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原文 顿渐品 第八卷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勿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

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

对曰:“不是!”

师曰:“何得不是?”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坐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

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jìn)。

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lì)。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qiān),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huì)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máo)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接着昨天的分别瑜伽品中

世尊。云何无间心。善男子。谓缘彼影像心。奢摩他所缘。

世尊。云何心一境性。善男子。谓通达三摩地所云影像唯是其识。或通达此已复思惟如性。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毗钵舍那凡有几种。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略有三种。一者有相毗钵舍那。二者寻求毗钵舍那。三者伺察毗钵舍那。云何有相毗钵 舍那。谓纯思惟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毗钵舍那。云何寻求毗钵舍那。谓由慧故遍于彼。彼未善解了一切法中为善了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云何伺察毗钵舍那。谓由慧故遍于彼。彼已善解了一切法中为善证。得极解脱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凡有几种。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即由随彼无间心 故。当知此中亦有三种复有八种。谓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各有一种奢摩他故。 复有四种。谓慈悲喜舍四无量中。各有一种奢摩他故。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云何复名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先所受所思法相。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诸菩萨不待所受所思 法相。但依于他教诫教授。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谓观青瘀及脓烂等。或一切行皆是无常。或诸行苦。或一切法皆无有我。或复涅槃毕竟寂静。如是等类奢摩他毗 钵舍那。名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由依止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法行菩 萨是利根性。由不依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信行菩萨是钝根性。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缘总法奢摩他毗钵
舍那。云何名为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 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缘于各别契经等法。于如所受所思惟法。修奢摩他毗钵舍 那。是名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诸菩萨即缘一切契经等法。集为一团一积一分一 聚作意思惟此一切法随顺真如。趣向真如临入真如。随顺菩提随顺涅槃。随顺转依及趣向彼。若临入彼此一切法。宣说无量无数善法。如是思惟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复说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又说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 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缘各别契经乃至各别论义。为一团等作意思惟。当 知是名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缘乃至所受所思契经等法。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各别。当知是名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缘无量如来法教。无量法句文字。无量后后慧所照了。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乃至所受所思。当知是名缘无量总法奢摩他 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齐何名得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由五缘故。当知名得。一者于思惟时刹那刹那。融销一切粗重所依。 二者离种种想得乐法乐。三者解了十方无差别相无量法光。四者所作成满相应净分无 分别相恒现在前。五者为令法身得成满故。摄受后后转胜妙因。慈氏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从何名为通达。从何名得。佛告慈氏菩萨曰。 善男子。从初极喜地名为通达。从第三发光地乃名为得。善男子。初业菩萨亦于是中 随学作意。虽未可叹不应懈废。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有寻有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唯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无伺三摩地。佛告慈氏菩萨 曰。善男子。于如所取寻伺法相。若有粗显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 有伺三摩地。若于彼相虽无粗显领受观察。而有微细彼光明念。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即于彼一切法相都无作意。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 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复次善男子。若有寻求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若有伺察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止相。云何举相。云何舍相。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心掉举。或恐掉举时诸可厌法作意。