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供养佛缘由之二:1.十方佛是第一福田,故以供养,是福倍多。2. 施者清净,受者亦净;是为二俱清净,是福最大。以是故,佛自供养十方佛。
==========================
【经】尔时,释迦牟尼佛受是千叶金色莲华已,散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中佛。
【论】问曰:佛无胜如,今何以故向东方诸佛散华供养?如佛初得道时,自念:“人无所尊,则事业不成。今十方天地谁可尊事者?我欲师而事之!”是时,梵天王等诸天白佛:“佛为无上,无过佛者.”佛亦自以天眼观三世十方天地中无胜佛者,心自念言:“我行摩诃般若波罗蜜,今自致作佛,是我所尊,即是我师,我当恭敬供养尊事是法.”譬如有树名为好坚,是树在地中百岁,枝叶具足,一日出生高百丈,是树出已,欲求大树以荫其身。是时林中有神,语好坚树言:“世中无大汝者,诸树皆当在汝荫中.”佛亦如是,无量阿僧祇劫,在菩萨地中生,一日于菩提树下金刚座处坐,实知一切诸法相,得成佛道。是时自念:“谁可尊事以为师者,我当承事恭敬供养.”时梵天王等诸天白佛言:“佛为无上,无过佛者.”今何以故复供养东方诸佛?
答曰:佛虽无上,三世十方天地中无过佛者,而行供养。供养有上、中、下:下于己者而供养之,是下供养;供养胜己,是上供养;供养与己等者,是中供养。诸佛供养,是中供养。如大爱道比丘尼,与五百阿罗汉比丘尼,一日中一时入涅槃。是时,诸得三道优婆塞,举五百床;四天王举佛乳母大爱道床;佛自在前擎香罏,烧香供养。佛语比丘:“汝等助我供养乳母身!”尔时,诸阿罗汉比丘,各各以神足力,到摩梨山上,取牛头栴檀香薪,助佛作[艹/积],是为下供养。以是故,虽不求果而行等供养。
复次,唯佛应供养佛,余人不知佛德。如偈说:
“智人能敬智,智论则智喜;智人能知智,如蛇知蛇足!”
以是故,诸佛一切智,能供养一切智。
复次,是十方佛,世世劝助释迦牟尼佛。如七住菩萨,观诸法空无所有,不生不灭。如是观已,于一切世界中心不著,欲放舍六波罗蜜入涅槃。譬如人梦中作栰,渡大河水,手足疲劳,生患厌想。在中流中梦觉,自念言:“何许有河而可渡者?”是时,勤心都放。菩萨亦如是,立七住中,得无生法忍,心行皆止,欲入涅槃。尔时,十方诸佛皆放光明,照菩萨身,以右手摩其头,语言:“善男子,勿生此心!汝当念汝本愿,欲度众生。汝虽知空,众生不解,汝当集诸功德,教化众生,莫入涅槃!汝未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无量光明、三十二业。汝今始得一无生法门,莫便大喜!”是时,菩萨闻诸佛教诲,还生本心,行六波罗蜜以度众生。如是等初得佛道时,得是佐助。又佛初得道时,心自思惟:“是法甚深,众生愚蒙薄福,我亦五恶世生,念当云何?”念已:“我当于一法中作三分,分为三乘以度众生.”作是思惟时,十方诸佛皆现光明,赞言:“善哉!善哉!我等亦在五恶世中,分一法作三分以度众生.”是时,佛闻十方诸佛语声,即大欢喜,称言:“南无佛!”如是十方佛处处劝助为作大利,知恩重故,以华供养十方佛。最上福德,无过此德。何以故?是华宝积佛功德力所生,非是水生华。普明是十住法身菩萨,送此华来,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知十方佛是第一福田,故以供养,是福倍多。何以故?佛自供养佛故。佛法中有四种布施:一、施者清净,受者不净;二、施者不净,受者清净:三、施者清净,受者亦净;四、施者不净,受者不净。今施东方诸佛,是为二俱清净,是福最大。以是故,佛自供养十方佛。
问曰:一切圣人不受报果,后更不生,云何言是施福最大?
答曰:是福虽无人受,其相自大;若有人受者,其报无量。诸圣人知有为法,皆无常、空故,舍入涅槃,是福亦舍。譬如烧金丸,虽眼见其好,不可以手触,烧人手故。
复次,如人有疮,则须药涂;若无疮者,药无所施。人有身亦如是,常为饥渴、寒热所逼,亦如疮发;以衣被、饮食、温暖将适,如药涂疮。如愚痴人,为贪药故,不用涂疮;若其无疮,药亦无用。诸佛以身为疮,舍放身疮故,亦不受报药。以是故,虽有大福,亦不受报。《大智度论》#弘扬佛法##护持佛法##禅定##四无量心##无畏布施法布施财布施[超话]##发菩提心[超话]##
#供佛##每日供佛#

