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10-2-70
《文钞》“不观孟子之论命乎,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方为真命。则不依道义而得,不依道义而失,皆非所谓命也”!

还是接着昨天的内容,在这里是比较圣贤之说与非圣贤之说。都是古代的传说,有正统及非正统,正统者,孔孟之道;非正统者,我们不敢说是邪门歪道,起码不正统,不是文化主流。

《易经·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大意是,穷究天下万物的根本原理,彻底洞明人类的心体自性,以达到改变人类命运的崇高目标,从而使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能够和谐平衡、生生不息。这是后代的说法,是不是正统的说法,不得而知。

佛法不这么说,佛法说明心见性,命运就改了。大概就是他们说穷理尽性的意思。怎么明心见性?不像上面说的,广学多闻向外求,那条路是错误的,不可能得到他们说的结果的。而是打掉妄想分别执着向内求,这些障碍自性的东西,众生本具的性德,就开显出来。三世诸佛得道成佛,都是依着戒定慧,这条路走上来的,除此不可能成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戒定慧者,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戒,绝不是广学多闻。定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慧是烦恼轻,智慧长。

这里说的很具体,都是这个时代锲理锲机的说法,不会耽误人。

“列子论力,多属于机械变诈之才智,圣贤之所不言。圣贤所言者,皆克己复礼之修持也”。

变诈biànzhà,欺诈。西方工业革命中机械制造比我们中国早几百年,大概日本基本跟西方的工业革命同步,差不多。机械里面没有人情味,没有伦常道德,没有孝悌忠信,都是些冷冰冰的技术,金属。机械变诈,这样看来就是很冷酷的欺诈,当然在这里有聪明人的利用,让你看不出来,让你乖乖受骗。

这些圣贤当然不说,实在无耻,就连廉耻之心都没有了。欺狂老百姓,欺骗老实人,就是你聪明,也难免被骗,你只要比不上他们聪明。架不住他们一天到晚研究这些邪门歪道,你怎么会不受骗?你看兵书《孙子兵法》里说,兵不厌诈,这还得了,都是不法行为,孔孟等这些重视道德之人,怎么会附和他们说呢?

克己复礼的修持,确实令人心向往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真正说出了我们心里的话。

这些东西作为民族文化复兴的实质内容,多么美好。

“1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2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3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4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5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6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7欲寡其过而未能。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8人皆可以为尧舜。9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大师在这里选了九条,都是古人克己复礼修行的明显内容。圣人是因为克服自己的不善念头,狂人是因为没有这些修持。
积善之家是长期不敢作恶,又能不断积善。不善之家,就相反了。作善有吉祥,作恶有灾殃等等。

每一条能做到,或者说能做到一条,都是趋吉避凶,遇难呈祥。现在这些都是听说了,没见到有人在落实了。在佛门有这样的人,也不多见了。就是因果一条,能不能处处落实,能不能在生活中落实,恐怕不多见了。能说的人太多了,能做到的人不多。

“皆力也,此儒者之言也。至于佛教,则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令其忏悔往业,改恶修善,必期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戒执身,不行非礼。以定摄心,不起妄念。以慧断惑,明见本性”。
一旦谈到佛法,就离不开戒定慧,离开戒定慧,就不是佛法了。你到真正佛门道场住久了,就看他这一条,他们能做到,那是真正正法道场。否则你一眼就识破它了。他们所作所为,给你提供这件事的条件。他们是要成就你了,否则,你还是早点走吧。

这个地方谁说了算数,他所代表的就是他信佛的程度,修道的路数,他有没有成就,他有没有道行,都在这一点上看。
听经闻法,也是这个方法。这个法师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修行,也在这里识破他。

“皆克己复礼修持之力,依是力而行,尚可以上成佛道,况其下焉者。故楞严经云,求妻得妻,(求妻者,求贤慧贞静之妻也,否则妻何得向菩萨求,)求子得子,求长寿得长寿,求三昧得三昧,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者,究竟佛果,皆由依教修持而得其力之大,何可限量”。

