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难容”讲的究竟是什么理?#传统文化#

“天理”的含义

《道德经》中有一句广为传诵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既阐明了道教信仰的主旨,同时又点出了人类社会秩序存在的根源,即是以天道自然来构建人间的社会秩序和文明体系。

《庄子·天运篇》中也曾提到:“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这同样是在强调人事应该顺应天理,才可至万物太和。

在道教的修炼体系中,遵循“天道”的法则是个人修炼成仙的基本前提。但因为世人多是存在私欲的,很多时候无法做到顺自然,所以总是会做出违背自然天道的事情。在面对一些恶人恶事时,老百姓总是会发出“天理难容”的感叹。元曲中有一折戏叫《朱砂担》,其第四折的标题便是“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那么,此处所言“天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天理,或者称为天道,顾名思义就是天之道、天之理,是具有永恒普遍意义的自然法则的运行方式。中国人对于“天”的信仰,可上溯到远古时期。

天,在中华文化中有三重不同的含义:

第一是指自然界之天,是有形有相的实体;

第二是指以天为代表的虚空自然,可以以阴阳的法则来调和万事万物的生老病死和祸福吉凶;

第三是指人类社会道德的最高准则。

谓“苍天有眼”,则是结合了第二和第三重含义来理解的。如某人做出了非道德之事,触犯了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基本道德公约,必定会遭受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

《老子想尔注》中提到:“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也。”此即是善恶皆有报应的普世价值观。

善恶如何评判

只不过在现实中,善恶报应有时候并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中有一段唱词,写道:“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那么,苍天又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手段来对人间的善恶是非进行评判呢?

《太平经》有云:“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是说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善恶的种子,今日所做之事必定是明日果报的根源。

道教在看待此问题的时候,着重强调要把善恶报应的关系放到宗法体系中去认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便是儒、道两家均强调的“承负”之说。道教讲的是‘承负’,着重强调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

在“承负”说的理论架构下,人们为善、为恶不仅仅是和以后的某种报应相关联,而是将善恶报应放在和身边万事万物相关联的完整体系中去认知。老子讲“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承负”的根本理论依据,也正是天道运行的基本法则。

天道,是道家推行的一种效法于自然万物的思想体系,其核心观念是“一气化三清”。这既是道家的神学观,同时也包含着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在道家的认知中,天地间的一切——包括人类在内——都是阴阳运化产生的。神仙对人世间的掌控,不会体现于直接参与人类的日常行为中,而是通过阴阳的协调与运化,使万物实现自生自灭、天生天杀的自然之道。

万物得以有序运行的基础,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阴阳共同构成了物质的整体,所谓“孤阳不长,孤阴不生”,万物皆是阴阳的结合体,或阴或阳的单方面增长或消亡,都是不符合道的运行法则的。放到人间社会中,此方法同样适用。善恶是和阴阳相对应的,只有平衡阴与阳、善与恶的关系,整个社会才能向着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更迭,必定都逃离不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阴阳互相制衡的永恒法则。

凡是天理难容的事情,其首先必定违背了人伦道理,更违反了阴阳平衡的自然法则,所以一定会受到某种惩罚。这种惩罚不单是来自于外界的力量,更是因为自身的阴阳失衡而导致了自食其果。所以百姓在讲“天理难容”时,其实已经在无形中秉持了朴素的道家真精神了。

再回归到《窦娥冤》中的那句千古一问,其实并不是天道不会对恶事做出干涉,而是天道的调和方式并不一定会表现为人们所期待的结果。民间还有一句俗话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道家也有“速报”和“迟报”的说法。

《太上感应篇》中提到“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强调的是善恶的累积终至于果报,所以才会得出“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的结论。此观点也正是道教“承负”之说的核心特征。

而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行为都是复杂的,往往均是善中带恶、恶中有善,单纯的善恶二分法并不足以解释说明全世界。若不懂得保阴护阳,只是一味地去积愚善或灭一切恶,并不能换来功行圆满的果报。

天理容不下的是不仅邪恶,更是对阴阳平衡的破坏。唯有复归于朴,从阴阳回归到混沌的质朴,调阴阳二气为一个整体,这才是道家追求的最终理想境界。

作者:清虚道人 腾讯道学 https://t.cn/Rcdt451

何为寿命与慧命

一 、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
由无而有谓之生,
能令生起的事物不断生长,
得以延续的有机体谓之命。

