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五十阴魔之受阴区宇
(第二百零八段)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根本。】
有人说:区宇为什么不用区域?因为二者虽然同义,但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区宇义广、区域义狭。区域和区宇义同之处表达的都是界别和范围,区域的范围多指一城一地,范围有限;而区宇的范围指的是整个虚空宇宙,范围无限,这是二者的区别。
虚空宇宙再大,但都在五阴中,所以佛讲五阴时,用区宇而不用区域,就是这个道理。这篇讲的是受阴,什么是受阴呢?受阴含觉受、感受等义,具体指领纳所缘的一切事物现象名为“受”。受有六种,是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触而生。比如:
一、眼触受:“触”即接触、相对之意;“受”、领纳之意。如果眼与“好、恶”之色,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眼触受。
二、耳触受:如果耳与“好、恶”之声,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耳触受。
三、鼻触受:如果鼻与“香、臭”之物,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鼻触受。
四、舌触受:如果舌与“美、恶”之昧,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舌触受。
五、身触受:如果身与“美妙、粗恶”之境,相触对时,即生苦乐之受,是名身触受。
六、意触受:如果意分别“五尘、好、恶、美、丑”之境,即生苦乐之受,是名意触受。
以上六种触受反映在六识心中,就会产生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这些情绪是受阴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直接受见浊的影响,见浊是指众生于佛教末法时期,邪见盛起,浊乱世间,《法华经》<方便品>说:“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
六十二指的是外道所执之断常二见,此二见细分有六十二种,全是背离菩提正觉中道第一义谛的见解,这些见解是不正确的,佛教称其为邪见。这六十二种邪见形成了见浊,见浊直接侵蚀觉受、感受、触受,在此侵蚀下的一切领受,称名受阴。下面是佛为我们开示受阴区宇。
佛说:阿难!有善男子修三摩提正定,在奢摩他止观中会见到很多的禅境。佛在这里说的三摩提是什么意思呢?三摩提又称作“三摩地”、“三昧”。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思就是禅定,是指行者修行三解脱门,即: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具体修法就是三三昧,三三昧修的就是三种禅定,即:
有觉有观定(初禅定)、无觉有观定(中间定)、无觉无观定(二禅及二禅以上的定)。由此可见,三摩提含有二义,一是以三昧为代表的修行法门;一是以三摩地为代表的证境。也就是说:三摩提是在通修三解脱门和三三昧后,进入到了四禅五不还天,心性清净,不再退转下界,住于恒常不变中,这种住处称为三摩地。
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小乘极果,顿超三界,永享涅槃之乐。这种境界名三摩提、所住之处叫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不生不灭处。
那么什么又叫奢摩他呢?“奢摩他”为梵语的音译,义译为“止”,有九个含义,即:一、内摄心令住;二、等住;三、安住;四、近住;五、调顺;六、寂静;七、最极寂静;八、专注一趣;九、平等摄持。这九个含义,就是奢摩他修行的九个法门,通过这九个法门的修行,使心安住于三摩地,如此称名为奢摩他。下面简单介绍下这九个法门的正确修法,即:
1、内摄心令住:此为修奢摩他初步调息阶段。行者摄心一处,外不攀缘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内离散乱,初伏妄念,得粗心住。
2、等住:此为第二步调息阶段。行者在粗心住的基础上,妄念起伏间隔的时间长了,呼吸均匀,没有了昏沉散乱,心住于静处,得细心住。
3、安住:此为进入欲界定至未到地阶段。行者于细心住处,有时管不住自己的念头,心往外驰,但能很快收心,重回静处。
4、近住:此为初禅阶段。行者从最初的令住到安住,都能收摄其心,虽有外尘六境的扰乱,但心也不会散乱,只住于念念清净处。
5、调顺:此为二禅阶段。行者从以上境界中已清晰地认识到,令心不安的散乱,都来自于外缘色法,行者至此已不被外缘所动,得增上力,已能调伏其心,令不流散。
6、寂静:此为三禅阶段。行者于寂静中,对扰动自心,起散乱恶念知觉,以及在随眠烦恼中,都能深切地见到自己的过患,并能摄伏自心,使心不流散。
7、最极寂静:此为四禅阶段。行者于寂静中,即便有失念或散乱,但都能很快制服,并不再起失念散乱心。
8、专注一趣:此为有心地四空阶段。行者于此,勤于精进,加功用行,无间断,无缺漏,如此则可相续安住于最殊胜之三摩地。
9、平等摄持:此为无心地证小乘极果及大乘地上菩萨位阶段。行者善于修行四禅八定及一切出世间定,功力已达到平等摄持一切善法,得为法自在,可以不做四加行,可以远离一切功用,定心坚固,如如不动。
通过以上奢摩他九种修法,就可以证入不生不灭的三摩地,三摩地是每一个修行人的第一目标住处,只有入住三摩地后,才能证得小乘极果或大乘无上道,所以三摩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通过奢摩他等修法而证三摩地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即禅即魔的境界,所以佛在受阴区宇又特别提出了这些问题,以引起行者的高度重视。
佛说:行者修三摩提,用奢摩他的方法使色阴尽,色阴尽后,得色身解脱,见到了诸佛本妙觉心,此本妙觉心,犹如明镜一般,会显现出许多很好的境界。这些境界,好像是得到了,但又用不上。为什么用不上呢?因为这只是些境界,并没有证果,所以用不上。只有证了果的人,才能为法自在。这种用不上的状况犹如人睡着了被魇鬼压住,手脚清楚可见,思想意识也很明白,但由于心被外邪沾住,手脚和身体就是动弹不了,这种状况名为受阴区宇。
佛说:如果魇鬼休歇,离开了你的身体,这时你就又恢复了肢体活动,就能够返观看见自己的面容,又可以来去自由了,而且不会留下任何障碍和后遗症,行者至此已苦乐不受,这种苦乐不受的状况名受阴尽。受阴尽得受阴解脱,得受阴解脱就能“超越见浊”。
“见浊”就是以上所说的六十二种邪见,所谓邪见就是真妄不分,知见不正的一种错误见解。这种见解生于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之时,在这种错误知见下的人,背觉合尘、不修善道,此名见浊。
佛说:修行至受阴尽,即可得正见,不会再被邪见所迷,因而从“见浊”中解脱出来:名“超越见浊”。 超越见浊后,再观察形成受阴的原因,原来都是虚明妄想为其根本。

