示,“人们正在目睹美国在该地区角色的崩塌”。

今年2月,叙利亚政治活动家瓦达·伊萨在当地媒体撰文称,当今世界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美国的胡作非为就是为了破坏叙利亚的稳定,破坏解决叙利亚危机的一切努力,“他们在这里窃取我们的资源,制造混乱并大肆破坏,竟然还好意思称自己是苦难叙利亚人民的‘救世主’”。叙利亚国际问题专家奥马里认为,“美国应对叙利亚乱局负有责任”,在叙利亚,可以明显看出美国是如何通过搅乱他国以维持自身霸权地位的。

一直关注叙利亚重建问题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雪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前,叙利亚危机的解决、重建和复兴必须具备三大基本条件,即内部稳定、取消制裁以及国际社会多层次的援助和参与。但现实是,虽然国际社会围绕叙利亚问题推出多个和谈机制,但由于叙各方无法在根本分歧上达成和解,所以仍未拿出可持续的政治解决方案。今年3月,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在日内瓦进行的谈判再次破裂。从国际环境来看,欧美国家加大对叙制裁等同于从经济层面阻断了该国的重建进程,影响到资金雄厚的海湾国家参与叙重建的意愿。  在很多研究中东问题的学者看来,叙利亚危机的爆发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叙执行独立政治路线,这令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颇为不满。受美国因素的干扰,叙利亚危机短期内仍难以解决。为尽快展开重建,叙利亚急需一个由联合国推动、以叙利亚为主导并得到国际社会建设性支持的政治解决方案。(《环球时报》5月10日7版文章, 本报驻叙利亚特派记者 薛 丹)

【我大使:他们想看笑话,盼望中国“切尔诺贝利时刻”到来】
#我大使称有人盼望中国切尔诺贝利时刻到来#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5月9日消息,近期法媒密集关注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其中不乏质疑、批评之声,甚至对中方防控措施冷嘲热讽,形成法国主流媒体的“主流声音”。也有部分法国专家就此提出不同意见,但难以抵达公众之听;旅法华侨华人面对不同信息,也看法莫衷一是,疑虑颇多。《欧洲时报》特就此采访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请卢大使解读新疫情形势下的中国官方抗疫立场与方略。采访全文发表如下。

一、《欧洲时报》: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中国政府采取的防控方针是由它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政府认为它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您对此有何解读?

卢大使:事实和数据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选择。我们注意到,一些法国专业人士对此表示理解。巴斯德研究所流行病学专家阿尔诺·丰塔内(Arnaud Fontanet)接受法媒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均重症病床数量比法国少2倍……如果病毒蔓延,医疗系统可能很快面临饱和。必须最大限度降低人员流动,限制病毒传播风险。”

中国人口是法国的20倍,如果按法国的比例发生确诊和死亡病例,一定会酿成不可想象的灾难。即便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一些法媒和学者仍在鼓动中国放弃“动态清零”。假如中国政府听从他们的建议,当中国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激增时,同一批人恐怕就会转而指责中国政府不负责任、草菅人命。因为在这些人眼中,无论中国政府怎么做都是错的。他们关心的不是中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是中国人民的福祉和自由,而是想看中国的笑话,等着盼望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早日到来。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那些成天盼望中国失败、崩溃的人注定会失望。

二、《欧洲时报》:一些法媒声称中国坚持“动态清零”的原因是中国没有着力开展疫苗接种运动,疫苗覆盖率低、防护效果差。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卢大使:传播此类论调的人,有的是不了解情况,也有人是故意散布假消息。我注意到,有法媒称“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仅60%接种疫苗”。这个数据似是而非。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统计,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到4月底已达到2亿270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151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6.01%和81.49%,此外,中国全程接种疫苗人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8%,而法国的比例是80%左右。中国民众接种加强针也已完成7亿5672.3万人,比例约为53%,与法国55%的水平差不多。所谓中国疫苗接种率低、落入“清零”陷阱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作为主流媒体,确保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是基本职业道德,不应该捕风捉影、张口就来。

