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比丘-印 光 (近代往生随闻录)

印光,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俗姓赵,陕西邰阳赵陈村人。年二十一,投终南山莲华洞寺,从道纯和尚剃染,时光绪七年也。翌岁,于兴安双溪寺受具。读龙舒净土文,知净土法门为成佛之要道。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因前往入堂念佛,精修净业。暇则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光绪十九年,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都请藏经,请师为助,遂邀同南下,住法雨寺。两度掩关,为期六载,而学行倍进。民国纪元,师年五十二。高鹤年见其文,以之刊入上海佛学丛报。复由徐蔚如编辑印行,题曰《印光法师文钞》,风行海内外。师以净土法门导人,尤注重诚敬。其言曰:「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极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毋念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之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又曰:「余常谓欲得佛法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日增,而福慧愈减矣!」又曰:「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至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当如忠臣之对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增矣。」又曰:「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因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师以因果之理,至为重要。从凡夫乃至成佛,悉不出因果之外,故辄谆谆言之。尝曰:「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报。遭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报通三世者;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生,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罪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脱生死,超凡入圣。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有弟子患病,自虑佛未念好,恐不能往生。师诲之曰:「汝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当知十念尚且往生,汝疑自己不能往生,即此一念,就是障碍,就不能往生。念佛之法,重在信愿。只要信愿真切,心中虽未能清净,亦得往生。如江海中水,虽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
一九二八年,师离普陀,居苏州报国寺。一九三○年,至灵岩山。诲人学佛,唯主敬存诚,深信因果,念佛求生弥陀净土。其言如布帛菽栗,未可一日离也。一九四○年农历冬十月,谓众曰:「吾老矣!灵岩方丈,不应久悬。」众推妙真,乃择日上位。初选十一月初九,师曰:「太迟了!」再选十一月初四,师谓是日「我自有事」。又复重选十一月初一,师曰:「可矣!」至初一日,师亲率众职事送妙真上位。行礼如仪毕,示微疾。初四日上午一时三十分,由床上坐起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呼水洗手毕,起立言:「阿弥陀佛来接,我要去了!」即由床沿步坐椅上。侍者云:「未坐端正。」师复自立起,端身正坐,低声念佛。妙真至,师嘱云:「你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尔后即不复语,惟唇动念佛而已。延至五时,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逝矣。世寿八十,僧腊五十九。荼毗,三十二齿全存,五色舍利数千粒,塔于灵岩。师创弘化社,印施佛学书籍五百余万册,佛像百余万帧,遗着「文钞」近百万言,皈依弟子数十万人。世推净土宗十三祖。

我们见到诸佛菩萨真如的妙用,所谓的法身、智身,第一种人是「依」止「分别事识」,这个「分别事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依止我们的名言妄想所产生遍计所执的一个心识,叫分别心识,有各式各样的取着叫「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包括谁呢?包括「凡夫」、包括「二乘」,凡夫是依止有相的取着,二乘依止无相的取着,「见」到的都是「应」化「身」。就是我们是依止现在的内心状态,假设我们生长在佛陀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佛陀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老比丘相,这叫应化身。我们因为「不知」道我们所见到佛的身相,是我们自己第六意「识」的取相分别,所以我们「见从外来,取色分齐」,我们看到佛是由心外而来的,所以产生一种「取色分齐」,有一种自他的分别,佛跟我是有差别的,我们就「不能」够完全的「尽知」诸佛如来法身、智身的种种妙用。

  这个意思就是说,同样一个佛身,我们心中取着的心强,我们看到的佛陀会有衰老、会有病痛、会有死亡,其实这个是我们心中有所取着,所以我们看到佛陀会有老病死,这叫应化身。

  辰二、明报身

  这个是无量功德庄严的「报身」。

  二者、依于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

  前面是依止分别事识,是凡夫跟二乘人有所得的心所建立的;这个地方「依」止的是「业识」,「业识」是第八识,第八识当然是依他起性,没有第六意识的遍计执。这个「菩萨」是「初发意」菩萨,这个地方的初发意菩萨是初住,发心住以上的,包括三贤位,也包括十地,「初发意」是讲发心住,「乃至菩萨究竟地」,所「见者」的是佛的功德「报身」。这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把报身的内涵说出来。

