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达吉尊者:完全离开五欲有一定的困难,但相续中要有正知正念:外在的诱惑所带来的,到底是解脱还是束缚

全知无垢光尊者用非常易懂的比喻来形容三界众生的痛苦。

“如火”,就像一群人被熊熊烈火包围一样。大家都知道,发生火灾时困在火海里面的人会多么恐怖,有多么可怜!

“猛兽”,被老虎、野狗或野猪等猛兽包围,也是极其恐怖的!前段时间的新闻中说,有三只老虎吃了一个人,非常可怕。

“野人”,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凶恶野人的记载,只要落入他们的群体中就不会有解脱之日,这也相当可怕。

“陷入国王囹圄众,”入于国王监狱的人们也非常痛苦。现在有些人从监狱里出来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快乐!

如火猛兽野人中,陷入国王囹圄众,
连续不断受痛苦,仍无解脱时增忧。

我那天说,有一个人在监狱里待了十个月,当时他住的牢房有十二个人,其中一个人特别野蛮,几乎每天都把其他人的午饭全部吃完,谁抢他就会被打得很惨,所以大家都怕他,把他当“s师”一样主动供养所有食物。那个从监狱里出来的人特别怕他,现在还经常梦到他。所以在监狱里,除了监狱长,犯人内部也有这么厉害的人,跟这种人关在一起也是非常痛苦的。

“连续不断受痛苦,”身陷囹圄的人不仅暂时不能解脱,而且连续不断感受痛苦的折磨。《正法念处经》中说:“如是诸法中,求乐不可得。”在世间的一切法当中,很难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仍无解脱时增忧。”总之,无论是落入恐怖的猛兽群、野人群中,还是沦落到无有自在的监狱中,或者陷入熊熊燃烧的火坑中,都是非常痛苦的。同样,六道众生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在三界轮回当中也有如是的痛苦。

在生死轮回当中,怨恨的敌人可能变成亲友,亲友也会变成怨恨的敌人。

多生累世每有情,皆成亲怨与中等,

苦乐利害不可数,父转成母母成妹,

妹成自子皆不定,亲友成怨亦无穷。

“多生累世每有情,皆成亲怨与中等,苦乐利害不可数,”在漫长的轮回中,每一个多生累劫不断流转的众生都当过自己的亲人、怨敌或者不亲不怨的中等人。他们每一次转生,都曾给自己带来无量无边的快乐或痛苦、利益或损害。

“父转成母母成妹,妹成自子皆不定,亲友成怨亦无穷。”轮回中,有时父亲转成母亲,母亲转成姊妹,姊妹又变成自己的孩子;或者亲人变成怨敌,怨敌变成亲人——不仅这一世是这样,无始以来都如此。

佛教经常讲:无始以来,所有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那么,是否所有众生也都当过自己的怨敌呢?是当过。这时,有些人可能会问:“众生都当过父母的话,我们要向他们报恩;如果众生也都当过怨敌,那要不要向他们报仇呢?”实际上这是不需要的,因为报仇是不合理的行为,也不符合我们的光明心,也就是慈悲心。

从这个颂词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亲怨确实是不定的。《前行》中引用的嘎达亚那尊者的公案,以及《入行论》中的一些公案,都说明了这一点。

《法句譬喻经》中说,有一个人非常吝啬,每次吃饭时就把门紧紧关上。有一次,他杀了一只鸡,让妻子做好后,一家人开始吃饭。佛陀观察度化他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幻化成一个沙门进入他紧闭的屋室中。他见了特别生气,就开始骂他:“我都已经关门了,你这个无有惭愧的出家人怎么还进来?”

幻化沙门说:“你才是无有惭愧的无耻之人。”这个人说:“我怎么无耻?”沙门说:“你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培养怨恨的敌人,这难道不是无耻吗?”

他说:“我怎么会做这些事?”幻化沙门说:“你杀的鸡实际上是你前世的父亲,他因为特别吝啬,死后转生为你家的一只鸡,你今天已经把它杀了;你母亲以前特别疼爱你,以此贪心转生女人成为你的妻子;你前世被罗刹杀掉,那个罗刹因为仇怨变成了你的儿子。所以,你现在把父亲杀了,把母亲当妻子,天天供奉怨恨的敌人。难道这些不是你做的吗?”

