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第十章性光识光

回光之法,原通行住坐卧,只要自得机窍。吾前开示云,“虚室生白”,光非白耶?但有一说,初未见光时,此为效验。若见为光,而有意著之,即落意识,非性光也。子不管他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何谓无念?千休千处得;何谓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乃正念,与平日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凡人视物,任眼一照去,不及分别,此为性光。如镜之无心而照也,如水之无心而鉴也。少顷,即为“识光”,以其分别也。镜有影,已无镜矣;水有象,已非水矣。光有识,尚何光哉?

子辈初则性光,转念则识,识起而光杳不可觅。非无光也,光已为识矣。黄帝曰:“声动不生声而生响”,即此义也。《楞严推勘入门》曰:“不在尘,不在识,惟还根”,此则何意?尘是外物,所谓器界也,与吾了不相涉。逐物则认物为己。物必有还,通还户牖,明还日月。将他为自,终非吾有。至于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明还日月,见日月之明无还也。天有无日月之时,人无有无见日月之性。若然,则分别日月者,还可与为吾有耶?不知因明暗而分别者,当明暗两忘之时,分别何在?故亦有还,此为内尘也。

惟见性无还,见性之时,见非是见,则见性亦还矣。还者,还其识念流转之性,即阿难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也。初言八还,上七者,皆明其一一有还。姑留见性,以为阿难拄杖。究竟见性既带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传送识、阿赖耶识),非真不还也。最后并此一破,方为真见性,真不还矣。

子辈回光,正回其最初不还之光,故一毫识念用不着。使汝流转者,惟此六根。使汝成菩提者,亦惟此六根。而尘与识皆不用。非用根也,用其根中之性耳。今不堕识回光,则用根中之元性。落识而回光,则用根中之识性。毫厘之辨,乃在此也。

用心即为识光,放下乃为性光。毫厘千里,不可不辨。识不断,则神不生;心不空,则丹不结。

心静则丹,心空即药。不著一物,是名心静。不留一物,是名心空。空见为空,空犹未空。空忘其空,斯为真空。
达道居士译文:

吕祖说:回光功法,不论行住坐卧,都能够实行,并不拘于形式;但只要自己得机得窍。我在前面曾经提示过:“虚室生白”那句话,那光不就是白色吗?

但有句话要提醒大家,开始炼功,从未出现过光的时后,忽然虚室生白了,那就是炼功的效验。如果出现了光,而你的心意却去追随它,于是就落在意识界里去了,那光就不是本性之光了。所以你决不要去管它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什么叫“无念”?就是佛家常说的“千修千处得。”什么叫“生念”?就是佛家常讲的“一念一生持”,这里指所生的意念,是一种正念,与平时的念头不同。“念”这个字是“今”“心”两字组成的念,今心为念,念,就是现在的心。这心也就是光,就是用来作炼丹的药。

一般人看外界的事物,随便举目用眼光一看,还来不及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这时的眼光还属于“性光”。就像镜子和静水一样,映照出各种影像,本是无心无意。过了一会儿,那眼光就成为识光了,因为它已经在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了。镜子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镜子了;静水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静水了;光里面带有意识,还叫什么光呢?各位在回光时,开始时是一种“性光”,转念之后就变成“识光”,因为意识一生起,光也就杳无踪影,无从寻觅。这并不是说没有了光,而是光已经转化成了识。黄帝说过:“声动不生声,而生响”,就是这个意思。《楞严推勘入门》说:“不在尘,不在识,惟还根。”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尘”指的是外物,佛家称之为“器界”,与自我毫不相干。心如果去追逐外物,那就是把外物当作了自我。外物的属性,总归要返还给外物。比如说,通气是门窗的属性,但通气要还给门窗;明亮是日月的属性,但明亮要还给日月,硬要把它当作我,始终都不会为我所有。按照这个道理来推论,直到有一个属性不能返还给人了,这东西不是你的自我,又是什么呢?将明亮还给日月,但日月被你所看见过的那部分明亮,却不能返还。天空看不见日月的时候,人却没有见不到日月的感想。如果是这样,那么区别日月的属性,还可以为我所有吗?不知道根据明暗来区别的属性,当明和暗都忘掉的时候,那区别又何在?这里面也有着返还,那就是所谓“内尘”。只有达到“见性”的阶段,那才是没有返还。不过,在见性的阶段,“见”并不是真正的见,所以连“见性”也还给人家了。这里所返还的,是那种随意识念虑而流转的“见性”,也就是《楞严经》上释迦向弟子阿难所说的“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他阐述“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加上传送识和阿赖耶识)、“八还”时,前面七种识,都一一论证他们存在返还,但到了第八识,姑且留下这个“见性”不谈,当作阿难的柱杖。我们追究一下见性这回事,即然它带有“八识”,那就不是真的没有返还。如果连这个也给破掉了,那才是真正的见性,真正的没有返还了。

