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路上,一个面无表情的脑内“戏精”》 文|读者:马臭臭

我在北京工作,就职于互联网公司,用行业术语来做自我介绍的话,我的用户画像包含如下几个关键词:女生,90后,软件园,回龙观。我的白天与青春全都奉献给了软件园,夜晚则属于回龙观。不过我相信,命中以上条件的人群,肯定在不少数。

本来,我打算找个步行即可上班的房源,奈何公司附近人多房少,十平米的单间,房租大概要三千块,因此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租房范围扩大,于是就搬到了“码农”密集的回龙观一带。

从我住的地方到公司,直线距离将近六公里,实际路程大概九公里。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但这一段却没有一班可以直达的公共交通。

所以我的通勤方式有以下几种:我可以选择步行二十分钟或者坐两三站公交到达地铁站,坐一站四分钟的地铁在西二旗站下车,出地铁后步行几百米,到公司的摆渡车站点,再乘坐摆渡车行驶两公里到达公司;我也可以选择打车或者骑共享单车出行。这几种方式所耗费的时间差不多,均在一小时左右。

其实相比距离公司几十公里的同事来说,我的通勤算是便捷并且可选择的,而如何通勤,取决于多个因素:当天星期几,是否雨雪天,是否生理期,是否想“摸鱼”。

通勤,是每个身在北京的职场打工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除了雨雪大风天气和身体不适外,我基本不会选择地铁出行,太拥挤。只有一个进站口,外面一侧墙见方的区域,被钢铁护栏隔成十几列,早高峰时段,还需要蛇形排队。

虽然地铁两三分钟一趟,但趟趟人满为患,车门一开,下车的人寥寥,看似只能容纳一两个人的空地,每次也都会有十个八个人硬着头皮挤进去,排在中间的,基本上脚不沾地就能被拥架上去,摔了都顾不上尴尬。人一多,就难免有人插队,插队的人本来排在队尾,未等前面的人行动,便瞬间窜过来,上不去就顺势站在第一位,很多时候,没有人指责,大概在互联网工作的人都有点“社恐”,也有可能是不想因此引发争吵,从而影响了一整天的心情。

胸闷、焦虑、怕跟别人踩着撞着,每当此时,我都后悔为什么不早些出门,但是被窝里真舒服,尤其是冬天,多躺一分钟就好像能多获取一小时的能量。早晚高峰的地铁里没有舒适的社交距离,总让我想代入《甄嬛传》里华妃娘娘的那句:可是去上班的人真多啊,多得让我生气,你试过从八点排队到八点半也上不去车的滋味吗?

我死命又漠然地盯着某个点,醉心于自己的胡乱琢磨——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大家都打算留在北京吗?当初我为什么来?想起来了,为了我的梦想与热爱。我喜欢这里浓浓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儿时课文书里提到的地方,可以抬脚就去;各种各样的话剧展览,第一时间就能感受欣赏;那些知名的公司企业,也会有去工作的机会。现在想想这些,我依然觉得无比欣慰。

作为地铁十三号线与昌平线的重要换乘枢纽,西二旗站的吞吐量,在整个北京都榜上有名,它就像互联网从业者的耶路撒冷,站内的广告位永远被各种招聘和职场类的APP占满,它就这样从早到晚,见证着无数人的加班升职,来往匆忙。

软件园里大厂云集,百度、新浪、网易、联想、滴滴,都只相隔一条马路,后来腾讯也搬到了这里,拥堵程度可想而知,两公里的路程,有时摆渡车要行驶半个小时,甚至不如步行来得快。

尤其在周五晚上。周末的序曲从周五下午拉开,辛苦工作了一周,彼时,同事们的表情和语调不自觉变得轻松欢快,互侃的频率较前四天直线上升,下班时间一到,大家从公司大楼鱼贯而出,地图上的路况显示瞬间变为深红色,但即使堵车,人们也不急不躁,刷着手机聊着天,仿佛周五晚上的时间无限长,可以随意挥霍。