这时他依靠佛禅定力的加持,回忆起了前世的所有经历,于是非常后悔和伤心,就在佛陀面前忏悔,后来获得了须陀洹果位。(佛经公案中,一般在家人得须陀洹果,出家之后得阿罗汉果位。)

从这个公案中也可看出,今生的父母亲友与自己有着不同的前世因缘。表面看来,这一世的亲怨是固定且分明的——这是我的亲戚,那是我的敌人,那是我的恩人。但实际上,不说前世如何,即使今生当中也很难确定亲与怨。比如大城市里,很多人因为一点小事就马上离婚,很多亲密的家人、朋友之间也会瞬间反目成仇、互相杀害,甚至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会如此,而怨恨的敌人又会变成最亲密的朋友。

所以,在轮回中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确实像佛陀讲的那样不确定。因缘聚合时,他会变成你的亲友;因缘散去后,他就会变成你的仇人。所以,说“永远恨他”也不一定,“永远爱他”也不一定。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有很多致使轮回变化不定的因缘。

因此,我们既要思考无始以来人们之间的因缘,也要思维即生当中亲友、仇人之间微妙关系

以闻思树立正见

以前没有信仰的人,听到“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但听到“轮回痛苦”、“业因果”时,就可能心生怀疑和邪见。这跟从小接受的教育、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见解有关。所以他们经常对真理产生怀疑,也是正常现象。

对治五欲的窍诀

当然,完全离开五欲也有一定的困难。就像《入行论》中所说:“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同样,抹杀所有妙色,隔离所有妙香,确实难以做到,但相续中要有正知正念,要知道外在的诱惑所带来的,到底是解脱还是束缚。

佛陀在《百喻经》中讲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一个人走路时特别干渴。他遇到一眼甘泉,畅饮之后准备离开,但看到泉水还在不断涌出,就再再制止它说:“我已经喝完了,你不要再出水了!”(《百喻经》的很多比喻跟愚笨者有关。)这时,有人说:“你无法制止它,还是让它自然流淌吧!你也不必待在这里,还是离开吧。”

佛陀以此来比喻修行中对治五欲的方法。五欲好比自然涌出的泉水,愚人无法阻塞泉水涌出,就像人们无法完全遮止五欲产生一样;但如果运用调心方法,或离开特定的环境,就跟五欲自然停止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修行人会想方设法摄持自己的根门。https://t.cn/A6XkEUDW

《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

智慧的产生分成四个层次:闻、思、修、证。首先要听闻佛法及修行的方法,以正知正见作为指导,确实修行才能证得五蕴皆空,产生智慧。

闻、思、修、证,也可以说成闻、修、思、证。思是修的一部分,思是指修观行,是思惟的意思。不是思想的思。修行有散心修与专心修,专心修才叫作思惟。有修才能证,《楞严经》上认为思辨可以产生智慧。在印度及西藏佛教有一派学者就是主张以辩论的方法产生智慧,不一定要修禅定。我是以禅修的观点来解释闻、思、修、证。是以藏传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为依据。

菩萨是以闻、思、修而证得五蕴皆空的境界,一切智显现而得解脱;以根本智产生的力量,以无量法门帮助众生,使众生得解脱,这是道种智的功能;能尽知诸法自度度他,是一切种智。

五蕴

五蕴中的色,是物质的;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五蕴是构成我们世间每一个人的必要因素。

色──就是地、水、火、风,总称四大。包括我们物质的身体及身体所处的环境。

受──感受的意思。

想──判断。

行──判断后如何处理。

由于受、想、行这三个心理活动,能推动我们的身体行为及言语行为。

识──以「受」、「想」、「行」的心理活动,操作物质的「色」身,以物质的「色」身和「受」、「想」、「行」的心理作用合一,就产生了第五蕴的「识」。

如果没有识蕴只有前面四个蕴,就成了唯物论,识蕴是生命的主体,从过去生到这一生,从这一生到来生,都是靠它。而前四蕴的活动所产生的业力的结果就是识蕴。它是「去后来先做主翁」,投生时它先来,死亡时它最后走,然后到另外一生去投生,也是它先到。现代的植物人的色蕴及识蕴还在,只是丧失了受、想、行三蕴的功能。