各位回光,正要回那最初没有返还的那种性光,所以一丝一毫意识念虑也用不着。牵引你意识念虑在流转的,就是那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但能使你成就菩提(正觉)的,也只有这六根,一切尘和识都用不上。这里,不是讲利用那六根本身,而是利用那六根中的属性。现在你如不想陷堕入识的困境,那么在回光时,必须利用那六根中本原之性;如果带着识去回光,那就是利用那六根中的识性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在这个地方。

总而言之,用心用意就是识光,放下意念就是性光;这里头有毫厘千里之差,不可不去仔细地分辨。要知道识不断,神就不生;心不空,丹就不结。心静就成了丹,心空就成了药。不执着任何事物,叫作心静;不留恋任何事物,叫作心空。空,如果是能够发现的空,那空就不能算空;直到空得忘掉了空,这才算做是真空。

摘自:劝学网——道家思想

曲折也是一笔财富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写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生的过程就像下山一样,走过一山总会有另外一座山拦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只有克服种种的曲折和磨难,才能最终迎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转机。

人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一生中能够处处一帆风顺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遭受曲折和磨难的考验。相对于成功而言,生命中的曲折的确是令人生厌的,但是不管你是否喜欢,曲折随时都有可能伴随着你。其实,人生遭遇一些曲折并不是一件坏事,很多时候,曲折还是上苍赐给我们的一笔财富。

人生如山石的棱角,少不了磕磕碰碰,在磕碰的曲折中,生命的意志得到了锻炼,生命的潜力得到了发掘,生命的激情得到了张扬。虽然,有时曲折会抹杀希望之火,但还是有很多的人在曲折中迎来了光辉、灿烂的黎明。众多闻名的历史人物告诉我们:曲折中可以造就人才,曲折中可以创造奇迹。

“世人皆醉惟我独醒”的屈原正是在被流放的曲折中才创作出不朽之作——《离骚》;“叹息肠内热,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正是在“安史之乱”中孕育了许多我们熟知的诗篇;怀着“宁可前进一步而死,不可退后一步而生”信念的玄奘大师,冒着九死一生西行求法,为中国佛法的弘扬建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高唱“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也正是在双耳失去听觉的曲折中,谱写了雄浑悲壮的《命运交响曲》;梵高,在失去亲人与朋友理解的孤寂曲折中焕发出绚烂的生命之光,火一样的《向日葵》开放了几百年,经久不衰。

曲折,其实也是一种美丽。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音乐曲折委婉的传神描写;“今日一山明日一洞,八十一难在其中”,是明代吴承恩对小说情节曲折动人的生动刻画;“好事多磨”,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事物总是在曲折前进的朴素回答。

成功是令人振奋的,但曲折也未必就是失败。人的一生,总有许多困难、坎坷,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曲折是不可避免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曲折的人生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不断的经历磨练才能塑造一个纯真的自我,一个坚强的自我。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苦难总是伴随着人生,也正是这些曲折中的苦难与苦难中的前进锻炼了人的意志,造就了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曲折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看来,一个人能否经受住曲折的考验,是一个人将来能否成就大事的关键。

