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 五代·佚名《望江南·天上月》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 五代·佚名《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 同:阑)
——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 五代·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 五代·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 五代·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 宋代·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 宋代·侯蒙《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墙东 一作:东墙)
—— 宋代·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宋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宋代·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宋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宋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装 通:妆)
—— 宋代·唐婉《钗头凤·世情薄》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宋代·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山缺 一作:山阙)
—— 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宋代·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宋代·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经云 :
云何比丘观察触食?

譬如 :
有牛生剥其皮,
在在处处,
诸虫唼食,
沙土坌尘,
草木针刺。

若依于地,
地虫所食;

若依于水,
水虫所食;

若依空中,
飞虫所食;

卧起常有苦毒此身。

如是,
比丘!于彼触食,

当如是观!如是观者,
触食断知;

触食断知者,
三受则断;

三受断者,
多闻圣弟子于上无所復作,
所作已作故。

佛陀开示如何观察触食?

他说了一个譬喻 :

「 触 」
就如一只被生剥了皮的牛,

因皮开肉绽的,
到处都有虫子在啃噬牠的身体;

无论是风沙尘土、
草木的针刺。

当牛依于地时,
被地上的虫子吃;

当依于水时,
水虫也吃牠;

当依于空中时,
也被飞虫所叮咬;

无论是躺着、
走着、
站着,

都受着种种的伤害及苦难,
真是苦不堪言。

所以当您在追随外境的感官之乐的同时,

就要这样观察、
思惟,

就如那只被剥了皮的牛一样,
会遭受很多的苦,
欲乐那都是苦的根源,

那么您就不会对外境的追随起了贪爱执着,
就能做到三受断。

多闻的圣弟子们对于解脱道的修证,
想要再往上进修的话,
就没有可以再向上进修的了,

因为在解脱道上所应该作的都已作好了,
就能解脱生死,

证得阿罗汉,
趣入涅槃。

三 、意思食
( 想、行 )

意思食又称为
「 念食 」。

是有漏的
「 意业 」 与
「 欲望 」 俱转,

而生希望之
「 念 」,
使有情滋长相续诸根。

意思食和五蕴中的
「 想蕴、行蕴 」
相关。

「 思 」,
是指
「 思心所 」,
有审虑抉择的作用。

身、语、意,

三业的造作,
都是思心所的发动。

若从 「 业 」 的观点来看,
思食是轮迴三界的食物。

玄奘大师印度求法 :
跋涉万里,

怀着
「 宁向西天一步死,
不愿东土一步生 」,

走在戈壁沙漠失路绝水也不回头的意志力与坚强的毅力,

这就是
「 思食 」 的作用。

望梅止渴也同。

相对如果造恶的意志坚强,
那么三恶道必有份。

佛陀接着向弟子们开示,
如何观察
「 意思食 」,
而断意思食至证阿罗汉果。

经云 :
云何比丘观察意思食?

譬如 :
聚落、
城邑边有火起,

无烟、
无炎。

时,
有士夫,

聪明、
黠慧,

背苦、
向乐,

厌死、
乐生,

作如是念 :
『 彼有大火,

无烟、
无炎,

行来当避,
莫令堕中,
必死无疑。』

作是思惟,
常生思愿,
捨远而去。

观意思食,
亦復如是。

如是观者,
意思食断;

意思食断者,
三爱则断;

三爱断者,
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
所作已作故。

佛陀说要如何观察
「 意思食 」?

就譬如 :
在人民聚居的地方或城边有火,
这个火是看不到烟也看不到火焰在烧,

那时有位聪明灵慧的人,
他是背离苦而趋向乐,
厌离死亡而欣生乐之人,

他想:
「 那里有大火 ,
虽然没有烟及火焰,

但是还是要避开那里,
不要掉落火坑里,
否则一定会死的。」

这是对于可能的危险,
有一种警惕的心。

无烟隐喻为 「 想 」,
而无炎隐喻为 「 行 」,

都是看不出来的,
但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以为看不到,
危险就不存在而陷入险境。

