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忏悔品 第六卷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令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衍;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衍,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衍不灭,后过又生。前衍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凡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口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其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来源:《六祖坛经》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

  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法,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是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念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得道者的风范
朋友乐子留言说:“ 陈老师你心中的得道者是怎么样的呢?
我的答复是:
“我只能根据古人的结论和事相来说。比如道德要高尚,见地要透彻,智慧要超凡,行事要合道,功行要高远,神通要广大,而且,死而不亡。这些他们未必显露出来,但他们拥有。古书上写过很多仙道人物和光混俗,虽然不露行迹,但传记里还是写了他们的修为。虽然说古今相异,但共性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道德高尚里,包含这慈悲、善良、无私、无我的境界,这才是道家的玄德。智慧超凡里,包含文学的境界、处理事情的智慧。功行的高远,看看张伯端帮助陆诜平定瑶民叛乱、看看丘处机一言止杀,就会知道。神通,看看吕祖、伯端、重阳、三丰的传记,就会知道他们修证到的神通是道果的证量。‘死而不亡者寿’,这是老子形容得道者的,很多仙传里写过得道者在这个地方死了,又再另外的地方出现而游戏;或者在人间虽然死了,可千百年来时时显化,有缘人能见道他们,并得到点化。比如吕祖自元明以来的显化,比如张伯端坐化多年后,弟子刘奉真在王屋山又见到他,而清朝的雍正皇帝曾经在梦里见到张伯端,梦醒后连太医治不好的疾病霍然而愈,于是下旨在浙江临海给张伯端修建庙宇供奉。这都是显化。当然,很多古人的这些证量隐藏不显,积功于默,“真人不露相”,但还是真有其境其事。看看古人就知道今人的修证境界,难以与古代仙真望项背。比如今人有些人有神通,但没正见,也缺乏良好的道德。既然修道得道是古人创立的法门和认识境界,必然有共性的规范。用这些共性的东西看吕祖、南北各宗祖师,他们的德范、境界是归同的,也就是有大方向大原则的趋同性。《道德经》里圣人的境界、古之善为道者的境界、《庄子》里至人、真人、神人、圣人的境界,也是得道者的境界,比如,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说明真人超脱了世俗,毁誉不动心。‘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说明真人的智慧超越世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得道者完全无我。‘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这样的真人,神通广大,超越生死,遨游宇宙,自在逍遥。这就是庄子笔下的 得道之人。
今人修道的法门随可以与时俱进,但修道的根本原则、大趋向的规范是不变的,变了就不是仙道了。所谓简易、变易中有不易者也。我于今人观变易、简易,但更要看到那个不易的,是否达到。得道者的风采是无尽的,多面的,不可能用有限涵盖。我所说,只是古人的一个大原则而已,不是死的。比如那些隐修者,和光同尘到了浑化地步,就与道合真了,‘神无方而易无体’,无法判断和描述了,但他们的德和道都在隐现两态,我们即便不知道,且并不能否定其存在。我1994年入终南山访道,智光禅师说山里有千岁圣僧,他们没有僧人相,你遇见他们,他们看起来可能是农民,你想不到他们是圣僧,但他们的功德非常广大,维持着终南山的隐态的道气和道风。事情像个传说,别人不信,我信。这符合大道运行的法则、得道之人的风范。”
《参同契》里的真人“改形免世厄”。得道的人,能返老还童,变化形体,并且,人世间的一切灾害都伤不了他。《悟真篇》里说:“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生命的自主权在自己的手中了。“德行修愈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怨,始合神仙本愿。”得道的人德行高远,有最广大的平等心,万物、自我、亲人、怨敌,在他眼中都是平等的,无分别的。这是何等境界啊。我们经常在私利和是非人我中,得道者早就跳出来了。
得道的人慈悲、善良,自不用说,得道的人有功夫、神通,也不用说,得道的人为人处世的境界一定很高,这个高不一定要显示给你看,但那个境界他存在。比如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相处,就能说服他戒杀,力行仁道。这事功里有他的道行在里面。张伯端做了陆诜的谋士,有功于社稷。像明代的铁冠道人还直接参加朱元璋安天下的军旅生涯,有功于家国。得道的人不会为名利而争斗,得道的人不会妖言惑众,得道的人会济利苍生,不论是文还是武,是隐还是显,他都会为社会做好事。
