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视觉消费”

文|薛元明 

消费惯与普罗大众息息相关。然而在现实时代,消费欲望占据了绝对优势。消费原本是属于生产、交换、流通等四个环节之一,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现在则颠倒过来,按照消费来生产,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这一观念已经放大至全社会的各个领域。所有人都在为消费进行服务,成为消费中的一环。一切都能消费,消费就是一切。毫无疑问,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书法的“消费”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偶像消费,名家变身为明星,一切暴露在镁光灯下,很多人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卖力表演;二是资源消费,如“公子书家”或“美女书家”之类,各种炒作手段无所不用;三是概念消费,大肆贩卖一些古怪稀奇的名词术语,以代言人自居;四是学术消费,凡事不管大小都配备学术研讨会,致使学术包装和学术泡沫泛滥;五是视觉消费,关注表象,少有内心参与,不惜为了表象而损害内在本质。第一、二类是对人的影响;第三、四类是对学术研究的影响;第五类是对创作的影响。

可见,消费对于书法的影响方方面面,其中视觉消费倾向尤为严重。黑格尔早就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惟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人的信息83%来源于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来自味觉。消费社会中必然存在视觉文化的泛滥。视觉消费已非纯粹的欣赏需要。书法的视觉消费隐含了消费时代的快节奏性特质。传统书法演变为视觉快餐,只是用毛笔演绎出“线条与色块”的构成,无关书家本体的表达,最重要的是能否产生新的视觉冲击效果。为了迎合展览,一些书家只需要依据现成的图式,结合流行的色彩,利用电脑工具拼贴设计。书家在完成一幅作品之时所考虑到最多的因素就是视觉效果,忽略作品完成过程中人文精神所能起的作用,完全背弃了几千年来在书法创作中所坚持的,人作为主体的一切作用。

消费时代的商业文化成为主导。商业文化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消费机会,无孔不入。由多种媒介构成的全方位的传媒天地,使得一切走向视觉化。不仅影响到物质领域,更多向精神领域蔓延,使得精神物质化、平面化。总的来看,是技术对人文的冲击。书法过度追求视觉效果、视觉形象,设计、变形、色彩、拼接,追求展厅效应,一切为了吸引眼球。就连书籍装帧设计也对书法创作产生“反哺”,这是书家原创力匮乏的表现。展厅不是书法全部生存空间。书法的存在不是为了即时性消费,单纯的“眼球经济”,更主要是自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书法最终的流传不是因为一时的视觉冲击力,而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不朽的精神价值。

“书法是视觉艺术”,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本质不过是视觉消费。身处视觉文化的时代,一些书家自然免不了受到视觉文化观念的影响。如今创作注重设计,注重增强视觉效果。然而书法不可能现在突然就变成了视觉艺术,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视觉艺术在影视圈属于主流,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模式,是一种新的文化发展形式。文化发展有三个不同阶段:一是口头文化,以诗歌是代表;二是书写文化和印刷文化,分别以书法和小说为代表;三是视觉文化,以电子游戏为代表,是技术力量为支撑。“书法不是视觉文化”的明确判断,是思考的中心。不能先将书法定位为视觉文化,做成一个靶子,而后一顿火力猛扫,或者有意混淆黑白,把水搅浑。先给出一个貌似真理的既定结论,而后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这就是时下流行的判断方式。这一点本质上涉及到“认证权”的问题。现在任何人都可以自我认定标榜,原因在于缺乏共识,核心价值观丢弃了。

书法不仅仅是视觉,而是心、手、脑、眼的结合。在这个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大众对视觉快感的期待被大大强化。为更有效的传递信息,必须提供超常的视觉刺激,“视觉冲击力”故而被提出来,一再被强调,频繁使用。展览所直接导致一种特定的“内在要求”,必须值得欣赏者能够在第一眼就被作品所吸引、所震撼。历代为人称颂的不朽之作无疑是“形象”和“意足”的结合,二者不可缺一。也就是说,经典是形与意的完美统一,并且首先在形式方面是完美的。注重视觉效果,但不能唯视觉论,视觉形式至上,甚至认为视觉形式就是唯一。理解之所以出现分歧,首当其冲在于“形”字。“形”实际上并不是可视的部分,也包括不可视的部分。“形”包括所能见的笔法、结体、章法等,很直观,内在气韵却是无形的,但确实能感觉到。形式不仅仅是色彩、拼接,这些属于装裱功效。就好比人的气质与衣服的关系,气质是根本,衣服可以改善、提升,但并不是无限制的。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怎么也比不上一个二十岁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再有童心也无济于事。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韵味,扬长避短,避免弄巧成拙。