如果都能这样思惟与期愿,
就能避开并远离危险。

修行者,
观察意思食也是要这样,

如果能这样思惟观察,
如理作意的抉择,

与想、思、行的作用远离,

那么意思食就可以断除;

意思食断除的话,
对三界爱就断除了;

三界爱断除,
多闻的圣弟子们对于解脱道的修证,

所该作的都已经作了,
就能解脱生死,

证得阿罗汉达,
趣入涅槃。

四 、识食 ( 识 )

印顺导师在
《 佛法概论 》:

「 识指 『 有取识 』,
即执取身心的与染爱相应的识。

识有维持生命延续、
帮助身心发展的力量。」

此 「 识 」
是指执取身心生命存在的识,

能攀缘色、受、想、行;

能维繫五蕴和合,
滋养生命的识。

就是大乘所讲的第八
「 阿赖耶识 」。

有「 识 」的存在,
生命才能存在,
也因此而造就我们对生命的贪着,

当「 识 」离开身体时,
一期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佛陀开示说 :

「 诸比丘!
云何观察识食?

譬如国王,
有防逻者,
捉捕劫盗,
缚送王所 …… 」

如前须深经广说。

「 以彼因缘,
受三百矛苦觉,

昼夜苦痛,
观察识食,
亦復如是。

如是观者,
识食断知,
识食断知者,

名色断知,
名色断知者,

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
所作已作故。」」

佛陀为了教导弟子,
如何观察
「 识食 」
而做了一个譬喻,

他说 :
就像国王身边,
有防守巡逻,

他们抓到了盗贼,
国王命令他们将盗贼共刺了三百矛,

就如前面须深问佛陀的问题,
佛陀有很详尽的说明。

平常我们受一点伤都很痛了,
何况被矛刺了三百下,

那真是椎心刺骨,
苦不堪言的痛。

有情的生死相续,
皆因 「 有取识 」
对生命的执取。

五根对五境,
一直在受熏染,
对境界有很深的贪欲逼迫。

佛继续说 :
观察 「 识食 」
也要用这样的心情去观察思惟着,

「 识 」 总是依
「 贪婪 」 之心如盗贼,

伺机跃出攫夺猎物,
其后果就如被刺三百矛如此的苦痛。

对生命中深沉的苦,
要无时无刻的去体察它。

如此能够彻底理解
「 识 」 的过患,

从而能够断除
「 名色 」,

如此圣弟子们,
所有必须作的已经做完,
证得阿罗汉而入涅槃。

综观佛陀说
「 四食 」,

「 段食 」
所依即根身,

行者应观其犹如旷野中饥饿的父母食其子肉之苦。

佛要提醒我们,
对 「 色贪 」 要断,

就如吃了爱子般,
再爱都要断捨。

若能断捨,
即证三果
「 阿那含 」;

观 「 触食 」
能依指心、
心所,

应观其如被剥皮的牛为无数虫所啮食之苦,
真是苦不堪言。

佛要提醒我们对
「 三受 」 的执着贪爱,

欲乐都是苦的根源,
会带给我们种种的伤害及苦难。

若能断捨
「 三受 」,

即证四果
「 阿罗汉 」;

观 「 思食 」
犹如大火聚。

佛提醒我们不要以为做了别人看不到
「 想、行 」 的事,

危险就不存在而造业陷入险境。

若能断捨
「 三爱 」,

即证四果
「 阿罗汉 」;

观 「 识食 」
犹如三百钻矛。

佛提醒我们
「 识 」 总是依
「 贪婪 」之心
如盗贼处处抓取造业,
生死相续。

若能断捨对生命的贪着,
即证四果
「 阿罗汉 」。

「 思、识 」
二食以能引生后有之殊胜义。

行者若能依佛所说去观察、
思惟 「 四食 」 之理修行,

可断对生命种种的执着并止息爱欲,
即能证三果及阿罗汉。

不捨眾生,總攝菩薩一切法



法王念誦繼續《解脫莊嚴寶論》第九章的內容:



■捨棄菩提心的過失



捨棄菩提心的過失(壞處)略說有三:

(一)因罪業故而墮惡趣,

(二)因罪業故破壞利他之事業,

(三)因罪業故長遠的耽誤了成佛的大業。



已經發了菩提心的誓願而不能實行,就等於是欺騙眾生,其罪報就可能墮入惡趣。《入菩薩行論》云:



“若發誓願心,不能實行之,

則為欺眾生,云何度有情?”

