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为什么能拿第一# ?】
一束耀眼的光,打在无锡身上
焦点,是全省2021年度综合考核
无锡拿到了“第一”!

对于无锡来说,这是城市发展史上未曾有过的一份荣耀。最新数据表明:2021年度省对设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成绩单的40个“共性指标”里,无锡近半数位居全省前列,其中7个指标位列第一;同时,无锡获得19项个性指标中的14项满分,14项党的建设考核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这也是我市自2018年省年度综合考核开展以来,首次获得第一名,也是在连续3年排位第三后首次跃升第一。

一向低调务实不张扬的无锡,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站在了领跑者的位置。

无锡为什么能拿第一?

满满一筐的“第一”,不仅是对过去一年无锡奋斗的回馈,更应视作多年来无锡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收获。

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始终坚持防范风险不动摇,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动摇,始终坚持提升民生福祉不动摇,始终坚持“四千四万”精神不动摇,这六个“始终坚持”“不动摇”,或许可以用来回答“无锡为什么能拿第一”。

“第一”的光环很耀眼,耀眼光环的背后,是这张“高分答卷”的每一页上都写着“担当”两字!

看“产业”与“民生”
速度与温度更协同

产业为要、民生为本,一座城市的发展,总绕不开“产业”和“民生”这两个关键词。通常而言,产业发展的动力越是强劲,民生事业的活力越是充沛。

分析考核指标可以看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持续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正是无锡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折射出这张“高分答卷”很高的“含金量”。

位次的“前”与“进”所投射的现实场景,最重要的一幕当属无锡持续推进产业强市的坚定与执着。人均GDP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1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全省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6%……

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据,为近年来持续强力推进的产业强市作出了最好的注释。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连续多年的不懈进击,将无锡的产业能级托举到一个新的高度。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无锡的表现称得上是一个“优等生”。

一座城市的发展指数,最终要体现在千家万户的财富指数和每位居民的幸福指数之上。城市的发展故事,除了“千军万马”的项目推进,还要有“万家灯火”的温暖记忆。始终坚持提升民生福祉不动摇,无锡从未慢过半拍。

45项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一一办成,解决了百姓生活中的一大批“急难愁盼”;创新开展“微幸福”民生工程,征集的民生事项高达1250件,办结率超95%、满意率达100%。

统计显示: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方面的占比达到近80%;老旧小区改造总量相当于过去五年之和、惠及群众25万户,城市更新改善了市区2万多户家庭的居住条件;

★打造公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最干净”城市,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而且为市民创造了更有品质的生活空间;

★空气优良天数首次超过300天,PM2.5平均浓度首次降至29微克/立方米;

★连续第二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用心用力”的付出,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让无锡更有底气去吸引“最优秀”企业和“最优秀”人才。

稳住发展的速度,提升城市的温度。“速度”与“温度”,构成了市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支点。

看“改革”与“创新”
动力活力更强劲

纵观无锡的每一次转型发展,改革与创新都是两个强有力的驱动轮子。改革增活力、创新添动力,改革和创新为城市能级提升和精彩跨越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与活力。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动摇,这样的“担当”和“定力”,无疑对提升无锡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创新力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透视“无锡第一”这张高分答卷,改革与创新的印迹随处可见。

先来看创新动力:

——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全省率先制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与12所高校未来技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探索多维度合作途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揭牌;

——出台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太湖实验室获省实验室建设立项支持。梁溪科技城、太湖湾科创城、霞客湾科学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陶都科技城等科创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

——持续升级“太湖人才计划”,深入开展“锡引”工程,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成立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领跑全省;

——尚贤湖基金PARK一期开园,新募股权投资基金1160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榜首。

再来看城市活力:

——2021年,无锡共统筹实施146项年度改革任务;迭代升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4.0版,开办企业平均用时仅1.21天,“拿地即开工”项目数超全省总数一半,开办企业、获得用水用电、获得信贷、包容普惠创新4个指标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制定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意见,获批全省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启动全国首个城市发展指数“无锡指数”;

——出台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开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深化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快于全省48小时,获评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

