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公案 无字公案  

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此每天都惧怕死的阴影。一次在出诊的路上,碰到一位云水僧, 于是王田就请示道:「什么叫禅?」云水僧回答道:「我也不知如何告诉你,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一旦会了禅之后,就不用怕死了。」于是在云水僧的指示下,王田前往参访南隐禅师。

  王田医师找到南隐禅师的住处,说明来意,并请求开示。南隐禅师道:「禅不难学,你既然身为一个医师,就应该好好对待你的病人,那就是禅!」王田医师似懂非懂的前后拜访了南隐禅师三次,南隐禅师总是对他说道:「一位医生不该把时间每天消磨在寺院里,快回家照顾你的病患去!」

  王田医师非常不解的想着:这种开示,怎能袪除怕死的心呢?因此,当他第四次参访时,就抱怨道:「有位云水僧僧告诉过我,人一旦学了禅就不怕死。每次我到这里,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病患者。对于这一点我很明白;但假如这就是所谓的禅,我以后就不必再来向你请教了。」南隐禅师微笑的拍着王田的肩膀说道:「我对你太严格了,让我给你一个公案试试吧!」

  所谓公案就是南隐禅师要王田参「赵州无」的话头,王田苦参这「无」字公案,前后二年,当他将心境告诉南隐禅师时,得到的答案是「尚未进入禅境」。王田并不灰心的专心致志,又参究一年半,终于自觉心地澄明,难题逐渐消失。「无」已成了真理。他善待他的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他已脱离了生死挂虑。

  最后,当他叩见南隐禅师时,禅师只对他微笑说了一句话:「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王田医师经常接触老病死生之人,因此,「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伤他人,看看轮到我。」所以对死亡就起了恐惧,南隐禅师要他好好照顾病患者,就是参禅,因为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能入禅呢?及至到他参透了「无」字的公案,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就是无死的禅境了。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就是去化解所结下的大怨,化干戈为玉帛,使矛盾趋于和解,岂非善事。

为什么又说“必有馀怨”呢?这是因为,人们虽有这种善心去帮助人调解怨仇,但都是一种有为的周旋撮和,往往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知其内因、本因上的根源,不能从根本上去解析。也不能以大德深化其心,故只能使双方的仇怨气势暂时平息,其怨心未必尽除,余怨仍扎根在心。待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成熟时,因缘重新际遇,故技仍会重演,矛盾还会发作。由于因果规律的制约,这种恶性循环,世世代代,怨怨相报,无有终了。既然恶缘未了,余怨未消,这种善德也不彻底。由此可见,以有为解决怨仇之难。

人若失去天良本心,很难和怨为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本因上,通过自心的真诚忏悔,痛改历史上曾经犯下的过错,在太极弦的另一侧寻找结怨的根源,偿还账债,解开怨结,方可彻底了结大怨。常言道:“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仅靠显态有为的言语去说和,不能从心的根源上去深挖,就很难从根本上化解大怨。故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所谓“契”,犹如今之“契约”、“合同”。古时的契约分为左右两栏,主人持左契作为存根,客方执右契以为凭据,主客各执其一,合之为信。自古以左为主,为先天;以右为次,为后天。左契为本,故存于为主者一方;右契为末,故执于客方之手。结账之时,以此为凭,两契相合,以验其信。
“执左契”之意,是说我处于先天无为之位,寂静不动,不责求于人,待人来责求于我。当持右契者来合契时,以契为信,见契付物。不计较来人相貌的美丑,不分辨持契者的善恶,也不论其人的高贵与贫贱,唯以契约为凭而已。

太上以执左契为喻,在于启示人们要复归先天,以无驭有,以先天主宰后天。左契为主宰,犹如真心,常处静定之中;右契犹如后天,处世应俗,随遇而动,应过即静,又复归于左。左右相辅相承,主次有序,相合相应,处世应物,浑然为一。

人的心身虽终日处在繁纷的红尘事务中,但不为物转,以静处俗,无心待物,以物付物。执契之喻,其事虽小,其理却大。来者处有为,我则处无为。一方处动,一方处静。有为者是外来以物动求,我以无为静而应之,虽有执契之举,但也只是遵循办事程序应之而已,一切都是自然。客者持右契付物,以合我之左契,此即是“我不求合而人自合”。执左契者,应于外而合于内,是一种人合于我的先天自然状态。