有关中国疫苗防护效果差的谬论,更是不值一驳的陈词滥调。接种1或2剂灭活疫苗的防护率确实低于信使RNA疫苗。但接种加强针后,两种疫苗防护效果几乎持平。香港大学今年3月发布的研究结果证实,灭活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重症病例有效率与信使RNA疫苗均达到97%。众所周知,任何疫苗的防护效果都不可能达到100%。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等一众高官先后感染病毒,一些欧洲国家政要、王室成员也未能幸免。相信他们都全程接种了信使RNA疫苗,甚至可能接种了加强针,但依然抵挡不住病毒来袭。事实证明,不能盲目迷信信使RNA疫苗的防护效果,接种后依然要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基本防护措施。

还有媒体称中国没有信使RNA疫苗。其实早在去年5月,中国沃森生物公司研发的信使RNA疫苗就在墨西哥开展了三期临床试验。只不过因为辉瑞、莫德纳疫苗已经占领市场,商业前景不看好,最终未能投放市场。这与赛诺菲公司研发疫苗进度不如辉瑞和莫德纳而最终放弃的情况类似。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积极推进疫苗研发,灭活疫苗、信使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并成功实现临床试验全覆盖,稳居全球先进行列。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有三款专门针对奥密克戎变种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三、《欧洲时报》:一些法媒一边批评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一边赞扬台湾地区防疫效果,并将台称为“民主国家”。您对此有何评论?

卢大使:只要对近期台湾地区疫情形势稍加关注,就知道台防疫表现并不好。4月28日以来,台湾地区确诊病例连续多日新增破万,其中5月3日单日新增超2.3万人,医疗系统开始不堪重负。面对愈演愈烈的疫情,台湾当局选择全面“躺平”。据台湾卫生主管部门预测,疫情将在5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预估日增超过20万,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台湾2300万人口中预计最终感染人数会达到350万至500万。得益于“动态清零”措施,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单日新增病例连续多日明显下降,目前每天只有几百例,疫情传播“拐点”已经出现。两相对比,台湾和上海到底哪个防疫效果更好,自有公论。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法媒在报道疫情时“夹带私货”,将台湾与日本、新西兰等并列称为“国家”。相信这样说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无心之举,但也有一些人是故意为之。目的是企图通过不断重复这样的“口误”,来逐步篡改国际舆论有关台湾的叙事,让本国民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台湾是一个“国家”的错误观念,将来一旦中国政府被迫采取行动制止“台独”、统一祖国时,他们好裹挟民众谴责中国“侵略”。台湾不是国家,而是中国的一个省。这是联合国2758号决议确认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也是包括法国在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坚持的立场。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常识,主流报纸的记者和撰稿人作为知识分子不会不知道。个别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文字表述上搬弄是非,就是为了怂恿民进党当局在谋求“台独”的道路上铤而走险、触碰红线。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因为“台独”就意味战争。如果未来台海真的生战生乱,所有明里暗里聒噪“台独”言论之人都要为此负责。我们奉劝法国朋友在表述台湾问题时采取更为严谨的态度。试想如果中国媒体在报道中将科西嘉与其他国家并列,称为“国家”,法国人肯定会不高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当法国人将台湾称作“国家”时,是不是应该考虑中国人的感受呢?中国赞赏并相信法国政府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同时希望它教育本国公民尊重和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四、《欧洲时报》:法媒近期非常关注中国“动态清零”可能会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您对此有何回应?

卢大使:世界经济重现低迷不是中国造成的。西方国家普遍的通货膨胀去年底就出现了,而当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全方位、无底线的制裁更加剧了这一局面。在过去两年疫情期间,正是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保证了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正常,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去年经济增长8.1%,进出口贸易增长21.4%,就是明证。而近期中国一些地方疫情反弹,导致临时关闭工厂、局部停运码头,恰恰是因为个别地方“动态清零”政策执行得不好,麻痹大意了。而中国政府当前采取严格防控措施,也是为了尽快恢复国内生产生活秩序,为缓解世界经济危机提供助力。要论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美国是最应受指责的。去年下半年,美国疫情高位运行,一度每天确诊病例上百万,导致码头工人、卡车司机大批出现“病假潮”“离职潮”,港口滞压货轮成百上千,直接酿成全球供应链紊乱的严重后果。如果那些批评中国的人真的关心全球供应链,怎么听不到他们对美国有任何抱怨和批评?再者,当华为公司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切断芯片供应时,当上千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实体被美国列入黑名单断供时,法媒为何不谴责这种公然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行为?华为公司的5G设备已由法国官方权威机构检测证明是安全产品,为什么不能同其他欧洲公司享有同样市场待遇?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应采取“双重标准”,更不应不问是非,不讲道理,盲目跟从美国脚步。

