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伦[超话]#
[羞嗒嗒]#任嘉伦411生日快乐#
「昨夜

躺在床上

透过玻璃

忽然看到了流星

兴奋地赶紧许了个愿

过了一会儿又接连看见了两三颗

怀疑是不是流星雨

仔细确认

原来是玻璃上出现了一条裂缝

路过的车灯打在裂缝上去形成的

原来不是流星啊

我并不失望

反而觉得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难得的惊喜

毕竟刚看到以为的流星时的兴奋是真的

生活中已经很少有让我觉得惊喜的事儿了

去年接触到锦衣算是意外

不算锦衣奶奶

但也是在开播半年以前知道了这部剧

并一直期待着的

随着锦衣的开播

粉上了嘉伦

这是我快30岁的人生里第一次追星

我不是狂热粉

只想默默地关注着他

希望他一切都好

今天是嘉伦农历生日

我每年都是过农历生日的

在我看来农历生日更是重要

希望嘉伦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

拍的戏都能很快播出

接的戏都是自己喜欢的

我不是一个文艺青年

很少发朋友圈

更是很少写东西

这可能是我大学毕业以后写得最多字了

谢谢我人生中的一个小惊喜--任嘉伦

我不知道自己能陪你多久

但我想我应该一辈子都会记得

追过的第一个偶像吧

感谢这个冬天有你

生日快乐[蛋糕]@任嘉伦Allen 」

#书一小记# (图一是几个星期之前了,那个时候还很暖~)

今天风很大,天气很冷,心好像也更冷了……

突然读毕,好像没有了什么想说的话语。此刻,纠结、沉郁的心情伴着一次次呼吸,似乎在与窗外呼啸的寒风唱和;偏头而望去,远处依旧是红瓦衬托的天空,从雾霾浓厚的北方而来,仍旧没有看够这几乎触手可及的云朵和足以化成方格衫的蔚蓝。只是,在按键敲字的间隙,仍在寻找一种可以逃避的小路,一条幽静但不会令我恐惧的土路,丢掉当下一切从事的东西,抛却那些思考未来所引起的束缚,还有自己无意的过失所造成失望与嫌隙,走在安静的旅途上,目之所及均是青翠与生机,希望永远不会觉得劳累、不会没有尽头,也许那路的终点就会有一个长久以来期望的地方在等待着自己……

人生真的很艰难吧,我们遭受冲击的同时,又在寻求快乐,如此往复循环,不禁刺激着自己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在何处。世界真的很美好,然而走出去看看总是需要一定的代价,如果代价足以承受,我愿意,当然最好不是一个人的旅行~

也许,最近的内心状态,是一篇紫黑色的高原,我在上面游荡而又沉重喘息的同时,外表却是平静如湖面,内心的急切、忧郁和汹涌,除了走下思想与感情的高原,是否也别无他法呢?虽然,近期在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但初衷并非为了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心灵的慰藉,若是如此,我大可以去读温情系列吧(其实,我也蛮喜欢的),说到底,无非是补写很久以前的“欠账”,也许你读来会有很多地方不慎觉解,又或者只是浅尝辄止,那没有关系,读完总有收获,做与不做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吧!今日下午的读感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目前现实的躲避,将那些至少足以见人的感受倾吐而出,压缩不敢诉说的某些隐秘,也许你会知道,但是秘密的真相永远只有自己说得清楚吧!

先生以时间为经,以各派的观点、认识为纬,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大致交织、勾勒出了两千多年间中国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图景与脉络。不禁让人感叹,是需要有多么深厚的学识、多么精深的理解才有决心、有能力写下这洋洋28章的内容呢!

我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了解应该少得可怜,目前的知识还只是在于先秦诸家代表人物的区别和“烂大街”观点的保存上,于细节处、深度上、宽度上,不知相差繁几。作为一部简史,它力求以概括而又精确的语言去表达出不同哲人对世界、人、万物等的认识,叙说不同观点火花的碰撞,因此作者全书引用了诸多经典的原文,在证明某一观点并增强说服力的同时,又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至少,于我而言,多数的原文哲学话语,并未理解清楚。

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的是,从儒家→墨家→道家等的叙述,并非垂线般的直来直去,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此消彼长,各有发展和补充。它们不只是涉及了形而上的东西,关于政治观点、生活态度、性情学理等均包含在内,只是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太过俗世气息的侵染与羁绊。

儒家最早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开创者;又出现了理想主义的孟子VS现实主义的荀子;至西汉初年“独尊儒术”,才是它自产生后的第一次辉煌亮相;再至千年后的南宋,儒家再分理学和心学的交锋,两个几乎难以调和的学派在后世又是千年的传承中,不断攻讦、批判。