在无锡,“创新”已成为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最强抓手,亲商、暖商新政频频出台。去年发布的无锡优化营商环境4.0版,更加突出了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获得感。“诚意”与“暖意”兑现落地,“无难事,悉心办”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

打造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无锡”,提升区域“国际范”,无锡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姿态融入全球经济。

去年底,第十届无锡市国际友城交流会暨2021无锡国际友城产业对接大会举行,来自近30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领事、商会机构代表重点围绕无锡重点产业,深入开展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的交流与对接。

“深耕友好 锡望无限”,无锡开放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携手共赢的道路越走越宽。

看“精神”与“作风”
开拓攻坚更锐利

人无精神不立,事无精神不成,城无精神不兴。精神状态、作风建设“燃起来”,往往能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始终坚持“四千四万”精神不动摇,无论是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开启“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新征程,还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植根于无锡大地的“四千四万”精神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回望2021年,时时处处都能看到一股“争第一创唯一”的精气神。这其中,一场攻坚行动和一个新设“奖项”令人印象深刻,更让人感受到“四千四万”精神在当下的“再燃”,也为“无锡为什么拿第一”写下了另一种注解。

★8月,“千名干部百项攻坚行动”吹响号角,释放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强烈信号,传递出崇尚实干、激励担当的鲜明导向。这一次的攻坚目标,是对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薄弱环节发起猛烈冲锋。

第一批8大类70个攻坚项目,立足点、发力点、落脚点全都锚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重大困难和制约因素的问题上、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上、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上。在这个攻坚“竞技场”上,衡量一个攻坚团队的高下,评判的尺度是能不能挑最重的担子、敢不敢啃最硬的骨头。

★4月,两个特别的奖项首次亮相,这就是“四千四万”开拓奖和“担当作为领跑者”,专门奖励重点工作突破大、难点任务完成好、担当作为、争先进位特别明显的单位和个人,3个“四千四万”开拓综合奖、44名“担当作为领跑者”登上了光荣榜。

无锡设置这样的奖项,就是希望通过传承、弘扬“四千四万”精神,使之成为城市持续发展和克难奋进的内生动力,更好地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要跨越许多的关口、险滩。过去的一年,无锡始终坚持防范风险不动摇,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安全稳定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主动仗、筑牢安全发展防线,交出了底线稳稳的平安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太湖潮涌,昼夜不息。每一张精彩的发展答卷,都是由担当实干书写而成。重整行装再出发,无锡开启新的奋斗征程。(无锡日报)
#无锡全省大考拿下第一名# l #全省第一为什么是无锡#

#轨道交通# 成都轨道建设按下“加速键”

作为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成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短短一年多,轨道交通资阳线7座车站5座已封顶、盾构全部始发、1个区间实现洞通,轨道建设的“加速度”深刻展示着成都轨道集团坚决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加快建设轨道上都市圈的速度和力度。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都轨道集团砥砺奋进、奋力前行,坚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坚定“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锚定“构建世界级轨道线网格局”目标,加速织密线网,跃升轨道交通“第四城”;高位提升运营服务质量传递城市“温度”,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60%;凝练TOD开发“八大策略”,致力打造全球TOD典范城市;推进“建圈强链”,构筑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轨道力量。

从“建地铁”到“建城市”

高标准推进轨道营城新发展

剑指构建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成都轨道集团全力织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在国内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模型,从顶层设计上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体地位,持续加快打造“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

五年来,成都轨道交通实现运营里程从179公里到558公里的飞跃,跃居全国轨道交通“第四城”;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创造了在建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环境挑战最强等多项纪录。

深入落实“四网融合”,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当前正加速推进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和轨道交通资阳线项目,目前轨道交通在建项目9条线路215公里,已有41座车站封顶,61座车站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四川成德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四川成眉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市域铁路S5线、S11线将于年内开工,“朝看三星堆、午逛三苏祠”已经被不少市民列上旅行清单。