正因为人生有曲折,我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历曲折的经验教训,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在人生道路上走弯路。同时,经历了曲折的考验,才使我们更加珍惜战胜曲折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这就是曲折给我们所带来的精神财富。

少欲知足心常乐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佛教的理想是“不计众苦,少欲知足”。孟子有一句话“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是说希望心能够正,欲望越少越好。他还说:“其为人也寡欲,虽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欲少则仁心存,说明了欲与仁之间的关系。

自古仕途多变动,所以古人以为身在官场的纷华中,要有时刻淡化利欲的心理。利欲之心人皆有之,甚至是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是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到了接近极限的时候,要能把握得准,要能跳得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一切。

怎么才能使自己的欲望趋淡呢?“仕途虽纷华,要思泉下的况景,则利欲之心自淡。”常以世事世物自喻自说则可贯通得失。比如,看到深山中参天的古木不遭斧斫,葱茏蓬勃,究其原因是他们不为世人所知所赏,自是悠闲岁月,福泽年长,方信人是福人;看到天际的彩云绚丽万状,可是,一旦阳光淡去,满天的绯红嫣紫,瞬时成了几抹淡云,古人就会得出结论道:“常疑好事皆虚事”。中国的古代,自汉魏以来,高官名宦,无不以通佛味解佛心为风雅,可以在失势时自我平衡,自我解脱。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自我实现就是其中之一。欲望还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太强烈就会造成痛苦和不幸,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人应该尽力控制自己过高的欲望,培养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主张:“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华,尽华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而谤兴而毁来。”意思是指官爵不必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否则就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过度,否则就转为衰败颓落;言行不要过于高洁,否则就会遭来诽谤或攻击。

同样道理,我们在追求快乐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乐极生悲这句话,只有适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乐。大凡美味佳肴吃多了就如同吃药一样,只要吃一半饱就够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过则会成为败身丧德的媒介,能够控制一半才是恰到好处。

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酰酮,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意思是说,赏花的最佳时刻是在鲜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喝酒则是在半醉半醒的时候感觉最佳。凡事只有达到七八分的时候才有佳趣产生。正如酒止微醉,花看半开,那么瞻前就会大有希望,顾后也没有断绝生机。只有这样,自能悠久长存于天地珍域之中。

又如:“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而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率类此,奈何不早回头也。”痛饮狂欢固然快乐,但是等到曲终人散,夜深烛残的时候,面对杯盘狼藉必然会兴尽悲来,感到人生索然无味。天下事莫不如此,为什么不及早醒悟呢?

常常看到有些人为了谋到一官半职,请客送礼,煞费苦心地找关系,托门路、机关用尽,而结果还往往与愿相违;还有些人因未能得到重用,就牢骚满腹,借酒消愁,甚至做些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事情。凡此种种,真实太不值得了!他们这样做都是因为太看重名利,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了上面。其实,生命的乐趣很多,何必关注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呢?少点欲望,多点情趣,人生会更有意义。更何况该是你的跑不掉,不该是你的你争也争不来。