释怀,不仅是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https://t.cn/A6x0dK6o

万事皆心生,心中有,便有;心中无,便静。

佛经中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心原本是等同虚空,没有束缚,只因妄想执着,造成局限,而引起痛苦。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没有人能束缚我们,只有自己束缚自己。

1
多少执着,就多少烦恼

《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世间人迷惑,事事贪着,以为是乐,名之为求,却不知执念是苦,即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一日,寺院中东院弟子与西院弟子正在一处打坐修行,东院弟子心不在焉的四处看,发现了一个稀奇玩意。

东院的弟子说道:“咦?我东院什么时候有了一只这么可爱的瓷猫?”

西院的一位弟子说:“你们东院不是有鼠患吗?这是我西院送来的!”

东院弟子听后说:“既然这样,那这瓷猫以后就是我东院的了。”

西院又说:“这是我西院暂时借给你们东院的,鼠患一除,这瓷猫还是要物归原主的!”

东院不肯,喊道:“这就是我东院的!”

为了争瓷猫,两人打了起来,南泉和尚闻声而来,呵斥道:“不是让你们多多禅修吗?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师父你评评理,这瓷猫已经送了东院,哪有要回去的道理?”“胡说!这明明是借你们东院的!”他们一人一句争论瓷猫就是自己的。

南泉和尚说:“你们得说出个理由来,不然我就把猫斩了”谁知,东院和西院的弟子都讲不出,南泉和尚叹了叹气,把瓷猫给斩了。

晚上,赵州和尚回来后,南泉说了说这件事。赵州什么话都没说,只是脱了鞋顶在了头上。

在佛家看来,“我执”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南泉和尚以为斩猫,就斩断了两个和尚因猫而起的执念,却不想赵州和尚顶履,说他本末倒置。

