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身边事#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

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来源:经济日报)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新叁茅“七剑”工具颠覆传统酒代理赚钱模式——香港作家梁羽生所撰写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有所谓“七剑”甚是了得。游龙剑【进攻】、青干剑【防守】、竞星剑【牺牲】、日月剑【希望】、天瀑剑【平衡】、舍神剑【坚毅】、莫问剑【智慧】。“七剑”,成为武林高手们笑傲江湖的傍身宝贝,夺命杀手锏,让一众读者看了直呼过瘾。

新叁茅酒业公司为了让全国各区县加盟的运营商、会所/俱乐部盟主,不仅仅要扩大其酒品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服务工具和营销手段;为了让商务会所真正能够成为向更多人群赋能转化的集约运作平台,新叁茅经过精心研发和大量的软件集成化运作,迄今已开发出面向企业家俱乐部•酱酒体验中心运营商,免费提供的七套核心软件,即所谓“俱乐部‘七剑下天山’核心工具”。

新叁茅公司营销负责人向笔者介绍说,这七款核心工具如果放在每家运营商独立开发的话,没有几千万元的代价无以成就。因此,每个运营商打死也不会去独立开发。而现在通过新叁茅进行的统一开发并且免费提供运用,让全国2851个区县的加盟运营中心和当地的企业家,享受到由大数据分析领头的数字化科技运用,为他们带来多层次、多形态、多样化、多渠道的业务拓展,帮助其实现供应链的优化。新叁茅帮助区县运营商培训培养独立专业的应用人才,每个区县的酱酒体验中心以酒为媒与“七剑”互联网软件工具相融合,使得新叁茅体验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到加强,同时自身也可以创造出很多个性化的营销、促销模式,可以为运营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该负责人称,如运用得法,一年可轻松创造超千万元以上的收入和利润。

“七剑”之一:智慧广告配置系统

新叁茅有针对性地研发出“广告聚合自助发布中心”。该中心集合了全国各省市,包括了各种形式的传统室内外广告牌:道路、火车、飞机、车身、楼宇、电梯、小区等多种样的广告发布形式,新叁茅根据运营商采购和销售的数量,给予等值的广告发布赠送,这些商家们只要就有关发布形式等进行勾选,即可在全国范围或者当地进行发布,让各区县的企业家们出门即可收看到“霸屏式”的宣传效果。

除了针对区县运营商进行的免费广告推送外,运营商们还可以通过“广告聚合自助发布中心”,向他们的合作伙伴优惠推销广告并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收益。免费上自己的广告,并且还能介绍他人做广告赚钱,各区县的运营商因此而获得超值收益。通过动员集中的广告牌位数量,将闲置未用的广告牌位资源集中服务于运营商,“广告聚合自助发布中心”为广大运营商提供了第一个超值回馈。

“七剑”之二:智能POS授信系统

“智能POS授信系统”定位于充当各个企业家俱乐部•酱酒体验中心的消费结算授信金融中心。它有一个类似于收银系统的硬件,但功能却比一般的系统集成了更多。它将门店管理、进销存、集合支付、消费授信、POS硬件、兴趣推荐等多功能集合于一体;设备亦具有人脸识别支付、大数据个性化分析及其推送等功能。在支付方式上,该系统将支付宝、银联POS系统(集合了各家银行的各类型卡)、微信等整合在一起。系统通过内部联网,可以实现全国会所的统一信息系统管理和大数据共享。

“智能POS授信系统”集新叁茅全国信息系统内部共享和单独会所的独自管理于一体,实现了对会员的消费授信及其在此基础上的评级,通过与银行等信贷机构的合作,可以让企业免抵押轻松融资。

“七剑”之三:人脉智慧撮合系统

“人脉智慧撮合系统”基于当前企业家社交中大量遇到的无商业价值人脉充斥占用了微信朋友,而有商业价值的朋友却无法从其微信好友中识别出有价值的内容,企业家也缺乏好的自我介绍推送工具的现实。

该系统设计出了一个“呈现—撮合—匹配推荐”三阶段的人脉资源精准对接中心。要求进入该系统的每一个正式会员,首先是运营商(平台成员),他们需要将自己的基本信息:荣誉、业绩、所开展业务、兴趣爱好、有什么需求、发展目标等,编辑上传至“人脉智慧撮合系统”平台“个人传记”,在平台系统里,通过对关键词进行的搜索浏览分析,人工智能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基础上的分析,针对有关不同企业家的业务、活动、需求满足等个性化需要,进行自动匹配和推送。

