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病五脏解:心肺同病化痰瘀,心脾同病养气血!

脏腑功能活动既是整体的协调统一,又是各司其职的个体,“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互为资生制约,病则互为因果,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而主次有别。为指引应用整体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扩大了视野。兹举其要者述之。

心肺同病化痰瘀

有形的痰瘀,在肺心同病过程中,是重要的病理基础,多为久病肺虚,咳喘、肺痨等,反复迁延,常受外邪诱发,积渐加重,导致肺不主气,宣降功能失常,气不布津而成痰,肺气不能佐心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而致瘀,“痰夹瘀血碍气而病”,水饮内生。

多因杂合相加,病及脾肾,证类多端,治当辨外感内伤之主次,寒热之不同,肺实肺虚之差异,针对咳喘、悸肿及咯血等主症杂合以治,方能顾及肺病及心、脾肾两伤、肝郁血瘀等变局。

心脾同病养气血

心主血,脾统血,相生相用。若两者功能失调,脾不能统血生血,心不能主血行血,心火不能温暖脾土,化水谷精微为气血津液,血不养心,气虚不为神用,则心脾两虚,气血交亏,气不行血,血不载气,而致脾心同病。脾与胃互为表里,升降有序,故常与心胃同病并见,但一虚一实,可分而又难分,当联系互参。

宗气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资生气血,与吸入的天气相并,积于胸中,贯心肺而司呼吸,故宗气不足亦与本证有关。

临证针对脾气亏虚、心血不足的证候特点,治当益气养血,夹湿夹痰夹寒者兼顾之。

心胃同病宽胸痹
胸痹心痛短气《金匮》早有专篇论述。胃在心下,位当痛处,故一般常与心胃气痛混称。从临床看,病涉痰饮、胃脘痛、心悸、真心痛,涵盖西医学说之冠心、慢支、肺心、慢性胃炎,与心肺胃三者均有相关,难用一病加以对应,其病机特点总属胸阳不振,阴寒凝聚,痰浊痹阻,气滞血瘀所致。与《内经》所说之“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病性相同,但有轻重之别。

临证当辨阴寒、痰浊、瘀血的偏盛,如遇寒突发,胸痛急剧,舌苔白滑者为寒盛;心胸闷塞而痛,舌苔浊腻者偏于痰浊;胸中板痛如刺,舌质瘀紫者偏于血瘀。三者每多错杂互见,而主次有别。同时还要审查原始病因,了解病位何在,如胸膺闷痛,伴有咳嗽、气喘、咯痰粘腻者,病在肺系为多;疼痛偏于胸骨左缘,或心前区有紧缩压榨感,呈阵发性,痛势较剧,或放射至肩背,伴有心慌、气短者,病以心血管为多;胸脘部满闷胀痛,噫气,泛吐清涎者,多属胃部疾病。治以通阳泄浊,活血化痰为大法,结合相关检查,辨病救治。

心肝(胆)同病清郁火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肝受气于心”,《厥气篇》“肝心痛……与背相控”。《灵枢·厥病》言“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指出厥心痛与肝心痛两者实为一病,均以痛甚为特点。病因多为长期忧思恼怒,肝胆气机郁结,疏泄失司,久则气滞络瘀,气郁化火,伤阴耗气,由实转虚,临床多见卒然心胸剧痛,痛在心前区或胸骨后,放射至肩背手臂等处,有闷痛、刺痛、灼痛、抽痛等不同感觉,持续时间约3~30分钟。发病机理以气火冲心,心肝火旺为主,治以清心泻肝、理气和络。若有阴伤、痰火、瘀血兼顾之。

肝胆相连,形如一体,但乙木主升,甲木主降,升降协调,脏气自和,若胆经湿热瘀结,和降失司,疏泄不利,痛而厥者是为“胆心痛”。现今称之为“胆心综合征”,其证危重多死,故《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曰死。”治当利胆宁心,理气缓急。

心肾同病调水火

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互根,水火既济,内藏精气,君火根于命门之火,下降于肾,肾水上承于心。肾无实证,阳虚、阴虚各有泾渭,但又可并见。阳虚之变为寒证,阴虚之变为热证,证见肾虚水泛,肾亏火旺之变局。且又有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俱损,本虚标实之转化。

若年老体衰,劳欲过度,惊恐伤肾,精血亏耗,以致心肾失养,血脉涩滞,则心胸隐痛、闷痛、刺痛,可见浮肿,喘悸不得卧。当辨其阴阳,补而通之。辅以化瘀利水,缓其所苦。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https://t.cn/R2WxehH

《心经》到底说了什么?