南泉斩猫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当两个弟子再遇到这种情况时,“我执”心依然会生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纷繁世界,五彩缤纷。人的欲望,随着自己平台的提升,视野的开阔,越来越不满足。

仰望你的人,看不透你;俯看你的人,看不起你。这条无间道上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华严经》有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心幻化。执迷于任何一种相,都会让自己,心难清净,烦恼和痛苦也随之而来。

宁求清贫自乐,不求浊富多忧。

只有将心修清净,妄念也就不存在。当你的心不执著,一切烦恼和痛苦自然远离。

2
放下,没那么容易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放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道难题。人世间有太多的东西和念想,不为我们所控制,并且每个人所经历的不相同,所追求的也不一样,要放下谈何容易。

其实,有些事,有些人,我们很清楚,我们不是看不透,而是放不下。

但是,人生虽难,放下非易,却非不能。

佛家有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十分辛苦。

一次经过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掉到了深谷。眼看生命危在旦夕,这个人双手在空中攀抓,正好抓住崖壁上枯枝,暂时保住了性命。

这是,他抬头突然看到佛陀站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

这人如见救星,赶紧求佛陀说:“慈悲的佛啊,请您救救我吧!”

佛陀说:“我可以救你,但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那人听后连忙答应。

“那么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开!只要放下手,你就能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佛陀说道。

此人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入万丈深渊,哪里还保得住性命?

因此他没有听佛陀的话,而是继续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

其实,那人离地面仅仅一米。

电影《卧虎藏龙》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世间万物,有舍才有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与其收,不如放。

知道放下很难,但不放下会更苦。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清空的。该放的时候就放下,这样才能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3
放下,就是放过你自己

佛曰:“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人生的苦,很多都是因为放不下;生活的累,大多也是因为放不下。

很多时候,我们在人生中无法摆脱的痛苦,皆是源于,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有一位妇人,她的独生子才十一岁就生病逝世了,她来到禅师面前一直哭,哭完之后问道:“禅师!我该怎么办?”

禅师只说了两个字:“放下!”

妇人却哭着说放不下,这个孩子实在太乖巧了。而禅师仍然是那句话:“放下。”

妇人说道:“禅师,这样不是太消极了吗?”

禅师便问她:“不然,你又能怎么样?就算你再哭三个月甚至三年,这个孩子一样不能复活。你不放下,又能怎么样呢?”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总是觉得不快乐,就是因为太过执念,不愿放下。

这世间,让我们念念不忘的,也许是显赫的功名,也许是巨额的财富,也许是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

人生不是十全十美,有的东西注定不属于你,有些人注定要远离。

人生苦短,如果只停留在过去,生活如何继续?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纠结和痛苦上,不如学会释怀,潇洒放手,你的眼前才会豁然开朗。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释怀,不仅是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

