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味大赏##家乡美食探店# 年前,【甬府尊鲜】终于在国贸商城北区四层开门迎客,尽管开业做得很低调,但依然引来朋友圈刷屏,“终于可以在北京吃到涌府了”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其实,【甬府尊鲜】和【甬府】还是有些区别的,正如创始人翁拥军先生对北京首店的评价:北京餐饮我们还不大熟悉,这次就算是一个“试水”之旅吧。

我身边的朋友,但凡到上海,【甬府】是必去的打卡之地。这家位于上海茂名南路59号,老锦江饭店饭店北楼12层,在电梯间甚至连个指示牌都没有的餐厅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一众食客乐此不疲呢?

我想不仅是因为他连续五蝉联米其林一星餐厅和黑珍珠二钻餐厅,以及创始人翁拥军先生在上海餐饮界良好的口碑,更多的应该还是其主打的宁波菜的绝味至鲜。以最新鲜的原料和最传统的烹饪方法诠释最地道的宁波味道,早已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已经成为了甬府的标识。

像招牌十八斩、宁波汤圆以及各类时令海鲜等颇具地域特色的珍馐真的是在别家吃不到,或是说别家真做不出来【甬府】的味道。

和诸多高端餐饮品牌一样,【甬府】在打响知名度之后,也开始着手打造“副牌”,但和其他品牌另设子品牌LOGO不同的是,无论是【甬府尊鲜】还是在上海覆盖更广的【甬府小鲜】,【甬府】这个主品牌前缀始终伴随,由此也不难看出“甬府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自信以及守护品质的决心。

尽管我不大喜欢“亲民品牌”这样的称谓,但【甬府尊鲜】和【甬府小鲜】的确是拉近了更多人结识【甬府】的距离。像“尊鲜”人均300-500元,“小鲜”人均200-300元的价格区间,就可以吃到和【甬府】人均过千的相同品质菜肴,谁会不觉得幸福满满呢。

【甬府】和【甬府尊鲜】我都有试。很多人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就是这个两个品牌近似,但客单价却相差近一半,区别到底在哪呢?

我个人觉得,作为主打东海海鲜的宁波菜餐厅,【甬府】和【甬府尊鲜】的菜单基本上70%以上的菜式是相同的,海鲜的鲜度与出品品质也不相上下,唯一不同的是海鲜的规格,【甬府尊鲜】的海产品在规格上较主品牌要低一些。举个简单的例子,常吃大闸蟹的人应该了解,3两的和6两的不仅仅是斤两上的差异,看起来差一两但价格可是成倍上涨的,同理,其他海鲜也如是。

长久以来,涌府的进货从不是靠市场或是单一的供应商,而是直接有选品团队到原产地直采第一手货源。如此,其实除了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品质外,价格并不比从供货商那里拿货便宜,有的甚至还要更贵,原因自然是他们对食材的要求极高,需要“挑肥拣瘦”,但食客吃到嘴里可都是货真价实的一口鲜。我一直认为,在掏真金白银面前,谁都不会比谁傻哪怕一秒钟,买账【甬府】系的餐厅,不管是涌府还是“尊鲜”、“小鲜”,自然是觉得吃他能值回票价的。

此外,【甬府】以包间、大桌为主,餐具的选配上也更庄重,位上的菜式要多一些,而【甬府尊鲜】则偏重于散台,菜品分量更适合4-6人的散客,包间的容量也略小,但这些也并妨碍商务会谈、朋友聚会和小范围家庭聚餐的选择。

在北京,想吃道地的宁波菜和东海海鲜,我认为【甬府尊鲜】是个不二选择,其实,“尊鲜”都来了,【甬府】还会远么?

推荐菜式:
堂灼十八斩, 作为【甬府】的金字招牌,这道菜一直以来都是桌桌必点的首选。尤其是赖于科技手段,红膏蟹跳脱出季节性的纠缠,已是四季皆可食的生炝模范。

何为十八斩,一说是将蟹斩落十八刀整形后每件蟹肉都带着火红的蟹膏如旭日始旦;一说是生炝时需配上十八种调味料才可以让滋味尽显;还有一说是并非斩落的“斩”,而是宁波方言“ZAN”的谐音释义,表示炝拌时拌匀调味料上下抖落十八下即成的内涵……

