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你可以跟我说出,金门大桥上有多少颗铆钉,用了多长的悬索,桥有多高,但只有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她的美,听到悬索在空中歌唱…这是一种体验,是一种人类的体验,不只是想象,而是生活。”

这段对白出自电影《芬奇》,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机器人、一条狗的末世旅行故事。在浑浑噩噩的2021年影坛中,本以为《困在时间中的父亲》稳操胜券,没想到,汤姆·汉克斯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在略有些阴霾的年代里,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光,单方面宣布,《芬奇》当之无愧的年度最佳。

汤姆·汉克斯可以说是时间杀手,他的大多数片子,都能快速的把人拉进去,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根本不觉得片子长。而且他还特别擅长独角戏,无论是那种彻底与世隔绝的《荒岛求生》,还是《阿甘正传》、《幸福航站楼》一样的心灵孤旅,他都能一个人呈现一段完整的人生。

《芬奇》有一点像《阿甘正传》+《我是传奇》+《WALL·E》,故事发生在未来,太阳耀斑烧毁了地球的臭氧层,地球的生物大多数毁于高温与辐射,而人类在末世的情绪中为了争夺食物自相残杀。芬奇就是幸存者之一,他是一位工程师,他的日常就是跟狗躲在发电风车的内部,白天出去带着一只电子狗收集食物。

芬奇怕自己生病或者意外死亡之后,狗无法生存下去,就造了一个机器人,给他扫描了非常多的人类书籍,但机器人刚造出来的时候,虽然脑袋里知道的很多,却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更糟糕的是,风暴来袭,芬奇必须要上路了,带着他的狗,和一个机器人以及一条机器狗,开始了他们逃往旧金山的旅程。

影片的故事非常简单,甚至有些平淡,但汤姆·汉克斯用他精湛的演技,带着我们进行了一场心灵之旅,一部好的电影,就是观众能在看过、笑过、哭过之后,将影片中的很多东西带回了自己的生活。

公路片的生命力就在于跟人生这个旅程的隐喻相契合,而《芬奇》这个末世之旅,更是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用一种夸张的方式精确的呈现了出来。在人潮中的现代人,本质上是孤独的。置身于车海里,但仿佛每个人都身处孤独的末日,从出发点到目的地,完成自己的那个任务。

我们孤独到可能只有宠物相伴,甚至连宠物都没有,只有一些冰冷的机器,以及机器屏幕上的那些陈词滥调。而且在疫情的催化下,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疏远。《芬奇》虽然是一个设置在未来的科幻背景,但却能映射到每个人孤独的心中。他的故事,也就围绕着这个共通的背景,讲述人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芬奇》在旅程中,自然的带出了很多人生的话题,而能够让它问鼎年度最佳的,就是对两个内容的诠释。其中之一,就是文初那一段对话所讲述的——体验。

有句话说得好,纵然懂得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即便我们听说过花是红的,草是绿的,山是雄伟的,水是清澈的,除非我们亲眼见过,亲身体验过,否则这一切不过是脑海里的一串字符。

当我们置身于草场花海,被那满眼的红绿所围绕,当我们立于泰山之巅,被那雄阔所感动,当我们面向大海,被那苍茫所震慑,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那被总结的一串串字符背后的真正含义。

人生不是平面的,因为体验,而变得立体;人生不是无趣的,因为体验,而变得迷人;人生不是灰白的,因为体验,而变得鲜活。体验,是每个人存在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异于他人的关键,正是因为面对这个同样的世界,我们会有着相异的体验,人才得以区隔,体验就是我成为我,他成为他的关键。

甚至就连我们所说的生活,在抽离了体验之后,也不过是两个干瘪的字眼。什么是生活,简单来说,不过是对人所经历一切的总括,是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生活在意义上来讲是空洞的,只有落到一个个体验上,生活才有真正的价值。

《芬奇》的另一个主题是关于信任,芬奇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他见证了人们在末世的互相残杀,活下来的他异常敏感。就连他自己造出来的机器人,最初他也是不信任的。这种不信任也表现为两个层次,首先芬奇没有把机器人当做一个有人类思想的“人”,其次,芬奇也没有把机器人当做他的伙伴。