余生很贵,别为难自己,放下过往,放下曾经,放过自己。

余生不易,愿你我能学会心宽,学会放下。

绝升沈之异,无缚脱之殊

~ 上自下然和尚 宣讲 ~

然后,绝升沈之异,无缚脱之殊。根本在这上面要是真正明白,要穷微洞本的话,你要知道根本没有升沈之异,就是根本没有大小之分,当然没有升沈之异,也没有缚脱之殊。过去觉得脱,觉得缚是什么?因为背觉。因为背觉故,你在背觉之中明白觉时,你要真的觉得有解脱,解脱的感觉从哪里来?解脱的感觉是从被缚来的。被缚来的,才有被脱的感觉。所以你现在脱的感觉,感觉是带过去被缚的业力。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妄念之中好像就有缚脱的差别,可是你在觉心中体会时,妄念之中若是起成真的有如是解脱的现象,你当下也是念念不住,根本不是住在脱字,你也知道如是脱字现前时,如是脱字这念头现前时,还是缚着。
为什么能够解释那么清楚?因为你已经念念在觉心上念念增明,连脱字你都不会住。什么叫脱?觉心就是觉,觉可以现缚,觉可以现脱。觉现缚之时也从来没有离开觉体之中的根本解脱;觉现脱之时也根本不是真正你去有如是缚故,解决如是缚说如是脱,而是你明白如是觉故,所以似乎你就感觉到过去的妄想缚着之中,好像解脱。
当明白之时,你念念之间是增明于觉,所以随你的念头好像有过去被缚,现在解脱的感觉,同时他都会酝酿都会现前,但你都会念念不住,念念明白。你甚至于都能够明白,若还有一丁点住在我真正解脱,有跳出来的感觉,那就告诉自己,光这感觉,这种心中马上就攀缘「我好像有跳出来」的感觉,这种感觉,这种作用没脱,你还是一样过去的业力,看到自心所起的声音还是不断地向他迷惑。自心所起的声音都不被迷惑,都明明白白而已。不迷惑如何?就是祖师讲的,明明知,了了见。
你怎么能够明明知,了了见?不要怀疑觉心就是如此,你只要不住,他就明明知,了了见,因为不必你刻意说明知了见。觉心就是如此,你只要不住着于现在,你就是明明知,了了见。只要把这句话的道理放在心中,将来念念之间就能够知道明明知,了了见。就像镜体,只要不住于镜色的种种虚妄的幻觉,就会看到镜性的根本明白明明知,了了见。那根本没有办法说在镜色现在幻想势力之中,在想一个,营造一个镜体的明明知,了了见:「喔!镜色现在是镜体的明明知,了了见。」你怎么样解释,解释的声音仿佛好像是一样的,但是根本的业力就是众生流转的闇障,根本不住就行了。
《金刚经》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念念之间看到觉心之中根本没有住着,那不住不是刻意造作的不住,看到觉心的根本本来的不坏的心性。什么叫不坏的心性?他觉得有染之时,他也非染,所以不会被染所坏;他觉得有静的时候,他也非静,所以不会被静所著,那是金刚。要是没有如是觉体,没有知染知静的金刚,根本心中的大明,根本不被任何法中摧坏的如是心体的觉明,你哪里能够知道现在琳琅满目的是染是静,这么一大堆清楚的分别?
过去明明是清楚分别,可是你却个个去着,就是《法华经》讲的众生处处着,当然就叫可怜愚痴众生。将来回来的时候,现在《宗镜录》就告诉你,你还在想要怎么样的大小根器,还在背着觉,以为有什么的出离,那还叫流浪。当下不在觉心上直下提领就是觉,你觉得找不到都是觉。你只要念念之间在找不到这么样困惑的这种声音里面都要告诉自己:「那就是觉,那就是觉。」总有一天,觉心现前,久熏就能成性。久熏,无明自歇。突然有一天,就在「找不到」这声音上,这么浓,这么强烈,过去你一讲到「找不到」,好像就真的找不到任何方向了,就非常沮丧的这种声音,这种障碍里面,你突然这声音连破坏都不必破坏,连避开都不必避开,当下他就是什么?不就是觉吗?因为哪个感觉不是觉?我现在讲的是任何感觉,看到他的体了,那就是觉。
将来再给你指镜色的黑,镜色的白,黑色白色,怎么指,你都知道觉体。将来在感觉之中,怎么指,都知道觉体。所以跟你讲法法是觉,通体是觉,有什么错呢?你都明白是觉体,只是觉体之中,何妨但说感觉,名字而已!什么叫名字而已?就是名字而已。感觉就是名字而已。就《金刚经》讲的,是名感觉,就名字而已,不碍名相而已。
不碍名相不是真有如是实,直指名字。实在哪里?要是堕在感觉之中都是虚,因为他没有觉,不会有感觉,自心不能起感觉,他是虚。他是随缘起的,也是虚。但能够起成这么多的作用,能够起成贯穿的,那是实。贯穿的是谁?觉!讲到实相,实相一定要看到性中的作用。实相,贯穿。他有性中的作用叫实相,所以才告诉你实相无相无不相,反过来,无不相处你才知道他无相。
