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嘎吱的竹榻声



前两天去单位的食堂打饭吃,走在单位院子后边的一条路上,就看到一个竹床摆在雨车棚下。

想起小时候睡在竹床上的样子,眼前熟悉的竹床,勾起我夏天忘不了的享乐。过去的夏天,白天回家就赖在竹床下乘凉,晚上就是睡在屋里屋外家里的竹床上。

陈田人都把竹床叫竹榻。夏天到了,小时候大热天没有电风扇,吃好晚饭以后,家里的电灯又不太亮,一家人都喜欢蹲在外面。住在槽门边老屋时,父母亲的西厢房还挂着成家时的旧蚊帐,奶奶和我还有妹妹弟弟睡的东厢房没有帐子。夜晚到来时,东厢房冬天是火房,通风透气差,夏天到来时尤其热。蚊虫更是一到晚上多,“嗡嗡”声不断。老屋堂前小,前后门都抵着人家墙壁,拉不起风,热得透不过来气。没有办法,父亲就把竹榻搬到老屋旁的晒场上。吃好晚饭后好长时间了,父亲去水泵房和怀沟边转转去看稻田水去了,母亲坐在晒场老屋边,摇起了自已白天戴的草帽扇子。原先摆在堂前的竹榻上睡一个人也觉热,变成放在晒场上我们几个孩子争着抢着在竹榻上睡,更觉热。挤在“嘎吱嘎吱”的竹榻上,夜晚,奶奶坐在我们旁边给我们摇着芭蕉扇,晒场上已渐渐没有别人家了。星星在惺忪地眨眼,月亮不知藏到哪块云里去了,朦胧的月色稀疏照向大地,有了一丝丝的凉意,墙角边蟋蟀的“啾啾”声清脆响来。母亲把妹妹弟弟帶家里睡去了,我一个人睡在竹榻上,仰着身,侧起身,竹榻都“嘎吱”“嘎吱”响着不停。身上身下什么东西也没有,只穿了一条短裤,四肢舒舒服服的放开着。奶奶还守在我的身边,给我摇着芭蕉扇,驱赶蚊虫,我又迷迷糊糊睡着了。等再翻过身醒来时,光着的身子上不知什么时候盖上了一件旧衣服。奶奶拿着毛巾正弓着背弯着腰,伴随着“嘎吱”“嘎吱”声,擦试我身下的竹榻,大概是我熟睡时身上淌下的汗水。

奶奶每天烧好晚饭锅以后,都准备给一个破脸盆里面,放上烧锅后没有烧完的柴禾炭头,再将晾干的艾草扎成的两小朵朵,放在火盆炭头上烟熏。借肋艾草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从而将屋子里的蚊子熏跑,正好清除夏天天天房中产生的霉样气味。蚊子是熏跑了,但房间里的温度变得更高,到半夜了,水泵房没发电了,家家没有了灯光,天边的月亮也沉下山了,晒场上也没有人。漆黑的夜,奶奶陪我到半夜,父亲扎了泵(关水泵房流水)回来,奶奶喊我起来,让父亲把竹榻搬回家,放在老屋堂前左边,直接对着后门。经过奶奶的艾叶烟熏,蚊子早不知飞到八国里去了,老屋堂前还有淡淡的艾草香。下半夜睡在家中竹榻上,奶奶为我身下垫了一小块干毛巾,身上还是盖了一件旧衣服,又用父母亲的大衣服给我做了小忱头。在屋外晒场上睡了一个满身是汗的长觉后,白天又一天到晚的到处玩耍疯跑,现在浑身上下一点劲也没有了。一个人躺在竹榻上仰望着楼板,想着刚刚上楼才睡的奶奶,睁着眼难以入睡。父亲从怀沟里洗完澡回来,又是“嘎吱”“嘎吱”声,爬到竹榻的另一头睡下。我侧过身,靠在父亲下身大腿脚边。家里凉快了,父亲很快就睡着了,有了呼吸均匀的间隔声,母亲在西厢房轻轻地哼,像做事累了的声音也传过来。竹榻上小小的我,加了父亲上来,沉重了许多。我轻轻翻身动了一下,就再也没有听到像之前一样竹榻的“嘎吱”“嘎吱”声了。

