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行阴十种外道(四)

(第二百二十二段)#行阴第八至第九种外道#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多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或计生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8、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
但行者如果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见行阴里兼有“受、想”双灭的现象,在受和想中去推论其是有、还是无的道理,使心体和心体之相混杂不清,如此混杂,既失去了心之体、也失去了心生之相,本自清净的心体和本具妙用的相都被破了,结果就是自体相破,自体相破后,行者将坠入死后一切俱非的颠倒论中。
行者受一切俱非的颠倒论影响,于“色、受、想”三阴中见到有的一面,同时又用非有来否定有,这种见有非有的观念,被行者用在定中观察念念相续,迁流不息的行阴,在行阴内,见到所有念头和一切现象,看似有来有去,但仔细观察,却又无来无去,成了观无不无。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行者穷尽“色、受、想、行”这四阴界的推理,认为共有八种有无俱非相,有无俱非的意思是:有也不是、无也不是,有无都不是。这八种有无俱非相,即:
一、非有色;二、非无色;三、非有受;四、非无受;五、非有想;六、非无想;七、非有行;八、非无行。行者认为这八俱非相中的任何一种,在死后都处于有相无相的状态。再计度分析诸法在行阴中,其性质是不断地在迁流变化,迁流时的相在变化后就成了非相,这种迁流和变化在循环中是没有定性的,由此认为自己悟到了诸法说有而不有、说无而不无;说实而不实、说虚而不虚,如此说有说无、说实说虚都是不对的。行者由此推理,得出死后俱非的结论。
佛说:行者认为的死后俱非,就是一种不可知,这种不可知的结论混乱不清,前面颠倒、后面昏瞢,不仅自己一塌糊涂,别人更是一头雾水,本来有头有绪的事,被搞成了一锅粥,因为这”有“也不是,”无“也不是的观念,说不出一个真实道理来。这没有一个真实道理可言的观念,使多数行者因此而堕入外道,迷惑而失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的心颠倒论。
9、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见到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
行者用分别心于“后后无”中进行推理,“后后无”指行阴念念灭处,念念灭在念念生后,故名后后无。行者在后后无即念念灭处生分析计度心,动了妄念,就会坠入七断灭论,于是就凭想当然地推论人类众生和天界众生死后皆入断灭。前面的断灭是在以三阴灭后行阴必灭的思想指导下,这里说的断灭是观见行阴灭处,认为行阴灭处的断灭有如下七种,即:
一、死后色身断灭:外道认为人死如灯灭,于是认定一切断灭,却不知人死后是另一个新生生命的开始。二、人死身灭和一切外相灭:外道只知色身灭、妄相灭,不知自性空寂,本无生灭。三、“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已灭:行者生前修行至五欲灭,死后生初禅天,外道不知,以为五欲尽灭就是断灭。
四、修行至苦尽灭:苦尽灭者死后生二禅天,外道不知,认为是苦尽断灭。五、修行至离喜妙乐:行者至离喜妙乐地,死后生三禅天,外道不知,认为是妙乐断灭。六、修行至舍念清净:行者并舍一切觉观喜乐,苦乐不受,死后生四禅天,但外道不知,认为是舍念断灭。七、行者空色身和世间质碍:死后生于无色界四空天,外道不知,认为是一切俱灭。
佛说:行者依以上七种断灭论,来回不断地循环推理,穷尽以上七际的认识,认为人在死时现前的一切皆已消灭,灭后不复再生,由此分析计度,认定死后一切断灭,由此而堕落于外道,迷惑而失去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楞严经》行阴十种外道(三)
(第二百二十一段)#行阴第五至第七种外道#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外,无所言说。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5、佛说:又于三摩地中,诸多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分析各类众生的生灭本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想在里面找出真理来,于是在此知见中生计度推理,动了妄念,此人就会堕入四种颠倒,陷在“不死矫乱”论中。
