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佛陀涅槃是担不起黑业,简直荒谬!

面对南无始祖报身佛和佛母为众生担业而示现涅槃,一些不懂佛法真谛之人竟然猜度、揣测,说是“由于佛陀担不起众生黑业,所以才涅槃”,这真是荒谬至极!这样想、这样说的人已经在诽谤佛陀、侮辱佛法了。为何呢?笔者与大家一起来剖析。

首先,此类人士对佛陀的觉量认识不清,认知有限。

《了义经》言:“佛乃无上正等正觉耶。无上者为无有更上。圆满正等正觉彻底无偏。无再满之满。无上者之上。如是彻底无上正觉。以是佛陀。”

佛陀圆满无上正等正觉,没有再满也没有更上者。南无始祖报身佛在世界上创立了历史上无数个第一的纪录,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认证地位最高的古佛;是第一个拿出了显密圆通、妙谙五明最杰出完整的古佛;显佛陀智慧创立的韵雕,任何人都复制不了,是历史上第一个不能复制的艺术;是历史上第一个只利益他人而不收供养的古佛;是历史上第一个展显圣迹最多的古佛;是历史上唯一拥有两个小时之内就让弟子得到成就的佛法——现量大圆满,最快捷修成出入佛土世界。

南无始祖报身佛以佛境觉量,将传给阿弥陀佛等十方诸佛和大菩萨们在修行阶段的最高佛法《极圣解脱大手印》,示现给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为人们指出了成就解脱的捷径,利益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成就解脱、生死自由者不计其数。其中因海圣尊、禄东赞法王、果章长老等大圣德的证境、证德、证量更是震惊世界。

南无始祖报身佛的圣体质圣体力举世无双。2021年12月23日,佛陀在圣迹寺,仅用四根手指就勾起了重达437.2磅重的镇殿金刚杵13秒多钟,上超72段。从古至今,无圣可及。

南无始祖报身佛的觉量无上圆满,圣迹数不胜数,难道担不起众生的黑业吗?那你能担吗?你有几斤几两,有何圣迹展显,能单手提得起多少磅的金刚杵,上超多少段?请在公众面前展示展示吧。

其次,此类人士不懂因果不昧的道理。

他们根本不懂“担业不能进入禅定境界,而是要实实在在迁意行持,代众生受苦”的佛法道理。

佛陀担业是运无缘慈,无缘大悲对众生的觉照,依无上功德力、威神力,在迁意行持中将众生的黑业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是佛陀无量悲心的体现。但是因果使然不昧之道,众生的因果业力要靠自己承担,最终要通过自己修行去转化,而不是仰仗佛陀担业。担业不是佛陀带你走向成就解脱的根本,踏实修行才是解脱之道。

据《法句譬喻经》记载,当年南无释迦世尊曾三次阻拦琉璃王去攻打迦毗罗卫国,但是第四次出兵时,世尊知道释迦族人的共业果报即将成熟,无可避免,因此就没再阻拦。而后,迦毗罗卫国惨遭灭国,释迦族生灵涂炭。可见众生的因果业力必须自己承担,而不是佛陀担不担得起的问题。

众生愚痴,但南无始祖报身佛大悲无量,发出了法界最大、最高的愿力:“众生的一切造业罪过由我承担,我种的一切善业功德全给你们。”

2012年10月18日,南无始祖报身佛为担众生黑业,于修法三月之后,现衰竭老人相。为恐行人见状,生了退失修行的心,无奈之下,佛陀在公众面前于十分钟左右返老回春,皱纹完全消失,皮肤变得光滑细嫩,有如脱胎换骨,成了一位相貌庄严无等伦的英俊青年。佛陀经常代众生担业,或一月,或两月,示现重病,但一旦结束担业,佛陀瞬间便精神抖擞,恢复正常。这已说明佛陀不是担不起众生黑业,而是众生因果业力缘故,必须要警醒,依法自修、自悟、自证了。

再次,此类人士学佛信念不坚定。

学佛修行必须树立坚信心、不动愿心,坚信佛陀伟大,坚信佛法真实不虚,如果连这个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对佛陀、佛法没有坚定不变的心,根本就谈不上有受用。学佛受用是建立在信愿行的基础上落实于三业,才有成就解脱的契机。不懂佛陀为众生担业之人,才会信口雌黄,妄言“佛陀担不起众生黑业”。其实是他们信念不坚、不通经教、孤陋寡闻、见识浅薄,黑业缠身还不自知。

