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船工号子:传承千年的劳动者之歌】
#黄河三门峡# #三门峡好网民#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者朋友,你可晓得天下黄河有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上,有几十几只船?几十几只船旁,有几十几个船工?几十几个船工,吼了几十几首号子?几十几首号子里,哪里的号子最出名?说到号子,人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三门峡的黄河号子。在众多地方的黄河号子中,三门峡的“黄河船工号子”以其低沉的曲调、浑厚的合唱,成为万里黄河众多船工号子的典型代表。

黄河号子
与王朝的更替

三门峡的黄河船工号子因其诞生在行船困难的三门天险、文化底蕴深厚的陕州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黄河出潼关,东流113公里,一路奔腾到三门峡。急速奔腾的黄河撞上“三门六峰”,激起数丈高的惊涛骇浪,发出撼人心魄的轰鸣,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三门天险。三门天险给漕运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漕运的船只经过这个地方,稍有不慎便会沉没,船毁人亡。金代周昂《砥柱图》有诗云:“鬼门幽幽深百篙,人门逼窄愈两牢。舟人叫渡口流血,性命咫尺轻鸿毛。”这就是此种局面的真实写照。

如此险峻的河段,为什么自秦至清的2000多年间,不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穿行着漕运的大船,而且在汉唐时代,还成为我国内河航运最繁忙的河段?笔者认为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王朝首都设在关中,大量物资需要从关东调运;第二,受崤函古道艰险难行的限制,粮食等大宗物资主要靠水运。就这样,三门峡黄河漕运成为维持王朝统治的“生命线”,以及影响王朝更替、巩固边疆统治的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三门峡黄河漕运对中国古代两京格局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自东周开始,由于首都设在关中,关中平原不能满足庞大的中央官僚机构、军队的粮食等物资消耗,物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而三门天险导致水路运输皆不甚便利,运转米粮亦颇困难。特别是在灾荒年份,当关中之地的农产品不足以供给长安之需时,帝王往往带领文武百官就食洛阳,待关中粮食丰收,再回到长安,导致两京格局形成。即使在盛唐时期,这种格局也未能改变。据历史记载,唐高宗曾七次行幸洛阳,后来武则天干脆迁都洛阳。

当然,三门峡黄河漕运也成就了历史上陕州城市的繁华。盛唐时期,三门峡黄河漕运十分繁忙,停留在陕州城边的漕运人员就有万人之多,全国各地物资云集陕州,呈现出“黄河帆樯如林,仓储货物如山,店铺鳞次栉比,客商往来如织”的繁华景象。宋朝时期,陕州城市繁荣更胜一筹。《宋会要辑稿》曾记载,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 ,全国1万贯以上商税城市共126处,河南省有14处,而陕州则以30635贯的商税额度居于全省第二位,成为仅次于洛阳的赋税城市,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由此可得到直观的反映。明清以后,陕州城乡出现了20多处集市,城内大街和城外四门关厢地带已成为著名的商品市场,商品经济发达,其繁荣景象一直维持到民国时期。

不过,由于三门峡河段特殊的地理环境,给黄河漕运带来了极大的危险,严重地制约了黄河漕运的畅通。为了维护朝廷政权的稳定,保证漕运的正常运行,历朝历代对黄河漕运的治理都十分重视,不惜耗费巨资重新开凿河道或者大力修建栈道。从实际效果来看,较为切合实际的办法就是修建栈道,通过纤夫拉船的方法,帮助船只顺利通过三门天险。在这里,有谁能想到,一根根长长的纤绳,一行弓背拉船的纤夫和他们吼出的黄河号子竟和王朝的更替及国家的政治布局挂上钩?

黄河号子贯穿行船始末

黄河栈道的开凿时间,我们今天已无法考究,现存最早的石刻是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但这方石刻是刻在重修后的栈道上的,可见栈道的开凿时间还要更早一些。黄河漕运栈道西起三门峡的人门栈道,东到渑池县与新安县交界处的“八里胡同”。今天,人们看着这些栈道,仿佛看到当年的一行纤夫,在这谷深峡险、水流湍急之地,弓着身子,脚蹬石窝,手抓石鼻,纤绳在肩头勒下深槽,拉着船只,吼着阵阵号子,气势磅礴,撼天动地。