所以,
生命不仅限于动物,
一切植物皆能生长,
皆有限期的延续,

所以,
一切植物皆有生命。

人之老死,
与值物的枯死,
同样是有生必有死。

今天,
我们讨论的,
不是值物的生命,

也不涉及其他动物的生命,
只限于人类的生命。

人类生命的组织,
不外物质与精神两大元素。

人的生命,
是否健康正常,
要视乎组织生命的两大元素能否获得平衡发展。

如果偏于物质,
或偏于精神,

人的生命,
必然毛病百出,
甚至走向死亡边缘。

佛经将构造人体的物质部份,
名为色蕴。

精神部份,
名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
合言之名为五蕴。

五蕴中的色蕴,
是指人体中的物质元素。

例如 :

人体中的骨骼,
是地的元素,
属于坚性;

人体中的水份,
是水的元素,
属于湿性;

人的体温,
是火的元素,
属于暖性;

人体可以俯仰屈伸,
行动进止,
是风的元素,
属于动性。

地水火风四种元素,
能构造万物,

因名四大,
有形色可见,
故名色蕴。

五蕴中的受,
指人体五官对外界环境的感受,
领纳于心,
引生情绪反应谓之受。

因外境有顺逆,
人的感受便有苦乐之分,

苦则憎,
憎则嗔,
嗔则烦恼无尽。

乐则爱,
爱则贪,
贪则欲望无穷。

人生于世,
生存于顺逆二境不断交替中,
憎爱贪嗔的心理亦恶性循环不已。

因而产生种种颠倒妄想谓之痴。

人的生命,
既充满贪嗔痴,
也就带来罪恶与苦恼的命运。

五蕴中的想,
指人类意识的想像力,
人因外境牵心,

故心取境,
构成概念,
安立名言,

分别是非好丑,
而产生喜怒哀乐种种意念,
谓之想。

五蕴中的行,
其定义是迁流造作。

人对外界之顺逆二境,
引生内心的反应,

经过思考、
判断,

而策动于语言行为,
心理学称为人的意志,
佛学名为思心所。

人类精神界,
除前之感受及想像外,
一切有关心理活动,
皆属于行蕴。

五蕴中的识,
定义是对境明了识别,
心理学名为认识,

但认识只限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生起见、闻、嗅、味、觉、知等识别作用。

佛学认为,
人除眼等生理器官,
对色等物质产生认识,

感受、
取舍,

以及意志活动等作用外,
还有微细的精神活动,
及精神的主体。

前者是唯识宗所立的第七末那识,
后者是唯识宗所说的第八阿赖耶识。

末那译名意。

因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
引生自我的观念与执著,
产生我见,

我慢、
我爱、
我痴等心理状态,

恒审思量,
因名意识。

以七识执我,
引起眼等六识的心理活动,
对色等六尘,

产生感受、
领纳、
占有等反应。

又名意根,
是我法二执的根本。

阿赖耶识译名含藏,
可分为能藏,
所藏及执藏。

因此识是人类生命的主体,
亦是宇宙万法的生因,
以其能接收眼等六识所传递的经验 ——

业种子,
妥为储藏,
为储藏业种子的仓库,
因名所藏;

以其能保持业力种子,
令其不失不坏,
作为开展未来一切现象的主因,
因名能藏;

以其是我执的发源地,
第七识依之坚执自我,
而产生我见,

我爱、
我慢、
我痴等心理病态,

因名执藏。

由精神与物质等五蕴所组成的人类生命,
是不断成长,
不停的衰老,
而终至于死,

所以说 :

有生必有死,
但死并不等如生命的完结。

而是此一生结束时,
又开展另一新的生命。

所谓 :

‘ 此死彼生,
彼死此生 ’,

彼此间似乎互不相关,
实际上彼此是继往开来的过程,

人的生命物质部份虽然死亡,
但精神部份却永恒不死,

特别是作为精神主体的八识心王,
含藏著人过去所造的业因,
引生现世的结果,

再由现世行为形成不可磨灭的业种子,
储藏放入识田中,
作为引生未来生命的主因,

遂成为过去、
现在、
未来三世生命的流传,

生生不已。

楞严经说 :