大乘的菩萨、小乘的阿罗汉、一般的凡夫,各以不同的层次看五蕴。

大乘的菩萨:以如实空的立场看五蕴。对五蕴构成的我,不起执著,对个别的五蕴现象也不执著,所以可以不恋生死,也不怕活在生死中。既然不贪著五蕴也不厌恶五蕴,所以在生死中继续度众生,不必逃离生死。

小乘的阿罗汉:以分析空的立场看五蕴,由五蕴构成的我是空的,五蕴本身是法,其个别的五蕴并不空。所以也难从五蕴组合成的自我得到解脱,但是个别的五蕴法还在,我执消除而法执仍在,故非究竟。

一般的凡夫:不论知不知道有五蕴,但是五蕴构成的我是在运作,而且事实上处处在对五蕴生起我的执著,所以不知五蕴皆空。

多数的凡夫,根本不知道五蕴组成的我是空的,即使在观念上知道是空,事实上烦恼及执著还在,一般人在世界上,每日在贪、瞋、痴、慢、疑中生活,对身外的事物有要追求的、放弃的、喜爱的、厌恶的感觉。对自身也有骄傲、自卑、没有安全感,这都是不知五蕴皆空,五蕴组合的自我也是空。如果能以小乘的慧眼来离我执,菩萨的法眼来离我法二执,便是般若的功能,菩萨的法眼便是般若。

凡夫也可以用五停心观中的十八界分别观及因缘观,在《楞严经》中称为二十五圆通法门,即是二十五种观法,也都以五蕴的身心为基础。若以五蕴配十八界,则色蕴中有四大,包括身体的六根、外在环境的六尘、心理现象的六识,加起来便是十八界。

因此,不论是《楞严经》二十五种圆通法门的菩萨禅观,或是五停心的基础禅观,都不会与五蕴无我、五蕴皆空的禅修方法相违。



「空」的梵文śūnyatā是对「有」的否定,但又不同于虚无论的断灭见。

空的意思,在原始佛教,便是从生灭现象的观照而发明的。所谓此生故彼生:烦恼起,生老病死生;此灭故彼灭:烦恼灭,生老病死灭。有生有灭,生灭无常,便是空。

大乘中观的空义,是依龙树菩萨《中观论》所持的见解为准,该论〈观四谛品〉有二偈,相当重要。「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这明言空义,能成就一切法,若无空义,一切法都不得成就。空是无碍无阻义,如果遇到任何阻力,便表示自心中尚未能实证空义,也未能以般若智慧来照见诸法似有而实空。什么原因呢?则另有一偈云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此与原始佛教所说「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道理相同,凡是因缘合成的现象,自性皆是空的,不仅自性空,此空也是空。说诸法是有,是有的假名;离开有无二边,即是中道,即是《般若经》所说的空义。

舍离有无二边,也不执持中间,才是真正的中道实相的空义,空中无有相,也无无相,所以空义能成一切法,也能破一切执著相。

照见

「照」是观察,「见」是体验,以甚深的般若智慧,观照体验五蕴等一切诸法的自性皆空。以般若的角度来看世间现象,空与有是相反相成的,看似矛盾而实际统一,且又是超越的。  

道教劝善,劝的是每一颗迷途知返的心!#传统文化#

道教修行,修心是第一要务。从庄子所曰心斋,到祖天师立教时设下静室以内省,再到科仪经韵盛行之后流传的各种“法忏”,其目的都在于使参与其中的人们能够及时自省。所以道教的心性之说,尤其特别强调一个“忏”字,唯有时时检讨自己的行为,才能为继续精进做好基础。道教修持把重点放在“忏”字上,便是要人们返归自我真性,以善心观世界,以善念对自身。

作为一个宗教,必然需要实现所肩负的社会意义。道教提倡性命双修,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功法、炼养以及医术等方面的内容,使人们实现强身健体、乃至在世长年的功效;另一个方面,则是循循善诱,劝导世人与人为善,从奉献与施舍中寻求到内心的平静。以一个宗教团体而论,道教自古以来便十分强调“劝善”的概念。