领首的纤夫大声吼叫:“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纤夫们就跟着吼叫:“吆一呵,嘿,嘿佐佐,嘿!”“过高山犹如走平地哟,嗨咳吆二嗬!过大河犹如过小溪哟,嗨咳吆二嗬……”这是来自祖辈们与黄河战风斗浪,提神聚气、铿锵有力的声声呐喊,发出的黄河号子响彻黄河之畔。木船在黄河号子的声音里,一步步前行。

自古黄河不行“哑船”。黄河船工从船开到停船,每一劳动过程,都有号子伴奏。黄河号子的种类很多,从形式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十一种:打篷号,船只逆水航行时首先要将篷升起,开篷时就唱打篷号。打锚号,船只两头都有锚,起船时要先打起锚,这时号工领唱,船工应唱,这就是打锚号。拉冲号,船在直行航道中,为使船靠惯性前行,纤夫们要铆足劲前冲一段,这时要唱拉冲号。拉纤号,逆水航行时,纤夫要拉纤,一般小船有六七把纤,百吨位要用十三四把纤,这时号工要唱拉纤号,起号和行号。撑篙号,为使船顺利又快地转入正航,这时号工唱起撑篙号,船工撑起长篙随着号子将船开动,向前撑行。撺篙号,因下航时速度较快,为行船安全,必须左右撺篙来应付河道中随时出现的险情,此时唱的号子叫撺篙号。摇橹号,在河道平直宽阔、水面平稳时,采用摇橹,唱着摇橹号推动船体前行。绞关号,枯水季节,河水浅,此时就用绞关的办法把船拖过浅滩,绞关号就是绞关过程中唱的号子。警戒号,主要用于夜晚或大雾天,为防止船与船之间发生危险而唱的号子。联络号,与警戒号基本相同,但用途不同,联络号是用于船上船下和船与船之间进行联络用的号子。出舱号,船到目的地,船工舱中卸货所唱的号子就叫出舱号,也叫劳动号子。

黄河船工号子高亢豪迈,乐谱简练,歌词朴实,旋律上口,信口吼来山响水应,充分表现出了勤劳勇敢的黄河船工们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劳动人民的真实呐喊

黄河号子不仅是船工和纤夫协调指挥、统一行动的号令,也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今天,当我们站在黄河岸边,看着这三门天险,望着那滚滚黄河,似乎再次听到了浑厚的黄河号子。黄河号子是劳动人民的真实呐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一位诗人所言:黄河奔腾了五千年,船工的号子也响彻了五千年。五千年的爱与恨,洒满了滔滔的黄河水;五千年的悲与喜,融进一声声的黄河号子里。黄河号子,是五千年凝聚的黄河魂,是黄河的另一种咆哮声。

在旧中国,有许多歌词反映了船工们在黑暗岁月中的悲惨生活。如有一首《拾篷号》这样唱道:

艄公号子声声雷,

船工拉纤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

船工破衣不遮身。

运载粮食千万担,

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

黄河船工辈辈穷。

黄河船工长年累月航行在千里河道上,对黄河两岸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船工们在用号子来调节单调、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同时,也用歌声来描绘山川景色,抒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比如有这样一首号子:

一条飞龙出昆仑,

摇头摆尾过三门。

吼声震裂邙山头,

惊涛骇浪把船行。

黄河号子不仅是劳动人民情感的真实表达,也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冼星海笔下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船夫曲》是有名的黄河号子,它是以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为背景,与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相结合的歌曲;它是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完成的曲作;它是在民族解放中发出的抗战冲锋号。歌曲慷慨激昂,令人振奋。声声号子,唱出了中国黄河之魂。

人民创造了历史,黄河号子就是劳动人民的歌曲,就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精神的反映。正是有了这些英雄的劳动人民,中华民族才会闯过一个个险关,取得一个个辉煌。

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河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无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号子是黄河的魂,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是黄河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是三门峡最古老原始的声音,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和公路铁路的完善,黄河沿岸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这种被千年传唱的传统艺术形式即将消亡,在黄河岸边,我们再也看不到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再也不能听到那高亢嘹亮的歌声了。

为了避免这种最具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艺术形式——黄河号子失传,今天的三门峡人行动起来了。经过各方努力,2007年,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又被国务院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也正式将黄河号子的保护工作提上了日程。近几年,一些文化工作者辗转多处寻觅、搜集了大量有关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的材料,寻找黄河号子传承人,搜集有《起船号子》《拉纤号子》《喂喂号子》《慢号子》等船工劳动号子多首,制作老船工的演唱及访谈音像资料等,组织相关黄河船工号子的文艺宣传演出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三门峡人对黄河号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也增强了文化自信,增加了对家乡三门峡的热爱之情。