圣人不动心、不动念,其德心无为而民自化,这与执左契其意相同。故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由圣人推其义而知,人最贵于有德,厚德在身,犹如人之执左契,我不求于人,而人却来合我。这就是“司契”的真义。故言“有德司契”。“司”者,主也。

德的本质为“中和”、“柔弱”,有德之人能主合于无德者。有德之人,能包容一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心身透发着祥和的气息,故人皆喜欢主动接近,愿受其德场之益。圣人在处世待物中,皆是随缘而遇,随遇而安,行不得已之事,不动主观识心,一切感而遂通,这就是执左契之义。

“无德司辙”,凡是以有心有为去行德,受人回报,其德不广,其善不真。若是以私心去行德,那就是无德。世人不修道德,不知德之真意,不能以德感恪于人,只能以有心有为去行事,以得到外物的满足为目的。凡是有为,必带有后天痕迹,故曰“司辙”。

“彻”与“辙”同。“辙”,即车行过后所留下的车轮痕迹。造车者打车时,其车轮的间距必须合于道路之辙,这是以我之有为,求合于彼之所需。无德者,不能以无为待人应物,只能用有为去应世,犹如车轮求合于路辙一样。以此物求合于彼物,皆是有为之为。故曰“无德司辙”。前辈云:“执德者无德”。此乃至理真言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天道至公至平,无亲无疏,对万物众生皆一视同仁,没有偏私。天道规律的特性就是“常与善人”,“唯以德辅”。“与”者,即赞许、援助、给与、佑助等意。

“常与善人”,是说天道常在人们不知不覚中,默默地帮助、护佑有善德之人。天道富有同类相亲的自然属性,故有奖善罚恶、助弱抑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诸多特点。天道与一切德善类的人与事,具有极强的亲合力,唯有善德之人,才能得到天道的助佑。故古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说。

天之道以无为运化万物,毫无后天有为的辙迹。天道至善至公,善者得佑,恶者惩罚。天道自然,既不无故加福于人,也不会无故加罪于人。人既不能在无德的情况下去求福于天,有德之人也无须担心天会无辜降罪。无德之人与天道不亲,故不能得天道之助。有德之人,虽不求于天,却可以常常获助,庇(bì)尔不足,降尔遐福,护之佑之,历历可验。

文中曰“天道无亲”,看起来人好象与天相隔遥远,很难亲善,但实际上天道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常与”善人相亲相合。实际上天与人极易相合,其合是在自然无为中,我有善德,天道必悄然来亲合;我有罪过,也必遭天道责罚。毫无亲情可讲,毫无面子可留。世人常对天道采取实用主义,平日里不修善德,昧着良心做人行事。当灾祸临头时,想发大财时,才临时抱佛脚,才想起来烧香求菩萨保佑。此时求之亦枉然也。

世人以有心有为去“和大怨”,以有为之力强解其怨,虽也费心费力,但终难达到心合的目的。圣人能识透这其中的原故,所以执左。“左”者,先天无为也。惟求之于己,以先天德性去合人,何须在后天中乱动心、大费劳作呢?

以我之识心去求合人与物,就好比“司彻”之无德,损精耗神,劳而无益。执“左契”者,不求人而人自来合,这好比天道常与有德之人相亲相合一样,自然而然,不求自得。此二者验之于自然规律,即可知天道尽是无为,而毫无有为之弊端。

学道之人,千日修炼,在于一日大彻大悟。到此境界,则世间万事万物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皆是道所生所化,道包容一切,得道即可掌握万物之实质,阴阳之分合,万物之变迁,皆在眼底。天之道即人之道,万事万物皆是道之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何须去有心有为呢?众生所以不能得道,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执着于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忧苦身心,即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身心即处于无为先天之中,万事皆合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无需执德,这才是真德上德,才能与天合其德。

【本章说解】

本章的主要精神,全在于末尾二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在无为,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圣人眼明手快之妙用。用人心有为去求合于人者,人之道也;我不以有为去求合于人,而人与物自来合者,天道之自然也。以我之有心去合于人,虽大费心思,大费气力,以有为强合人事物,终难得其合。故太上以“和大怨”来比喻,以明示“有为”处处难之理。
物自来合我者,我自顺其自然,无心无欲,若无其物,自修在己,不求合而无不合,这就是天道自然与德善无为的微妙。知此理者,则可知圣人“执左契”之义,以圣人为楷模,安于无为,常处于自然之妙。

