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寻迹#【天降“昆明湖”!从排走变留住,#北京如何留住了水资源#?】7月以来,京城急雨频至,人们常常听着雨声入睡,又听着雨声醒来。眼下已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三季少雨,一夏水”的降雨特点,使得北京汛期降水量的多寡决定了全年降水量的丰枯。
曾几何时,北京人对于雨水的传统观念是希望“快来快走”,但随着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人们对雨水的态度逐渐从“排出去”转变为“想留住”,从对立转变为和解,进而加以利用,化雨成“金”。

雨水,曾被视同于污水
北京在华北平原上属于“缺水区”,气候比较干旱,一年中的降雨往往集中在夏季汛期。过去,住在北京城里的人,一直在受雨水的气,北京人对雨水的情感,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一场雨下来,城里常常就遭了殃,积水成患,污水泛滥,原有下水道非塌即堵,形同虚设。那时候,海淀镇有一个“蝎子湖”,平时存臭水,热天生蚊蝇,下雨后水涨起来便堵住居民的家门口,出门得蹚水;宣武门外一带,大雨后路上积水成患,十几天不退……因此,在老百姓心中,雨水和污水无异。
北京日报1954年8月17日2版刊登的《和污水雨水的斗争》一文中提到,清朝光绪十六年,大臣周天霖给光绪皇帝上过一个奏折,详细地陈述了北京的水患:“……自上月二十八日大雨淋漓,前三门外水无归宿,家家存水,墙倒屋坍……每当暑雨蒸潮,黄潦(脏水)满街,浊污流溢,民间疠疫(传染病)大作。”
过去,雨水和污水为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前人留给北京的280多公里长的下水道,只有20公里勉强能排水,其余不是塌就是堵。遇见大雨,天桥四周一片汪洋,住在这里的居民出门得坐在门板上划着走,更别提普通人家聚居的地方,雨水一冲,粪场里的排泄物就向房子里倒灌,大尾巴蛆在炕上、墙上爬来爬去。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北京便将消灭明沟和死水坑作为重点卫生工程,同时向排除污水与雨水宣战。
1953年4月24日,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卫生工程局副局长陈明绍在北京日报2版发表署名文章《为排除北京市的雨水和污水而斗争》,倡议全市人民为排除雨水和污水行动起来。当年,本市启动下水道和河湖的修建工程,其中占比最大的工程就是新建下水道108.76公里,相当于当时内城5个城圈的长度。
四海下水道是这一年下水道工程中最大的一项。东直门和朝阳门之间,沿着城墙根的绿草地上搭起了工棚,墙上打开一个十六公尺宽的缺口,给四海(积水潭、什刹前海、什刹后海、西小海)下水道干线开放了大门。过去,四海一带的雨水没地方去,就顺着地势连泥带水流进了四海,常年淤积的污泥使四海越来越浅。四海疏浚后,这一带的雨水暂时被引到御河,可是御河容量太小,每遇大雨,什刹海、积水潭周围便成了水乡;附近居民的院里,水淹没了膝盖;经过北京饭店门前的汽车常常被水弄得灭火抛锚。直到四海下水道建好后,雨水才得以沿着这条下水道经过宽街、张自忠路、东四十条胡同,穿过城墙流入东护城河。(1953年4月24日《北京日报》2版,《四海下水道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北京除了疏通原有280多公里的下水道之外,还新建了200多公里的下水道。耗时费力的下水道工程,在当时被视为解决雨水、污水排泄的最佳途径。