雨雪天比周五晚上更可怕,在雨雪天能顺利打上车,是需要很大运气的。有一次下班正逢下雨,我本计划打车回家,订单发出,显示前面还有一百多人在排队,预计等待一个小时,我便先去食堂吃饭,饭毕,终于轮到我,但页面提示附近司机较少,正在扩大派单范围,不过最后仍是无人接单,订单被系统自动取消。我欲哭无泪。

等我赚了大钱的,就在离公司最近的地方买个房子,什么堵车、打车都与我无关!这种时候我经常这么想。不过转念一想,赚了大钱之后我还会在这里工作吗?在这里工作会赚到大钱吗?好像都不会。我跟老家的朋友抱怨,朋友说要不要考虑回来,没有户籍限制,没有租房和通勤压力,朝九晚五,也挺舒服安逸。

但回到老家,我能干什么呢?如果不回去,我要一直这样工作吗?工作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赚大钱吗?我想起《老友记》里的钱德勒,作为一名数据分析师,他有着令人艳羡的独立办公室和极高的薪水,但这不是他喜欢的工作,尤其是在发现罗斯爱恐龙、瑞秋爱时尚、莫妮卡爱烹饪,而他们都在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时,后来他终于鼓起勇气,选择从事自己一直向往的广告行业。

扪心自问,我的工作是我热爱的吗?我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通勤途中,真让人迷茫。

因此多数情况下,如果天晴能扫码,我都会选择骑共享单车上班。一站直达,就不会思考太多无解的问题。九公里,正好与我们老家到县城最繁华地段的距离一样,所以骑车时,我经常能想起小时候去城里,我坐在自行车前梁上,那时我觉得路程好长好长,长到我昏昏欲睡,屁股硌得生疼。

如今,可能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时间和距离的感受有了变化,也可能是参照物更多,数不尽的高楼商厦,路旁总有花,三月有桃花,五月有月季,七月有牵牛。四十分钟,我听音乐或听书,看经过的车牌,数红灯的秒数,想想三餐吃什么,总觉得路程没那么远了。

骑车通勤的人很多,回龙观有一条自行车专用路,这条路平坦开阔,抬头远眺,青山清晰可见,它有一段与地铁轨道平行,每隔几分钟,就有地铁隆隆而过,下班的时候,高楼里万家灯火,马路上霓虹闪烁。我不再想这个月的KPI有没有完成,也不会想买房买车,更不会想生活中的纷繁琐事,那一刻,我还是那个骑着单车的无忧少年。

五六年来,在软件园和回龙观这两点之间,地铁、打车、单车,各种通勤方式,我交替尝试。这条通勤路上,这段二三十岁的人生路上,每天都有无数的同行者,却又好像只有我一个。在路上,我从未停止思考,尽管我思考的事情,有的没有答案,有的毫无用处,但我同样享受其中。

#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电气##绿色转型#
【施耐德电气:将碳中和融入主业,迎接双碳挑战】

“共赴零碳未来,可持续不止这一步!”最近,知名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中国确定“双碳”目标已过去一年有余,其中,相关政策明确提及“打造绿色标杆企业,完善各环节管理和服务机制”。

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企业赋能行业发展的“必选项”之一。在减碳之路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形成共鸣,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认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在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由可选题变为必选题之后,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将“双碳”目标变成企业的可持续性实践,而不是仅仅留在口号层面。

一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施耐德电气一直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核心,提出将可持续实践融入业务发展的全链条体系的理念,通过数字化与电气化加持行业绿色未来。这种将“碳中和融入主业”的发展模式,将助力行业创造出更多绿色可能。

为什么把减碳变成可持续性的实践中,“融入主业”如此重要?

