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6周发现孩子有肿瘤,爸爸的选择是…

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生孩子,就是一场冒险。

小生命的降生,总是伴随各种美好的词汇:喜悦,惊叹,娇嫩,怜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帆风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提问:

如果你在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这个问题难以想象 ,又何其残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爸爸的真实经历。

我儿子,在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 B 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预产期前 20 多天,B 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 41mm × 38 mm × 44 m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宝宝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

毕竟长达 10 个月的孕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像所有的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医生问我:孩子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要知道,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

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 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肿瘤,第三天就做了 B 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 62 mm × 42 mm × 42 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那种晴天霹雳的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

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

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既然决定留下孩子,就一定要尽力到底。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

照顾好产妇和 baby,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儿子在出生后 20 天,做了人生中第一次 MR。

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

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 5 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让第一次检查失败。

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

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

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58mm × 42mm × 49mm,考虑为恶性肿瘤。

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 MR,结果显示:

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 50mm × 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几百块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

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

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听说某个医院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让我们去找找。

最后我们决定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

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

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

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

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

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没可能啊,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

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最后主攻手术的医生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

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

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

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

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

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

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几百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 5 分钟。

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普通医院看,还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

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 B 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从开始的 4CM,3 个月就长到了 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 3 个月大的孩子肚里。

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和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

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

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

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 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 9cm,而是变成了 7cm。

再下一个月,7cm 变成了 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 6 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 MR,已经变成了 39mm × 30mm。

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

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

谢天谢地,更感谢小 baby 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

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

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 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

一年后,我们给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 B 超,验血。

结果显示各种指标正常,B 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

一个 8 cm 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

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 4S 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

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 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现在,小家伙现在天天上兴趣班好忙,9 月就升中班了。

他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弟弟。

两兄弟感情不错,他会给弟弟讲故事,喂弟弟吃饭,过马路保护弟弟。

当然,还会抢弟弟的玩具,跟弟弟吵架。

我们现在,忙乱,并快乐着。

我们这个例子属于小概率事件,没有参考价值。

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一般问题产检应该都能检出,正如其它回答说的那样,问题严重就应该打掉,道理大家都懂,产检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像我们这种到临出生才爆出来的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

试想怀胎十月,天天盼望着TA的到来,到可能第二天就要见面了,才忽然要做这种残酷的抉择…

我们是下不了手…

而且信息量也不够,只有生出来才知道是好是坏,难不难处理。

这种情况只能看各家情况自行判断了,很考验判断力和运气。

希望没有人再需要面对这种困境了。

真的,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要考虑最坏的情况,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就积极面对,负责到底。

尽人事听天命。

有很多事情很无奈,真不是一句道理那么简单。

建议还是着重参考其它回答,小概率事件真不能作为参考。

再次祝愿所有宝宝都健康,不要再遇到我们这样的难题了。

ZHUAN::::::::::::

今天来聊一个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行业——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其上游源头取自人体血液。血液中,血浆占一半。血浆中,水占92%-93%,剩下7%-8%是蛋白质。而血液制品,就是从这部分蛋白质中,分离提纯制成的。

血液制品三家争霸!浆量之王强者恒强?

血液制品具备医疗产品和药品的双重属性,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鉴于血液制品只能取自血浆,所以得血浆者得天下。

目前,国内千吨级采浆量的上市公司只有三家,天坛生物(600161)、上海莱士(002252)和华兰生物(002007)。三家公司占全国采浆量40%-50%(还有一个泰邦生物,目前已从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本文不做比较)。

在血液制品这个赛道,毫无疑问是三家称霸。那么在三家之间,又能否一较高下?

一、资源在线,研发在线

如前所述,血液制品这个行业,具备很强的资源属性。在这个维度比较来看,天坛生物优势明显。

1天坛生物背靠大树,资源禀赋占优

血浆资源量,首先取决于单采血浆站数量。

先来介绍下什么叫单采血浆?这个概念跟我们平常献血不同。献血通常说的是献全血,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而单采血浆,是采血后,将血浆分离,其他成分留回人体。

血液制品三家争霸!浆量之王强者恒强?