从“排出去”,到“想留住”
北京城的排水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截止到1981年,北京市区下水道总长度为1400多公里,增长了5倍多,明显改善了市区排水状况。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又开始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北京缺水。
“三季少雨,一夏水”是北京降水的特点。上世纪60年代,春季雨水平均在60毫米左右,约为全年总降水量的10%;一入夏季,雨水突然增多,平均达450毫米,约占总降水量的74%。降水过分集中的弊端就是,春季各种春播作物可以开始播种的时候,常常因为雨水少而延迟播种期,或是需要抗旱播种。这对于农业生产很不利。(1961年5月19日《北京日报》3版,《天上来的水》)
上世纪70年代,北京连遇旱年,缺水这个现实阻碍了民生和城市的发展。捉襟见肘的雨水一股脑儿倾倒在汛期那几个月,结果是城里淹了,乡下涝了,山里冲了,河滩漫了,还得为此劳民耗资开挖排水河道。
当时,郊区农业复种面积逐年增加、农作物需水量增多,再加上春旱严重、水库蓄水量减少,水源不足与农业增产的矛盾尤为突出。
通县在历年小麦生产中,都遇到一个难题:春天,小麦需要及时春灌,而这时候几乎年年干旱,再加上全县复种面积增加,水源更显不足;秋天,用水量小,雨水却比较勤,容易受涝。
1972年,为解决春旱秋涝这个气候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困境,通县决定利用汛期拦蓄雨水,灌溉水利。在全县水利工作汇报会上,通县县委总结推广了台湖公社利用坑塘蓄积雨水,并趁汛期水源充足时闸沟截流蓄水等“春旱冬抗”的经验。当年汛期,通县十座拦河闸,除北关闸和师姑庄闸外,均关闸蓄水,以便冬春灌白地、浇小麦。“春旱冬抗”成为当时郊区农业对抗春旱的一项有效措施,并推广开来。(1972年10月20日《北京日报》1版,《拦蓄利用地上水 为夺取明年丰收做准备》)
郊区从雨水的利用中尝到了甜头。而那时候,北京每年汛期出境水量大约10亿立方米,着实大有可为——利用了雨水,不仅有助于缓解农业生产用水的紧张,也增加了城市的供水保证。郊区利用雨水灌溉农田,城区利用雨水补充生活用水,甚至涵养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从此,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对雨水的态度便从“怎么排出去”转变为“怎么留得住”,汛期雨水收集和利用成为破解用水难的出路之一。

关闸蓄水,尝试雨洪初利用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怎么才能留得住雨水?如何在汛期尽可能多地收集利用雨水?这是水利部门日夜算计的难题。
上世纪80年代,110公里长的京密引水渠和几条护城河以及通惠河,既有供水任务,又有排洪功能,汛期还担负着从密云水库给京城供水的重任。北京市水利局管理河道多年的邹玉芬突发奇想:能不能把河、渠上的节制闸闸上,利用雨水给城市供水?
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如果暴雨引发山洪,高水位运行的京密引水渠或其他河道憋崩了怎么办?
然而,将汛期的降水留住、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是北京市研究多年的课题,邹玉芬和同事们决定搏一把。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方案递交上去,不曾想,方案很快就批复了。全市上下开发利用雨洪资源的决心可见一斑。
最后成效如何呢?一组数据喜人:1988年汛期,密云和官厅两大水库关闸48天,拦蓄河道中积流向北京城供水,当年水库少放水0.93亿立方米。此后7年中,根据汛期的不同情况,北京共节约库水4亿立方米,相当于一米见方的“水龙”绕地球10圈。
与此同时,藏水于京城地下也是一个大胆的实践。1994年汛期,本市利用暴雨和洪水,在河道中适时放闸拦蓄,回灌地下水5亿立方米,使本市地下水位比前一年同期普遍回升0.98米。(1995年3月6日《北京日报》6版,《京城女水官》)

城里的雨水,也派上了大用场
关闸蓄水成效固然显著,但雨可不只是下在郊区、水库,城里在雨水收集上也亟待大做文章。
此前,城市里的水文章主要做在节水上面,1990年北京还因此被评为全国节水先进城市。但光节流是不够的,还得开源。本市确立了“三盆水”管水新思路,即把天上水、地上水、地下水这“三盆水”联合调度,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1980年至1990年,全市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38厘米。经过优化调度,1991年至1998年,这一数字减少到18厘米,相当于每年少开采地下水2亿立方米左右。1998年前8个月,本市对雨水的控制利用率达80.1%。(1998年9月10日《北京日报》1版,《天上降雨地面拦地下用水精打算》)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北京在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张和人口增长的形势下,供水紧张局面再度显现。当时,城区建成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不透水地面随之增加,而此前建设的雨水管道控制面积有限,因此降雨后雨水横流,不能顺利入渗地下。在丰水年份,北京约有7亿立方米雨洪出境,白白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把“雨水收集利用”列作应对21世纪初期供水紧张局面的26条措施之一。
2000年,城区汛期降雨利用有了突破性进展。由中德合作投资6355万元的“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项目正式启动,被寄予厚望。根据北京城的特点,中德专家打造了4个示范区,控制面积达36公顷。在示范区建成雨水收集与传输、雨洪处理与利用、雨洪回补地下水及雨洪控制系统,同时将雨洪滞蓄系统和景观工程结合,将其用作卫生间冲洗、路面喷洒、绿地灌溉、洗车等市政杂用。按照设想,该工程推广实施后,城区将有30%的雨洪得以有效利用。(2000年1月3日《北京日报》5版,《留住雨水润京城》)
2003年汛期的一场急雨使北京不少街道积了水、小区“城门失守”,而西城区双紫园小区内却是另一番光景。北京日报记者探访发现,双紫园小区内没有积水漫流,也没有车子一过污水四溅的情形出现。雨过天晴之后,小区的雨水池里还增加了近百立方米用于喷灌、洗车的回收水。
双紫园小区正是城区雨洪项目的获益者。小区引进了德国先进的雨洪利用技术与设备,经过处理后的雨水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可用于洗车和灌溉等。2003年前7个月,小区共回收500余立方米雨水,加上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小区浇灌、洗车,甚至音乐喷泉已经完全不用自来水了。
这一场雨,包括双紫园小区在内的6个雨水利用示范小区通过了检验。雨水利用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可观:小区雨水不外排,减轻了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通过雨水回灌还可以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良性循环。(2003年8月16日《北京日报》7版,《天上雨再大 地面不积水》)