“人脉智慧撮合系统”的价值在于对随业务需求的人脉和人际关系运用进行放大,通过自动撮合系统将可对接的人际关系捋顺并予以发掘利用,它十分有利于个人人际资源的快速变现,助推业务成交,最大化地提升人们的社会交往价值。

“七剑”之四:合伙人营销系统

“合伙人营销系统”旨在建立一个业务拓客营销管理中心。它针对当前的员工管理更多的由雇佣制走向了合伙人制的现实,将目标定位于向全国各地的运营商推荐更有效的合伙人制度,方便各区县运营商“企业家俱乐部•酱酒体验中心”平台招募到更适合的合伙人。

该系统是一个新型的大数据拓客系统,内部集成了共享化的基本标准化素材、基本信息获取、全网立体营销宣传推广、秒时跟踪浏览轨迹、集合客户管理系统、客户成交自动提成佣金计付等多样化功能,从而让使用者自如地推广应用,简单、轻松、快捷地获客、拓客、成交。

“七剑”之五:消费送股证券系统

新叁茅公司与有关券商合作推出了消费送股计划。对于每一个运营商以及他们的新叁茅酒品消费者客户来说,达到消费一定量的基础,都可以按照消费酒品的金额,兑现等值的美股或港股股票。喝酒还可以赚股票,这在当前的酒业经营手段中还不多见。

“消费送股证券系统”的本质是打造一个消费商资产证券化中心。源自国外的“消费商”(专业消费者、产消合一者,Prosumer)概念。简单地说,消费者的身份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商。新叁茅把消费者消费产生的“业绩”,转换为已上市公司的贡献价值,通过证券公司平台,大股东将自持的股票以奖励和赠送等形式,行权资格授予给消费者。通常而言,消费者不仅基本上等于实现了免费喝酒,同时还借助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大的回报。

喝酒可以送股票,消费还可以赚钱,运营商们不仅更容易地卖出了酒品,同时也掌握了更方便拓客的利器。

“七剑”之六:会员分享裂变系统

“会员分享裂变系统”是帮助运营商更好地寻找创业者,借助消费分享产生合伙人的一种激励性手段。该系统旨在打造创客中心,以平台里的正式消费者、合伙人为目标人群,针对新叁茅所生产和提供的新产品,更好的、高端的产品作为推广目标,直接进行现金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会员分享裂变的现金奖励只有一级,以区别于有变相传销之嫌的多层次奖励制度。新叁茅分享裂变系统的目的旨在鼓励经营上的不断创新,以及持续的集聚人脉。借助该系统的扩展,有助于保持平台的高活跃性,以此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进入平台发展,充分发挥平台的附加价值作用。

“七剑”之七:智慧媒体发布系统

新叁茅公司承袭了波特集团的传统,一直十分注重新闻媒体在企业品牌塑造中的作用。而单独的一个会所,一个公司,一场活动,往往不能引起新闻媒体的足够关注;特别是有经验的资深媒体记者,其对新闻事件的观察和把握度,也不是非专业人士所能感受和体悟出来的。

新叁茅公司确定了建设新媒体集合自助发布中心。中心集合了包括中央、地方、境外的主流新闻媒体,以及互联网市场化媒体、大V论坛、公众号、贴吧、大咖社群等10万家以上,让运营商及其俱乐部的企业家会员在平台上自主勾选,即可自主发布信息,实现网络世界的高覆盖传播。

除此以外,智慧媒体发布系统还集合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记者写手,以为有需要的企业家提供高质量的稿件撰写服务。