‘ 生死死生,
生生死死,
如旋火轮,
未有休息 ’。

此从不休息,
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又因八识田中所含藏的业力种子有善恶好丑的关系,

而有六道苦乐天渊的结果。

虽然,
一般人仅凭眼见耳闻的官感知识,

无法理解此作为人类精神主体、
万物生因的八识心王,

所含藏善恶业种的微妙关系,
而不肯信受三世生命延续之说,

但三世生命的延续,
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
并不因一般人的不信受而不存在。

正如牛顿未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
地心吸引力已经存在一样,
可惜人没有先知先觉的智慧。

虽然先知先觉的佛陀,

把生命的原理、
识心的秘奥给人类说明,

但人仍然没有智慧接受。

即使中外古今的典籍,
很多记载著有关生死轮回的道理,
及生前死后的事实证明,

但人限于智慧,
仍然不肯相信,

宁可流浪在失望、
痛苦、
空虚的人生旅途中,

无依无归。

宇宙秘奥固无法揭开,
人生意义与理想,
也无法实现,
多么可惜。

事实上,
唯有佛教所说生命三世流转,
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
才符合现实,

人类才有希望,
有进步,
有前途。

因为依据生命三世因果轮回之理,
人的际遇随时可以改变,
而改变的主权,
又操纵在人类自己。

虽然,
人今生的遭遇多半由过去业因所招感,
但现在可从因缘方面寻求补救。

一方面停止坏的助缘,
冻结恶的种子,
使恶果不生;

一方面努力开发精神领域,
散播良善的种子。

由于理解业因所感不可避免,
则当逆境之来,
唯有逆来顺受,

不怨天,
不尤人,
才不会愤世嫉俗,
做出越轨行为,
自害害人。

即使顺境当前,
亦知世事无常,
好景不永,
不生贪恋以误前程。

如是不为物喜,
不为己悲,
不贪不嗔,
超然物外,

自然可以跳出物欲陷阱,
粉碎烦恼枷锁。

由于积极开发精神领域,
散播良善种子,
就可以取消妄想错觉,

驾驭意识野马,
纳入真理正轨;