因此,注重中庸并保持淡泊人生、安乐知足的心态,才能使自己体会出无尽的乐趣,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修行多年,还没认清自己的“修炼根器”,怪不得老修不上道!
——道人说道
中等根器的人,不能言下顿悟,必须要修定,世上有许多人,都把自己看成上等根器,道理懂了以为到了。换言之,他制心一处都办不到,叫他打坐都坐不住,一天到晚在散乱中,随时随地在散乱,念头都控制不住,还自以为在学佛,不晓得自己是在造地狱之业。那么高的理固然懂了,但都是太用假聪明。我是否比你们聪明,不知道,但是我修法时,走的路子笨得很。我读经读到“如芭蕉”,硬买芭蕉来剥,一层层剥光了,才相信。这个道理很笨,你们一般人不肯走这个笨路,所以我经常说你们不踏实,理懂了是个理,你要再求证啊!佛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做不到无事不办,那么我先来制心一处吧,试试看。你们制心一处都做不到,还能够谈定吗?什么叫制心一处?外面的境界一动,你就东看西看,这叫什么制心一处?这是什么佛法?自己都不晓得反省,不晓得惭愧,还自以为是。过去的丛林,像这样子的话,就打棒子,赶出山门。
老实的修持,中等根器修法,先要把心境修得昼夜在清明中,先要修到制心一处,得正念而不动。这很难了,要没有散乱心,随时在正念中。什么叫正念?随时在快乐、光明、无念的境界里,正念而住。乐、明、无念不是念,而是境界,就是心理生理两种现状。比如你观“光”,这时一念光明;你观白骨,这时就是白骨朗然;你修止观,心息定住了;如果念佛,念到这一念没有散乱,也不昏沉,就是正念的念佛了。比如念咒,一念空境,昼夜长明,躺下也好,站也好,行也好,永远在这个境界里。上上根器言下顿悟的人,就是永远在这个境界中的。你以为悟了道就没有这个境界吗?那还叫做悟吗?没有用!要制心一处得正念,不是散乱住在乐明无念中。如果散乱,不能制心一处,那就犯戒,有过错;这个戒是根本大戒,比杀盗淫妄还要重。你们不管是否受过戒,只要一念发心学圣贤之道,如果你的心,不能正心诚意而住,已经犯戒了。我们天天要反省,一天有一念不在正念中,已经是犯戒了。等到你去犯杀盗淫妄才叫犯戒,那就太迟了。所以真修持的人,要刹那间都无散乱心,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得正念而住;而这个正念境界是乐、明、无念,这才叫定。
有许多人以为,打起坐来,什么都不知道就叫做定,那是大昏沉;有许多道家、佛家中,都把大昏沉当作定,我已看了几十年。不过你们打坐姿势都不对,要身正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身都不能调整,身子都不正,怎能叫做得定?现在佛法都告诉你们,不散乱,住在乐、明、无念,同时三种平等,这个才是正念定。所以佛在《涅槃经》中说“常乐我净”,那才是真净土,才是真正的我。
“观修一切过失,皆由散乱而心不能制于一处。”观白骨观等等,要注意,你修观时,已经在散乱中了,因为你要想到脚趾头,或者玉枕骨啦,想这一念本身是散乱,观是利用散乱的这一念,把念集中起来。比如一团面粉散在那里,然后滴一点水,把面粉裹成一坨,把散乱心都裹起来,变成一团面,把一团面再变成一个馒头,所以修观的观想,本身就是一念。不错,这是以妄来治妄,那么你说要空嘛!那你先把妄念治住了再说;佛也告诉你制心一处,制就是制住,但是你修法要先会调整。
为什么不能定呢?因为我们散乱心多,如散掉的面粉,被风一吹都在飞扬,我们先下一点定水下去。所以《楞严经》也讲,你道理都懂了,讲得天花乱坠,没有用,了不了生死,那叫干慧,像干面粉一样,风一吹就没有了。什么才不是干慧呢?要定水来滋润才是。我们修法集中在一点时,就是用定水,先把念头制服下来。有时观不起来,也不一定是因为心散乱,很难讲的,也可能因道理不懂。儒家讲的,过犹不及,都是病,太聪明与太笨都观想不起来;太用心反而观不起来。说观想时便观想,轻轻松松定在那里就好了,只是轻轻松松摆着,轻轻松松地制心一处;制心一处久了就叫做定,慢慢就有变化,程度一步一步深入。所以大家慢慢来吧,不要急。
