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章已经泪流满面,久久不能平复,县长的县长朋友,也许是这个标签让我从翻翻书读到敬佩。有成就的人除了命理的成份更多的是克服人性,做到了大多人做不到的事,头脑从来不用多富有创意,任何时候都是从实际中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和困难中修行升华!一个人在你心里多久,从来跟物质无关,当他带你领略普世智慧抵得过岁月漫长,深觉不曾虚度时,有那么一丝丝的领悟,就已经让你感动欣慰,原来爱过人,和被爱人都是最幸福的事情

【#历史冷知识# 古时候没有电,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却造了“电”字?】
虽然人类开始解开“电”的奥秘,是从十八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冒着大雨放风筝”开始,真正开始“发电用电”,让我们的生产生活从此“来电”,更要等到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但中国的古代汉字里,却是早早有了“电”字。

“不来电”的中国古代,“电”字是怎么来的?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里,“电”的本字是“申”字,其甲骨文里的模样,就好像霹雳闪电在朝着四方伸展的样子。然后从周代的“金文”,到“小篆”“隶书”等各种字体,那常与惊雷暴雨“组团”出现的闪电,就变成了繁体字里的会意字“電”,然后才成了简化字“电”。清代典籍《说文解字句读》里,更生动阐明了“电”字的演变过程:“知申是古电字,电则后起之分别文”。

这个过程,也恰缩影了“富兰克林放风筝”前,中国一代代古人们,对雷电现象的观测、记录、认知。

中国古人对于雷电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代的殷墟卜辞,然后从历代官修史书到古代学者著述,乃至野史笔记小说,都有大量“雷电现象”的记录。尤其史不绝书的,就是雷电制造的各类灾害。比如《晋书》里的长安城,就曾经“大风震电,坏屋杀人”。《宋史》里的海州刺史梁彦超,也被当地的雷电击伤,南北朝年间,雷电造成的天火,在豫章郡“烧三千余家”。明代蓟州地区的“大风雷”,也是“拔木揠禾,牛马有震死者。”

可以说,自古以来,那看上去无比明亮的闪电,就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与古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天象”。

而在古代各类雷电灾害里,最为触目惊心的,当属雷电造成了一场场火灾,这事儿,就连帝王家也难幸免。三国孙权的皇宫,唐玄宗的东京应天门观,明王朝的太庙,这些古人眼里极难接近的“重地”,都曾被闪电打成一片火海。特别是明朝崇祯十六年,大明太庙遭到雷电轰击,通宵的雷雨下,“太庙神主横倒,诸铜器为火所烁,熔而成灰”。是为明朝亡国前夜,又一凄惨场景。

“皇家禁地”尚且如此,民间对闪电的抵抗力,自然更脆弱:南北朝年间的恒山宝林寺,就曾经“电火烧塔下佛面”,宋朝的“钦州大雷震”,也是“火焚城屋”,元朝年间元大都的万安寺大火,竟是“雷雨中有火自空而下”,这雷电中天降大火的惨景,甚至让“帝为之泣”。明代弘治年间的贵州雷灾,也是“击损田苗”,还“毁神乐观祖师殿”。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别管是皇帝抹眼泪,还是求神拜佛,闪电带来的破坏,都是拦不住。

也正因闪电如此巨大的破坏力,所以古人对于“电”,也是常年敬畏,因此也衍生出种种关于“电”的传说。在《山海经》里,就有了专门产生雷电的“雷泽”,负责“发电”的“雷神”长着“龙身而人手”。发展到宋代,“发电”这事儿就不是“雷神”一个人战斗了,“雷神”负责打雷,“发电”则是“电母”来负责,《集说诠真》里形容电母是“貌端雅,两手各执镜”。元朝以后的民间小说里,“电母”还多了一个通俗称号:活闪婆。

所以,很多古典名著里形容某某人轻功好速度快,往往都给加个称号“活闪婆某某某”,就是说他跟电一样快。

而除了这类敬畏与艺术加工外,一代代中国古人,也从未放弃探索电的奥秘。比如汉代王充的名作《论衡》里,就批驳了不少关于“电”的神怪传说,认为“雷者太阳之激气也”,即夏季太阳强烈照射产生了雷电,所以“天地为炉大矣,阳气为火猛矣,云雨为水多矣”,“打雷下雨”的一系列过程,几乎全部阐释。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王充还做了古代史上著名的模拟实验:用一斗水灌正在冶铁的烈火,现场顿时“气激敞裂,若雷之音矣”。这样的科学实验与结论,放在那个时代,堪称遥遥领先。

也正是类似王充这样,一代代古人精确的观测与实验,早在“富兰克林放风筝”前,中国古人就得出了许多关于“电”的科学理论:先秦年间的《庄子》等典籍里,就提出了“摩擦生电”的猜想,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也将其总结为“震为雷,激为电,和为雨,怒为风”。宋朝大儒朱熹也将雷雨生成的原因归纳为“阴阳之气,闭结之极,忽然迸散出”。明代刘伯温也科学概括了雷与电的关系:“曰雷者,天地之郁积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进而声为雷,光为电。”