所谓“善”,不仅仅是要做好事,要惠及三界十方一切有情有性,尤其要在善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性得以升华。经中云:“不嗔不怒、不怨不恨、不贪不淫、不杀不害、不馋不言、不嫉不妒、不憎不爱、无挂无碍。”若能勤而行之,就可以得到“诸神保举,吉曜照临”,从而超越人生情欲的困扰,终可成仙成圣。

道教的劝善,立足于善恶报应说。道教所秉持的善恶报应观,虽然字字句句都在强调人们唯有为善才能够益寿延年,但在文字背后的本意,却更加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做好的自我本分。只有不肆意妄为、不起妄行、不有恶念,最后达到“百姓皆谓为我自然”的高度,才是劝善的最终目的。

道教中的“善”,不同于其他宗教和世俗的理解,劝善并不是简单地告诫人们要行善事以求得最后的善因缘。从某种角度来看,刻意而为之的“善”本身就是欲求的一种表现。道教修行讲求的是去欲,是澄心见性,所以道教中的“善”立足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唯有每一个信众都能找到自我安分的本然所在,才能体悟到“天道无亲”的善是在讲述什么道理。道教之善,是在缮自我的本性,而不是单纯去求功德。

在道教心性学中,讲求的最基本一点即是要明白“道法自然”的“自然”究竟指什么。“自然”,乃自我之本然,万法内中求,修道的最终境界是要人们能够找到自己,复归于婴儿一般的纯真和一念,这才是每个人的自我本然。

想要达到道祖爷提出的高度,身处六尘遍染中的红尘客,仍须弃恶从善,忏悔身心。

其实,忏悔在道教修持中非常常见,其功德力也是不可称量的。上溯到天师道早期以忏悔为重要内容的“三官手书”,下至当代道教法坛上使用的各种章表文疏,还有劝善经典中用来自我检省的功过格,均不离人们对自己恶行、恶念的忏悔。

但道教追求的忏悔又与普通意义上的自我悔过有着不同的性质。陆修静在《道门科略》说:“奉道之家,靖室是致诚之所。其外别绝,不连他屋。其中清虚,不杂余物。开闭门户,不妄触突。洒扫精肃,常若神居。唯置香炉、香灯、章案、书刀四物而已。”

在此一段对忏悔之所的描述中,惟独突出“清虚”二字,只有洁净的场所和洁净的身体才能感召到神明。所以道教提倡的忏悔不是单纯地心理治疗,而是希望通过忏悔的形式起到涤荡身心的作用,消除身心口三业障,以洁净之体恭迎接神明下降,从而才使拜神具有了灵验效用。

道教中特别推崇一句话叫“我命在我不在天”,一个人能否通过自我努力改变命运的走向,重点在于其能不能够放下心中的欲求,这是脱离爱河尘沙的前提。道教谓之“修持”,一方面靠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神明的加持,另一方面需要依靠信众自我的行动力。当二者合一,便可以事半功倍。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虔诚信仰祖师的原因所在。

做到这一重境界的原始出发点,依旧是基于每个人的“心”。心中一念,才能生出万千法门。“爱河千尺狼,苦海万丈深。欲求无上道,一念便纯真。”祖师真言,讲的仍是“一念”,莫起诸多妄心。唯有“六欲不生”,才能够“三毒消灭”,常清常静才可以“渐入真道”。

道教祖师多是以功行成神。信仰道教、信仰神仙,不是简单地信奉某一位得道祖师可以凭借无穷法力来帮助自己解决各种难题。这样的信仰是功利的,是以香花灯水果的供奉来换取神仙的法力护佑,甚至是一种变相的权钱交易。真正发自于真心的信仰,是能够从祖师的行迹中寻找到激励自我前进的法门,寻找到自己的真道所在,这正是道法自然所强调的“自然”。