#中卫万事微帮# 【宁夏:特色林果业铺就致富路】“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唐代诗人韦蟾的这句诗,描写的就是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

  自古以来,宁夏平原便有“塞北江南”之美称。奔流不息的黄河水一路蜿蜒向北,浇灌着这里的山川树木,哺育出塞上千里沃野、瓜果飘香。

  金秋时节,正值塞上苹果成熟上市的季节,当记者走进宁夏中卫市南山台子富硒苹果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苹果园。硕大的红富士犹如一颗颗镶嵌在绿色中的“红宝石”,格外吸引眼球。果园里、马路上,果农、商贩的运输车辆满载着苹果来回穿梭,到处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经过多年的发展,沙坡头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主导优势产业。截止2018年底,沙坡头区苹果种植面积达16.54万亩,总产量13.25万吨,总产值突破5.3亿元。仅南山台扬黄灌区苹果栽植面积达11万亩左右,当地果农来自苹果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沙坡头区是宁夏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典型之一。近年来,宁夏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优选苹果、枸杞、长枣、红莓杏等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种,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典型示范等措施,大力推进全区特色经济林又快又好发展。截止2018年底,全区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210万亩,产量达36.1万吨,产值约30亿元。林果业已成为宁夏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政策引领,推动林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现在种果树好处太多啦,树苗不要钱、铺了节水灌溉管道,用水用肥也省许多,还有技术人员来地里手把手地教……好着哩!”10月28日,正在果园里采摘苹果的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烽火墩村村民秦进军滔滔不绝地说。

  近年来,宁夏围绕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在吴忠市利通区,按照当地出台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新建200亩以上的苹果基地,经公示验收合格的,在享受自治区经济林建设补助政策的基础上,一年生苗木每株补贴2元,两年生苗木每株补贴5元。对新建苹果、枸杞园,经验收合格的给予连续三年的补助,其中,第一年享受自治区500元/亩的造林补助;第二年享受利通区政府400元/亩的补助;第三年享受利通区政府300元/亩的补助。“这样的补贴力度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成本投入,也激发了果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利通区自然资源局林技推广中心主任许晓钰说。

  宁夏气候干燥,土壤富硒,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非常适宜于发展林果业,加之林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融合度高,在促进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发展特色林果产业。2017年,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发展适销对路、能给老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富民产业。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创新财政支农方式 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特色优势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制定了红枣、苹果发展规划和促进林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扶持特色林果产业做大做强。各市、县(区)也配套出台更加立体化、更具含金量、更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从土地政策、信贷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将特色林果产业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给予扶持发展,有效地解决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基本形成了“公司(企业)+农户+金融机构”的多元投资体系,解决了经济林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的资金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特色经济林又快又好发展。

  目前,特色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宁夏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优质产业,全区有600多个村和移民吊庄种植苹果、红枣、设施果树等,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一些主产区的经济林面积突破了人均1亩。全区已形成了以引(扬)黄灌区为主的苹果产业带,以中部干旱风沙区为主的红枣产业带,以银川、吴忠、中卫等城市近郊为主的花卉产业集群。南部山区形成了以红梅杏、小杂果、林下经济为主的产业带。引(扬)黄灌区一些重点区域特色林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0%以上。

  科技支撑,促进林果产业做优做特做精

  “在蔬菜大棚里种植葡萄,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的努力,我们不但种成了,而且还赚了钱。确实要感谢张老师啊!”10月28日,正在自家蔬菜大棚里给葡萄树追施农家肥的灵武市郝家桥镇兴旺村村民马成仁感动地说。

  马成仁提到的张老师,是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高级林业工程师张国庆。一个普通农民种地就能得到自治区林业专家的技术指导,这在宁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宁夏的林业专家长年奔走生产一线,为广大农民“传经送宝”,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灵武市郝家桥镇兴旺村,是灵武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搬迁移民的吊庄村。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沙地大棚蔬菜,韭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多地。目前,全村425户村民中有400户种植沙地大棚蔬菜,共有大棚2200栋。

