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楼市新政:二孩三孩家庭可多购一套房,增值税征免年限5改2】5月14日凌晨,东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东建〔2022〕4号)》及相关政策解读,出台楼市新政,继续加大松绑力度。全文如下——
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东建〔2022〕4号)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保障刚性住房需求
认真落实《东莞市住房建设“十四五”规划》,租购并举保障好群众多层次的住房需求。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加强对新市民、青年人、各层次人才、中低收入户籍家庭等重点群体的住房保障。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建筑面积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三限房”试点项目建设,推进存量配建安居房尽快移交和配售配租,解决本市户籍居民和符合条件的人才的住房需求。鼓励城市更新项目配建共有产权住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租住政府保障性住房可据实全额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购买共有产权住房可依规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二、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
结合本市实际,加强对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分析研究,并适时优化相关政策,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的住房改善需求。响应国家优化生育政策的精神,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居民家庭,允许其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其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需提供购房之日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4个月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解决“一房多证”历史遗留问题,对居民家庭持有或购买“双(多)证房”但实质作为一套住房使用的,在核验购房资格时,该“双(多)证房”视作一套商品住房。
三、满足合理购房信贷需求
积极支持居民合理住房信贷需求。商业银行要准确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鼓励银行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的购房人,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稳定住宅用地供应
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优化住宅用地出让条件,合理调控供地规模、节奏和结构。鼓励开发企业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根据商办库存情况合理确定住宅用地商业配比。分期缴纳土地价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缴纳不低于50%的土地出让金后,各相关职能部门可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行政审批手续。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注重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建设完整的居住社区。
五、提高商品住宅品质
落实《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督促商品住宅严格落实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商品住宅必须满足的基本品质要求,鼓励开发企业自主提高品质建设标准,支持提高绿色建筑等级、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商品住宅优质优价。购买政府认定的绿色建筑商品住宅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可依规上浮20%的额度。
六、优化预售资金监管
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强化预售资金信息化监管。根据商品房项目建设工程造价、施工合同金额以及项目交付使用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额度,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资金。监管额度内的资金按照工程建设进度予以拨付,专款专用,超出监管额度的资金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取使用。
七、优化服务便利交易
继续优化并定期更新“房价地图”,进一步加强房价信息公开。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强化信息互联互通,逐步推行“交房即发证”。推进抵押中房屋交易,实现抵押权注销登记、二手房买卖转移登记、抵押权首次登记一次申请并办。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的可以进行交易转让。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相关政策措施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
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东莞监管分局
2022年5月14日
东莞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政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东建〔2022〕4号)政策解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东莞市适时优化购房政策,自今年5月1日起恢复个税购房政策,优化人才购房和新入户购房等政策。结合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相关精神,东莞市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莞七条”),并从5月14日起施行。
本次出台的“莞七条”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立足于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主要从七个方面作出优化调整:
一是保障刚性住房需求。发挥好保障性住房“兜底”作用,切实加强对新市民、青年人、各层次人才、中低收入户籍家庭等重点群体的住房保障。通过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通过配售“三限房”、安居房等,降低符合条件的刚需群体和人才的购房门槛;鼓励城市更新项目配建共有产权住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大公积金对保障性住房租购的支持力度。通过夯实住房保障基础,更好满足刚性住房需求。
二是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其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需提供购房之日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4个月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居民家庭持有或购买“双(多)证房”但实质作为一套住房使用的,在核验购房资格时视作一套商品住房。结合本市实际,加强对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分析研究,并适时优化相关政策,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的住房改善需求。
三是满足合理购房信贷需求。积极支持居民合理住房信贷需求。商业银行要准确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鼓励银行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的购房人,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是稳定住宅用地供应。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优化住宅用地出让条件;鼓励开发企业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合理确定住宅用地商业配比;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对分期缴纳土地价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缴纳不低于50%的土地出让金后,可办理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报建等手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进度。
五是提高商品住宅品质。严格落实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明确商品住宅基本品质要求,鼓励开发企业自主提高品质建设标准,支持优质优价。明确购买政府认定的绿色建筑商品住宅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可依规上浮20%的额度,增强开发企业“提品质”的积极性。
六是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强化预售资金信息化监管。合理确定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额度,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资金并专款专用,超出监管额度的资金可由开发企业提取使用。改善企业资金周转,保障项目如期竣工交付。
七是优化服务便利交易。优化并定期更新“房价地图”,进一步加强房价信息公开;逐步推行“交房即发证”,有效保障买卖双方合法权益;推进抵押中房屋交易,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和风险;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的可以进行交易转让。通过系列优化措施,促进商品住房有序交易和流通。
下来,东莞市将继续牢牢把握“房住不炒”定位,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适时优化调整购房政策,减轻个人住房消费负担,进一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东莞市住建局网站)#诚信,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聚焦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 | 广州南沙新区:全面推进新区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广州南沙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发展、功能打造、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南沙被赋予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形成了“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格局。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四年跃升15位。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多重战略叠加优势更加突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作用更加凸显。

