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发文点评敬业收购英钢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河北敬业钢铁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使百年老厂重焕生机》的文章,对敬业集团出海收购英国钢铁公司,并采取有力举措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使其扭亏为盈,“使百年老厂重焕生机”予以了高度评价。
全文如下→河北敬业钢铁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使百年老厂重焕生机
2020年河北敬业钢铁收购破产的英国钢铁公司(以下简称“英钢”)后,快速使英钢在连续亏损9年后实现扭亏为盈,既保住了英钢4700余名员工及其上下游产业链2万余人的就业,又盘活了英钢资产,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一、雪中送炭,敬业钢铁入股英钢
英钢是英国第二大钢铁企业,总部位于英国斯肯索普,拥有450万吨钢铁产能,主要生产高端线材、钢轨、型钢、异型钢。因产能利用率不足、成本包袱过重等问题,英钢近年经营不善,2017年曾短暂盈利,但由于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客户订单大幅减少,加上美国对欧盟钢铝加征关税,该公司陷入财务危机,2019年5月宣布破产。2019年底,河北民营钢铁企业敬业钢铁以5300万英镑收购英钢100%股权,2020年3月完成交割。
二、多措并举,百年老厂重获新生
敬业钢铁收购不到一年,英钢在连续亏损9年后实现扭亏为盈。2021年全年英钢生产铁、钢、材分别为236.8万吨、252.1万吨、200.8万吨,较2019年分别提高29.5%、36.1%、44.5%。2021年全年英钢共销售钢材226.4万吨,其中英国本土销量127.3万吨、出口99.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7亿英镑,较2019年提高3亿英镑,增幅达27.2%。2021年1-7月,英钢累计盈利1600万英镑,后因疫情胶着、能源价格上涨、碳排放交易成本攀升等原因盈利状况有所波动,但整体经营情况向好。英钢生产经营改善得益于敬业钢铁几项有力的改革措施:
(一)开源节流,潜心产品研发。敬业钢铁结合英钢实际情况,引入国内经营经验,如在生产组织上引进预算管理,优化单位成本和制造费用管控,引进定员概念,最小化控制人工成本等。通过收回外包业务,改变电力、能源等方面不合理合同条款,提高设备利用率,节能减排。精心整合英钢各类生产服务系统,打造适合英钢的产供销一体化系统。英钢累计实现增效降本6200余万英镑。将产品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开发了世界顶级的S460高强品种钢、天车轨1100材质等一系列新产品。在巩固英钢原有销售渠道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接管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即拿下出口马来西亚610吨型钢订单,激励了英钢团队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资源互补,国际国内协同发展。英钢有150年生产高端品种钢的经验、充足的钢材品种,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敬业钢铁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发挥规模化、集成化优势,优化英钢的物料采购、生产组织和产品销售渠道,使英钢以全新价值链重获竞争力。同时,敬业钢铁通过此次收购培养锻炼了品种钢生产经营人才,为内部产能转型升级储备了力量。英钢在原料管理控制、有害元素控制及冶炼模型建立等方面经验丰富,为敬业钢铁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以人为本,包容并蓄凝聚人心。收购英钢后,敬业钢铁尊重本地文化,严格遵守当地法规,始终高于英国环保标准开展运营,并按照国际惯例市场化运作。保障英钢原有职工的工作岗位,统一思想以扭亏为盈为第一目标,提升管理决策效率。借鉴国内经验,把疫情防控、员工安全放在首位,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说服全员遵守,有效保障了员工健康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下一步,敬业钢铁将继续在英钢推进深度融合、挖潜降本,重点在生产技改、采购销售、内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使英钢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英钢项目打造成我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和亮丽名片。

【#陕亮十年#(四)丨求新求变 陕西这样跑好文旅融合“新赛道”】2022年4月26日,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开馆迎客。这座位于西安高新区天谷七路899号的省图新馆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设计藏书800万册、拥有阅览座位4000个,是“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慧阅读、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与艺术、非遗、旅游、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未来,伴随着图书馆的全面开放和综合服务的持续优化,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必将成为体现陕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十年来,陕西文旅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2021年,陕西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700万余件(组)馆藏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提出了“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派话剧”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守正创新

陕西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进步的火炬,是党和人民的重要生命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陕西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为文学、影视、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底蕴深厚的文学陕军、长安画派,厚积薄发的陕西影视,异军突起的陕派话剧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陕西品牌,让陕西具备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坚实基础和可能性。

作为陕西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文学陕军”在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而歌的征程上主动担当,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现实题材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主角》、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出警》等,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截至目前,“文学陕军”已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0多个。

在影视作品上,西部影视异军突起,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数量和质量持续攀升。从2020年首部亮相央视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装台》《大秦赋》,到先后斩获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陕西影视厚积薄发,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从荧屏、银幕上走进了百姓生活,也走进了群众心间。