五、《欧洲时报》:近日,一家法媒在社论中将中国部分城市采取的封控措施称作“中国古拉格”。在您看来,发表此类言论用意何在?

卢大使:显然这家媒体是在借防疫问题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攻击。为了抑制病毒传播,各国都相应采取了封控措施。如法国曾先后实施过三轮封控措施,尤其是2020年3月至5月的第一轮封控十分严格。如果将中国的封控措施称作“古拉格”,法国的封控又该被称作什么呢?在法国主流媒体和公共舆论空间,有些人一提到中国就表露出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甚至仇恨。事实上,中、法分处亚欧大陆两端,既没有地缘政治矛盾,也互不构成安全威胁。“井水不犯河水”,本应相安无事。那些成天想着诋毁、教训中国的人应该扪心自问:他们这么做有什么必要?他们到底是站在法国立场,还是美国立场上说话?当你无端指责中国时,不要忘了,一根手指指向中国的同时,还有三根手指指向自己。

深夜,在外应酬完的周涛回到家,发现丈夫姚科正在卫生间洗碗,她一脸嫌弃地说:“离婚吧,你给不了我想要的生活”。

离婚后,周涛曾言,“婚姻的柴米油盐让她心生畏惧”,谁料两年后周涛却转身嫁给了身价百亿的富豪路云。

1968年,周涛出生于安徽淮南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诗书氛围浓郁,周涛从小就喜欢读书,更是博览群书。

周涛儿时的偶像是倪萍,所以高考时,她选的专业就是播音系。那一年她以安徽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北京传媒大学播音系。

毕业后的她便顺利地进入到了北京电视台工作,周涛有着扎实的主持功底,刚工作的时候他就担任了新闻主播,并且主持一些专栏节目。

后来的她进入到了央视工作,而优秀的人总是会被看到的,被分配到了《综艺大观》担任主持人,从此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周涛凭借才华和气质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也曾一度被誉为“央视最美主持人”“央视当家花旦”。

因其有着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周涛主持的节目深受大众的喜爱和认可,在她主持的生涯里一共16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后来凭借出色的表现还获得了主持界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在主持事业上如此成功的周涛,在感情生活中却有着挫折。

在大学的一次音乐会上 ,学长姚科一首《鹊桥仙》让周涛听得入了迷,随后周涛就爱上了他。

但是周涛父母不同意二人在一起,父母觉得自己女儿很优秀,姚科配不上自己女儿。

但是周涛不在乎,坚持和姚科在一起,多年的坚持让二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然而二人婚后却矛盾不断。

周涛想一心发展事业,而姚科却希望妻子以家庭为中心。

当时周涛有一个机会到央视发展,机遇难求。她很高兴,回家后便告诉丈夫这个好消息。

本以为可以得到丈夫的支持,但姚科却反对周涛去央视。他劝周涛说:

“你在北京电视台不挺好的嘛,工作轻松,也没什么压力。而且我们结婚这么久了,也该考虑要个孩子了。”

周涛很难受,没想到老公是这样的人,不但没有为她感到骄傲,反而泼冷水。

所以周涛听后很反感:“我有自己的梦想,这么好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怎么能放弃呢,你为什么不放弃你的工作呢?”

