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复瓣水仙,花谢后才发现被卡住的部分,为它刨腹,静待花开。
由此想起二十年前在杭州读书时的二傻,二傻每年都在养水仙时买水仙球茎,那时我不喜欢养花,来自北方的我没看过水仙开花的样子,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养水仙。
头一年见二傻买来水仙球茎时,见他用类似修脚刀一样的刀子,如同割自己肉般小心翼翼地为水仙球茎外包裹花芽的皮切开,他当时告诉我:这是技术活,整不好,水仙就不会开花。很神秘的样子。
我印象中二傻每年买水仙每年“切割包皮”,直到他从杭州搬家到平阳。每次都拿着那把类似修脚刀一样的刀子,如同割自己肉般小心翼翼地为水仙球茎外包裹花芽的皮切开,每次都对我说:这是技术活,整不好,水仙就不会开花。
二傻为水仙“切割包皮”时,我每次都很崇拜二傻,我想这二傻不愧是刻印的,连养颗水仙都那么的艺术那么的有情怀,还仿佛那么的有学问。
让我最为佩服的是,二傻“切割包皮”过的水仙,从来没开过花。即便每年都失败,二傻每年都会在养水仙的季节买来水仙,也都会在“切割包皮”时,故作高深地说同样吹牛逼的话。
这种只为耕耘不为收获的精神,加深我一次又一次对何为“水仙不开花一一装蒜”的印象。
我的水仙,春暖花开!

今天早上终于吃到了煎饼,感觉薄脆和葱花的香在嘴里充盈滚动,每一口都是幸福,差点老泪纵横。从泰国饿到昆明,从昆明回家又一直感冒,我觉得生活没有美味如同氧气稀薄,我真的只喜欢北方食物!

走了二十分钟到自由市场想鸡汤喝了,结果都没出摊,可各种肉蛋菜市场都充足供给,咋鸡都死了吗?为什么鸡不供货?

吃煎饼带给我的喜悦直到现在,这种封闭隔离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读史·一场鼠疫与三个王朝#大明王朝后期,大疫在北方多次流行。崇祯十六年(1643),通州、昌平州、保定府均有大疫,并且传入北京,明史云:“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在初次流行的第二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北京大疫进入高峰,高峰期正是三四月间。
这个横行华北的大疫究竟是什么?“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烈性传染病:鼠疫。

历史上最有名的鼠疫流行是十四世纪让欧洲死了将近一半人口的黑死病。黑死病是通过跳蚤的叮咬在耗子之间、耗子和人之间传播的。其发病很快,死亡率极高。但这种病初发地要高温潮湿,像地中海边的意大利。同时卫生条件要很差,跳蚤老鼠到处都是。华北在明代虽然卫生环境不怎么样,可是气候干燥,加上冬季严寒,不适合跳蚤大规模繁殖,为什么也流行鼠疫? 与黑死病不同,在华北流行的鼠疫潜伏期长,死亡率没那么高,身上没有黑斑,往往有出血现象,以致迄今还有人认为不是鼠疫。

这个问题在20 世纪初东北鼠疫大流行时由一代名医伍连德找到答案,证明鼠疫有两种。引起黑死病的是腺鼠疫,通过跳蚤传播。在中国北方流行的是肺鼠疫,通过呼吸道传播,有效预防的方式是戴口罩。

然而,1644 年人们哪里知道何为口罩?

当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北京城里鼠疫正好是大爆发的关键时刻。鼠疫在生活环境差的百姓和士兵中间流行,官僚家庭受波及很小,所以在深宫里的崇祯不知道,在城外的李自成也不知道,以至1644年3月17日,在李自成攻北京城的前一天,在唾手可得的胜利面前,李自成主动派出太监杜勋与崇祯议和,开出的条件是:“议割西北一带分因而王,并犒劳军银百万,退守河南”,“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招兵助制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李自成已经占据了陕西河南,割不割都一样。而且他也已经自立为王了,现在就是掏出一百万银子的事,还可以借助他去剿灭张献忠等,甚至抵抗满清。即便将来尾大不掉,也比城破国亡强一万倍。假设崇祯接受这个城下之盟,李自成就会解围而去,放弃到手的胜利。然而面对如此条件,崇祯却在社稷颠覆的关键时刻没有答应。等到李自成想惩罚性地攻一下城,没等开始,守城的兵就纷纷献城了。