【道家】心印经
《心印经》,全称《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或简以《玉皇心印经》称之。虽名托“玉皇”,实乃假借,其真实著者是谁?起源何时?已难考证。
大道易简,损之又损。《道德》灵文五千言,《阴符》宝字逾三百,此皆言简意赅,意理精深。而《心印经》全文仅二百字,道破玄机,直指根本,文辞优美,琅琅上口,久久诵读,妙理自明。
《清静》、《心印》二经,乃玄门道士日诵之经典功课,是大道之正宗,登真之密钥,堪为神仙之至宝,高上之心要。《清静》言性功,性中有命。遣欲、澄心、灭毒之法,若无命功基础,心息难依,清静难证。《心印》言命功,命中有性。有无、三一、玄牝之理,若无性功智慧,真伪难辨,圣凡难明。故学者当知:命即性兮性即命,性命须臾不可离。要得此身长不死,安心混沌未分前。

大道无名,为何强名《高上玉皇心印妙经》?高者极远矣,上者极尊矣,玉者极贵矣,皇者极大矣。心者,官君、核心也;印者,印信、符契也;妙者,微明、玄趣也;经者,路径、方法也。《心印》之道,乃是玄门极“尊贵远大”之无上妙法,而暗含官制阴阳号令鬼神之符契。

何谓之“心印”?心是何心?印是何印?心与何印?何以印心?

太上道祖曰:“言有宗,事有君。”夫心者,一身之主,万法之根。其大无内,其小无外。大则包罗天地,小则隐在毫芒。修之则作佛成仙,纵之则披毛带角。存之於内则为性,施之於外则为情。千变万化,无有定时。故圣人教之修心,即修道也。教之修道,即修心也。

印者,信也。道士行法,必假以印,以此检束心身,正己应物,差役鬼神,呼召风雨。盖古人印心,今人印木。后世无知,心劳力屈,不能自胜,是以未悟之前,须假木印,既悟之后,惟在心印。

天性者,人也;人心者,机也。天人一气,隐显相通,和气致祥,沴气致殃。古人心印于天,举念而天已知;今人心隔于天,数奏而天未格。盖人心与天心离绝,凡心与圣心悖违也。故夫逆天暴物,悖道败德,皇天震怒,祸亦随之。有如成王悔过,偃禾返风;宋君一言,火星退舍,是皆精诚格天,转祸为祥之征。是以祸福无门,惟人心自召。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善恶之应,如影随形。

天以运斗为机,人以运心为机。天人本自相印,灵而有性,虚而无象,寂而常感,感而有应。心印者,以心感心,心心相印;以心感物,物我同源;以心感天,天人一气;以心感神,万神俱集。寂然无声,一言而大动天下,是以天心动化者也。太上道祖所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此皆心印也!是以祖师常言:“人心常要合天心,铁杵成针功要深。直待火烟烧灭后,那时矿尽是真金。”天心得以印,則三光皎然;人心得以印,則神室清明。以之修身则身修,以之治国则国治。

