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识点# 在学经的过程中,很多人常常有疑问,认为太上道祖就是老子。今天老师的讲课为庙里很多人解开疑惑。老师说:“太上”,至高无上,为尊。老君,这里特指太上道祖。君,是尊号,道清德极,称为君。太上道祖,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学术界认为,老子为太上老君。
首先,这是学术界的一个说法,我们自己的确切说法,首先,称呼上,我们不能称呼为老子,而应尊称为太上道祖,我们都是太上弟子,是有信仰的,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尊敬心和恭敬心,当我们提到太上道祖是,我们应规矩的一稽首。
第二,我们说,我们道教最高的三清尊神,太上道祖是唯一历世应化,分身下降教化世人的。太上道祖有八十一化,而化身为老子留下五千言,也只是其中的一化。所以,我们不能说太上道祖就是老子。

脉诀阐微 清·陈士铎
第一篇
脉理甚微,原非一言可尽,人病多变,又岂一脉能包。论其阴阳,别其生死,察其脏腑,观其症候,既上中下之宜分,必寸关尺之自定。左寸心,左关肝,火木宁无至性;右寸肺,右关脾,土金本有深情。唯两尺为肾,水火实难分配,中间是命,左右还可同观。三焦别上中下以相诊,余经合寸关尺而共视。盖部位乌容倒置,辨贵分明,而表里何必细分,不宜拘执。虽按指以三部为法,数息便悟断经,顾看脉以五脏为主,知脏即通治腑。察四时之节气,春夏异于秋冬;审一日之晷时,寅卯殊于申酉。大约逢克则凶,逢生可救,我生则缓,我克难医。因五行而推断,举一隅而可知。弦似乎紧,涩似乎微,浮与芤相反,沉与伏宁殊。洪同实状,弱带濡形,辨之既清,病将安遁。故急则为痛,弦则为风,紧则为邪,缓则为虚,微则为冷,数则为热,滑则痰多,涩则郁塞,洪为火旺,大为血干,沉为阴寒,迟为困乏,小者气衰,细者血涸,浮者气升,伏者脉结,芤多失血,实多壅气,弱者阴亏,濡是湿犯,长是正气之和,短是邪气之克,代为正气之衰,革为正气之脱,结为邪气之搏,促为正气之耗,动有变动之机,静有安宁之喜。毛主火之将旺,石乃水之极沉,耎是力薄,坚乃邪深,钩为气血之和,躁为气血之燥,搏击指而有太过之虞,散去指而无可留之状。脉嫌其绝脉,脉贵其平。既知各脉之异同,可断诸症之常变。然而诊脉必须得时,要在日之平旦。按指原无异法,贵取气之甚清,自然虚实易明,盛衰易辨矣。
陈士铎曰:脉理之不明也,久矣。以致看病不真,用药寡效,是脉之精微不可不讲也。然而精微出于浅近,过求乎窈杳,反致失之。此鬼真君脉诀之妙,妙在浅近,使人人易知而深入也。
又曰:脉有阴阳之不同,王叔和分七表八里,似乎切脉之分明,不知无一脉无阴阳,非浮为阳而沉为阴,迟为阴而数为阳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中消息,全在临症明察之,心可意会,非笔墨能绘画耳。
又曰:十二经各有脉,分十二经看之,自然玄妙入神。然而过求其精,反失其约。盖五脏之
1/25

