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第十章性光识光

回光之法,原通行住坐卧,只要自得机窍。吾前开示云,“虚室生白”,光非白耶?但有一说,初未见光时,此为效验。若见为光,而有意著之,即落意识,非性光也。子不管他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何谓无念?千休千处得;何谓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乃正念,与平日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凡人视物,任眼一照去,不及分别,此为性光。如镜之无心而照也,如水之无心而鉴也。少顷,即为“识光”,以其分别也。镜有影,已无镜矣;水有象,已非水矣。光有识,尚何光哉?

子辈初则性光,转念则识,识起而光杳不可觅。非无光也,光已为识矣。黄帝曰:“声动不生声而生响”,即此义也。《楞严推勘入门》曰:“不在尘,不在识,惟还根”,此则何意?尘是外物,所谓器界也,与吾了不相涉。逐物则认物为己。物必有还,通还户牖,明还日月。将他为自,终非吾有。至于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明还日月,见日月之明无还也。天有无日月之时,人无有无见日月之性。若然,则分别日月者,还可与为吾有耶?不知因明暗而分别者,当明暗两忘之时,分别何在?故亦有还,此为内尘也。

惟见性无还,见性之时,见非是见,则见性亦还矣。还者,还其识念流转之性,即阿难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也。初言八还,上七者,皆明其一一有还。姑留见性,以为阿难拄杖。究竟见性既带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传送识、阿赖耶识),非真不还也。最后并此一破,方为真见性,真不还矣。

子辈回光,正回其最初不还之光,故一毫识念用不着。使汝流转者,惟此六根。使汝成菩提者,亦惟此六根。而尘与识皆不用。非用根也,用其根中之性耳。今不堕识回光,则用根中之元性。落识而回光,则用根中之识性。毫厘之辨,乃在此也。

用心即为识光,放下乃为性光。毫厘千里,不可不辨。识不断,则神不生;心不空,则丹不结。

心静则丹,心空即药。不著一物,是名心静。不留一物,是名心空。空见为空,空犹未空。空忘其空,斯为真空。
达道居士译文:

吕祖说:回光功法,不论行住坐卧,都能够实行,并不拘于形式;但只要自己得机得窍。我在前面曾经提示过:“虚室生白”那句话,那光不就是白色吗?

但有句话要提醒大家,开始炼功,从未出现过光的时后,忽然虚室生白了,那就是炼功的效验。如果出现了光,而你的心意却去追随它,于是就落在意识界里去了,那光就不是本性之光了。所以你决不要去管它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什么叫“无念”?就是佛家常说的“千修千处得。”什么叫“生念”?就是佛家常讲的“一念一生持”,这里指所生的意念,是一种正念,与平时的念头不同。“念”这个字是“今”“心”两字组成的念,今心为念,念,就是现在的心。这心也就是光,就是用来作炼丹的药。

一般人看外界的事物,随便举目用眼光一看,还来不及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这时的眼光还属于“性光”。就像镜子和静水一样,映照出各种影像,本是无心无意。过了一会儿,那眼光就成为识光了,因为它已经在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了。镜子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镜子了;静水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静水了;光里面带有意识,还叫什么光呢?各位在回光时,开始时是一种“性光”,转念之后就变成“识光”,因为意识一生起,光也就杳无踪影,无从寻觅。这并不是说没有了光,而是光已经转化成了识。黄帝说过:“声动不生声,而生响”,就是这个意思。《楞严推勘入门》说:“不在尘,不在识,惟还根。”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尘”指的是外物,佛家称之为“器界”,与自我毫不相干。心如果去追逐外物,那就是把外物当作了自我。外物的属性,总归要返还给外物。比如说,通气是门窗的属性,但通气要还给门窗;明亮是日月的属性,但明亮要还给日月,硬要把它当作我,始终都不会为我所有。按照这个道理来推论,直到有一个属性不能返还给人了,这东西不是你的自我,又是什么呢?将明亮还给日月,但日月被你所看见过的那部分明亮,却不能返还。天空看不见日月的时候,人却没有见不到日月的感想。如果是这样,那么区别日月的属性,还可以为我所有吗?不知道根据明暗来区别的属性,当明和暗都忘掉的时候,那区别又何在?这里面也有着返还,那就是所谓“内尘”。只有达到“见性”的阶段,那才是没有返还。不过,在见性的阶段,“见”并不是真正的见,所以连“见性”也还给人家了。这里所返还的,是那种随意识念虑而流转的“见性”,也就是《楞严经》上释迦向弟子阿难所说的“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他阐述“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加上传送识和阿赖耶识)、“八还”时,前面七种识,都一一论证他们存在返还,但到了第八识,姑且留下这个“见性”不谈,当作阿难的柱杖。我们追究一下见性这回事,即然它带有“八识”,那就不是真的没有返还。如果连这个也给破掉了,那才是真正的见性,真正的没有返还了。