李自成就这样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地轻易地进了北京城,同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地发现他梦里繁华的京城现在如同鬼域。

不管是不是鬼城,进了京的没有人肯退出去。于是大顺的精兵良将就在北京住下了,不是住兵营就是住民居,降卒也要收编,无数的密切接触机会,使鼠疫开始在这些外地人中间流行开了。41天迅速丧失战斗力,原因不是北京的花花世界,而是满城的咳咳细菌。
李自成讨伐吴三桂,人数为什么争议很大,就是因为瘟疫流行,减员严重。可是为何在山海关前李自成一度占优?这还要说说肺鼠疫,这类鼠疫的潜伏期可以长到20多天,也就是感染了20多天才发病。这种潜伏期长的烈性传染病流行面广,因为未发病时和正常人一样,可以继续感染别人。

李自成带到山海关前的部队,正是剩下的还未发病的那部分人,战斗力还在。这批人在山海关战死了一部分,逃回来的也陆续发病。由于李自成手下全是鼠疫病人,即便是痊愈的也非常虚弱,能跑路就不错了。这就是为什么李自成从山海关下来,不能守北京,离开北京也连战连败的真正原因。

这些带病菌的士兵一路退一路把鼠疫流行过去,“凡贼所经地方皆大疫,不经者不疫”。各地留守的部队也染上鼠疫,于是弃山西弃西安最后败死九宫山。那支无敌的雄师被鼠疫消灭了,联合南明时已经是乌合之众。

历史上瘟疫造成大军死亡几成的记载比比皆是,行军打仗,最怕瘟疫。李鸿章便深有体会,考察西洋军事最大的感慨就是西方部队以医官为重,于是开设北洋医学堂,培养军医。在古代那种卫生条件和医疗水平下,一旦军营出现瘟疫,整个部队便不战而溃,多少次到手的胜利就是让瘟疫夺去的,李自成也一样。

出西安之时,摆在李自成面前是两条路,一是经营河南湖北,夺取江淮,二是进逼北京,最后他采取了顾君恩的中路直进策略。从夺取北京的结局来说,是个好计谋。可是暗中看不见的鼠疫之手,让在皇位上屁股没有坐稳的李自成急速败亡。

坚持讨伐吴三桂,也是李自成的一着臭棋。本来吴三桂不会主动进攻北京,也不会投降满清。李自成大军压境,只能把吴三桂推向满清。如果李自成占领北京以后马上解决吴三桂,那时军容尚整,可以以战逼降,是李自成唯一的机会。

后人分析李闯败亡,奇谈怪论层出不穷,偏偏就忽略了这个时机的问题。李自成以宋献策为军师,观天象占卜,可惜不会看显微镜。李闯之败,怪只怪天时。

3月23日到3月27日之间,吴三桂降而复叛,原因不是因为知道家人受虐待,而是知道了京城的虚实,知道大顺军瘟疫流行,他才敢背关一战。手下那批辽东军人和他一样在瘟疫中看到了称雄的希望,所以才义无反顾地追随他返回山海关。

吴三桂的算盘:李自成在大疫中不会与他交战,几个月后让瘟疫折磨得七七八八了,北京就是他吴三桂的了。人在辽东的吴三桂,因为家人在京,北京大疫的情况他很清楚,也料到会流行到秋天,所以才敢冲冠一怒。

人云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想借清兵灭流寇,然后用金银财宝把清兵哄回去。吴三桂自幼和清兵为敌,哪会这么天真?何况满清还有范文程、洪承畴,他这种把戏焉能瞒得过去?吴三桂不会不考虑引清兵入关,重则千古罪人,轻则也是石敬瑭。历史上这种引狼入室的,有哪一次“狼”是轻易退回去的?