大学毕业成家以后,在研究所单位住的房子还是六十年代老房子,一件电器也没有。女儿是夏天出生,到第二年的夏天,电风扇还是买不起。奶奶到我身边带女儿,家里四个人挤在四十平米的房间里,晚上我们还是摇着芭蕉扇子和其它扇子过夏天。父亲看到我们这样,还是把家人喜欢的竹榻让我给带了下来。夏天的傍晚,天太热了,厨房的灯光微弱照向门外边,我们把竹榻搬到门口的梧桐树下。在屋里吃饭太热,搬来三个登子放在竹榻边,把妻子烧好的饭菜端来放在竹榻上一头,一家人就在外面竹榻周围吃了起来。乘着夜晚纳凉,我和妻子背靠着背在女儿的另一头,试着躺下来睡一会,但怎么也睡不着。那时开始创业刚刚开店,女儿还小,奶奶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摇着一把她带来的旧芭蕉扇子,周边都被旧布卷了整整一圈又一层,为睡在竹榻另一头的女儿赶蚊虫摇扇子。竹榻半夜搬回家,奶奶夏天就睡在竹榻上正好凉些过夜。冬天的夜里,由于夜晚女儿常常起夜,我和妻子睡在床上女儿身边。竹榻小,只好作为一张床,摆在中间的房间过道上又不挡路。冬天当作一张小小的床,上面辅些薄被旧衣服垫在下面,让奶奶过冬当作床辅。妻子白天开店累,我每次夜里起床抱着女儿下床,奶奶也都知道,也从竹榻上起身,“嘎吱”“嘎吱”声响起,奶奶都与我同起来,帮助我为女儿擦屁股换尿片。无论夏天冬天,都把竹榻上奶奶睡的辅盖拿走,又当成大板登我们自已坐或来人坐下来讲话。

结婚成家十年后,在研究所盖的一间有自家院子的新平房里,那时买不起空调,房间里开电风扇也还是吹不走热气。夏天到了,就把还是原来的竹榻放到院子里过夜。那时奶奶已经离开我们了,女儿读初中在外,还没到放暑假。每天天黑,在院子里潵透水,再把竹榻抬出来放在院中。我和妻子俩人忙好了洗黑白相片后,就睡在院中竹榻上。一人一头,一个人望着天上的星星,一个人数着天上的星星,我们俩都睡不着觉,时常想起奶奶又谈起奶奶,想到外面读书的女儿,又想到带女儿长大的奶奶。我和妻子翻来覆去,竹榻“嘎吱”“嘎吱”声一来二去,不绝于耳,在院子里不断响起。只是到了新世纪开始,我和妻子在街上买下店面,又买下上面自己家的商品房以后,家里安上叁台空调,才把竹榻送回陈田老家,只是那时,父亲也已经离开我们了。

小时候的竹榻是我温馨的床间,嘎吱声声慢,竹榻呦呦长,竹榻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成年。奶奶坐在竹榻边给我摇着芭蕉扇,我在竹榻上做过很多的梦。竹榻也是我的惆怅,在竹榻上留住很多的沧凉和辛酸,那是四时的磨难,是时光的荏苒,是岁月的彷徨,但竹榻留给我的世界却是历经沧桑后的幸福。今天又看到竹榻,虽没有近距离的接触它,但“嘎吱”“嘎吱”声永久留在我心里,心存对竹榻的情感不会远去,依然在我走过它时感动我,带我重回到过往夏日的凉快时光。

