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说到誉王痛失庆国公军方支持,与此同时,太子的日子也不好过,梅长苏顺手买了一个园子,就揭开了一桩震惊朝野的旧案。
感谢大家愿意花时间读我的文字,欢迎在后台留言讨论~
第8集的开始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仨人在外头折腾了一天,大半夜了才回府。
前期提要
胆小的豫津感到害怕,景睿便送他回府,之后梅长苏遇到黑衣人的刺杀。
上回说到说到誉王痛失庆国公军方支持,与此同时,太子的日子也不好过,梅长苏顺手买了一个园子,就揭开了一桩震惊朝野的旧案。
幸得蒙大统领及时赶到,解了围。
第8集的开始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仨人在外头折腾了一天,大半夜了才回府。
黑衣人回府复命,果然是卓鼎风。
胆小的豫津感到害怕,景睿便送他回府,之后梅长苏遇到黑衣人的刺杀。
他又被谢玉忽悠去帮忙杀人。
在太子和谢玉正在商量着如何捏死梅长苏时。
幸得蒙大统领及时赶到,解了围。
户部尚书楼之敬来找太子求放过,说兰园案与自己有关。
黑衣人回府复命,果然是卓鼎风。
接下来,通过三个场景之间的来回切换。
他又被谢玉忽悠去帮忙杀人。
通过京兆尹府、誉王府以及楼之敬本人的陈述。
让观众对兰园藏尸案了解了个大概。
在太子和谢玉正在商量着如何捏死梅长苏时。
原来是一个名叫张晋的人开的风月场所,接待的客人多是达官显贵,朝中要员。
户部尚书楼之敬来找太子求放过,说兰园案与自己有关。
想必是为了自保,以防万一,他把所有手上沾了人命的客人全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死前交由心腹史钧保存。
接下来,通过三个场景之间的来回切换。
而户部尚书楼之敬就在这本名册里面。
通过京兆尹府、誉王府以及楼之敬本人的陈述。
让观众对兰园藏尸案了解了个大概。
这下对于太子而言,可算捅了大篓子。
因为楼之敬是户部尚书,是太子的钱袋子,要是他被罢免了,那太子以后的开销,找谁报销?
谢玉知道此事,便出了计策,要想方设法把这件事情引到夺嫡上面来。
原来是一个名叫张晋的人开的风月场所,接待的客人多是达官显贵,朝中要员。
想必是为了自保,以防万一,他把所有手上沾了人命的客人全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死前交由心腹史钧保存。
而掌握名册的史钧则跑到誉王处求庇护。
誉王刚刚损失一名庆国公一肚子火没处发呢,太子最重要的钱口袋就送到他手里来了。
而户部尚书楼之敬就在这本名册里面。
誉王自然放他不过,定会竭尽全力,非将他置于死地不可。
这下对于太子而言,可算捅了大篓子。
而这些都是梅长苏刻意安排的。
因为,兰园案是一定要跟庆国公案同时爆发的。
因为楼之敬是户部尚书,是太子的钱袋子,要是他被罢免了,那太子以后的开销,找谁报销?
兰园案拿下楼之敬,就是要蒙蔽誉王的视野。
谢玉知道此事,便出了计策,要想方设法把这件事情引到夺嫡上面来。
并以他来吸引太子那边的火力,靖王还可以隐藏得深一点。
而掌握名册的史钧则跑到誉王处求庇护。
就在高升和太子抓狂上火的时,梅长苏正带着飞流和大统领在未来的根据地开心地晃悠。
誉王刚刚损失一名庆国公一肚子火没处发呢,太子最重要的钱口袋就送到他手里来了。
兰园不能住了,梅长苏选择了蒙挚看中的房子。
誉王自然放他不过,定会竭尽全力,非将他置于死地不可。
这宅子看似普通,但梅长苏立刻理解了蒙大统领的用意。
而这些都是梅长苏刻意安排的。
原来蒙大统领推荐的这座宅子与靖王府一墙之隔,一般人看不出来。
因为,兰园案是一定要跟庆国公案同时爆发的。
兰园案拿下楼之敬,就是要蒙蔽誉王的视野。
只有没事就围着靖王府上蹿下跳的大统领发现。
并以他来吸引太子那边的火力,靖王还可以隐藏得深一点。
“我跳上去发现的!”
就在高升和太子抓狂上火的时,梅长苏正带着飞流和大统领在未来的根据地开心地晃悠。
好一个私会!果然是一针见血。
兰园不能住了,梅长苏选择了蒙挚看中的房子。
哈哈哈,受到梅长苏夸奖的蒙大统领开心地接受飞流送的水果,结果被酸死了。
这宅子看似普通,但梅长苏立刻理解了蒙大统领的用意。
蒙大统领是本剧的欢乐源泉之一。