其实作为食客,我觉得传说我们都可不管,只要它上桌肉质细腻顺滑,如冰激凌般的口感,味觉层次丰润,酒香将调味汁不经意间的层叠渲染,一口抿于舌尖,辗转,却让人看不出口腔内已如浪花拍岸,弹出蟹壳,下意识地再次举筷时脑海思绪一闪,没辙,好味就是让人如此贪婪;

堂灼大黄鱼,亦是仪式感满满的甬府招牌之一。整条黄鱼去骨切厚片再拼摆成型展示于食客面前瞬间燃起垂涎的情绪,卡式炉的火焰升腾起鱼顶汤与农家古法腌制的雪菜相遇,烟气袅袅中侍者将鱼片抖落其中精巧有序,片刻功夫一碗在雪菜掩映下汤色清纯鱼肉雪白的极鲜致味超越了期许,不安于唇齿间的一览无余,却想不出还可以拿什么比喻,这蕴藏在食材本味里的鲜,唯有低头不语一饮而尽以示敬意;

火焰花雕鸡,让仪式感继续。瓦煲上桌,侍者在煲盖边缘淋酒后点火,随火焰升起的还有祝福话语。掀盖顿时酒香四溢,伴随着鸡与猪蹄的香气,突然想要一碗大米饭与之相依。软烂脱骨咸鲜微甜的滋味尤其得体,但配了两碗白饭这事我可以绝口不提;

手工宁波汤圆,甬府的宁波汤圆我想已无需我多说,早已是名声在外别样红。宁波汤圆千万重,唯有甬府这一重的黑芝麻是公认的团宠,自制土猪油尽管是它绝妙好味的关键,但独到配方里的香浓,只有懂的人才最懂,过往下了多大的功,现在就有多从容。

此外,诸如冰镇花雕小龙虾、黄鱼籽冻、盐烤黄金螺、老底子白鲳熏鱼、家乡烤菜心、香油干丝、香烤黄牛肉、喷香芋艿羹以及沙蒜烧豆面和黄金带鱼亦都是不容错过的选择。菜单上还有好多心仪的菜没点过来,也算多留些念想,期待下次再来时的惊喜。 https://t.cn/A6J4cUe7

【【千问千寻大运河】古宅、胡同、美食、文化……时空宝藏杨柳青!】https://t.cn/A6xeNOX2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的老镇区。

  古老的街巷,看起来有些破败的老宅,却是冯立最喜欢驻足的地方,站在老街中,岁月似乎静止,老宅的每一片砖瓦都在安静地诉说着百年经历的风雨飘摇。

冯立

  “70后”冯立是地道的杨柳青人,从幼时起,他就住在古老的窄巷中,看着杨柳青的杨柳依依、灰墙古道一天天长大。成年后,冯立沉浸在对杨柳青历史的研究中,成为一名地方史专家。

  因运河而兴的杨柳青就像一个时空宝藏,沉淀和记录着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传承和保护着中华的文化瑰宝。

  被岁月洗礼的古宅遗迹中“藏”着杨柳青的过往,历史被一点点揭开,百年前的杨柳青穿越时空,在史料记载和遗迹发掘中揭开面纱……

  90多座清末民初老宅

  戏楼、牌坊、仿清建筑群……如今的杨柳青古镇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又充满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运河一侧,一片粉刷一新的白色围墙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清末民初时代的一座座宅院和民房保持着旧时的模样,绿色围挡将他们保护起来。老房子上精美的雕刻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历经了百年风雨。

老镇区的民宅被保护起来

  冯立喜欢穿梭在这些旧时的古老街巷中,他一座座数过,目前,杨柳青西部老镇区保留清末民初的建筑仍有90多座,这些老宅中“藏”着杨柳青的历史。

老宅上精美的雕刻

  1992年,杨柳青蓆市大街遗址被发现,面积约1000平方米。据《西青区志》等资料记载,考古发现了包括金、元、明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陶器、瓷器残片和墓砖、度量衡用具。

  蓆市大街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史料记载,证明了杨柳青自金代就是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

  杨柳青镇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金贞祐二年,当城、沙窝、小南河寨等遗址的发掘证实杨柳青在宋代驻扎军寨,此后形成人口聚集的部落。

杨柳青运河老照片

  明清时,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通,杨柳青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漕运码头,杨柳青进入繁盛阶段,彼时的杨柳青十里长堤,杨柳依依,商贾如云,景色秀美,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杨柳青因运河繁荣,建筑也顺河而建,杨柳青几乎没有正南正北的房屋,所有的房屋都垂直于运河。”冯立说,运河南边多为农田,北边是商业和民宅,房屋沿着运河蜿蜒曲折,临河的一面是门,方便接收船只运来的货物,船户、农民、商人和杨柳青年画经营者是当时杨柳青的主要人群分类。