坚持TOD营城,拓展公园城市新路径。成都轨道TOD综合开发秉持“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站城一体、生活枢纽、公园社区、文化地标”的理念,以TOD综合开发“八大策略”为抓手,致力场景赋能,构建“十大消费场景”,致力打造全球TOD典范城市。按照“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蓝绿交融的公园城市社区”的理念,成都正在加快实施23个TOD综合开发项目,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在加快发展城镇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2021年,成都TOD全面启动实施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022年计划实施9000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期间TOD综合开发项目将累计筹建5万套高质量的保障性住房。除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整体建设规模位居全市第一,TOD项目还会将“居住、商业、办公、社交、文娱、服务”联动一体,让每一个租房人都能享受到TOD综合开发成果。

从“通地铁”到“通生活”

高质量构建轨道出行新场景

“以前是刷卡,后来是刷手机就能进站。现在再也不用找卡、找手机了,刷脸进站,秒进。”见证了成都地铁一路成长的市民蒋女士说。

大线网运营的成都地铁深刻改变着市民的生活。市民公共交通的通勤时间降至39分钟,地铁线网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700万乘次,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提升至62.8%。

成都轨道主动融入“智慧蓉城”建设,加速智慧交通步伐,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智慧票务、智慧安检、智慧测温),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在全线网范围内所有闸机一次性上线人脸识别功能的城市地铁。智慧防疫的交通场景应用,筑牢了市民安全便捷出行的“第一防线”。

精准回应市民乘客诉求,成都轨道确定“365天每天迎检”的标准,坚持文明城市创建与运营服务品质提升相结合,精益求精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通过搭建全网覆盖监督反馈体系,建立18.5小时内受理、3个工作日内处理回复的反馈机制,建立咨询投诉服务一体化驿站,增设80余个乘客服务点,实现市长公开电话平台“一键”转接、成都地铁APP问题“一键”提报跟踪,上线“一厕一码”一键反馈系统,及时响应市民乘客诉求;推出“同站过街”“车厢分区控温”等惠民措施507项,2021年乘客服务回复率100%。

与此同时,依托线网这一城市重要生长轴,通过整合轨道资源,以“让美好生活进站”为定位,成都地铁积极营造轨道生活新场景,让“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可停留、皆能交往、皆有效益”。

成都轨道首个TOD主题商业街“世纪城·上闲里”的开业,为全面开展成都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23个“minishop融合”商业方舱,1210台自助鲜花机、自助口罩机等新型自助设备为市民在通勤途中提供更多便利……

从“交通圈”向“生态圈”

高效能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在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中,轨道交通产业是二十个重点项目之一。

成都轨道集团积极发挥企业在城市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的引导作用,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链细分领域,重点招引具备核心能力的头部企业,引入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在成都投资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并实现本地化生产和应用。

在全市产业建圈强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下,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引导示范作用,全力推动“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陆续招引了“中车”等一批具有整车制造能力的头部企业落户成都,成都已具备地铁、有轨电车、动车组等整车制造能力,整车年产能突破1500辆,“成都车、成都造”的目标早已实现。

面对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大型多制式、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营网络体系的现实需求,成都轨道集团突出“产业投资、产业运营、产业服务”三大主业发展优势,强化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维保三大环节协作和业务集成,加大泛轨道交通上下游投资布局力度,推动形成轨道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智能运维”重点领域,牢固创新理念,做强创新支撑。围绕智慧城轨引领性技术研发应用,与中车成都公司共同打造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研制全国首列基于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的时速160km/h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为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轨道交通通勤圈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联合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合资成立成都中车轨道装备公司,建设成都地铁智慧检修工厂,率先在西部地区形成城轨A型电客车批量架大修能力,积极打造国内城轨车辆智慧检修合作的行业示范。

风好扬帆正当时。成都轨道集团将以“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厚植人民情怀,砥砺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擦亮“成都地铁、生活一脉”的金字招牌,扮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全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

来源:RT轨道交通

【深入推进轨道营城 匠造幸福美好生活

全面助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作为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成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短短一年多,轨道交通资阳线7座车站5座已封顶、盾构全部始发、1个区间实现洞通,轨道建设的“加速度”深刻展示着成都轨道集团坚决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加快建设轨道上都市圈的速度和力度。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都轨道集团砥砺奋进、勠力前行,坚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坚定“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锚定“构建世界级轨道线网格局”目标,加速织密线网,跃升轨道交通“第四城”;高位提升运营服务质量传递城市“温度”,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60%;凝练TOD开发“八大策略”,致力打造全球TOD典范城市;推进“建圈强链”,构筑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轨道力量。