首先,业务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减碳和降低对环境影响的可能;其次,只有融入主业,才能在业务运行中不断地产生经济收益,从而保证行动的持续性;另外,只有融入主业,才能让减碳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不断促进实践层面的关注与创新。

而施耐德电气也做出承诺,到2025 年,企业将在自身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到 2030 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到 2040 年,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的碳中和;到 2050 年,实现供应链运营层面的净零碳排放。

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的绿色收入——即能对气候产生积极影响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收入——已占到其总收入的70%以上,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80%。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能够切切实实带来经济效益。

“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与数字化形成“合力”

业内人士认为,在数字化的助力下实现“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上下游形成“减碳合力”,是施耐德电气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成为行业企业佼佼者以及重要参与者的关键。

施耐德电气有关负责人介绍称,在设定目标的基础上,该公司在设计、采购、生产、交付等各个业务环节都竭尽所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借力数字化技术打造了端到端绿色供应链。其中,数字化不仅搭建了贯穿供应链上下游的能源消耗衡量和分析平台,还能不断识别更多的减碳点,有针对性地帮助提升流程效率和能源效率,实现全产业链的增效减排。作为实现碳中和的最佳武器,数字化技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从设计开始,站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思考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施耐德电气在2012年就自主设计和开发了生态标签Green Premium,它要求产品在后续的生产阶段采用可再生材料及回收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节能降耗,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保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在产品生命终止阶段,Green Premium生态标签为产品元件的循环利用提供充分的信息,帮助客户践行循环经济理念。让客户可以公开、透明地看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影响的信息,直观了解其绿色表现。

二、绿色采购,则是与碳排放最为集中的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携手减碳。长期以来,施耐德电气坚持对供应商进行碳排放水平评估与要求,同时为有差距的供应商提供支持,包括提供精益生产、数字化方面的咨询,助力供应商节能降耗。

上海新通联是一家与施耐德电气合作了近20年的包装供应商。随着业务发展及公司规模逐渐扩大,这家企业迫切希望通过精进内部管理来提升竞争力。施耐德电气为新通联实施了精益生产咨询,打造精益产线,推动精益化生产与运营,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产品级、设备级、工厂级的互联互通,促进其循序渐进实现绿色智能制造。新通联也实现了将设备利用率提高20%以上,设备能效节约30%,并成为中国首批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

三、在绿色生产环节,通过践行数字化、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三大方式来推进和加快“零碳工厂”的建设。

施耐德电气有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施耐德电气23家在中国的工厂中,已有15家工厂在屋顶部署了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大量可再生绿色能源。“我们在中国23家工厂中,有14家是‘零碳工厂’,4家是碳中和工厂,15家是工信部认可的国家级绿色工厂。除自身工厂外,我们也采用‘太阳能+微电网’的解决方案,为中国用户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确保用电的安全、稳定、绿色。”

施耐德电气也为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旗下欣美电气打造以微电网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对屋顶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的预测和优化控制,令欣美电气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年度增长146%、年度新能源渗透率提高至70%、年度电费总支出节省30%以上。

四、绿色交付,则需要通过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减少交付过程中的碳排放。到2025年,施耐德电气承诺一次和二次包装中100%不含一次性塑料。同时,通过大数据和AI算法,施耐德电气持续提升物流环节的效率,降低交付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碳排放。

从绿色设计,到绿色交付,施耐德电气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始终贯穿端到端绿色供应链。施耐德电气有关负责人介绍称,碳排放打破了系统边界,数字化则是实现端到端可持续发展的利器。从施耐德电气在全球41个国家完成的230多个客户项目来看,通过数字化技术,客户的碳足迹实现了最高50%、平均20%的优化,在节能降耗方面实现了最高85%、平均24%的优化。

“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和行动,不仅让我们离自身目标越来越近,也帮助供应商和客户提高了能源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端到端的共同升级。”

更多“绿色可能”已在不远处

施耐德电气不仅是可持续的践行者,同时也赋能者。2021年推出的“碳中和服务解决方案”,更是集成了施耐德电气的可持续经验和数字化技术,通过“四步走”,为中国企业提供从顶层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全面解决方案。

第一步,战略规划,建立可持续愿景和战略;