清末民初的老宅

  杨柳青街道突出的特点是以功能分区,靠近运河的是河沿大街,再之后有估衣街、猪市大街、蓆市大街、菜市大街等,民居分布聚集在各条胡同中。

  街道的名字直接透露出每条街道的功能——估衣街卖衣服、菜市大街卖菜、猪市大街卖肉、蓆市大街卖苇席和筐篮等。每到春节,蓆市大街成为年画市场……

猪市大街

如今的蓆市大街

菜市大街

  冯立的记忆中还有杨柳青昔日的景象,小时候的他住在老宅中,走出院门,穿梭在胡同间,运河边的杨柳依依,街巷中的大槐树,古建筑泛旧的灰墙……

  对比清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杨柳青的格局从清朝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未曾改变。

20世纪90年代末前的杨柳青

  随着城镇发展,杨柳青古镇进行改造,但部分老宅被保护下来,老宅的古老和现代化的建筑融合成多元化的杨柳青。

  “仿版”南方建筑

  漕运带来了杨柳青经济的繁盛,也使杨柳青成为南北物资、文化的交汇地,很多南方独有的建筑艺术被复制到杨柳青。

  如今被保护下来的老宅中,依然能看到独特的建筑风格,八字门、拐弯抹角、特殊的瓦檐结构、精美的砖雕,斑驳的百年石板路……

  杨柳青有一些建筑风格,北方非常少见,而南方却非常多。在几年前的“寻根大运河”活动中,冯立和一行学者对运河进行了系统调研,在南方城市找到了这些建筑的根源。

  门边的砖墙呈八字状临街,既满足了自家院门有台阶的需要,又不会影响行人从自家门前通过,“这种院门的样式在天津其他地方都没有,在常州、上海等地可以见到。”追根溯源中,冯立在南方找到了八字门。

杨柳青的八字门

  石库门是南方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江浙一带的富绅为安全起见,修建住宅时把门户改小,以求门户严谨,杨柳青的民宅中也发现了“仿石库门”的形式。

  院墙临街的拐角处出现一处抹角,为了便于行人、车辆同行方便,这是房屋主人公德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建筑与道德相结合的智慧。这种名为“拐弯抹角”的建筑风格在北京比较常见,被视为皇城文化的体现。北京胡同的“拐弯抹角”如今已经基本消失,但在杨柳青被保存至今……

杨柳青的“拐弯抹角”

  为什么杨柳青有那么多华北罕见的建筑形式?冯立认为,杨柳青是运河重要码头,而大运河连接着诸多江南城市,这些建筑形式从大运河上来到杨柳青,可以说,杨柳青借着运河汇集了南北建筑的精华。

  运河边的美食和文化

  黎记包子是杨柳青传统美食的代表,传说中的杨柳青黎记包子有多好吃?虽然黎记包子已经停业,冯立找到了掌故老人,知道了黎记包子的特殊配方。

  对杨柳青历史的研究中,美食是不可略过的部分。史料记载,杨柳青的饮食业起自元代,当时沿河两岸设有饭摊,零售糕饼包子等类食品,为过路行旅打尖食用。自明永乐年后,杨柳青的茶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

  在冯立的记忆中,西渡口对面有一条因经营饮食业而得名“饭店”的一处街市,黎记包子最早就在西渡口胡同的西南角。当年的黎记包子门庭若市,很多市里人专程跑到杨柳青吃黎记包子。当年的孙记酥糖更富盛名,购买要排长队,同样是杨柳青美食的代表。

  如今,黎记包子已经停业,孙记酥糖被打工的王家人传承下来,杨柳青酥糖至今保留着传统工艺,是杨柳青的著名特产。

  美食代表着杨柳青繁盛时期的物质丰富,杨柳青的文化更是异彩纷呈,武术家、评书家、诗人……杨柳青名人辈出。

  “当年的杨柳青有很多书场,可见评书艺术之盛,书场的格局和现在的相声馆差不多,杨柳青诞生了很多评书大家。”一次和评书艺术家田连元的交流中,冯立听田连元讲起了在杨柳青的故事。