“不死”是一种外道论,以四禅中的无想天为不死天,认实际只有五百劫天寿的无想天为涅槃处。认为一生中只要不擅自回答任何人的问题,死后即可生无想天,如回答即用矫乱,矫乱就是故作神秘,颠倒人的思想。平时如果遇到有人提问,就回答这是秘密,不便作答。这种情况被世尊严厉批判过,世尊说:“不知不答、知就要答,不能模棱两可或知也不答。”行者以不死矫乱,迷惑人的思想,遍计虚而不实之论,共有四个特点,即:
一、行者在定中观察行阴变化无常的根源,见念念迁流处认其为(变)、见相续不断处认其为(恒)。恒即(常)之义。于非想非非想处见八万劫以内的众生、认其为(生);见不到八万劫以外的众生、认其为(灭);在生灭相续之间有一个上接下连的(性)、名为增;正相续之间的界线是两者隔离处、名之为(减);这各各所有的相生处名为(有)、各各所有的死亡处名为(无)。这些外道教人,用的就是这些教理,教人只修止观禅定,其它的都不用修。如果有人来求法,问妙义如何,就回答我现在是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在任何时候,都用这些话回答,让问话的人不知你这话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二、行者认真观察行阴中的密行处,看见每一个念头都没有来处,因此而证得空无,如果有人来问,就只回答一个字(无),除(无)之外,别无二字。
三、行者仔细观看自心,发现行阴念念相续,从未断过,每一念都是(有),因此而证得了幻有。如果有人来问,就只回答一个字(是),除(是)之外没有第二个字。
四、行者于定中见行阴中八万大劫内的(生)、又见八万大劫以外的(灭),这有和无都见到了、一境两现,犹如树枝分丫,其心也随此而乱。如果有人来问,就回答:有即是无,于无之中,不是亦有。如此一切矫乱,就连他本人也没搞懂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无生灭性,只好胡乱搪塞,让人无法问其究竟。
佛说:行者由以上的认识计度,产生四种颠倒,故而娇乱作答,虚无飘渺,最终堕落于外道,迷失自有的菩提本性,此名第五外道:四颠倒性。这些颠倒是以不死矫乱立言、执遍计虚而不实为论。
6、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行者如果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迁流不止的行阴中生起无尽之相,也就是所见之处,生有生相、死有死相,一切皆有相,于是在此有相中动念思维,妄加推理计度,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会使行者坠入死后有相论中,在心里产生颠倒。
行者此时或认坚固身形之色身相是我、或在定中见圆满十方,遍含国土之有色相皆在我心,故名我也有色相。或眼前的一切物质色相,都回复于心被我所用,所以色相属于我。或我依行阴相续之相,所以我也有相。如此推论,得出死后有相,往返循环,计算出共有十六种相,即:
一、色是我;二、色非我;三、色是非我;四、色非非我;五、色在我中;六、色非在我中;七、色是非在我中;八、色非非在我中;九、我在色中;十、我非在色中;十一、我是非在色中;十二、我非非在色中;十三、色属我;十四、色非属我;十五、色是非属我;十六、色非非属我。这十六相中的任何一种,都是说明色身死后会另有一个有相的我。
行者以此十六种相,分析计度,将色我分之为二,推想一切诸法如色身,菩提为我,故烦恼永远是烦恼、菩提永远是菩提,这两种不同的性质并驱相行,各不抵触,证明烦恼众生永远都不能证菩提;菩提是我,我死后之相,还是菩提。由此谬论,认为死后有相,于是堕落为外道,迷失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此名第六外道:在五阴色身中立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7、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先已除灭的“色、受、想”这三阴中进行推理,认为被灭除的这三阴中的一切现象,都归于空无,没有一相可留,那么人在死后也自然无相,于是生起死后无相的分析计度心,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发心皆妄的无明颠倒中。
行者见其色身死后,因色为形有,今形灭而色无所依,故色亦灭,如此形色俱灭,好比人死如灯灭,由此认为一切断灭。行者又观察人死后思想也灭了,思想灭了,心也失去了依附,如此连接心与想之受也没有了,心与想就脱节了,于是“色、受、想”这三阴之性,也全部销散,纵然还有肉身色相在,但因为没有了受和想,就没有了知觉,没有了知觉就如同草木一样,结果仍然是断灭。
行者在定中观察“色、受、想、行”这四阴现前,见四阴毕竟空,并无一物一相,都是犹不可得,于是认定人死之后,哪里还会有种种相呢?因而通过以上勘察校对,得出的结论是:死后无相。如此循环论证,计算出共有八种无相,即:
一、“色受想行”四阴皆灭:灭即无相。二、“受想行”三阴灭:灭即无相。三、“受想”二阴灭:灭即无相。四、“想行”二阴灭:灭即无相。五、色阴灭:灭即无相。六、受阴灭:灭即无相。七、想阴灭:灭即无相。八、行阴灭:灭即无相。
