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友谊,叫做张惠妹和张雨生;
有一种减肥,叫做张惠妹对奶茶的又爱又恨;
有一首成名作,叫做你是我的《姐妹》。
有一首激励梦想成长的歌,叫做《我的未来不是梦》。
“双张”天人永隔的友谊,感人至深。
回望明星成长之路,感悟人生百味。
1972年8月9日,台湾省台东县地区的泰安部落,一户原住民音乐世家,诞生了一个女孩,她就是后来叱咤台语乐坛多年的大姐大,张惠妹。
张惠妹的妈妈是台娱圈里的音乐才女,不仅给张惠妹和张惠春两姐妹写了不少歌,视觉品味不俗的她,还曾经给国际知名彩妆M·A·C设计过封面盒。
在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孩,爱上音乐是必然的。
张惠妹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两个妹妹。
兄弟姐妹的相亲相爱,也影响了张惠妹出道时的选题作品,《姐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彼时14岁的张雨生,仍然在为三年前溺水身亡的妹妹难过不已。
或许天意让“双张”于23年后,在台北酒吧相遇相识吧?冥冥之中,弥补了那段兄妹之情,天人永隔的遗憾。
20岁那年,怀揣着对音乐的梦想,带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被人称做泰安乡巴佬的村姑,来到台北逐梦。
1992年,张惠妹参加了台视举办的五灯奖歌唱比赛,站在唱将高手如云的舞台,信心十足的张惠妹,一路过关斩将,直冲决赛圈。
然而天公不作美,关键时刻,她却因为感冒,在比赛中接连忘词,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失误,也因此错失问鼎冠军的机会。
人,一旦陷入沮丧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很容易钻牛角尖。
望着女儿落落寡欢的模样,卧病在床的爸爸给女儿加油打气:“整场比赛我都看过了,实话实说,我觉得那些歌手都没有你唱得好,如果不是因为感冒,冠军的宝座一定是我女儿的”。
受到父亲的鼓励,张惠妹重新振作起来,参加了第二年的比赛,然而,当张惠妹冲到半决赛的时候,医院那边突然传来父亲病逝的消息,张惠妹备受打击,悲伤难以自抑的她,意图放弃比赛。
母亲知晓后,在后台将她痛骂一顿:“你以为天上的爸爸看不到吗?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最清楚”。
是啊,父亲最大的心愿,也是自己的梦想,如果就此放弃,她对得起谁呢?
《孙子兵法》有云:“哀兵必胜”。
这一次,张惠妹终于夺冠,如愿以偿。
1995年,获奖之后的张惠妹,应表哥的邀请,参加了他在酒吧驻唱的乐队。
某一天晚上,表哥面色神秘地对她说:“今晚一定要好好唱,有一位大人物要来酒吧”。
张惠妹不知道是哪一位大人物,既然能让表哥如此紧张,想必这个人一定很有本事。
当张雨生出现在酒吧的时候,张惠妹最初看到他的脸,只是觉得很眼熟,然后突然意识到,这个人不就是唱《我的未来不是梦》的那个大男生吗?
面对这样一个唱功非凡的明星,张惠妹一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为了表示对偶像的敬重,她在当晚表演的时候,选择了一首难度系数极高的英文歌《I will always love you》。
听完她的演唱之后,张雨生面露惊喜:“这首歌很难唱,你唱得不错”。
在此之后,接连一个月的时间,张雨生每晚都会到歌厅听她唱歌,不过他很少跟张惠妹有太多交流,偶尔也会对她的演唱方式给出一些建议。
直到某一天,张雨生突然对张惠妹提出邀请,他想请她加入自己的唱片公司,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配合,我不会给不配合的歌手写歌,虽然你是一个可塑之才,但是我的时间也很宝贵”。
张惠妹惊喜万分,连连点头。
就这样,千里马得遇伯乐的故事,在台北酒吧上演,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对的唱片公司,张惠妹无疑是幸运的。
初到公司的时候,大家并不看好这个原住民歌手,但是张雨生却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大力支持张惠妹:“原住民外在形象原本就很有国际范儿,而且声音与众不同,他们的舞蹈风格有一种野性美,咱们的团队,打造的就是与众不同,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大众认同”。
刚刚进入录音棚的时候,张惠妹还无法适应,通过耳麦,能非常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她担心这些杂音会被录到作品里,于是就憋着尽量不呼吸,一口气唱完了整首歌,面部憋得通红。
张雨生看出她的异样,像关心小妹妹一样,问她怎么了?