  2018年4月,灵武市郝家桥镇兴旺村1000多棚蔬菜滞销,农民们希望种植设施果树,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可是,对设施果树种植技术一窍不通的农民们谁也不敢冒险。后来,大家慕名找到了自治区设施果树首席专家张国庆。张国庆结合村民发展意愿,因势利导,引导村民运用设施葡萄高干水平棚架立体复合栽培技术栽植葡萄,并从选种、定植、修剪、施肥、打药、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入手,逐条逐项,手把手地指导。在他的精心指导下,61栋试验棚里套种的一棵棵葡萄树茁壮成长。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原本需要3年才能挂果的葡萄树第二年就挂了果。“技术就是真金白银,今年6月,我家2棚葡萄就卖了4万多元。都是张老师的精心指导的结果,要不然我们真是两眼一抹黑呀。”马成仁掐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蔬菜棚里套种葡萄,一年一棚至少收入五、六万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实用的林业技术是林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自治区林草局坚持科技引领林果业发展,不断创新思路,把新科技、新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始终。

  果农需要什么技术,就组织培训什么技术。为了帮助果农及时掌握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林草部门改“灌输”式培训为“点菜”式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层层开展技术培训。目前,宁夏已建立起区有专家组、县有骨干、乡有团队、村有明白人的技术服务体系。全区有7支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长年开展跨区域果园托管、统防统治等服务,有效提高了全区新技术的应用转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经过多年持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成为特色林果产业的先导力量。如今,在吴忠艺苑果树服务社,百余名社员个个都是技术能手和管理高手,通过托管企业果园、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和修剪服务,人均年薪在4万元以上,技术输出成了他们增收主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宁夏按照不同特色林果产业组建了青铜峡葡萄研究所、灵武长枣研究所等相应类型的研究机构,成立了自治区苹果、红枣、葡萄、设施果树4个技术服务专家组,集中攻克了一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近三年来,专家组先后承担国家和自治区林业产业重点科研项目12项,取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参与制定和完善了20多个行业和地方标准,探索制定了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厂”字形规范化栽培技术、灵武长枣自由纺锤形优质丰产技术、设施葡萄高干水平棚架立体复合栽培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标准,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依托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技术力量,积极为企业、大户牵线搭桥,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每年培育评选出10至20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产业发展,带动广大果农增收致富奔小康

  这几天,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蒋口村村民伏玉林忙着给家里30亩红梅杏树追施鸡粪。“我家种了30亩红梅杏,一年下来能挣10多万元哩。”伏玉林是村里的红梅杏种植大户,近些年靠种植红梅杏脱贫致富,他的玉林果品种植栽培合作社更是带动全村4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现在,我们村里大多数村民都种红梅杏,种植总面积1800多亩,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伏玉林说。

  2014年以来,原州区累计采购100余万株红梅杏树苗,扶持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累计为4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苗木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在扶持规模化发展、庭院化提升的基础上,强化技术支撑,成立红梅杏产业研发小组,建立科技示范点,加强重点栽植户田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及晚霜冻预防等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果品产量和质量。目前,原州区红梅杏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主要分布在彭堡、头营等10个乡镇,建成千亩以上示范基地4处、300亩示范点7个,2018年产值达2000万元。

  在宁夏,林果产业已经成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支柱产业。2018年,宁夏把林果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把固原、盐池、同心等贫困地区作为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新战场,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自治区林草局专门编印了《特色经济林产业精准扶贫技术服务手册》,大力推广适宜品种和技术,引导果农以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当地农民通过林地流转、合作经营、技术托管、提供劳务等拓宽了增收渠道。

  为帮助果农打开销路,各级政府及林草部门通过举办果品采摘节、苹果大赛、产品展销、宣传推介等活动,积极拓展果品销售渠道,增加产业效益。同时,鼓励支持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和市(县)创建认证品牌,申请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特优经济林地理标志等,提高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宁夏的区域品牌效益日益突显,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其中,“灵武长枣”“同心圆枣”“彭阳红梅杏”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南山阳光”“沙坡头”“扁担沟”“塞硒士”“甘城子”等苹果先后获得“自治区知名商标”“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等荣誉称号。灵武长枣、中卫富硒苹果已成为宁夏主要出口创汇农产品。彭阳红梅杏、吴忠设施果树等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夏有近一半的村庄拥有特色林产业。西吉县龙王坝村、原州区姚磨村、彭阳县白阳镇等贫困村镇,依托林果产业发展集餐饮住宿、漫步赏花、休闲采摘为一体化的森林农家乐,让当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截至2018年底,全区参与林果产业的家庭林场、农民林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有4500多家,涌现出万立军、张贤贵、吴光亮等一大批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动了全区林果产业跨越式发展。

