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跟悟道法师学 净土集

【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行后杂行』就是修其他的,夹杂。像谛闲老法师、倓虚老法师,这些讲经说法,经教的法师,讲了很多经,有的人他学了很多法门,很多法门就是有夹杂,叫「杂行」。杂行是怎么样?『心常间断』。这个间断就是跟西方极乐世界间断,没有长时间连接在一起,就是间断间断,间断了再接上、间断了再接上这样,这个叫间断,没有长时间连接在一起。长时间连接在一起就是念佛,念佛不断,我们这边一直念佛,就是信号发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发过去。但是我们现在一直发,发过去好像都没有接到阿弥陀佛响应。其实有回应,我们没有感觉,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心里还有夹杂,夹杂妄念。如果你心里没有妄念,你这个信号发过去,马上跟阿弥陀佛这个线就接上了。你只要不断的念,这样心,如果你有一点点,暂时有一点,妄念暂停一下,你就感受到了,你就感受到他的气分。如果妄念很多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明显的感受到,但是佛力,佛光还是注照、还是加持,这是冥应,冥就是不明显的。我个人读经我有经验,大家如果听到我念经念错了,就是我在想事情,想到明天什么事情,突然想到明天什么不能忘记,这就夹杂、就间断了。所以念错了你就知道,你不要问我在想什么,就是有在想事情。如果我不想事情,专心在念就肯定不会念错。你想事情就会间断。有短暂的,我短暂的没有想事情,念念也感受到西方那个气氛,你马上就可以感受到,感受到你感觉上就不一样,平常那些颠倒妄想,那个感觉上就没有了。
  你有跟佛光接到了,肯定你对死不恐怖了,因为没有生死了,接上就没有了。其他法门是要断烦恼才行,这个法门你只要伏烦恼,跟佛光接上了你就没有,你现前就感受到了,临终当然你就不怕了。如果临终听到阿弥陀佛就吓坏了,那肯定跟佛没有接上线的。平常好像念得满用功的,临命终,听到有病脚都软了,不要说死对不对?那这个就是还没有接到,如果接到了,你真的什么都不怕,真的像《心经》讲的,远离颠倒恐怖妄想,那是真的有把握了。这个功夫不得力,那些助行就很重要。你没有发愿要去西方,功夫不得力,其他的经典你就不能说不要,那就很需要。真正愿生西方,念佛功夫得力了,真的什么都不需要,不但其他经不需要了,《弥陀经》统统不需要了,就一句佛号就够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有些人问说需不需要这个经,要不要那个经,我说这个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人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真正发愿要去西方,真的其他就用不上;如果还不想去,那这些辅助的经典就需要,起码说明你来生不要堕三恶道,来生来世再修。所以佛讲这么多经,是不是需要、需要几种,各人不一样。
  这里讲,「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这个心常间断,你看谛闲老法师、倓虚老法师都是讲经的大法师,天台宗的祖师,还不是一般的,但是他有间断,临终表现得不如那个不认识字的锅漏匠,锅漏匠他没生病,还站着往生站了三天。海贤老和尚也是,他没生病,往生前一天还在种地,还在爬树。我们不要说一百一十二岁,五、六十岁就全身不对劲了。真的有功夫,那不是假的。海贤老和尚他示现的,往生前一天做到很晚,他的徒弟说:师父,这么晚了,不要再做了。「还有一点点,做完了我就不做了。」大家一听好像没感觉,后来第二天往生了,他再想一想,那天晚上师父讲这句话,他说这些做完我就不做了,原来他要走了,才恍然大悟。这两位是我们近代的,民国到现在的,我们现在讲到正助二行,有一个例子给我们看,我们就比较清楚。
  讲经说法、通宗通教,这个虽然可以回向得生净土,比如说谛闲老法师、倓虚老法师也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可能品位没有徒弟那么高,因为他的徒弟,补锅补碗那个徒弟功夫深。所以佛法的修学,我们净老和尚最近讲席当中常讲,跟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像六祖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他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什么有关系?跟放下有关系,他真能老实,真放得下,他真的很快就入进去。老实,放下。我们今天还听到老和尚一直提到六祖,他到黄梅八个月,在碓房舂米,寺院那么大,没有到处去走、去逛,他就是老老实实。五祖叫他去舂米,他就乖乖待在那里,都没有出去,所以要去看神秀写的偈子,他还请人带他去看在哪里。老和尚讲,换作我们,八个月,寺院拐拐角角统统知道了。为什么?不老实!他老实,他就在那边,他就没有乱跑。五祖叫他在那边,没有叫他去哪里,他什么地方都没去,他就老实在那边待八个月,在那边舂米。锅漏匠,他的师父叫他在宁波乡下的小庙,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念三年,什么地方都没去,真老实。所以我跟传师讲,你那个老实念佛堂,一天到晚乱跑,怎么能老实念佛?所以那个招牌被我收回来,现在放在宜兰。讲经说法的大法师,不如真的老实念佛那个人往生得自在。
  这个都可以回向往生,但是『众名疏杂之行』,跟本宗正业、助业,这个就有疏杂,疏就是比较疏远,比较远。但是往生,回向发愿都能往生,都可以往生。「疏杂」就不是专修净土经典的,修其他的经典,还有修其他法门的。比如说参禅的人,他也可以回向往生;修密的,他也可以回向往生;学教的,修止观的,不管修哪个法门,统统可以回向西方。九品往生,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修任何一个法门,甚至你修世间的善法也能往生。还有下三品,那是造恶业的,那个造恶业的他也能往生。九品往生,它涵盖的就是无所不包。但是本宗正修、助修就是净土三经,或者现在讲的五经,一句佛号,这个是正助。