从“建地铁”到“建城市”

高标准推进轨道营城新发展

剑指构建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成都轨道集团全力织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在国内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模型,从顶层设计上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体地位,持续加快打造“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

五年来,成都轨道交通实现运营里程从179公里到558公里的飞跃,跃居全国轨道交通“第四城”;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创造了在建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环境挑战最强等多项纪录。

深入落实“四网融合”,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当前正加速推进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和轨道交通资阳线项目,目前轨道交通在建项目9条线路215公里,已有41座车站封顶,61座车站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四川成德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四川成眉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市域铁路S5线、S11线将于年内开工,“朝看三星堆、午逛三苏祠”已经被不少市民列上旅行清单。

坚持TOD营城,拓展公园城市新路径。成都轨道TOD综合开发秉持“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站城一体、生活枢纽、公园社区、文化地标”的理念,以TOD综合开发“八大策略”为抓手,致力场景赋能,构建“十大消费场景”,致力打造全球TOD典范城市。按照“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蓝绿交融的公园城市社区”的理念,成都正在加快实施23个TOD综合开发项目,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在加快发展城镇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2021年,成都TOD全面启动实施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022年计划实施9000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期间TOD综合开发项目将累计筹建5万套高质量的保障性住房。除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整体建设规模位居全市第一,TOD项目还会将“居住、商业、办公、社交、文娱、服务”联动一体,让每一个租房人都能享受到TOD综合开发成果。

从“通地铁”到“通生活”

高质量构建轨道出行新场景

“以前是刷卡,后来是刷手机就能进站。现在再也不用找卡、找手机了,刷脸进站,秒进。”见证了成都地铁一路成长的市民蒋女士说。

大线网运营的成都地铁深刻改变着市民生活。市民公共交通的通勤时间降至39分钟,地铁线网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700万乘次,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提升至62.8%。

成都轨道主动融入“智慧蓉城”建设,加速智慧交通步伐,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智慧票务、智慧安检、智慧测温),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在全线网范围内所有闸机一次性上线人脸识别功能的城市地铁。智慧防疫的交通场景应用,筑牢了市民安全便捷出行“第一防线”。

精准回应市民乘客诉求,成都轨道确定“365天每天迎检”的标准,坚持文明城市创建与运营服务品质提升相结合,精益求精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通过搭建全网覆盖监督反馈体系,建立18.5小时内受理、3个工作日内处理回复的反馈机制,建立咨询投诉服务一体化驿站,增设80余个乘客服务点,实现市长公开电话平台“一键”转接、成都地铁APP问题“一键”提报跟踪,上线“一厕一码”一键反馈系统,及时响应市民乘客诉求;推出“同站过街”“车厢分区控温”等惠民措施507项,2021年乘客服务回复率100%。

与此同时,依托线网这一城市重要生长轴,通过整合轨道资源,以“让美好生活进站”为定位,成都地铁积极营造轨道生活新场景,让“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可停留、皆能交往、皆有效益”。

成都轨道首个TOD主题商业街“世纪城·上闲里”的开业,为全面开展成都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23个“minishop蓉合”商业方舱,1210台自助鲜花机、自助口罩机等新型自助设备为市民在通勤途中提供更多便利……

从“交通圈”向“生态圈”

高效能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在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中,轨道交通产业是二十个重点项目之一。

成都轨道集团积极发挥企业在城市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的引导作用,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链细分领域,重点招引具备核心能力的头部企业,引入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在成都投资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并实现本地化生产和应用。

在全市产业建圈强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下,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引导示范作用,全力推动“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陆续招引了“中车”等一批具有整车制造能力的头部企业落户成都,成都已具备地铁、有轨电车、动车组等整车制造能力,整车年产能突破1500辆,“成都车、成都造”的目标早已实现。