防汛变迎汛,蓄出“昆明湖”
2005年临近汛期时,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调研、督察本市防汛工作时强调,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汛期中一定要把水文章做足,既要防汛又要迎汛,为北京积聚好水。(2005年5月22日《北京日报》1版,《既要防汛又要迎汛把水文章做足》)
这一年,北京首次变防汛为迎汛。实现这个转变,有赖于集雨工程的推广。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在城区建成22个集雨工程,年利用雨水资源达到35万立方米。(2005年6月6日《北京日报》9版,《北京,把雨水留住》)
防汛变迎汛的第二年雨季,北京集雨工程更上一层楼:宣武区万寿公园在地下挖的5个雨水收集回灌井、海淀区26个单位和居民楼收集楼顶雨水的“集雨樽”等分布在社区、机关、学校、公园里的100处集雨工程,共留住雨水2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昆明湖的蓄水量。
雨水利用由此进入了北京市下一年的“折子工程”,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全面推广。到2009年主汛期尾声,从天而降的“昆明湖”增至21个。(2009年8月13日《北京日报》5版,《21个“昆明湖”从天而降驻留京城》)
政府推广集雨工程的同时,各行各业也在行动。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制定集雨奖罚政策、多建集雨示范工程、建设地下蓄水系统、推广雨水渗透设施;密云水库间伐上游“小老树”,送雨入密云水库;京城公园各出妙招,如植物园打造人工湖“喂”百万平方米绿地、陶然亭公园实现全园中水绿化灌溉……细算下来,一年节水能有几百万吨。
2016年,北京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多年来悉心打造的雨水吸纳、蓄渗和利用工程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如今,日趋成熟的雨水收集利用理念和设施,正在北京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汪丹)

#康康姐分享# 【#武汉有了热干面机器人# 无人面馆有望走进大街小巷】打开手机微信,扫码,付费,等待50秒,一份热气腾腾的红油热干面由机器人从出口推出,摆到眼前。在江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员工食堂,记者体验了首台汉产热干面机器人端出的“杰作”。
传输、煮面、装碗、配料,机械手灵活抓取,全部在机器内部自动封闭式完成,每台机器人在1分钟内就能同时煮两碗面。这台机器人占地约1平方米,下面有推轮,一袋袋封装好的新鲜面条装进机器人的冷藏室,由机器自动识别拆封。每台机器人一次可备料360袋。大家觉得如何?[坏笑](湖北日报)https://t.cn/A6a1dmzf

#武汉身边事#【#武汉有了热干面机器人# 无人面馆有望走进大街小巷】打开手机微信,扫码,付费,等待50秒,一份热气腾腾的红油热干面由机器人从出口推出,摆到眼前。在江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员工食堂,记者体验了首台汉产热干面机器人端出的“杰作”。