在机器人犯错的时候,芬奇会责怪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芬奇不相信机器人。但就像传统的好莱坞电影一样,这一路,就是芬奇重拾信任的旅程。最终,芬奇与机器人建立了信任的关系,还给机器人取了名字,叫做杰夫。

在荒凉的末世,或者在熙攘的当代人性孤岛中,信任是人走出自己的前提,只有信任才能够让人与人之间进行一种更加有意义的沟通,否则人将永远被困在那个自我的世界里,承受着永恒的孤独。

从这个角度看,《芬奇》的脉络更加清晰,就是面对人与人隔绝的现状,真正好的疗愈方法,是在物理意义上,走出去,用心去体验,在精神意义上,走出去,用心去沟通,去相信。

如果只停留在此,影片的意义也足够了。但是《芬奇》的最后,又是硬生生将立意拉到了另一个高度。

由于一个意外,他们的车似乎无法前行了,芬奇崩溃了,他觉得他们不可能到达旧金山,看不到金门大桥了,而且他由于此前暴露在辐射中,也身患重病,可能就要死在路上。

但当芬奇再次睁开眼睛,杰夫正开着车,他们已经开进了旧金山。杰夫说,他知道他们一定能到,因为他相信芬奇。

仔细去感受,在此,影片带有了一些宗教意味,或者说,接近了人生的真谛。人生的关键,在于希望,而希望在于相信,相信的根本并不在于相信的可行性,相信本身是人的一种选择,当我们选择了相信,就有了希望,人生就可以向前,也只有当我们选择了相信,人才表现出了自由。

宗教是对一种相信的选择,哲学则选择了另一种相信,即便没有这些,人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相信,这些相信支撑我们活下去,并且是更好的活下去。就像我们相信明天总会到来,相信自己总会在到来的明天醒过来。

现代人的普遍孤独的根本,是普遍缺乏信任,这种信任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更体现在人对于自我,对于未来,对于应许的不确定。在尼采宣布上帝已死之后,人就在狂奔的现代生活中,失去了最终的相信。

纵观人类历史,宗教与艺术,是人可以相信的两种选择,一种是神圣的生活,一种是诗意的生活,但现在的神圣已经被科学所取代,而诗意则被文化的荒漠所覆盖,现代人,该如何更好的带着希望生存下去呢?

芬奇又嘟囔着他的道理,“你可以跟我说出,金门大桥上有多少颗铆钉,用了多长的悬索,桥有多高,但只有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她的美,听到悬索在空中歌唱…这是一种体验,是一种人类的体验,不只是想象,而是生活。”

可机器人却反问到:但你还没去过金门大桥,芬奇。

芬奇说:是的,杰夫,我没去过,正如我说的,人类充满矛盾,我真希望我更好的利用了我过去的时间。

机器人接着说到: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芬奇。

可惜的是,芬奇并没有熬到金门大桥前,但他最终跟机器人吃了一顿体面的午餐,带着他的孤独、遗憾、留恋以及信任、尊严和对人生最后的感悟,重新回到了这片大地。
(文章选自豆瓣评分“解毒时光”) https://t.cn/RqhYjDq

【雕塑点缀珠江碧道,彰显滨水人文之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在广州塔至阅江路的6.6公里长碧道上,可以观见艺术之滥觞——这里新坐落14件享誉海内外的雕塑。
近年来,海珠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建成“广州塔—阅江路”新时代驿站6个,由东至西分别是会展东、会展中心码头、新时尚、广州琶洲、财富码头、新风尚。随着驿站群一同与市民游客见面的,还有来自海珠三代雕塑家潘鹤、梁明诚、许鸿飞的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不仅反映了中国现当代雕塑的发展脉络,体现海珠区艺术薪火生生不息,还与驿站群、碧道组成有机整体,成为构建生态、文化、幸福海珠的重要一环,点亮群众生活。

近日,记者专访两位海珠雕塑家及一位雕塑家的后人,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对碧道雕塑的思考。