当她说出缘由之后,张雨生哈哈大笑,让她放开了唱,不要顾虑那么多。
张雨生的慧眼独具,张惠妹的剑走偏锋,两人一唱一和地相辅相成,如同双剑合璧一般。
为了让张惠妹的新专辑能够一举成功,前期的预热方式,张雨生还是选择了用作品说话。
凭借自己超高的人气值与乐坛地位,这首单曲让张惠妹这个名字备受瞩目。
预热效果不俗,紧随其后的是张惠妹的星途闪耀。
1996年,二人打造的首张专辑《姐妹》,一经推出,好评如潮,仅台湾的市场销量就高达108万张。
张惠妹以此为新起点,在乐坛名声鹊起。
凭借新专辑的发行成功,张雨生将张惠妹一手捧红,让其登上了乐坛新天后的宝座。
1997年,两人趁热打铁,推出专辑《Bad Boy》,依旧是大卖,据业内人士评价,这张专辑具有划时代意义,它颠覆了以往流行音乐的形态,属于一种乐坛新概念的作品,如同给华语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升级换代的标杆。
然而,成功之后,是伯乐的功成身退,生死两茫茫的天人永隔。
彼时的张惠妹,事业如日中天,新专辑蝉联IFPI销量冠军达9周之久,135万张的销售记录,睥睨一众华语女歌手,各项大奖也如约而至,张惠妹一跃成为一线当红顶流女歌星。
然而,没过多久,张惠妹就体会到了何为乐极生悲。
当张雨生遭遇车祸,命悬一线之时,张惠妹无法相信这样突如其来的噩耗,她在百忙之中匆忙赶往医院。
望着不省人事,陷入昏迷的恩师,张惠妹差点崩溃。
5年前,她失去了父亲,5年后,难道又要承受失去恩人的痛苦吗?
张惠妹跟唱片公司的同事们,大家都陷入了一片凝重的痛苦情绪中。
大家都不想这样束手无策,总要做些努力,既然恩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唱歌,不如用歌声来表达吧?或许能唤醒恩师呢?
当时唱片公司的所有工作人员,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调集了业内最优秀的制作人、歌手、录音师、词曲创作者、剪辑师等人,联合打造了一张专辑《给雨生的歌》,试图用这种方式,唤醒晕迷中的张雨生。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那首情真意切的《听你听我》,正是张惠妹唱给张雨生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天意难违的命运齿轮,吞噬了这位年轻的音乐天才。
有人说,张雨生的离开,带走了张惠妹的所有好运气,从那之后,张惠妹再也没能创造昔日辉煌,身材也开始渐渐发福。
每次提及亡师,张惠妹都会泪流满面,这一份师徒情深,一度被人疑惑,难道是痛失我爱的心境吗?
事实却并非如此,谁说男人跟女人之间就不存在纯粹的友谊?
张惠妹的男朋友,不是豪门子弟,也不是什么星二代,富二代,而是一个在酒吧工作的调酒师,两人非常低调地相恋多年,虽然没有进入婚姻,但是两人的恋情一直很稳定,由此可见,长情之人,从来不在乎世俗的流言非议。
至于身材发福的原因,张惠妹也曾经反省过:“因为自己跟周杰伦一样,都是奶茶控,戒不掉对甜食的喜欢,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因为家族有肥胖史,再加上作息不规律,吃过激素药,导致新陈代谢变慢,所以才变成了胖阿福”。
众所周知,甜食能让人心情变好,阿妹究竟为何而胖?其实这是一件让公众心照不宣的事情。
当年张雨生在世时,阿妹何曾胖过?
