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经教】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①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自负念佛者,辄云“止贵直下有人,何必经典。”此二辈人有真得而作是语者,且不必论。亦有实无所得而漫言之者,大都不通教理而护惜其短者也。

  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恳恳劝人看教。何以故?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何由而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也?其参禅者,藉口“教外别传”,不知离教而参,是邪因也;离教而悟,是邪解也。饶汝参而得悟,必须以教印证。不与教合,悉邪也。是故学儒者,必以六经四子为权衡;学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②为模楷。

  【注释】

  ①达摩:具名菩提达摩,译曰道法。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于梁普通元年(520)由海路抵广州。梁武帝迎至金陵,因谈论佛理不契,遂渡江入魏。止嵩山少林寺,终日壁观。号“壁观婆罗门”。后传授衣法于慧可,遂为东土禅宗初祖。

  ②三藏十二部: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指佛所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译文】

  有自负参禅的人说:“达摩祖师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学人只要能明心见性就行了。”又有自负念佛的人说:“修净土法门的人,只贵把一句佛号直下念去,何必看什么经典。”这二种人如果确实有真修实证的工夫而道出这样的话,这当然无可厚非。倘若没有真修实证,也这样信口开河,那大概都是为了借此掩饰自己不通教理的短处吧。

  我一生崇尚念佛,仍然勤勤恳恳劝人看教。为什么呢?假如不读经教,怎能知道念佛法门是怎么传下来的?如果不是佛的金口所宣,明载于经典,今日众生,谁会知道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佛呢?那些自负参禅的人以“教外别传”作借口,殊不知离开经教而参,则是邪因;离开经教而悟的,则是邪解。尽管你是由参禅而得悟,也必须以经教作印证。假如所悟的见地不与经教相契合,则都是邪知邪见。正如学儒的人,必以六经、四书来衡量自己的道德文章。学佛的人也必须以三藏十二部经教作为修行的准绳。

节选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文玩[超话]#
梅妃斑竹文玩折扇,尺寸9.5寸,16方,2.0排口
崔华泉,1 966年出生于济南,清泉斋主。师从著名近代花鸟大家尹延新,广交书画界良师益友,性情豪爽、笔耕不辍。自幼爱竹,以至于养竹、观竹、写竹。“半生经营一生竹、感悟之中乃幸福”。崇尚“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并作为自已的座右铭常自勉。现为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观美术馆馆长。
#收藏##古玩##品茶赏器交友[超话]##竹##天津雅玩##传统#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由于过去造作五恶,所以现在就遭受苦报。病苦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所以这个痛苦是非常难过的。
  我们看下面这几个词语:
  第一个词语是:
  〔愁痛〕是忧悲苦恼叫“愁痛”。
  〔酷毒〕是残酷狠毒。
  〔自相燋然〕是受自己的业力所感,内心的贪、瞋、痴三毒之火炽盛燃烧。

  看下面这四句经文: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
  “或其今世”讲的是五痛,是说今世的苦痛。
  “先被病殃”就是遭受到严重的病苦。这种病苦是“死生不得”,痛苦异常。就像我们常说的老人病、植物人,都属于这种情况。
  因为这种病基本上是治不好的。所以,如果他们的福报大,可能一二十年也走不掉;福报小的,可能三五年就走了。如果我们学佛人明白这个道理,怎么办呢?要劝他舍财布施,就是把他每年的医药费都布施掉。这样呢,可能他走得就快一些了,因为他福报就享完了。如果不用这种方法,那他就会长年地躺在床上,那个罪真的是很难遭的。
  有病的人遭罪,照顾他的人也很遭罪。但是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呢?总是舍不得把他的钱财,把他的医药费布施出去。

  〖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这四句经文是说,或者在他命终的时候堕入了三恶道,他的相貌非常不好看。我们大家送往生都知道,如果临命终的人,他的相貌很好,你就可以断定,他绝不会堕三恶道。因为堕三恶道他怨恨,不知所措,所以他的面貌一定是“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他这个“燋然”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他内心里发生的。是贪、瞋、痴三毒之火炽盛燃烧,是从内发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佛在这里为我们说出恶业的果报,使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处处要小心谨慎,时时警惕自己不要造作恶业。

  看下面经文:
  【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
  看几个词语:
  〔困剧〕“困”是无法摆脱的困苦,“剧”是剧烈的报复。
  〔曲直〕也就是有理和无理,是与非。这个“曲”是不合理的意思。
  〔磨灭〕就是消灭。

