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飞回“归巢燕”: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认真观察着每一株葡萄藤的生长情况,不时用剪刀仔细修剪……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博视家庭农场中,今年34岁的刘沈厅双手粗糙,鞋上、裤腿上沾满黄泥,脸上却挂着欣喜的笑容。“春雨贵如油。”这位“新农人”如是说。

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刘沈厅本已留校任教。2014年,他的家乡彭山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被广阔乡村的发展机遇所吸引,刘沈厅于2017年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用家中所有积蓄承包了130亩地,踏上返乡创业之路。目前,刘沈厅经营着两家家庭农场,土地规模达到220亩左右,年收益约200万元。

实际上,随着乡村振兴进程不断推进,四川各地乡村飞回了越来越多“归巢燕”,这些曾经走出村庄的年轻人选择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带动乡村在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的一支新兴力量。

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的“千禾农庄”家庭咖啡馆内,今年30岁的何婷婷正忙着为游客制作香醇的意式拿铁。2015年,长期在外打工而与家人分隔两地的何婷婷回到家乡,将自家于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漂亮小楼改建成一家咖啡馆,每年有10余万元收入。“我们都希望看到村子变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在为此努力。”

与何婷婷一样,曾在外奔波多年的“80后”村民关勇也于2018年返乡创业,成为一名咖啡馆老板。“以前在外地工作,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现在乡村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我既能陪伴家人,也能发展事业,两全其美。”关勇笑道,回乡后,自家收入每年都在增长,“大家都过得越来越好。”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坚定前行的高槐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咖啡村”,除了咖啡以外,文创、山地越野、民宿、手工等多种业态也在此生根。高槐村村支书陈波介绍,村庄于2016年整村脱贫,2021年村人均收入已增长至26500元。

陈波告诉记者,仅2018年以来,高槐村就迎回11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村庄的发展越来越生机勃勃。“这些年轻人曾经在外打拼,见过世面,回村后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对于乡村振兴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除了广袤乡村的发展机遇外,政府的支持也是促使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的原因。以四川为例,早在2018年,当地就出台了《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通过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按照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举措,提供推动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创业向纵深发展。据四川省人社厅提供的数据,2021年四川共有1.8万名脱贫人口成功创业。

与此同时,对于飞回乡村的“归巢燕”而言,除了抓住机遇实现个人发展外,他们也正积极从“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勇担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责任。

刘沈厅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回乡5年来,他不断沉淀、深耕农业,不仅从最初的“门外汉”成长为中级农技师,还先后指导或发明3项涉农国家专利,其中,他自创的简易滴灌系统已在四川地区超过5000亩土地上应用;他还发起成立彭山区果业商会,通过搭建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服务会员800余名……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刘沈厅坚定道,乡村哺育了自己,自己也想尽最大努力反哺乡村。“希望通过我们这些返乡创业年轻人的努力,能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来源: 中新网

赶早春 抢农时 奏响春播备耕曲

东风和畅,春意渐浓。眼下,春季农业生产陆续展开,垦利区广大农民纷纷抓住晴好天气,掀起春耕备播热潮。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夯实农业丰收基础,我区紧抓农时,提前谋划、落实政策、强化服务,让农民春耕备播无忧。

早春生产管理忙
农技下乡助增产
 
  节后上班第一天,区农业部门安排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开展早春生产,并从小麦等农作物的栽培特点、生长特性等方面,全面地为村民讲解早春栽培种植技术。

  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国平在黄河口镇,为这里的种粮大户们送上农技服务时说,他们看的这一片麦田应该说是全区麦田长势比较好的地块,这样的地块,按照常年的管理,及时关注麦田的墒情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做好浇返青水,然后做好病虫害的预防。黄河口镇种粮大户胡同武表示,区里农技师亲身来看麦田春季管理,讲解了很多,群众也受益很多。

  今年全区小麦晚播面积大,麦田弱苗、旺苗、一根针等多种情况并存,苗情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区农业农村局早行动、抓落实,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组建专家指导组分片驻点包干,指导村民及时开展早春生产,切实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确保今年夏粮丰收。

技术指导,农机修配
助力春耕备播

  区农业部门组织农机人员进入合作社,帮助和指导广大农民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机具,确保所有机械在作业前全面完成检修工作,保证机具以安全良好的状态投入春耕生产中,同时,督促农机经销商、维修网点提前准备易损易坏机具配件库存。截至目前,共检修农业机械1000余台套。

开展土壤墒情监测
指导早春麦田管理

  早安排、早行动,区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麦田墒情监测工作,掌握全区当前墒情现状,为早春麦田管理提供指导意见。当前,全区麦田墒情整体适宜,部分早播地块墒情轻度不足,预计近期墒情会因土壤冻融返浆作用及降雨降雪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冬小麦返青。
#垦利#
记者 / 张蒙蒙 魏鑫磊 吕振燕

【种菜不见土 干活不见人】经过除尘消毒,记者一行进入万余平方米的温室大棚,除了看见两名男技师偶尔敲击一下键盘外,大片蔬菜“森林”里见不到一个人影。小番茄藤蔓沿着吊秧线已经爬至4米多高了,藤蔓下部一串串青红相间的小番茄晶莹如玉,透着一股引人垂涎的香味。