前两天去单位的食堂打饭吃,走在单位院子后边的一条路上,就看到一个竹床摆在雨车棚下。

想起小时候睡在竹床上的样子,眼前熟悉的竹床,勾起我夏天忘不了的享乐。过去的夏天,白天回家就赖在竹床下乘凉,晚上就是睡在屋里屋外家里的竹床上。

陈田人都把竹床叫竹榻。夏天到了,小时候大热天没有电风扇,吃好晚饭以后,家里的电灯又不太亮,一家人都喜欢蹲在外面。住在槽门边老屋时,父母亲的西厢房还挂着成家时的旧蚊帐,奶奶和我还有妹妹弟弟睡的东厢房没有帐子。夜晚到来时,东厢房冬天是火房,通风透气差,夏天到来时尤其热。蚊虫更是一到晚上多,“嗡嗡”声不断。老屋堂前小,前后门都抵着人家墙壁,拉不起风,热得透不过来气。没有办法,父亲就把竹榻搬到老屋旁的晒场上。吃好晚饭后好长时间了,父亲去水泵房和怀沟边转转去看稻田水去了,母亲坐在晒场老屋边,摇起了自已白天戴的草帽扇子。原先摆在堂前的竹榻上睡一个人也觉热,变成放在晒场上我们几个孩子争着抢着在竹榻上睡,更觉热。挤在“嘎吱嘎吱”的竹榻上,夜晚,奶奶坐在我们旁边给我们摇着芭蕉扇,晒场上已渐渐没有别人家了。星星在惺忪地眨眼,月亮不知藏到哪块云里去了,朦胧的月色稀疏照向大地,有了一丝丝的凉意,墙角边蟋蟀的“啾啾”声清脆响来。母亲把妹妹弟弟帶家里睡去了,我一个人睡在竹榻上,仰着身,侧起身,竹榻都“嘎吱”“嘎吱”响着不停。身上身下什么东西也没有,只穿了一条短裤,四肢舒舒服服的放开着。奶奶还守在我的身边,给我摇着芭蕉扇,驱赶蚊虫,我又迷迷糊糊睡着了。等再翻过身醒来时,光着的身子上不知什么时候盖上了一件旧衣服。奶奶拿着毛巾正弓着背弯着腰,伴随着“嘎吱”“嘎吱”声,擦试我身下的竹榻,大概是我熟睡时身上淌下的汗水。

奶奶每天烧好晚饭锅以后,都准备给一个破脸盆里面,放上烧锅后没有烧完的柴禾炭头,再将晾干的艾草扎成的两小朵朵,放在火盆炭头上烟熏。借肋艾草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从而将屋子里的蚊子熏跑,正好清除夏天天天房中产生的霉样气味。蚊子是熏跑了,但房间里的温度变得更高,到半夜了,水泵房没发电了,家家没有了灯光,天边的月亮也沉下山了,晒场上也没有人。漆黑的夜,奶奶陪我到半夜,父亲扎了泵(关水泵房流水)回来,奶奶喊我起来,让父亲把竹榻搬回家,放在老屋堂前左边,直接对着后门。经过奶奶的艾叶烟熏,蚊子早不知飞到八国里去了,老屋堂前还有淡淡的艾草香。下半夜睡在家中竹榻上,奶奶为我身下垫了一小块干毛巾,身上还是盖了一件旧衣服,又用父母亲的大衣服给我做了小忱头。在屋外晒场上睡了一个满身是汗的长觉后,白天又一天到晚的到处玩耍疯跑,现在浑身上下一点劲也没有了。一个人躺在竹榻上仰望着楼板,想着刚刚上楼才睡的奶奶,睁着眼难以入睡。父亲从怀沟里洗完澡回来,又是“嘎吱”“嘎吱”声,爬到竹榻的另一头睡下。我侧过身,靠在父亲下身大腿脚边。家里凉快了,父亲很快就睡着了,有了呼吸均匀的间隔声,母亲在西厢房轻轻地哼,像做事累了的声音也传过来。竹榻上小小的我,加了父亲上来,沉重了许多。我轻轻翻身动了一下,就再也没有听到像之前一样竹榻的“嘎吱”“嘎吱”声了。