《心印》妙经,有“法简、效速、理深、用广”之善。

所谓“法简”:心印之法,至简至易,删繁去奢,损之又损。其要在于“默朝上帝”中行“存无守有、出玄入牝”之法。实乃黄老正宗“执两用中”之要诀。可谓“一言半句便通玄,何须丹经千万卷,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

所谓“效速”:心印之功,证验有时,不用三年温养,毋需九年面壁,心神相会,“顷刻而成”;神气相抱,“百日功灵”;诵持万遍,妙理自明;默朝上帝,一纪飞升。可谓明明白白,直言不讳。

所谓“理深”:心印之经,虽二百字,然字字真机,上药之甄别、上帝之朝观、无有之存守、玄牝之出入、回风之精妙、天光之履践、三品之聚散、一理之贯穿、日月之相通、真神之永得……此等种种,妙莫能言,若不能穷理尽性,何以复命印心?

所谓“用广”:心印之道,小则修之于身,固蒂根深,松柏青青;中则建之以功,一得永得,顷刻而成;大则行之以道,窍窍光明,一纪飞升。履践天光,挥斥雷霆,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石飞形,出入无碍,逍遥太虚,神通莫测矣!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经纶。观今之世,正宗失授,心法失传,学者多不得明师传授,往往道听途说,不寻心中之至宝,但求纸上之玄文。可曾知“符图印诀皆文具,运用存思添念虑。寂然不动见天心,有感必通知妙处”。迷耽外物,心神不全,谈玄说妙,人神不应。何以感通天地?何以凝结大丹?

天地交而万物通,圣人作而万物睹,自然孚感之道也。人心与天通者,盖由赋形受命,元自天来。是故精诚发於内,则神气动於天。人心虚明,天光发辉,如镜鉴形,美丑自见。是故圣人虚广其心,持养其神,混同其气,淡化其形,而与道浮沉。如此则万物之化,无不偶也,百事之变,无不应也。故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知天道,此言真心彻照,精诚内着,心领神会,此感彼通也。

得道之真人者,怀天心,抱地气,合神机。同乎大和,含乎精诚,纯乎道德,上下一心,此感彼应,示信达诚,守中行正,物来则应,物去则静。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外与物化,心与天游,物我玄同,真机浩浩,无象无名,无己无功,何有“大患吾身”之叹?

《心印》妙道,可谓阐天人之大化,统列圣之心要,摄群仙之妙本,开诸真之密语。循此道者,当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印其心,顺其情,理其气,导其欲,聚其力,凝其神,施其功,立其德,归其真,证其道。

以心印心,心心不异,以心印物,物我不二;以心印事,则事必成,以心印功,则功可立,以心印道,则道必通,以心印神,则神必降。 

故曰: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印用功夫,若欲纸上求妙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这堂课必须上!
佛陀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每条都受益终生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
讲经三百余回。

在四十九年弘化的生涯里,
最初直畅本怀,

讲说《 华严经 》二十一日,
后因观机逗教,

又再说
《 阿含经 》十二年、
《 方等经 》八年、
《 般若经 》二十二年,

《 法华经 》和
《 涅槃经 》共八年,
至于对个人特别的教化,

佛陀说过无量数次,
感化无量数人。

佛陀的教示是苦海中的法船,
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
到达涅槃的彼岸。

以下20则佛陀的教化因缘及开示,
以见佛陀的慈悲。

1 、八风吹不动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名之为
“ 八风 ”,

八种顺逆之境能动摇情绪,
让人心神不安。

如何才能
“ 八风吹不动 ”?

在《 法集经 》中,
佛陀说 :

能说空者,
世间之法所不能坏。

何以故?

心不依止世八法故。

何者为八?

而不依止于利衰等事,
不生忧喜称讥之音,
而无欣戚毁誉二法,

心不高下,
于诸苦乐,
不贪不厌,
如是世法,
不能破坏。

2 、人之异于禽兽者,
在于人类能知能觉

人能知能觉,
能够反省改过,
懂得惭愧忏悔。

《 增一阿含经 》卷九说 :

有二妙法,
拥护世间。

云何为二法?