七剑下天山!既要求各把剑功夫了得,收所向披靡之效;同时也要懂得剑剑联合,统合进击的重要性。新叁茅公司的这七把剑,为其服务对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软件工具,这犹如为运营商们的发展、赚钱、管理、营销插上了翅膀。执此剑在手,则天山虽远,扬威建功似可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审查调查# 广东省清远市委原常委、市纪委原书记、市监委原主任邓梁波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9-06-05 17:30 分享
  • ”和杨航一样成为沙洲坝村干部的还有驻村干部杨群,“我本来已经联系好外出打工,月薪1万元。谢建平是著名的“苏区模范乡”——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的党总支书记,他上任后
  • 钱进认为,地方政府热衷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的另一个原因是,可以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的形式实现资源的正循环。安徽省高新投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不论以什么样的招商形
  • 真正的知己,不会逢场作戏,给你的情是深的,对你的心是真的,能和你开玩笑,损你,也能和你诉心事,信你,有时候一天不见就想,见了面后打闹。像家人一样,牵挂你,像恋人
  • 日期4.8瑜瑜说 如果你半夜醒过来 就一定要给我打电话 不要一个人瑜瑜说 以后如果你想我了 我就立刻来找你 你就乖乖待着不要乱跑瑜瑜说 你好烦 你烦死了 怎么这
  • 那Redmi Note 10 Pro乃是Note的十代旗舰之作,被称之为“旗舰芯,小金刚”而实际上手这部手机以后,所带来的体验也还不赖,既有出众的颜值,又有硬核
  • 毕竟我是一个看书5分钟,睡觉5小时的人哈哈哈哈哈哈[笑cry][笑cry]说实话我是看到张钧宁这个视频才心动的……[哆啦A梦害怕]【Hello English】
  • 越长大越相信宿命论总觉得有些事情是你怎么逃都逃不掉的尤其是人际关系因为你永远也不会提前猜到下一秒的变数之前我很难接受和曾经好得不得了的人渐行渐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 没什么购物欲的618目标只是尽力做到0元购端午节前两天五芳斋一折购的粽子又来了浅浅用小号拆了两单今年某宝真的太扣昨天晚上东随随便便给的小红包都比他满级红包多 之
  • 一般跟我一起吃喝玩耍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帅哥,风景,美食,应有尽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相当于你们的子女,相当于你们在享受子女带来的福气但命只剩下半条,为什么,
  • 我都没有好好把握,让机会从眼皮底下滑走了……也不能算是机会吧,只能说是拯救我的机遇良缘,让我无情的不知道怎么给弄丢了!大部门人都是孝顺父母的,不过好多人没钱,唉
  • [色]整整8层馅料的月饼你吃过嘛[憧憬]还能拉丝,Q弹又带劲~光是切开一看就流哈喇子了~ ​比脸盘子还大的月饼[二哈]【69】鼓浪屿 大月饼蛋黄麻薯来自福建厦门
  • 她说,开战以来她已经筹集了6万多美元,为在乌克兰的俄罗斯士兵购买食物、衣服和装备。王健林说,一个价值50亿的商场,万达只需要拿10亿出来买地,然后拿到地以后就去
  • #刘学义清落# lxy#刘学义千古玦尘# ▶似君如凛者 傲然于尘世 花开莫须折 自有暗香来 奈何人走花落去,独留孤樱洒满地… 用昊辰这组照片弄了个不伦不类的
  • #青岛皮肤病研究院#特邀专家——李海鸥#专家会诊#,副主任医师、教授,原上海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专家,国内知名皮肤病专家,198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
  • #井桁弘恵[超话]#第8話放送まであと1日先日放送7話からオフショットどんどん仲良くなっていく姿になんだかニコニコしてしまいます☺️✨さらに結束していく姿も必見
  • #转发赠书# 今天送出《万物有道理》转发+关注,抽三人各送一套(全五册)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提供。该书是青少年科学知识普及读本,全书分五册,分别是宇宙与地球、神
  • 持续了有大概半个小时,大哭起来才给冲奶粉喝,但是小家伙不满意,还是扯着我的睡衣要吃,苦口婆心的讲那些道理耗时间,大概3点左右才给吃的,吃完就睡着了。不听,开始放
  • ”除了为音乐爱好者提供 DJ 认可的桌子、扶手椅和唱片播放机,这个家居品牌还与 Marcelis 一起为 VARMBLIXT 系列发布了两款耀眼的灯具,并与色彩
  • 我们李溪成真的好甜冰镇奶溪也是真的甜甜不是在于多少亲密举动,而是思想的契合温的人设比很多偶像剧女主的人设都要好,独立成熟清醒,求婚时她说可以给他仪式感,也可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