本章是承上章“受垢”、“受不祥”,而重申要做到“无我”、“不争”之难。“柔弱”在平时无事时容易做到,但要临事时真能做到却不易。每当受到些微小怨还容易把握,但当遇到横逆大怨时,能做到心平如水,无惊无忧,一心不动,应对自如,不生怨心,则确实比较难了。学道者若遇大怨,虽能勉强自和之,而心中却藏怒宿怨,即使暂不发作,而纤芥之怨未除,终有暴发之时,岂可言“上善若水”之道。

所谓德善,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便是圣人“执左契“的真意。契约有二,我执其左,只待执右契者来应,两契相合,验证无误时,以物付物,并不责求于人。圣人对于万物,顺逆皆无心,既来即受,受而无心;既去不留,不求不怨。来者不见其有怨,给者不自以为有德,德怨两忘,物我浑化,这才是真正体现了“物我不争”之德。若修德未达至备至纯,心中仍有物的痕迹,物我之情不化,吃了亏便生怨心,这无疑是再结新怨,再造新业。

善人虽常受亏于人,而天不会亏他。《图书·蔡仲之命》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俗话常言:“苍天不负有心人。”自然之道从来都是扶弱抑强,全力佑助有善德之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其理易知易明,但非有定慧不能知,非有定力不能守,故曰“无以易之。” https://t.cn/z8ASXNe