人是有限者。有些东西是不会进化的,比如人性。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所依赖的仍是米面水油。食欲有定量,任何美味的消费都有限度,视觉则是无限的,不断寻求更多刺激,愈来愈刺激,难以自拔。商业文化中炒作和娱乐,一切都用来进行消费享用。欲望的过度扩张只会走向反面。把书法误称为视觉艺术,忽视内心世界,最终只会走向技穷。老子早就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美学家贡布里希强调:“光、闪亮、鲜明的颜色、柔软性、叮当声在使儿童甚至幼稚的成年人愉悦方面不亚于某些香料,但奇怪的是,这种愉悦会转变成厌恶。的确,我们所谓的精细口味会抵制,并且转而寻求更平淡的愉悦。”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大哲的观点异乎寻常地接近,这不能不引起书家的深思。

#情感导师[超话]# 亲密关系里的真相
1.当一个人,对你的怨气越大,其实是对你的期待
过高。
2.对你来说不可或缺的人,未必是真的适合你,不
过可以填补你内心最渴望的部分。
3.一般最在意的人,并不是对方对你有多好,或者
有多优秀,而是对方能带给你自身最可望不可及的人
生体验。
4.争吵和冲突的背后,是渴望被对方看见,和渴望
被对方满足的需求。
5.当你选择和一个人进入亲密关系,大多是认为对
方可以疗愈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洞。
6.一段关系里彼此的需求是否被满足,感受是否被
在乎,情绪是否被看见,才是最重要的。
7.口是心非不是虚伪,而是太怕失去和受伤,所以
也许选择不靠近会更安全。
8.大多拧巴和纠结是因为太在意,但又没能力满足
自己的需求,才会产生的。
9.当你接纳了自己,你也就包容了对方。
10.在任何关系里敢于及时止损的人,才能获得真
正的自由。
11.能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不一定是爱得很深,而是爱得克制
12.一段关系里,尊重比爱更重要,不尊重你感受
的人,大多不是真心在乎你。
13.没有情绪流动的亲密关系,虽生犹死。
14 . 能验证关系真假的,永远是利益冲突时的第一
反应与权衡选择。
15.很少有真正意义上成熟的成年人,大多都是披
着成年人外衣的小朋友。
16.一般人会喜欢和认可与自己相似的人,因为人性大多是自恋的。
17.一段关系中最让人无法抗拒的,不是彼此有多优
秀和成功,而是始终能提供确定性和稳定感。
18 .世界上没有低情商的人,每个人对自己真正在
意的人都会无师自通的会来事
19.能够不用你来满足自己欲望和利益的人最难得
#无恙情感咨询挽回婚姻##无恙情感挽回爱情分手复合##无恙情感导师分离小三劝退师#

理解物,诞生美

所有人,都被“物”所包裹。我们会经常思考“物”存在的价值吗?还是利用“物”有用的成分,用完之后又将之抛弃?我们与“物”之间的关系,是良性互动,还是一个相互牵制或被牵制的过程?这其中有各种复杂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被在意。

我们早上起床会把床铺好,握着牙刷刷牙,抄起锅、碗、瓢、盆做饭,用勺子、盘子吃饭,穿上衣服出门,乘坐公交车,抓住把手,上班之后打开电脑,拿起纸张……大家想过这些物与自己的关系吗?

即便并未思考过这些问题,但你的动作,却从来正确无误。这说明,每天都在固定地接触这些物,我们对使用多大的力道与其发生关联,异常清晰。我们被固定在物所营造的氛围里,衣、食、住、行,所有的发力特征,都因物的存在固定在一个范围内,并且几乎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要是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各位有机会亲手接触它,从头看到尾,又如何拿起,如何展开?它是被万人景仰的国宝,但在成为公共财产之前,它也是私人物品,被一代代人用手传递下来,重新题跋,拆散,再多次装裱。它是与人反反复复交流之后,才成为今天这样。这些物品在古代,作为代表生活秩序的重要物品,也一定会被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所对待。

换作今天,则是另外一种情形。我曾经乘火车从杭州至上海,途经某站,进入车厢的,全是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我感到丝丝怪异,那些物品并不属于这个时空。它们虽好,可不经过转换,无法与今天的环境自然融合。今天,我们能用几十万元唐代的钵作为日常用品吗?当然不可以,它是文物;当然也可以——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不能丰富到,让文物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问题不在于能否使用,而在于生活、行为、个人与物之间,能否建立起良性的关系。否则,人、物关系变得扭曲、紧张、不自然,随时可能出现崩溃。