最后,佛陀涅槃表象是为众生担业,追根究底仍是众生因缘福报不够。

佛陀示现涅槃说明众生不能再继续恭闻佛陀更多的法音、跟随佛陀学更多大法,而不是佛陀不展显无上觉量为众生担业。因此,佛陀自然也就报化涅槃。

反过来说,难道佛陀涅槃是由于担不起众生黑业所致吗?难道南无释迦牟尼佛也因为担不起众生黑业而涅槃的吗?真是荒谬到了顶点!实际上这都是众生的因果业力,导致不能更多地享受佛陀住世的因缘。当今末法时期,众生业力越来越严重,南无始祖报身佛报化涅槃,正是众生因缘福报不够所致。

正如《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记载:“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佛陀示现涅槃有若干种因缘,众生应以此鞭策自我,当珍法、惜法、重法。

总之,佛陀无论示现何种因缘,显佛陀觉量渡化众生也罢、担业也罢、涅槃也罢,都是慈悲智慧的体现,正是“佛陀为利益众生而来,为利益众生而去”,这不是普通人能够了解的。这正说明初地不知二地事,众生永远不知道佛陀的境界,也不要恶意揣度。不然,妄议佛陀、甚而怀疑佛陀觉量,必将染上黑业,走向堕落,而不得成就。