脉,能统摄七腑,腑病治脏,脏安而腑自安。故脉诀止消言脏,而不必言腑也。
又曰:切脉以呼吸为准。一呼脉二动,一吸脉二动,为平人无病之脉,有余不足皆病也。世人切脉,多以三指齐按于寸关尺以候各脉,焉得备观其阴阳虚实邪正之分哉。必须先以一指观其左寸,后及左关,又及左尺,然后又及右寸,又及右关,又及右尺,逐步分别,再以三指准之,则何异何同,始了然于胸中。见浮言其风,见沉言其积,见迟言其痛,见数言其热,自能阴阳莫逃,邪正有别,虚实不淆矣。
又曰:春夏秋冬长夏各有定脉,《内经》已详言之。春主弦,夏主钩(钩即微洪之意),秋主毛,冬主石,长夏主软弱,太过不及均是病征,尤不可见者,克我之脉。如春宜弦而见毛,夏宜钩而见石,及至秋冬未有不病者,余可类推。
又曰:脉随血而行,而血随时而运。病脉行至克我之脉,则病必重,行至生我之脉,则病必轻。盖金脉逢金时必旺,木脉逢金时必衰,故木病值寅卯则当其令,逢申酉则失其时。观寅卯申酉之旺衰,即知金木病情症候矣。即一木而可通之火土水金,即寅卯申酉而可通之子午亥辰戌丑未也。
又曰:脏腑之病虽各不同,要不外五行之生克,逢生则病易愈也,逢克则病难痊也,我生则泻我之气,我克则劳我之神,脏腑为战争之地,胸腹为角斗之场,敌虽扫除,而斩杀甚多,伤损必过,调停于生克之间,和解于败亡之内,仍于金木水火土而善用也。
又曰:脉有相似而实不相同者,尤宜分辨。盖脉似相同而病实各异,一经错认,死生反掌,可不慎欤。
又曰:脉之秘诀,大约三十八字尽之。而每字实有秘要,非一言可尽也,既非一言可尽,而鬼真君何以每一字皆用一言以诏示天下,岂脉诀贵少而不贵多乎?不知诀不必太多,而论诀正不可太少也。
又曰:急则为痛,言见急脉即为痛病也。急似乎数而未至于数也,急似乎紧而未至于紧也,有不可缓之状,乃气与火相斗,邪与正相争也。
又曰:弦则为风,弦乃春天之正脉,春天见弦脉,正风木之得令,非病也,苟见于夏秋冬季,则弦为风矣。
又曰:紧则为邪,邪者,亦风之类,但风邪感之甚骤,则脉必现紧耳。
又曰:缓则为虚,虚者,重按之不能鼓指也,鼓指亦非太劲之谓,言其不能微微鼓指耳,最宜活看。
又曰:微则为冷,冷者寒也,不论何部,见微多是寒症。
又曰:数则为热,热乃火病,火性炎上,其性最速,故数脉作热论也。但数不同,有阴数阳数之异,有初数久数之分,然而热则一也。
又曰:滑则痰多,天下至滑者,无过于水,痰亦水也,水多则痰,生痰多则滑宜见也。然而水病不一,滑脉不常,何故单以痰多属滑也?不知水未结痰,其体静,水既结痰,其体动也,动极则滑极,脉见滑矣,非痰多而何。
又曰:涩则郁塞,涩脉乃往来不甚舒畅也。此阴阳不合,气血不达,外感于风寒,内阻于忧郁,抑塞而不通也,郁而未发之状,六部见此象,具能成病,尤于肝经不宜。一见涩脉,即以解郁通塞之药急治之,随手奏功也。
又曰:洪为火旺,洪者来大而去数也。洪与大有分,按指若大久之而不见其大,止见其数,重按之不见其数,而仍见大者为洪也。夏见此脉为宜,否则皆火旺之极也。
又曰:大为血干,大者重按而仍洪也。火之有余,乃血之不足,血不能制火,乃见大脉。在
2/25