所谓有惭、
有愧也。

诸比丘!

若无此二法,
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
有兄有弟,

有妻子知识、
尊长大小,

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

以其世间有此二法,
拥护世间,

则别有父母、
兄弟、
妻子、
尊长、
大小,

亦不与六畜共同。

3 、忏悔,
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有罪忏悔不仅可以消除罪业,
并能增长善根。

佛陀在
《 五分律 》卷三说 :

于我法中,
若知有罪,
而忏悔者,
增长善根。

4 、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

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

佛陀在
《 罗云忍辱经 》说 :

忍之为明,
踰于日月。

龙象之力,
可谓盛猛,
比之于忍,
万万不如一。

七宝之燿,
凡俗所贵,
然其招忧,
以致灾患;

忍之为宝,
终始获安。

布施十方,
虽有大福,
福不如忍。

5 、是非朝朝有,
不听自然无

佛陀在
《 增一阿含经 》
开示远离人我是非之道,

说 :
不毁谤于人,
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
谛观正不正。

6 、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
唯 “ 精进 ”
是最好的良药

佛陀在
《 杂譬喻经 》 中举出
“ 精进报至 ” 的故事说 :

昔有伎儿,
作种种伎乐,
从一富长者乞牛。

长者了无与心,
故语之言 :

“ 汝能如是勤作伎乐,
昼夜不息,
满一岁者,
我当与汝牛。”

伎儿答言 :
“ 能。”

复与主人 :
“ 能听不?”

长者亦言 :
“ 能。”

于是伎儿闻是欢喜,
一心作乐,
三日三夜,
未尝休懈。

长者厌听已,
即敕子弟牵牛与之。

7 、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古人说 :
“ 养心莫善于寡欲。”

又说 :
“ 知足常乐。”

因此,
世间上最富有的人,
并不是拥有家财万贯的人。

真正的富人,
是知足的人。

《 佛遗教经 》说 :

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知足之人,
虽卧地上,
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
虽处天堂,
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
虽富而贫;

知足之人,
虽贫而富。

不知足者,
常为五欲所牵,
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8 、知恩报恩,
是做人的根本

《 优婆塞戒经 》说 :
少恩加己,
思欲大报;

于己怨者,
恒生善心。

9 、重视孝道,
因为孝道是人伦之始

在《 贤愚经 》中,
佛陀开示阿难 :

出家在家,
慈心孝顺,
供养父母,
计其功德,
殊胜难量。

所以者何?

我自忆念过去世时,
慈心孝顺,
供养父母,
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

以是功德,
上为天帝,
下为圣主,
乃至成佛,
三界特尊,
皆由是福。

10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必然有一位
“ 贤妻良母 ”

如何才是贤妻呢?

在《 玉耶女经 》中,
佛陀为玉耶开示为妇之道 :

作妇之法,
当有五等。

何谓为五?

一如母妇,
二如臣妇,
三如妹妇,
四者婢妇,
五者夫妇。

何谓母妇?

爱夫如子,
故名母妇。

何谓臣妇?

事夫如君,
故名臣妇。

何谓妹妇?

事夫如兄,
故名妹妇。

何谓婢妇?

事夫如妾,
故名婢妇。

何谓夫妇?

背亲向疏,
永离所生;

恩爱亲昵,
同心异形;

尊奉敬慎,
无憍慢情;

善事内外,
家殷丰盈;

待接宾客,
称扬善名 :
是谓夫妇之道。

11 、和乐安定的社会有待全民共同建立

佛陀在
《 无量寿经 》说 :

世间人民,
父子兄弟,
夫妇家室,
中外亲属,
当相敬爱,
无相憎忌;

有无相通,
无得贪惜;

言色常和,
莫相违戾。

12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朋友又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

什么是益友?

什么是损友?