  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

  先说明报身正报的庄严。「身有无量色」,有各式各样美妙的颜色;每一个颜「色有无量」的「相」,不只是我们前面说的三十二相,他有无量的相;每一个「相有无量好」,不是只有八十种好: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正报庄严。他的依报,「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他所住的国土,我们看到佛陀住的茅蓬也是由泥土所做;但初发意以上的菩萨,看到佛陀是住在实报庄严土,七宝庄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讲到依正庄严;以下讲到这个庄严是没有时间、空间的障碍。先讲空间:「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我们看到诸佛菩萨报身的依正庄严是没有穷尽的,因为他没有自他的分离。在时间上:「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他没有老病死的问题,他是无量寿。所以我们在拜佛的时候,我们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时候我们是拜佛陀那一期的个体生命,佛陀的出生、出家、成道乃至于说法度众生。当然应化身还是很重要,因为没有应化身说法,我们就不能听闻到佛法。但是有时候我们拜佛说「南无常住十方三宝」,就是没有老病死的那个佛,这个是报身佛,因为他这种佛是「常能住持,不毁不失」。第三段作一个总结:

  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身。

  这种「功德」报身,它的成就有二种力量:第一种是外缘的力量,就是种种「波罗蜜」利他的因缘所成就的福德资粮;第二个是本觉内熏,我们依止我们内心的三空自调、正念真如、念念的随顺真如,一种本觉的内熏所成就的、悲智所「成就」的。这种报身有「无量」无边的安「乐」解脱之「相」,「故说为报身」。在《维摩诘经》上说:我们见到佛陀,如果你是见到应化身,你不一定会得到利益。你看外道他见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有时候也当面的诃责佛陀,造了罪业,所以应化身是我们凡夫有所得的心显现出来的。但是你要见到报身,你一定会得到利益,一定会灭恶生善,绝不空过。在《净土圣贤录》上说:慧远大师曾经念佛的时候见到佛的报身,那是遍虚空界,无量光明、无量相好。当然你能够见报身,那绝对是会灭恶生善的。就是说佛陀的功德法身、智身就像镜子一样,你用什么心态,你是一个各式各样的相貌在镜子上,你就见到自己的反射,见到自己相应的法身、智身,是这样子的。

  寅二、约机所见以判粗细

  前面是讲到二身,这个地方是讲到「粗细」,它不用二身来判断,以粗跟细。这当中有四段,先看第一段。

  又为凡夫所见者,是其粗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身。

  这个是最粗的,「凡夫所见」到的「粗」略的法身、智身,他是「随」顺「于」我们「六道」遍计执的心,「各见不同。种种异类」。就是说假设我们今天是一个三恶道的众生,比如说你现在是一只狗,或者是一条蛇,你看到的佛陀是一个黑象的脚,一个长长的黑色的柱子,没有光明相、没有庄严相。但你要是天人,你看到的佛身就像一个天神相,光明美妙。比如佛陀讲《阿弥陀经》的时候,有诸天、有人、有饿鬼道、阿修罗,每一个人所见各式各样不同,当然时间相也各式各样不同。总之,凡夫所见的这个「粗色」,简单的说就是「非受乐相」,它不是一个清净解脱之相,就是你看到了佛身,你看到的佛陀也生病了、也老了,他的色身也衰老了,身体出现了皱纹了,最后死掉了。这都是「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这是我们看到最粗略的颜色。再看第二个:

  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见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见。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唯依心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

  这个地方讲到三贤位的菩萨,「初发意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种位次的菩萨,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深信真如法故」。就是说他内心在断恶修善的过程当中,他能够生起观照,说是「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能够离诸有相、无相的对待,能够「深信真如」,这个「信」就是随顺忍可,他内心当中虽然没有真实的契入真如,但是他不断的往这个方向去随顺去忍可,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是「少分而见」,相似少分而见,所以他有真如的气氛。他见到的佛身,是「无来无去,离于分齐」,他看到的这个佛身,没有这个时间、空间的这种障碍,而且没有自他的「分齐」,知道这是一心真如所显现,而「不离」开「真如」。但是他的内心当中,还有微细的自他「分别」,没有完全契「入法身」的阶「位」。他虽然随顺真如,但是他有所得的心还存在。他所见到的佛身,比前面凡夫所见的更加殊胜。看第三:

  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究竟。

  这个讲十地菩萨。十地菩萨从初心,初心就是欢喜地初地的菩萨,他「见」到佛的法身、智身是依正庄严、是不可思议的「微妙」。他的作「用」,佛陀对这个菩萨产生灭恶生善的功能,是地地「转胜」,说是「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佛陀教化十地菩萨,是先从他受用的报身,这样的报身对那个菩萨的加持就不可思议了,「地地转胜」,这个是讲到十地菩萨他在受用佛身时候的情况。我们最后会想:那佛跟佛接触的时候,会是怎么回事呢?看第四:

  若离业识,则无见相。以诸佛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

  如果说一个人已经完全「离」开有所得的妄动「业识」,「则无见相」,因为「诸佛」如来「法身」,没有「彼此」对立的「相」貌可得。这个「则无见相」的意思就是说,假设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见面,他们二个是怎么回事?在《成唯识论》上说:佛跟佛之间的相见,他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只有见分没有相分,因为这个相分是有差别的。我今天看到这个瓶子的相分,跟昨天看到的相分会有所差别。所以他这种是能见、所见「唯是一心」,没有对立相,只有见分、没有相分。当然这样的意境也不可思议,就是有见分,但是没有相分。

  这个是讲到有四种的众生:凡夫、三贤、十地跟佛,

  在受用法身、智身的时候一个粗细的差别。看最后一段:

  子三、结示真如妙用

  这些种种的差别,其实都是诸佛如来从真如所显现的妙用。

  问曰:若诸佛法身,离于色相者,云何能现色相?

  这个「法身」是「离于色相」,那为什么「能」够「现色相」呢?看回答:

  答曰: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

  这个地方把前面佛陀所现的应身报身、粗色细色,会归到其实都没有离开真如,我们看它的回答。这个「法身是色体故」,是色的依止处,所以「能」够显「现色」。其实从因缘所生法,「色心」是不能分开的。就说十法界的众生一定有一个心,一个明了的心,这个心一定有个依止处,就是色法,这个物质的色法。当我们「色性即智故」,就是把色法会归到一心的时候,说万法唯是一心,把万法的差别会归到一心的时候,这个「色体」当然是不可得,所以这个「智身」是把色法会归到心法的时候,我们称为智身。当然这个智身是一个明了的心性,就无有少法可得;但是当我们「智性即色故」,当我们讲一心万法,把一心延伸万法的时候,「说名法身,遍一切处」,以一切法为色:看你是用什么角度。总之,这个色心是不分离的,只是在讲的时候有所偏重。我们所见到诸佛的「色」是没有差别「分齐」,「随」众生的心,显现十法界「菩萨」各式各样的「报身庄严」,但是他都没有自他的分别,而「不相妨」碍,这不是我们凡夫的「心」所「能」了「知」的。而这些身相都是一心「真如」,从「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乃至「常乐我净义故」显现的种种妙用,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等于是把佛身相的问题作一个解释。

  当然你要不修念佛法门,可能对佛身就没有什么样的障碍,但是有些人对佛身有障碍。有些人说:我念阿弥陀佛,这个发音要怎么样才正确?美国人他念阿弥陀佛的发音跟我们台湾人的发音不一样,哪一个人才是真正的阿弥陀佛?就是说既然净土法门讲到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是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要感应,我们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哪一个代表阿弥陀佛呢?这个地方有些人会产生障碍,那么这个地方就给你答案了。其实是没有障碍,障碍是我自己的分别。敦珠仁波切说:你在修本尊相应的时候,你观想本尊的相貌,你喜欢他是男相也好、女相也好;你说我希望我的本尊是一道光明也可以;你说我连相都不要,我就听他的声「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就是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众生一切心想中」,诸佛菩萨的真如妙用,他的「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常乐我净义故」,他本身没有时空障碍;但是你要深信你心中所现的影像,不管是一个声音、是一道光明,是一个男众、女众,你要深信他就是总持本尊的功德,你要深信这件事情,你就能够感应道交。你要是起一念疑惑,这样子本尊的功德就消失了,你就活在自己的妄想当中,就这个意思。就是说诸佛如来的真如妙用,他的「大智慧光明义故」能够离一切时空的障碍,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但是你在忆念他的时候,你要相信「深信诸佛皆充满」:你这样子就能够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不管你看到的是粗色、细色。其实这个地方讲「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都是成就诸佛的功德,重点是你要能够深信。前面的用是讲到修因,这个地方是讲到果地的功德。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素食斋堂 2022-06-18 18:52 发表于湖南
小编推荐一个素食者喜欢看的公众号给您