夏天则犹非大忌,然见大脉即宜补血滋阴,以水伏火之为得耳。
又曰:沉为阴寒,沉者至深之象。深则未有不阴,阴则未有不寒者也,入石洞而阴寒逼人者,正以其深沉耳。
又曰:迟为困乏,迟者言俟之而不能深进也,行百里者半九十,非迟之谓乎。是其力乏神困,欲进而不能,非可进而不肯进也。
又曰:小者气衰,小脉言气之小而不能大也,气之不充故耳。
又曰:细脉言脉之细而不能粗也,江河细流,正水之缩也,人身之血少,自然脉细矣。
又曰:浮脉按指即得,气举而升之也。
又曰:伏脉按指始终不可得,或隐隐约约,或有或无者也。是邪气搏结正气而不能出也,用药出之者生,然出之骤,亦非佳兆。
又曰:芤脉中空如无也,血失则内无血养,安得不中空乎。
又曰:实脉不独按指有力,且有不可止抑之状,非正气之有余,乃邪气之有余也,邪气有余,自然壅塞正气矣。
又曰:弱脉不能强旺之状,阴虚而不敢与阳气相争也。
又曰:濡脉言其濡滞也,湿则沾濡,非欤。
又曰:长脉之现正气之和也,有胃气则脉自修长,有从容和缓之象。
又曰:短脉者,欲长而不能,欲速而不达,因邪气之克犯正气,正负邪胜也。
又曰:代脉之现,正气之衰,不得不止以息其气也,有痰气壅膈不散,亦现代脉者,然正气不衰,痰安能作祟,使脉中止而不还乎。
又曰:革脉,脉来浑浑而浊乱击指者是,盖正气之欲脱也。
又曰:结脉其来则缓,而时有现止,是力不能不止也。明是正气甚衰,不敢与邪相斗,邪气搏结于一身耳。
又曰:促脉急遽之状,气耗而势难宽舒也。
又曰:动脉有不能安静之势,动极生变也。
又曰:静脉与动脉相反,不动则不变,自有宁静之福矣。
又曰:毛脉言如羽毛之拂体,乃有余之象,火将浮而又息之状。夏秋间之正脉也,在夏则生气之旺也,在秋则旺气之衰也,在他时则热气之盛也,宜于活看。
又曰:石脉乃沉脉之至,藏之极也,冬时正脉,余时见之为寒冷矣。
又曰:耎脉不能刚健之状,明是力之不胜耳。
又曰:坚脉至硬之状,邪气深入,劳不可破也。
又曰:钩脉洪而不大之象,如钩之有留也,乃胃脉和平,火不盛而司其令,夏日见之尤为平脉也。
又曰:躁脉似动而非动,似数而非数,似促而非促,似急而非急,若有干枯烦扰之状。
又曰:搏脉者,击指之谓也,各脉皆能击指,皆属太过。
又曰:散脉者,即解索之兆,乃欲留而不能留,欲存而不能存也。
又曰:绝脉者,言脉之将断而未断,可续而不续也,死亡之时,必现此脉。
又曰:平脉者,言各脉得其平也,如浮不甚浮,沉不甚沉,迟不甚迟,数不甚数耳,人现平脉,多系胃气之全也,胃气无伤,又宁有疾病哉,此脉之所以贵得其平耳。
又曰:鬼真君脉诀,止得三十八字,然而人之疾病,已尽括于其内,要在辨其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则因常可以通变,遇变可以用常,随时随地随症随人无不可以起死回生矣,又何
3/25