  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朱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和品种结构,把宁夏林果产业优势、特色发挥出来,走优质高效精品的发展之路。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全区苹果、红枣、红梅杏种植面积要稳定在200万亩,形成黄河两岸、引扬黄灌区苹果产业带,中部干旱带红枣产业带,南部山区红梅杏产业带以及城市周边设施林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带。同时,大力推广苹果矮化密植、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现代林果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此外,要充分借助全国各地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展会,如组织知名企业、合作社参加义乌、成都、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等,加大品牌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宁夏林果产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宁夏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洲 文/图)

【淅川:春华秋实绘出生态致富图景】一场秋雨,洗靓了库区,乐坏了果农。
9月22日,河南淅川天高云淡,清爽宜人。在丹江口水库两岸,5万余亩的软籽石榴铺满了山岗,染绿了库区。在盛湾镇丹圣源、老城镇豫淅红等石榴基地,果农乐开了怀,石榴笑弯了腰;在九重镇仁和康源石榴基地,县委书记卢捍卫走进天猫直播间推介软籽石榴,当天的直播活动累计销售石榴1.6万单,销售额64万余元……
“淅川属南北过渡性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适合软籽石榴、黄金梨、杏李等林果生长,加上今年风调雨顺,水果个儿大味甜,丰收节前后我们策划销售活动,每种水果都是爆款。”中共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但也因此带上“紧箍咒”,为了保护水质,库区周围有铁律:有树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然而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片区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淅川的发展更不能停。“我们按照‘快见效、可持续’的要求,谋划、选择、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实现‘短、中、长’最佳优化,把生态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富民强县的‘恒业’。”卢捍卫说。
在具体实施上,该县短线产业主要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集群,确保当年见效和当年脱贫;中线产业突出生态高效,发展软籽石榴和薄壳核桃等特色林果产业集群,确保三年大见成效和中期致富;长线产业立足资源禀赋,依托香严寺、坐禅谷等旅游资源,全力创建丹江湖5A级景区,依托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确保五年持久见效和长期小康。
“短中长”三线产业项目,让淅川贫困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9月22日,恰逢周末,在毛堂乡龙泉村黄金梨基地,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毛堂乡党委副书记张建军介绍,近年来,毛堂乡共发展黄金梨2500亩,近百户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就地打工“挣现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户均增收5000元。
“基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基地负责人杨道峰感激地说,政府对生态产业的扶持贯穿了产业发展的始终。在推进生态产业的发展中,淅川县高标准编制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土地流转、种植、技术、资金到加工、市场、品牌,实现项目全覆盖。在技术上,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林业信息网络专家服务平台和“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采取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等形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品牌建设上,依托渠首、丹江、水源地等招牌效应,出台政策激励“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创建,创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淅有山川”,针对软籽石榴,又统一打造“淅川红石榴”这一地标性品牌。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淅川县“短中长”三线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短线产业已发展食用菌4000万袋、小龙虾2万余亩、中药材5万亩,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中线生态林果业已达30多万亩,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培育乡村旅游点和农旅示范园40余个,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短中长”产业集群年综合产值达138亿元以上,实现了水质保护、群众脱贫和企业获利“多赢”,发挥了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真正为贫困群众打造出了脱贫致富的“恒业”。