“20”后潘鹤:造物寄意,见证历史

《虎门销烟》《怒吼吧!睡狮》《得了土地》《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像》《开荒牛》《和平少女》……出自潘鹤之手的7件雕塑,时间跨度从虎门销烟到改革开放,在广州琶洲·新时代驿站和新时代驿站·会展中心码头之间的碧道上一字排开,向市民游客生动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潘鹤生卒于广州,享年95岁,70多年艺术生涯中留下数百件作品,分布在全国60余座城市。其作品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如同史诗般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正如中国美协的评语,“他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不失浪漫主义形式特征,其大批为国家而作、为人民造像的经典力作,是革命岁月和改革时代的见证,为现当代雕塑史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时代记忆。”

经历战乱与改革,决心为时代作注

1925年,潘鹤出生于广州。从童年到少年,社会的战乱与变革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后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潘鹤回忆道,自己一共经历了16场战争,看到了曾经的民不聊生,艺术成了他宣泄苦闷情感的途径。

潘鹤一开始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创作了《数米犹堪充半腹》《饿殍途中剩一堆》等作品。后来,他的兴趣转移到西方油画雕塑上。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逐渐安定繁荣,潘鹤创作出《艰苦岁月》《省港大罢工》《得了土地》等作品。

上世纪80年代,潘鹤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大力推动城市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如今,安放在深圳的《开荒牛》、珠海的《珠海渔女》、日本长崎的《和平少女》、北京的《怒吼吧!睡狮》等,均是他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

然而,城市雕塑不仅是凝聚艺术家思想的实物,还受到城市规划定位的制约。潘鹤之子、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对记者笑言,潘鹤尤擅“夹带私货”,即在满足城市规划和官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自己的思想。比如在创作《开荒牛》时,潘鹤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择了“牛”这个意象,一只前脚跪着,寓意为人民鞠躬尽瘁,后面拉着盘根错节的老树根,象征将阻碍改革开放的一切旧观念连根拔起。

兴建雕塑艺术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如果将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那潘鹤雕塑艺术园的建成,就是将潘鹤这分散在60余座城市的孩子重现在自己的故乡,让它们“承欢膝下”。2007年,广州市和海珠区两级财政共投入7000万元,在海珠区后滘西大街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园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园内按照“求生存”“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求和谐”五个主题进行作品展示,“这些作品的位置都是我父亲当时一个个亲自确定的。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时,我们就梳理发现,父亲一生所创作的这些作品正代表中国百年发展历程,所以就按照这五个主题来设计。”潘奋说道。

潘奋表示,自己和父亲都在海珠区成长,这里是文化的聚宝盆,拥有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知名学校,人才辈出,感谢政府让父亲的作品在潘鹤雕塑艺术园得到集中展示。今年年初,海珠区更是选择了7件潘鹤雕塑,矗立在碧道之上。“父亲认为,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像别的绘画艺术需要到博物馆、美术馆去观看,城市的公共空间就是城市雕塑的舞台,只要路过就能看见,在引导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彰显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海珠区一和我提出在碧道放置雕塑的建议时,我就同意了。”

潘奋还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碧道的潘鹤雕塑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素材,引起强烈反响,甚至促成了海珠区启动“潘鹤雕塑艺术园综合提升项目”。7月1日,潘鹤雕塑艺术园改造后重新开放,园区陈列更加清晰全面地介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并新增多媒体设备,升级园区广播系统,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开放约13年的潘鹤雕塑艺术园被注入新活力。

“30”后梁明诚:中西交融,承前启后

夜幕低垂,新时代驿站·会展东灯光“啪”一下亮起,显出与白日完全不同的柔美来:建筑的光带如同缓缓流动的江水,屋面坡道上的数千盏芦苇灯点缀夜空。旁边梁明诚的《钢琴》《小提琴》雕塑,在灯光的映衬下,线条感更为强烈,与驿站一道给予人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

在中国现当代雕塑发展进程中,梁明诚属于“承前启后”的一代:在上世纪80年代前,梁明诚的创作风格深受潘鹤影响,两人一起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等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后,梁明诚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开始对抽象变形雕塑语言的摸索和探讨,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中外交流转观念,写实写意两开花