  看这四句经文:
  〖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
  一切众生在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冤家,不可能没有债主。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里不知道与多少众生结下了冤仇,也不知道欠了多少众生的债。这些个冤亲债主因缘际会时,虽然不认识,也要讨债还债。
  佛在这里把这件事情给我们说破了,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我们这一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特别是人事环境,不如意的就更突出一些。
  佛是这样教导我们的,让我们处处要忍让,忍让是还债、是解怨。
  这个道理我们可能过去没听说过,忍让是还债,是解怨,不要认真,不要计较。《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好执著的!有什么好计较的!能忍让,冤家就化解。
  人家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如果要名儿,名让给他;要利,把利也给他。要什么都给他。他要的,我们不要;我们要的,正是他不要的。

  我们要什么?我们要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这是我们要的。修道人与世人没有冲突,彼此能够相安无事。所以,这些个怨结、债务慢慢地就可以化解了,慢慢地就消除掉了。

  佛又告诉我们,我们修行,念念都要将自己的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为什么天天要回向、念念要回向?还债解怨嘛。这样菩提道上才能够一帆风顺。回向偈要从心里发出来,口念没有用,心、口要相应。

  回向偈明明教我们“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两句回向偈把冤亲都包括在内了。
  正因为我们要解决这个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才要认真努力地修行。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努力地精进?为了报恩、为了还债。恩不报、债不还,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
  后面这两句话很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精进努力修行?为了报恩、为了还债。恩不报、债不还,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还要注意那些微小的磨擦。如果这些微小的磨擦处理不好,处理不及时,小磨擦就会发展成大磨擦,再继续发展就会“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

  〖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
  造作恶业的根源不外乎两个字“贪、著”。
  “贪”是贪欲,“著”是执著,而且是坚固地执著,尤其是对于“财色”更是贪得无厌。
  古往今来,为色、为财家破人亡,乃至于国家毁灭,这在历史上是都能看得到的。
  “不肯施惠”。大家想一想,有几个人能把财色这件事情看穿。我们在《华严经》第六回向品里看到了菩萨的布施,不但是身外之物能够施舍,即使是这个身体也欢喜布施,身体是内财。唯有菩萨知道,这个色身不是我,是我所,所以身也能舍,何况是身外之物呢?

  世间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对于自己的色身坚固地执著,以为这个色身就是我,产生了坚固的我执。有了我执,身外所有之物他都想据为己有,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观念。外面的一切都能据为己有吗?根本不可能,这只是人的妄念而已。他所得到的和所失去的是不成比例的,纵然是得到了,也是暂时地得到,保不长久的。

  为什么得到了又保不长久呢?大家想一想,你这个色身不能长住啊!你会老的,你会死的。死了以后,哪一样儿是你的,哪一样儿你能带得去?这么一说,大家就听明白了吧。所以哪一样东西你能够长期占有呢,永久不失去呢?没有。
  这就像古德所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能带得去的就是你的恶业、你的善业、你的净业。
  “各欲自快。无复曲直”。我们凡夫啊,皆有这种愚痴。怎么样儿呢?就是唯利是图,不畏因果,不讲道义,利令智昏,甚至伤害国家、伤害社会。
  比如说,被追逃的那一百名红通人员,不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吗?他们为了自己所谓的一点点小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大利益,这些是“痴欲所迫”。由愚痴而生贪瞋,造极重的恶业。“厚己争利”,特别是看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们所崇尚的是竞争,能有几个人明了这其中的事实真相?假如说,人人都竞争,这个社会怎么能安定?世界怎么能和平?

  〖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
  大家想一想,所谓的这个“富贵荣华”和快意之事,它不是争来的,它是命里有的。你命里有,你不争也有;你命里没有,你争也争不来。即便是争来了,不久便会失去。
  “不能忍辱。不务修善”。

  这两句经文是说,不懂得忍辱,不知道继续修福。荣华富贵是你过去生中所修财布施得的果报。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财富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得来的。容貌美丽,六根完具,健康长寿,这是修忍辱的果报。这个可能很多同修不太知道,就是人,他容貌美丽,六根完具,健康长寿,这是他在过去生中修忍辱的果报。前生修因,今生一定得到果报。如果你得到了果报之后,你忘记了继续修,你果报享受完之后就没有了,所以佛劝导我们要知道修善。

  一个真正有觉悟的人决定不求人天福报。他知道人天福报是最危险的享受,一不小心,转眼就堕入了三途。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决定不求福报。这一段话大家听懂了没有,我们应该求什么,不应该求什么?