必拘拘于日之平旦,乘人之清气诊病哉。
又曰:五脏七腑各有脉,俱在寸关尺观之,内经分三部之内外前后上下以细察其部位,何其详也。而鬼真君独重五脏,将七腑略而不言,止将三焦命门以示世,又皆不专属之肾,何其略也?不知脏可以包腑,而腑不可以包脏,论府太详,必至反遗夫脏矣。不若专言五脏,治脏而治府在其中矣,三焦乃府之一,何独举而言之?因世错认三焦在于肾中,故特指明也。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世人不知,而以右尺观之,恐失命门之义,故鬼真君辨明之也。
又曰:或曰王叔和脉诀,因遗落心包,遂至传疑千载,今鬼真君之诀,将七府全然不讲,不更滋甚乎?然而切脉止可切五脏也。七腑部位,内经虽分,似乎有一定之理,而究难别脏府之异。不若单切五脏,论其五行之生克,病情反无可遁也。此鬼真君不言七腑,真是至捷之法,亦是至玄之机,幸勿作王叔和遗落心包一例而并讥之也。
又曰:脉贵知微,然而得其微又甚难,暗中摸索而欲使脏府之疾病了然于手指之间,易乎,不易乎?虽然切脉必须问症,症是府病,即以脏之脉合之,脏之脉不病,即是府病也,治府而病可愈。症是脏病亦以脏之脉合之,脏之脉病,是非府病也,治脏而病亦愈矣。苟知此法,又何微之不可得哉。
又曰:凡人之脉,多不相同,不可以此人之脉,概论诸彼人也。看人之脉,当取其左右两手之脉一一而消息之,辨其何部独异,乃断何经之病,庶几得之。
又曰:看脉须看有神无神,实是秘诀。而有神无神何以别之,无论浮沉迟数滑涩大小之各脉,按指下若有条理,先后秩序不乱者,此有神之至也。若按指充然有力者,有神之次也。其余按指而微微鼓动者,亦谓有神。倘按指而散乱者,或有或无者,或来有力而去无力者,或轻按有力,重按绝无者,或时而续时而断者,或欲续而不能,或欲接而不得,或沉细之中倏有依稀之状,或洪大之内忽有飘渺之形,皆是无神之脉。脉至无神,即为可畏,当用大补之剂救之,倘因循等待,必变为死脉,而后救之晚矣。
又曰:人有天生细微之脉,不可动曰虚弱,当统六部同观之。倘一脉独旺,一脉独急,余脉皆现细微,此非虚弱之脉也,旺乃火盛,而急乃邪侵也,以此消息,断然不差。
又曰:切脉贵先调息,吾息调而后可以察病人之息。盖病人之息,呼吸不到,未有能调者也。倘医者之息不平,又何以知病人之息哉。盖学医者平日学导引之法,则呼吸之间无太过不及,自然下指之时,息数可以分别,可以察病人之脉也。
又曰:看脉必须看症,盖症所以印证夫脉也。夫人之脉不同,有天生阴脉,不现于皮毛之内,又将何处看脉。故必观其症候之若何,而症候正难辨也。或看其起居之静躁,静为阴而躁为阳也;看其饮食之寒热,喜寒为热喜热为寒也;问其大小便之燥湿短长,燥短而实,而湿长为虚也;辨其口舌之黄白峭滑,黄峭为邪盛,而白滑为正衰也。是观症所以济切脉之穷,而切脉所以辅观症之妙耳。

十二经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它们的病理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证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膀胱经受邪,可是腰背、腋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与经脉特性和该经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肺经为十二经之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气机壅塞,故见胸满,咳喘气逆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三是一经受邪常影响其它经脉,如脾经患病可是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证。可见十二经病证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掌握其规律和特点,便可以帮助我们推求出病因病机与病名,更好地指导临床。

(-)手太阴肺经病证

手太阴肺经病证是指手太阳肺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肺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肺主气,司呼吸、连喉系,属于太阴经,多气多血,每日寅时周身气血仅注于肺。

【临床表现】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盒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濡或臂内前廉痛,常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

【证候分析】肺者生气之源,其脉循胃口上膈属肺。肺合皮毛,肌表受邪,内传于肺,失其宣降,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肺气不畅,故见疼痛;肺经行于时臂间,其经气不利,则肩背及濡、臂内侧前缘疼痛,掌中热;邪客于肌表,卫气郁闭,故是恶寒发热;腠理不固,则汗出;外邪入里化热,或肺经有热,则可见烦渴、咽干;肺为肾母,邪伤其气,故小便频数或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手阳是大肠经病是指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大肠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大肠禀燥化之气,主津液所生的疾病,属手阳明经,每日卯时周身气血惧注人大肠。