1959年,20岁的梁明诚入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由潘鹤担任他的雕塑任课老师,“他(潘鹤)对我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梁明诚直言,那时他深受潘鹤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熏陶和影响,在校期间就创作了《女生产队长》《新娘》等作品。毕业后,梁明诚从潘鹤的学生转变为潘鹤的合作伙伴,陆续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铜墙铁壁》等。

改革开放春风起,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打开了梁明诚的眼界。1980年-1982年,梁明诚由文化部选派赴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进修两年。“到了意大利后,我看到了流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一下子我的观念就开放了,雕塑除了写实的、红色的,还可以这样。”

于是,他将这种风格大胆运用到雕塑中,在意大利创作的《海风》被认为是他整个艺术生涯风格转变的关键节点。此后,他相继创作了《海天》《钢琴》《大提琴》等艺术作品,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以置于新时代驿站·会展东旁的《钢琴》《大提琴》为例。梁明诚介绍,两者以写意的手法,勾勒出两名正在演奏的如痴如醉的音乐家,表现音乐的韵律美,“钢琴的旋律是轻松的、丰富的,因此我用线条描出钢琴和人像,摒弃钢琴本身的沉重感,显得通透高扬。大提琴的旋律则是深沉悠远,因此雕塑显得敦实和谐。”

然而,梁明诚并没有一味转向现代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并行。他认为,雕塑艺术是宽广的、不设限的,只要是好作品,群众都会喜欢。

艺术氛围海珠生,耄耋之年醉创作

如今,漫步在海珠区土华村梁明诚工作室内,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他风格不同的作品,令人大饱眼福。梁明诚表示,作为雕塑家,他的创作灵感、视野不局限在一个区域,但海珠区毋庸置疑是养育他的地方,为他提供良好的创作氛围。

事实上,研究梁明诚的经历可以发现,他在青少年时期漂泊无定,却又在兜兜转转中与海珠联系紧密。1939年12月,梁明诚在广东省南雄县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1944年,南雄沦陷,年仅5岁的梁明诚与家人逃难至粤东平远县。1949年,梁明诚一家搬迁至广州,梁明诚入读位于海珠区南村路的广州市第五中学。1955年,梁明诚初中毕业后,赴湖北武昌入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前身)。1958年,随校回广州。次年,被学院保送升入位于海珠区昌岗东路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78年开始留校任教。退休后将工作室选址定在土华村。“我就是海珠人,10岁开始我就在海珠各条河涌游泳,这里水美景美,是养人的好地方。”82岁的梁明诚回忆道。

从垂髫至耄耋,梁明诚在海珠待了大半生。他表示,他将在工作室内尽己所能再做些雕塑。他认为雕塑是时代与艺术的交响、形体和心灵的碰撞,不论是在驿站外矗立的雕塑,还是他分布在各个城市的作品,只要路过的人看到了,有体悟,就是雕塑的全部作用。

“60”后许鸿飞:探索多元,走向世界

新时代驿站·财富码头距离广州塔并不远,平日接待大量游客。为了让游客感受快乐生活,海珠区选择在该驿站外,从西往东依次放置许鸿飞的《花城六月天》《吻》《三弹音乐》《童趣》《肥年肥舞》,逗趣的“肥女”形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海珠形象,成了不少游客的“打卡点”。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雕塑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一部分雕塑家开始创作或世俗或谐趣的作品,强调与大众的交流。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许鸿飞正是这种世俗、谐趣、亲民风格的探索者。

毕业初期觉迷茫,肥女系列辟新路

许鸿飞出生于广东阳江。1990年从位于海珠区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他有好几年找不到创作的感觉。“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广东到处是建设的热潮,我就接了许多城市雕塑来做。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大的艺术创作,后来却发现不少的城市雕塑是工程,还不是我想追求的东西。”许鸿飞说。