在《 佛说孛经抄 》中,
佛陀说 :

友有四品,
不可不知!

有友如花,
有友如称,
有友如山,
有友如地。

何谓如花?

好时插头,
萎时捐之;

见富贵附,
贫贱则弃,
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

物重头低,
物轻则仰;

有与则敬,
无与则慢,
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

譬如金山,
鸟兽集之,
毛羽蒙光,
贵能荣人,
富乐同欢,
是山友也。

何谓如地?

百穀财宝,
一切仰之,
施给养护,
恩厚不薄,
是地友也。

13 、“ 礼贤下士 ”
是领导者成功的要素,

“ 妒贤害能 ”
则是失败之因

在《 四十二章经 》中,
佛陀说 :

恶人害贤者,
犹仰天而唾;

唾不污天,
还污己身。

贤者不可毁,
祸必灭己。

14 、尊师重道

佛陀在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中,
对师徒之道尤有周全的指示 :

师弟之义,
义感自然,
当相信厚,
视彼若己。

己所不行,
勿施于人;

弘崇礼律,
训之以道;

和顺忠节,
不相怨讼。

弟之与师,
二义真诚;

师当如师,
弟子当如弟子,

勿相毁谤,
慎莫含毒,
小怨成大,
还自烧身。

15 、多布施,
为大众创造福利

在佛经里,
布施喻如农夫耕田,
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

同样的,
多布施给贤德之人,

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
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

《 四十二章经 》中说 :
饭恶人百,
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
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五戒者万 ,
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
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
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
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
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16 、端正、
威仪、
安详、
自在

端正姝好,
这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美事。

所谓 “ 端正 ”
并不单指色相的华美俊彦,

而是包含从内在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仪、
庄严、
安详、
自在。

《 法句譬喻经 》说 :
所谓端正,
非色如华,
贪忌虚饰,
言行有违;

谓能舍恶,
根源已断,
慧而无恚,
是谓端正。

17 、人人都希望有好名声,
然而美名并非凭空而来

佛陀在
《 六波罗蜜经 》说,
想要获得好的名声必须做到 :

不说他人过,
亦不称己德,
智照无自他,
当获大名称。

18 、世间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
钻石,

而是智慧、
法财

佛陀在
《 正法念处经 》说 :
宝物归无常,
善法增智慧;

世间物破坏,
善法常坚固。

若有顺法行,
随人百千世;

虽种种宝物,
不能至后世。

种种财宝物,
则可强劫夺;

王贼及水火,
不能拔法财。

19 、世间事,
由小可以知著,
防微可以杜渐,
因此切莫以善小而不为,
更不可以恶小而为之

佛陀在
《 法句经 》说 :

莫轻小恶,
以为无殃,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
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
从纤纤积。

20 、将人做好,
离佛也就不远了

在十法界中,
人居于上升下沉的枢纽地位,

而且由于人具有精进、
忆念、
梵行三种特性胜过诸天,

所以历劫以来,
诸佛都在人道中证悟成佛。

太虚大师曾说 :
“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学佛并不是渺不可及的事,
将人做好,
离佛也就不远了。

怎样才算是将人做好呢?

在《 增一阿含经 》中,
佛陀说有五种非人 :

应笑而不笑,
应喜而不喜,
应慈而不慈,
闻恶而不改,
闻善而不乐。

佛法是世间的光明。

有缘得闻佛法,
应如《 大集经 》说 :

“ 闻法者,
对说法人作医王想,
作拔苦想,
作说法甘露想,
作醍醐想;

说法者,
对听众作胜解增长想,
作癒病想。

若说者与听者能如是用意,
皆堪绍隆佛位,
常生佛前。”