2021年前三季度,南沙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两年平均增长7.1%,居全市前列;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3%,税收总额(含关税)增长10.5%,多项指标居全市前列,经济呈现强劲回暖、稳定向好态势。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2个(累计219个);集中签约动工重点项目170个、累计投资额超6500亿元,新设企业6.4万家,发展动能加快培育。

改革开放试验田高产高质

南沙新区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深化信用信息创新应用,建设信用治理创新先行区。

新区累计推出749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分别在国家、省、市复制推广43项、119项、218项,商事登记确认制、财政管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3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3项创新成果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成功打造商事登记确认制、全球溯源体系、全球优品分拨中心、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全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全面实现社会投资项目“交地即开工”,推出160项“湾区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率先打造“无证明自贸区”,“微警认证”成为全国首个亿量级政务数据应用平台,在全市率先建设起区级“信易+”公共服务平台,推出全国功能集成度最高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整体通关效率全国领先。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区县级),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居于前列。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

南沙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推动平台载体“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人员交流“心联通”,纵深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

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明珠湾大桥等战略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地铁18号线首通段建成通车,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获批,大湾区中心区位优势日益彰显。

新区成立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规则机制“软联通”取得重大突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9月全面封顶,粤港深度合作园、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澳门印象”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规划建设香港科学园南沙孵化基地、港式社区、港人子弟学校。

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率先实现港澳和内地三种庭审模式同步运行,试点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实施港澳青年来穗“五乐”行动计划,出台实施“港澳青创30条”,落户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会,建成创享湾等8个港澳青创基地,率先实现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入驻240多个港澳青创团队。累计落户港澳企业近3000家、投资额超1140亿美元。

创新发展动能厚积成势

南沙新区努力强化科技创新,主动融入湾区协同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节点。

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等加快建设,明珠科学园已集聚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及创新平台。

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中长期规划,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正加快推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汇聚17个院士团队,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已落户,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

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3家)占全市1/5,高端领军和骨干人才增长7.9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8倍,专利授权量增长4倍。出台“科创16条”专项政策,省市区共建的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线上平台进驻774家服务机构,广东医谷获评国家级孵化器。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南沙新区以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11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26.82亿元,居全市第二,汽车制造业产值达1342.75亿元,连续四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全区首个产值规模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龙穴造船基地产能达558万载重吨,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建设并成功入选首批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区,集聚了3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出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等“独角兽”企业,吉利航天集团总部、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户。集聚了辑因医疗、天科雅等210多家生命健康企业,落户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应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

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基地全面动工,新能源汽车、海洋科技、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完善“1+1+10+N”产业政策体系,出台了促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已累计兑现奖励超50亿元。

湾区门户枢纽地位日益彰显

南沙新区与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国际交往功能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显著增强。

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超100万标箱,国际航线大幅增至134条,南沙疏港铁路全线主体工程完工,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基本建成,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完善。落户联合国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落地国际航运保险业务税收优惠、启运港退税等重大政策,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创新金融集聚成势,持牌法人金融机构占全市1/4,融资租赁企业占全国1/5,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筹建,建成首个智能化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全省率先落地自由贸易(FT)账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4800亿元。