原来蒙大统领推荐的这座宅子与靖王府一墙之隔,一般人看不出来。
说实话,在琅琊榜这部剧中,梅长苏也只有这个时候的笑容是舒心的。
只有没事就围着靖王府上蹿下跳的大统领发现。
但这舒心的日子没能持久,因兰园藏尸案曝光,房东谢玉知道梅长苏就要搬走了,大半夜跑来灭口。
“我跳上去发现的!”
萧景睿深夜回府,特意转到雪庐想看看梅长苏。
好一个私会!果然是一针见血。
见梅长苏安好,放下心来。
但发现行凶者是父亲亲卫时,他的脸上还是写满了震惊:我靠,还真是我爹干的?!
哈哈哈,受到梅长苏夸奖的蒙大统领开心地接受飞流送的水果,结果被酸死了。
他曾经的信仰开始崩塌,他开始担心谢府的未来。梅长苏建议他不必。
蒙大统领是本剧的欢乐源泉之一。
说实话,在琅琊榜这部剧中,梅长苏也只有这个时候的笑容是舒心的。
景睿离开雪庐后,十三先生前来会见梅长苏,称其为小主人。
原来,十三先生曾经是林殊母亲晋阳长公主身边的宫廷乐师。
但这舒心的日子没能持久,因兰园藏尸案曝光,房东谢玉知道梅长苏就要搬走了,大半夜跑来灭口。
晋阳长公主,剧中虽然只有一个提剑自刎的镜头,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遐想空间。
萧景睿深夜回府,特意转到雪庐想看看梅长苏。
晋阳的性情,恐怕不是静妃般温婉贤淑,应该是个性情张扬之人,而且音乐素养极高。
见梅长苏安好,放下心来。
赤焰案后十三先生隐藏身份,在京城帮梅长苏经营妙音坊。
但发现行凶者是父亲亲卫时,他的脸上还是写满了震惊:我靠,还真是我爹干的?!
当时的金陵城有三大风月场所,妙音坊的曲,杨柳心的舞和红袖招的解语花。
他曾经的信仰开始崩塌,他开始担心谢府的未来。梅长苏建议他不必。
妙音坊是江左盟的秘密联络点,十三先生是妙音坊董事长,宫羽是妙音坊的总经理兼乐手。
景睿离开雪庐后,十三先生前来会见梅长苏,称其为小主人。
这世上也许有不喜欢音乐和舞蹈的男人,但是绝对没有不喜欢美女的男人。
原来,十三先生曾经是林殊母亲晋阳长公主身边的宫廷乐师。
红袖招里的姑娘,经过特殊训练,从恩客那里获取情报,然后上报给秦般若。
梅长苏和十三叔相见这段我们知道了秦般若的身份和滑族。
晋阳长公主,剧中虽然只有一个提剑自刎的镜头,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遐想空间。
晋阳的性情,恐怕不是静妃般温婉贤淑,应该是个性情张扬之人,而且音乐素养极高。
秦般弱是滑族璇玑公主的弟子,红袖招并不是秦般若获得情报的唯一手段,她还继承了师父璇玑公主的衣钵。
特意培养一些聪明的姑娘,想办法将她们加入朝臣府邸为妾,获取更多的情报。
而且她们的情报网非常缜密。
赤焰案后十三先生隐藏身份,在京城帮梅长苏经营妙音坊。
当时的金陵城有三大风月场所,妙音坊的曲,杨柳心的舞和红袖招的解语花。
目前梅长苏并不打算动秦般若,而是利用。
妙音坊是江左盟的秘密联络点,十三先生是妙音坊董事长,宫羽是妙音坊的总经理兼乐手。
秦般若是一枚棋子,并且在后面起了重要作用。
这世上也许有不喜欢音乐和舞蹈的男人,但是绝对没有不喜欢美女的男人。
红袖招里的姑娘,经过特殊训练,从恩客那里获取情报,然后上报给秦般若。
与此同时,秦般若只身来到京兆尹高升家里。
梅长苏和十三叔相见这段我们知道了秦般若的身份和滑族。
她是来提建议的。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呢?下集见。
下期预告:梅长苏乔迁新居
秦般弱是滑族璇玑公主的弟子,红袖招并不是秦般若获得情报的唯一手段,她还继承了师父璇玑公主的衣钵。
特意培养一些聪明的姑娘,想办法将她们加入朝臣府邸为妾,获取更多的情报。
而且她们的情报网非常缜密。
目前梅长苏并不打算动秦般若,而是利用。
秦般若是一枚棋子,并且在后面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秦般若只身来到京兆尹高升家里。
她是来提建议的。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呢?下集见。
下期预告:梅长苏乔迁新居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 伪 ”
就是虚伪的发心。