各位回光,正要回那最初没有返还的那种性光,所以一丝一毫意识念虑也用不着。牵引你意识念虑在流转的,就是那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但能使你成就菩提(正觉)的,也只有这六根,一切尘和识都用不上。这里,不是讲利用那六根本身,而是利用那六根中的属性。现在你如不想陷堕入识的困境,那么在回光时,必须利用那六根中本原之性;如果带着识去回光,那就是利用那六根中的识性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在这个地方。

总而言之,用心用意就是识光,放下意念就是性光;这里头有毫厘千里之差,不可不去仔细地分辨。要知道识不断,神就不生;心不空,丹就不结。心静就成了丹,心空就成了药。不执着任何事物,叫作心静;不留恋任何事物,叫作心空。空,如果是能够发现的空,那空就不能算空;直到空得忘掉了空,这才算做是真空。

摘自:劝学网——道家思想

太乙金华宗旨——第三章回光守中

回光之名何昉乎?昉之自文始真人也。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谓精思者此也,纯气者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此诀,乃有中似无。久之功成,身外有身,乃无中似有。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中自然一点真阳,忽生黍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光之回,即火候也。

夫元化之中,有阳光为主宰,有形者为日,在人为目,走漏神识,莫此甚顺也。故金华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气,非止一时之妄念,直空千劫之轮回。故一息当一年,人间时刻也,一息当百年,九途长夜也。凡人自嘚的一声之后,逐境顺生,至老未尝逆视,阳气衰灭,便是九幽之界。故《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学人想少情多,沉沦下道。惟谛观息静,便成正觉,用逆法也。《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间》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是也。”得此一节,长生者在兹,超升者亦在兹矣。此是贯彻三教工夫。

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大地,日月照临,无非此光,故不独在身中。聪明智慧,一切运转,亦无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天地之光华,布满大千,一身之光华,亦自漫天盖地。所以一回光,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子辈思之,一日不静坐,此光流转,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工夫下手,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间断为妙。工夫始终则一。但其间冷暖自知,要归于天空海阔,万法如如,方为得手。

圣圣相传,不离反照。孔云:“致知”;释曰:“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但反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识二字之义耳。反者,自知觉之心,反乎形神末兆之初,则吾六尺之中,反求个天地末生之体,今人但一、二时中间静坐,反顾己私,便云反照,安得到头!

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谓着念于鼻端也。亦非谓眼观鼻端,念又注中黄也。眼之所至,心亦至焉,何能一上而一下也,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此皆误指而为月。毕竟如何?曰鼻端二字最妙,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初不在鼻上,盖以大开眼,则视远,而不见鼻矣;太闭眼,则眼合,亦不见鼻矣。大开失之外走,易于散乱,太闭失之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得中,恰好望见鼻端,故取以为准。只是垂帘恰好,任彼光自然透入,不劳你注射与不注射。

看鼻端,只于最初入静处举眼一视,定个准则便放下。如泥水匠人用线一般,彼自起手一挂,便依了做上去,不只管把线看也。

止观是佛法,原不秘的。以两目谛观鼻端正身安坐,系心于缘中,道言中黄不必言头中,但于两眉中间,齐平处系念便了。光是活泼泼的东西,系念两眉中间,光自然透入,不必着意于中宫也,此数语已括尽要旨。其余入静出静前后,以下止观书印证可也。
缘中二字极妙。中无不在,遍大千皆在里许,聊指造化之机,缘此入门耳。缘者缘此为端倪,非有定着也,此二字之义,活甚妙甚。

止观二字,原离不得,即定慧也。以后凡念起时,不要仍旧兀坐。当究此念在何处,从何起,从何灭,反复推究,了不可得,即见此念起处也。不要又讨过起处,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此是正观,反此者,名为邪观。如是不可得已,即仍旧绵绵去止,而继之以观,观而继之以止,是定慧双修,此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观也。止而不观,名为有回而无光,观而不止,名为有光而无回,志之。

达道居士译文:

吕祖说:回光这个名词,始于何人?始于文始真人(关尹子)。回光的时候,则天地间阴阳之气无不凝聚,所谓“精思”,所谓“纯气”讲的都是这回事。开始实行这一个功诀时,是“有中似无”;日久功成,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那就是“无中生有”。要专心炼功一百天,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那才是真正的神火。在一百日之后,光自然会凝聚;人身中的一点真阳,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就像夫妇交合会怀胎一样,此时必须平静地去等待。光的回法,以及回的程度,就是人们常说的“火侯”。

在广袤的造化之中,有阳性的光在作为主宰。有形体的就是太阳;在人身中就是两眼,通过眼光走漏神识出去,那就是最顺当。所以金华功法,就不能让它顺当,而是采用一种逆法。

要知道回光不仅是返回一身的精华,而且是返回造化中的真气;不仅是制止一时之妄想,也是解脱了千劫之轮回。所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一年,就是人间的时刻;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百年,那就是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

人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诞生出世,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一直到老,从来不曾逆视过。阳性的气逐渐衰微,逐步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所以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你们学道的人原是“想”少“情”多,因而沉沦在下道之中,只有内观于息静,才能成为正觉,这里用的正是那种逆法。在锻炼中眼睛最为重要。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也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都在强调这个。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长生之方就依靠它,飞升之术也是依靠它。这是贯通了儒、释、道三教的功夫原理。

光并不在身中,但也不在身外。请看山河大地,日月光华照耀着它们,所以光不独在身中。聪明才智,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亦无一不依靠此光,所以它也并不在身外。天地的光华,布满了大千世界;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铺天盖地。因此只要你一回光,那山河大地,一切事物也跟着回光了。

人的精华是向上凝集在眼睛中的,这可是人身上一大关键。你们想一想,假如一天不静坐,那光随视觉而流转,能有个完吗?如果能抽出一会儿的时间来静坐,即使是万劫千生,在其中也能了彻。万法终归于静,这一条是真不可思议呵!这真是最玄妙的道理。然而着手炼功,还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不间断的炼为妙。功夫始终是一贯的,不过在炼功过程中,却冷暖自知,只能由个人去体会了,总之要达到海阔天空,万法如如这种境界,才算是入门得手。

自古以来,圣师代代相传,从未离开“反照”这一说。孔子云:“致知”,释迦号:“观心”,老子云:“内观”,皆是指此一法也。但是“反照”这二个字,人人都会说,却大都不能做到入门得手;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真正函义。“反”者,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返回到自己身体和精神还未形成的那种阶段去;也就是在自己六尺之躯当中,反求那个天地尚未形成以前的本体,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学道的人,只知道每天静坐一二小时,反思一下自己种种的行为,便说做到了“返照”,那怎能叫彻底呢?

佛道二教的教祖,叫人静坐时观看鼻尖,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集中在那鼻端那里;也不是让你把眼观盯着鼻端,而意念又集中在中黄部位。因为眼睛所到之处,心意也跟着到此处;心所到之处,气也跟着到了。这怎么能一上又一下?又怎么能忽上忽下?照这种理解法,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认指为月”的妙谕了,什么是“认指为月”,就是说有人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人看,那人没看月亮,只看着他的手指。回归正传,那么究竟要怎么办才好?我说就是这“鼻端”二字最妙!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标准,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面,因为静坐时,眼睛开得太大,就看得过远,于是看不见鼻子了。眼睛闭得过头,就等于合上了眼,于是更看不见鼻子了。太开的缺点,是眼睛外走,容易产生散乱现象;太闭的缺点,是眼光内驰,容易产生昏沉现象。惟有眼垂帘得适中,恰好能望见鼻尖端,最为恰当,所以取鼻端以为标准。这只是让你垂帘的做到恰到好之处,使光自然透入,无需你主动注射或不注射。

眼睛看鼻端,只是在最初快要入静时,举目一视,定个准则,然后你就放下不去管他。好比泥水匠人砌墙挂线一般,他把线挂起来,便照着这线一直往上砌,并不需要一边在砌,一边老是注意去看线。

止观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并没有什么秘密。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观看鼻尖,然后正身安坐,把心联系在“缘中”部位。佛家言“缘中”,就是道家所说的“中黄”同一道理。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初学的人,只须于两眼中间与眼珠齐平之处,联系意念就可以。光是活泼泼的东西,在两眼齐平处联系意念,那光就会自然而然的透入,并不必要将意念集中在中黄部位。我这几句话,已经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其余入静、出静前后应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参考隋代智顗大师所着的《小止观书》印证。

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无所不在是为“中”;整个大千世界都可以包括在里面,聊以指示造化之机,必须缘着这条路入门。所以“缘”字,就是“缘”着这一起点来开端,来萌芽,不是叫你定定地去攀缘着它,此二字的意义,真是太活了,太妙了!

