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

居士问:请师父开示一下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

师答:佛教修行很重视这两个资粮,一个修行人能修到什么程度,能得到多少利益,决定于这两个资粮的多少。资粮越多,修行越快,资粮越少,修行越慢。我们经常说开悟见道,就是修到见道位,也是禅堂里说的开悟,达到这个开悟的程度需要多大的福报和智慧资粮呢?从福报讲,要有七世天子命的福报,从智慧讲,要有九朝状元才的智慧,具有这样的福报和智慧的人才有开悟的可能性,可见福报和智慧资粮对于修行人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这么重要,那么佛教的福报和智慧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呢?你们仔细听!佛教的福报可不是指你有多少钱,做多大的官,有些人以为有很多的钱,做到高官才是福报,告诉你们,错了!如果说有钱,做到高官就是福报,那你问问自己能比得过天子吗?李世民贵为皇帝也不过是一朝天子而已,而开悟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七世天子命的福报,所以你的那些福报还差的远呢!
我们说福报有洪福和清福,所谓洪福好求,清福难修。物质方面非常丰富,吃喝不愁,这叫洪福。清福指知足安乐,无欲无求,逍遥自在。而我们佛教里重点是修这个清福,这需要智慧。有洪福无清福,那是富而不贵。有清福无洪福,那是贵而不富。既有洪福也有清福,那是大富大贵。
怎么得到洪福呢?有几个途径,一个是惜福,一个是修福。惜福就是指不要浪费,要珍惜福报,自己的不能浪费,别人的也不能浪费。修福又分为好几种方式,你可以布施,可以施舍,还可以修苦行。
那么福报资粮修好的时候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主要是看这个人对一切环境的适应程度如何?如果说这个人在任何条件的环境下都能很快适应,心地清静,不被外界环境所转。你把他放到艰苦的环境中,他能知足安乐,心地清静。放到富裕的生活中,他也能心地清净,不为富贵所动。就象我们过去的老和尚一样,虽然住山住茅棚,吃野草野果,但身体依然健康,过的悠闲自在,那是上层的福报。
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那时候的比丘是上层福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年四季就是三衣,人家就能适应,身体健康也不得病。像法时代唐宋期间,人的福报就不行了,那是中层福报。日中一食 和树下一宿不行了,而且早上还要喝点粥,还得盖个房子,要住在里面,这样才能安心办道。到了我们末法时代了,那是下层福报。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医药不缺,供养很多,还不能安心办道。
所以福报有多大,就看这个人的适应能力有多强。无论多么艰苦,多么奢华,他都不为所动,能随遇而安,不挑剔。同时身体也能适应,不得病,这是上层福报的人。修的时候从苦行、布施开始,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勇气。如果一个人福报不够,他待在一个环境里会非常不适应,觉得这里不清净,那里也不舒适,看什么都不顺眼,会非常挑剔,这是没福报或者说福报不够,需要从修苦行开始,比如干活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到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心也安稳也不挑剔,知足安乐,这种人不需要修苦行,因为他的福报是够的。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才有七世皇帝的福报,才有开悟的可能性。

居士问:除了干活和生活简朴以外,还有哪些是苦行。
师答:只要能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和勇气,提高自己很快适应外界坏境的能力,不被物转,这都叫修苦行。比如说在大的寺院,有很多人都去干活,这都是在锻炼自己的心性,这叫修福报。还有那些行脚的,朝拜的,这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忍耐力,这都是在修福报。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修了很多苦行,干活也很卖力,但心地不柔和,心中的烦恼反到增加,表面上虽然在干活,但心里已经忍耐不住了,那不叫修福报。还有的人胆子非常小,一走夜路见到个什么东西,就怕的不得了,那也叫没福报,勇气不够。福报大的人走到那里都不害怕,心里坦荡荡的,非常勇敢和坚强。
所以今天我们要把这个福报资粮搞清楚,很多人常说,你看那个人走到哪里都吃好的,喝好的,住好的,福报多大啊!告诉你们,那个不算福报,不信的话你把他放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你再看看他的反应是什么?绝对会极度不适应,拿我们佛教中的标准来说,那是没福报。