及彼无间心作意。 是名止相。若心沉没。或恐沉没时。诸可欣法作意。及彼心相作意。是名举相。若于一向止道。或于一向观道。或于双运转道。二随烦恼所染污时。诸无功用作意。及心 任运转中所有作意。是名舍相。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 众知法知义。云何知法。云何知义。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彼诸菩萨。由五种相 了知于法。一者知名。二者知句。三者知文。四者知别。五者知总。云何为名。谓于 一切染净法中。所立自性想假施设。云何为句。谓即于彼名聚集中。能随宣说诸染净 义依持建立。云何为文。谓即彼二所依止字。云何于彼各别了知。谓由各别所缘作意。 云何于彼总合了知。谓由总合所缘作意。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为知法。如是名为菩 萨知法。善男子。彼诸菩萨由十种相了知于义。一者知尽所有性。二者知如所有性。 三者知能取义。四者知所取义。五者知建立义。六者知受用义。七者知颠倒义。八者 知无倒义。九者知杂染义。十者知清净义。善男子。尽所有性者。谓诸杂染清净法中。 所有一切品别边际。是名此中尽所有性。如五数蕴。六数内处。六数外处。如是一切 如所有性者。谓即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复七种。一者流转 真如。谓一切行无先后性。二者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我性。三 者了别真如。谓一切行唯是识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五者邪行真如。 谓我所说诸集圣谛。六者清净真如。谓我所说诸灭圣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我所说诸 道圣谛。当知此中由流转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由相真如了 别真如故。一切诸法平等平等。由清净真如故。一切声闻菩提独觉菩提。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平等平等。由正行真如故。听闻正法缘总境界。胜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摄受慧平等平等。能取义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9、会穿衣,有品位。4、有经济头脑,很会赚钱。
  • 国庆最后一天假期猛玛亲子园陪你过曾经无数次梦里见到的小河,真实的出现在眼前,经过一路颠簸,终于回到了这里,从五岁到十一岁,我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生涯,而和整个社
  • 1、生活就是哄自己,把自己劝明白,什么都解决了,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把期待降低,把依赖变少,听别人讲过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自己熬过的领悟!10、不管你有多么真诚
  • 你不是海浪,你是大海的一部分!你不是海浪,你是大海的一部分!
  • 又突然想起了高中那年家里问我以后想去哪里想做什么,我回答的是顺其自然就好, 突然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不在是年少,我也在人流中不断的穿梭寻找未来的方向,时间
  • 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最好在1.5小时—2小时到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4.长途驾车出行时,尽量找一名搭档,轮流驾驶;5.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以免肌肉僵硬诱发
  • 有时候挺佩服自己的,那么多辛酸话到了嘴边都咽回去了,最后只说了一个“嗯” “嗯”一字多义,所有无奈、矫情、任性、逞强、妥协、懒得说的话、不敢说的话、说不出口的话
  • 盛夏七月,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荷美覃塘”生态景区里,碧绿的荷叶像个大玉盘,衬托着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荷花,一片“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景象,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
  • #朴智旻1013生日快乐#今天是无敌可爱的智旻宝贝的生日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在私下真诚善良 自信又漂亮的智旻一直都是讨人喜欢的小珍宝看着你开始活泼地露出可爱的小性
  • 地址:富国街老郑烤肉筋旁[中国赞]百味地锅鸡来这家都会点地锅鸡,一大口锅端上来,锅中四周贴着泛着诱人光泽的饼子,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
  • 6月过半这个季节的重庆天气不冷不热传说中的夏天似乎还在路上 [水稻]记得和喜欢的人去爬山,去串巷,多烫热辣的火锅 我们这周收到的明信片里~来自渝中区的阿余说:“
  • 在我的认知里面,看书是为了让自己舒适,如果强迫阅读一本当下你不喜欢或者不能理解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无法产生舒适感,阅读体验感不高的书籍,很自然会在阅读的路上弃读
  • 水瓶座:道理我都懂可我偏不做射手座:一匹脱缰的野马白羊座:记忆只有三秒巨蟹座:懒癌晚期金牛座:心里骚断腿可惜社交障碍摩羯座:凭实力单身狮子座:在外小太阳回家小公
  • 所谓的冷泡茶,就是用杯子或壶等盛冷开水,投入茶叶之后放冰箱冷藏,最好是上午做,晚上喝。我认为调和茶是最好的,但没试过,只是湘潭街上有个讲法:冷水泡茶慢慢浓。
  • 据法人杂志,近日,因理财业务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中国银保监会对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行、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光大银行分别被罚460万元、200万元、4
  • 一无所有来,一无所有走,中间的过程里,说“失去”都是太抬举自己了,借来的,还回去,摊开手心,握紧拳头。如果上帝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
  • 创新“节约型”按压泵头设计,轻轻按压,卸妆棉就会被整个浸润,大大节约了用量,还方便卫生,真的是肌肤护理的一枚小暖蓝~#花式比心# 好适合起不了床的秋冬季,1秒钟
  • 沙滩飞盘局❗️成都的筒子我不允许你错过.阳光 沙滩 泳池️在成都也能拥有~就在江滩公园.夏天☀️就是要去运动 去流汗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快乐,不输谈恋爱.嗨玩•城市
  • 网络货运的出现,帮助诸多传统物流公司实现了物流要素数字化、业务在线化以及管理透明化,平台“五流合一”推动我国物流行业开始向智能化、数字化、规范化发展,那么在网络
  • 邹家洪希望窗口工作人员认真对待每一个诉求,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和“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更加贴心爽心的政务服务。座谈会上,邹家洪听取了我县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