“故生所依脉、气、明点及能依心等之诸障碍也。”因为心散乱,不能够制心一处,而产生气脉、明点(包括精)的障碍,气脉等都是“所依”的境界;“能依”的本身是心。物质世界也是附属的,是“所依”,本身的主体是“能依”,是唯心。所以“主”是心,身体是“宾”。如果把气脉、明点认为是主,你就错了。一般学密宗、学道的,也多数都把这个观念弄错了。可是话说回来,你的心真能定了,就是“能依”能够定了,“所依”的自然会起来。如观足趾白骨,你“能依”的心定住了,“所依”的暖就起来了,“所依”的定久了,气脉自然通。
但是有了这个也不稀奇,这是所依的,不是能依。由于我们不能得定,因此气、脉、明点不起作用,仍旧是有生老病死苦的凡夫,没有办法转生老病死。如果你得定了,“能依”心明白了,“所依”的气脉、明点发起来了,但不随生老病死转,反而能转生老病死苦。所以修定很重要,不要玩嘴巴,自己没有证到的佛法,不要乱讲,讲不得,乱讲会有下地狱的罪。有一天你证到了这个境界,不管你怎么说,都是功德,所以要求证。这段完全是讲工夫。
“第三义下根者。”下面讲钝根的人如何修。我们不要自以为是上根或中根,你可能连下根都“根”不上,落在后面成了慢慢“根”。”下根调治其次第。看法、物品、缘起、三。总看法者毗卢法,跏跌、目定、气徐缓,定印、压喉、舌抵颚,眼看鼻尖气心均,生不昏掉无谬定。“
下根修是有次序的,先要学会目光专一,看一点,比如看佛像,佛像刚好与眼睛平,尤其看佛像的眉间,或者胸口,眼神先看定了。或者看一点亮光,先要看,眼光定住在一个东西,这叫缘起法,把印象先留着。接着要跏跌坐,两眼先定住,目光不定而想得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定无定,一看目光就知道了。目光定了,呼吸慢慢……慢下来。再说喉管压好,喉管压不好是不会得定的,一个人气脉有没有通,有没有工夫,一看喉咙就知道。第一看眼光,第二印堂,第三喉咙。真修定得定,气脉就通了,脖子不论年龄总是圆的,这里(师指脖子)会充满,浑圆的,不会成鸡皮。工夫好了以后,喉结会慢慢地下沉,颈部有圆圈,像挂念佛珠一样。
普通人年纪一大,喉结渐渐上升,升至一定点,喉锁住了,气断了。这个地方是玄关,像一把锁,锁打开的人已了脱生死,这些东西骗不住人的,所以有没有工夫,每个地方都有象征的。压喉不是低头,腰要靠坐垫垫好,不要硬撑,坐垫如果垫对了姿势,腰部自然弯进去,不要硬挺,背脊张开,气脉很容易通。大家之所以气脉不通,是因姿势不对,自己不研究,还非要别人来改。姿势不对,肚子越坐越大,坐对的人,小腹是充满的,但不会挺出来。头部参看骷髅模型,脖子一摆好,脑下垂体就自然地分泌,自己在坐垫上研究,一点不对的话,要随即调整好,姿势一对,自然稳如泰山一样不动摇。
眼看鼻尖,不是真拿眼看住鼻尖,是眼帘垂下,约略可视鼻尖,半闭全闭皆可。气调匀,心调匀,在这境界上不要昏沉,不要掉举,但要缘修一物,或者白骨;然后第二步换成佛的像,意境中始终有着白骨,或佛的影像,既不昏沉,也不散乱,不动摇。
“故诸过由乱身要,乱气、明点、脉、所生。精勤不乱定等住,其德由气脉明点,三者不动要所生。是故应勤悟此要。”不能得定,不能系心一缘,是由于生理方面;身体不对,气脉不对,一切散乱,而不能得定。虽是生理问题,但不是普通生理气脉的关系。身体是四大组合,身体里头还有一个内在的真身体,就是气、脉、明点三样。气脉明点就是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我们不能得定,就是身体的气脉明点没有修好,所以永远不能得定。因此先要修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要精勤地修;大家学佛没有成果,就是犯了这两个字的毛病,不精勤、不定时、不定量、不继续努力。所以专修者,是专一境界而修,心不专,外形专没有用,心专就是精勤一念叫专修,精勤不乱,定就到了,平等而住。