奉劝这些迷惑、愚痴之人,真诚忏悔罪业,认真恭闻南无始祖报身佛的法音,树立正知正见,明信因果真修行吧。迷途知返,为时不晚。

《楞严经》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第二百三十一段)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诣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佛说:阿难!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根本思想心的微细开示,已经详细地回答了,就是以上所说的五阴和五种妄想,就是你要知道的关于五种妄想形成五阴的根本原因。
这个根本原因就是五阴中的五十种阴魔全是这五种妄想所生,妄想都不是真实的,不真实的妄想所生之五十种阴魔当然也是不真实的,既然明白了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那么修行在经过“色、受、想、行、识”这每一阴界时,都用自己不著于相的真实心,予以一一观照,在此观照下,所有隐藏在五阴中的内魔外魔都将永灭不现,这样就可以顺顺利利地证取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了。
佛对阿难说: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五阴的界别和进入下一界的区分。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得好,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有了界别,才好区分,五阴当然也是有界别的,比如五阴中的色阴和受阴,色阴属于物质和物理性的,没有活力;而受阴是属于精神性的,有活力。一个物质的、一个精神的;一个没活力、一个有活力,这两者的中间就是他们的界别,其他受阴与想阴、想阴与行阴、行阴与识阴,同样也是有界别的,只是这些界别和区分有深浅不同而已,现在佛为我们开示于下,即:
1、色阴:什么是色阴的界别和区分呢?佛说:唯色与空、是色边际。也就是说:凡有相者称为色、无相者称为空。色以空为界别,而色与空之间是色阴边际。
那么怎样才能破色阴呢?破色阴的第一步是离一切相而住于空,这时处于色尽而有一个空中,实际是空未了;第二步必须是色空俱空才是色阴尽,才是破了色阴而进入受阴。
2、受阴:什么是受阴的界别和区分呢?佛说:唯触与离、是受边际。也就是说:凡是心住于触摸和出离的各种觉受中名受阴,触以离为界别。喜欢贪著一切外尘境相称为触、厌舍一切外尘境相称为离。触与离之间是受阴边际。
那么怎样才能破受阴呢?如只断一切相,而不忘厌舍,这只是离了触,而未断离,必须是“触、离”双断才是受阴尽,才是破了受阴而进入想阴。
3、想阴:什么是想阴的界别和区分呢?佛说:唯记与忘、是想边际。也就是说:凡是心住于有念或无念中叫做想阴。记忆以遗忘为界别。有念称为记、无念称为忘。有念和无念之间是想阴边际。
那么怎样才能破想阴呢?破想阴须灭除一切有念而住于无念,无念又称为无心,如果认为有一个无念处可住,实际也只是住于静念的状态中,未出想阴,必须是无心无念也要远离,才是想阴尽、才是破了想阴而进入行阴。
4、行阴:什么是行阴的界别和区分呢?佛说:唯灭与生、是行边际。也就是说:凡是身心住于灭除或生起各种行为名行阴。灭以生为界别。凡夫或初学道者心住于散乱,散乱粗重的心理行为称为生相;入定后不易觉察到的非常微细的心理行为好似一切都空了,称为灭相。这生灭之间是行阴边际。
那么怎样才能破行阴呢?破行阴须明白这微细心行似灭非灭而仍在行阴中,如果将此微细心行灭除而住于空相中,还是没有出行阴,必须是远离细行和不住于空相才是行阴尽,才是破了行阴而进入识阴。
5、识阴:什么是识阴的界别和区分呢?佛说:湛入合湛、归识边际。这里说的第一个“湛”,表法为明亮之菩提初心;第二个“湛”是境界,意为以菩提初心入识阴境界,名湛入合湛。心以境为界别。此时的境界相当于无色界的空无边处,为识阴的前边际,而菩提本觉心则是识阴的后边际,这前后际之间是识阴边际。
那么怎样才能破识阴呢?破识阴须进入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这个地方是三界中的顶点,被禅宗大德们比喻为黑漆桶,破得了这个黑漆桶可以当个自了汉或大彻大悟,自了汉指的是定性声闻和定性辟支,因他们认为有一个空是涅槃而贪享涅槃之乐,但这只是得了我空,未得法空。只有破了我空法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破了识阴,豁然间大彻大悟,合于湛然清净的本觉妙心,安住于大乘果位。
佛对阿难说:你提的第三的个问题,问五阴是一并消除呢?还是依次第一一解脱?这样给你说吧,以上这五阴的根本缘由是有顺序的重叠相生,要想灭除这重叠相生的五阴,就必须要明白“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的道理,也就是要明白,五阴的生起是因为有识阴,依顺序在修行时就应当先灭色阴,再依次而灭尽“受阴、想阴、行阴,”最后才灭识阴,这样才能合于真如实性。
佛说:行者一定要搞清楚“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的道理。这几句的大意是:在道理上明白了五阴的含义,称为顿悟,如果执此一悟,即是邪悟,要将这个悟与一切知见一起空掉,这是“理”;然后按顺序,从色阴开始一步一步的修,圆满后才能证明你悟到的“道”是真实的,这是“事”,事要一件一件的做才能灭除五阴到达涅槃地。
佛说:阿难!这些道理我在以前用华巾打上六个结作比喻,说明结要一个一个的解,你怎么还不明白,还要问五阴是一并解脱呢?还是一个一个的解脱?我今天再次回答你:不是一并解脱,是一个一个的解脱,是要按前面所说的菩萨五十七位次第修证法一步一步的修,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
佛对阿难说:你应该将五阴妄想的根元了解清楚,通过修行而得心开意解,通达五阴之“理、事”一切本空,并将这些道理,广泛传示于末法时期,使所有的修行人都要明白五阴皆妄的道理,深深厌离生灭,知道有究竟涅槃才是永恒不变的常乐我净,不要留恋三界内的人间富贵、天堂福报,要精进修证菩萨三摩地,才能得大自在佛果,只有大自在佛果才能给人带来永远的快乐和幸福!