传输、煮面、装碗、配料,机械手灵活抓取,全部在机器内部自动封闭式完成,每台机器人在1分钟内就能同时煮两碗面。这台机器人占地约1平方米,下面有推轮,一袋袋封装好的新鲜面条装进机器人的冷藏室,由机器自动识别拆封。每台机器人一次可备料360袋。大家觉得如何?[坏笑](湖北日报)https://t.cn/A6a1dmz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英雄志》这部剧采用的是上下两部连拍的方式,肖顺尧和成毅还是二搭,期待这部剧早日开机,相信播出后收视率也不会低,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女主顾倩兮是卢云的爱人,
  • 之前还总是自诩,你遇见我是你的幸运,可是你在我身边连第一个冬天都没熬过去,想来也是可笑,如果没有遇到我,而是被别的好心人收留或者独自流浪,说不定你现在还健健康康
  • #新冠康复日记# 最难受的并非 高烧三十九度五,吐黄疸,吞刀片,水泥鼻最难受的是我 感受不出真实的气温 调不出恰当室温让娃入睡是我 尝试不了辅食的温度 不能为娃
  • #SuperJunior[超话]# 2022年的12月⏰ ELF与super junior一起 度过了幸福陪伴的2022 这是个每天都有欢声笑语的年末 在20
  • 我最亲爱的奶奶,全世界最好的奶奶,此刻孙女在车上,还是抱着一丝丝希望,希望您能再好起来,可我又知道不可能了,我说再多您都已经不到了,可又不愿相信……您知道吗?现
  • 司机先是带我们去逛了沙溪的集市(不知道是我们正好赶上了还是每天都有)其实是跟家里的菜市场没什么区别啦,但有一点很搞笑,他们卖鱼怎么是直接扯块布在地上干着卖啊[悲
  • [送花花]】 BF全通先夸夸页面太高级了好喜欢,全通后看进度条更舒服了嘿嘿是个人感觉打得最开心的乙给!谢谢,是很有趣的庆祝方式,你也想要吗?
  • 还有网友说,段星星某个角度很像周扬青之前深度diss过的男友小猪罗志祥,毕竟当年的“多.人运动”和“时间管理大师”对鱼圈的影响还是蛮深远的。但王某不知道的是
  • 你看那些明星,往往就是食伤旺者,所以有者,常常因嘴招祸;有者,则谨言慎行,但也不乏真心实意的追星族紧随其后;原因就是他们在八字中食伤发挥的作用特点不一样。2️⃣
  • qwert别人觉得你说话不经大脑,处处可能喜欢你的率直可爱。 别人觉得你不够圆滑,处处可能喜欢你的质朴,别人觉得你不够[偷乐]活泼,处处可能喜欢你带来的安宁的感
  • 小狗就在这样的屋顶上散步,也不知道它有没有被仙人掌的刺扎过。写着写着空中就飘起了好大的雪,等我们埋头苦干反应过来,校园前操场那两磕巨大的松树已经落了薄薄一层雪了
  • 我会向(中央邦)首席部长提出要求,应该在公共广场上对这些罪犯进行惩罚。据新德里电视台(NDTV)消息,乌莎·塔库尔表示,中央邦是印度第一个对性侵犯处以死刑的邦,
  • 上半年看了54部电影,最近都没怎么看了,想看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我还挺喜欢历史的‍♀️2022是遗憾的一年,也是失败的一年。看了一些书(懒得数了)《你当像
  • 麦克阿瑟和李承晚挽手步入议会大厦,山呼海啸般欢呼之后,麦帅揮动“玉米芯”烟斗:“承蒙仁慈神的眷顾,我们英勇的鍕队……联和国鍕解邡了潮藓……这个城市已经从供产主义
  • 2023年1月1日2022年过的可真快啊,快到我都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大概三月份准备了英语教资考试的最后一科 幸运的是最后通过了 然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 说来真是
  • 只此一点,也足够让一个人,虚妄半生了,人一过五十岁,常常感觉自己的人生,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这正是由自己身上的各种变化所带来的。只此一点,也足够让一个人,虚妄半
  • 一丝清风吹来了祥和的气息,结伴的野鸭在享受着波光。一行行的诗歌要吟诵自己的情怀,一阵阵的笛声在传说深远的悠扬。
  • 中午我们还一起拼了玩具,耗时仨小时,只不过花斑猪把巴斯光年的腰撅折了,拼完玩具我也就没之前那么兴奋了,可能是因为令我兴奋和期待的事情是“一起拼玩具”这件事情,玩
  • 真是无语,2023年遇到这种事,现在我反被各大平台挂了,无语死了,谁知道那上面的痕迹是不是你弄,大白菜吃多了真的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现在因为那十块钱邮费转账的理由
  • 在我的新年祝愿里,希望你、我、我们都能被岁月温柔相待,即使繁华落尽,内心依然会温润如初。”让自己删繁就简,在安静中把该忘记的忘记,珍爱生命,只是感受时光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