修气脉、明点修通了,得了这个要点,定就出来,定生一切功德。气脉明点除了传授你外,还要你自己领悟,不悟也不行。明点很难,都是精的一种,精修成功,变成有形的明点,照遍大地,灵光独耀,那是真明点了。所以精与明点有连带关系,也可以讲,精就是明点。精漏失了以后,身体也会不舒服了,又容易昏沉,因为精也是明点。
“是故若无增长与魔障者,乃由不知调正气脉之身所生。”所以一个人修道,如果自己每天没有进步,没有增长,魔也很势力,你没有道,他还不理你呢!魔还看不起你呢!这是真的。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真理,如果你没有魔障,进步必不大,所以密宗与道家一样,注重修身调身。
“因功德亦由妙随身调要所生故。”想要神通、功德、福报,还要修道环境好,无烦恼,都是与身体有关系来的,要身上无病无痛才好。病痛也是魔障,你工夫好一点了,明天就给你病一场,后天你说我又好了,吹不得牛的,说不定魔障又找你一下。一自信,一傲慢,一大意,它就找你了。大意不得,一大意它就来,所以修行不是好玩的。这中间一点傲慢不得,一点大意不得。功德包括神通一切等等,都跟着你的身体来的,是调身来的;福报也是跟着你身体来。今天我还活着,有这个色身,就需要一点福报,功德也是这样。所以修身、修气脉最重要,注意调身,身就是气脉明点。
“由金刚之身,气、脉、明点三者之聚散,遂生出善恶之行,而现苦乐境界及功力优劣故。”由凡夫的色身,修成功为金刚之身,金刚之身不在肉体,在肉体的内部气、脉、明点三样,也就是精、气、神。精气神修到定,凝结了,就是道家所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修到以后,就是金刚不坏之身。这个色身成就了,在这个肉体内生出另外一个生命,散而为炁,聚而成形。换句话说,普通人的生命,是靠男女两性的欲,成就一个色身的人。但是,只靠自己的气脉明点,在自身以内阴阳结合,可以产生另外一个生命,也就是像色界天人的生命一样。换言之,我们在欲界中的身体,也可以经由自身修炼精气神,而产生这样的生命。
所以,你修持得好不好,由你这个色身这一点上,就看出你的善恶之行。今天起心动念某一件事情,善行功德到了,气脉明点不修却突然打开,这是意想不到的来了;要是做了坏事,气脉明点马上闭塞,就有那么怪。看起来似乎有一个他力主宰你一样,实际上就是你的生命本来具备的功能。所以你的头脑打不开,笨笨的,智慧不够,身体一天到晚难过,甚至越坐腿越麻,腰越酸,心中烦恼,用不上功,也谈不到定。像这些等等,都是由于金刚之身的修持,气脉明点三种,和你善行功德不够之故。
讲到这里就非常严重,你修行的成就,物理的组合,硬是要配合你的功德、善行的,这样成就的功力就快,所以想修成,就要真的发利他之心。什么叫利他?就是不自利,也就是老子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念念为天下、国家,结果最后成功的还是你。我们一般学佛的人,连一点小事都没有利他之心。为什么修不成?不要说读经典不够,因为道理不通,所以智慧不够,智慧也是由功德修成的啊。《金刚经》讲福德,福德到了,智慧就开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十年换天地,综合立体交通“大格局”形成:昌(吉)赣高铁通车,井冈儿女“高铁梦”圆;井睦、吉莲等高速公路,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赣江航道实现三级通航,千里赣鄱黄
  • 于文文争抢蔡卓妍失败后,向刘恋发出了邀请,她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想要保住唱这一块的内容。而刘恋有自己内心的小九九,她想和赵梦一起合作一个舞台,想着有一个队能