大学毕业成家以后,在研究所单位住的房子还是六十年代老房子,一件电器也没有。女儿是夏天出生,到第二年的夏天,电风扇还是买不起。奶奶到我身边带女儿,家里四个人挤在四十平米的房间里,晚上我们还是摇着芭蕉扇子和其它扇子过夏天。父亲看到我们这样,还是把家人喜欢的竹榻让我给带了下来。夏天的傍晚,天太热了,厨房的灯光微弱照向门外边,我们把竹榻搬到门口的梧桐树下。在屋里吃饭太热,搬来三个登子放在竹榻边,把妻子烧好的饭菜端来放在竹榻上一头,一家人就在外面竹榻周围吃了起来。乘着夜晚纳凉,我和妻子背靠着背在女儿的另一头,试着躺下来睡一会,但怎么也睡不着。那时开始创业刚刚开店,女儿还小,奶奶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摇着一把她带来的旧芭蕉扇子,周边都被旧布卷了整整一圈又一层,为睡在竹榻另一头的女儿赶蚊虫摇扇子。竹榻半夜搬回家,奶奶夏天就睡在竹榻上正好凉些过夜。冬天的夜里,由于夜晚女儿常常起夜,我和妻子睡在床上女儿身边。竹榻小,只好作为一张床,摆在中间的房间过道上又不挡路。冬天当作一张小小的床,上面辅些薄被旧衣服垫在下面,让奶奶过冬当作床辅。妻子白天开店累,我每次夜里起床抱着女儿下床,奶奶也都知道,也从竹榻上起身,“嘎吱”“嘎吱”声响起,奶奶都与我同起来,帮助我为女儿擦屁股换尿片。无论夏天冬天,都把竹榻上奶奶睡的辅盖拿走,又当成大板登我们自已坐或来人坐下来讲话。

结婚成家十年后,在研究所盖的一间有自家院子的新平房里,那时买不起空调,房间里开电风扇也还是吹不走热气。夏天到了,就把还是原来的竹榻放到院子里过夜。那时奶奶已经离开我们了,女儿读初中在外,还没到放暑假。每天天黑,在院子里潵透水,再把竹榻抬出来放在院中。我和妻子俩人忙好了洗黑白相片后,就睡在院中竹榻上。一人一头,一个人望着天上的星星,一个人数着天上的星星,我们俩都睡不着觉,时常想起奶奶又谈起奶奶,想到外面读书的女儿,又想到带女儿长大的奶奶。我和妻子翻来覆去,竹榻“嘎吱”“嘎吱”声一来二去,不绝于耳,在院子里不断响起。只是到了新世纪开始,我和妻子在街上买下店面,又买下上面自己家的商品房以后,家里安上叁台空调,才把竹榻送回陈田老家,只是那时,父亲也已经离开我们了。

小时候的竹榻是我温馨的床间,嘎吱声声慢,竹榻呦呦长,竹榻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成年。奶奶坐在竹榻边给我摇着芭蕉扇,我在竹榻上做过很多的梦。竹榻也是我的惆怅,在竹榻上留住很多的沧凉和辛酸,那是四时的磨难,是时光的荏苒,是岁月的彷徨,但竹榻留给我的世界却是历经沧桑后的幸福。今天又看到竹榻,虽没有近距离的接触它,但“嘎吱”“嘎吱”声永久留在我心里,心存对竹榻的情感不会远去,依然在我走过它时感动我,带我重回到过往夏日的凉快时光。

【#历史冷知识# 为了睡个好觉,古人有多拼?】
睡得好的夜晚都是相似的,睡不着的夜晚各有各的焦虑。

古人虽然没有电灯和手机,晚上睡不好觉的问题也同样存在。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没追到心仪的姑娘——“优哉悠哉,辗转反侧”;可能是思念远方的亲人——“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可能是内心的痛苦忧愤无法排解——“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可能是忧心动荡的时局——“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也可能只是因为孤独没有人陪——“独坐不成寐,夜深天欲霜”……

不论对古人还是今人,总有一些白日遗留问题,到夜间化成一把锯子在心上慢悠悠地磨,让人不甘心乖乖闭上双眼。

为了对抗失眠,古人付出的努力不亚于今人,在“如何睡”这个问题上消耗了很多脑细胞。古人睡觉有多讲究?