“止”和“观”这二个字,原是离不开的,那也就是“定”和“慧”也。以后大家在静坐时,如果有染念出现时,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可以找一找这个念头出现在何处?从何而起?又从何而灭?反复追究,一直追到追不出结果来,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最适合是达到所谓“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这种程度,像这样才是正观,若不是这样,就不是正观,叫做“邪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以后,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那么仍然绵绵地止住它,接着又去观它,观到合适的程度,就再去止住那观的念头,这种功法,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也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回光。回者就是止;光者就是观。止而不观,称为有回无光;观而不止,称为有光无回。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一点。

摘自:劝学网——道家思想

《把日常过成剧本杀》by老天鹅啊

悬疑 | 职场 | 成长 | 双向暗恋 | 第一人称
8分,小王&陈先生 最近让我有点惊喜的一篇文,冲着悬疑+剧本杀来看的,看完才发现其实日常的比重更多(当然生活何尝不是一次剧本杀呢)。

按理说这不太像我会喜欢的类型,但看完意外觉得不错,重点是我很容易与女主共情,又太喜欢男主啦!这篇文剧情以剧本杀和日常交错展开的方式,在记录女主小王作为一名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思考和成长。

女主为积累写作素材去玩剧本杀,渐渐从萌新成长为领会到剧本杀|精髓的人。这期间她也接触到了其他几人:男主陈晨、烦恼家族内|斗的大小姐、已婚出|车九 年下的温柔阔太、甘愿堕|落与漂亮姐姐纠缠不清的大学生。
————————————————
❖ 女主人设:
女主来自小地方,学|历一般,见识不多,是名职|场新人。她主职是教培行业的化学老师+号运营,平时也爱好写文。

她社恐、爱宅家、社交范围窄,属于涉世不深的成长型,看起来懵懵懂懂,其实吸收能力强。她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容易满足,对快乐的感知力强,虽然一直是乖乖女,但内心也有不驯、想尝试的一面。
————————————————
❖ 男主人设:
男主的家境不太好,虽然颜值很高,但成长的路上遇过不少波折。他主职是新媒|体运营,平时也会写文+写剧本杀故事。

他是个坚持自我的人,看起来高傲嚣张、du舌(第一次剧本杀时不太讨喜),是不吐不快的类型,还很。但实际了解后会发现,他是个让人很有安全感的智性恋男人。

他有清晰的人生规划,业务能力强且敬业。他同时非常会经营生活,正直有责任感,哪怕人|生天坑开局也不曾怨天尤人。他还有温柔细心的一面,会给女主一些工作生活上的指引,但也会尊重她的选择。
————————————————
❖ 4次剧本杀(不太复杂):
1. 6人本格宫廷本(内容简略)
2. 5人变格仙侠本(男主是作者)
3. 5人本格校园本(男女主掰头)
4. 4人变格恐怖本(女主引领全局)
————————————————
❖ 感情线:
男女主在剧本杀活动里相识,之后又因工作有了更多交集,多次相处交流里他们渐渐更了解彼此,也发掘出对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我很爱看他们俩的互动!虽然只是普通人的一些日常,但更能让我感同身受。不只是男主在引领女主成长,女主也同时在感染着男主,这个互相疗愈的过程很温暖。

于是男主自然表白,女主也勇敢回应,很高兴他们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真希望有这样一对普通却可爱的恋人在平行时空里生活着。
————————————————
这篇文开篇比较慢热,文风平实直白,多是平铺直叙。但它总体来说是渐入佳境的类型,所以阅读时一定要有点耐心(起码要熬到入V)。

因为以女主视角的第一人称行文,所以文里她会围绕着她的职场生活和人际交往,进行自我剖析,并对人生产生各种思考。

虽然有些想法还比较稚嫩,但这也是个探索自己、直面未来的崭新过程,文里的很多思想输出不仅说教意味不浓,还很有代入感,她的一些心路历程时常和我有重合,读起来十分有意思,也为我看待世|界提供了些新的角度。
——————
比如她关于【表里世|界】的想法,她认为大部分循规蹈矩的普通人都属于【表世|界】,他们追求的是安稳;而又有某些人(剧本杀遇到的小伙伴们)属于【里世|界】,他们在追求刺激,可能在堕|落。