女为悦己者容,如今重新出发的阿妹,前些时间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人们惊奇地发现,她居然减掉了大约40斤的样子,看来她终于走出阴霾,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了。
某些人,虽然不在了,但是歌声却依旧振奋人心,希望每一个人的未来,都不仅仅是一个梦而已,不会因为意外而夭折。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任嘉伦[超话]# [羞嗒嗒]#任嘉伦一生一世# [求关注]#任嘉伦周生辰# 追超文集 Day. 453 终于又见到周生辰了~[求关注] 看似不久
  • #仙道贵生# 【太上老君十四字养生诀释义】这幅联语刻在古楼观说经台老子祠大门的《道德经》碑石之侧。上联右上角标明‘太上老君作’。其中有七个字《康熙字典》中收有其
  • 除了约会你必须有至少一样跟自己独处的方式,比如看电影。除了约会你必须有至少一样跟自己独处的方式,比如看电影。
  •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热爱,或者说是一种信念,甚至可以说是执念,可以让一个人请假为了看国足的世界杯预选赛,也许这就是“真中国球迷”吧。第一次送花 我感觉我自己比收
  • 挺好的,打猎上瘾的这玩意,现在又想去了。 【相信未來802】有時候生命戛然而止有些時候生命也處於停滯一個自然月視為一段人生至此也算是走到了盡頭起碼知道倒數的時候
  • ​工作时间:下午1点到晚上10点,晚餐1小时薪酬待遇: 1、总监薪资面议:组长底薪10000—40000不等,推广员基本薪资4000—20000加提成,奖金丰厚
  • 成年人最好的自律是及时止损,人都有执念,但不能执迷不悟。不要为交出的真心感到后悔 怎么看都是失去它的人更吃亏。
  • 很自信我会喜欢所有的他,心软软[抱一抱]#陪林墨走过春夏秋冬# ✨#30天安利林墨# Day1:入坑原因 刚开始看创4的时候,一开始对林墨有点好感(但是程度不深
  • 她其实赛前那段说的挺对:“我现在赢的太容易,我站在那就有人鼓掌,所以我要尽量在满足观众的同时,也取悦我自己。所以林金锤不止一次地偷偷想过:他和二丫家门不当户不对
  • 神秘感是最要命的,这可以说是一个人很大的魅力点,很多接触巨蟹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觉,明明他的性格非常柔软,和他在一起也是如沐春风,可是为什么完全没有亲近的感
  • 就总想起一句话:“怪我在最无力的年纪遇上了最想守护的你。!
  • 等到这波过去高校又是封闭管理,这还没解封多久呢,学生又出不去了,真是服了【已经接种了疫苗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即便你打了疫苗,感染后之后也很大可能是无症状或者
  • 他说今年种的是自留的白菜籽,不想吃去年街上卖的那种白菜,长大了下火锅又硬又不甜。今天冒雨去取回来,看着一般青萝卜的样子,我还是把水果的前缀放在它的身上,削了皮立
  • 张旭表示:“因为时间有限,这两天我们主要做了球员的恢复和调整,面对强手,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争取给大家呈现精彩的比赛。”谈到赛间间隔短对球员的影响时,张
  • 都没有让我室友帮他。可是我还是想有自己的作息。
  • 3. 为什么忽然就突破了,应该是国际上没了竞争或者“分散风险”的心气。是要把所有的,你的心理优势都要放下,要去想想你硬实力,更具体的优势在哪里。
  • 专属典藏组件,彰显大家风范#迈巴赫S级# 面向中国地区的专属装备组合,为不凡品味而生。南京中升之星迈巴赫S级轿车典藏版现车销售 025-85600000/025
  • 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加彻底的救赎,干预中心与所在辖区的长兴刑侦支队合作,派驻联络员入驻,在追查自杀背后可能隐藏着的刑事案件的同时,一桩20年前的残酷旧案也在渐渐浮上
  • 但是,天长日久,我们忘记了它是符号,错误地认作事物的当体,于是认为我的思想所及,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在地球上,他可以思到天上,所以,思想活动越来越广,思想的
  • 在7月获得美国“默许”项目完工后,默克尔来跟普京要“承诺”:保障乌克兰的“输气中转国”地位和能源供应安全,这是她答应美国的条件,但需要俄罗斯配合。就在默克尔访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