以真理作为日常生活的指南,
也以真理作为人生旅途的依归,

使人性恢复清净光明,
使人的生命更健康,
更充实。

所以,
佛教的生命观,
是积极的,
向上的,

不但可以驱除人心的颓丧,
还可以扭转人恶劣的命运。

如果人能学佛,
彻底取消八识田中不良的种子,
洗刷人性污染的部份,

发挥人性光明至善的一面,
保证可以改善充满苦恼与缺憾的人生。

成为究竟圆满的正觉生命。

二 、寿命的长短

人的际遇,
幸与不幸,

皆是阿赖耶识中所含藏善恶业种子引生的结果,

而人的寿命长短亦然。

人的肉体 ——

物质部份,
由婴儿诞生开始,

接著是由幼年而少年、
而青年、
而壮年、
而老年,

念念不住,
刹那生灭。

今天之我,
已非昨日之我,
明天之我,
又非今天之我。

结果,
匆匆数十寒暑,
随其业力因缘,
寿命长短,
终归于尽,

所以佛说,
人的生命无常,
四大皆空,
五蕴无我。

可惜世人不知五蕴无我,
因而执我,
著我,
爱我,
为我。

在短暂生命中,
不但求财富积多,
还求寿命的延长。

讲到死字,
谁都害怕。

其实,
死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死了又生,
此后生可能比今生更痛苦,

万一不幸投入牛胎马腹,
或走向地狱之门,
才是真正的可怕。

想‭‮到遇‬‬理想远大的人,
先‭‮为成‬‬理想远大的人。
想遇到乐观‭‮极积‬‬的人,
先成为‭‮观乐‬‬积极的人。
想‭‮到遇‬‬目光长远的人,
先成为目光‭‮远长‬‬的人。
想遇到持续行动的人,
先成为持续‭‮动行‬‬的人。
你是什么人就会‭‮引吸‬‬什么人。
我若盛开,蝴蝶自来。 https://t.cn/R2WxpQ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半夜坐在这,为了卖教材也是辛苦了~还有人留言:家暴男说话不可信~李阳:就因为我跟前妻打了一架,她就扬言要彻底毁了我,要让所有中国人都讨厌我,但我依旧能坐在这里
  • 有时候觉得,童年是快乐的,如果不长大多好,可以有许多时光值得期待。有时候觉得,童年是快乐的,如果不长大多好,可以有许多时光值得期待。
  • 17.你若不来,我便无恙,18.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28.我开始明白百无一用不只是书生,还有深情。
  • 不知不觉已度过五十四个春秋,过去的时光渐行渐远,慢慢变成一串久远的记忆,既有幸福甜蜜,也有痛苦失落,今积极心态面对一切,笑对一切,看开一切,开心过好每一天,顺其
  • 又到期末……[月亮][月亮]你,只从照片或镜子中见过自己你从未看见过当你讨论你喜欢的事时,嘴角扬起的那一抹笑意或者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从你眼睛中绽放出的一丝惊喜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宇的情歌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张太太是一位著名的歌手。她不仅为丈夫创作了经典情歌,还为其他台湾歌手创作了经典作品。张宇略带沙哑的声音,将
  • 傅首尔人间清醒语录 1一旦你停止羡慕别人 欣赏自己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 长相平平 2你对人情世故的 每一分通透, 对爱来爱去的 每一份豁达, 都是用失望换来的 3
  • jyp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中韩stay加起来都没有istay零头多这个事实istay的需求和期望就一点都不看,以kstay的【需求和人气】衡量大多数活动行程,紧紧
  • 这种Be water平静下的以柔克刚与四两拨千斤,林强的真材实料可不只是嘴上说说《生姜泻心汤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于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
  • ”丈夫否认她的指控官方回应:未查到相关记录马金瑜的自述文刷屏全网的第二天,她的丈夫谢德成却向媒体回应说,他并未家暴马金瑜,也并未出轨,“如果我是一个家暴的男人,
  • 你不会让我们失去动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毫无疑问,我们有动力,我们来了,正如在我们今天早些时候的语音聊天中证明的那样,我们的维京首领们在最需要的时候聚
  • 就像件衣服可以被折叠他半晌应一句: 我怎么可能知道呵呵… 那我祝你下辈子变个女人生十八个孩子他说:关你什么事!别人都能找到你做这个的,就你找不到要么你是弱智,要
  • 不知道是失眠还是啥,起因是在抖音上面看到一个画色彩的视频,很长,但是我看完了,我突然很怀念集训的日子,就和ljl聊了起来,我发现那段日子真的很快乐,虽然我画画没
  • #韩语[超话]##韩语翻译[超话]##韩语摘抄# 독서 스크랩韩语版《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又名:《科学怪人:又一个普罗米修斯》)저자: 메리 셀
  •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兮恒说,我们在临床诊治的打鼾患者中发现,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睡眠障碍,简言之,就是说打鼾的病人不一定睡眠呼
  • "小男孩乖乖写下保证书后接警员带着他" 沉浸式 " 参观了办案区 最后妈妈再次教育儿子小男孩也答应以后不会再犯接警员们和妈妈的这一
  • 经典鲜美——双菇炖鸡汤双菇炖鸡汤是道十分经典的汤品,菌类的鲜美和鸡肉的营养完美融合在一起,从而升华,想起来就心里痒痒的,而且是容易流口水的家常菜。凭着自己的喜好
  • 他是林青霞的男神,住废弃60年的宿舍,却说过着最富有的生活还记得当年林青霞的唯一男神是谁吗?剧中和江小鱼搭档的李绮红,居然比林志颖和苏有朋都大四岁,当时真的完全
  • 还做了一小批“love u”的饼干 最近来预定cake都会送哟~因为爱你们这连着两三天的赶工 期间充斥着各种争执与“嘶吼”~因为一盘饼干被烤的过焦了 着急的我脾
  •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 感觉昨天刚坐飞机到西宁 还在怕东怕西怕被人打现在就已经睡在寝室的床上好像梦一样七天的毕业旅行从头到尾都一直超幸运很多时候都踩着点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