  “威势无几。随以磨灭”。
  享福的日子不长久,很快就过去了。因为享福的时候,不但不会再继续修福,反而造业,造业的结果就折福。比如说,你有六十年的福报,由于你作威作福,就折了一半,三十年你就享受完了。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教我们要惜福。自己有福,又知道惜福,还知道继续修福,你的福报可以保持一生,终身不衰。

  如果你不知道惜福,福报在少壮的时候就享尽了,到晚年你就凄惨了。

刘素云老师《无量寿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无说无示无来去,生死涅槃无距离;菩提由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无圣无凡无众生,即心即佛弹指成;
  • 9.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阳光信用[超话]# [太阳]#阳光信用# [太阳]#每日一善# 时间都去哪儿了,与流年相顾无言,任你前尘
  • #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南斗延寿灯仪 南斗延寿灯仪   经名:南斗延寿灯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   南斗延寿灯仪   法事如式   具
  • !看来所有的安全感都是老母亲给的呀[笑哈哈]等再大一些你就能知道了,这世间你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唯一领导,等后面放你到两边老人家里当大王去,在他们面前我不说任何
  •  其次现在年轻人的学历比以前提升了很多,许多年轻人即使上了职高,也会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等多种方式取得专本学历,而学历提升了之后,自然更不愿意放下身段去工地,跑
  • [打call]再一次㊗️马哥19岁生日快乐@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 新的一岁愿你事事顺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每一天都要像今天直播的时候一样笑的那么开心,
  • 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汪曾祺《五味》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而忘了自己;反之,人在欲望中,却只知为我而顾不到对方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人充满
  • 这次我约稿他的这三个短篇小说并不是新作,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仁科小说的某一些特质(待大家细品)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一些歌词的具体创作语境,譬如流行度极高的歌曲《阿珍爱上
  •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郭宁宁在开幕式上致辞称,两岸气象界同仁再次相聚厦门,交流过岛台风、局地暴雨、短时强对流等天气的预报技术,探讨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防
  • 还记得在第一次住院的20天时间,医生和护士都很平易近人,从不用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就像是普通疾病在治疗一般,这让他渐渐卸下了那份沉重的心理压力。我发现,这竟是和自
  • ?上次看剧被气到是网飞的人间课堂这次是隧道,气的我都胸闷为了身体健康劝大家别看怪自己欠揍硬坚持到最后一集我的脏话都在看这部剧时疯狂输出了编剧不会写悬疑硬写,剧情
  • #热门楼盘推荐#【城西区富力开远城】价格:约20350元/㎡全部户型:三居室(118~143㎡) 四居室(154~179㎡)楼盘概况:富力·开远城是富力集团于盛
  • ✨目前我和室友两个人在居住(都是女生,很好相处)还有一间空房无人居住,所以想找一个女生一起合租。✨目前我和室友两个人在居住(都是女生,很好相处)还有一间空房无人
  • 有这些面相的人,小时候生活美满招人喜欢,中青年时期聚财能力超强。有这些面相的人,小时候生活美满招人喜欢,中青年时期聚财能力超强。
  • 想你,眉心紧紧一皱,才知道我用思念剪断了这个时光,陷入了一种屹立的悲凉,看记忆把时间穿乱,留我独自彷徨,不知道起点,终点,只是在每个思念的站点,总是对往事回首,
  • 《儿童百科问答》既然是科普读物,应该更广泛的介绍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科技发明,而不是以宣传韩国为核心。《观察家》杂志委托进行的Opinium民调显示,约翰逊的评
  • 精选天然红玛瑙:3mm红珠寄情,红线缱绻,百事流转,轮回相遇,终得一人相伴,足矣。精选天然红玛瑙:3mm红珠寄情,红线缱绻,百事流转,轮回相遇,终得一人相伴,足
  • 需要分析和推荐可以直接问我&评论区链接可以自助查询青岛隆鼻哪个医院医生技术|口碑|评价|反馈最好?隆鼻修复手术哪家医院做的效果好?
  • 】近日,柳州市公安局柳北分局发布一则《关于公开征集朱泽杰、郑家兴等人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全文如下:2021年12月5日,柳州市公安局柳北分局打掉以朱泽杰为首的实
  • 作为女生当然是被一些古珠宝吸引,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以前的宝石珠宝,款式上与我们现代的珠宝有着很大不同的地方,因为以前的都是纯手工制造。希望博物馆可以有更多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