  • 『中盟亿家购』 期待已久的口罩到货[色][色][色]明星同款心机哦,谁戴都脸小众所周知,我一年除了夏天,其它三个季节都戴口罩出门。关键是还能装逼重点是防雾霾口罩
  • 나는너를좋아한다.밤부터새벽까지,추운겨울부터따뜻한봄까지,1초부터일생까지,끊임없이,환생이그치지않는다.나는뱃머리에서해안을잃고몽롱한편주에서,네가돛끝에서
  • 威风凛凛的古堡男爵德古拉变成落魄大叔,喜提秃头;约翰尼则从人类赘婿成为潇洒猛龙,一脸春风得意;其他精灵们的变身也十分欢脱!威风凛凛的古堡男爵德古拉变成落魄大叔,
  • 甚至我们还可以在这个意义上讨论孤独,无论谁,要是在他的天性和感情中都跟友谊格格不入的话,那么他的天性和感情一定得自野兽,而不是得自人性。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缺
  • 七点四十八分,彩色的云朵弥漫天际,母亲的手牵着女儿的手,走在梦幻的云霞下,人潮中他们如此美丽。就是你们周围的社交圈子,有多少人在讨论或者了解这件事情的[吃瓜]这
  • 三年,就是出生後一千天,這一千天當中,媽媽要把小孩看好,不能讓小孩看見的,別讓他看到,要躲避,不能讓他聽到的也要躲避,不能讓他接觸到的,那是什麼?你看易烊千玺不
  • #评职称##老师##教育##教师# #招聘# #海口#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年招聘启事招聘人数:若干人学科需求:点击链接查看【学院简介】经济与管理
  • 好久没吃过炸馒头片了,真香2022.7.8,周五 今日早餐 鸡蛋炸馒头片 牛肉沫酸豆角 摊鸡蛋+青提 厚乳拿铁 S先生前两天的晚餐 鸡蛋鸡肉法棍三明治 鱼肉+沙
  • 近日,香港维他奶又被拒入境了,2021年已经累计27批次了,同时最近被网友发现它打广告自称是维他奶柠檬茶是“国民茶饮品牌”。近日,香港维他奶又被拒入境了,202
  • ༄༅།། དབྱངས་གསལ་སོ་བཞིའི་བདག་ཉིད་ཅན་གྱི་བོད་ཀྱི་ཡི་གེ་གསར་བཟོ་མཛད་དུས། སྲུང་བཙན་ཁ
  • ”据了解,潍坊通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建设“三农”大数据平台,成立潍坊数字农业联盟,建成智能化大棚3万多个、5.2万亩的智慧(无人)农场和627
  • 首先就是得宝和麦苗青梅竹马的感情真的太甜了,得宝原来冲动任性也不理解为啥家里只让哥哥读书,可是自从从新疆回来以后,得宝经历了生死是真的成熟了长大了,本来就脑子好
  • 2.安妮公主p2:拥有可爱的玫瑰茶香,丰花又勤花,非常抗病,生长速度快,栽种在贫瘠的土壤里也能很好适应。4.格拉米斯城堡p6:株型小巧很紧凑,长势也快,花开多了
  • 所以那些和射手座莫名其妙分手的人,你们都不知道分手原因的人,射手座莫名其妙走了的,连分手原因都没有给你的人,你们想一想,你们是不是少做了一些什么。  天秤座:被
  • 今天花了一上午时间,按照近期的市场热点,题材走势,基本面,以及技术面的走势,筛选了6只低价龙头股,目前收盘价是低于5元,在近期利好政策加持下,有望迎来一波不错的
  • 好久不发不代表我不爱它了… 只是代表我记性差[苦涩]13月亮历个人觉得是很好很好的小工具,它在调整频率方面我觉得很快速,也就是转频方面。跟这个世界交手的许多年来
  • 可能未来几年,我也需要去工作了,二十几岁的我也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相同无趣的事情,毫无挑战,这是与我性格不想符合的,但是却安逸稳定,这是我身体想要的。”“我的
  • #日行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 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