一个真正发心修道的大乘行人,
要忏悔多生多劫以及今生的罪过。

罪是什么?

有心去造作的叫罪,
无心而造作的叫过,
过失。

罪就来得重,
过就来得轻。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过,
所以每个修行人都要忏悔罪过,
发露罪过。

就好像我们的衣服已经有污点,
要把它洗干净。
  
所以佛法有种种的忏悔法,
就使我们的修行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一类虚伪发心的人,

他对自己的罪过不忏悔、
不除灭,

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
自己的罪过严严密密地保密,
不让别人知道。

这就形成内浊外清,
内浊就是内心充满着贪瞋痴的浊染,

而外表又显出他很有修行,
持戒很清净的样子,
这就是内浊外清。

由于他内心的罪过没有忏掉,
又以虚假的心来修行,

他开始修行可能还非常猛厉,
但是过不久他就会懈怠放逸,
不能持久。
  
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修行人开始学佛的时候,
他每天都非常地用功。

再过几个月过几年去看他,
整个地就回到了没有学佛前的样子。

“ 始勤终怠 ”,
退转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上次听一个大和尚说 :

有一个比丘,
他开始修行非常精进勇猛,
一定要开悟,

结果修了两三年没有开悟,
他就整个地对佛法丧失了信心,
最后还俗了。

始勤终怠。
  
那么,
他虽然也有些好的发心,
但是夹杂着名利在里面。

一个人能够把名利的心除掉是很不容易的。

开始他也发心想修清净的佛法,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因夹杂着名利的念头、
毒素在里面,

虽然他也修种种的善法,

比如持戒、
禅定,

以及修桥补路,
慈善事业等等,
他都在做。

但是这些善法被他的罪业烦恼所污染,
是有漏的东西,
不能成为清净无漏的功德。

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不真诚,
虚伪。

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 观经 》
讲发三种心,
就能往生,
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

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 :

就是一切众生修行,

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

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
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
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

厌离娑婆,
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
口也表示厌离,
意也表示厌离,
真实地去厌离。

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
外面表现他很善,
很有德能,
很精进修行的样子。

但里面是怀着虚假、
欺骗的心理,

充满着贪欲,
充满着瞋恨,
充满着邪伪,
奸诈百端,
充满着奸诈。
  
修行人直心是道场,
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
用机心还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觉得他多么厉害,
多么会玩手段,
奸诈百端啊!

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
你还很难去化解他。

刚愎自用。

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
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
这就叫
“ 杂毒之善 ”。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
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

就好像这一杯饮料,
本来是很好,
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

你还敢喝吗?

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
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
不真实。
  
如果他不真实,
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

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
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

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

“ 此必不可也 ”。

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
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
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

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

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

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
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

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
建立的名号、
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
  
我们讲感应,
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
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
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

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

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

所以一定要真实。

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
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
奸诈。

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 法华经 》里面
剖析娑婆世界众生,

有几句话 :
“ 人多弊恶 ”,

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
心性陋劣,
不持戒,

具有恶的倾向,
怀增上慢,
贡高我慢,
功德浅薄,

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
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

“ 瞋浊谄曲 ”,
充满着瞋恨的心,
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
内心非常弯曲,

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
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
怀着谄曲的心。
  
再就是
“ 心不实故 ”,
内心不真实。

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
那么矛盾无常。

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

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

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
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
“ 诚 ”,