想得富贵命,先学会养一张富贵嘴!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决定了他的人生。守住嘴,才是真正守住了自己的福报。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开口便知。古语云:“福报从口入,祸端从口出。”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开口便知,西汉扬雄在《法言》中告诉我们:“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语见其人,说着什么样的话,代表就是什么样的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时候,一位穷苦人家的母亲无意中听到灶神说自己的孩子是状元命。顿时喜出望外,于是逢人便说:“我家儿子可是状元郎,你们可要小心点,要是敢欺负我,小心找你们报仇。”

就因这一句话,当晚灶神便立即入梦,对这位母亲说:“你的一句恶言,已经让你的儿子从状元骨变成了乞丐骨。”

这位母亲瞬间惊醒,痛哭不已。

人这一生的命运,与口德息息相关,到处搬弄是非,卖弄口舌,这样的人,福报自然难存。

《战争与和平》中有句话说道:“祸从口出,我的嘴巴就是我的敌人。”

很多人并非天天做缺德事,但难听的话有可能天天在说,如此一来,日复一日,好运和福气又怎能不会漏掉。

只有守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话不乱说,该说的话谨慎说,才能积德享福,拥有好运气。

做人嘴越毒,命运就越苦佛家有言:“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人为什么命苦,究其原因,大多都是自己嘴太毒。

《德育古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叫祝期生的人,为人嘴损。特别喜欢攻击别人的缺点。

邻居丑陋,他就出言嘲讽;亲戚贫穷,他就辱骂戏弄。

听到别人说一句好话,他就要骂:“装模作样!心里指不定怎么想呢。”

看到别人做一件好事,他便讥笑:“假惺惺!怎么不多做几件善事呢。”

他时常说些颠倒是非,攻击他人的话,一开始人们只是忍忍就过去了,但久而久之谁也不愿和他交往。

晚年,他突然得了种舌头发黄的怪病,每次病发就一定要用针刺舌头,要流出一升多的血才能好一些,折磨得他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了。

不到三年,他就因舌头枯干,而孤独痛苦地死了。

出口恶言,不仅伤人,更会在无形中吸引来跟多的恨意,长此以往,造下恶业,漏了自己的福报,命就会越来越不幸。

一张刻薄嘴,能损万千福。即使是刀子嘴,也是一把伤人刀,同样等来的是果报自受。

所以佛家告诫我们:“口业如山,须谨语慎言。”

每个人,过得的都是他们嘴上的人生。嘴巴下的毒,迟早会报应在自己的身上!

小心你嘴上说的话,有些话说的越多,苦难也就越多。

养一张富贵嘴,才能享一世富贵命。鬼谷子有言:“口者,心之门户。”每个人所说出的话,其实是折射内心的一面镜子。

嘴巴如同存钱罐,嘴巴富贵,福气自来,口吐莲花,富贵伴你左右。从古至今,聪明人都懂得为自己养一张富贵嘴。

在《红楼梦》中,贾府最高权位者贾母,一生可谓是说话体贴,言语温和,一言一语中都充满着慈爱之心。

一次,一位小道士不小心冲撞了王熙凤,王熙凤瞬间恼火,不断用言语辱骂。贾母立即调节,说道别吓坏了小孩子,当母亲的见到要心疼了。

短短两句话,瞬间化解了尴尬的场面。

第一次见刘姥姥时,她的话语中满是谦卑与尊重,从不以高姿态示人,还笑着调侃自己为“老废物”,调节彼此之间的距离。

贾母每次开口,都透着慈悲与尊贵,都让人心生温暖。这种真诚与关怀,充满爱的力量,让人忍不住会与她亲近。

所以,贾母受到了全家上下的尊重与关爱,无论是儿子儿媳,还是孙子孙女都无一不孝敬,享尽了荣华富贵,成为了贾府最有福气的人。

正所谓:“言恳者多吉,知足者多福。”你的每一句善言,就是在为自己修善缘,造善业。
心中常怀慈悲,养一张富贵嘴,不仅更容易交到朋友,家庭也会更加和睦,福气贵气随之而来!

因此,想得富贵命,先学会养一张富贵嘴!