吴三桂知书达理,不会冒此罪名的。他的真实想法,是把满清也引进疫区,让这场瘟疫帮他消灭两个大敌。到达北京之后,吴三桂没有在疫区停留,率军猛追李自成,他知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尽管他手下伤亡很大,可是李自成已经无还手之力了,而且他不能留在北京让手下失去战斗力。追了一半不追了,是因为部下也开始发病了。

山海关前“暴骨盈野,三年收之未尽也”,满清入关后安葬崇祯,为什么不下令地方官员收尸,而听之暴露荒野?这不像是新王朝的气象。原因还是瘟疫,病尸谁敢收? 清军入关后,一部分随吴三桂追击李自成,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马驻扎在北京,当年除了张罗顺治登基外,没有一丝南下的打算,即使南京那里建立小朝廷渐渐成了气候。究其原因,也是清军入京以后染上瘟疫了。吴三桂的绝户计几乎成功了,可惜,天不遂人愿。满清入关是因为天时,坐稳了还是因为天时。

历史记载,鼠疫在北京和华北的确流行到1644年9月。可是满汉分治,满人和汉人没有杂居,接触的机会少,加上满人入京天气已经开始热了,离开人体的细菌不容易存活,鼠疫便没有像大顺军那样大规模在满人中传播。即便这样,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流行,造成满清当年无力南下。

鼠疫连续流行两年后,第三年不流行了。顺治二年(1645)开始风调雨顺,天气不再干燥了,大规模鼠疫没有了。烈性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一些迄今为止无法解释的自然规律,甚至在今天科学家们也只能说是天意。吴三桂的妙计终归敌不过天时。

鼠疫这个黑暗中的手在当时和后世造成了对满清战斗力过高的估计,因为连纵横中原的李自成都一战而溃,人们普遍认为满清部队的战斗力很强。实际上从后来郑成功、李定国的战绩来看,率领那种算不上雄师的部队都能几乎席卷南方,可见,满清部队的战斗力没有那么厉害。

满清以十万之众夺取天下,鼠疫帮了大忙。今人赞许多尔衮,可是历次北方民族侵入中原时,其领袖人物在能力上堪与多尔衮并肩的比比皆是,那些民族除了蒙古外,都没有如愿,就是因为没有鼠疫这个天时。

明朝为什么祸不单行? 流寇北虏还有鼠疫,可以说天欲亡明。但是仔细探讨一下,究竟是什么导致明朝灭亡? 退一步说为何1644 年北京一年三变天? 满清的问题先放在一边,流寇和鼠疫其实同源,都是因为土地兼并。

老百姓丢掉了土地,出路有两条,一是成为流民饥民,最后走投无路加入流寇。二是去开荒,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经山西去草原开荒。草原原来是野鼠的地盘,万历年开始,山西经常性地流行鼠疫,正是因为草原被逐渐蚕食的原因。

为什么偏偏就李自成倒霉? 这就要从流行病的传播过程说起。传染病或者从动物到人、或者从人到人,都是一传一或者一传几的形式,一开始是点,然后是小规模的面,最后是大规模的铺天盖地。从点到面到铺天盖地有个临界点,就是合适的环境气候和足够的传染源。

就北京的情况,春天的三四月间最容易流行传染病,崇祯年间山西的情况也证明这种鼠疫发病的高峰是这两个月,之前是积累阶段,其后因为天热逐渐下降。恰恰是这两个月,李自成驻扎在北京。

传染病大流行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要人多,草原上鼠疫一直没断,可是没有流行,因为没有太多的人。北京鼠疫流行,是因为京城人烟密集,本来这一年就是鼠疫高峰期,在最高点突然涌进了几十万外地人,一下子就成了鼠疫杆菌的载体。连年鼠疫,北京居民里面好歹有些有抵抗力的,新人这么一来,全是没经历过的,不快速流行才怪。

于是鼠疫的流行从北京市民和三大营士兵里面转移到大顺军队中,李自成的部队成了鼠疫的主要疫区。李自成从北京撤出来,大部分的现行鼠疫病人和感染者也就出了北京。清兵入京后,天气开始热是一方面,北京城里没有多少现行鼠疫病人和感染者也是一个原因,老百姓染上鼠疫的,不是好了就是死了,顶多是零零散散的,不够大规模传播的基数。