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

一定要真诚,
你有真诚才有智慧。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
昙无谶尊者过来,
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

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

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 :

你们这个地方的人,
心多谄曲,
又无刚节,

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

就这样说。

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
他自己就忏悔,

向弥勒菩萨求忏悔,
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

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
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
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

说 :
你不简单啊,
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

由此可以看到,
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

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

律藏一上船,
船就往下沉。

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
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好,请看下面 :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好,请看第三对范畴,
辨别大小的相状。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这是第五,
大心的相状。

一个大乘行者,
发的心一定要广大。

这个众生界就是指十方无量微尘数佛刹有情众生之界。

为什么会有众生界?

是由于众生有业才依这个业受报,
所以说众生业不尽,
那么所受报的众生界也不尽。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

这就是说我的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都得度了,

无众生可度了,
我这个大愿才终结。
  
这就相当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愿方尽。

这是对众生而言。

要度尽一切众生,
如果有一个众生还没有得度,
我这个菩提大愿就没有终结。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从上求佛道来说,
一定对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要圆满,

福德智慧具足,
无上正等正觉成就,
我这个菩提愿才能够成就。

所谓三大阿僧祇劫,

由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觉、
妙觉,

成佛之后还要经过一百小劫,
最快是九十一劫,
用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这些福德智慧圆满具足之后,
我的愿才算成就。

那么这样的发心,
就不是得少为足了,
已度一部分众生了,
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

不是得到有余的涅槃,
不是得到藏通别的佛果,
而是要得到大乘圆教的佛果。

这样的愿才叫
“ 大 ”。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这是小乘的发心。

小乘的行人也有甚深的智慧,
他能观察三界,

这三界就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欲界六重天,
色界十八重天,
无色界四重天。

这三界是六道众生所依止的地方。

从天文学的概念来看,
这三界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域,
三千大千世界。

这样大的区域在声闻行者的眼睛来看就像
“ 牢狱 ”。
  
怎么理解这个
“ 牢狱 ”,

我们大家也许没有坐牢的体验,
但是你看囚犯,
他如果坐牢了就没有自由了。

我们在这三界里轮转的众生,
他的烦恼业力还在,
他非常被动地轮回不息,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受业力的驱使逼迫,
所以他的本质上是没有自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是牢狱。

我们的身心 :

色、受、想、行、识五蕴,

这色身是小牢狱,
三界是大牢狱。

无论是小牢狱,
还是大牢狱,
他的逼迫性,
他的苦难性是相同的。

所以有牢狱的感觉。

这是智慧啊!