这都是你心里面慢慢体会能知道的道理。就像还家以后,什么叫还家?念念用得到心。将来你只要用到之时,你才会发现你还在世间,还是世间人,虽然还未出家,叫近事,近事是为了发觉这念心,念念之间不再甘心随过去在家的种种思惟,在家的那种思想巢臼,那叫出家,那要学出家法。但真正你心中有所体会的时候,就算你没有出家,没现出家形,你念念看到你现在那一念体会应用在哪里?就是当下每一个对待,亲缘眷属每一个对待上面,将来都是道场。
讲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你真正能够用得到,能够变成道场,这用得到也不是大彻大悟,只是最初能够知道法,能够用得到,你都要发勇猛坚决心。就算不出家,一定要好好做好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什么意思?近事。现在人在网络上常常说重要的要讲三遍:「近事啊!近事啊!近事啊!」近事的事就是从事的事,事业的事,近事男、近事女。
我解释:升沈有别大觉无差,缚脱似二智度唯一。缚脱好像有二,但是用到这智心,智度就是你现在念念之间,行者念念要学的心中的度量。你心境不同,度量就换。度量,就是你现在任何思惟的度量。度量当然可以用种种解释去解释他,什么角度了,什么都行,但是就是度量不同了。佛门中有《大智度论》,你要是发起了智慧以后,从此以后你都度量不同,甚至于你现的度都不一样。
这没有什么玄的,虽然这种譬喻不是很圆满,但是常常讲到孟母三迁,人有一定的思惟模式吗?人有一定的度量模式吗?没有,换一个环境,他就变了。他为什么能变,知道吗?因为世界能变,那是世间人的认知。所以世间人的认知,原来这个心是可以变的,所以再也不被现前的种种业障所束缚。就算懂得这一些,虽然已经叫修道了,也只是叫不究竟,参到一半而已。
佛门中,尤其是大乘佛法,就是因为知道世间原来这些心,这些度量是可以变的,所以不但如何懂得去安排,如何懂得去激励现在,从变中变成现在念念之间向道的种种智慧,他都能够懂得为自己安排,为自己拣择。因为拣择也是变,拿变在变过去的恶业,所以他懂得如何善用一切变,但是他同时会知道能变的一定性空,一定不是一法。所以大乘佛法里面,释子心中还有向上一念,那一念就是从此以后他知道既然能变,善用一切变时,他根本知道那变从来性空,从来非种种法,因为非种种法时才能够善用一切变,那是根本性空。
像儒家,虽然知道性,知道心性,没讲到性空,还叫不圆满,还不圆满。但是毕竟是圣人,圣贤,已经说到性了。道家,于如是性空之中,还不敢直下担当。明明已经讲到无为了,虽然也知道大有为,但没有讲到最后直下担当的作用,只是知道一切缘起,觉心的根本本来的智慧,清净而已,没有把心性最后能够倒驾慈航,根本感觉就是觉。后面讲的根本感觉就是觉,也就是佛门中常讲的最后一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那时候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绝没有半点玷污,没有半点势力的流转,是绝然的心中清净照了。过去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全部被他境界带走的认知,现在是你作主认知他是山,他是水。
就像明白镜体之时,照黑当下,人家问你:「行者,现前是什么?」你会告诉他:「黑,黑也。」就是黑。你讲黑,过去讲黑是流转,现在讲黑呢?镜性明明白白,黑又何妨?名字而已,就是知道是黑。觉心不能觉,叫觉心吗?觉心只知道清净,觉心只知道无为,不能够真正入世,是觉心吗?所以只有佛门后面还讲到一个回入娑婆,大乘菩萨道,才把心整体讲完。整体讲完,才能堪能担当。
镜体不能只是知道他非种种色吧?但你永远要知道,我讲镜体他非种种色,非青、非黄、非赤、非白,讲到非种种色时,你同时也要知道他能现种种色吧?为什么刚开始要讲非?因为过去在种种色中,你根本不认镜子,只是染着于色,为你的染着于色,我跟你说镜子非色。将来你已没有染着的心了,我跟你说镜子一定能现色,这时候再看色时没有半点染着,那是大明而已,就是如此,这是一步一步渐次归家。但是归家时,你会发现你跟你指的永远是镜体。因为指的是镜体,所以最初能够跳出镜色的染着之时,将来你明白镜子时,自己就能起成智慧,能够倒驾慈航,就是如此。所以缚脱似二智度唯一。下手之时,根本发心之时,就是如此而已。
「节录《宗镜录序》第六讲(下)-上自下然法师 宣讲」
阿弥陀佛!