《吉祥经》有云:“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别人的事,不乱说;讨厌的事,不要见人就说;伤人的事,能不说就不说。

人的口德,都是修出来的。修出好口德,才能吸来好运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2月2日生日日历 ❶ ²⁰²²/˗ˋˏˎˊ˗ ℋ ℬℎ "每天有每天的快乐 今天是生日快乐" "得偿所愿 平安囍樂 萬事貹意" ❷ ˗ˋˏˎˊ˗ ོ ²⁰
  • 在车展现场,记者看到多家品牌都推出新能源汽车,比如商丘恒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带来的2022款ID系列,商丘永大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带来的比亚迪海豚、E2等,商
  • 【济南小夫妻首次购彩 喜中顶呱刮“通吃”头奖25万元#山东体彩大奖榜# 】“这是我们第一次买彩票,简直不敢相信,和销售员确认了好几次才敢相信自己中了25万的大奖
  • #林间清泉朴莳恩#✨#软软公主朴莳恩# 220126 莳恩Weverse更新SWITH们..现在应该准备好睡觉了吧...??有点! 晚了但是首尔歌谣大赏很谢谢大
  • 被驱赶在证明无害的路上云层中的马儿在对我招手飞去的代价太大生活太重,锁链太紧有什么捂住了我的口鼻我面红耳赤,呼吸粗重曾经我也有双翅膀洁白,高贵,还有丰满的羽毛只
  • 16.不要当着很多人面让别人下不来台,你不只得罪了当时跟你有矛盾的人,其他在场的人也会觉得你情绪不稳定,不成熟,甚至讨厌你。23.断交要趁早,不要舍不得24.你
  • 这周听到病人家属说信任我,在我这边康复已经前前后后治疗的三年之久,然后我玩笑的说✘✘阿公你得好好加油,我和你一起的时间比陪家里爷爷奶奶的时间都久了,已经把你快当
  • !!
  • 若命主身旺又逢合的话一般都比较多愁善感,小鸟依人的形象很能够引起男人的保护欲望,这也是一种有魅力的性格吧。同时,有魅力的女人总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她们秀外
  • [haha]越来越爱这样不负光阴的人儿,换个发型为自己打call~只想说:人间一趟,积极向上[打call][打call][打call]#任嘉伦##hkt48[超
  •  在汤兰英的“努力”下,最终她如愿嫁给了这位军人,虽然汤兰英心里瞧不上她的丈夫,可是为了利益她什么都可以做。 镇上的那些单位领导闲得没事就去汤兰英家里找她,而汤
  • 这是老赵一个月以来买的第六瓶香水,买上一瓶“真我”时她说因为不含酒精,这瓶她说包装盒好看,我想这都是女人的鬼话,亏着她就喜欢这些并不是很贵的瓶瓶罐罐,如果她像那
  • 所以这次才是最考验厨师技巧和经验的地方啦~爆完葱段,再把高汤倒进去,整个葱香味道一下子激发出来!有机甘甜的味道让人尝一口就忘不了,酸的很高级,特别新鲜开胃!
  • 一些工作漫谈年前的工作好比打仗,其实今年的工作任务和成效都超额完成了,但新的指令还是一直接,又难又急,赶上降温,感冒的时候一周三场外勤,感觉这周的工资已经不足以
  • #OLA澳优游##澳门十六浦##濠江春##素食##素菜##日本餐##食用菌##菌类##上素##健康美食##环保环保##澳门素食##澳门优惠##澳门美食##澳门着
  • ✅不存在在哪里买保险更靠谱的问题,只要自己能弄清楚其中的利弊,不管在哪里买都是靠谱的,如果自己没时间去研究,那就找个靠谱的经纪人吧。我说:感觉自己人到中年了,突
  • !!
  • ps:我看舞台第一遍时真的会一直盯腿 为什么会辣么长(绝对一点没p的逆天大长腿)恋家情绪在发现好朋友的头像是在我家床上拍的我的小猪尾巴时达到顶峰[泪][泪][
  • 忍下无味的心酸,看向遥远的绿洲,接下来收拾行囊,继续出发……生命是无尽的延续,快乐也好,痛苦也罢,终将悄然逝去,没有命中注定,一切终归平静;生命无法回头,狂沙也
  • #朴秀荣[超话]#终于画完了,大功告成![并不简单]不知道能不能申请加个精[doge]开始的时候眼间距太小本来打算弃了,抱着试一下的心理就修了一下才有了上一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