2月8日,记者一走进高碑店市泗庄镇智图农业园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

高级智能温室,精准管理,高产高效

8日上午,天蓝日白。

临近中午,记者感到七八米高的温室里有点热。“温度湿度通过不同地方的传感器将数据传到电脑上,我们只要在电脑上输入想要的数据,温室里的天窗就会自动打开降温,通过水帘喷雾增湿。”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公司技术员张威介绍说。

站在小番茄“森林”旁边,才发现这些番茄秧竟然不是扎根在泥土里。“这是用椰糠替代土壤做的栽培基质,既减少了病虫害又增加了营养成分。”公司负责人杜建华这样回应着记者的惊奇。

“这种椰糠条里,每隔50公分一株,一株分两支,每支藤蔓隔两片叶子保留一串小番茄,每串12至14颗。”杜建华说,理论上这样的小番茄可以无限生长,但受夏天高温影响,这里采用的是从当年9月到次年6月轮茬种植。这样种出来的小番茄每平方米产量能达到30公斤,同时避开了大田西红杮收获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更令人惊奇的是,工人在智能作业车上可高可低,自如穿行在“森林”底部的车轨上剪枝、采摘;自动喷药车也是无人驾驶,设置好数据就一头扎进“森林”自动喷洒,到头又自动退回;施肥浇水则采用如输液般滴灌技术,水肥同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地下水经净化达到了直接饮水标准,肥料里含有16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水肥按比例调配,根据植物吸收情况电脑数据调整施灌的次数和频率。未被吸收的水肥则返回回流罐,净化后再循环利用。”技术员赵伟鹏说,智能温室采用的是荷兰priva的环控和施肥系统,整套系统实现了水肥的循环利用。

长寿日光温室,自主创新,节能环保

走出智能温室,记者又来到装配式高效长寿日光温室。“刚才那个棚进口设备成本太高,只有大企业才能建设运营,而这类温室我们自己创新成本较低,可以在普通棚的基础上升级改造,普通农户也用得起。”杜建华道出了其中的亮点,“不烧煤不烧油,靠太阳就能四季生长。”

这种大棚虽然也是钢结构,但它节能的秘密全在后墙上。只见大棚后墙上贴满了黑色的超薄水袋,一条挨一条,单个宽有一米高约三米,用手一摸滚烫,这种黑水袋专门用来吸收太阳能为整个大棚的“地暖”增温。大棚入口一端还有两个三米高的柱装的系统,可将大棚上空的热量收集后传到地埋换热式土壤增温系统。这两套系统确保了升温效果。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水袋后面是能防水阻燃的“橡塑”保温材料,保温效果是土、砖的20倍以上,而这些钢结构骨架使用寿命能够达到30年,保温材料差不多能有15年,均摊下来成本不高。

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宿命,

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另一个大棚处,只见三位妇女有说有笑地开着三轮车拉着四五袋有机肥进入大棚。60岁的张玉芬说,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三人承包了这个大棚,平时一天90元工资,年底按总收成再提成。她说:“我家里的地都流转出去了,自己不愿在家闲着,出来找个工作挺好的。”据介绍,像张玉芬这样的棚里技术工人,园区雇有30多人,同时,园区还安排其他岗位为周边40余位村民带来就业。

据介绍,河北智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以设施蔬菜、水果种植为主,集蔬菜花卉苗木种植销售、采摘观光、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冷链物流、中央厨房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核心农业示范区占地1300多亩,现有智能玻璃温室16000平方米、日光温室大棚80栋、钢架构连栋冷棚14栋,还有特色高架设施樱桃园25亩,特色苹果示范园100亩,特色葡萄设施棚室30亩。主要农产品包括茄果类、水果类、根茎类、叶类菜四大系列30余个品种,各类果蔬等农产品全年总产量2400吨。

杜建华说,未来几年,这里要建成集种植、观光、美食、康养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区,让农民真正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江疏影上学时和郑恺陈赫都搭过戏 满满的青涩和呆萌
  • 小川转推|军训特辑 | “夏”风十里不如军训?我和那些年错过的大雨有个约定!
  • 马云年薪一美元打三份工?堪称联合国性价比最高的员工!
  • 张无忌的九阳真经是哪来的?绝不是从白猿肚子里掏出来的
  • 赞!外卖小哥送餐途中砸窗救火!最先冲进火场的他原来是…
  • 【第一幕】666666!18岁美女大学生直播20万人围观...
  • 会员福利 | NINE PERCENT的粉丝有福啦,武汉见面会随时等你抽!
  • 今日爆料:蔡徐坤被下降头?吴宣仪孟美岐撕X?张靓颖自曝失聪?刘亦菲受优待?大张伟与粉丝相爱相杀?
  • 王一博分享经验 暖心鼓励选手
  • “别人都以为我们会在一起”
  • 林青霞小女儿没法看,与继女对比差距大,网友:毁了女神好基因!
  • 网红冰激凌椰子灰国外禁售,“用烧焦的椰子壳灰制成”,能吃吗?
  • 真的分手了!这对大势恋人在相恋了四个月后还是选择分离 实在是太令人惋惜了……
  • 众神梦记06女神转生(二)
  • 陈 鹏丨《车位》(中篇小说)
  • SHE面临解散危机?官方粉丝团账号半年多未更新
  • 为什么圆脸比瓜子脸好看?看完这条微信你就懂了!
  • 为什么圆脸比瓜子脸好看?
  • 史上最严重的忘带钥匙事件!
  • 史上最尴尬的团体演出——SNH48黄婷婷&李艺彤《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