居士问:师父,假如有一个乞丐,他行乞的时候就自由自在,但你把他放在皇宫里,他反倒极度不适应,浑身的不自在,那也是没福报吗?
师答:是的,或者说福报不够。福报够的人,是到了哪里都能适应,随遇而安,安详自在。为什么呢?福报够的人对周围的物质不感兴趣,好的他不贪,差的也不嫌弃,那种人心外不求法,只安住在他的那个心上,他能心转物,物却转不了他,这才是我们佛门中最大的福报。如果你看到外面的环境,心随着物转,看到外面花花世界,心潮澎湃起伏,那叫没福报。
什么是智慧资粮呢?我们佛教里的智慧是说能不能看破,如果把一切东西都能看破放下,我们说这个人智慧资粮修好了。这种人的特点是对任何知见都不嗔恨,也不和人争论辩论,因为他把一切都看破了。你说了没几句话,他就把你看破了,你说你的见解,他也不和你争论。这个不辩论可不是因为他害怕,或者说不知道,是因为你没说几句话,他就已经知道你是什么层次了,心里清清楚楚的,所以懒得跟你说。因为他看破一切了,就懒了,所以罗汉最懒。因为罗汉已经把三界里的一切都看破了,所以他就懒的很,不发这个菩提心,这就是所谓的“二乘精进无道心”。为什么精进呢?因为他把三界六道的烦恼全部都断掉了,但他懒得发菩提心度众生,所以说他没道心。
所以说没嗔恨心、不辩论、不争斗是智慧资粮修好的最明显的一个特点,这个智慧从那里来学呢?要从深入三藏入手。《金刚经》中说须菩提无争第一,为什么呢?因为他最有智慧,所以他无争。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要有九朝状元才的人才有解空的智慧。

居士问:师父,不是说舍利弗智慧第一吗?
师答:舍利弗的智慧第一指的是差别智,这里的智慧资粮指的是解空的智慧,而解空第一是须菩提。智慧资粮修好的人是这个特点,那么没智慧的人是什么特点呢?就是说走到哪里嘴巴都不停,都要跟人争个高低,非要把你辩倒,一旦知见与他的不一致,他马上起嗔恨心,这种人最没智慧。
所以一个人如果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都修好的话,这个人走到那里都能适应物质环境,话也不多,也没脾气,不跟人争论,心地非常柔和,这种人修行才容易见道。两种资粮修好之后,就进入加行了,就是说再加精进一点修行,往紧里再催一下,让这个人尽快开悟。禅堂里打禅七就是加行,都是福报和智慧资粮修得差不多了之后,再通过禅七的加行,也许一下子就开悟了。开悟就是见道位的人,这是所谓资粮道、加行道和见道,之后才是修道和证道。

居士问:师父,那成天念佛是不是也是加行?
师答:要看他的两个资粮修好了没有?修好之后才能叫加行。如果没修好,那还在资粮道里面呢。如果身心虽然柔和,但知见不正,还在外道里面转圈子,那谈不到加行,也谈不到资粮,那还在外道和凡夫里面转圈子呢。这个五道是对于出家修行的人来谈的,开悟见道后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修行,你们在家人还谈不到。你们就是五戒里面讲的“三皈纳体,五戒培基”,就是亲近三宝修你们的善根和福报,你们干的是这件事情,仅此而已。
也就是说,要想真正的修道了生死,那不是你们在家人的事情,那是出家人的事。否则为什么把你们叫做近事男,近事女呢?就是亲近三宝,靠近三宝的意思,但还没走上正规的修行之路呢。如果打个比喻的话,你们就是“游击队、民兵连”,不是“正规军”,差的还远着呢!
你们在家首先守好三皈戒,修好三皈法,就不堕三恶道,也能保住三宝的种性了,之后守好学好五戒,就可以保住圆满的人身,做好一个标准的人。然后再观世间的空、苦、无常等,放弃一切世间享受,发起出家了生死,度众生的这个出离心,因出离心而出家修行,就成了“正规军”了,不再是近事男、近事女了,那时候就差不多了。

五台山果戒法师

分享歌单 https://t.cn/A66Na1UX

安 [鲜花]自律规律作息[虎爪比心][团宝]身心更健康呦

微笑(ღ˘⌣˘ღ)每一天 [萌虎贴贴]爱着 每一刻 幸福[心][心]

打卡 ☀️ 《心灵鸡汤》


[美] 杰克·坎菲尔

马克·汉森



✨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不说出来也后悔……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过。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颗糖,吃了就没了。而你的坏就像一道疤痕留下了,就会永远存在了。这就是人的劣根性!生活给了我们很多考验,我们更要学会去接受和宽容。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因为你的一点好,就原谅你所有的不好,那就好好珍惜吧!因为大多数人,只会因为你的一点不好,而忘记你所有的好……欲为大树,莫与草争!