我们拜神仙、学神仙,归根结底是要用于自己的日常修行中,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道教劝善,劝的是每一颗迷途知返的心。若能使天下人醒悟不痴迷,也就不枉费道藏经典的卷帙浩繁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18年5月2日南阳市监狱才给我外诊检查,在南阳市眼科医院有钟建胜主任的检查诊断结果,不让我看,钟建胜主任让给我做CT检查,监狱狱侦科干警不让给我做CT,也是
  • 【市委书记: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快速复工复产】2月18日下午,省政府副省长、市委书记杨光荣深入界首市砖集镇姜洼村、颍南街道王方社区,实地查看了封闭式管
  • #活力佳大,魅力校园# 【战“疫”金句】“我年轻,还没有成家,没有负担,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我的家人也理解和支持我,让我去抗击疫情一线吧!我的过去和现在确实
  • !他是钢铁直男,会送我没啥用又占地方的超大玩偶,也会因为我说好遗憾去重庆没有吃很多好吃的,就陪我去重庆,吃火锅,吃脑花,排老长的队买一杯奶茶。
  • 更换手机号前千万记得变更这些信息↓↓ #微软手机操作系统停更#更换手机号前千万记得变更这些信息↓↓ #微软手机操作系统停更# via.人民日报#微提醒# 【换手
  • 郑重说明:承受不了市场起伏不定规律的就不要来了,能看懂的一起来全网数据公开透明,总发行量:2100万枚,每天恒量产币,随着共识度的增高,价值也会相应提高。现在的
  • 可你对我的,跟你对别人的都是一样的,那我为何又要当个替代品呢。后来要跟她解释清楚,他出去给她打电话,我一个重度痛经的人,从冰箱里拿了冰啤酒干了,干完就吐了,吐了
  • [兔子]创新创业办公室组织九大科技协会例行会议 今日新创业办公室组织九大科技协会例行会议,到会的有建模,通信,机器人,云计算 ,微电 ,科协负责人,并且特别邀请
  •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吉林教学基地组织双辽、靖宇、抚松等地800多人开展线上电商培训;吉林省万和电商短视频创业学院聘请10名专家开设100节线上《新手成长营》课程
  • #范世錡[超话]##范世錡青青子衿#FSQ #范世錡我有特殊的沟通技巧# FSQ#范世錡0323生日快乐#其他人是头顶星辰,是南迁候雁,你不一样,你是老潦笠翁,
  • たかせまな「あだ名はまなふぃということと、特技は英語と言わ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加藤さんと少しですが英会話ができて嬉しかったです!言っていただけたように、英語でイ
  • (贴心小提示:组合版块有自己创建大V组合的功能哦,粉丝们可以尝试创建自己偶像的追星小基地的)更多热门大V组合请看,#微博热门人物# 请看 ​​​low货[拜拜]
  • #抗疫最前线# 【花都中行累计发放贷款近亿元,惠及10余家抗疫企业】#FM962#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行花都分行充分发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
  • #杨紫[超话]# ​[心]#每日一善[超话]# [心]#阳光信用# 紫圈•八荣八耻以专注自家为荣,以粉籍吃瓜为耻。以团结友爱为荣,以争吵内斗为耻。
  • 【人称江浙第一女富豪“宾利姐”车库停满豪车,却找不到对象】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也得益于国家地位的提高,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富人,比如非常有名的马化腾、马云
  • 揪一个宝宝得同款一箱[太开心]12.31开#是我太嫩了##吃货##吃货在这里##吃货种草机##吃货秀#二次打卡mountain coffee因为准备去cl
  • 有的肥胖基因能增加脂肪储量:对我们的史前祖先来说,压力意味着自然灾害或者野兽的逼近,机体需要额外的能量来应对食物短缺或者与野兽搏斗,因此快速储存脂肪的过程非常重
  • 虽然这些可能让自己很累了,但每个人似乎都是这样吧 2. 看到小孩子的不认真,慢慢也能理解未来对待孩子的心。谈过的每一场恋爱我就觉得真的挺失败的,每一份感情我都去
  • 当然,这并不代表新视界解散,反而,我们可以更加集中精力的分享更加优质的内容,所以,大家要一如既往的关注本号,简放以后独立的个人观点,只会在我自己的账号发布。最初
  • 那时我想到,之前他也有在哪里说过,任何时候粉丝回馈给他的,都是正向的反应和评价,觉得有些担心。大好日子里我想的太多反而给自己找不开心了,其他人都在过年,我就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