佛说:行者认为这八种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形成有“受、想”而无生理、或有生理而无“受、想”的结果。由此分析计度,认为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只是个名称而已,并无实质可言,其究竟为一切断灭。以此推论,认为任何一个人,死后都是断灭无相,却不知死是另一个新生生命的开始,更不知阿赖耶识是永生不灭的道理,此人因此而堕落于外道,生迷惑而失去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难出轮回。这是第七种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楞严经》行阴十种外道(二)

(第二百二十段)#行阴第三至第四种外道#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如,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3、佛说:又于三摩地中,诸多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就可以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命本源,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见到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自他心物中,起分析计度者,由此而动了妄念,此人将坠入四颠倒见,妄计:一分为无常论、一分为常论。并由此而产生四种颠倒,即:
一、此人在定中观察妙明真心,遍满十方世界,于湛然清净中以为这能观的就是究竟神我,究竟神我论是十种外道之一,如六派哲学中之数论、胜论等说,认为人类和诸天各自为常住独存者,二者既可受用诸法,又被神我所主宰,以究竟神我为无生灭性。这种认识,认为神我遍满十方,凝结于光明中,不动不摇,一切众生都在神我心中,自生自死,而我之心性即神我为不生不死、名之为常。
二、此人不观自心,只遍观十方恒河沙那么多的国土,见到“劫坏处”,“劫坏处”是指世间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劫坏处是世间毁灭的阶段。以劫坏处为究竟无常种性、以劫不坏处为究竟常性。
三、此人在定中分别观察我之身心,发现我心即行阴之精密微细相,犹如微尘,流转十方,其微尘性却没有移动和改变,能使色身即生即灭,其微尘性即行阴体性不坏,不坏之性,名为我的真常性。而一切变异、一切生死,都是从我之真常性中流出,此名无常性。
四、此人在定中知想阴已尽,见行阴念念相续,常流不息,彻知行阴住相即入轮回的道理,认轮回不休,常流不息、永无休止之行阴,计为常性;以“色、受、想”三阴今已尽灭、认受灭者为无常性。
佛说:行者于以上认识计度,产生四种颠倒,以一分为无常、一分为常,执于一端,顿失正见。不知佛性,纤尘不染,中道不二,非常非不常,故而堕落于外道,迷惑自己的菩提真性,此名为第三种外道:一分常论。
4、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就可以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见到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分位”中起心动念,“分位”指对时间的三际分法,即:过去、现在、未来。此三际界别分明,名为分位。行者在三际时间概念里起心动念,妄生推理计度,这样就会堕入四有边论,即:
一、行者以识心推理生死轮回是流动无止息的,这无止息的轮回,是有边际的,从而认为过去和未来名为“有边”,“有边”指有时间的起止,认过去为起、未来为止;同时立七识心念的相续不断相为“无边”,“无边”指没有时间的起止。如此用有边否定无边,将自己的世界观,局限在有边中。
二、行者于非想非非想处观察八万劫以内的众生在八万劫前,寂然无声亦无所见,就是什么声音都没有,什么事物也看不见,没有人,也没有天地,宇宙一片混沌,行者将此境界立为无闻见处,即八万劫前看不到众生处,将此狭隘的世界观立为“无边”;同时将本为阿赖耶识所生之无明,无明于劫初破了混沌洪荒,有了天地,有了人,有了万物,行者不知道这些道理,于是又立能看见众生处的八万劫内为“有边”。这种无边论和有边论都仅限于八万劫内外,与通晓无量劫前与无量劫后之诸事的佛性相比,如萤火与日光,是没有可比性的。
三、行者以行阴放下我执之清净相为真我,却不知真我是第八识如来藏,于是在见到清净相后,就自认为已得遍知行阴无边性之一切法,一切人都出现在我的知见中,即我所知的能见中,我曾经也不知道他们的行阴知觉性,但现在知道了,他们是没有得到无边之心,但是有边性。此人以“知我”为真我,其实这个“知我”是行阴,行阴在放下我执后只能看到八万劫以内的事,故有有边性与无边性之论。