《楞严经》识阴十大外道种性(一)
(第二百二十五段)#识阴第一至第三种外道种性#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曶,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沈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1、佛说:阿难!你应当知道,是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将六识妄心归元于第七识识阴,这时已灭了生灭,入了解脱门,相当于阿罗汉或二乘缘觉的境界,但不是证果,更不是寂灭大涅槃,于大涅槃精妙本觉还未圆满。
只是能使自己的身体六根,任意分隔开合,也就是六根可以分开起作用,也可以合在一起起作用,比如仅用眼根,就能具足(耳)听、(鼻)嗅、(舌)尝、(身)触、(意)法尘等其他五根的功能作用,其他任何一根,也同具其他五根的功能作用;如果合在一起用,则六根化为神通,非常自在。
同时也能与十方十二类众生觉体相通,觉体就是能生万法的心体,行者此时的境界已见到了十二类众生的共一心体,并进入到了觉知通“曶hū”中:“曶”与“忽”同义。意为迅速、忽如神。又作极微小的数量单位。这里作极微解。指能入众生圆觉本元之极微处,能知道他人的一切心理活动。
此时行者灭生灭,得神通,是即将证果的前兆,这个时候如果能心行平直,不生邪见,得二乘菩提果,是板上钉钉的事。而行者却恰恰在这关键的时候,自以为是的将这些识阴中所得境界,归于涅槃,立为真常因,并由此而生自认为殊胜的见解,这些见解,其实并没有超越识阴,所以此人则会堕入:因所因执。
即执着一个争取涅槃的真常因,其见解与“娑毗迦罗”一样,“娑毗迦罗”为外道之一、是数论派之祖。因其须发面色皆黄赤、又被称为黄赤色仙人。以“我”为能归、以冥无所见为所归。立冥谛论。而他们所说的“冥谛”,是他们自己的修学也达不到的,称之为冥然莫辨之境。将受阴尽所见境界当成究竟涅槃,并称此为冥谛。
行者立所得心、认为有所得,而立有所得之识心(识阴)为涅槃,此识心于非想非非想处能知八万劫以内的事,对八万劫以外的事却不能知,并称不可知为诸法之始,故而立冥谛论。行者知见与冥谛论相合,故成为其伴侣。理论上以冥谛为诸法所归,将识阴作能因、诸法作所因。认同识阴与冥谛相同,却与诸法实相,相悖而行,行者也由此而迷佛菩提,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
此名识阴第一种性:立所得心、成所归果。如此违反并远离了圆通觉性,背离了通往涅槃城之路,行者由此而生:外道种。
2、佛说:阿难!又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灭生灭,生灭灭后,进入了不生不灭的小乘境界,但并未证果,更未得大自在,对大乘菩萨要证的寂灭佛果,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于佛精妙涅槃之乐未得圆满。
行者没有明白这些道理,自以为是的将识阴即第七识,认为是究竟的自性本体,认为尽虚空、遍法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都是从我身一类中流出显现,在这样的认识下产生所谓殊胜见解者,此人即堕入“能非能执。”即执着能生的识体和所生的诸法,认为诸法皆由识阴所生,其他皆非。认“摩醯首罗”天为究竟涅槃处。
“摩醯首罗”即色究竟天:又名大自在天、是色界中最高的一重天。天主为三目六臂骑白牛执白拂者,梵行者常侍奉这些天人。大自在天的天人们都能于自己心中显现出无边多的众生身相,进入识阴的行者,也与大自在天的天人一样,能显现出无边多的众生身相,于是行者就以为识阴能生十二类众生,将识阴认作“道”、将大自在天认作究竟涅槃处,这种想法与大自在天的天人们的想法相同,故成为大自在天的伴侣。
这种人因此而迷佛菩提,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此名识阴第二种性:立所谓能生诸法之识阴为真心,成能成之大自在天境界和果位。这是违逆并远离了圆通觉性,与涅槃城背道而驰,只能生“大慢天”即大自在天,天福享尽后,即入轮回。
“大慢”的意思是:认我之识阴能生一切,并以此为“菩提道”而生骄慢,故名大慢。行者由此而生“我遍圆种”,“我遍圆种”是妄计识阴为真我、以为识阴能遍含一切诸法,故名:我遍圆种。
3、佛说:又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已灭了生灭,进入到了无生灭的小乘境界,但并未证果,更未得大自在,对大乘菩萨要证的寂灭佛果,精妙殊胜常乐我净之涅槃还未能圆满,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行者没有明白这些道理,对超越识阴的第八识如来藏缺乏认识,只好将第七末那识阴作为诸法和身心的皈依处,疑惑自己的身心是从识阴所流出,如是推论十方虚空都是从识阴所生,并将此识阴作为万法生起之源头,同时以此识阴为自己的真常身,将自以为是的真常身作无生无灭的究竟涅槃来理解。
但行者由于理地不明,也不敢完全认定自己的理解就是正确的,于是又在分段生死的有生有灭中,时时思维计度,推测什么是识阴中的常住真心,迷惑这常住真心到底是不是无生灭的不生,又迷惑于有生灭之法,如此整日都纠结安住于这种真妄不定的迷惑中,最后于百般思索里而生出自认为殊胜的见解,得出常与非常的结论,此人则堕入“常非执常”的外道法中。“常非执常”意为执识阴为常、执诸法为非常。