这些观点,尽管与科学真相还存在着出入,却是不同时代,一批批探索者的研究心血。他们就像科学道路上的探路者一样,一代代接力,寻求着最接近科学的答案。

而且对于古人来说,这些艰苦的探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重要一条,就是判定天气。在天文条件落后的古代,“雷电”有时就是古人判断天气走向的风向标:唐代的《相雨书》里,就收录了大量判定天气的谚语,其中“电光出西北方,雨出倾壁也”正是当时公认的经验。“未雨先雷,船去不归”也是当时人们的出行参考。元代典籍《田家五行》里,更把夏季出现的闪电次数、频率、地点,都作为降雨的判断依据。清代典籍《农侯杂占》里,也有专门的“电占”,即依据雷电出现的状况,不同季节合理安排农事农时。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繁体字“電”,会有一个“雨”字头,这不只是古人对“电”的科学认知,更见证了“电”对于古人生活的价值:不只是灾难的恐惧与破坏,更是一代代中国人认知自然,思考自然,防灾避灾的艰苦探索。看上去离古人很远的“电”,却实实在在关系着老百姓地里的粮,餐桌上的饭。

梁庄十年

很薄的一本小书
四天就看完了

一共五章
第二章取名 “芝麻粒儿大的命”
主角是梁庄的女人们

有几节是描述
作者儿时的女同学们
每人的个人经历

刚读没多久
一种不适感由然而生

农村的女孩子
本就不被重视
80年代的农村
即便现在一些地方亦然
女孩读书就是走个形式
没人真的上心
谈及儿时往事
好像除了男女之事
就没有别的内容

读着读着
有一种在窥探别人隐私的感觉
让我非常不适
虽然心里知道
能够出版
必定是得到了书中人物的许可
可还是不免怀疑
这些人真的知道
自己的私事被公知于众吗?
于是心中暗自
给这本书打上了“不推荐”的评论

但是越读下去
就越明白
为什么这些女性
希望自己的事被写进书里
即使是私事
是不光彩的事

因为她们一辈子
都在无声的默默承受着各种苦难
流言、偏见、歧视、无视、家暴等等
这几个词虽然存在在社会每个地方
但在农村
广度和深度都是城市中的我们
无法想象的

没有这本书
我很难想象
农村的家暴可以是这种程度

两人结婚后
丈夫酗酒的毛病暴露无疑
每天酗酒之后都是彻夜的暴打和折磨
但白天清醒时又会百般道歉呵护
如此循环往复
到后来丈夫失去工作
更是每天以酒为生

最恶劣的一次
这位女性产后一个月
喝醉的丈夫
把刚烧开的高压锅扔向了她和宝宝
她为了保护身边一个月大的孩子
没有躲
就那样让刚烧开的高压锅砸在自己身上..

这样的事情
在我们看来
根本是犯罪无疑
但对农村妇女来说
就是日常生活
更是家常便饭...

如果没有被写出来
被多一些人看到
这样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
就会像没发生过一样
就那么被她们带进坟墓里..

隐私的暴露相比于这些苦难来说
太微不足道了

也许有人会说
即使再多人看见她们的故事
也改变不了什么
改变不了过去

但是这份被看见
就让她们的生命
多了一分存在和意义
因为她们一直以来
都是选择后被剩下的那个
长大后
也永远都是谁谁谁的老婆
谁谁谁的妈
连名字都“没配”被记住
即使她们付出的
明明比她们的丈夫要多得多得多

她们当然不是想让人看到
自己过的有多好或多不堪
而是至少能让人知道
自己活的有多努力多坚强!

我真的打心底佩服这些女性
她们太太太伟大了———————————————

整本书
我哭了两次

一次是前半部分
几位女性终于在几十年后重聚
在纷纷讲述了儿时流言的真相
和之后的遭遇以后
重新像儿时那样
集体留宿作者家中
席地而眠

描写间的欢声笑语
让我觉得她们那刻
又回到了十几岁上中学的样子
好像这几十年的磨难
都不曾经历过
好像她们还是12、3岁的青葱少女
又天真又美好
那一刻我心疼的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第二次是一位老人的去世
老人膝下4个儿子
因为伺候老人导致长期误工
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愁眉不展时忍不住抱怨几句

结果第二天老父亲开始绝食
几兄弟想都没想就一齐跪下痛哭
边磕头边求父亲进食

书里这样说道
“大哥说:‘都啥时候了,还在想你房子?爹都快没了。’
最后那句话刚出口,几个男人号啕大哭起来。”

之后别人劝他们准备后事
几个男人又哭起来

老人四天后走了
始终没有妥协

最后总共有五十五个人
从全国各地回到梁庄
他们都是老人的子女儿孙

梁庄系列三本
经常让人感到“人命如草芥”的残酷现实
既然如草芥
钱当然比人命重要

可是这家人
在生活本就困难的时候
仍然毅然决然放下工作
几兄妹累月的照顾老父亲
每每提到父亲的死
都是痛哭流涕

在那一遍遍的哭声中
我感受到了久违的
凌驾于金钱之上的
质朴的感情

包括回来送老人的五十五口人
来回路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可他们
还是回来了

书中也有一些饱含哲思的内容
比如前几天摘抄的那几句
“我不知道她是做给别人看,还是做给自己看,也不清楚她是在表演还是在表达。”
这句话我看了很多遍
回想过去
我做过的事里
哪些是做给别人看
哪些是做给自己看