喜欢,请转发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5月26日政风行风热线 上线单位.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淮南市分公司 上线嘉宾: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淮南市分公司 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经理 张辉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
  • 告别出租时代 一生一世的嫁衣,岂能穿旧衣! 不管你是2018年结婚! 还是2019年结婚!4.20一22号,我们【女王嫁到试衣会】不见不散 。百款婚纱百款礼服罗
  • 而这些都是在不知道荣格的时候独立发展起来的。今日反思,你是否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黑暗,是否有勇气走自己的道路,是否有勇气在日常琐碎疲惫中开辟自己的心灵花园?
  • 包括魏莱的父母,肯定也是有问题的,非常官僚。想想我们上学那会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很难完全避免,一个完整、高能、温暖的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可惜很多人没有这么
  • [微笑][微笑][微笑],喝了第八瓶没有酒了,算了,回家,回家睡不着,翻来覆去,心里压抑,唉,纠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放开自己,开心快乐而活。,出山第一顿,想喝多
  • #每日意大利语# 安莎通讯社:Dazi: Trump pronto ad annunciarli prossime ore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接下来几个小时内宣布
  • 此次的回归又将以怎样的面貌和大家见面引发了关注。这也是他们继7月以Red Flavor回归后,时隔四个月的再次回归。
  • L'amicizia non è possesso#眼珠子# , è condivisione. Non è obbligo, ma il piacere di
  • 让我们也为学生祈祷,他们必须通过不寻常的方法来考试。①学霸搞笑版study bully地道版curve wrecker普通版:straight A studen
  • #周末书单#又到周末啦,小畅给大家整理了一批适合女性读者阅读的书单,周末愉快~1.《36岁人生半熟》 宽宽 著2.《奥黛丽赫本——一辈子活在优雅里》艾略 著3.
  • 很高兴认识你,也不遗憾失去你,这就是我们全部的故事。Have the person love,I will try to do a lovely man.The
  • --来源: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芜湖市发布全省首份地市医疗保障发展公报》 日前,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2019年芜湖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公报》这既是
  •     五行移换:就是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生克属性来平衡,常用的用通关法和损益法。    六亲移换:直接根据《易经》原理,六亲各有其象征的卦位,把相应的六亲安排在
  • 现在想来,其实也没太多情绪,日子还在不咸不淡的过。我能遇见对我好的人才是最重要很多时候啊,还没开始就已经画上了句号。
  • 朱元璋废除宰相后,建立殿阁大学士制度可是宰相这活哪有那么好干,朱元璋从小就吃苦耐劳,每天都有批不完的奏折,常常需要自己批改到深夜,这样的日子短期朱元璋还受得住,
  • ”我暗想我和Boss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Boss也从不和这些强队吃饭;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就是红军么?英超的强队,都有哪几支”我想
  • 山有木兮-伦桑 世说鲛人之语 深海而居 织绡绮丽 向来如梦佳期 若许曾经 虽死何惜 到天真无忧无虑 到万物尽收眼底 谁能笑容明亮 一如往昔 从竹马青梅之谊 到并
  • 晚上当我和好朋友绕小区第二圈快走时,我在心里感叹了一下现在天黑的越来越晚了,于是抬起手腕想看看现在几点了,惊慌的发现手表不见了,我很肯定是丢了,因为我从来不摘。
  • 上班前刷个新闻随手开个私人玩笑发了一下,哎呦,还有人说我没看全文就喷,大概对“喷”这个字有什么误解[费解]首先,我肯定看完全文且自认为理解能力OK;其次,我没有
  • #郑恩地[超话]# byebye 收拾好东西很酷的就走了 我就在猜她肯定会倒回来[可爱](P1)果然这幼稚鬼真的回来了[哈哈]kiyo 今天和恩光玩的很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