我也会建议,一定要抓紧机会,体验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触感。看不到更美好的艺术作品,我们的眼睛就得不到进化;吃不到让灵魂都觉得升华的食品,我们生命的维度就十分有限。触碰文物当然很难,但如果有机会,那就保持好心态,遵循正确的行为,平静地去触碰美好之物。人与物的关系,远远丰富于三点一线式的简单、狭隘。生命的维度,是可以被拉伸的。

如果家里塞满了东西,你会扔掉什么?你会先判断它们有用无用,最先扔掉没用的东西。但什么是有用、无用?

判断有用、无用的本质,在于为什么要创造物。物分两种,自然物、人造物。自然物是空气、阳光、山川、河流,我们主要讲的是人造物。它是人欲望的物化。人造物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而存在。

人可以只生活在纯粹的人造物环境中,完全脱离自然物。当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的时候,某种在物中的体现,即我们的行为准则,已越来越多、越来越明确地被人造物所拘禁。当物成为人类欲望的物化时,就会区分为有用和无用。

人、物之间,有一种更先进的方法,就是减少拥有物,也会随之减少垃圾的产生。但是如果减少拥有物,会降低生活品质,又不可行。因此,物的现代性,有一个标志,就是你尽可能减少拥有,但生活品质并不降低。它与现代艺术类似,极端乃“什么都没画,什么都没缺”。地球无法承受这么多人的欲望。只有当人类觉悟物的价值何在,它们的现代化,人、物关系才能不断良性互动。我是一个爱捡垃圾的人。就我的经验看,带孩子去捡垃圾,没有哪个孩子不乐意。捡垃圾不一定非得是在垃圾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太过迅猛,可以去野外的工厂或废弃的城市。那里有大量的被抛弃物。

实际上,垃圾是你生活的痕迹。现在有垃圾考古学,收集垃圾,可以复原一个人的生活。我捡垃圾,并非好奇他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关注到物品一旦失去使用价值,被当作垃圾扔掉时,这个物就成了它自己。它脱离了与制造者、购买者的关系。它是它自己的时候,就拥有了特别的美感。你正视它的美感,人与物的关系,就会发生转变。物还是同样的物,但物有用、无用的概念已变。这样讲,捡垃圾会让你看到有用、无用背后,物的价值。我挺爱站在垃圾堆里,浮想联翩。

人和物,谁是谁的主人?

大多数人会想,我是物的主人。但我们的生命,是被极少的物所包裹。我们消费的物,看似多样,实则有限。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使用物,与物产生关系,物背后所有成为物的逻辑,控制了我们的行为。我们正使用的电子屏幕,以屏幕的方式,展示了这段时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我们研究屏幕,就等于研究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切片。

人和物谁更重要?毋庸置疑,是人重要,但人已经被物牢牢控制,怎么变得更重要?人才是这个关系的重心。我们可以理出一个主要的线索:制造物,创造物的人,或创造物的逻辑,实际上是通过人使用物,来规范人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行为。

前阵子去看一个官窑瓷器的拍卖会,物品确实精美,但我看不到人,读取不到物背后的、人的信息。一本书的背后,是作者、译者,是所有让它变成美好之物的人付出的情感、心血、时间、空间。物,是我与物背后的人之间的中转站。如果能通过物,读懂物背后的人,这才是我觉得物最美、最有价值的时候。尤其是一个艺术品,即便物的制作者已离开人世,但是他的灵魂,对技术的理解,对未来即将触碰此物的人的心思,如果还能停留在物中,被我所读取,那真是美妙无比。

比如,中国书画装裱,从宋代开始,讲究的就是“天比地大”,很像排版,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上面比下面要大,即是规矩。大家遵循这个规矩就好了。但有一天,我在网上突然发现有个作品的版心,居然“地比天大”。它的版心特别靠上,严重不讲规矩。我立刻明白了这名装裱匠人的心思。因为作品画的是月兔,天上的东西,匠人便把版心上挪。这说明什么?第一,他懂这个规矩;第二,他敢打破这个规矩。一个文化人、知识分子敢打破规矩,不算奇怪,但一个装裱匠人敢打破规矩,而且在一两百年之后,被我读取到。我觉得他就是茫茫人海中,闪光的那个人。