单采血浆站必须采用专用机械,不允许手工采集。而且新建浆站门槛较高,需经过政府规划审批,且同一地区只能设置一家浆站。

这就意味着,单采血浆站,不是有钱就能建的。

截止2021年底,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分别有采浆站82家(其中在营58 家)、41家、25家。天坛生物以一敌二。

再往前翻几年,会更明显的发现,上海莱士和天坛生物,浆站数量连续多年几乎没变。而天坛生物,浆站从2015年的17家,增加到了如今的82家。

血液制品三家争霸!浆量之王强者恒强?

来源:国元证券

在采浆站数量上,天坛生物不仅总量取胜,而且还不断有增长空间。

至于原因,看一看实控人背景(↓)的差距,或许就能找到了。

血液制品三家争霸!浆量之王强者恒强?

来源:iFinD

2重研发,血液制品品种数量领先

另一个能够决定资源总量的因素,就是能够从血浆中,提取到多少血液制品。

血液中,有150多种蛋白及因子。目前,国外大型企业能够分离出20多种产品。我国的血浆提纯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一般企业只能分离3-4种。

不过第一梯队企业,已经能分离出10种以上。截止2021年底,华兰生物、上海莱士都能够分离提取出11个品种,而天坛生物,已有14个品种。

血液制品三家争霸!浆量之王强者恒强?

来源:天坛生物2021年年报

如果说,增设浆站的便利,是因为天坛生物背靠大树。那么技术领先,则完全是用真金白眼砸出来的。

2021年度,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2.56亿、1.29亿,营收占比5.78%、3.01%。而天坛生物研发投入总额高达3.22亿,营收占比7.83%。

综上来看,天坛生物不仅占据资源优势,而且血浆的分离技术水平,也相对领先。

二、盈利不在线,业绩不在线

只是,拿着好牌,也不代表一定能打好。

1血浆单位成本高,吨浆收入低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1年度,华兰生物25家采浆站,采浆量1000+吨,平均40+吨/家;

2021年度,上海莱士41家采浆站,采浆量1280吨,平均31.22吨/家;

2021年度,天坛生物在营58家采浆站,采浆量1809吨,平均31.19吨/家。

可见,天坛生物虽然浆站数量取胜,但是单个浆站的采浆量,并不占优,甚至要比华兰生物明显落后。

而单个采浆站产能利用率高低,将直接决定摊薄后的成本高低。由此推测,天坛生物的血浆单位成本,大概率要高于华兰生物。

另外,再来看第二组数据:

2021年度,华兰生物采浆量1000+吨,血制品营收25.98亿,平均每吨创造营收约260万元;

2021年度,上海莱士采浆量1280吨,自产血制品营收约为33.31亿,平均每吨创造营收约260万元;

2021年度,天坛生物采浆量1809吨,血制品营收40.98亿,平均每吨创造营收约226万元。

这就说明,天坛生物虽然技术水平并不落后,可分离出的血液制品品种数量领先,但是平均每吨血浆创造的营收却不高。

换言之,如果要实现相同的营收规模,天山生物要比另外俩企业,耗用更多的血浆原料。

2人工效率、生产效率低

而无论是采集血浆的单位成本高,还是耗用量大,都将导致天坛生物生产血液制品时,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但是,横向对比这仨公司的营业成本构成,会发现一个相当诡异的现象。

血液制品三家争霸!浆量之王强者恒强?

来源:2021年年报数据

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生产血液制品,材料成本占比高达80%-90%。而天坛生物生产血液制品,材料成本占比只有65%。

如前所说,天坛生物的材料成本应该是更高的,但如今占比却更低。这就说明,天坛生物的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耗费量更大。

这也就意味着,天坛生物的人工效率和生产效率,也明显较低。或许这就是国企躲不开的弊病。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综上导致,天坛生物与华兰生物、上海莱士毛利率差距明显。2021年度,华兰生物、上海莱士血制品毛利率分别高达55.26%、51.85%,而天坛生物只有47.45%。

额外补充一下,乍一看,天坛生物好像也没比上海莱士低太多。但是翻开财报会发现,上海莱士进口血液制品成本占35%,远远拉低了上海莱士自产血液制品的盈利能力。然而即便如此,天坛生物毛利率仍然不及上海莱士。

血液制品三家争霸!浆量之王强者恒强?