弥陀名号

  一、名号
  《佛学大辞典》显体为名,名彰于外而号令于天下为号。名与号其体一也。此名号之目,虽通于诸佛诸菩萨。然以指弥陀之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为常。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显体为名,树德为称。名称外彰,号令天下,说之为号。”法华嘉祥疏三曰:“通即称号,号令天下,显化他之义。别即称名,名以定体,即是自行。”

  《佛光大辞典》梵语 na^madheya,巴利语 na^ma-dheyya。又作名字、名。主要指佛、菩萨之称号而言。此名号因可表彰诸佛菩萨之功德,及显示众生对诸佛菩萨之赞叹、敬仰,故又可称为宝号、尊号、德号、嘉号等。又以其为诸佛之菩提之名,故又称果名、果号、果上名号等。又依名号之字数而称,则有四字名号、六字名号、九字名号、十字名号等称呼。

  关于名号之字义,据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二十末载,显明体者为名,表德者为称,名与称彰于外而号令天下者,称为号。另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四载,名,指释迦等之别名;号,指十号,为诸佛之通名。又呼召(显)体者为名,表德者为号。

  由上述可知,名号可表显诸佛菩萨之真如体性,及其广大圆满之功德,除此以外,名号系从诸佛菩萨而来,以名体不离故,所以诸佛之名号,即等同诸佛之法体,故诸经论中,多载有诚心称念诸佛之名号,及思惟忆念诸佛者,可消除罪障、灾难,或可往生净土等之说。如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举,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及受持称念其名号者,即可得福。又如观无量寿经所举,若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则于念念之中,可灭除八十亿劫之生死罪。此外,若称念释迦牟尼佛、地藏菩萨、药师菩萨、弥勒佛、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佛菩萨之名号,亦可灭罪得福。

  于诸名号中,“阿弥陀佛”随着净土宗之流传,而普遍于世间,凡诚心称念其名,精勤不懈者,临命终时必可往生极乐净土。此外,于称念中,一句弥陀在口,亦可于现世之时净化身心。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观世音菩萨名号,亦广为世人所称念。〔杂阿含经卷四十、旧华严经卷四如来名号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药师本愿经、弥勒上生经、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往生论注卷下〕

  《真宗大辞典》(节译)

一、弥陀名号是弥陀全德全力之表象

  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名与我等人类之名,不啻有天差地别之异。

  所有人类之名,只是为了各自区别,或为了称呼对方而给予的符号,其名之本身不具有何等能力或功德。然而佛名不只是与他佛区别,或为了称呼某一佛而已,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立名的。而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涵盖阿弥陀佛因位所发大愿、所修大行,直至果上所得种种功德。简言之,是阿弥陀佛全德全力的表象。

  要而言之,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综合阿弥陀佛因位之大愿大行与果上之一切功德,具绝大价值体。故法然上人《选择集》说:

  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

  及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彼佛名号之中。

二、弥陀名号是弥陀救度众生之方法

  弥陀全德全力表象之名号,换言之,成就此全德全力之结晶体的名号,其目的乃是为了容易救度罪恶之众生、乱想之凡夫,其救度的方法乃是以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作为救度我等之方法,譬如医生用药救疗病者。元照大师说:

  我弥陀以名摄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胜德,揽入识心,永成道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

  弥陀名号如上所述,具备绝大功德,有使众生转迷开悟之作用故。弥陀以名号作为救度众生的方法,故其名号平等施予一切众生,恰如医生以药物作为疗治病者的方法,将药物给予病者饮用。亦即弥陀白白的、无条件的将名号之功德大宝施予一切众生饮用。此亦称为“名号之回向”。

  《净土宗大辞典》(译)

  名号是佛菩萨的称号,亦称名字,或单称为“名”,于净土宗是指阿弥陀佛之名号。《观无量寿经》说: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说:

  称我名号。

  于《观念法门》说:

  称我名字。

  法然《选择集》第三章指出弥陀名号之殊胜而言:

  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

  及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彼佛名号之中。

  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

  像这样关于名号的殊胜,法然上人于《三部经大意》说:

  夫三字之名号虽少,如来所有内证外用之功德,万德恒沙甚深之法门,皆悉摄在其中,谁可测量之乎?