  1958年,田连元到杨柳青说书。此前,他的表演得不到观众认可,观众最多十五六位,最少的时候三四位。田连元曾几次试图转行,来到杨柳青说书后,每天能有四五十人听他说书,杨柳青人对评书的喜爱让田连元有了自信,从此,他在评书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杨柳青的美食、杨柳青的文化在冯立的研究中逐渐清晰,杨柳青的民俗更是冯立最深的记忆。

杨柳青花会

  杨柳青的花会是20世纪80年代春节的一大特色,每年春节,冯立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赶庙会,开庙会期间,正是各种花会表演的最佳时机,“正月十四到十六,各道花会旌旗招展,龙灯、狮子、碌碡、高跷、法鼓,在杨柳青各条街道巡演,一阵锣鼓刚过去,一阵吹打又过来,简直闹翻了天。街道上、墙上、房上都站满了人。”

  而今,杨柳青花会仍然是元宵节的天津特色,全国到杨柳青观光过节的游客越来越多,杨柳青的花会也逐渐走向全国,为大家知晓。

  重温运河的历史,辉煌灿烂,在历史中回望杨柳青的过往,作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文史组副组长,冯立对杨柳青的未来充满期待,“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杨柳青的未来无限风光。”(津云新闻记者 劳韵霏)

#千问千寻大运河# 古宅、胡同、美食、文化……时空宝藏杨柳青!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的老镇区。

  古老的街巷,看起来有些破败的老宅,却是冯立最喜欢驻足的地方,站在老街中,岁月似乎静止,老宅的每一片砖瓦都在安静地诉说着百年经历的风雨飘摇。

  “70后”冯立是地道的杨柳青人,从幼时起,他就住在古老的窄巷中,看着杨柳青的杨柳依依、灰墙古道一天天长大。成年后,冯立沉浸在对杨柳青历史的研究中,成为一名地方史专家。

  因运河而兴的杨柳青就像一个时空宝藏,沉淀和记录着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传承和保护着中华的文化瑰宝。

  被岁月洗礼的古宅遗迹中“藏”着杨柳青的过往,历史被一点点揭开,百年前的杨柳青穿越时空,在史料记载和遗迹发掘中揭开面纱……

  戏楼、牌坊、仿清建筑群……如今的杨柳青古镇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又充满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运河一侧,一片粉刷一新的白色围墙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清末民初时代的一座座宅院和民房保持着旧时的模样,绿色围挡将他们保护起来。老房子上精美的雕刻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历经了百年风雨。

  冯立喜欢穿梭在这些旧时的古老街巷中,他一座座数过,目前,杨柳青西部老镇区保留清末民初的建筑仍有90多座,这些老宅中“藏”着杨柳青的历史。

  1992年,杨柳青蓆市大街遗址被发现,面积约1000平方米。据《西青区志》等资料记载,考古发现了包括金、元、明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陶器、瓷器残片和墓砖、度量衡用具。

  蓆市大街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史料记载,证明了杨柳青自金代就是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

  杨柳青镇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金贞祐二年,当城、沙窝、小南河寨等遗址的发掘证实杨柳青在宋代驻扎军寨,此后形成人口聚集的部落。

  明清时,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通,杨柳青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漕运码头,杨柳青进入繁盛阶段,彼时的杨柳青十里长堤,杨柳依依,商贾如云,景色秀美,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杨柳青因运河繁荣,建筑也顺河而建,杨柳青几乎没有正南正北的房屋,所有的房屋都垂直于运河。”冯立说,运河南边多为农田,北边是商业和民宅,房屋沿着运河蜿蜒曲折,临河的一面是门,方便接收船只运来的货物,船户、农民、商人和杨柳青年画经营者是当时杨柳青的主要人群分类。

  杨柳青街道突出的特点是以功能分区,靠近运河的是河沿大街,再之后有估衣街、猪市大街、蓆市大街、菜市大街等,民居分布聚集在各条胡同中。

  街道的名字直接透露出每条街道的功能——估衣街卖衣服、菜市大街卖菜、猪市大街卖肉、蓆市大街卖苇席和筐篮等。每到春节,蓆市大街成为年画市场……

  冯立的记忆中还有杨柳青昔日的景象,小时候的他住在老宅中,走出院门,穿梭在胡同间,运河边的杨柳依依,街巷中的大槐树,古建筑泛旧的灰墙……

  对比清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杨柳青的格局从清朝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未曾改变。