理解物,美即诞生。我特别喜爱触碰古老的东西。一件陶瓷作品,从一团泥土慢慢成型,你触碰它时,可以感受到工匠在制作过程中的决心、失败、懊恼,最后他克服自己的犹豫,让它成为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你闭上眼睛感受它,会发现一股无比真挚的暖流,从内心涌出。美不仅仅是视觉的,更是全身心的。谷 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过后几个月又想起这茬,随便点开一个赞我的或关注我的人,作品都是我几十倍的点赞…3分热爱7分坚持[微风]#阴阳师手游[超话]# 再见了我坚持了快四年的老寮[跪了
  • 明明张哲瀚龚俊一直在我的全世界路过,如果我预知我这大半年会为了一个戏,里面的主演糟心了大半年,一度怀疑我的三观,一度怀疑我的信仰,说实话,那我还是会看的………毕
  • 但那个时候一定会等着那几个人给我在生日当天打电话,这样我的生日才算是圆满了。 初中的时候的生日或许已经记不得怎么过了,但是应该也会收到礼物吧。
  • 开袋即可烹饪,可凉拌,可炒菜,厨房小白也能做得很好吃,不知道怎么吃的姐妹就拿去和腊味一起炒,简直能香迷糊了!180天的芋圆今天请假带六个月的她去体检 跑累我俩了
  • 我们同龄人做生意的全部都是二代,做生意做的很佛系……这些人现在所谓的好生活,其实就是因为这里离香港近,赚钱机会多,他们抓住机会赚了几代人都花不完的钱……现在疫情
  • 项目北上成吉思汗大街与北二环快速路,南下新华大街与光明大街,紧邻京新高速与110国道,交通便捷,出行便利,周边有二环快速公交、K...#内蒙古疫情# 【呼和浩特
  • 我很喜欢的是一次性打印纹身,记得夏天过来在脚踝处纹一个哦!还有化妆师给免费补妆,不过疫情期间只能花眉毛和眼影。图8神经酰胺面霜最近韩国女生用的很多的一款面霜。
  •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小乘人只要明白了「法华三昧」当下即蒙授记,这叫「开权显实」。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证,又今我等
  • 14일 0시 부터 24시까지 31개 성(구, 시)과 신장(新疆)생산건설병단 코로나19 신규 확진자 수는 3602명이며 그중 해외유입 사례는 95
  • 信里,郑妈妈是这样讲的: 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顿,千古有之,孩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信里,郑妈妈是这样讲的: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顿,千古有之,
  • #旅行# 楠火锅感觉味道一般昂 去的路上的☁还好看牛奶绵绵冰也一般昂 打白给我买的可乐(吃火锅也打白了[赞])今晚的兔头没有昨晚的鸭头好吃[弱]爸爸去建新桥
  • logo的复杂程度与设计技术形成一个链接,设计师大多在纵向深挖专业技能,软件技巧,那时候的logo无论啥风格的都散发着一身的科技感,即立体,又瓷实;2022年,
  • duang~~~~~背后的原理来了:我们的体内存在着至少两种自我,即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叙事自我在对体验作出判断时采用『峰终定律』即采取高峰和重点二者的平均值作
  • 哪怕就算他们输了也不会有人骂,看到他们努力那个劲了吗?哎,我从第一眼看到这个消息通知时就开始焦虑了—— 因为蝴蝶兰不容易养活啊!
  • 【中广联合会职业道德建设委:倡议从业者抵制抄袭剽窃、高片酬】据中国记协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20年发布)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
  •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高价值的女人,你不仅自身俱有魅力,而且能够在很多地方给予男友帮助和支持,而不是负担,他还会离开你吗?只是要你情感冷冻,将矛盾降低,以便你们
  •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是我区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司自2020年起开展富氢碳循环高炉试验,在完成前两个阶段工业试验后,实现减
  • 香港“总华探长”吕乐,在权力达到顶峰时,突然宣布辞职,过起“包租公”的生活。那一年,刚刚在香港成立不久的黑社会组织14K,躁动不安。
  • #偶像梦幻祭[超话]# 有人想吃ss4的吧唧相卡吗?一直没有勇气尝试折耳根,突发奇想厚脸皮写了留言,想尝尝折耳根,老板居然给了我一小盒!
  • 음..사실 나도 인정.. 내 영혼의 다른 반의 부분은 강철로 만들어졌다. 엉..아니.. 바로 다이아몬드 그 자체다. 완전 단단하지만 나만의 빛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