想要睡得好,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一)天时

我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字。一天的最后一个时辰,对应现在的晚上9:00-11:00,叫做“人定”,意思是夜很深了,人们都已经歇息了。

这个时间是古人认为的最晚入睡时间。《孔雀东南飞》里写刘兰芝被迫嫁给太守的儿子,当晚决定自杀,选的时间是“寂寂人定初”,大约现在九点多。刘兰芝能在这个时候“举身赴清池”,可见这时大家都已经睡着了,没有人会阻碍她的行动。

不要惊讶古人睡得如此之早,毕竟那个时候没有电灯,夜晚照明最亮的蜡烛不是寻常人家能用得起的。趁着最后一丝天光将诸事收拾妥当上床安歇,待天幕黑透,万里平原一片漆黑静谧,只剩星光月光,才是古代大部分地区的真实画风。

当然古代晚睡的也不在少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是白天没嗨够,晚上点着蜡烛继续玩;“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这是喝酒喝得忘了时间,连家门都进不去了;“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被朋友放了鸽子,只好自己下棋自娱自乐;“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这是和情人约会舍不得分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这是对偶像崇拜到无以复加,激动得不愿睡觉大半夜研读他的作品……

不过“夜半挑灯更细看”的陆游大大自己并不提倡熬夜读书,他认为晚上读书最晚不应超过“二鼓尽”,二鼓也就是二更,同样对应晚上九到十一点。这和明代人提倡的“夜读书不可过子时”基本一致。

由此观之,各个时代都不赞同熬夜。像李贺那样为了写诗呕心沥血,费尽心思寻章摘句,一直写到晓月当帘,熬了个通宵,就更不可取了。

(二)地利

古人在枕头上下的功夫可不比现在的淘宝商家少。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绣枕,出土时内填中草药佩兰,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保健药枕。

宋代养生学家蒲虔贯对药枕方有很深的研究。他在《养生要录》里介绍了许多药枕的功效。竹叶枕,清暑去热;荞麦皮枕,清热去火;菊花枕,清凉明目。

陆游非常推崇菊花枕。二十岁时他写诗记录自己采集菊花做枕头:“余年二十余,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六十多岁时想起二十岁的经历,又写了一首《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可见对菊花枕是真爱啊。

古时各大医家都对药枕的功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国时期华佗首先提出了“闻香祛病”的原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绿豆甘寒无毒,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清代刘灏《广群芳谱》中记载:“决明子,作枕治头风,明目,胜黑豆”。

(三)人和

按时上床准备入睡,有了好的枕头被褥,硬件设施准备好了,可心里的弹幕一条条飘过,情景剧接连上演,还睡不着怎么办呢?

古人讲究“先睡心,后睡眼”,苏东坡在睡觉上颇有心得。他有一回跟朋友详细地分享了他的入睡法则,最后还叮嘱一句“慎无以语人”——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苏门入睡法则”第一步是安置四体,躺在床上以后一定要让身体感觉到放松安稳,如果有哪一处觉得不自在,就要调整,换个睡姿?垫个靠垫?总之一定要尊重身体的感觉,找到最舒适的状态。第二步,闭上眼睛听自己的呼吸,直到呼吸变得均匀平直,这时候要体察自己的内心,去除种种杂念。

这样不到一顿饭功夫,四肢百骸无不通和顺畅,人渐渐进入梦乡。这样一觉之后,醒来神清气爽。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去除杂念,苏轼介绍完他的睡眠秘方后,特意向朋友强调“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也”,“天君”是心的代称,只有先把心态整好了,杂念除干净了,才能顺利进入睡眠。

这个时候不得不羡慕宋代“睡仙”陈抟,比苏轼还会睡。他在《对御歌》中直截了当地写道:“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觉睡得高兴了连被子枕头也不需要,“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陈抟是个隐士,在华山顶上放开肚皮酣睡,电闪雷鸣也惊不醒他。