因為造罪的緣故,就不能成就利他之事。頌曰:

“若行如是業,必難利眾生。”



因此罪業就會耽誤成佛之大業,難以趨證菩薩之道地。頌曰:

“墮入惡趣之罪力,發菩提心之善力,

二者相雜相消長,能令行者長流轉,

倍用極長之時間,始得趨正諸道地。”



喪失菩提心的原因,一般說來是這樣的:願菩提心之淪喪是說,此心捨棄了眾生,同時又以四種黑業為伴。這樣的心意,違反了發菩提心之原理,所以稱之為“菩提心之淪喪”。行菩提心喪失之原因,《菩薩地論》云:



“同時依四種毀戒之法而行,則為上品業纏全部喪失菩提心,中品業纏則為粗罪,下品業纏則為過犯而已,(故知違反菩提心戒有上中下三種之不同也。)”



《菩薩戒二十頌》中並云:行菩提心若喪失,則願菩提心亦必同時喪失也。《抉擇戒攝論》中亦說四種喪失菩提心戒之因:此即上說之二因(心捨眾生,依四黑法)再加上壞菩薩學處及滋長邪見。寂天論師云:“凡生起與菩提心相違之念,亦屬違菩薩戒也。”



■總攝菩薩一切法之「一法」,即是「不捨棄眾生」



法王開示:因此,「菩薩」要若要以一法來具足一切法,此「一法」,就是「不捨眾生」。舉例而言,若行者將目標放在要獲得聲聞獨覺果位的話,就是一種不相應菩提心的動機



以大乘菩提心而言,最需要注重的是「動機」。因此我認為「發心」和「願菩提心」,也就等同於「利他的願心」與「成菩提之心」:若捨棄眾生的話,那此利他之心就壞失了;而若不求證覺菩提,而是僅求聲聞獨覺等果位的話,也是失去此成菩提之心。而若四黑法都做的話,則可以說這兩種願菩提心都失去了。



因此,由無著菩薩所記錄下來的彌勒菩薩教示中記載:如果失去願菩提心或行菩提心的其中一種,我們就失去了菩提心;對任何發起菩提心的菩薩,如果去詆毀的話,我們也會失去菩提心。



補充一點,如果對發起菩提心者生起怨恨心,而宣揚其短處的話,也算是失去菩提心。



■「願菩提心」包含「利他」及「求菩提」二心



首先講到,若我們失去願菩提心,則完全失去菩提心戒。此處的「願菩提心」包含有兩種:「利他」及「求菩提」。若我們捨棄眾生,就失去菩提心戒; 而不僅是捨棄眾生,若不去求正覺佛果,則也是失去菩提心。



另外四黑法部分,我要再說明一下:



好像當我們講到出家、別解脫戒時,會講到「四根本大」戒,而對梵行居士,「四法」就如同別解脫戒的「四大戒」的「殺、盜、淫、妄」一般,可說是持守菩提心的根本戒律,你若犯下「菩提心四法」的其中一樣,就犯了行菩提心戒,但其中有輕重差別,等等會解釋。



菩提心戒中重要的根本戒律,主要就是「欺誑」和「毀謗」,也就是「讚揚自己功德」及「毀謗他人」。自讚毀他,尤其是針對發菩提心者的毀謗,就是破壞菩提心戒。例如對於正在受苦受難的眾生,若可給法而不給,也可說是犯菩提心戒,而當他人有過失時,如果對方已經懺悔,你不但不原諒還苛責辱罵,也是犯菩提心戒。



若捨棄大乘教導,或道貌岸然裝模作樣,明明沒有修證還裝為有等等的話,也是犯菩提心根本大戒,就如同我們犯別解脫戒的殺盜淫妄四根本戒一般。換句話說,基本上若我們犯這四種黑法,就算犯了四種菩提心的根本戒;而當生起很大煩惱心時,也可算是犯了根本戒。