国际交流打出品牌,连续5年举办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连续4年举办美国财经频道(CNBC)全球科技大会,成功举办第20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大湾区科学论坛、亚洲青年领袖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南沙显示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合肥五年看点】改革“放管服” 合肥市“五心”联动助力市场主体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智慧化审批,便捷化准入,‘五心’联动助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9月6日,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明在接受“合肥五年看点”媒体集中采访时表示,五年来,合肥市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聚焦市场主体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市场主体实力日渐壮大,经济发展活力愈发充沛。2019年,合肥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深化改革,营商环境更“称心”
五年来,合肥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先后实施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企业年检变年报、营业执照“三证合一”到“数证合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注册登记权限不断下放、“先照后证”“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办事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有效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全市市场主体户数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成功迈入市场主体超百万城市行列,市场主体总量从“十二五”末的46万户增加到现在的125万户。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4.44万户,创历史新高,超过杭州市,位居长三角城市群第五;超过武汉市、长沙市,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

科技赋能,进退审批更“省心”
五年来,合肥市树立智慧监管新理念,打造智慧监管新模式,以企业开办、企业注销的信息化、集成化、高效化为目标,着力打造“全天候不打烊”“全流程不见面”“全环节不接触”的行政审批“合肥模式”,成功入选全国2020年“智慧监管”典型创新十大案例。
持续升级“一网通办”系统,延伸“电子登记”方式,启用“微信扫码”签名,推广“电子执照”应用。截止2021年6月底,选择“全程网办”登记量达到30万户,“智能审批”办件率达到85%以上。有效解决了人力不足,提升了服务效率。
同时,将企业注销作为企业全生命周期重要一环,着力实施“一口咨询”标准指南、“一窗通办”集成服务、“一体联动”信用联惩。全面开展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通过统筹优化,企业注销整体提速达到92%以上。有效打通了企业注销堵点难点,促进市场“新陈代谢”。

惠企便民,包容审慎更“暖心”
五年来,合肥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面落实企业开办“六个一”工作要求,大幅提升企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申请材料进一步减少,通过“一次采集”“一次验证”,六个环节全部材料压至一套6份以内;开办时间进一步缩短,运用智能审批,全流程总时长只需4小时;企业费用进一步降低,由政府统一免费刻制公章,截止6月底,累计为17.4万户企业减免刻章成本1.2亿元。
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大力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全面实施、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市场主体创业发展六项清单》,清单实施以来,累计办理容缺审批事项140件,作出不予处罚决定130起、从轻或减轻处罚280起,办理信用修复撤下行政处罚信息290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4250户次,有效固化政策利好,彰显亲清监管,降低疫情影响,打造提升行政服务质效升级版,全面助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提质提效更“走心”
五年来,合肥市讲集成、重快捷,不断简化市场主体“烦心”事项,实化“走心”举措。一是深度融合“一窗办”。深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模式,全面优化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涉企许可审批事项,着力打好“即受即办+现场核查+联办事项+备案系统”线上线下组合拳。
二是互联互通“一网办”。坚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意愿,在全省率先推行“分段办”微改革,对申领执照、领取公章后的任意一个环节,企业可自主选择、随时随地、分段办理。截至目前,线上线下融合办件合计占比超过98%。
三是政银联动“就近办”。统筹政银联动,在全市合理布设银行代办点144处、全自助一体机51台、终端查询设备160台,开通咨询热线23条,增设线上“导办员”、线下“店小二”,做到“不打烊”“家门口”“心贴心”,为企业开办真情提供有态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政务服务。
四是异地取照“跨省办”。2019年,发出全国首张异地“零见面”审批营业执照,全面实现“长三角”政务服务受理窗口县区全覆盖。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专窗管理规范》市级地方标准,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实现“跨市通办”。截至目前,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共办件363件,提供咨询服务2136次。
五是助力防疫“绿色办”。疫情期间,先后为18家具有资质企业的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开辟审批备案绿色通道,提供“零时差”“不见面”的便利化、安全化服务,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市场主体登记业务的正常开展,力保经济“基本盘”。