  随着城镇发展,杨柳青古镇进行改造,但部分老宅被保护下来,老宅的古老和现代化的建筑融合成多元化的杨柳青。

  “仿版”南方建筑

  漕运带来了杨柳青经济的繁盛,也使杨柳青成为南北物资、文化的交汇地,很多南方独有的建筑艺术被复制到杨柳青。

  如今被保护下来的老宅中,依然能看到独特的建筑风格,八字门、拐弯抹角、特殊的瓦檐结构、精美的砖雕,斑驳的百年石板路……

  杨柳青有一些建筑风格,北方非常少见,而南方却非常多。在几年前的“寻根大运河”活动中,冯立和一行学者对运河进行了系统调研,在南方城市找到了这些建筑的根源。

  门边的砖墙呈八字状临街,既满足了自家院门有台阶的需要,又不会影响行人从自家门前通过,“这种院门的样式在天津其他地方都没有,在常州、上海等地可以见到。”追根溯源中,冯立在南方找到了八字门。

  石库门是南方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江浙一带的富绅为安全起见,修建住宅时把门户改小,以求门户严谨,杨柳青的民宅中也发现了“仿石库门”的形式。

  院墙临街的拐角处出现一处抹角,为了便于行人、车辆同行方便,这是房屋主人公德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建筑与道德相结合的智慧。这种名为“拐弯抹角”的建筑风格在北京比较常见,被视为皇城文化的体现。北京胡同的“拐弯抹角”如今已经基本消失,但在杨柳青被保存至今……

  为什么杨柳青有那么多华北罕见的建筑形式?冯立认为,杨柳青是运河重要码头,而大运河连接着诸多江南城市,这些建筑形式从大运河上来到杨柳青,可以说,杨柳青借着运河汇集了南北建筑的精华。

  运河边的美食和文化

  黎记包子是杨柳青传统美食的代表,传说中的杨柳青黎记包子有多好吃?虽然黎记包子已经停业,冯立找到了掌故老人,知道了黎记包子的特殊配方。

  对杨柳青历史的研究中,美食是不可略过的部分。史料记载,杨柳青的饮食业起自元代,当时沿河两岸设有饭摊,零售糕饼包子等类食品,为过路行旅打尖食用。自明永乐年后,杨柳青的茶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

  在冯立的记忆中,西渡口对面有一条因经营饮食业而得名“饭店”的一处街市,黎记包子最早就在西渡口胡同的西南角。当年的黎记包子门庭若市,很多市里人专程跑到杨柳青吃黎记包子。当年的孙记酥糖更富盛名,购买要排长队,同样是杨柳青美食的代表。

  如今,黎记包子已经停业,孙记酥糖被打工的王家人传承下来,杨柳青酥糖至今保留着传统工艺,是杨柳青的著名特产。

  美食代表着杨柳青繁盛时期的物质丰富,杨柳青的文化更是异彩纷呈,武术家、评书家、诗人……杨柳青名人辈出。

  “当年的杨柳青有很多书场,可见评书艺术之盛,书场的格局和现在的相声馆差不多,杨柳青诞生了很多评书大家。”一次和评书艺术家田连元的交流中,冯立听田连元讲起了在杨柳青的故事。

  1958年,田连元到杨柳青说书。此前,他的表演得不到观众认可,观众最多十五六位,最少的时候三四位。田连元曾几次试图转行,来到杨柳青说书后,每天能有四五十人听他说书,杨柳青人对评书的喜爱让田连元有了自信,从此,他在评书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杨柳青的美食、杨柳青的文化在冯立的研究中逐渐清晰,杨柳青的民俗更是冯立最深的记忆。

  杨柳青的花会是20世纪80年代春节的一大特色,每年春节,冯立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赶庙会,开庙会期间,正是各种花会表演的最佳时机,“正月十四到十六,各道花会旌旗招展,龙灯、狮子、碌碡、高跷、法鼓,在杨柳青各条街道巡演,一阵锣鼓刚过去,一阵吹打又过来,简直闹翻了天。街道上、墙上、房上都站满了人。”