同时,“陕派话剧”不断推陈出新,《平凡的世界》《麻醉师》《共产党宣言》《路遥》等优秀戏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已有13部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部作品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6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4人获“文华表演奖”,28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本本文学著作、一部部影视作品、一台台精彩剧目、一件件书画艺术作品,绘就了陕西文艺波澜壮阔、繁花似锦、日新月异的图景,成就了“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派话剧”等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也奏响了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激昂序曲和华彩乐章。

摸清家底

为文物保护建起法治防护墙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中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也有周、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上千年的建都史,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

在陕西,出土有10万至1.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的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为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证据;陕北地区发现的气势恢宏的宫室类建筑、布局规整的宗庙类遗迹和等级分明的大型墓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太平遗址的考古研究,使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对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开展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了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取得新进展;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发现、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为研究我国民族融合和长城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史前遗珠、秦汉闳放、隋唐之风……近十年来,陕西取得的考古新成就不胜枚举。三秦大地留下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书写着中华民族悠长壮阔的历史。而如何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为文物保护建起防护墙,让人民群众能感受文物之美、体会文化之韵?这是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3月3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秦始皇帝陵的保护范围,规范管理体制,用法治的力量促进保护秦始皇陵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田文平表示,《条例》的修订出台对推动秦始皇陵保护、管理及展示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具有关键作用。

立法保护秦始皇陵,只是陕西省保护文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无论从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还是从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再到奖励惩罚制度,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陕西在摸清守好文物“家底”的同时,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创新文物保护模式,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焕发新光彩,古老的文物古迹与全新的时代命题正在碰撞出夺目的火花。

务实惠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文化惠民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年来,陕西省众多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依托陕西省群众文化节,陕西先后举办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全省广场舞展演、“花朵”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全省优秀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文化活动,带动全省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389场,参与人数超过2578万人次。此外,陕西省还颁布《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举办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惠及群众600余万人次。

为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吸引更多读者朋友“走进”图书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和汉台区邮政分公司联合推出“汉图有书任你借,邮政一元替你还”惠民服务。读者可以在家通过微信公众号“你看书我买单”小程序进行下单购书,借阅的图书通过快递便可免费送到读者手中。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归还借阅的图书时,可以选择到汉台邮政分公司邮政网点的便民还书站支付1元的邮寄费用,将所还图书和签条一并封装后交邮政工作人员即可。

小小尝试,解决了借书还书的难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陕西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一批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

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了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求新求变

陕西旅游产业破局求变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而旅游则是陕西的标志性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无疑是整个陕西乃至全国最热门的文旅景区之一,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的全国热榜,登上西安景点种草TOP1。在线下,“长安十二时辰”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只为一睹大唐盛世,感受大唐文化魅力。

进入大门的那一刻,宛如穿越至1300年前的唐朝长安城。游客不仅可以与“崔器”“王维”“李白”等演员互动,还可以观赏唐风建筑,品尝长安美食,体验唐风娱乐活动,全方位、全体验、全身心地“回到唐朝”。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为什么这么火?作为全国首个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将影视IP与文化IP进行了巧妙结合,通过多元业态带给了游客沉浸式的体验,从而打造了一个“爆款”文化旅游产品。

疫情当下,除了将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也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之一。由于疫情防控等多种因素,国内游客跨省、跨市旅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露营旅游、近郊度假成为全国旅游的新热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露营相关企业有3603家,排在全国各省份第5位,这说明“小”露营也能塑造出“大”经济。

实际上,陕西旅游的新增长点不止于此,民俗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或业态逐渐兴起。陕西旅游从原来的“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对着镜头笑一笑”的初级观光方式,正走向多业态、多内容、多形式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十年发展历程,陕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陕西文化经历了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发展转变。如今,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文化陕西”定位,陕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凭借“文化+旅游”的双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文旅发展道路。

撕去古老、厚重的文化标签,陕西正以一个朝气蓬勃、古今交融的形象,朝着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奋勇前进。#飞阅新三秦##从空中看奋进中的陕西有多震撼#

“秦创原建设高新在行动”

编者按:“原”上风起,科创正劲,西安高新区秦创原建设如火如荼。一年来,高新区坚持以促进“双链”融合为主线,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加力加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争当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即日起,平台策划推出“秦创原建设高新在行动”专题报道,以秦创原建设中的高新力量,献礼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西安高新区:聚合全域之力 “垒土”秦创原