如何畅通销售渠道,消除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卢捍卫介绍,该县在坚持“三化引领、三业并举”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扶贫产业的后续发展问题,着力在宣传推介、完善配套上下功夫,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通过策划赏花节、石榴节等具有淅川特色的活动,提升生态产业知名度;二是发展冷链储和深加工,投资上亿元建设了总库容超过5万吨的保鲜库和15个冷链仓储,有效解决储存问题;支持福森凉茶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使本地的生态产品实现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三是实施电商扶贫。借助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络,建成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9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让贫困群众搭上了互联网“致富快车”。
​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保姆式”的服务刺激了淅川软籽石榴、杏李、黄金梨等生态产业的高品质发展,丹江鱼、大闸蟹、小龙虾、白玉蜗牛等优质农产品已进入城市餐桌。近年来,淅川县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林下作物套种面积达到50%左右,全县贫困户80%以上的收入来自扶贫产业,1/3以上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短中长”生态可持续脱贫模式,被评为“大国攻坚 聚力扶贫”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与此同时,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陶岔取水口水质已达到Ⅰ类标准。https://t.cn/AinKb4DR
#河南# #新浪看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好久没有这样心动的感觉了[苦涩][苦涩]这就是校园爱情吗(bushi后半段听说是没有原著的改编了强行he[跪了][跪了]决定重温一遍昼颜洗洗眼睛反思:由于锻炼频
  • 天然有机彩妆,绝不含有毒化学成分,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即使你忘记卸妆,带妆睡觉了,没有关系!天然有机彩妆,绝不含有毒化学成分,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即使你忘记卸妆,带
  • #微博管理员回应晨小晨事件# 这是什么憨比言论,不行要笑死我了,这到底咋被洗的脑啊?我觉得我应该抽时间去学学心理学,人性太特么好玩了[笑cry][笑cry][笑
  • 防摔马甲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马甲里有植入六轴传感器,当身体的角度和加速度突然有一个巨变,达到一个危险数值,监测就会判定处在一个即将摔倒的状态,安全气囊就自动弹出
  • 4.扎波罗热前线:▪️俄乌双方继续在该州接触线上进行炮火对决:俄军炮击了乌军在库班、小托克马奇卡和新达尼利夫卡的阵地。诚邀大家友好欣赏大美女古装 8月8日乌克
  •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洗涤剂和柔顺剂的作用机理不同,若将它们一同倒入洗衣机,则可能会出现电荷‘打架’现象,使得衣物洗涤效果与柔顺效果大打折扣。其次,防染片多
  •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雕塑作品为野口勇提供了现代主义的背景,但他从古坟时代的埴轮(Haniwa)雕塑中找到了灵感。20世
  • 通过4个多彩生活场景打造,不仅让每位嘉宾都体会到几何汽车传递出的多彩青春态度,更是通过趣味纷呈的手作体验,让用户肆意挥洒创作,让几何汽车的新晋用户们更快的融入几
  • 现在市场上最安全最可靠的,就是那些还在底部区域的股票,这类股票风险早已释放,说白了就是已经跌到了极限 ,跌无可跌,随时大阳拔地而起!现在市场上最安全最可靠的,就
  • 6.补虚健体:茭白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能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具有健壮机体的作用。烟酸是胰岛素的激活剂,糖尿病人经常吃些莴苣,可改善糖的代谢功能。
  • 没有啥偶像包袱和架子很和谐.............今天白天一整天天气超级晴朗我心情却很糟糕晚上跑完步回寝室 看到我的崽走红毯 之后又看到我的崽拿到了最佳新人奖
  • !!
  • (本台记者:魏磊 陈国岳 陈本柳涵)#石家庄身边事# 【恳求河北云瑞建筑有限公司为农民工做主,让包工头给我们工资】2016年6月至9月,我和赞皇老乡在当时建设
  • ”即便是一些对DPU颇为乐观的技术专家,他们也预测DPU创业公司至少要死掉90%。而有一部分真正懂行的芯片老炮儿们,也对DPU的未来充满悲观,他们认为:“多数D
  • #鞠婧祎[超话]#jjy#鞠婧祎魏枝# jjy#鞠婧祎韩菱纱# " ' , ."“海的故事只有海鸥聆听 鞠婧祎的故事有蜜橘聆听.” #鞠婧祎[超
  • 生活很累,也要面对,日子再难,也要勇敢,你要知道,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把挫折当成财富,你会少一些忧愁,对生活一直抱怨,你会少太多幸福。生活很累,也要
  • 坤:戊寅辛酉 癸亥壬子,2000清明后11日运:2庚申 12己未22戊午32丁巳 42丙辰 2000 20102020 2030 2040网友(202
  • 《婚姻网查询免费算命 - 算命婚姻 - 算命婚姻》生辰八字查询结婚的信息   一、年命相生为好,相克则不利,如男水命与女金命为好,男水命与女土命为不利,等等之类
  • 重看了星际宝贝,有一集是一个实验品附在物品身上做了很多坏事,栽赃在史迪奇的头上,看的时候有点害怕史迪奇被误会,但莉萝一直相信维护史迪奇,双向奔赴的友情有集是莉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