明之亡不是亡于鼠疫,而是民不聊生。亡于鼠疫的是李闯,天下归清也要归功于耗子和它身上的小小细菌。历史有时候是肉眼看得见的,有时候是看不见的。

1644 年春天,北京的历史,就不是肉眼可以看见的,正是这类肉眼看不见的历史,才是被史学家忽视的“国家兴亡自有时”。(文/朱宇航 张森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按照“夯实基础、立足长远”的思路,继续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县13处基层司法所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确保每所工作人员均达到6人以上;建立“基层司法所‘亮剑比拼’
  • 希望我的小板栗,就这样慢慢地在妈妈腿上长大吧~#与狗子的情侣日常#日常生气·周三四没有特殊情况下都得回公司办公了。早上跟经理申请回公司办公了被拒绝了,难得打到车
  • 终于,第一片花瓣被风掠下,在空中舞着凄美的步伐,但这时有爱的关注,它还可以享受,享受阳光,享受爱的味道,回首以往的岁月,谱写生命的辉煌。 生命如花,如花绽放
  • 日常生活碎片文案 ➀ 出现1下下 ➁ 9张美食花絮请查收 ➂ 一些属于春天的颜色 ➃ 一组趣多多 ➄ 请求点赞 ➅ sɇɇ ɏøᵾ☄️ ➆ 笑b
  • !叱咤职场的优雅lady、还是甜度满溢的女孩还是火力全开的派对女王?
  • #诗歌##夜读##原创诗词##文学# ﹉﹉﹉﹉﹉﹉﹉﹉﹉﹉﹉﹉﹉﹉﹉﹉﹉﹉﹉﹉总有人在想,梦想中的地方,是个什么模样?是一座城堡的富丽堂皇,是一家农院的悠悠故乡
  • 分手后,女人大多会伤心欲绝、不断回忆曾经的甜蜜时光,一度想要挽回他;而男人则多数信奉的是“有泪不轻弹”会表现的无所谓,该吃吃,该喝喝,他们用行动告诉你“我不在乎
  • ⚡️团粉甜唯皆️ 出了事可以讲理 但是爱撕逼的就不要来啦!偶尔磕CP(不能太过分 就兄弟情多一点那种哈哈哈哈哈哈) 主要磕46⚡爱泥萌[给你小心心]
  • #早餐[超话]##天天晒早餐[超话]##头号博主说##美食分享##宝宝辅食分享#早餐日常 嗯嗯早餐:奶昔麦片+自制兔兔馒头+自制玉米猪肉脆皮肠+粑粑柑【嗯嗯爱惨
  •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5例,本土病例68例(北京39例,内蒙古18例,上海9例,辽宁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936人,重症病例较
  • 魏汉那天可以不用上班,但还是选择去接妻子,两人在5号线经开中心广场站碰了面,外面的积水已到膝盖。20日夜里,大人点开地铁进水的视频,小女孩大哭,“我妈妈就在地铁
  • 在此发帖是为了帮无权无势贫困人口诉说的痛苦,同时也想替他们报个不平 户中困难记心上,共商家事好前程。
  • 并且还有人拿人口数和播放量做比较呢…那就顺着你们说吧,对对对,赵丽颖一直没有演技都是营销的,知否换谁演都能演好,道具服化不好都怪赵丽颖,楚乔传剧组可有钱了,替身
  •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到了 心态也老了[泪][苦涩])主要是他真的很让人放心 自由自在地做最真实地自己 谈恋爱那么久都没吵过架 照顾我就像照顾一个26岁瘫痪大女孩[
  • [抱一抱][微风]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抱一抱][微风]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 #超能新星汇##夏日视界# #港普大叔##茶餐廳#本书里讲述了很多动物,有我们喜爱的家庭宠物,我们养大,又最终成为我们盘中餐的动物,还有可以把我们当晚餐吃的动
  • ——十二《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我才是最真实的我。可是这样的我们在一起,再是完美的感情。
  • 不当礼物送出,将来我百年后,这类身外物,不懂欣赏的会当成垃圾,懂欣赏的也卖不了几个钱,哈哈RMC Sport:Bjorn Kuipers 认为自己在2015年欧
  • 2知识型游客① 当 这 类 网 友 囊 中 羞 涩 , 送 不 出 礼 物 时 , 你 不 要 在 这 方 面 给 他 压 力 , 你 可 以 说 能 进 来
  •   奋力攻坚克难,坚定必胜信心  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北京冬残奥会大幕将启;“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接连开工;从数字经济到现代综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