她认为她和男主是相反的人,男主看起来站在【表里世|界】的中间,但其实内心无限趋于【表世|界】(遵循道德准则,不行虚伪之事);而她本是个向往疯狂的人,却在后天教育中慢慢定型变乖,只是一次次剧本杀,为她打开了【表里世|界】之间的通道。
——————
而正文完结后会有个男主视角的番外(有趣又可爱),里面会有个反转!看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前文铺垫的那些细节真的都是伏笔(还以为是我想多了呢),果然生活也如一场剧本杀!
————————————————
❖ 阅读指南:
1. 作者将文归类于幻言,所以某些生活逻辑无需深究。
2. 男主有过几任前女友,女主也曾有过暗恋多年的白月光。

#夏日读书企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兜兜转转到现在,我也觉得没有什么是不会变淡的,感情更是如此,自己看得开就行,过好自
  • 客观上说,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不同层次的学校绑在一起,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强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
  • ”我们要心无罣碍,一心称念佛号,念到头也没有了、手足也没有了、天地粉碎了、世界不存在了,悠悠扬扬、飘飘渺渺,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如游丝般充塞于整个宇宙虚空。我们念
  • 让每一天充满善良,让每一刻保持智慧,人生只有好好觉知,活在当下,才不会虚度。让每一天充满善良,让每一刻保持智慧,人生只有好好觉知,活在当下,才不会虚度。
  • [晕]【十二星座最佳好友排行榜】★第一名:处女-细心、谨慎、负责和可靠,让身边的每个人心里都觉得很踏实很温暖很安慰。不少细心的观众发现,剧里面的学校、医院、书店
  • 网红推广 ➕2️⃣每天单子不断 又有新顾客约推 ❤️你不尝试 你就永远体验不到人脉带给你的利润每天守着仅有的那些好友刷屏有什么用! 做微商就是要不断的更新人脉
  • 就比如,一旦对方没有秒回她信息,或者没有按照她想要的方式来爱她,她就会陷入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中,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整天像个怨妇一样,疑神疑鬼,那你觉得
  •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曾经总是想象着不期而遇的场景,可当真的遇见后,想说的话已然早已忘记,才明白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回忆再怎么美好,始终只是回忆。生命中的相遇,竟是如
  • 海王全球本周42个市场收1.264亿,累计2.613亿,吸金同期速度比正义联盟领先65%,倍杀神奇女侠中国发挥出色,次周仅跌42%,累积1.892亿,已经成为华
  • 她的处事风格真的不适用于我,我真的还不能做到一个人隐瞒太多,我有太多想一吐为快地时候了。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无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华,也能安顿一个人的时光,当你拥有
  • 不要以为进了婚姻围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了,认为不用再花精力花心思去负出,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只有懂得维持感情的人才会有快乐幸福的婚姻,只有领悟到婚姻在绵绵
  • #吴海媛[超话]# #碎玉清吟吴海媛# 220928【图片】官推更新 [] 220928 진짜가 왔다 조나인 선생님과 함께한 DICE Challeng
  • 第一眼看到就心动的人,多看几眼会更喜欢呀,想来想去,都是想你月色真美,风也很温,我的意思是我喜欢你我想变成一阵风,这样的话,想你了就可以去撩一撩这是最甜的月份,
  • ​‎ ͏ 帮你提升正偏财运催旺贵人人‮,缘‬生意‮业事‬越来越好‮顺越‬利⚠特别是在庚子‮很年‬多人一‮始开‬就不好,更需要提升财‮转运‬运你运好了才‮更会‬顺
  •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
  • 如果 林洛雪回头找我 我的小鹿又乱撞 渣如果我某天早晨起床 发现我没有那么喜欢钟白 跟她分手 渣如果我某天早晨起床 发现我没有那么喜欢钟白 我又没有跟她分手 渣
  • (对的,当初因为担心手残会贴歪,我买了两张膜)但是卖家的回答也有点让我意外。本来想也许是自己技术不好,比不过天桥上的贴膜专家,就去问问卖家吧。
  • 8月19日上午10时许,医院向社会发布急诊医学科临时停诊一天的通告,密切接触者全部转运隔离,组建新的医护团队接替工作,在科患者及陪护人员转至过渡病房接续治疗,风
  • 针对假期出行,不少地方也提出了“就地过节”的倡议,本地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秋高气爽的季节,在城市中赏秋、露营,宅酒店,不出远门也能享受假期的美好,带上家人、约起
  • 认识每一个人都感觉是我成长路上的助力(? 有你们让我的青春丰富多彩且快乐难过都是暂时的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图文没什么关系 just记录[爱你]阿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