佛法广大,浩瀚无边,穷尽了宇宙人生真理,广博精微。

我不是佛教中人,因缘际会,曾有幸结缘了佛法,没有师承,无门无派,全靠自学自悟。

《心经》是我进入佛学大门的第一部经文,本人学佛修行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持续诵读经文,我相信一句话:“量变引起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诵读经文是一个修行法门,不求甚解的读,坚持下去必有所获。

读的遍数多了,时间长了,自然会心开悟解,这个过程我叫做“养慧根”。学佛慧根很关键,慧根分两种,一种是先天慧根深,就像六祖慧能,另外一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通过持续的学佛学或诵读经文,一年两年三年慧根也会养起来,慧根养起来了对于学佛就有了根基。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两部经文持续诵读三年左右,然后再去深入探寻佛法,会走的更顺利一些,这是我的一点感触。

六年中,我从《心经》入门开始,到修学《金刚经》,到《六祖坛经》,到《地藏经》、《大悲咒》、《楞严咒》,再到《大般若经》。今年刚接触了《维摩诘经》、《楞伽经》、《解深密经》。

在我修学这些经文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边诵读经文边理解,刚开始可以看别人的注解,这只起引导作用,最后一定要靠自己去学原文,而后产生自己的理解。没有捷径可走,一份功夫一份成果。

学佛是为了什么?我的理解为:学佛是为了达自在如来,了脱生死烦恼,通达智慧,明悟宇宙人生实相,这是对个人而言。

要想真正在学佛这条路上有大成就,必须要放下自我,达到万物一体,有济世度人之心,以慈悲为怀,没有这两样,很难获得通达的智慧。

诵经,打坐都不是精进最快的方法,最快的方法是分享,是广行法布施,也就是要把你学佛的心得体会毫无利己之心去惠及与人,让更多的人因你而受益。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智慧、心胸、慈悲心、慧根、功德都在同步增长,但是不能带着目的性去做,而要一切随缘地去行法布施。

我写这一部《心经到底说了什么?》,这是我修学的一个证悟过程结合原文的个人理解,并不是注解《心经》,注解经文具有严谨唯一性,是佛学层面。而证悟佛法没有唯一性,佛法通达圆融,随着人的修学等级不同而又有不同的感悟。

比如《心经》的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按佛学解释为“观世音菩萨”,这就是唯一性,但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这“观世音菩萨”就不仅仅当“观世音菩萨”理解了,这个名字有“观世间音声觉悟有情”的意思在里面。

“菩萨”是一个果位等级,阿罗汉上去是菩萨,菩萨上去是佛。也就是说,你有慈悲心,同时获得了通达的智慧,时刻体察世间疾苦,自觉觉他,你就是观世音菩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了,断了人间有情,了脱生死涅槃通达了终极宇宙人生真理,你就是佛。

所以学佛学和悟佛法是两个概念,学佛学是在佛学知识层面钻研,就像钻研历史一样,可以考个佛学博士,那又能怎么样?悟佛法可能没有荣誉,但可以让你获得大自在,得大智慧,解脱烦恼,获得一个豁达的人生。这两者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所以学佛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学佛是为了什么?

我学佛这么多年,我非常明白我学佛是为了什么?我从来不注重学术的严谨性,念“阿弥陀佛”是为了专注“一念”而断“他念”,进而再达“无念”之境。那么我念一句“我爱你”也是专注“一念”而断“他念”,进而也能达“无念”之境。这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阿弥佗佛”不过是四个文字的组合,没有那么神奇,这不过是佛家发明的一个统一法门,开了一个对治断念的药方而已。

所以,学佛最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断念”,断掉念头。所有的修行最终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一念即是万念,只有还有一念存在,就不可能成佛。控念断念靠的是功夫,那么又何必在乎念诵什么经文,何必在意念不念“阿弥陀佛”呢?念“12345”如果能断念,何必去“阿弥陀佛”这么绕口呢?我这里有点谤佛之嫌。我想说的意思是,如果学佛是为了有所成就,是为了走向觉悟的道路,是为了断烦恼,那就不要在意那么多形式,而应该去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见相非相”。

佛法本就是方便方法,怎么方便成就就怎么干,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门径,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念诵经文,参悟佛经,打坐参禅,参话头等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关键,每个人的根基和条件不同,所以方法也不可能相同。

我写的文字都是个人的一家之言,仅供你参考,如果你读了我的解说,有所启发有所觉,对你起个引领作用,能让更多的同修能找到自己的路,能让更多的有缘人接触到佛法而受益,我就知足了。