第二步,体系设计。设立减排目标,明确减排路径,确定目标和行动的优先级;

第三步,执行优化。运用数字化手段落实减排项目和举措,以提高绩效;

第四步,绩效展现。持续追踪碳减排结果,建立长效创新机制。

通过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领先解决方案,从2018年到2021年第四季度,施耐德电气已帮助全球客户减少了3.47亿吨碳排放,计划到2025年,将累计为客户减少8亿吨碳排放。

业内人士认为,实现碳中和离不开全球行业企业、机构的广泛参与及共同努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及机构加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列,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关系的将进一步紧密,更多“绿色可能”或将在不远处变为现实。

最近看到两组创造历史记录的数据,但说起来并不是那么值得高兴。

第一组数据:

2021年最新的人口出生率公布,全年我们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只有7.18‰,创下建国以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去年全年我国的净增人口(相比前一年总人口增加数)只有48万,创下自1962年以来的新低

第二组数据:

2021年数据尚未出炉,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813万对,同比2019年下降约12%,创下17年来新低。

一组新低的人口数据,一组新低的结婚数据,其实总结起来就四个字:

人口危机

之前的文章中我很少讲人口的问题,我也无意像其他自媒体一样散播焦虑。

但数据摆在这,既然都说楼市长期看人口,我想还是有必要说说现在的状况会如何影响未来楼市的走向。

要更细致地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能只看出生率和结婚率这两组数据。

无论你是来自三四线的小城,还是来自一线的特大城市,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这几点现象:

第一,老龄化

无需多言,摆数据就懂。

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2016年这个比例只有16.7%;

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2016年这个数据比例只有10.8%。

不难看出,我们的老龄人口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在联合国常用的人口老龄化划分标准中: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标志着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而世界卫生组织把老龄化的社会细分为:

“老龄化社会”、“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三类形态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标准分别是7%,14%和20%,

按上述这2个标准,我们100%已经属于老龄社会阶段。

所以,别再提什么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实际上已经是了。

第二,结婚率在下调,同时离婚率也在增加

还是数据说话。

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达到373万对,离婚登记数量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疫情时代,某种程度上助推了这个趋势。

因为经济的情况、因为生活不确定性的增加,很多处在婚姻状态中的人们,开始动摇、迷茫,属实正常。

比如2020年5月的时候,疫情刚有缓解,深圳就曾出现过一轮离婚潮。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现代人对于婚姻的态度。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以前的人面对婚姻受挫的态度,那就是:

“继续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

但现在的人不一样了,婚姻观念更加开放,婚姻关系一旦受挫,许多人想得就是: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这种更为关注个人感受的婚姻观念,同时也带来了第三种现象:

晚婚、不婚现象增加。

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

与之相对应的是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从3.9%增至19.9%。

也就十几年时间,年轻人的想法就从“这个年纪还不结婚”变为了“年纪轻轻结什么婚”。

除了晚婚,选择不婚的人也在增加。

在最近国家卫健委的例行发布会上,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已经承认:

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

不婚人群具体有多少,还很难用具体的数据去统计,因为如何界定不婚人士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但你去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看看现在的年轻人的留言,看看现在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就知道卫健委官方的说法不是偶然。

说了这么多,其实上述这些现象,可以直接用四个字来概括——

时代变了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的时代,变的不仅是人口趋势、还有人自身的观念和选择。

所以,不要担心人口会不会出现危机,因为担心也没有用。

我们必须承认: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未来会是常态。

在这个新趋势下,一个现象已经出现:

未婚买房的意愿和比例在不断增加。

根据艾媒咨询《2021中国单身群体调查》的数据显示:

90后群体中27.3%的受访用户已经购房,41.3%的受访用户已有购房计划;

95后群体数据中,也有21.1%的受访用户已经购房。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以一线的深圳为例,根据房天下的统计数据:

2021年,深圳购房者中,未婚占比31.9%,相较2018年的20.8%,增长超过10%。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单身人群中,单身女性的购房比例明显在上升。

2021年深圳未婚女性购房者占比17.7%,相较2018年增长6.7个百分点;

从年龄上看,2021年,30岁以下购房者占比13.7%,相较2018年增长5%;,其中30岁前单身女性占比5.3%,比2018年增长2.3%。

数据揭示的现象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单身女性更愿意也更有能力买房

以前,女性的经济关系是依附于家庭,甚至直白点说是依附于男性的,所谓夫为妻纲,本质上是经济问题。

谁把握经济命脉,那谁就是纲、谁就有话事权!