在《菩薩戒品釋》 中,宗喀巴大師所造的〈菩提心儀軌〉提及「如何重受菩提心戒」。雖然有一些說法不同,但主要道理都是相同的。



犯菩提心戒有上、中、下種程度。首先,失卻菩提心的四具足條件為:



一、 做持四種黑法,

二、 對做四黑法,完全沒有任何慚愧懺悔之心、

三、 對於自己做的黑法不僅沒有慚愧心,還喜悅歡喜,

四、 不但沒有認識到不對,還認為是功德。



具備以上四條件時,就可以算是完全失卻了菩提心,必須要重受戒。



《菩薩地論》中講到,「四毀戒法」的定義與範圍:



一、 上品業纏完全喪失菩提心:犯下所有毀犯分支

二、 中品業纏喪失部分菩提心

三、 下品業纏僅為過犯



在「上品業纏導致全部喪失菩提心」部分,有人說是犯四種過患,有人說是三種,若從最多數量來講會比較好。而這「三」種和「四」種,是如何定義與區分呢?



此「四」種是:



一、「連續」。

二、「無慚愧」。

三、「慶幸」。

四、「歡喜」。



這樣分就有四種,但也有把「慶幸」與「歡喜」合二為一,變成僅有三種。



因此所謂「上品」、「中品」、「下品」的業纏分類,主要取決於所犯的「分支數量」:若犯下四或三分支,就屬於上品;若僅犯兩種,僅屬於中品粗罪;下品業纏就只是一種過犯。



將「菩薩戒四種黑法」和「別解脫戒根本戒」相比較時,換句話說,類比起「別解脫戒」的犯行時,依序是:



一、 如同「淫戒」者:自讚毀他,宣揚自己的優點功德長處,並毀謗宣揚他人過失過患,這種行為等同於別解脫戒中的淫戒重罪,這種等同重罪情況,是因為難以持守、難以做到守護。



二、 如同「殺戒」者:菩薩戒中不聽他人懺悔、不原諒他人、進行各種辱罵:就等於別解脫戒中的殺戒。



三、 如同「妄語」者:道貌岸然、裝模作樣,裝為有證量,對於大乘根器的行者,引導他修持其他小乘、別解脫戒等法門,也等同於犯下妄語大戒。



■於眾人前懺悔,來修復菩提心戒



法王唸誦課文:



違反了菩提心戒以後,如何才能復戒呢?如果是違反了願菩提心戒,就要重新再受一次戒就可以恢復了。違犯行菩提心則一定同時也違反願菩提心。因此,只要願菩提心戒能恢復,則行菩提心也會同時自然的恢復了。若因其他的原因而違反菩提心戒,也應該重新再受一次,以資恢復,至於中品及下品之犯戒,只要懺悔就可以復戒了。



《菩薩戒二十頌》云:

「若上品犯戒,應重新受之,

中品犯戒時,三人前懺悔,

(下品犯戒時),一人前懺悔,

懺者與受者,不應生煩惱,

自他心同故。」



此為《解脫莊嚴寶論》第九品〈菩提心〉。



此處說「若因其他原因而捨棄菩提心」的「其他原因」,則包括生起邪見或信他教等。以上是違犯「願菩提心」以及「行菩提心」時的復戒方式。



這裡也講到懺悔。「菩提心戒」與「別解脫戒」有所不同,因為當重大違犯別解脫戒時,不可能重新受戒,但菩提心戒若有很大毀犯,仍可復戒。



《聖菩提眷屬經》中也提及,要懺悔菩提心戒的毀犯時,若是重戒,要在十人前懺悔,輕罪五人前,也就是人數是可以遞減的,經典中有提及如何懺悔的方式。《虛空藏經》中,也有提到違犯菩薩戒根本戒時,向虛空藏菩薩頂禮或懺悔等,詳盡的懺悔方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米和面都喜欢吃,我好像不挑食,好吃的都喜欢吃~:暂时不会做饭,主要没什么机会自己做饭。近些年动物园一直在改建,有时候,只几个星期没去,就能有新的发现,可以明显
  • #coco奶茶# #网红奶茶# [给力]领取项目资料》》》  coco都可加盟官方网站,想要创业有保障就选择coco都可加盟。相信各位创业者也发现了,目前开奶
  • #文化[超话]#葬书是东晋著名学者郭璞的著作,全文不到两千字,却系统地阐述了风水理论。其五大理论亮点归纳为:一是乘“生气”论;二是“藏风得水”论;三是“形势”论
  • #今日财务头条# 来自众兴财教育的早间会报20200509 ——信息——1.中税协数据显示,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1999—2014)共举行17次,121,8
  •       4、判断处男处女及婚姻幸福与否的标准      天盘的乙或庚与地盘的乙或庚形成乙+庚或庚+乙的干干关系说明地盘的女方或男方为处女或处男且为第一次谈恋
  • !幸好这么好的一个男孩子被大家看见了 我想没有人会不爱刘北山吧 我希望在你的世界里,你不用继续做那个坚强的北哥 你可以在陈念的怀抱里撒娇 可以无拘无束的骑摩托喝
  • 有些事,不可言传,只能心悟;有些东西,不能以眼下来衡量,只要一份心得。有些东西,看似失去了,却并没有离开你;有些东西,看似得到了,却并不属于自己。是你的,别人偷
  • 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加油!
  • ”2020年 对于我们是不平凡的一年逆行的路上 有我的同事 我的同学你们都是我们护理人的骄傲一身白衣 一生白衣 为我是护理人而骄傲白衣天使们 节日快乐致未来的自
  • Day-㉝ 今天是悠闲的外贸人的周一~ 我滴客人今天休息,木有收到他们的邮件~ 明天他们就正式要复工啦!希望一切顺利! 美国还是没什么动静…… 订单都谈了三个月
  •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两天看完了小说#孤城闭,致郁[泪][泪][泪]过程中虽然有时候会恼恨部分或迂腐固执或各揣私心相互扯皮的谏官,但最后“欧阳修”的观点我是赞
  • 静卧时,你可以更轻松如意的放松自己的身体。在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卧在床上,给自己的身体一次放松的扫描。
  • 人生胜利的模式在社会里自然是功成名就,加官晋爵之类的荣耀,但是作为一个人,毫无选择的来到这个世界,活好自己这一生,但凡有机会,都能够做的好像他们自己想要的样子,
  • 我到现在都记得小时候没有空调的夏天,今天就看到了这么多何不食肉糜的言论。多少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小朋友会看到这些东西,然后转头问自己辛苦工作的父母,“为什么我没有这
  • 世间的百味与坎坎坷坷,是一段经历的磨练;生命的漫长,是一种心念的执守。即便是被漫骂、被不看好都不能决定最后的答案,就像能抓住机遇的人永远不是靠一时的运气,而是靠
  • #情感挽回# 射手座独立,也坚强;他宁愿忍受太多的寂寞和痛苦也不愿意跟任何人提起;但其实骨子里,渴望有一个避风港湾,让他去依靠,但是他必须确定那个人是否可以承受
  • 你在天堂,追寻自己的梦想,记得照顾好自己。天空白云朵朵,溢满我的思念,随风传递给您,我的深深祝福:感谢您的养育之恩,让我健康快乐成长;多亏有您谆谆教导,让我幸福
  • 他平日里尝百草集药给人治病,然而在一次偶然间发现这味带苦涩却清香扑鼻,香醇回甘的东东,且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的效果,甚是欢喜啊,于是就愉快的定其名为“
  • 两家企业之前在越南生产苹果的有线耳机,现推展至生产无线耳机。业界人士表示,苹果等美国大型企业会持续分散代工地点,因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在疫情后成为很重要的课题。
  • !)有点巧,两人是壁纸无水印邻座,当时沈黛刚抓手机壁纸高清无水印到一个灵感,落座后兴奋地打开笔记本画图,根本没留意后来苹果手机壁纸无水印ins情侣头像身边坐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