几年的城市雕塑经历,让许鸿飞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艺术的创作,“肥女”便是在此情况下诞生。1998年,许鸿飞在位于海珠区的工作室——石磨坊,创作出人生第一个“肥女”。一开始,许鸿飞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件作品。1999年,著名艺术家黄永玉来到许鸿飞工作室,一眼相中“肥女”,并提议许鸿飞可以做“肥女”系列。当时的许鸿飞还担心不主流,不好拿奖、评职称,但黄永玉却表示,艺术家要有自己的特点,跳出学院的套套。就是这句话,让本还踟蹰的许鸿飞下定决心。

其实,肥女人的形象并非许鸿飞首创,但如今在雕塑界,说起“肥女”,就能想到许鸿飞,这是为什么?许鸿飞将此归结为“坚持”二字。20多年来,许鸿飞坚持以“肥女”为主人公,不断丰富她(们)的形象:她(们)时而奔跑,时而骑车,时而与情人拥吻,时而与孩子玩闹,不曾改变的是她(们)身上鲜活欢乐的神态,“‘肥女’就像我们的街坊邻居、我们遇到的路人,那种肢体上的亲切感使得她(们)更加容易将快乐传递给人们。”许鸿飞表示,海珠区这次将他的五件作品放在广州塔旁碧道上,正是希望将广州的快乐和艺术传递更远。

泥巴刻刀不离手,带领作品走世界

自2013年以来,许鸿飞带着他的“肥女”从海珠奔向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巡展42场,其作品还被古巴哈瓦那市政府、俄罗斯列宾美术馆、法国卢万河畔莫雷市政府、意大利米兰市政府等30多个机构永久收藏。许鸿飞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讲好中国故事”。“在巡展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外国友人,在看到‘肥女’雕塑来自中国雕塑家后,不约而同大吃一惊,他们认为中国人是严肃死板的,无法创作幽默的雕塑。当看见这些雕塑后,他们也明白在中国生活充满了快乐幸福,所以才能有这样的作品。”

成长于中国繁荣富强的时代,许鸿飞代表的是新一代雕塑家不拘一格、灵活多元的创作特点,但他认为“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所有雕塑家不能忘却的初心。在展现积极向上中国形象的“肥女”之外,近年来许鸿飞还创作了《白天黑夜》《山高人为峰》等“抗疫”系列作品和《不忘初心》《马克思》《西岛女民兵》等主旋律作品。如今他仍日日浸淫在海珠的工作室内,以时代进程为灵感缪斯,用泥巴和刻刀,将脑海中喷涌的灵感一一成型。
记者观察发现,经过约一年的精心打造,广州塔—阅江路碧道成为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的“五道”贯通,让群众感受生态活力;融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驿站群的建成,让群众拥有休息休闲的舒适环境;艺术风格多元的雕塑群的矗立,美化和装点了城市,丰富群众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实际上,广州塔—阅江路碧道的精心打造只是海珠区谋划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塑造更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复合功能和文化魅力的开端。记者了解到,海珠区将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的目标,按照优于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广州塔景区品牌,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在珠江沿岸29.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推进12个贯通提升单元建设,串珠成链打造高端产业带、科技创新带、历史文化带、都市景观带、滨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带,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效益相统一;在沿江空间按照公共活动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的梯次布局,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打造幸福海珠。

沙虫

处理加工:

选用产自湛江的活沙虫,进货价为36元/斤。在处理沙虫时,要将它的内脏去除,否则泥沙较多、难以入口。具体操作方法为将鲜活沙虫在清水中搓洗干净,用带有倒刺的铁签从沙虫的一端穿入,再慢慢抽出,使沙虫肉向外翻出,去掉其中的内脏和泥沙,洗净后摆入垫有生菜叶的盘中即可走菜。

水蛇柳

处理加工:

1、选用重量在200克左右的水蛇1条,去掉头部、内脏,剥下蛇皮。

2、将蛇身捋直后放在毛巾上,右手持刀(刀与案板之间呈15°),左手持水蛇柳一端,边片边扯,剔下蛇肉。

3、将蛇肉切成长约20厘米的段,摆入垫有生菜叶的盘中;余下的蛇骨顶刀切成长约6厘米的段,装盘与蛇肉一同走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乱七八蕉的日常1.听说这个咖啡好喝 就买了2.我说这个搪瓷碗跟草莓很配3.每月一痛经 好崩溃的这两天 暴躁4.枸杞养生5.戳眉毛日常 没有做美甲的手是差了点6
  • 如果说几何多边形方向盘、4D钻石环绕音响系统、全景可调节天幕这些技术应用都不够新奇,无法满足你的个性化需求,彰显的的气质,那我想它业界首创的一体式悬浮曲面屏,1
  • 因此,和平这段台词翻译成白话是:组织演出的人说了,我这绝对是大明星的水平,别说倒数第二个上,就是最后一个上当大轴都没问题!有意思的是,想学春典其实还有一个去处,
  • 方便实用赚点小钱的能力,我已经具备了,赚大钱的实力与机会还需要积累,要空出一段时间思考下,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值得我投入3-5年,乃至10年。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体
  • 超级美的一家转角甜点小屋。——店名:沙胆彪炭炉牛杂煲(江北虹悦城店)地址:龙华路江北虹悅城 5F交通:地铁10号线龙华路路站1号口步行500——1⃣️牛腩牛杂煲
  • !是主动的,有感知的活着,是用力的,忠于自我的爱着。
  • 需要请➕V:yyjswx001所有在云云锦书这里下单陈昌文读书会的粉丝,即可享5折优惠,99元包邮获得云云锦书29岁这一整年的原创微博(微博已隐藏)。需要的请➕
  • 因此,中国从1978年以后,采取了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对于加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积蓄后备兵员具有重要意义。其不足是服役时间短,很
  • 对于吴海燕的生日,亚足联官博祝福写道:“她是这一代中国女足的代表,也是队史最年轻的队长。#天下足球# #中超联赛# 今天是中国女足队长吴海燕29岁的生日,亚洲杯
  • 是一次很特別的演出他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全程國語字幕克服語言的阻礙看不懂的地方還能快轉倒退重複看這麼好的機會錯過真的就欲哭無淚太可惜了《蓬萊仙島-漢鍾離》傳承
  • 【【【与迪同行】】#心愿满月宴# 山川草木,繁星满天这一切不像你,也不是你你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也是我唯一的宝藏爱你是我无悔的决定繁星满天,山高水远,都是我注视你
  • 对小孩子来说,新年是他们所期待的,就像期待生日一样;然而对于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我们宁愿忽略新年。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有人像我这样把嘴巴孤立起来,时间长短只够念
  • 欧莱雅旗下品牌【赠运费险】【劵值】20【券后价】 68淘囗令¥u9zu01zcy2v¥长按全选复制全部,打开【手淘】领券#张杰谢娜六周年糖婚快乐##陈奕迅201
  • 【#动物园突发事件#】乌克兰基辅动物园Kiev Zoo(Київський зоопарк)宣布因全国戒严,动物园即日起闭园,不对游客开放。【У зв'язку
  • 什么重甲法师)#我的门派##我的门派火爆公测# 开篇很有仙剑的感觉,看了剧情主角穿越到游戏世界开展自己的门派。老头环把负重改成和耐力一致了,角色加点方面,取消
  • #舒雍会[超话]# 年龄:1997生性别:女学历:大专身高:165cm体重了:48kg职业:甜品蛋糕师收入:5k爱好:旅游,听歌婚史:无性格:开朗,偏外向一点,
  • 53岁周海媚回怼:与你何干 近日,周海媚老女神周海媚在某平台分享给自己的宠物狗庆生的画面,当天是她的爱犬9岁生日,那是金毛犬,狗狗九岁了。53岁周海媚回怼:与你
  • 我们陪着你!21跨22年,我说“2022年我们来了”是属于我们的第二个跨年。
  • 选择24DAYS套盒的原因长线:我们只做市场性价比最高的口服瘦身产品我们不是短期的 2018年上市 2022年依旧在售其他系列在售7-8年余 我们安妮斯朵拉每个
  • 居住在繁华都市的人都有一种情怀,那就是远离城市的喧嚣,脱去一身疲惫,获得一份自得,享受一份悠然。村里的早上空气清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2022年大年初一,村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