想一想,
我们有没有这种观念。
  
他能观三界是牢狱,
有牢狱的感觉,

他出离三界的心就会非常的猛厉,
就好像囚犯关在牢房里面,
每天都渴望着什么时候能出来。

但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
可能刚进牢狱的时候还想着怎么出来,
然而呆久了,

觉得牢狱里面还不错,
还不想出来,
把牢狱看作自己快乐的家。

我们三界里的这些凡夫众生没有一念的想出离,
就好像关在牢房里面的犯人,
他不愿出来一样。

所以能够把三界观照到是牢狱,
这是声闻的智慧,
比凡夫众生高出太多了。

他观察生死轮转的逼迫性、
苦难性,

就像冤家对头。
  
我们对冤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大家都喜欢看亲家,

跟自己有善缘的人,
见到相互欢喜,
笑眯眯的。

如果碰到冤家,
冤家路窄,

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都想避免跟冤家对面。

但往往就会跟冤家对头碰面,
冤家对头一定要碰面的。

跟冤家碰面就有一种很苦的感觉,
很煎熬的感觉,
他内心就想离开这个冤家。

那对于声闻行者来说,
生死轮转就像这个冤家,

它的逼迫性,
它的苦难性,
使他一定要离开这生死苦难。

他就修四圣谛,
七觉分,
八圣道分,
三十七道品,
来断三界内的见惑思惑。
  
只有断了见思惑,
他才能够出离三界的轮转。

所以声闻行者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

他这种出离的心是非常非常迫切的。

所以声闻行者他要发厌离心,
很强的厌离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哄娃睡觉的日子哪里有机会聊天啊~公婆说我给老公太多信任,应该多监督~呵呵[微笑][微笑][微笑]我自己每天觉都不够睡,我有那个时间?用我的衣服裹着他抱着他看外
  • #原来这就是生活啊# ✨小王子的随心所欲碎碎念x41又是一个瘫在房间的周末本来约的DND之旅也因为疫情取消了这两天的朋友圈全是在各种排队做核酸今天凌晨五点终于轮
  • #一条plog告别三月# 这班上的真没劲 早上八点五十干完了工作开始了摸鱼状态 喝水 去厕所 聊大天玩单机游戏测了个核酸 太想念忙碌的工作状态了 这次济宁也中
  • 高级黑公寓#爱设计爱生活# 人生在世一定要懂得控制欲望,享受孤独,努力赚钱,千万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自己驾驭不了的人上。推掉不必要的酒局和饭局,不要虚度光阴
  • ”林澹见少女不怕他,赶紧穿好鞋,起身要走,可少女却挡住了他的去路,还笑话他胆小怕事:“看你还是个男子汉,也是个读书人,竟然没有一点胆量。半个月后的一天,林澹去朋
  • 亲签拍立得也会在采访露出后抽幸运粉丝送出哦[春游家族]最近让通哥抽《战神4》的通心粉还真不少,趁着《战神4》刚在pc平台解锁,抽1名玩家送出《战神4》!如果还
  • 上海本地,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味,可是,这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城市,她就吸取全国的精华,加上了海外奇珍,成为吃的总汇。”莫云也爱上海味道,熏鱼、酒香草头、腌笃鲜,胃口
  • 在整个长达一小时的发布会当中,路特斯让设计总监 Russell Carr 以及 Eletre 的主设计师反复谈及空气动力对设计的影响,用意就是让大家清楚,路特斯
  • 在某知识科普类的网站上经常有关于时尚与市场营销知识的辩驳,不管是市场需求影响了 “时尚” 还是时尚决定了市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某一种潮流或是颜色的大肆流行,最
  • >> 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公平,人一生下来就有走运的和不走运的>> 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第9章 记忆与印象1&g
  • 我也想投个稿 码评论区捞 03 双子座 p?不太分属性大概0.6 0.7 左右 168 50kg左右 长相在重庆读大一 交友恋爱都可看感觉啦 很喜欢妹妹 有点妹
  • 春是阳光,泰是雨露,阳光雨露施予万物,从此万物复苏……开启春夏秋冬四季寻了十首古诗词贺天降甘霖春回大地[小红花][小红花]原本想找雨中春山图,一时未找到。 当头
  • 」擁有能夠發現美好、感知幸福的頭腦,才有獲得幸運的能力。生活簡單、豐盛、美好,人生充實、自在、從容,就是最大的幸運。
  • 但好像只是继续往前挪动着脚步,寻找着那些完整的贝壳,或者是海螺或者别的漂亮的石头……就像一开始说的,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想在今天,在三月三十一号的晚上,讲一点,
  • @任嘉伦Allen老大安好呀[哇]昨天刷到不凡哥换发型了[哈哈]你咋啥发型都可以驾驭的了呢[送花花]我发现我的微博真的只属于你[awsl]自从不发帖后基本都不上
  • [微风]:今天搬出来啦,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和室友开始过同居生活,就暂且称它为蜗居吧,第一次在外面租房子,更想家啦。至于结婚,李懿表示:“我们现在的感觉就已经很
  • 济南奥斯卡期待您的光临 订台电话☎️15628844568(同微信) ​​​ ​​​ ​​​ ​​​ ​​​ ​​​ ​​​ ​​​ ​​​
  • 前有電影版的金城武和周冬雨,此次林雨申和超紅小花趙露思詮釋劇版《我,喜歡你》兩人甜膩再升級,本就是大叔蘿莉配的故事劇情,現實中林趙也是相差18歲,禁慾系霸道總裁
  • 从修缮方式的讨论上,可以看出各方处于不同考虑,希望采取的修缮方式也不同,特别是何为“整旧如旧”“修旧如旧”的讨论,到现在依然是辨不清楚的一件事,原文摘于《中国古
  • 人老多了,美团订单一直响一直响~还不知道他家的,推荐大家去试一下~两个妹纸一份加面麻辣烫一份凉皮就够够的了~#葫芦岛吃货集中营[超话]#爱尔兰进口,Ba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