秦,是陕西的简称;创,即创新;原,是高地。秦创原,一个志在将陕西的科技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创新高地,在过去一年加速隆起。作为陕西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一年来,西安高新区一路奔跑,聚合全域之力,为秦创原的隆起持续“垒土”助力。
2021年3月,陕西省正式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下简称“秦创原”)建设工作。同年11月,西安高新区出台《关于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发展意见》,将自身定位为秦创原的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和示范样板区,让“四个高新”与秦创原建设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一年来,西安高新区进一步壮大已经形成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创新链条,通过打造秦创原“三器”体系,整合各类科创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科创热情,在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企业成长等环节实现多点突破,秦创原建设成效显著、成绩喜人。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激活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原始创新是我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深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问题,以打造秦创原原始创新策源地为抓手,以丝路科学城为主承载,不断增加科研投入,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秦创原建设提供助力。
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高新区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6.4%,提高了0.48个百分点;有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升至81%,较年初提高了4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3.02%。

在高强度的投入下,西安高新区诞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其中,西安奕斯伟与西安理工大学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展深入合作,成功完成了大尺寸半导体硅单晶生长核心工艺与控制技术的开发,实现了我国在集成电路硅片制造中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重大目标;由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世界首台输出功率为30W蓝激光手术设备及RCD-600半自动体外除颤仪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实现了国产重大医疗器械在半导体激光领域自研、自制的重大突破……据了解,过去一年,西安高新区全年技术合同认定额达650亿元,同比增长了41.3%。

在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西安高新区还在持续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进一步激发原始创新活力。

2021年,西安高新区共集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81个,培育新型研发机构203家,创建国际化平台37个。

除此之外,西安高新区还在全面推进阿秒光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将在今年形成以中科院系、高等院校系、省属重点企业系为代表的秦创原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通过激发原始创新活力来获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聚焦科研经济“两张皮”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西太路、终南大道西南角,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项目数十栋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内部装修正在紧张进行。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项目总投资88亿元,占地417.84亩,共有各功能楼宇43栋,分为企业总部、人工智能园、工业互联网园、国家电子实验园四个功能区。据了解,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A区项目将于今年建成,整体项目将于明年全面投用,届时,这里将成为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全省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示范样板。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是西安高新区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一体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除此之外,西安高新区还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就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了诸多探索。如,西安高新区与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了校地合作共建工作专班,全面推进三航小镇、空天动力研究院早日为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作用;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推进西电大学科技园建设,并试点开展科研人员停薪留职离岗创业,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高校、走出实验室……

作为陕西省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西安高新区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面临科研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科技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一直是西安高新区完成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课题。

除了不断深化校地一体融合发展,西安高新区还持续扩充硬科技创新要素交易市场服务功能,引进、培育认定技术经理人216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高新区探索出的技术经理人“1+3”特色服务体系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推广的支持创新改革举措,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百佳案例。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保障下,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结出累累硕果。

据了解,2019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支持国家重大项目产业化20余项,奖补资金超1亿元。其中,中科微精承担的飞秒激光超精细微圆孔制造装备项目突破了光束扫描技术、自适应定位技术等七大关键技术,形成直接经济效益近2.11亿元;紫光国芯承担的高性能第四代DRAM存储器项目,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亿元,新增营收达2亿元;中煤科工重大产业化项目助力实现税收超过3亿元。

中科微精
聚焦科技企业成长需求
打造滋养创新的“生态雨林”

4月8日上午,秦创原上市企业园正式开工,这是西安高新区支持企业发展的最新举措。
秦创原上市企业园以“总部+研发”为主,亩均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亩均产值达1200万元以上,将成为“秦创原”上市企业集聚高地。
在园区建设的背后,是西安高新区着眼科技与金融互乘放大,为企业发展引来的金融活水。据了解,早在2021年,西安高新区便推动三大交易所驻陕基地及陕西资本服务中心落户,精准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一对一”企业上市服务机制,推出了“秦创原”上市“五专”机制。在该项机制的保障下,去年,西安高新区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8家,其中科创板5家。

秦创原上市企业园的建设将发挥一批上市及拟上市重点企业辐射带动的龙头效应,逐步形成“基础研究—科研转化—集群培育—服务输出—智能制造”的融合体系,同时也将带动更多企业享受到金融活水的浇灌。

挂牌上市借力资本市场,是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标志,而在此之前,企业的成长需要更加细致的呵护。

成立以来,西安高新区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全要素、全生态的孵化体系,构建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的创新链条,为科技企业成长壮大培植了肥沃的土壤。

2021年,为全力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西安高新区制定秦创原西安高新区建设“1+3”实施方案,出台《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科创九条”)“上市十条”“人才十条”等系列政策,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包含机制、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全方位支持,为企业成长打造出一片土壤肥沃、水汽充足的“生态雨林”。

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持续壮大,全年新增各类企业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同比增长超30%达3207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874家。