来源:上海莱士2021年年报,进口白蛋白毛利率明显低于自产

天坛生物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3研发费用资本化比重高

除毛利率外,这仨企业净利率差异也相当明显。

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净利率都在30%以上(华兰生物更胜一筹),天坛生物只有25%左右。而这个差距,代表的还未必是可比的实力。

前面提到,天坛生物重视研发,2021年度总投入3.22亿。但是真正计入研发费用的只有1.33亿,资本化比例高达58.64%。

血液制品三家争霸!浆量之王强者恒强?

来源:iFinD-天坛生物

而华兰生物,研发费用资本化比例只有1.15%。上海莱士更是全部费用化的。如果都调成相同的记账方式,单这一项,天坛生物就少记了近2亿的费用。而天坛生物2021年度,全年净利润也不过就10.69亿。

三、血制品赛道,蚍蜉难撼树

总结一下。天坛生物背靠大树,血浆资源丰富,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另外重视研发,分离技术也有继续提升的可能。

只是,采浆成本不低,吨浆收入不高。人工效率、生产效率都相对落后。在资源实力绝对领先的前提下,还得靠财技美化财报。

相比之下,华兰生物虽然浆站最少,采浆量最小(三者之间),但是单个浆站采浆量最高,综合利用率最高,盈利能力也最高。

只可惜,华兰生物以及上海莱士都面临相同的问题。浆站数量多年不变,采浆总量也难增长。上海莱士将毛利率较低的进口制品作为增量来源,华兰生物将疫苗制品当成第二增长曲线。

在主赛道上,蚍蜉终难撼树。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相关证券:
天坛生物(600161)
上海莱士(002252)
华兰生物(002007)收起

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的自述
今天我梳理好所有思绪,讲解我从感染奥密克戎,在方舱医院自愈的亲身经历,内容较长!
首先我从我居住的环境说起,我居住在江桥批发市场对面的一个酒店式公寓。公寓内部空气不流畅,居住人员多,门窗都是相对的!我们公寓从3月19号封控,24号起陆续出现很多感染者。我本人是在4月11日核酸排查中结果出现异常,4月13日抗原检测2杠,当天防疫电话通知再重新检测核酸,4月15日通知确诊奥密克戎,但是我没有任何症状!!!

从4 月11日核酸结果异常到通知正式确诊,我本人身体并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症状!网上所说的:(咳嗽、发热、酸痛无力、食欲不振)这些症状都没有出现过!可能是我喜欢锻炼抵抗力、免疫力强,也有可能是我已经接种过3针疫苗,病毒在我身体并没有太大身体反应!而且我以前也有过很多大病经历,我对确诊新冠心态调整的也快!
4月16正式转运到嘉定安亭方舱集中隔离,在方舱我多次咨询过很多确诊老人,小孩身体感受,重点!其中包括60-70高龄老人,还有一些简单基础疾病的老人,一部分老人自己说明确诊到方舱并没有明显症状!一部分老人说喉咙沙哑,不舒服,但是并未在意,接到通知心理才感觉浑身不舒服!我也拍摄过咨询内容,但是涉及隐私,我不是专业人员这些视频我不能发布!我只能删除!

我本人在4月24日达到出舱要求,被通知出院!还有补充一点,方舱都会发药,连花清瘟,还有一个黑色的中药,板蓝根颗粒。用药方面我喝过一袋中药,没有喝过连花清瘟!!!而且那些药我都送隔壁床位大叔了。我本人可以算是无症状感染者!