我一直把严新先生看作得道者,我虽然没见过他,但读过他的很多书,认识很多他的学生,以及一些研究他的专家。他道德高尚,有口皆碑,他精通各种道术,治病救人,功德无量,他从不以神通、道术、名声敛财,他和科学家合作,研究人体科学,为开创人体科学做了贡献,他淡泊名利,忘我无私,他的神通非常全面,他为人谦虚,做人低调,但影响很大,他讲道娓娓道来,把修炼的玄机融化在平常语言中,做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他留下的《练功八十字》是完整的丹诀,他的身上体现了《道德经》里的圣人教诲。我以为,他是现代的得道者。
还有很多修道者,虽然未得道,但有道德、道风、道气、道行、道法、道功,也很了不起。他们正在修道的路上,有望得道。从这些方面考察,就会明白何为得道者的风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我们日行一善,并不是放下手中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带着善心给需要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凡是有益于人
  • 双鱼座外表是小白兔,内心是大灰狼,很有城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内心极为腹黑,想要什么一定要得到,所以,不要轻信双鱼座,他们也有邪恶的一面。双子女本身并不是
  • 3不定期可以给雷击木上植物油、上木蜡油目的是给我们心爱的小木木涂一层保护膜,从而保护它不容易开裂,保养起来更加省心。5碰到了水雷击木内有雷气,所以尽量避免碰水,
  • 人的生活注定要受苦,但我们必须寻找快乐,哪怕只是电光火石,因为快乐是照在沉沉大地上的寥落的星辰人生如一场修行。 ​​​​一直相信,这世界上,有一种相遇,不是在路
  • #kimjisoo[超话]##金智秀声音# 新来超话了解智秀的姐妹们,这里有一些总结可以让你更方便了解智秀智秀微博@sooyaaa_智秀 关于智秀几次回归的总结
  • #比特币超话##以太坊eth##羽生结弦[超话]#最近共鸣到柚子的一些情感柚子很多次说柚粉的支持是他的救赎我最近真的体会到了这种感觉这几天有很多次觉得自己做的很
  • ”[星はあなたの瞳の中に丸められ、銀河になった]“星星揉碎在你的眼眸里,成了一条银河#成果[超话]#[玉兔]#犬来八荒[超话]#[玉兔]#向全世界安利成果# [
  • 当我,用一缕一缕的清香,当我,用一瓣一瓣的心碎,唤不醒你沉睡千年的记忆,换不回你几度轮回的相思,不知道等待了多少夜晚,不知道凋落了几世幽魂,落花像泪水滴在心间,
  • 永远滴神好快乐好快乐的周六但也真的好困哈哈哈哈哈补回那天的晚安[月亮]#jk日常[超话]#试图成为辣妹的美乐蒂?我真的吹爆这些经典 提前和叶小姐约好下次哈哈哈哈
  • 经调查,事故直接原因是工人安全意识淡薄,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进入危险区域,踩到消防井预留口不具有防护措施的木板上面,木板破碎导致其坠井死亡,间接原因是公司对施工现
  • 反之,是另外一种结果,那就是虽然你被这个急刹吓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但你比较通情达理,喜欢从对方的角度考虑,要不是遇到不得顾的事情,谁也不愿意这样冒险。所以当你遭
  • ”尧又日:“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也是,再大的房子怎么能装下于老师“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呢?
  • 【hu动指路 不吞必hui 不带 勿带hui字,带hui字降双方⭕】老天是公平的,它一边给你苦难,一边让你快乐,生活的苦与乐总在更迭,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有时
  • [黑线]中介拿之前的毛坯限价,和现在的毛坯做对比,张口涨了4000,我不奇怪可是为什么有大V.也来这招啊?之前小庙毛坯加精装修1.8w左右现在毛坯限价1.7。
  • 今天是八月最后一天了听说九月要搬哎呀听到搬好烦这里多好啊二层小楼采光通风都好 晚上我一个人在项目部活动完全不害怕 可能太熟悉了吧想着有那么多夜猫子陪着我在我洗漱
  • ”为什么说密匙从出生那天就有了,我们一起来探索:每个人一生下来,就需要一个名字,用来证明你是谁,而不是别人,这个名字通常会承载着长辈们的期望,这时的密匙计时器已
  •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这些年来,很多市民参观时的兴奋神情,“老城博物馆内曾有一个显示老城厢风貌的沙盘,天津市民来参观时,不少人指着它向孩子说,自己当年就住在某处,而
  • #plog[超话]##plog博主日记##18号晚上8点# 明晚雅诗兰黛333口红大中样别错过昂[喵喵][喵喵]333本身就是热门色号 所以你们随便买不需要担心
  • 今天过年间的一日,爸爸和我提及二老落葬的事,我便提及了海葬,我说爷爷也是赶时髦的人,必定欢喜,奶奶么总是要和爷爷一起的。早年奶奶在我幼年期还依然残留着点老思想
  • 自媒体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降低为“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然后自作聪明地大发议论,表面上看有助于将住房和消费变为一个公共话题,但对解决问题几乎毫无助益。虽然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