【临床表现】齿痛、颈肿;咽喉肿痛,鼻衄,目黄口干;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顿贯颊人齿,故病则齿痛、颈肿、咽喉肿痛,大肠经之别络达目,邪热炽盛,则目黄口干;热盛迫血妄行,故鼻衄;病邪阻滞经脉,气血不畅,则肩臂前例疼痛;拇、食指疼痛及活动障碍,均为本经经脉所及的病变。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

足阳明胃经病证是指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胃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脾与胃相连,以脏腑而言,均属土;以表里而言,脾阴而胃阳;以运化而言,脾主运而胃主化。

足阳明胃经多气血,每日辰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胃。

【临床表现】壮热、汗出、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或口角歪斜,鼻流浊涕;或鼻衄;惊惕狂躁;或消谷善饥,脘腹胀满;或膝腹肿痛,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肢活动受限。

【证候分析】胃经多气多血,受邪后易从阳化热,刚见里实热证。里热内盛则壮热;邪热迫津外出致汗出;冒火循经上炎,则见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口唇疮疹;若风邪侵袭,可见口角歪斜,鼻流浊涕;热盛迫血妄行,则鼻衄;热扰神明,则惊惕发狂而躁动,胃火炽盛,致消谷善饥;胃病及脾,中焦气阻,则脘腹胀满;胃经受邪,气机不利,则所循行部位如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且活动受限。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

足太阴脾经病证是指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脾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脾为胃行其津液,为十二经脉的根本,属足太阴经,主血少气旺,每日已时周身气血注于脾。

【临床表现】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泻、症瘕、泄、水团、黄疸,不能卧,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证候分析】脾经血少气旺,如果经气发生变动,因其脉连舌本,所以发生舌根强硬现象。脾病失运,所以食则呕,胃脘痛,腹胀。若阴盛而上走阳明,故气滞而为嗳气;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为脾气得以输转而气通,所以矢气或大便后腹胀和嗳气就得以衰减或暂时消除。脾主肌肉,湿邪内困,故身体皆重。碑不健运,筋脉失养,则舌本痛,肢体关节不能动摇。足太阴的脉,上膈注心中,故为烦心,心下急痛。脾经有寒,则为溏泄;脾经有郁滞则为症瘕。脾病不能制水则为泄,为水闭,为黄疸,不能卧。足太阳脾经起于大趾。上膝股内前廉,故为肿为厥,为大趾不用等病。

(五)手少阴心经病证

手少阴心经病证,是指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心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手少阴心经少血多,十二经之气皆感而应心,十二经之精皆贡而养心,故为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每日午时,周身气血仅注于心。

【临床表现】心胸烦闷疼痛、咽干、渴而欲饮、目黄、胁痛、挠臂内侧后缘痛厥,掌中热。

【征候分析】心属火脏,故心经病变多见热证。心火内盛,则心胸烦闷疼痛;本经的支脉从心系上挟于咽部,放心火上炎,心阴耗损,则咽干,渴而欲饮;手少阴这脉系于目系,又出于胁下,故目黄胁痛。心脉又循挠臂内侧入掌中,故而可见挠臂内侧后缘痛和掌中发热之征。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病证,是指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小肠功能失调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所出,与心为表里,居太阳经,少气多血。每日未时周身气血惧注于小肠。

【临床表现】耳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颈项肩挠肘臂外后廉痛。

【证候分析】小肠经属阳,其病多热。小肠经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即入耳中,故出现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乃由于手太阳之脉循挠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的缘故。热邪侵袭小肠经脉,则肩、肘、臂外侧后缘等处疼痛。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病证,是指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膀胱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膀胱为州都之官,藏津液,居太阳经,少气而多血。每日申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膀胱。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头痛,项背强痛;目似脱项如拔,腰似折,(月国)如结,踹如裂;癫痫、狂证、疟疾、痔疮;腰脊、(月国)窝,腓肠肌、足跟和小趾等处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膀胱经行于背部,易受外邪侵袭。邪客体表,卫阳郁滞,故是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本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故是头痛,项背痛;又因足太阳经起目内眦,还出别下项、抵腰中、过髀枢、下合(月国)中、贯踹内,故本经有病,疼痛得眼珠好象要脱出一样,颈项好象被人拉拔一样,腰好象要折断一样,膝弯部位好象结扎一样不能弯曲,踹部(即小腿肚)象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属各曲不利,其所过部位均疼痛,足小趾不能随意运动;热邪极盛则发生癫痫、狂证、疟疾;热聚肛门,气血壅滞,则酿生痔疮。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