2022年,西安高新区围绕秦创原出台的系列政策所释放效应将进一步放大。“按照相关政策,2022年‘科创九条’预计惠及科技企业6000家、支持金额达9亿元,‘上市十条’预计支持上市企业10家;‘人才十条’预计支持高端人才4000名以上。”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原”上风起,科创正劲,西安高新区秦创原建设如火如荼。2022年,西安高新区将继续聚合全域之力,为秦创原建设进一步“隆起”“垒土”助力,力争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7.5%,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000家,全面建设秦创原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高新融媒记者 张静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往年的年终总结都会写在春节,作为一种回顾怕自己会遗忘。而今年太不一样了,想起年初时候的兴奋与憧憬,而此时的心情除了沮丧跟失落外,其实更多的应该是又再一次的为自己
  • ▲ 实验室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讲师孙学(化名):3月9日,我收到研究所邮件通知,里面把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应对措施分成4个等级:Level
  • 金庸先生的江湖中大侠们都很潇洒并且不拘小节,除了“义气”和“报仇”之外没有别的烦恼,而《武林外传》中的江湖却充满了现实,而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2.郭芙
  • ” #李霄鹏希望各界对国足多一些理解##李霄鹏说国足像儿子# 这话[思考]貌似李铁也曾说过[污]近日,国足主帅李霄鹏接受《足球之夜》采访时表示:“在中国体育大家
  • #sky光遇[超话]# 大家帮帮可怜的桃总吧(ios的)今天晚上我在云野玩耍,遇到了一个巫师和他的狗头兄弟还有一帮小黑,然后我就和他们吹了吹牛开了开玩笑,后来我
  • 明星雷佳音的女儿就读的就是德闳。虽然只是国际学校中的一名“新秀”但却是真正的“出身名门”。
  • 作为一个让大家从小关注到大的童星,她能成长的如此乐观,还在音乐方面这么有天赋,作为王菲和窦唯的老粉丝,很多人应该都会替她开心。如今她的大女儿窦靖童也已经长大,由
  • 据道里区执法局夜勤科的执法人员介绍,为了防止渣土车辆沿街洒落及随意偷卸等行为发生,区执法局在第五大道、第六大道、群力经济开发区等19个重要路段及易发生偷卸行为的
  • 顾一野真的好刚,这样的性格无怪乎会不讨一些人的喜欢,但正是这样的性格和一身的正气,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刚强!什么时间什么身份做什么样的事儿,不说现在的我不能理
  • 赢家精神具乐部的成员最多3人,选择伙伴要遵守2个标准:1️⃣选择真正有动力的人2️⃣最好是在你社交圈以外的人成长环境与接触的人塑造我们的个性,一个赢家是个负责任
  • ! #王俊凯# 宝,今天眼睛竟然长针眼了呜呜呜呜我这几天熬夜熬太狠了[委屈]肿着眼睛醒来心情真不咋地,但是打开手机就想看看你,想到宝心情都变好了哈哈,这几天一直
  • 歌唱前、この日をもってグループから卒業する生田絵梨花(24)は「10年乃木坂として生活していて、このステージを終えて年が明けたら乃木坂ではなくなるんだと想像する
  • 不少家长都会带孩子出门玩吧出门时一定要帮孩子做好预防措施哦·我家也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但是今年冬天已经生病好几次了[失望R]特别是这两个月流感高发季,宝宝咳嗽的
  • 服务贸易方面,将大力发展面向RCEP国家的金融服务,吸引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到重庆投资发展。并支持重庆企业投资并购RCEP成员国的先进技术、优质企业和商业资源,消
  • 这药想要速效,单纯药物不行还得加点伟哥,加西药属于违法了肯定不能写在说明书上,所以新闻报道这类保健品负面报道很深。流感季节,鱼腥草感冒药浴包,居家必备年底了,快
  •   三、要自我实践,不假外求:佛法告诉我们,为人处事与修行都要靠自己去实践,要自己守信、守时、守分、守约,不向外觅求。  “自悟修行”之道看似容易,真正身体力行
  • 虽然抉择是痛苦的,放弃是永远的意难平。虽然抉择是痛苦的,放弃是永远的意难平。
  • 这种关系绕开传统的文献梳理的方法或者通史的写作范式,利用“宗藩关系”的理论框架,进行多方面的论证,提出中央和西藏地方的宗藩关系的模式及其中央总的宗藩关系的体制下
  • 但肉不够入味,有另一家更好吃的。对一个失去味觉的人来说很咸,那是真的蛮咸的…我们点了六道菜。
  • 小众文案[心][心] 1.太平凡了 所以坎坷也正常 2.不如两清 做回甲乙丙丁 3.不喜欢为什么要在一起 喜欢为什么不好好在一起. 4.我接受了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