周涛最后还是去了央视,央视的竞争特别大,周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留给家庭的时间越来越少。

好在姚科是个重视家庭的男人,也比较喜欢下厨,每次周涛回到家,都会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她,连碗都不用她刷,姚科全包了。

在央视大舞台上,周涛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几年打拼下来,已经成了全国知名主持人。

而这边的姚科,还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小文员。

夫妻之间的天堑,再也无法连成通途。

2002年的一天晚上,周涛回到家,一进门就看到姚科在卫生间里刷盆洗碗,顺口就说:不能在这洗!咱们晚上出去吃吧?吃不下了。

姚科说:两碗面条不到20块,你出去得花200,还是在家里划算。

周涛一听,鄙夷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这件小事闹得不愉快。

长此以往,本来就聚少离多的两个人,一见面就掐架,所以生孩子的事杳无着落。

同年,不在同一频道上的两个人,选择和平分手。
离婚后,周涛一度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很是颓丧了一段时间。

可是没多久,周涛转身嫁给了身价百亿的文化富豪路云,这让人很不解。

原来,之前在一次活动中,周涛与路云相识,明艳动人、吐气如兰的周涛让路云一见钟情,但当时周涛已婚,路云也只能默默的把感情深埋心中。

后来得知周涛离婚后,路云自是和风细雨的耐心疏导,帮助她一点点走出感情的阴霾。

半年后,周涛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路云以为到了表白的时候,大红的求爱条幅,“小涛涛,我爱你,我要照顾你一生一世”。

可是周涛却拒绝了:“对不起,时间太快了,我还没有准备好。”

面对拒绝,路云不放弃,不抛弃,继续一如既往地追求,最终打动了周涛。

由于路云自始自终都很喜欢周涛,所以对她也极有耐心。在她离婚的半年时间里,一直默默地陪伴在她左右,开解她。

就这样,路云又一直等,一直等,等到两年后,周涛终于做好了再次步入婚姻的心理准备,路云才将她迎娶入门。

两人婚后,大事小事路云都一手操办,不让周涛费心。后来,两人还有了女儿,生活幸福美满。

如今,周涛和路云已然走过了17个年华,依旧恩爱如初,周涛是嫁对人了吧。

后来有人问周涛:“当初你说畏惧婚姻,如今又嫁给路先生,是因为他有钱吗?”

只见周涛笑颜如花:“我嫁给路先生,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路先生是我喜欢的类型。如此而已。”

对于婚姻中的两个人来说,只有尽可能保持步调一致或者都在差不多的高度才能更幸福,否则两个人总是不在一个频道,自然是过不下去的。

况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一个人有了更好的选择时,人性使然自然是会权衡利弊,选那个更好的。

你们认同这个观点吗?周涛做的对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
  • 还有这种操作?去不了银行办业务,竟能叫银行"上门服务"?是真的!
  • 群主注意了!国家规定:群里有违法违规信息,群主要负责!昨天一群主被拘
  • 吐血测评!小编连吃30天7-11、全家、喜士多、OK,终于知道哪个最抵食!
  • 现场视频!地铁一号线惊现“色狼”,90后妈妈果断将其抓住!网友直呼:正义女侠!
  • 只因与男同事吃了顿饭,26岁的她遭丈夫家暴身亡!请记住,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 都是肠癌晚期,年龄相仿病情相似,2天治疗费竟差1万多!医生一句话道出真相:因为你胖……
  • 薛之谦跟前妻复!合!了!凌晨4点晒牵手照:再爱一次吧
  • 80、90斤的女孩子,你们一天都吃多少东西?看完后震惊了……
  • 这八类衣服千万别机洗,洗不干净还伤洗衣机!
  • 五星级酒店体验券、vip下午茶免费送|传说中“最受欢迎”的酒店和餐厅都是哪些闷声发大财的粤商?
  • 广州美女空姐跪地抢救男子,最终未能救活遗憾痛哭!空姐的美不只在空中……
  • 婆婆痛到不能坐不能站,身体里塞满806颗……医生:爱吃这道菜的都要小心!
  • 在寝室放一个东北同学,四年后……
  • 很多人都有这习惯:卫生纸塞进鼻子!4岁女孩这样做出问题了……
  • “广州10月21日外地牌限行”?别传了!真相是……
  • 定了!租房提取公积金额度提高10%!老楼加装电梯也可提取~
  • 陆毅接女儿放学,一个动作引发热议!这事广州家长都纠结:真的有点重!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老师,居然将学校开到了140个国家
  • 夜听 | 这个“向天再借五百年”的男人,他的新歌一出来就红遍大江南北,光歌词就能把人看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