足少阴肾经病狂,是指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肾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肾脏藏精主水,属阳气初转,阳气乍生的少阴。足少阴肾经,多气而少血。每日酉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肾。

【临床表现】面黑如漆柴,头晕目眩;气短喘促,咳嗽咯血;饥不欲食,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痿厥,足下热痛;心烦、易惊、善恐、口热舌干,咽肿。

【证候分析】肾虽属阴,内藏元阳,水中有火;肾又为五脏之本,则易影响其脏腑而出现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证候。肾主水,水色黑、肾精亏损,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黑如漆柴,头晕目眩;金水相生,肾虚子病及母,故咳唾有血或气促而喘。肾阴不足,虚火上犯于胃,致饥不欲食;心肾不交,故心烦,易惊、善恐和民主胸疼痛;病邪沮滞肾经,则腰脊下支无力或痿厥,足下热痛。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手厥阴心包经病证,是指手厥阴心包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心包络功能失常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心包络为心之宫城,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属于厥阴经,少气而多血。每日戍时周身气血俱注于心包络经。

【临床表现】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烦、心悸、心痛、喜笑不休面赤目黄等。

【证候分析】心包为心之外围,内寄相火,其病多见热证并往往影响到心。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循胸出胁,入于掌中,故其所循行的部位发生病变,引起手心热,上部上肘部挛急腋肿,胸胁支满;气血运行不畅,则心悸,心痛;神魂不宁,则心烦甚或喜笑不休;心火上炎,故目赤目黄。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手少阳三焦经病证,是指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部位及三焦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三焦为人体水谷精微生化和水液代谢的通路,总司人体的气化,属手少阳经,少血多气。每日亥时周身气血俱注于三焦。

【临床表现】耳聋、心胁痛,目锐眦痛,颊部耳后疼痛,咽喉肿痛,汗出,肩肘、前臂痛,小指、食指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碱焦之脉上项系耳后,故本经受邪,热邪上扰,则见耳聋,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故为汗出。三焦是主气所生病者,气机抑郁,则心胁不舒而痛,肩肘,前臂疼痛,小指、食指活动障碍,都是由于经脉循行之所处,经气不利所引起。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

足少阳胆经病证,是指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胆腑功能失常所表现临床证候。胆为中精之府,十一经皆取决于胆,属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每日子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胆。

【临床表现】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头痛颔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为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足小趾、次趾不用。

【证候分析】胆经为人体气机出入之枢纽,邪客于此,气机失常,则见胆液外溢而口苦,胆郁不舒,故善太息。足少阳之别,贯心循胁里,故心胁痛不能转侧;足少阳之别散于面,胆木为病,故面微有尘,体无膏泽。少阳属半表半里,阳胜则汗出,风胜则振寒而为疟。其它各证,皆为其经脉所及经气不利而成。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

足厥阴肝经病证,是指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肝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肝主藏血,主疏泄,属足厥阴经,少气而多血。每日丑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肝。

【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俯仰,面色晦暗,咽干,胸满、腹泻、呕吐、遗尿或癃闭,疝气或妇女少腹痛。