木法时代,群魔乱舞。有缘之人都应该广行法布施,破除迷信之风,弘扬佛法,让正法住世。

法不可说,能说非法。佛法是不可言说的,我这里解说《心经》,仅仅是个人的证悟观点,对你未必有益,如果有缘看过之后就忘掉我的解说,而应该开启你个人的修学《心经》之路,自己去探索这部经中广大精微的般若智慧,去参悟“色空不二”的玄奥之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能够走上灵性成长的道路,更多地理解自己,治疗自己的创伤,在自己的身上看到圆满和丰富,那么外在事物对你的吸引力就不会那么大了。我们真正要的,是内在的满足和喜悦
  • !鼻子也在每天的恢复中,来上个对比图吧~最近总感觉山根好像有一点点往一侧偏的样子,但实际看起来呢又没有照片看着那么明显,让我不禁怀疑是不是我自己脸歪,还是等满两
  • (mini网我个人建议别开太多有点占用现金,我现在只有信息了)今天地产早盘冲高,万科为代表,银行板块也不错。换电概念这个板块19日才有板块指数,属于新板块,目前
  • 现在摩登兄弟超话里满屏都是求积分,会把我们摩登兄弟超话的质量拉低哟⚠️摩登兄弟超话需要多发些安利的帖子麻烦摩饭们顶顶让大家都看到❤️感恩#张杰[超话]# 很久没
  • 其实我们之所以要辨别是不是有排卵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如果没有排卵,就没有孕激素产生,子宫内膜长期在单一的雌激素作用下,内膜病变发生率就非常高。所以在临床中,患者所
  • 也正是在这昏暗难分的时候,才发现生活与文本中的温柔好像从来都是互通的。——伍尔夫《奥兰多》请你为我再将双手舞动就让我们把爱留在心中也许有一天我老的不能唱也走不动
  • 积极与本辖区的乡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对接,组建辖区诉源治理微信联络群,建立诉源
  • 最终我的做法是,上颌拔除两颗正畸牙,下颌不拔牙进行排齐,虽然磨牙关系不是I类,但仍属于稳定颌,同时面型有很好的改善。 最终我的做法是,上颌拔除两颗正畸牙,下颌
  • #不可辜负的美食# #美食文案# ❶ 生死有命,胖瘦在天❷ 但愿人长久 千里不长肉❸ 人生苦短,再来一碗❹ 天要下雨,菜要下饭❺ 这辈子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
  • →【中国新闻周刊】疯狂的“黑金”本刊记者/杜玮彭丹妮霍思伊发于2021.11.15总第1020期《中国新闻周 中国不缺煤,但为何今年煤价疯涨?→【中国新闻周刊】
  • 通过丰富的典例、鲜活的展示、真切的感悟,向全市广大中小学生讲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奋斗与成就、到百年梦想,引导中小学生明白
  • 这种孩子实在是太柔弱了,在自然状态下是无法存活的,必须进行医疗干预,帮助她出生后继续发育成熟,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孩子也面临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对于这样一个合并肠
  • 意思是说,嗔恨的因素有三种,第一种是一直想着别人过去、现在对我们的打骂,甚至将来可能对我们的打骂;第二种是一直想过去、现在都被他打败,将来还可能被他打败;第三种
  • 在触碰历史脉搏中满足审美需求,在打卡人文景观中升华文化自信,这种过节方式有品质、有品味。在触碰历史脉搏中满足审美需求,在打卡人文景观中升华文化自信,这种过节方式
  •   这个趋吉避凶的道理,我们按照因果规律来解释:  如果不加对治,恶业丝毫不会空耗,当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报,但是以四力忏悔积聚对治,灾祸也就消于无形之中。  
  • 上面写着“No Wi-Fi on weekend!”没错,他们周末故意把无线网络关掉了。这家店似乎想向客人传达这样的想法:毕竟是难得的周末,大家不要光盯着电脑和
  • 从来吃软不吃硬的星座有你吗?我不痛恨服装审查,我对暴露的性感并不追求,我痛恨文字上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不觉得它刻意卖女权,因为这不是中国人写的,显然不夜城也不是中
  •  因为我的很多同事找有钱男,很多都是半年或一年左右都被甩了,我跟我男友两年时间了还粘在一起,而且感情很好,那两年时间里,我都是刷他的附属卡,所以我觉得他是很信任
  •   【楞严经卷九】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呓言
  • 分享趣事一则 最开始看到棍宝的这张我其实只认出小宝一个 要不是图是棍宝发的我连棍宝都不一定能认出来 小宝发的第二张我依旧只认出两个 只知道动作更奇怪了而且高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