科学监管,信用体系更“舒心”
五年来,合肥市加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动态调整“一单两库”事项清单,纵向实施系统内随机抽查,横向组织跨部门联合检查。
“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随机抽查、部门联查2066批次,抽查企业4820户,“无事不扰”的监管理念、“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监管方式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进一步密切了政企关系。深入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大力实施跨部门联合奖惩,先后将125645户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1883户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拦截失信企业任职资格申请2110次,对2248户企业进行信用综合评价。
按照包容审慎原则,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企业重塑信用,先后有77275户次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887户次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守信企业“一路绿灯”、失信企业“利剑高悬”的奖惩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妻不设防,总裁步步沦陷》他竟说,一切都是,一切都是玩弄大家好,我是小编,我是一个二十多年的老书虫了,自幼喜爱,你还在为找不到而焦虑吗?(点击下方可以免费阅读)
  • A、赵某签收后调解书已生效,不能再反悔B、如赵某反悔,法院应根据案件事实作出判决C、如赵某反悔,法院应依据调解协议作出判决D、赵某虽签收调解书,但可以向法院申请
  • 陪着他几部剧,从开机到关机,从小白成了老粉,看着综艺舞台剧粉纷纭入坑奔着嘉圈而来,目睹着嘉人的部队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也目睹着他越走越好,由衷为超鹅兴
  • ps:往期团款依然可享受上次的【香香流浪包】开箱实拍【香香woc发财包】开箱实拍团款都是圆圆和电阻精心挑选过哒,品质太差一眼假的不会拿来团~这次团的两款小香我个
  • 如果掌纹明显多且乱,生命线中间断开,表示中年会有手术、受伤等状况出现。如果手掌中有无数的障碍线横穿而过,并且和其他的掌纹交织在一起,如渔网一般,以致分不出哪条线
  • [哇][哇][哇] ——《别人种田我卖种子》作者:荨宴 晋江app搜id 6406656或戳链接查看阅读~电脑端戳:手机端戳: [求关注][求关注]关注+转发
  • 劳芬应该对他们了如指掌~回到正题,第二个想做父亲的人是白敬亭,但他显然是一个直男巨蟹和单身母亲。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甚至有网友曝光了他们想当爸爸的视频!
  • 其实天很蓝,阴云总要散;其实海不宽,彼岸连此岸;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这世间最好的爱
  • (何若漪)最近在研究不同国家的艺术教育体系,俄国的艺术教育和中国的很像,推崇这一套体系的人认为独立思考的创造性的创作是建立在从小培养的纯熟而扎实的基础上的,没有
  • 投资的核心是找到优质项目,而不是投了越多项目越好。投资的核心是找到优质项目,而不是投了越多项目越好。
  • 网红医院小套路(低价项目):很多医院都会打低价牌吸引用户到院,比如2000的双眼皮、99的水光针,但实际上双眼皮只是全切,什么开眼角、去皮去脂、提肌都需要另加钱
  • 【¥298 】【年货送礼】夜郎老白酒 酱客臻选-捌零年代旗舰版 茅台镇夜郎老酒 53度酱香型白酒 500ml 2瓶装 送礼品袋 满596元减298元,到
  • 听广播剧二刷天之下,听到了彭小丐一家的惨案…………只能说谢谢你三弦,哪怕是二刷还是一样的抑郁,气急攻心到想吐血,每次都是这样,虽然知道人生总有意外,但一本书这么
  • 芯片,被誉为嵌在王冠上的明珠,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这一组内涵逐渐缩小的名词,不管你选哪个,它都可以称为信息时代制造业的“粮食”。2、芯片之所以让中国人如此衣
  • #股票##A股##Hecate赫卡忒# 问题比较多所以这边再回答其它的一些关于意向jin:可以tui,现在pai了jia鸽出来以后不满意或者修改方案觉得不满意不
  • 我当时懵圈了~于是后来就和蓝师弟在一起玩耍了~但真的是很纯粹的师姐师弟那种关系~虽然有次我在他的宿舍里过夜了,陪他睡在一起什么都没发生,还听了一晚上的循环音乐回
  • 祈致福运牌[福]7⃣早生贵子白头偕老是两个人的未来,拥有爱情的结晶是每个家庭的期盼,小天使的到来维系的是一个家的幸福,新婚的夫妻,孕中的妈妈,都可以来一个早生贵
  • 【土味情话】1.“昨晚睡得一点都不好”“怎么啦”“被子太轻 压不住想你的心”2.“其实我每天只想你一次”“那么少”“因为一想就是一整天”3.“遇见你之后 我不再
  • 洗头时候掉很多头发是什么原因?夏天脱发越来越严重,想着到秋天天气凉快了会好点,没想到还是一如既往的严重,没办法了用用止脱的东西吧,我可不想这么年轻就秃了,朋友都
  • 不过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快要到半年期限的时候,老公却告诉我借钱的那位已经失联了,他满脸懊恼的求我原谅他,以后的事情都会听我的,并且不会自作主张把钱随便借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