  始从弥陀如来,万德无漏所证之法门,直至观音、势至、文殊、地藏、龙树,乃至彼土菩萨、声闻等,所具事理观行、定慧功力、内证智慧、外用功德,悉皆摄于三字之中。然则极乐界中,所有法门,有漏其一乎?

  又于《逆修说法》三七日之条,依《西方要决》与《大经》之文开示说:

  彼佛所有因位果上一切功德,皆悉摄在此名号中,是故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无上大善根也。是以《西方要决》曰:“诸佛愿行成此果名,但能念号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

  加之,此《经》(大经)即指“一念”赞为无上功德,是则殊胜大善根故,选为本愿也。

  法然此等诸说之中,《选择集》及《三部经大意》之说,是就“万德所归”而言;又,《逆修说法》是就“享受名号功德”而言。

  法然“万德所归说”之关连资料,可从源信与永观等著作中看出,即《往生要集》第五助念方法门之对治懈怠项目,说名号具诸佛法,其功德之广大,依《维摩诘所说经》下〈菩萨行品〉之文而说。于《观心略要集》以“阿弥陀”三字配“空假中”三谛、“法报化”三身、“佛法僧”三宝、“智断恩”三德、“实相观照方便”三般若,指出弥陀名号摄尽一切法。

  又《念佛略记》(引用舜昌《述怀钞》)说:

  因行果德、自利利他、内证外用、依报正报、恒沙尘数无边法门、十方三世诸佛功德,皆悉摄于六字之中,是故称名功德无尽。

  最后临终,一心称念,生死之罪速即消灭,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圆满上求下化之大愿。

  此中《念佛略记》之说,《九卷传》(译注:法然上人另一传记)三下第七段,作为法然万德所归说:

  弥陀因位时,代一切众生,于兆载永劫之间,修六度万行、诸波罗蜜之一切行,其功德皆悉纳于六字名号故,万行万善、诸波罗蜜、三世十方之诸佛功德,六字名号无有遗漏,是故名之为“极善最上之法”。

  之证明之文而引用。又圣冏《直牒》六,引用此文而指出“此人师之释,不异今集”。

  尤其永观《往生拾因》说:

  弥陀名号之中,即彼如来从初发心乃至佛果,所有一切万行万德,皆悉具足,无有缺减。非唯弥陀一佛功德,亦摄十方诸佛功德,以一切如来不离“阿”字故。因此,念佛者诸佛所护念。

  今此佛号文字虽少,具足众德。如如意珠形体虽少,雨无量财。何况四十二字功德圆融无碍,一字各摄诸字功德。阿弥陀名如是,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合成,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即成广大无尽善根。

  珍海亦于《菩提心集》上说:

  应念阿弥陀佛名,此名摄无量无边功德。称念此名,无量功德来集我身,无始至今,烦恼恶业,皆悉消除。

  法然不太采用永观与珍海之说,但可知与万德所归说有密切关连。

  此万德所归说,意谓着成就显现于佛体之上的因位行愿与果上所具万德,全部摄在名号之故,当然,彰显佛名与佛体相即不离之义。就此名体相即不离,早在昙鸾《论注》下卷已指出而说:

  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

  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主张佛之名号与其佛体相即不离。

  法然虽未依用此名体相即不离之说,却是万德所归说之根底。

  然而阿弥陀佛之名号再怎么殊胜,若不称念就不能享受其功德,犹如法然于《选择集》第三章所说:

  念佛易故,通于一切;诸行难故,不通诸机。

  称名念佛是为所有的根机所开之故,名号之功德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因此,不论何人都能称念佛名,就这点也可看出名号功德之一端。

  应注意的是,法然主张“易故通于一切”之前,已预先引用《往生要集》第八念佛证据门之文:

  只是男女贵贱,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乃至临终,愿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又净土之祖师以净土三部经之说为基础而述说名号之功德,即昙鸾之“实相法”(《论注》上),道绰之“度众生”(《安乐集》第一大门),善导之“利剑”(《般舟赞》),法然《选择集》第五章之“无上大利”,又第十三章之“胜善根”等。