  而今,杨柳青花会仍然是元宵节的天津特色,全国到杨柳青观光过节的游客越来越多,杨柳青的花会也逐渐走向全国,为大家知晓。

  重温运河的历史,辉煌灿烂,在历史中回望杨柳青的过往,作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文史组副组长,冯立对杨柳青的未来充满期待,“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杨柳青的未来无限风光。”(津云新闻记者 劳韵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爷爷说:小可乐昨天买了四个包子,一个红薯……小可乐这饭量让我压力山大[摊手]4.小可乐到了语言爆发期,年前还喊不清晰“姥姥”现在突然什么都会了[思考]2018.
  •   事情交涉到这里基本已经是个僵局,二房东那面也已经明确表示如果原住户那个女生搬不走实在不行就把押金退我,此时已经是假期最后一天,我也已经为此哭了多次,明天就要
  • [彩虹屁]因为朋友告诉我,他其实一直都知道当时我跟在他身边的人说保护好他,还在外面帮他跟所有不讲道理的人理论(偷偷干的因为不想让他看到那些攻击他的言论)让我当场
  • # 韩国加湿器杀菌剂事件死亡1.4万人# #阿米巴原虫# #野泳# #洗鼻#野泳爱好者的噩梦:致死性“食脑虫”病阿米巴原虫通常在人接触污染水体时侵入鼻腔,穿过
  • 4.4 个鸡蛋加半茶匙盐放入碗中打散,不用打太久,打到蛋白蛋黄融合的程度就好了。6.锅烧热后倒油,油烧足够热,有烟持续冒出,关火倒入蛋液。
  • ”————《隐入尘烟 ​》后劲太大甚至无法组织好语言repo的程度后面一度疯狂流泪糊湿口罩首页的朋友们有机会都去看看吧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戏剧化的剧情只有真实的、
  • 梦到小蓝了 2018年 表弟说有人在他家附近拍戏 我和他去看 就遇到了小蓝 虽然隔得远远的看不太清但是好激动 呜呜呜而且梦里的设定我是穿越回去的 21岁的我穿越
  • 我们的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尽人意,难能可贵的是,在酸楚的反面,我们还能品尝到一丝快乐的清泉,比如说节日,其实,它不是商家的促销日,它不过是提醒那些本该热爱生活的
  • ⭐安全锁:防止旅行时压到,但是其实更多时候是装防尘罩里的,应该很少能压到,这个功能有胜于无叭⭐双击回退:如果使用时切换了频率觉得没有之前的舒服,不需要从头一个个
  • #每日一善# [蜘蛛侠][蜘蛛侠]#阳光信用# 指路必hui链只hui本超和较好及以上只hui首页不搜ch.信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
  • 曾经仗剑走天涯,看尽世界繁华,北上广深不相信眼泪,立志摸爬滚打勇闯出一番天地,却发现城市森林里快节奏,灯红酒绿得不适应,热血沸腾的激情之后,不断迷失与错乱,拥堵
  • 看了几眼孩子在学校的实时视频,挺好的,即使我不在,爸爸也会照顾的很好,一想起你俩,我这张老脸就乐开了花儿。圣诞节早上祎祎收到书很开心,看了眼钢铁侠,说,圣诞老人
  • 做为蔻赛人,乘着时代的东风创业同时,用行动回报社会,做绿色微营销,我们一直在行动 WOS33 lookbook| 如果不仔细看,以为又出了新的纽约潮牌,但回力鞋
  • [苦涩][苦涩][苦涩](我拉你进团,一个是我能得到分成1软妹币,另一你还能赚更多软妹币,两全其美的事情啦)(说实话这个团是真的挺好,不昧良心的说,是我见过最好
  • 写下这些文字,权作对母亲的思念和悔罪•••••01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妈妈健在时我远游了我回来时妈妈却远走了这就是你不
  • #StrayKids8Forever#♾️#StrayKidsTimeOut#【220805】 tumblr更新我们赶上了在北美巡演的@ Stray_Kids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5G时代视频语言成为交流的主要形式作为一项赋能技术,5G技术所具有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连接等特性,让其与每个行业结合以后,都带
  • 包括邓艾,偷渡阴平书中就寥寥几笔,电视里真的让人觉得特别悲壮惨烈,记得他说的那几句话“出身低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我当时真的大受触动。作为四大名著之
  • 正是看到了这些,众多有抱负、有理想、有情怀的中国半导体人,纷纷加入为国家半导体业发展添砖加瓦的队列当中,无论是从知名外企走出来的行业翘楚——ZAKER,个性化推
  • 9月16日、17日两天,就迫不及待带帅帅去体验啦~更正下,前一则写错了,人家叫古旧书店[汗]。大概10多年前跟苏大的朋友逛过这里,那时二楼好像卖便宜的库存,我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