道家的划分,在理论上最早确实杨朱的时代,老子反而“屈居”其后,其实,由此看出,时间的早晚并非是决定理论认识的唯一因素,杨朱的“避世”和老子的“道、无名、出世”等分别对应了大致不同的时代,因为要与时代特点相应,所以单纯的时间线索就不那么重要了。庄子自然是对老子的继承,其“逍遥”的思想,就好像回忆起中学课文时的那种感受,于今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也不想再去回眸,有些记忆就留在过去,也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除了以上儒道两家外,关于墨家、阴阳家等先秦时就已经产生的早期哲学派别,冯友兰先生给予的篇幅确实相对不多,但对于初窥门径的人而言,不失为了解“旁支”学派的简便选择。

儒、道两千年来,一直是“统治”国人思想的两大派别,它们会应时而变,会在不同的方面抬高、宣扬自己,致力于在整个社会或者某一方面达到“至尊”的地位。所以,自先秦两汉以后,才会有新儒家与新道家的产生,它们是在基本不动摇孔子和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又尝试融合佛教、道教和历代传统文化思想,产生出新儒家的“心、理”两派,新道家的“主情、主理”两派。

曾经,也包括现在一直会对那些藏于深山的禅寺、庙宇充满了好奇,甚至会产生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但根本上对于更深的追求确实没有多少,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猎奇和“无知”的驱使。冯友兰先生在讲到佛教、禅宗时,说有“在中国的佛学”和“中国的佛学”之别,从字面去看,也许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是这种前后的差别,和从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原因及过程却是复杂难辨的,作者也并未对此深究,只是对佛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人物的观点作了总结性的概括。读来,仍旧感觉晦涩!

总而言之,这部《中国哲学简史》却是带来了认识上的开拓和增长,然而对我这种短期不想继续拜读类似著作的人而言,这好像又是一种折磨,尤其是最近沉郁、悔愧的心情。

如果可以,希望会再回到开始,只是尽管纳兰道出了真理,然而,如今还是一路在出发……会好吗?会的吧,恩!

為子孫積陰德

發布:行善改過清新人生

日期:2016/2/1 19:19:00

閱讀:測速度,不顯示



提示:繁體版為簡體版的濃縮版(不含評論和相關文章),如果需要看全版,請將域名中的big5改成www即可。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人能升官發財,那是他祖上積德了”;“哪家子孫這麼出息,真是祖宗有德”。事實的確如此。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的老人,甚至祖祖輩輩的先人,有沒有行善積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這個道理有很多歷史上的實例可以佐證:

  隋朝名臣楊素年輕時非常有才學,可謂文武雙全。論戰功,“功臣莫居其右”;論文才,“足為一時之傑”。然而楊素專以智詐自立,阿谀時主,以求寵貴。他工於心計,殘酷無情,參與策劃了擁立晉王楊廣(也就是後來的隋炀帝)為皇太子的陰謀。也參與了楊廣謀殺其父隋文帝的罪惡活動。他雖然獲得隋炀帝一時的信任,但二人彼此之間是邪惡的勾結,互相利用的過程中一步步激化了君臣之間的猜忌和惡感。據說,楊素是在隋炀帝授意之下被毒死的,後來又激化了楊素兒子楊玄感的大叛亂。以致楊氏宗族被誅滅,祖墳被發掘,楊素本人遭到暴屍的懲罰,悲慘恥辱,莫過於此。古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多行不仁,禍及子孫。”楊素的悲慘結局,正是如此!

  此外,我們都知道《水浒傳》是施耐庵寫的,這本書裡描繪了大量誨淫誨盜的惡人惡事。這樣的書一寫成,禍害就發生了——因為這部書形容奸盜之事唯妙唯肖,令不明因果的讀者,很容易生出非法、非份之想,邪說流毒不知害了多少社會青年!因此惡報現前,他的子孫三代都是啞巴,這真是一個現世報的證據,足見因果不爽。

  我們要知道,一家人以老人為根,根壞了,枝葉也不可能繁茂。那麼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很簡單,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以給自己消災免難,另一方面可以為子孫培植福德,廣利後世。所以說,老人有德,是一家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再比如說,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私人企業,號稱為第一財主的,是山東牟氏莊園。這個家族從明朝末年一直延續至今,發達了四百多年,比王朝的歷史還長。它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記錄,傳了十代。這個家族曾經擁有超過十八萬畝的土地,富可敵國。這些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原來,這個家族自創業以來,就樂善好施。那時候人都窮,很多吃不上飯,他們就布施糧食,一天三頓飯供給窮人。若遇到饑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糧食近百萬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糧食一共超過一億斤。這個莊園沒有圍牆,也不用保衛,大家知道為什麼?這麼大的莊園,這麼有錢,不要保衛嗎?他們不需要,當地的整個縣、整個市的人民都保衛他,都知道這家是好人,這家人富裕我們都沾光,我們都得福,我們要保護他。所以當地的強盜都不會搶他的,甚至都保護他。這個家族家教非常的嚴格,用古聖先賢的思想教育子孫,特別要子孫勤儉持家,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是奢侈,那就是敗家之相。這就是牟氏家族的保富法:樂善好施,行善積德。