  其名号功德于称名行者之上是如何地作用?就此,昙鸾《论注》卷下,以净摩尼珠之譬,说明能够灭罪;又以无上宝珠之譬,说明转生见为无生智。道绰于《安乐集》第一大门之中,以牛头栴檀之譬,说明业道成办。善导于《观经疏.定善义》之中说明“近缘、亲缘、增上缘”之三缘;于《观念法门》说明“五种增上缘”;法然《选择集》第一章以阿伽陀药之譬说明灭罪,又于〈逆修说法〉三七日之条,指出触到清净、欢喜、智慧之三光,等同于清净持戒、忍辱、智者之人。(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些已成高峰的存在,多评说一句都觉得苍白,也真的不想再苦口婆心地向人安利它好在哪里。好的德行,是一个人的铠甲,能够帮助他穿越荆棘,受人喜欢,得到尊重!
  • #丁程鑫[超话]##丁程鑫0224生日快乐##丁程鑫 ace门面主舞##丁程鑫你好星期六##丁程鑫这就是街舞# 【宣群:丁程鑫粉丝群招人啦! 要求:是丁程鑫的
  • 长按图片掃M,即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实现产粮自由热门美白精华液推荐:这些精华液让肌肤很细腻,由内而外的透白!这款特别好吸收,淡淡香气很舒心~用了之后可以感觉到肌
  • 最初你还以为是自己修炼出来的神通,但是旁观者都知道这个人的心态和思想,在慢慢的起变化,和他原来比,有许多地方是不一样的,但这个人本人并没有觉察到。如果你在修行的
  • 看她的视频真的能感觉到她没什么架子,就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也是在好好的护肤,好好的化妆,虽然明星会做一些美美项目,但是人家的护肤一样也没落下,皮肤状态是真的好,咱
  • 若,人生是一场美丽的梦,我喜欢一个人,带上一颗心、一部相机,拍自己想拍的风景,来一场称心如意的旅行,说走就走不犹豫也不徘徊。~~人这一生,最暖的不是遇见,不是一
  • 一顿点都德也证明了元宝也是云南胃[笑cry][笑cry][笑cry][笑cry]能吃的这些食物,他也基本没怎么吃。我只能说,我可以说的寥寥无几因为元宝过敏,不能
  • #晚安##王一博与乐华娱乐# 支持王一博先生维权1[送花花][送花花]今天这场和公司的艰巨谈判,努力两年多才走到谈判桌前,作为打工人我们是多么的无奈,被动推上桌
  • 方剂名称:黄芪建中汤用药组成:黄芪,饴糖,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适合病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临床表现:胃隐痛、胃胀纳差、乏力、便溏所属证型
  • 入排标准简要入排18-75 岁体重≥45.0 kg 且 BMI≥18.0 kg/m²,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的患者,诊断时或经治疗后腹水分级为 1-2 级;需同时满足
  • 正经科普·每日Q&A |【肩内扣】和【肱骨前移】有什么区别[吃驚]一年多没有把后台的信息拿来做Q&A了,昨天后台正好收到这个问题,今天把它整理出
  • 好喝[泪]机场的东西尊的很贵 不过我的指甲真的好好看啊[哇]又幸福了姐[爱你]提着行李箱的都市丽人!(我真的很期待的)查房途中惊现王宝钏,话说武家坡真的很好听!
  • ☀️▫️ 最近收集的可爱颜文字集˙Ꙫ˙ ଲ̊ଳ ̊ ⸝⸝⸝⸝◟̆◞̆♡ ´͈ ᵕ `͈⚆_⚆ (-᷅_-᷄) ₍₍ ง⍢⃝ว ⁾⁾ ಥ_ಥ ´_&
  • 活出心里的禅,放下过往的纠结与遗憾。】【成熟是一种智慧,就像成熟的水稻,垂下稻穗,不是向现实低头,而是以一种谦卑的姿态,感恩土地的哺育,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 我厌恶我的家 准确来说 我厌恶现在的家 我父亲和我并无血缘关系 我现在的父亲和母亲是离婚后又复婚 我的母亲在离婚期间怀了我 在我过往的记忆里 我是在我母亲的家
  • 自从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五日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设立茶文化工作室后,爱茶的师友们纷至沓来,爱看书的还会带上一套行知茶文化丛书,并要求我签名留念。最可提及的是从出第一本
  • 详细论断需考虑格局和大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拍砖[赢牛奶]#谢彬彬厨系男友#从夫妻星和夫妻宫看自己的另一半男命以财才为夫妻星,无财看食伤。男命身旺,财星为用,夫妻
  • 有的时候,她用了很好用的东西,想和大家分享,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不是挣钱啊。怕她受伤,我解释了下,不是这个书不好,是我觉得我早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它不适合我了。
  • 另一面,看看中环和对面整个港岛的夜景,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和街道,把香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体现的淋漓尽致[赞]这次沿海之旅就结束了,我的快乐的学生生涯也该结束
  • 钤印:文嘉休丞、文水道人(第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嘉》第168页,第60印,文物出版社,1987年)鉴藏印:芑孙审定、王铁夫阅过、盱江曾氏珍藏书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