✨去爱,就好像你从来未受过伤害,

去生活,就好像这个世界是天堂。

✨有时候,执着是一种负担,放弃是一种解脱,人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一次拥有那么多,又何苦要求那么多。

✨努力了的才叫梦想,不努力的就是空想!如果你一直空想的话,无论看多少正能量语录,也赶不走满满的负能量!你还是原地踏步的你,一直在看别人进步。

✨要留下人生足迹,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少走人生弯路,必须三思而后行。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活因珍惜而有意义,生活因懂得珍惜而完美、精彩。

✨人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世界,世界就会呈现给你什么样的景象。


✨何必喊破喉咙卖傻装疯强逞英雄,像一个丢了剧情的配角在卖弄嘲讽.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车灵,马欢,象稳,士柔,炮巧,卒则脚踏实地地步步朝前。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生存环境都是一个棋盘,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各不同,正是有这个不同的分工,方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团体。

✨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是人都有惰性,这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后天可以改变这种惰性。因为有很多人正在改变——不喜欢的人少接触,但别在背后说坏话、说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谨记,祸从口出。


✨有些事,已不愿做,因为结果早就苍白;有些路,已不想走,因为尽头没有等待;有些人,已不必见,因为谋面只能伤怀。有些风景,能治愈一颗心的憔悴。路不在于走多久,只有经历过繁华与苍凉,才能慢慢地静默与成熟。世界如沙,心若不动,风又奈何;情若不伤,岁月无恙。

✨按自己的曲子跳舞,按自己的节奏生活,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被别人的行动所左右,寻找到真实的自我,也就找到了真正的快乐。

✨宁可做一个不幸的人而知道一切,也不要做一个幸福的人而过着……傻瓜的生活。

✨爱的伟大只有时间才能够理解。


✨生命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和眼光,按自己的定义生活,快乐地活出自己的本色吧!

✨人生的许多痛苦,是因为你的选择错误,计较的太多,走上极端之路。我们的选择是,心灵要丰富,生活要简单,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你快乐别人也快乐,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

✨梦想是老掉牙的话题,几乎被讲得烂俗了,可是人们还是对它津津乐道。

✨遇到情绪扭转不过来时,不妨暂时回避一下,打破静态体验,用动态转换情绪。


✨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条褡裢,褡裢的一个口袋装着优点与幸运,另一个口袋装着缺点与不幸。悲观者整天只盯着自己的缺点和不幸,他们总是埋怨上帝不公平,给了他们太多的苦难。殊不知,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不多也不少。

✨活着就是莫大的幸福。放下死亡的包袱,打开自己的心扉,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你才能好好地活着。

✨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生命才要美丽,才更能显示出它的宝贵而华美的价值。

✨拆除砖墙容易,拆除心墙难,心墙不除,人们的生活空间只会越变越小。

✨太多的忧郁会让人很累,那么何不卸下,轻松走一程! 太多的情感会让人很痛,那么何不放手,浪漫只片刻!太多的眼泪会让人很苦,那么何不擦干,微笑说你好做个简单的人,偶尔在无聊里想些不简单的事。


✨要想使自己长得更快,就不要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空间,而应寻找更广阔的发展领域。走得远,世界将属于你;走得近,世界将离你越来越远。

✨感情因放弃,而更加看重,什么人只能是萍水相逢,什么人最能适合相守一生。放弃了那些:没必要的牺牲,没必要的痴等,没必要的深情,没必要的纷争,你才能活出自己的好心情!

✨生是人生的起点,死是人生的终点,许多时候,死是容易的,活着却很艰难的。从起点到终点,犹如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生命之美被淋漓尽致地展现。

✨做人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正直。正直,就是有责任感,说真话,做实事,对于任何事物,既心态平和又坚持原则。正直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一种积极心态。做一个正直的人,才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才能无愧于“人”这个字。

✨人开始时往往为梦想而忙,后来却因忙碌失去梦想。

✨女人因为婚姻,得放弃一卡车追求他的好男人,并埋没了最美的青春; 但男人却不为青春所惧,反而愈老愈值钱。


✨最大的愿望,不是赚了多少钱,也不是被多少人追求羡慕,是一家人身体健康。

✨女人的优雅是一种可以穿透岁月的美丽,因它来源于丰富的内心和对自身命运的把握。要做到这样也不难,保持独立、自信、善良、热情、上进和快乐,就一定能活出属于自己的优雅和美丽来。

✨每个人都有梦想。善于经营梦想的人,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他们认真、努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主人翁的意识。

✨因为起起落落、转转折折之后,我们都体会到了:得意不忘形,才能马到成功。

✨人生道路的不平坦,能够锻炼心智,让人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只要不被苦难吓倒 ,一切不如意都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为你绚烂的明天垫起一个非同寻常的高度。迎接苦难的挑战,留给世界一道美丽的风景。

✨家是心灵的港湾,它的温馨与和谐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下次回家时,不妨先对自己说:脱去烦恼,将快乐带回家。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不同的量和质。

✨命运从不相信眼泪,它相信的只有与之抗衡的人。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是绵延到永远的,它有起点更有终点。我们敬畏它的不屈不挠,更敬畏它的不着痕迹、毫不留情地逝去。生命还需要我们去热爱。热爱生命呢,你体会到的将是生命中更深邃的意义。

✨心灵鸡汤,乐观的精神大多通过故事来传递,很少有逻辑分析,这意味着它拥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却不能提供理论支持。至于它为何常年大行其道,网友将其总结为“鸡汤的自我麻醉”——它将深陷苦闷、失败的读者提供了精神上的麻醉剂。

✨面对社会上的不公与残忍,我们漠视,我们已经不再有心疼的感觉。而不公落到自己头上时,我们也没有理由控诉别人的冷漠。

✨爱像把小提琴,音乐可以停息,但琴弦却始终存在。爱情不必做给别人看,只要两人心还在,只要还有时机,又怎会无法回头?