早睡还是晚睡,菊花枕还是竹叶枕,或许都不重要,那种“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的心态,或许才是古人留给我们治疗失眠的最佳药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人的崛起支点,就是信念的力量,杠杆就持之以恒的“苦干、实干加巧干”。一个业务伙伴的崛起,支点就是客户,杠杆就是专业加格局。
  • 新中国成立后,金华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车流与人流也急剧上升,作为南北交通重要节点的通济桥已经不堪重负,穿城而过的330国道也日渐拥堵。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
  • ) 一般来说看起来像个高冷冰山,实际上熟了之后会发现是沙雕,以及话废,所以扩列之后如果你不主动聊天应该就会沉海,目前的设定是二设,一设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正式形象
  • 不知不觉又长大一岁了 小时候总是期待生日的到来 等年纪稍微大点儿 又反而没那么期待了 好怕自己变老 安慰我说看起来像00后就好了哈哈每年我都会收获很多感动和
  • 我不绚烂,但不晦暗,只求做一束光,不借用别人的热量就能自给温暖;我不奢华,但无穷疾,只求做一条窄窄的河,濯洗自己,滋养两岸的鲜花和野草,心便愉悦一条河的两岸;我
  • 我开始对自己有了一点要求,也希望成为你的骄傲。因为有了你,不希望我的局限成为你的局限,想尽自己的努力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 @TFBOYS-王源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王源##chopard萧邦品牌大使王源##王源大主宰##环球人物专栏王源说#重要的东西 眼睛是看不见的 就像花一样
  • 李金铭解释到:“没有男人能配得上潇潇”(果然闺蜜都是这样的)所以在得知娄艺潇谈恋爱后,李金铭就开启了侦探模式,四处观察俩人相处的细节以及这个男人的背景。师太喜欢
  • 棕色水波纹长发想水波纹一样烫卷的这款棕色长发可是美得谁了,发色时尚不说,两边的头发沿着脸颊款款而落,再加上中分设计,轻松就可以立体五官、修饰脸型,重点是气质!金
  • 他肯定了双溪村本年度尤其是在疫情中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为村民们送上了温馨的节日祝福。寒潮来袭,为保证安全,居委的工作人员提前在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及楼道张贴了寒潮提
  • 在安阳高速交警四大队队伍里,有这样的特殊家庭,他们家两代从警,书写着不同时期的警察故事,在风风雨雨中无悔执着警察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的庄严承诺;也有已参
  • 电影《茶乡谍影》正在浙江武义俞源景区热拍2021年1月9日,电影《茶乡谍影》在浙江武义火热拍摄中,该电影《茶乡谍影》讲述的是悬疑、爱情片,围绕1400年前的得道
  • 虽然一个人带娃累忙的措手不及和手忙脚乱,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有很多不懂,谢谢你这么体谅我[亲亲][亲亲][亲亲]此刻喂完奶小姑凉又乖乖睡觉了,妈妈得去帮你洗衣服了
  • 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等多位大咖现场开讲,共同探讨幸福城市的数字密码,交流城市大脑的创新意义。年度星光大课的主题为“城市会思考,生活更美好”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
  • #咚咚音乐教室[超话]#jym#午睡留声机鞠翼铭# 正能量是一份积极的心态,可以让不良情绪释放干净,使自己的内心充满自信、愉悦、进取;使别人感到暖和、亲切、
  • 经过前几天嗓子长了泡疹,从而引起了发烧,不敢去大医院,去了小诊所输水,才发现这个人也挺会照顾人的,天太冷,药瓶里的水流进血管里,真是疼的难受,第一天他就用手抓着
  • #中央媒体上的天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报道丨天津滨海新区:顺口溜里的改革新气象】#滨海资讯# 岁末年初,寒潮来袭,全国多地进入“速冻”模式。然而在渤海湾
  • 18岁那年我怀着远大的理想参军入伍,军旅生涯给了我一个别样的青春。在部队我艰苦训练,积极参与救灾抢险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逐渐从一个单纯的少年,成长为
  • 三十七道品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共三十七种。 四念处。 小乘圣人在修四念处之前,先要修五停心观,这是能使五种过失停止于心的
  • 太平天国平复之后,曾国藩要找朝廷报销3000万两银子的军费。按照“潜规则”,找人办事,应该给户部40万两回扣。 他连忙宴请户部主要负责人。几顿饭吃下来,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