现在谈一下观点,我个人观点!第一,我心态好,可能体质原因我没有症状,第二我看到老人身体状态良好,因为老人接种3疫苗了,可能身体并没有太大感觉。确实接种疫苗很重要!最后在重点说明,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看法,我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看到,亲耳所听综合的看法,心态也是至关重要!我们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日解封回归正常秩序。最后在强调,我所表达观点只是希望大家调整好心态,冷静面对!并不是放弃!!!至于防疫政策如何我不做评价!我只讲述我个人经历!!#疫情[超话]##上海##上海疫情##疫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纯印"乃"无心之心法",学佛人应多行无为的功德,广为国家、社会、民族谋利益,以净化心灵。不得真功则难立德,多行功德才能
  • 两年前的今天,忠忠出生了,我也经历了这一份爱的洗礼,说实话就算是我的产程有多漫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都记不太清了,但是产后慢慢走出来的日子,真的是在提升我的新
  • #JY吃痴# 好好吃的干拌面主要是蒜香酱油口味吧,还带点点辣一袋吃不饱两袋吃撑了口味稍微有点重晚上我煮了两袋,又喝了好些水现在撑在我的嗓子眼比昨天吃火锅还撑感
  • 人生际遇总有措手不及,不到一个月所经历和要学会做的事情比近三十年的还多,事情再大大不过生死,正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天生胆小的要命,这一
  • "纯印"乃"无心之心法",学佛人应多行无为的功德,广为国家、社会、民族谋利益,以净化心灵。不得真功则难立德,多行功德才能
  • 韭菜的种子就来自故乡,那是奶奶家后门的一畦菜地,小小的一个角落里,曾经,我一次又一次地握着剪刀,剪下一片韭菜,奶奶用它调成汤,浇在我们贫瘠的生活上,散发出无限的
  • #方逸伦[超话]# fyl#方逸伦长歌行# 谁面前 一片云里雾里的山,推开门 我是看风景的人,转一圈 见仙外仙见天外天,天地间 我牵挂的是那一眼,那一卷 泼墨留
  • 可十年后,男方却反悔,到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配房产,理由是该房产的分割未记录在民政局正式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中。可十年后,男方却反悔,到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配房产,理
  • 据介绍,此次彩跑由萧县教育体育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萧县斌锋置业有限公司承办、县卫健委、县文化和旅游局等8家单位协办;活动的主旨为以运动观览的形式展示
  • 虽然,回音三重奏+延迟但第一次连上麦的感觉真得超级棒体验过一次还想再来谢谢我的宝贝麦麦~因为有回音我只好专注盯在一个地方集中注意力听麦麦讲了什么中途偷偷瞄了一眼
  • 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带领退役军人们用自己的行动给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挽救更多的生命,也为弘扬退役军人精神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退役不褪色# 【八一将至
  • 公司基于“中国制造❷0❷❺”与“德国工业❹.0”进行了战略规划,依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引进了国际先进软硬件及技术,与德国、韩国、日本等海外知名研发机
  • 是因为 我一直信, 无论一个人有所谓几“唔好”都好,只要爱你的人支持你 陪你一起做。人哋都系想你好啫,我哋会跟足政府要求之馀,仲会加倍。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以艰苦奋斗#正能量[超话
  • 这款联名套头中长款连衣裙,符合亚洲人的版型,设计精良✌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突出品牌的质感。所以我说白菜价是有道理的,趁着有货收吧~他们家的衬衫我这几年只上过
  • 她是时装周常客,热衷于用分享穿搭散播乐趣的爱笑女孩;日常妆容极具亚洲人借鉴的轻欧美风的美妆达人。很荣幸邀请到二位作为本次大赏的评鉴官,赶快戳评论区和她们一起助力
  • 至于没有说喜欢你,没有坚定地站在你的身边,都不在你生活中的人,他才不值得你去操心。至于没有说喜欢你,没有坚定地站在你的身边,都不在你生活中的人,他才不值得你去操
  • 经过几年时间的打拼,张译也从一个配角,成长为一个男一号,甚至主演的电影,还让他获得了影帝的,在国内也成了一线明星,深受大家的喜欢张译对记者说:“我不知道是谁传出
  • 综上,市场短期借外部事件冲击来消化调整前期涨幅和估值,中期看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消费永动机和科技独立自主逻辑依然是最强的。如果外部事件冲突升级,意味着:1)国内
  • #李现人生若如初见# lx #李现良乡# Λ    Λ    (•ᴥ•)    (  \      /  )           ˇ    ˇ◡̈ ᑋᵉᑊ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