四、行者穷尽智慧,超越色、受、想三阴后,将行阴也空尽了,但行者并不知道,这种空并不是真空,而是断灭空,在此自以为是的知见下,行者以为自己得了寂灭真空,并以这样的所知所见在心里推论,认为一切众生于一身之中,都是半生半灭的,比如白天醒着时为生、晚上睡着了为灭。再看这世界所有的一切,一半有边、一半无边,比如:虚空无边、大地有边;生有边、死无边。
佛说:行者由于知见不正,产生了以上四种错误认识,在此错误认识中,认行阴为真常,不知行阴为真无常,并将此自以为是的真常推论计度为有边无边,于有边无边中,执于一端,背离正觉,顿失正见。不知佛性,纤尘不染,中道不二,非无边非有边,故而堕落于外道,迷惑而失去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此名为第四种外道:立有边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午刚办的出院,晚上又住进来了[苦涩]大怨种就是我吧[裂开]前面九个月明明很乖,最后一个月为何这么调皮呢?以为又炸胡刚办理完出院,没几个小时开始疼痛[裂开]检查
  • 我的小鱼和小糖,以后要做演员了,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对不起啦。我的阿言啊,一定要做个顶顶快乐的大人,以后的每一天,都在被爱。
  • 在120的最后一个班,今夜似乎比以往更长了一些,穿越隧道、越过高桥,从未想打破深夜的寂静,但是哪里需要便会分秒必争的来到他们面前,风里、雨里、炎炎烈日里,深夜无
  • 狗命要紧,zzzzz昨天下午考完试刚到宿舍楼下老乔就已经收拾好要出发了[泪]匆忙到我都没来得及拍照和伤心[怒]晚上和馨馨吃了“最后的晚餐” [泪]很好吃但是排队
  • 改良的旗袍最适合来点新花样,如果想要穿一款能在平时或是聚会时都能吸睛的旗袍,小姐姐们可以穿波点、格纹、星星等带有时髦感却不会太过复杂的图案,不经意的点缀配上高级
  • 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行为虽然是恶的,但是结果不是恶的(没有侵害法益,甚至保护了法益)这两种理论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通常是发生了各种认识错误
  • 庭审中,被告张某对部分事实表示认可,其家中确实存在宠物多、环境脏乱、虫害严重的情况,但不同意原告所述的精神损害。他跑来转去,戳弄、观察这些软体动物,还向天空展开
  • #成都租房[超话]# 新区 华润时光里套一 近天府三街 五街 软件园 房间整体配套设施齐全 民用电 小区配套好 灵拎包入住 性价比高到天府三街五街 软件园骑行
  • 小麒麟找来了跨服赛的最新规则长图,使君大人不要错过呀~#转发抽奖#, 为了庆祝开启第四届金戈至尊,转发并关注@忘川风华录手游,小麒麟将通过@微博抽奖平台 抽3位
  • 用菊花、枸杞,然后配一些蜂蜜泡茶喝,对预防眼干涩、视力下降也有较好的功效。用菊花、枸杞,然后配一些蜂蜜泡茶喝,对预防眼干涩、视力下降也有较好的功效。
  • 现价:13.71 总市值:85.4亿公司毛利率:16.98% 市盈率:64.6每股净资产:4.79 公司营收情况:10.37亿2、 泰永长征公司主营业务为双电源
  • !!
  • 重新以选手身份在DK参赛,我想说的是,想要让粉丝们在看我的比赛时,感受到“真的很有趣”。虽然他也传达了想在复出后继续运动和兴趣爱好的计划,但是现实是强行军。
  • 我没有赶他,让他吃饱自己飞走,可能为了感谢在我胳膊上发了个红包,但是真的是不疼不痒,太神奇了南无阿弥陀佛[春游家族]佛法不思议的道教义理#在道教三皈五戒中,有“
  • #青春恋一夏#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分手之后还一直死缠烂打的去挽回,这样只会让对方在一点一滴中失去对你仅有的一点感情,变得更加厌倦你。而另一半本身回归家庭时就带
  • 如果有你的话,我劝你还是可以放下思想压力了,该吃吃、该喝喝,因为你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欢迎大家也来一起说说你的私藏火锅蘸料搭配呀[太开心]#重庆老火锅##这
  • 在该模式中,如果共享充电宝的点位不够密集,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考验着竞争者的铺货速度和渠道能力。由于多数共享充电宝直接入驻店铺,商场内的公共区域并不见共享充电
  • (新华社,希隆)#重庆生活#最近在工厂有一个男的追我,总是表现的特别特别喜欢!在加大投资支持方面,重庆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企业开展“灯塔工厂”、数字化车
  • 市场走到这个阶段,本应升华行情的券商变成了砸盘,那么后续又得等调整之后重新寻找新热点了#股市# #股票# #今日看盘#和哪个星座谈恋爱最累,让人感觉无法再爱了T
  • 上海市嘉定区(2个):马陆镇康年路261号工地宿舍,江桥镇增建村柴中村民组。吉林省吉林市(3个):昌邑区桦皮厂镇桦皮厂社区,两家子乡李屯村;船营区北极街道望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