#佛经[超话]#你做这件事的福德,比用充满十亿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还要大(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恭录自《金刚经浅释》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一段文是说的一切的佛和一切的佛法都从这一部经生出来。“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于意云何”:说,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我现在说一个例子。
什么例子呢?就是假设有一个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七宝,来作布施,“以用布施”。这个福德多不多呢?这个人所得到的这种福德呀,是多,是不多呢?这是一个探问的口气,询问的口气,问须菩提。
什么叫“满三千大千世界”呢?这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就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叫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就一个日月,这叫一个世界。
这一个世界集成一千个世界;一千个一个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再集成一千个小千世界,这叫一个中千世界。再集成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1000000000个世界:十亿)
怎么叫三千大千世界呢?因为一个小千、中千、大千,这三次说这个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千多个日月、三千多个须弥山,不止三千!
这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日月;再加这一千个小千世界,这是一个中千世界;那么再加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有无量诸佛国土啊,都在这里包含着了。所以,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所有这个法界都在内了。
那么这不过总起来,说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其实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这没有一定的。所以,这个日月也就或者多过三千,或者稍为少一点这么多。因为法无定法,你不要执着一定是三千个。不过这总而言之,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世界。
这么三千大千世界,里边所有的七宝,你说有多少?这七宝是什么呢?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这么多的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满”字,就是充满的意思。那么充满这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七宝有多少?这个数量,是太多了。
“以用布施”,用它来,作布施。这布施不是布施一点点,不是舍出来一点点,是把这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七宝都舍出来了,都作布施了。
“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这个人,你说,他做了这么大的布施、这么大的功德,他所得这个福德,你说多不多呢?“宁为多不”,可是你觉得他所得的福德是多不多呢?这问须菩提。
“须菩提言”:须菩提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样来询问他,向他来问,随着就说了,说:“甚多。”说这个福德呀,甚多。
可是,虽然说甚多,“世尊。何以故。”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什么缘故说这个福德多呢?“是福德”,说这个福德呀,是个福德相,是个有形有相的,还不是福德性。
这个性,福德性是无相的,是没有形相的。虽然这个福德多,也只是福德相,这是个皮毛,而不是真正的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因为这个,所以如来说,这是福德多。其实这个是个相而不是个性!
“若复有人”:释迦牟尼佛又说了,说,假设“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在这个《金刚经》,这一部《金刚经》的里边,怎么样呢?
“受持”:“受”,怎么叫受呢?“受”就是领受于心,谓之受;“持”,就是执持于身,谓之持。
受就是心里的受用;持就是由身体来力行,来实实在在地去行持去,去做去,依照这个经典去做去。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金刚经》,不要说全部的《金刚经》,要是,你能诵乃至四句偈等。这“四句偈等”,有的说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以这个色,有形有色的,来见我,你以这个色相来见我。“以音声求我”,或者你,以有这个声音的这种声尘来求我。“是人行邪道”,这个人哪,他是行一种邪魔外道的法,不是真正佛法。
为什么呢?真正佛法是无形无相的,是空的,是真空妙有的,并不是在相上来用功夫的。所以你要在你这个假相上用功夫,那简直就是,邪魔外道。这四句偈,有的说这四句。
有的说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也是四句偈。有的说,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也是四句偈。有的人,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都是四句偈颂。
总而言之,这四句偈颂,无论哪四句,你只要觉得这四句与你相应,你能常常记得它,并且给人讲说,这都叫四句偈。不必一定死板板的拘定,一定是哪四句。因为,是无有定法。你要一定哪四句,那就变成有定法了。
这《金刚经》,是降心离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离一切诸相。是名诸佛。”所以,就不要执着是哪四句偈颂,要把它活起来。把它活得像什么呢?像那个生龙活虎似的。
我常说,你讲经要讲活经,把那个经讲得直蹦直跳;跳起来,飞起来,不要讲得死板板的,那个经讲得,越讲越死板,把人讲得都睡着了。他还以为这人睡着了是入了定了。
哦!我现在讲经把人都讲得入了定了。这样,以为自己讲得真是妙了。其实太死板了,把人讲得听着也不愿意听了,哎!莫如我睡觉去,比听经还比较妙一点。
所以,这个讲经啊,要把它活动起来。这四句偈,没有一定的。哪四句,你觉得它这个道理对你相应,就是那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你以这四句偈的道理为他人说,给他讲说。你能受持,这就是,自修;你能为他人说,这就是化他。你自修就是自利,也就是自觉;你为他人说,这就是利他,也就是觉他。
你自己明白了这个佛法,你再能,把你所明白这个佛法讲给一切的人听,这叫觉他。
“其福德胜彼”:你能以这个四句偈,来自己受持,而又能为他人说法,这个福德就胜过前边那个以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比他那个功德都大得多!他那个功德虽然大呀,可是没有你用四句偈,为他人说这种功德大。
为什么呢?前边那个满三千大千世界,那只不过是一个财施,用财来布施。那么你现在用这四句偈,这是最少了。在这一部经里边,四句偈是最少了!那么你能为他人说这个道理,演说这个道理。
为什么这个福超过那个财施?因为这是法施。法施是一切施中的最为高尚的。“何以故”呢?
什么缘故呢?“须菩提”,你要明白,“一切诸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十方就是东南西北,这四方;再加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这又是四方:这是八方了。再加上上方、下方,这是十方。
这十方的诸佛还没有完全包括在内,还要有过去诸佛,过去世的诸佛、现在世的诸佛、未来世的诸佛,都包括在内。
这所以啊,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和这个佛,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皆从此经出。”这些佛和法,都是从这一部无相的实相般若流出来的,从那个般若里头生出来的,从这个实相般若生出来的。
“须菩提”:须菩提啊,你要知道,“所谓佛法者”:所谓佛和这个法,你也不要着住到这个佛和佛法上,你也要把它空了。“即非佛法”:你又要把它空起来,你也不要着到人的相上,也不要着到法的相上,又不要着到空的相上。
你要是执着有佛又着到人相上了;你要执着有法又着到法相上了;你要执着一个有空又着到空相上了。所以人空,法空,空也空,这叫,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你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一切法;你要不能离一切相,有所执着,那本来的面目、本地的风光、本有的家珍,你自己这个自性的般若,就不会现前的。