✨虽说爱情需要用心去等候和追求,然而生命也常常在这种固执地等待中悄然流逝了,人们却并不懂得,如何去珍惜身边的和已经拥有的;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已经得到的,其实就是最大的幸福、最真的爱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称为“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简单来说,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90%都是我们能掌控的。


✨活着,就是辛福!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近她就开始复工,在全面复工前的最后假期她就陪着儿子玩耍享受亲子时光,还罕见晒出和儿子的温馨母子合影。#ドモヤン##在广州# 005都已经第11周了 才想起来停
  • I really haven't had much go right for me in my life 我这一生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and I'm prett
  • 是不是股市真的就赚不到钱,其实也不是这样的,股市里面赚钱的也很多,重要的是看在什么时间段,如果是牛市的话,当然赚钱的很多,如果是在熊市的时候赚钱的自然很少,所以
  • 晚上小小叔掉进水池里,是羊宝看见了,喊妈妈把他捞出来的,宝宝真棒!随后小小叔来了,两人争抢水管,宝宝哭了起来,妈妈鼓励羊宝自己争取,不要用哭示弱,最后还是捞鱼行
  • 交警支队组织对16个重点“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集中开展警示教育约谈,切实推动全州“两客一危”重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驾驶人的安全监管和各项整治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 每天都在焦虑里度过,遇到困难睡大觉不想面对任何有挑战的东西,想安稳的睡在舒适圈里,经历过太多的失败,努力没有结果后,上进对我来说只是被鞭策才会有的东西. 会羡
  • 对于一位发展中的歌手而言,唱出此一阶段他想要他能够表达的,就很好了,至于更为完美的词曲、编配以及市场、传唱度等,因有着诸多不可控的因素,是吾辈尚没有能力去左
  • 【刘建超任@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记者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获悉,学校1月12日召开院长任免决定宣布大会。#旅行灵感季##带着微博去旅行##酒窝果果看世界
  • ” ——“谁看你了?两个还互相等待着对方,期待着对方,深爱着对方,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在一起真的真的太喜欢霍时安那嘚瑟劲儿了——我还喜欢你我就是不说,我要你自己发现
  • 家里有小朋友的(三岁以上)可以用这个坚果棒代替那些没有营养的小零食哦 好吃又解馋 宝宝爱吃麻麻也放心~⭕️见平#花式种草##好物推荐##母婴好物大赏##母婴消
  • 面对自然万物,草木生长,这些似乎司空见怪的现象,很多人或许会忽略,亦有很多人却通过自己的影像,个人的思考,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
  • 如果问起中国的最美的景色来自哪里,那一定少不了云南和贵州,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云南有银杏村#云南旅行# 腾冲的银杏村是秋天一定要打卡
  • 我总是在想 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对待感情认真 我用我的真心换他的真心 而换来的是毫不犹豫的抛弃和转身就走的影子 我一个人愣在原地 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我又一
  • 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琼眸❸❹原文:我想你古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❸❺原文:我超级想你古风文: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❸❻原文:我非常爱你古风文:
  • !本以为错过的丁香花期,成为四月最惊艳的意外!
  • (看清话题格式,因话题错误而流失的讨论量不计入总数)(最终解释权归第二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组委会所有)11月1日-2日,加拿大BC省教育部专家在合肥一中加拿大高中进
  • “我们家很少有娱乐,我丈夫生前白天上班,晚上总结病历,还要做科研研究,他把自己献给了他的病人和中医事业。来源: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刘聪、钱春霞)#杨文军医生最多的
  • 范冰冰和白百何都是很可惜的艺人,范冰冰如果不犯错误,她还将是“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冠军,她之前曾蝉联6年的冠军。虽然范丞丞只是男二号,但他的人脉还是很广的,这就
  • 我叫亲妈的长者阿姨,每日念叨亲人的程度已经有些夸张,一叶障目,小遗憾,让她领悟不到、感觉不到身边的人间真情,可以理解的慢慢调整适应。但放手,相信信任小辈亲,我不
  • 在此基础上,EU商学院即将在#日内瓦#举办的2019年第二届#研究论坛Research Forum#以信任引领讨论,获得日内瓦商会的全力支持。凭借相互信任,EU