  《易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個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這個余福能夠蔭庇子孫;如果造了很多惡事,那這個家族不可能長久,子孫必定遭殃。

  明朝有一位俞淨意公,他自小極為聰明,書讀得很好,可是屢次考取功名都失敗了。這位俞公是個讀書人,本應懂得行善積福的道理,但是他內心並不信因果,家中廚房魚蝦不斷,見到美貌女子就盯著人家猛看。又因為讀過書,背後談論起別人來妙語連珠、舌鋒犀利。心裡淨是恩怨報復、高己卑人、嫉妒、執著名利等種種惡念,而且心胸狹窄、脾氣暴躁。這些感召到了什麼結果呢?俞公到了中年落魄潦倒,家徒四壁,更為悲慘的是,先後生下9個兒女,死去7個,小兒子又走丟了,只留下一個女兒,妻子因為悲傷哭瞎了雙眼,淒涼無比,俞淨意公靠借錢過日子,真是悲慘至極啊。後來俞公經貴人指點,才知道是自己意惡太重,於是痛切忏悔、改過自新。僅僅三年就改變了命運,自己考取了進士,妻子恢復了視力,小兒子失而復得後給他連生七個孫子,而且後來個個成材。

  我們很多老年朋友,總覺得不給後人留點遺產、留點房產,生怕子孫後代會吃苦受罪。其實反過來想想我們自己,當年生活條件不好,父母也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我們不是也過得不錯麼?再說,要靠著祖輩遺產過日子的子孫,也實在太沒出息了吧!

  司馬光家訓裡面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意思是:別墅財產留給子孫,他們未必能守住;把書給他們,他們也未必能讀,不如布施行善,多積陰德,子孫才能長久地受到我們護佑啊。這是真智慧。

  祖輩有德,全家得福。這樣的例子從古至今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德”這個字的含義是很深廣的,我們大家都應該更深刻地了解何為善,何為惡?何為積德,何為敗德?以免造了惡而不自知,還以為是行善,什麼時候遭受了惡果又怨天尤人,以為自己委屈得很,以為善惡因果都是騙人的,那可就太冤枉了。能聽聞善惡因果教育的人,都是以前積了大德,有大福報的人,祝願大家都能聞即信受、力行善事,這樣才能讓子孫後代都蒙福受益!

  願每大家都能學到“安身立命”、“福澤子孫”的人生寶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台海 | 大陆成雄狮 台湾还在“瞎忽悠”!台媒呼吁台当局改善两岸关系
  • 读报 | 《参考消息》今日看点:外媒称中国引领金砖机制坚定前行;俄批美特工“强盗般”搜查领馆……
  • 头条 | 俄媒:俄开始卖力“向东转” 中国将扮演这一角色——
  • 关注 | 多亏中国高铁,这个隐士国家要和国际游客见面了
  • 出海记 | 英媒:绿地向柬埔寨酒店输出管理 轻资产化成海外拓展新模式
  • 锐参考 | 这面“照妖镜”已让世界多地蒙羞,却为何在中国这个城市失效了?
  • 视界 | 英国掀起空前“中文热”:小王子要学,前首相亲自推广
  • 观点 | 中日擦枪走火爆发战争风险高?这位前驻华记者是这么分析的——
  • 参考睿评 | 当台湾政客还在争论“反共”或“台独”时,年轻人已经不想陪他们玩了
  • 头条 | 境外媒体:习近平就朝核危机开启“电话外交”
  • 关注 | 林郑月娥强烈谴责校园“港独”言论 港中大校长有话说——
  • 围观 | 参考中华大讲堂暨朱日和阅兵图片展在沪正式开幕 精彩活动不容错过
  • 中国企业走出去 | 双周新闻排行:招商局港口、葛洲坝集团上榜
  • 头条 | 单身无罪但有“税”!“国家级”逼婚套路满满,招招致命——
  • 国家相册 | 陪你出发的老师,你还记得吗?
  • 军情锐评 | 行刺部长、袭击法院!特殊环境滋生真实版拉美《毒枭》
  • 香港特首谴责高校“港独”海报:院校自主非鼓吹歪论借口
  • 他们竟围堵校领导 逼校方不拆“港独”横幅
  • 全球化不会退潮,但如何守住自己的资本与产业链 | 专访
  • 毒鸡蛋来袭,台湾这次真的吃不起茶叶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