文章选自《 佛光教科书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运动发育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家长的观察和监测尤其重要。运动技能的发展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开端,与社交、认知和语言发展相互影响。
  • 属于看完了不太后悔(也有篇幅不长的原因)但也不用一定要找来看。经验之谈:别买水勺,说不定漂着漂着就能捡到别人的[思考]#小徐同学的日常碎碎念# 怎么说呢 漂头一
  •        他是《绝世千金》中的渊亲王钟无寐,霸道深从藉藉无名走到现在,不忘初心,永远真诚         他是真诚努力、积极上进、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演员。他是
  • 他要求我有任何负面想法的时候立刻告诉他,我记住了,但我从来做不到我就是一头倔牛,遇到任何不开心是第一时间躲起来而不是去找谁,在跟他相处的时候我太容易难过了,好像
  • 邀请电影拍摄团队记录创作过程成为刘小东筹备绘画项目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日记、摄影一道成为全面解读他的艺术创作以及社会背景的重要媒介。#艺术##展览##上海
  • 52.山东郯城的郯,读音为tán。48.山东莒县的莒,读音为jǔ,不读lǔ。
  • 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是全省唯一的覆盖省、市、县三级所有部门,贯通项目立项直至竣工验收全流程的网上审批系统。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 “新项目”或许是《伊苏》或《东京迷城》系列的续作,当然也有可能是一款完全新作。球球说十七八岁开始喜欢的轨迹系列,有生之年就是为了轨迹,今天也算带球球圆梦了。
  • 有时候不免会想,以后他长大了,如我所愿成为一个正直的、心地纯良的男孩子,在这个世界里他会收到善意还是伤害呢? 愿为爱我及我爱的人,千千万万遍,我追这流年岁月里
  • #琼瑶悼念平鑫涛# #琼瑶丈夫平鑫涛去世# 后,琼瑶在社交网站发布千字文章悼念丈夫,文中她回忆了自丈夫因尿毒症入院以来的三年日子,感叹:“鑫涛,你解脱了!我,也
  • #琼瑶悼念平鑫涛# #琼瑶丈夫平鑫涛去世# 后,琼瑶在社交网站发布千字文章悼念丈夫,文中她回忆了自丈夫因尿毒症入院以来的三年日子,感叹:“鑫涛,你解脱了!我,也
  • 而且,先说一句“我并不是要diss『イース』的アドル(笑)”在很长的系列里主角都是一个人的话,就很难吸引新用户,也有为了增加用户所以改变主角的情况。能够看到曾经
  • 游戏将在3月24日正式上线steam,比较可惜的是目前还不支持中文。目前最新作品《英雄传说:闪之轨迹3》目前已经在steam上推出了试玩demo。
  • 虽然那些大起大落的时代都跟朱安无关,但我们却能从书中看见,一个在民国生活的女人,她的生活轨迹和她的悲欢离合。这本书厉害的地方就是,能在各种书信和文史资料里抽丝剥
  • 当初闪1出来的时候,惊讶于从碧轨到闪轨的转变,游戏变成了3D的,魔法动画变得那么炫酷,当时真的是特别想玩,但是没有PSV和PS3只能干看着。《英雄传说:闪之轨迹
  • #创之轨迹##英雄传说 闪之轨迹iii#昨天夜里终于通关了不剧透感慨一下1.单从看故事体验节奏上讲,这一作完爆闪轨2.各种伊苏9既视感但毕竟同社拼接问题不大3.
  • 云豹娱乐宣布:《英雄传说 零/碧之轨迹・改》、《英雄传说 闪之轨迹・改》将于2021年登陆Nintendo Switch平台,并推出繁体中文、韩文版本。英雄传说
  • 这时候已经有了一定nba知识的我就知道了纳什,科比,加内特,邓肯等一系列在那个年代闪闪发亮的球星。那段时间我忘却了我的篮球,成为了利物浦的死忠(也算变相支持老詹
  • 这时候已经有了一定nba知识的我就知道了纳什,科比,加内特,邓肯等一系列在那个年代闪闪发亮的球星。那段时间我忘却了我的篮球,成为了利物浦的死忠(也算变相支持老詹
  • 軍事大國《埃雷波尼亞帝國》中因《改革派》與《貴族派》之間對立而造成緊張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