https://t.cn/Ai3FlFzK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1年5月,外媒披露称中国将帮助基里巴斯坎顿岛重建二战时期的美军飞机跑道,尽管基里巴斯政府很快澄清该项目“仅供民用”但还是招来了美国等方面“担忧”。3、针对
  • 『我现在才能体会到,为什么我和你没能合作——原来你是真的理解不了专利和发明,产品和市场,各是怎么一回事。这玩意儿是是人就能听得懂的吗?
  • 来源:酒泉广播电视台【“肃州之治”的实践密码 ——肃州区以红色物业为抓手用爱心点亮民心】今年以来,酒泉市肃州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与小区物业管
  • 绝了 烤鱿鱼好吃 掌中宝也好吃 哎呀 好吃的怎么这么多啊勒勒会走了 越长大越可爱我真是受不了 我一天看不到他就想他 不想上学 勒勒有的小反应真是把人心都看化了
  •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财经知识分享官##美法官裁定福建晋华不存在经济间谍活动#【美法官裁定福建晋华“罪名不成立”美媒称“美司法部行动受挫”】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在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
  • 相关部门应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和张贴宣传画、开设宣传栏等方式,让广大居民真正了解电动车引发火灾的危险性,坚决杜绝擅自改装车辆、使用劣质电池等
  • #电视剧流水迢迢[超话]# ❤ͮͮͮͮ️ͮͮͮͮ||ᥫᩣ໑ຼ₀₂₄ /₀₂.₂₈ᰔᩚᐝ❤ͮͮͮͮ️ͮͮͮͮᯓℒℴѵℯ+..........ℒℴѵℯ··ꦿ໊ོ❤
  • #比利·简·金杯# #戴维斯杯##休宁凯[超话]##休宁凯无限晴蓝# 【240228】组合号更新休宁凯相关[Notice] 2024 TXT FANLIVE P
  • 《丝路小世界》半室外骑乘式游乐项目项目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将为游客打造漫游丝路前世与今生,诉说传说与梦想的文化体验项目,以古丝绸之路途经重要国家为节点,以
  •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二十多岁的年纪,有人继续求学,有人考公考编,恋爱结婚,大家穿着不同的鞋子,注定要走不同的路,好像二十几岁的生活,被按了加速键,我的身边充斥折各种声音,你该如何
  • 在前些天,我妈妈说要给我寄家里的大白鹅下的蛋。我是一个乡下老鼠,可我比较愿意在城市里窜,哪怕真有mkm拿我当眼线使唤。
  • 祁女士说,6号楼一共3个单元,总共34层楼,每个单元每层有8户居民,发生火灾时,她和爱人都在睡觉,听到楼下有人大喊“着火了”不明情况的爱人没有打扰她,先行起来查
  •   我立刻露出惊慌的表情,娇柔的身体在他怀里挣扎,嘴里咿咿呀呀的稚嫩叫着,“不要这样先生,如果太太看到我坐在你的腿上会生气的,太太会打我的~”  我手脚并用的想
  • (当然印堂黑痣这个得结合其他部位共同看,最怕本身是个易招渣男体质,那么一上头其他人还很难劝得动,很倔的)五、耳朵低且形状怪异/残缺的女命最后,耳朵低且形状怪异/
  • 2、不再假装努力真正的自律从来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而所谓的坚持一定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力量,是持久且稳定的。感恩遇见的每一个人,是惊喜,是成长;也感谢这样的自己,能
  • 睡不着,肚子咕咕叫,便到宾馆楼下小卖部,买了三瓶小蓝带和半只手撕鸡,花了25一个人喝,吃完今晚大概能睡个好觉了… (作者系深圳求职者)如果我有文化 我会说先生大
  • (当然,昨天提过的春日卡就不赘述了,指路提起换季,那可真是一部分敏敏肌的渡劫日。这回是械II版,可合规微针操作,调整了成分之后也在祛斑这一块更加强劲(反黑率下降
  • -读到这个故事,我心跳都暂停了几秒(真的是心里一紧,一阵说不出的感觉)-原来一生是功夫的苏轼,他的功夫,就是自我治愈、自我完成,在很多时候自己做自己的医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