而随着女性的独立意识的不断启蒙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已经能够自己把握自身的经济主权。

这个时候的女性,相比拥有婚姻,她们更在意的是拥有房产。

过去女性关注的大事,传统默认的步骤是:

恋爱(!)→结婚(!!)→买房(!!)

而现在的步骤开始转变成:

买房(!!)→恋爱(?)→结婚(??)

感叹越多越在意,问号越多越犹豫。

在深圳这些一线城市,这个现象尤其明显。

说穿了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城市这里的单身女性职业发展更好、经济实力也更强,她们自然会比其他城市的女性有更强烈的购房需求。

从这个角度延伸开来看,无论你以后是想买房还是卖房,有一点你必须清楚:

购房者群体的结构、尤其是一线城市的购房者结构已经变了!

单身人士尤其是单身女性,未来会成为各个新房、二手房的常客。

这样的现状,会给楼市带来一个结果:

城市之间楼市持续分化

简而言之就是三四线小城市遭殃,大城市不受影响。

为什么是这个结果?

因为总结过去的经验,人口问题往往不在大城市中爆发,只在中小城市受影响。

参考率先遭遇人口和婚恋问题的日韩,是老龄化、低生育率社会的代表,但它们的大城市并没有出现人口危机:

在日本,最大的城市集群是东京都市圈,2020年东京都市圈人口达到3600万,是整个日本的3分之一;

在韩国,唯一超级大城市是首尔,人口达到1004万,占全国人口的19.2%。

只要是集中资源、集中就业机会的大城市,就会有人口虹吸,这是城市化历史的经验。

事物都是相通的,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也避免不了类似的规律。

三四线城市如果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人口持续流出,就会逐渐被淘汰;

一二线城市继续保持经济竞争力,就能持续吸引人口、留住人口,甚至成为提供人口增量的主力军,

比如深圳,出生率长期排名全国第一。

所以我们必须更新一个观念:

大城市以后不仅会是存量争夺的赢家,还可能成为人口增量竞争的赢家。

简而言之,就是既能“抢”、也能生。

过去十多年,城市之间的人口规律可概括为——三四线生娃,一二线抢人。

但随着人口的迁移变动,未来很可能会演变成——一二线生娃、三四线没人

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当然,除了人口优势之外,别忘了前面提到的购房者结构,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往往是年轻的单身汪聚集地,他们将会是未来房产的一大需求来源,

楼市的底层逻辑终究是供需。

当你环视一周,发现:

不生娃也好、不结婚也罢,回归底层逻辑,对于大城市的楼市而言,其实并没有改变什么。

楼市的底座,终究还有支撑,只是看你在分化的大行情下,有没有能力选到那些底座最稳的城市罢了。

《两组人口数据,跌破眼镜!接下来还能买房吗?》
最近看到两组创造历史记录的数据,但说起来并不是那么值得高兴。2021年数据尚未出炉,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813万对,同比2019年下降约12%,创下17年来新低。
https://t.cn/A6iSZ0l8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唯一应该厌倦的就是那些黯淡无光的日子,改变自己内心是第一步,把思想化作行动,拥有独立人格,提升自己,幸福会如阳光一样,出现在黎明破晓时刻。GAA
  • #扎心学长[超话]# 好坏过去为相遇,一切为你我伏笔! 夏天风羊吃草饱,渴望你我爱怀抱! 生活我们顽强行,每步崭新起点信! 不美好为迎美好,困难为努力让道! 不
  • ”啊啊啊啊巨可爱 朵朵 我亲亲亲抱着朵朵就是一个大亲亲[舔屏]太可爱了吧你 还带着电音可爱哭了[舔屏]蕾蕾晕船的时候好像那个小鸭子表情包可爱的呢这张合照妹妹巴巴
  • 她觉得和金龙两情相悦是真爱呢,对方浪漫多金,哪怕是个Du贩她也认了,而且在她的世界观里,畅快淋漓的过那么一段自己真正想要的日子再全部失去,也比凑合平淡的过一辈子
  • 从住宿、交通票务,到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可以说是携程的业绩全面爆发,并非是单一需求推动业绩增长,而是旅游市场全面爆发。1、携程业绩翻倍,小众目的地成热门旅游消费
  • 很爱很爱我们在暴雪时分 如果你有时觉得生活太苦了 不妨点开在暴雪时分 来听一个和童话故事般美好幸福的故事 给苦苦的生活添一丝甜蜜一点美好一份幸福 当你重回现实时
  • #美食外行谈[超话]# 《我的黑莲花王妃》短剧《水迟音冷华景》 《霍先生乖乖宠我》短剧《玄泠宿封尘》 《收服冷面将军,夫人她娇软又腹黑》《苏芷絮季廷礼》
  • 你做这样的人玩,但对方级别高,以不变应万变,涂涂画画便无趣了。在对境中,你知道有些事必须这样做,有些事完全可以放飞自我。
  • #穿越火线[超话]# 喜欢的动漫出了手办,而且刚好是我最喜欢的角色,真的很心动谁懂啊,一定要拿下来,把号出了去买手办。主播:打野如果是我队友,我现在已经挂在泉水
  • 从前总是找儿时朋友诉苦(不在近旁)可是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吧,开导了我那么多回,辛苦啦。你可以开开心心地做价值低但能让你快乐的事儿,你可以觉得做了个不大明智的选择
  • ”“感情不是你等几年就会有回报的。”“成年人的快乐就是:买单不皱眉,事业有方向,低谷有人陪。
  • 我:吃什么妍:我都行我:我也都行,你想吃什么妍:我也都行我:走吧先下楼,边走边想到楼下了,两人不知往哪走我:去哪个食堂妍:都行两个人在楼下站了三四分钟我:你决定
  • 我拿到的是林思琪的角色,我这个角色大概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天生长了兔唇,然后因为样貌问题,从小被父母遗弃,被同学嘲笑,由此因为被世界的恶意所伤害,而选择延续恶意
  • 抛开渎神这一项,群众感到愤怒的理由是:赵世子本就宅,前几年掷圣杯都没请出来。很难确认台媒说的是真是假,如果为真,就赞一句城里的人真会玩了,也难怪张兰在听闻儿子要
  • 人这一辈子不一定每次都要赢,人生的常态就是输,我们努力的意义有時候也不全是为了结果,过程的喜怒哀乐,得与失或许在人生公长河里更有急意义,从失败中获取成长,从成功
  • 她比起那些世俗的姑娘,她从来不单方面收我任何礼物,她说“即使你爱我,对我好,也会让我感受到压力,我想让你也得到与之对应的爱。她是如此清醒,与任何人都有清楚的边界
  • #大v聊车##问界##全能极氪001猎装进化#《窥视理想MEGA这次试驾的公关打法》这次理想MEGA的三亚试驾,感觉理想的公关传播打法又有新的一轮更新迭代,一些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
  • 热心的点点立刻跑了过来,“冰冰哥就是这样,你别生气啊,你的朋友叫龟龟,那他应该就住在湖边附近吧?”小松鼠忙解释“我叫点点,冰冰哥没有要吃我,他救了我,不然我
  • #崩铁代肝[超话]#摆摊摆摊 v:qaq101qaq0 来个板板吧 诚信代肝以肝多单2.0全包320单主线85 接机械与黄金小全包320 蝗灾350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