佛说:行者此时已生邪见,认为虚空万物及身心皆是我识阴心所造作,这种想法与他化自在天天人的想法相同,故与其成为伴侣,死后将往生于他化自在天,此天为六欲天中最高的一重天,天福享尽后,即入轮回。这种认识,迷佛菩提,使行者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是名识阴第三种性:“立因依心”。即依六识妄心立识阴为生我之因、“成妄计果”。即妄计识阴为真常心、身心是其所生之果。如此则违逆并远离圆通真常,与涅槃城大道背道而驰,行者由此而生“倒圆种”。
“倒圆种”意为前执识阴之我能圆遍十方世界而生万物为因,今执识阴生我之身心为果。这是颠倒因果,故称:倒圆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宇宁一念关山# |#刘宇宁宁远舟# | #摩登兄弟[超话]# 看着你从优秀变得更优秀,我知道只有努力才能跟上你的脚步,加油偶像!@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宁远舟
  • 往事清零,爱恨随意17.改革春风吹满地,2023要 更争气!18.祝我們都好在新的一年19.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20.多少岁不重要,岁岁平安才重要21.
  • 你告诉我:“因为我你变得越来越没有原则,但是只要我开心其余的就不重要”你确实做到了,吵架的时候,哪怕是你生气了,事后你还是会来跟我道歉,会来哄我,你说:“我这个
  • 这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时光不会怠慢执着而勇敢的每一个人不要尽力而为,而要全力以赴,即使没有出色的外表和能力,也要有压倒一切的霸气,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   四柱五行理论都是在日干的基础上,论四柱的强弱旺衰,而强弱旺衰地支起的作用最为关键,地支藏干的“根”就更凸显其重要作用了。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
  • 换做是以前,这样的话,我会伤心吧。哇你怎么弄的!
  • 新的一年就以9图开始吧 结束了元旦三天假大家都长长久久~最主要的是都要平安健康快乐哦[打call]本来要去1903 我出门出慢了临时去了家附近 庆幸的是也看到了
  • [好喜欢][ok][可爱]1st對著蛋糕許願的時候 我的大腦突然一片空白 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不是因為我沒什麼願望 是因為我的願望太多 我好貪心 想祝家人身體健康
  • 重复率很低的小众文案1.“两点睡五点起,墙上挂着我自己”2.“如果看到这里 希望你快乐”3.“我看了好多次烟火 一年比一年盛大 但还是那一年的好看 那年有你 只
  • [中国赞][姜饼人][憧憬]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如果决意去做一件有用的事,心甘情愿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只要我们想要,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
  • 所以,等你这一代人高考的时候,极有可能你你们选学校,甄选各个高校开出的条件,而不是像选猪仔儿一样被所谓的老师评分。爸爸猜想啊,经历过你们这一代人的优胜劣汰,高校
  • (第一次看叶的场子 唱的真的好)这个角色心理变化挺多的 真的唱的很有层次 弱强处理反转前后是能看出区别和一丝隐忍的 wpj 真的帅啊 每根都点在我心上了(捂脸
  • 昨天虽好,已然逝去,不可重来,总有遗憾,不可改变,最好的活法,是活在当下,珍惜现在,少留遗憾,粗茶淡饭,也安稳踏实。在灾难面前,你会感受到,金钱再贵,也贵不过生
  • 你在30岁前走的辛酉运,为七杀干支一气的大运,七杀为偏缘,是短暂情缘,不稳定、不长久的缘分,即便是恋爱,也难走进婚姻。你后边的大运上来看,走己未、戊午、丁巳三运
  • #周深# 他的评论区好治愈,就像好朋友发微信的那种感觉,治愈又幽默,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们都要好好的,每次活动都不会忘记会感谢粉丝的支持,他真的是一个又温柔又可
  • 《金线》是冯唐成事学的第一本「工具书」每一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可以用一根金线来解决,从此面对理不清头绪的问题时不再苦恼!《金线》是冯唐成事学的第一本「
  •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
  •   从京冀共同发布临空总体规划到如今热火朝天的工地,京津冀大地上处处有“协同中发展、发展中协同”的场景。”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中,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 我说夏天就要喝波子汽水我说想和你们拍张照我说我想滑滑板我说我想吃烧烤喝酒了我说想凌晨三点去爬山我说想在家里煮火锅吃我从不羡慕别人以为我有圣诞树也有剥好的柚子我学
  • 别给疯子贴金了人家那是秀给正牌前妻看的,你疯子罗关他们一家屁事啊[汗]现在连亲密的好朋友都算不上只能说是曾经的好朋友,我以为开普勒丝至少要清醒的明白这一点,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