【证候分析】足厥阴的支脉与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部下部之间,故病则为腰痛不可俯仰。肝血不足,不能上养头面,致面色晦暗;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故病则咽干,肝经上行夹胃贯膈,下行过阴器抵少腹,故病则胸满,呕吐、腹泻,遗尿或癃闭,疝气或妇女少腹痛等。#每天学点中医##忆果缘197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肖春生的感情变化也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是编剧和导演安排的感情递进,一见钟情并不一定都是女主,也有可能是年少时遇见的另外一个惊艳的人,但最后走到一起经历过的是女
  • 本身追星是为了抵抗现生的不愉快,结果一上网络让人更不愉快了,已经无法带给我欢愉了,实体专还是会买,八月如果能抢到票也会去,就当是一场告别吧~做个路人粉反而还能收
  • #每日一善[超话]#慎独是一件孤独且酷的事情,所以我们其实不着急去迎合别人,努力提升自己反而会有效的多。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 【#济宁# 咨询梁宝寺镇小城镇建设】 1.请问府前新村何时启动建设2.二院南片区空地何时建设,准备建设什么3.侯庄大道什么时候打通北边道路和文化路联通4.世纪
  • 小狗日记6月10日 天气☁️晴转大雨今天正式结束了我们的高中生涯 从今天起都没有机会再和小美一起下课 一起吃宵夜 一起下晚读讲话了 突然间觉得过得好快啊 百日誓
  • 还想起上次丢了外卖,去查了监控,看到是另一个外卖员偷走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生气(也可能是因为平台退钱给我了)甚至在想“或许那人真是遇到什么难处了”。昨天看了前两章,
  • 今天开车去的学校一路蛮顺利的 北郊那边车少然后我妈定位是学校大门 我跟着导航走也没注意路[顶]她嫌我开错道了(正常从生活区那个门下)然后我俩换 她绕个圈开到生活
  • 然而,这里唯一展示出来的全景主义,只不过是福柯对他的读者的无情监控,让我们忍受他一页又一页半生不熟的哲学思辨。】经常看见人们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来表达人或事
  • 导1号(现为塔塔露母肥)有兔男小号也可以吸~在线时间比较灵活最近大部分时间都可以随叫随到游戏中陪跑主线(除了大早上)是妈导如果你想可以带着你排所有的本(当然还是
  • 在确定排放标准的时候,企业往往先需要对水体进行一个定量自检分析,检测出各种物质的含量,于是COD快速测定仪被研发出来。各国在加大管理与监督的过程中,规定企业在排
  • 参考资料:《吕氏春秋》和同事在楼顶一块喝了一杯酒,可惜我不胜酒力,因为超过一杯就会上头,所以只喝了一杯也可惜酒太少,我不能喝醉,没办法在风里大唱着大爱自由却被束
  • #吕焕雄[超话]# #ONEUS[超话]#【六站联合】200806 因为突然想念 全场中字@ONEUS的Prophet档案室 × @RAFLAME_金英助个站
  • 正常的乳腺组织结构随着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变化,而相应发生着生理性增生-复旧这一周期性变化;如果雌激素与孕酮二者之间比例失调,可引起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完全,组
  • 活动现场,执委会新闻宣传部负责人发布了“技绽津门、能赢未来”宣传口号和大赛主题宣传片;津南区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海河传媒中心负责同志和志
  • #贺峻霖 二代唯一all绿# #贺峻霖0615生日快乐# #青年主持人贺峻霖# “ , . 山野烂漫,你是藏在云层中的月亮!” @时代少
  • )-狮子王国最耀眼的明珠小狮子已经懂得了什么是荣耀什么是责任但是身边的长辈们希望她可以" HAKUNA MATATA "没有烦恼,无忧无虑-
  • 比如,泰勒斯生活的环境四周都是水,他就得出了“世界的本原是水”的结论,这其实是用经验来回答超验的问题。所以说,肉体是人存在的前提和载体。
  • 这么猛的毒药,一定要配上10枚大枣来护航,因为大枣性质温和,补脾益胃、滋养血液中气、安神宁心,在十枣汤中,大枣的作用则更为明显,能够预补气血之虚,稳定人体正气,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
  • 诚信是一轮圆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诚信是一轮圆月,唯有与高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