面对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大型多制式、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营网络体系的现实需求,成都轨道集团突出“产业投资、产业运营、产业服务”三大主业发展优势,强化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维保三大环节协作和业务集成,加大泛轨道交通上下游投资布局力度,推动形成轨道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智能运维”重点领域,牢固创新理念,做强创新支撑。围绕智慧城轨引领性技术研发应用,与中车成都公司共同打造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研制全国首列基于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的时速160km/h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为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轨道交通通勤圈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联合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合资成立成都中车轨道装备公司,建设成都地铁智慧检修工厂,率先在西部地区形成城轨A型电客车批量架大修能力,积极打造国内城轨车辆智慧检修合作的行业示范。

风好扬帆正当时。成都轨道集团将以“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厚植人民情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擦亮“成都地铁、生活一脉”的金字招牌,扮靓“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全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

(云上深夜快递记者:王文跃    编辑:王靖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
  • #刘宇宁我们的歌# [心]#刘宇宁小林暖宝宝代言人# [心]#摩登兄弟超话# 罗伊·克里夫特说:“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心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也有的网友表示,只要两兄弟娶的老婆不那么计较,还是可以共同生活的。
  • 用结缘的心态品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让茶的洁净,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让人间的正气与和气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用结缘的心态品茶,以茶汤
  • 不正常地方还是需要调整的,我把大哥二哥的广告预算再增加一点,主要还是迎接真正的黑五。而且大店的销量虽然说没有夸张到爆单,只要做了活动整体的流量还是有点增长。
  • !❤药品的‮件条‬:1.由国‮药家‬品监督管‮局理‬批准。
  •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觉得新冠病毒疫情离自己挺近的,此刻行走在这座生活了快十年的灯火辉煌的姑苏城里,突然间觉得有那样一丝丝不真实感觉,不真实的是此刻的繁华可能在下一刻
  • 不说话也许是绝望了我决定,不再辩解,也不再有所期待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还在丧偶式婚姻中将就没有沟通,没有拥抱,没有陪伴只有游戏,睡觉所有的事都看不见。 简
  • 喜欢最近看的《箱庭图书馆》里一个情节小学生在回家路上偶然捡到一把钥匙于是决定探寻平日没走过的路线找到钥匙所对应的门和背后的世界结果在途中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小风景虽
  • (没主见映射的是一一个人的不自信害帕犯错,想想生活中有谁不犯错,犯错至少比应声虫要强)7、帮忙不要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为别人考虑,主动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并不需要,
  • 所以以前,也都是把这个番当作普通女生的爱情幻想的故事来看的。他们虽然平时打打闹闹,但是所有的低谷,快乐,他们都是陪伴在彼此身旁。
  • ” 原 文: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
  • ”3. 最近老听到神秘的叮当声 经走近科学节目组调查 原来是我穷的叮当响4. 我才十几岁,爱情可以晚点到 但是外卖不行.5.每次出去逛街 都有很多人给我发小广~
  • 南屏晚钟..久负盛名的董其昌《金刚经》观者人人皆有福..[偷乐]:传说中的十大最美《金刚经》..王羲之、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赵孟、文征明、董其昌、弘一法师、
  • 4、如果还生气,那就打我一顿解解气吧,最好打我屁屁。“超可爱的道歉句子”1、有一次我在看月亮这个月亮又圆又亮又亮又圆,圆亮啊,圆亮,你听到了吗?
  • 真的好快乐,工作内容我还很喜欢,公司氛围也好,同事都是逗比,还有一个师父带我。虽然这种解压方式本身有时候看起来也挺郁闷的,但是这内容真的是没得说,太快乐了,每天
  • 原先的那份工作,真的比现在这份强多了;为什么逞强来到大城市,原先待的小城市多好;还是待在校园里好呀……别傻了,你以为回到山的那一边,风景就好了?假若让你回到过去
  • 也许正是因为陈建斌和蒋勤勤是老夫老妻的相处模式,更懂对方也更包容对方,婚姻再怎么说都是需要经营的,说到经营婚姻,那就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一起维持。电商的本质是流量
  • 我们气急败坏辱骂那些大人的时候,会骂他们是精神病,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现在也成了精神病,他们也会觉得孩子歇斯底里起来像精神病……对于且且的父母,其实相比于我世界这
  • ”就此,两人展开了近1分钟的激烈讨论……雷曼:“我之前在看的一集《你》(You)里出现了麻疹……”“I was watching an episode of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