那么不会现前,是不是丢了呢?也没有丢,不过你没有会用;你好像在梦中不知道。本来你明白的时候,家里有很多财宝;你做梦的时候,把你所有的财宝都忘了,所以不会用。你要是把梦醒了,连一个大千世界都空了,又有什么执着呢?!
有的人就说,这个佛法既然没有一定的,那么为什么又说六度万行?为什么又说要持戒修福?那么也不需要持戒,也不需要修福啦!这是一种邪见——邪知邪见。
为什么呢?你不着一切相,但是你要依法去修行。你不要存着有一种执着心,就是你虽然持戒,也不要有一种执着相;虽然你做功德,也不要有一种执着相。你有所执着就是没有功德;你要无所执着,你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所以你说,如果不持戒;你就说是连戒也不持了。杀盗淫妄酒,佛法呀,是没有定法的,我杀了就是没杀;我盗了也就是没盗;我打妄语也就是没打妄语。这就是大邪知邪见,将来一定堕地狱的。
所以切记不要落这种,“豁达空”。这叫豁达空,拨无因果,没有因也没有果。豁达空,把什么都空了;罪也空,福也空,一切什么都空。这将来是堕地狱的。所以我们人哪,不要落于这一种的毛病上。
你不做功德,你就有罪业。但是你做功德不要执着你有功德,这是就对了。你不能不做功德,你也不能不持戒;你要不持戒就会堕地狱的。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要清楚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已验证﹞1747号微博女同学....................................................毕业院校: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 #扬州城事##扬州兼职# 宝宝发福利 人家送东西我直接送钱 细则如下: 推荐朋友➕以下V信即可 ,推荐满二十人 可得2.88元 推荐满四十人 可得4.08
  • 如果你有了愚公移山的愿望,准备移除阻隔你看到更多人生可能性的思维局限,那就到思维之外去看看吧。从心灵的角度来讲,专业人士存在的意义是,可能会在你看到自己“不知道
  • 大羊背着行李,带着小羊出发了,一路上它们都很饥饿,但是一想到山顶上有最美味的香草,他们浑身又充满了力量,爬了几个小时,两只小羊终于到了山顶。p1-3:趁着植被还
  • 发型改变前途的圣罗兰女郎 ️21岁的Aylah Peterson来自澳大利亚,是新晋崛起的超模新秀~但其实她2015年就出道了,当时一头平平无奇的长发让她在这个
  • 6、光伏:和新能源车走势差不多,明日看反弹,但是仓位重的可以逢反弹逐步降低仓位,等行业真正企稳再做打算!未来3年有望翻倍的6大锂矿龙头(名单)近段时间,锂矿板块
  • #宋茜[超话]##宋茜出道十三周年快乐# 13年啦,很遗憾从贺繁星的时候才成为粉丝,错过了你很多很多,可是越考古越觉得你是个宝藏,是一个宝贝。唯一不变的是对你的
  • 相传离开额尔古涅.昆的蒙古人中有一位杰出的首领,他的名字叫孛儿贴赤那,意思是苍色的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马阑勒,意思是白色的母鹿,他们率领乞颜部的人迁到斡难河源头
  • #长沙新媒体协会从业人员第一次集结#新媒体超级个体·新生态超级力量,携手成长,共赴热爱!#长沙新媒体协会从业人员第一次集结#新媒体超级个体·新生态超级力量,携手
  • #市监科普#【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   为确保各类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证特种设备设施安全,有效避免工作人员的责任风险,促进相关工作质量有效提
  • 海润果品店 天天售馨,只能证明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鮮有基参鸡汤您的不二选择,欢迎光临[微笑]#北京·张师傅参鸡汤(鲜有基港旅三店)[地点]##北京·张师傅
  • 巨蟹座:转移话题巨蟹座面对尬聊的做法非常的直接,他们只要意识到场面气氛有点尴尬的时候他们就会立马转移话题。所以巨蟹座非常的会照顾周围人的情绪,他们会很好的把控全
  • ”2.给达洗头,又是谈条件又是哭闹,豆跑来提醒:“达达,快别哭了,咱们妈妈不好说话。妈妈,你都快把我吓死了,你这个人真是的!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题记初三,我们曾经一起洒汗擦泪的日子,我们曾经一起追逐打闹的日子,我们曾一起唱生日歌的日子。一切的一切像朵朵浪
  • 我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下笔,去书写我的心情,所谓一起痛过的人,想必也是可以一起笑着走下去的吧。在无数个深夜,我说着,要是你不是明星就好了,要是你没有出道就好了,要
  • 在这里梁实秋寓居了7年,写下了风靡一时的《雅舍小品》如今的它早已进行活化,是一处将阅读、文化、艺术、教育、生活方式集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不少西大学子也经常前来打卡大
  • ”东坡写这句时,应该是有些置气的意思,他沉浮的一生不过刚刚开始1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至简的词句,那夜的风雪,那夜归人的心境,尽到眼前来。
  • 天蝎座是容易失望的人,特别是感情上的等待,等待的时间久了,天蝎座也就失望和心寒了。天蝎座是放不下过去的人,他们在一段感情中的付出是很多的,多到离开的时候完全没有
  • 第三:从不引导客户买房子,让售楼部吹,吹完我就讲缺点,从不鼓励客户当场签约,都是让客户冷静下来(被售楼部一吹,看那么多人买,很多人都会脑子热)第四:对于那种买公
  • 讽刺的是,他虽然有发言,但主咖位是谢娜,当年公认的演技派,只能卑微地求“娜姐多关照”而且,这个娜姐有时候都自身难保,也真是有点可怜。都说他想复出,这一次可能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