也试图辨认
那些做给别人看的事
当时的我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还有后半句的表演和表达
于我而言
哪些是表演
哪些是表达
表演和表达的区别在哪里?
目的又在哪里?
———————————————
梁庄系列三本
这本最薄也最好看
梁老师说会一直继续写下去
记录梁庄未来的每个十年
直到她离开

我也会一直追下去
见证着中国农村的变化
和自己这每个十年里
眼界与心境的变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哇…居家第31天了……依旧是每天七点多被楼上小孩的蹦蹦跳跳声吵醒….在家真的每天玩手机 办公 做饭 吃饭 睡觉……西葫芦很多的时候经常炒西葫芦胡萝卜很多的时候炒
  • 我是双十一买吸奶器的时候送了一条,东西到手以后过了好久我才想起来拿出来穿,没想到上身一试,这也太香了吧!首先这个免手扶文胸的材质很棒,摸在手上就是很柔软的那种,
  • 因为成分含有香精,所以我拿它敷脸的时候确实有点熏眼睛(一股肥皂水味…)由于我是混合肌肤,冬天干夏天微油,所以冬天配合它家的渗透乳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消炎镇静的作用
  • #失散38年家庭终团聚# 4月21日,在兴平市公安局举行的“警续亲情,让爱回家” 认亲仪式上,失散38年之久的李某一家团圆重聚。2022年3月,民警发现一条重要
  • 《十善》心得分享10-3-27 《文钞》 若夫广明因果报应,不爽毫厘。堕狱生天。唯人自召。 因果报应是自然规律,有什么因得什么果,里面没有人为因素。有人为因素,
  • 后来这件事情随着时间慢慢的平静下来,肖战的事业也是遭到了困难,一年之后的肖战才发文向大家道歉,有网友觉得这个道歉来的太晚了,但是肖战真的做错了吗?在那段时间中,
  • 带有音乐的项目,比其他项目多7.7%的可能性售完,并且28天后,价格较mint price上涨71.5%。3d项目虽然比其他项目多2.2%的可能性售完,但是28
  • 都非常便宜,你也可以根据朋友的MBTI人格来送给他们五一宅家礼物[哈哈][跪了][二哈]。并且我自恋一下:很多单品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一样一样的!
  • 当提到“任嘉伦”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一些上了年纪的网友们并不知所言是谁,但是对于喜欢追剧的小迷妹们而言,这个名字真的是太过于熟悉了,任嘉伦不仅演技相当精湛,而且
  • 这种迫切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古代书法是文本式的,注重阅读,因此强调点画和结体的表现。书法的形式构成我在《形势衍》一书中说:“书法就是线条对空间的分割”这个观
  • 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
  • 【纵论新时代下影视编剧的机遇和挑战 首届“全国编剧对话成都”活动在成都影视城举办】#小郫播报# 11月29日,首届“全国编剧对话成都”活动在成都影视城四川传媒学
  • 而后发泄完情绪,看到妻子因为担心而流泪(封面)又看到了山中的美景,变得积极面对生活,也发现了很多乐趣。夫妻二人在这段短暂的时光里收获了很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也意
  •   “在过去的24小时里,哈里收到了对他家庭的严重威胁。本周四,曼联队长马奎尔的家中发生了一场大恐慌,柴郡警方不得不来到他的家中进行彻底清查。
  • 1978年,宗庆后顶替退休的母亲,去到母亲所在的农校办纸箱厂当推销员,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宗庆后走上了一条经商之路。】在那个“二马一王”还没有一飞冲天的年代,宗
  • 我是一棵兔兔树 p1是my自设微博的棉花娃娃浓度实在是太低了真的很想扩一些棉花娃娃妈一起玩呜呜呜(砰砰磕头)[悲伤]可以一起帮对方抢娃/蹲娃/抢娃衣[悲伤]有过
  • #热播韩剧指南 ##弹子球游戏 ##柏青哥##金敏荷##电视剧柏青哥Pachinko[超话]# 那个不停昏古七的意大利女记者提到自己的采访中有问到一个看似有点
  • こくみん共済 coop ホール/スペース・ゼロ提携公演 舞台「アオアシ」 2022年5月18日(水)~22日(日) 東京都 こくみん共済 coop ホール /
  • 拥有15年保险金融行业经验,2019年创立天启母婴联盟,连接孕婴童行业的上下游品牌、商户,致力于孕妈与儿童的健康和生活服务,同时关注女性成长,创办天启妈妈学堂,
  • Hi~对自己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发现再也找不到日常的快乐,吃的快乐,玩的快乐,追综的快乐,嗑cp的快乐等等等,即便是最近人生有值得庆贺的大事件,快乐也就持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